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鉴赏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课标分析本课属于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美术鉴赏”模块中的一节基础课。

本节课能帮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材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整本书的基础。

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美术鉴赏课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美术手工课上。

所以要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去看待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我会通过讨论和活动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意识到“美”的观念是极为丰富的。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事物的美。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三)教具与学具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四)教学流程:导入:图片导入(实物激趣)同学们,当我们走进艺术殿堂,面对一件美术作品时,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件作品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图片美1.什么是“美”?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想: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如果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课是美术常识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美术作品的含义;三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具:教具——电子白板、图片、毛笔、陶罐、茶壶、小纸伞、团扇、折扇等。

学具——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彩色纸、石头、铁丝、颜料、彩笔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审美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准备了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

(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带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茶壶、水杯),还有这件仿制的陶器,请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是借鉴古代的艺术品演变而来的。

湘美版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共38张PPT)

湘美版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共38张PPT)
青 铜 器 虎 食 人 卣 商
举例:
秦 汉 瓦 当
最初的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
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 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 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 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 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种类繁多,按 照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 术以及其它种类的基本分类。
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 赏能力,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帮助我们
丰富对美的认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特别的
“美术作品”,请分析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写 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
结束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法国)
同学们
建筑类:
皇 家 建 筑 ︱ 天 坛
建筑类:
宗 教 建 筑 ︱ 西 藏 布 达 拉 宫
建筑类:
民 间 建 筑 ︱ 福 建 土 楼
工艺美术类:
商 周 时 期 文 明 的 代 表 ︱ 青 铜 器
工艺美术类:
汉 代 青 铜 器 ︱ 长 信 宫 灯
工艺美术类:
瓷 器 巅 峰 时 期 的 产 物 ︱ 粉 彩 瓷 器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什么是美术作品?
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 以称为美术作品。
许多产生之初强调实用功
能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 使用功能的淡化,审美性反倒 成了物品突出的特征。
举例:
野 牛
举例:
野 牛
举例:
野 牛
举例:
玉 壶 春 瓶
举例:
工艺美术类:

美术鉴赏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民间刺绣
云头纹褂
荷 花 纹 肚 兜
其他类别:
皮 影
其他类别:
竹 编 提 篮
其他类别:
西 藏 宗 教 面 具
其他类别:
红楼梦》 细纹刻纸 《红楼梦》
剪 纸
剪 纸
剪 纸
剪 纸
剪 纸
其他类别:
单色发绣《周恩来像》作者:孟永国
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美术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无处不在的, 1、美术在我们生活中每时无处不在的,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 美的环境, 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 好的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 好的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 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 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 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 • • •

