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精选优质课件课件课件-03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2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课