夹缬与蜡染、 夹缬与蜡染、绞缬并称为古代 三大印花技巧。早在秦汉时期, 三大印花技巧。早在秦汉时期,就 有人在木板两面刻出花纹,再把麻、 有人在木板两面刻出花纹,再把麻、 丝织物等夹在中间进行染色。 丝织物等夹在中间进行染色。在此 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夹缬印染工艺在 唐代极为盛行。 唐代极为盛行。目前夹缬仅存在温 州苍南山区。 州苍南山区。
夹缬历史 :
• "夹缬 做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隋 夹缬"做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 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 夹缬 做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 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 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 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 官兵的军服也用"夹缬 来做标识, 极为盛行,官兵的军服也用 夹缬"来做标识 夹缬色彩斑斓 极为盛行 官兵的军服也用 夹缬 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 留下"成都新夹缬 梁汉碎胭脂"、 醉缬抛红网 单罗挂绿蒙"的诗句 成都新夹缬, 醉缬抛红网, 的诗句, 留下 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 、"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 的诗句,夹 缬艺术到了唐代非常的盛行,( ,(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 缬艺术到了唐代非常的盛行,(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 ),《唐语林》 因语录》 玄宗时柳婕妤有才学, 物),《唐语林》引《因语录》云:"玄宗时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 玄宗时柳婕妤有才学 上甚重之。 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 婕妤妹适赵氏,性巧慧,因使工镂板为杂花之象而为夹缬。因婕妤生日献 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 王皇后一匹,上见而赏之,因敕宫中依样制之。当时甚秘,后渐出,遍于 天下。 此语虽不足全信 此语虽不足全信, 天下。"此语虽不足全信,但也说明早期夹缬工艺是扎根于民间并传到宫 廷的。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 二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 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二度禁令民间流通 廷的。到了宋代 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 二度禁令民间流通 夹缬被 迫趋向单色.进入元明后 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 进入元明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 迫趋向单色 进入元明后 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 夹缬终于 湮灭于典籍,一般认为已经绝迹 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 一般认为已经绝迹.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 湮灭于典籍 一般认为已经绝迹 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而是又回到民间顽 强地生存下来。 强地生存下来。 • 就在温州市苍南县一座不足100平米的民间小作坊里 至今仍断断续续 平米的民间小作坊里,至今仍断断续续 就在温州市苍南县一座不足 平米的民间小作坊里 地保持着这种最古老的织染工艺.这就是中国最后的夹缬作坊 这就是中国最后的夹缬作坊. 地保持着这种最古老的织染工艺 这就是中国最后的夹缬作坊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共82张PPT)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共82张PPT)

材质、肌理
“肌理”是 指材料表面质地 或纹理。
不同的物质 材料本身就具有 不同的美感,我 们叫它“材质 美”。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美 版高中 美术鉴 赏第1课 --什么 是美术 作品( 共82张P PT)
金色的秋天

(油画) 列维坦(俄)
这两幅画在

表现手法上有何
不同?
清明上河图局部(工笔) 张择端(宋)
斜卧像 亨利 ·摩尔(英)


这两件雕塑在造
型手法上有何不同?

高中 第1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湘美《美术鉴赏》(必修)最新版2021

高中 第1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湘美《美术鉴赏》(必修)最新版2021

一、什么是“美”?
• 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羊大为美"的含义:
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①中释为"羊大则美"。羊大 之所以为"美",则是由于其好吃之故:"美,甘也。从羊 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羊确与马、犬、牛不同它 主要是供人食用的。
一、什么是“美”?
• 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湘美《美术鉴赏》(必修)最新版2021
第一单元 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REPORT美术作品的审美角度——山西青 Nhomakorabea寺斗 拱
• 斗拱,除了其实用功能外, • 还以它美丽的装饰, • 惊艳了几千年的岁月, • 成为中国式独有的浪漫。 • 中国人对于美, • 有着自己独特的追求, • 斗拱往往与雕刻、彩绘相伴而存。
"羊大为美"有二层含义: ·其一指羊肥,因为羊是人类生存的重要需求对象,羊越肥越能满足 人的某种需求。 ·其二,特指有权力、有地位的酋长或巫师这样胡"大人",这是"羊"、 "大"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最初的"羊大为美"的含义。
一、什么是“美”?
• 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
"羊大为美"含义:
• 到了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 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 美的法则。比如,对称、均衡、比例、对 比、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鲵鱼纹彩陶瓶
在汉字结构规律中,重心平稳、左右均衡是极为重 要的法则。人们写字时以米字格作为辅助,就是为了 使初学者遵循这种美的法则。

【课件】什么是美术作品 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什么是美术作品 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们的审美观念 是如何形成的?
原始社会先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实用价值为基础 满足审美需求 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 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
人面鱼纹彩陶盆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 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 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 象。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先 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 “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孝敬父母 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 传说的始祖皋陶 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 法。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 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 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
四羊方尊
形式美特征: 重心稳定 对称 平衡 对称均衡、 单纯齐一、 调和对比、 比例、节奏 韵律 变化统一
这些古代的器物美不美,为什么美? 因为具有们 的 审 美 观 念 是 如 何 形 成 的 ?
• 美与不美,是人们看待美术作品或生活中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是人类最朴素的情感 • 美的观念源于生活实践,和长期的历史积淀 • 这些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 它们的美是因为,这些物品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万物的
三个品种的鱼具有多样统一之美 材质:细泥红陶 价值: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给画作品
具有极其珍贵的审美价值 象征: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装饰与古人原始信仰 和巫术活动有关,有人认为是祈求生殖繁衍的含义, 猜测“珥”双鱼的人面也许是半坡巫师的形象,也有 可能是半坡氏族公社的图腾。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 意义:反映了原始社会先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这节课在本册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⒈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⒉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⒊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几万年来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与艺术作品,我们要学会科学的鉴赏方法去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

二、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事物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鉴别能力。

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另外,现在的高中生学业压力沉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本课难点与重点在教学中逐步启发学生一起探究。

三、教学目标⒈认知目标:⑴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⑵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

⒉能力目标:本课通过观察、欣赏一系列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共同讨论问题,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热爱并自觉的保护本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正确认识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能运用一双审美的眼睛积极地看待我们的生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⑴、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形成的。

⑵、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教学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五、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学具: 教材,笔记本六、教学方法美术鉴赏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眼睛发现美和鉴赏美,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1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湘教版高中美术 第1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1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课标分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的成就标准做了如下描述:通过“美术鉴赏”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什么是美术作品》是湘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也是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第一课,本课与本单元其它两课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章节,讲述美术鉴赏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是整个美术鉴赏课程的“引桥”,对高中美术鉴赏课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鉴赏模块课程目标和美术鉴赏成就标准的描述,《什么是美术作品》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从三个维度描述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 理解美的观念和形成过程;2. 了解形式美法则;3. 理解美术作品的开放性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尝试用简单的材料进行美术创作;2. 通过进行美术创作,体验美术创作过程;3. 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评述同学的作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过程中,愉悦身心,激发情感;2. 养成审美习惯,发现被忽视的美的元素,发现生活中的美;3. 理解现代美术作品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华之现象,关注优秀传统文化,并产生自觉保护的意识。

本课作为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关注美术作品,培养以审美的态度看待生活的意识,通过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

二、教材分析《什么是美术作品》是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湘美版)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美术作品的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

环节一什么是美,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美”和“丑”(不美)之分。

分析不同图片的美丑,总结视觉审美规律。

作品欣赏错误的镜子(油画布面 54 厘米×80.9 厘米 1928)(比利时)马格利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长37.5厘米,宽28厘米1973年长沙子弹库1号墓出土此帛画为丧葬中使用的“魂幡”,出土时平放在椁盖板与外棺中间的隔板上。

画面正中绘头戴高冠、身穿博袍、腰佩长剑的男子,当为墓主人形象。

他侧身立于龙身,头顶有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鹤(凤),舟旁有一鲤鱼随行。

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可见龙舟迎风前进的态势。

画面简洁而具有神秘意味,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幅“导引灵魂升天”图。

活动1:展示绘画作品、雕塑作品、民间美术作品等分析讨论:哪个美哪个不美(丑)?活动2:展示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

猜一猜,是哪个时期的?表格总结:不同时期作品对比表。

比较鉴赏学生总结什么是美?作品时期美在哪里?美的法则4比例与尺度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这幅帛画的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表现面部的线条精微而细腻,使须眉毕现,神情宛然;表现服饰的线条则流畅舒展,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长袍的质感和飘逸的状态,被称为中国早期肖像画的杰出代表,人们将其与“人物龙凤帛画”一起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

2.美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①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生活实践的②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书中所举的中国书法与彩陶、青铜器的实例。

美是认知,是感观,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的,是具有时代烙印的,不同时代造就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环境也会有不同的审美。

所以我们如何界定美与不美?用开放的思维去思考。

环节二美术作品的基本定义你认为你美术作品都包含哪些形式?美术作品,是指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构成的平绘画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作品PPT课件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什么是美术作品PPT课件
美术: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 道加高,使人与马车分离;又在接近马路口的地方,横砌起一块块凸出路面的石头——跳石,行人可以踩踏着跳石穿过马路。
3、遥控器控制电视开关
1、阪泉大战:黄出帝部可落战视胜炎的帝部。落,静结成止炎黄的联盟,。 平面的或立体的艺术形象,
称为美术。
1.初步认识形式法则 2.形式美的来源 3.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4.美术鉴赏的意义
彩陶鲵鱼纹瓶
【名称】:彩陶鲵鱼纹瓶
【类别】:陶器 【年代】:新石器时代 【文物原属】:仰韶文化遗物 【文物现状】: 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瓶用细泥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 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 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鲵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生 长在山溪之中,四肢短小,尾大而扁,身上有斑纹,因为 “声如小儿啼”,所以又称为“娃娃鱼”。鲵鱼在现今黄 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但甘肃省只见于天水、武都 两个地区,此瓶正好发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画的左边绘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白鹳,眼大身壮,长 喙短尾长脚,嘴衔一尾大鱼。右边绘有一把带柄的石斧, 斧头与柄相交处画着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固定在一 起的,斧柄下部画着交错斜线,可能是柄套,既防滑又 美观,柄中部的黑叉,则可能是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
我们来推测一下图画的含义:彩陶瓮是当时部落联 盟首领的葬具,该部落联盟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口 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联盟的图腾,作画者将鹳鸟画得 形体硕壮,眼睛大而有神,将鱼画得身体僵直,毫无生 气,正是为了用鹳口衔鱼的题材表现本族的胜利和敌人 的失败;带符号标志的石斧是首领生前所用之物,是身 份、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将石斧画在瓮上,是部落成员 对去世首领的怀念。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社会越定性。

2,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教具与学具教具:画册,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

★知识体系一美的观念的形成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二美术作品的产生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三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

3,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知识拓展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

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

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则,能够培养人们对形式美的敏感,指导人们更好地去创造美的事物。

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能够使人们更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表现美的内容,达到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高度统一。

美术的分类:1、绘画。

包括:油画、国画、装饰画、农民画等等。

★总结回顾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为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发现身边的美,了解美的定义;(2)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3)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3.知识技能目标: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教学基本思路:本课内容安排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具与学具:教具:教材、图册、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各位同学好,很高兴本学期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美术欣赏》这门课程。

展示图片:图1、街头墙上装饰壁画。

图2、公共场所的胡乱涂鸦。

(两张照片反差很大,引起学生们的讨论,活跃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对我们身边生活环境的思考)接着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点出并板书本课课题《什么是美术作品》。

1、提问:大家初中的时候学过美术吗?或者有多少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没有的话,那么本学期我们就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这门学科。

下面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它们美以及你对美的定义?展示图片书法“永”字和从具象羊头到抽象文字“羊”的演变过程什么是美?羊(羊大为美),古人当时喜欢在头上戴有羊角牛角之类的装饰品,用现代汉语说就是美的,漂亮的,威风的。

所以美的象形字就是一个人,头上戴着一对牛角(羊角)或者多对牛羊角。

湘美版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共26张PPT)(2)

湘美版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共26张PPT)(2)

什么是美术作品呢?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 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竹园品古》(中国画 绢本) (明) 仇英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松下听琴八角器盒》 (工艺 木 漆)
(明宣德年间)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女十忙》(山东潍坊年华 纸本) (清)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用对称等形式法则来组合图像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彩陶鲵鱼纹瓶》 新石器时代仰韶 文化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重心稳定 左右均衡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从具象的羊头到抽象的文字“羊”的演变过 程
形式美法则
1 变化与统一 2 对比与和谐 3 比例与尺度 4 对称与均衡 5 节奏与韵律
《林黛玉与贾宝玉》 (年华 纸本)
(现代) 杭樨英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这件看似普通
的农家印染被面, 其实大量地运用了 美的形式法则,是 人们美化生活的日 常用品。
《印染被面》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人们在生活中重 视营造美的环境
《门扣 门护》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生活中,美无 处不在。
高中美术鉴赏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思考
美的空产生的, 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 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 淀的结果。
这三个“永”字哪个看上去更舒服些?为什么?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ppt课件

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ppt课件
鹳鱼石斧彩陶瓮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庙底沟类型)
从具象羊头到抽象 文字“羊”的演变过程:
从具象羊头到抽象文字“羊”的演变过程

羊 大
教师点拨:
雷纹三足鼎(商)
兽纹鬲(商)
教师点拨:
《竹院品古》 仇英(明)
以竹外屏风内士人观画为主 题,穿插侍女奉茶,童子们或持 古物侍立,或扇炉烹茶,或布置 棋局,通过这些情景,表现文人 士大夫清雅悠闲的生活方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鉴赏》
执教: 李松明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 艺术修养的人。
——马克思
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1、下大上小的器物容易平稳放置。 2、只要重心在中轴线上,不管器物外
形怎么变化,它都会容易平稳放置。
在汉字结构规律中,重 心平稳,左右均衡是最为重 要的法则。写字时以米字格 作为辅助,就是为了使初学 者遵循这种美的形式法则。 也成了书法艺术审美的标准。
合作与探究:
农家印染被面, 大量地运用了美的形 式法则,是人们用来 美化生活的日用品。
贵州安顺苗族蜡染: 游鱼图,四条鱼你追我赶地游着,鱼形一横一竖的安排既统一又
有变化,富有形式美感。
湘西转轮式水车
小 结:
1、什么是美术作品?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称为美术作品。
2、什么是形式美法则? 指重心、对称、平衡、对比、节奏、比例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
预习探究:
我国美术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我们 的祖先在打制石器的过程中,逐步萌发 出审美观念。
从公元前约一万年开始,人类社会 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使用磨 制石器并且发明了陶器的时代。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
你认为下列哪些作品属于美术作品?
这些作品 是否属于 美术作品?
美术是一种与我们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视觉文化形式。 美术种类繁多,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 需要去学习美术鉴赏,从而更好地享受这种文化形式。 美术的主要门类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 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以及各种新的美术形式 (如装置艺术、电脑美术等)
1
美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变化
2
认识非主流艺术的价值
3
用开放的眼光看待美术的发展与新的美术现象
艺术不仅仅存在于美术馆中, 我们也要留意关注生活中的艺术。
4
关注生活中的艺术
绘 画
雕 塑
建筑
工 艺
美 术
现代 设计
产 品 设 计 ( 天 鹅 椅 、 卵 形 椅 )
(视 日觉 传 福达 田设 繁计 雄 反 战 海 报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环 美境 艺 赖术 特设 流计 水 别 墅 )
摄 影
解海龙 《大眼睛》
法国摄影家布拉塞作品
书法、篆刻
齐白石篆刻
新的艺术形态
认识什么是美术作品时要注意 哪些问题?

美术鉴赏第一课

美术鉴赏第一课
美术鉴赏第一课
流美术水鉴别赏墅第一课莱特
美术鉴赏第一课
流水别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位于 美国匹兹堡市郊区的熊溪河畔,由F·L·莱 特设计。别墅的室内空间处理也堪称典范, 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 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 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 得了极大的成功,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 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 位。
美术鉴赏第一课
美术鉴赏第一课
写实性
美术鉴赏第一课
写实性 素描
美术鉴赏第一课
装饰性
抽象性
美术鉴赏第一课
美术鉴赏第一课
美术鉴赏第一课
聚丙烯酸颜料本身是水溶性,干燥后形成多孔质的膜,
变为耐水性。色彩鲜艳、色泽鲜明、化学变化稳定,能
重叠、柔软的颜料各层相互粘接,形成透明或半透明, 附着力好,耐久性强。美术鉴赏第一课
美术鉴赏第一课
▪ 绘画
美术的种类
绘画是美术中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 使用笔、刀、墨、颜料等工具材料, 在纸上、木板、纺织物和墙壁等平面 上通过构图,设计等表现手段创造出 可视的艺术形象。
美术鉴赏第一课
▪ 表现观念不同——写实性 装饰性 抽象性 ▪ 使用工具不同——油画 版画 水彩画 丙烯画 ▪ 题材不同——人物画 风景画 静物画 动物画 ▪ 社会作用不同——宣传画 年画 漫画 连环画
美术鉴赏第一课
圆雕
美术鉴赏第一课
美术鉴赏第一课
城市雕塑是城市中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 它不只代表了城市的文化,还有城市中人 们的生活态度。现代城市雕塑就像城市的 眼睛,最能反映出城市的风采和神韵。
美术鉴赏第一课
地点:荷兰阿姆斯特丹
美术鉴赏第一课
地点:乌克兰哈尔科夫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3生活中哪些方面受美术影响?
服装、建筑、照片、家具……
居住美
3生活中哪些方面受美术影响?
服装、建筑、照片、家具……
出行工具美
3生活中哪些方面受美术影响?
服装、建筑、照片、家具……
游戏
3生活中哪些方面受美术影响?
服装、建筑、照片、家具……
宫崎骏漫画
3生活中哪些方面受美术影响?
服装、建筑、照片、家具……
书法类
兰亭序.行书 曹全碑.隶书
峄山碑.篆书 多宝塔.楷书
建筑类
皇家建筑 天坛
福建 土楼
工艺类
故宫.门环
苗族少女头饰
剔红抚琴八方盒
综合类
数字媒体艺术
摄影
综合类
网页设计
3生活中哪些方面受美术影响?
服装、建筑、照片、家具……
服装美
3生活中哪些方面受美术影响?
服装、建筑、照片、家具……
• 饮食美
名画拍卖
第1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1美 的 观 念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
1、说说身边哪些物品是称得上是美的? 2、 美是如何产生的?
重心平稳 左右均衡
莲 鹤 方 壶
工 艺
仙鹤
鹤鱼石斧彩陶瓮 (新石器时代)
春 秋
华南虎
虎头鞋
虎头帽
下面的陶器在造型和纹饰上有什么变化?
实用——美观 具象——抽象
2什 么 是 美 术 作 品 ?
1、说说你知道的美术作品的种类 绘画、建筑、雕塑、书法、设计、摄影等 2、 到底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家为了审美目源自创作的作品,就是美术作品绘画类
年画
写意花鸟
敦煌佛教壁画 112窟 反弹琵琶
写意 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 3 课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礼仪与教化(第二课【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美鉴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第三单元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湘版高中美术课美术鉴赏系列《新的实验》鉴赏第三单元第8 课《不同的歌声》教学设计《深沉雄大的秦汉雕塑与绘画》说课文稿静物构图说课稿湘美版美术:《战争与和平》说课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点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本PPT 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影视温州嫁具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①多样与统一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③比例与尺度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

(黄金比例1:1、618 1:0、618)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④对称与均衡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

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⑤节奏与韵律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B、实战演习(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4、美术鉴赏的意义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②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

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③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6、小结: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7、备用资料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 课(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

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

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

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

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习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习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

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

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

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

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

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

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四)研究主题: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六)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学具:教材,笔记本(九)教学内容及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播放一段影片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 号画座。

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

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

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近《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

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习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生:讨论,记录,发言师: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看教材P7 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生:回答师:总结。

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本课教学目的: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导入部分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谜底是人,简单解释)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第二部分授课分为四部分(1)提问思考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

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

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

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

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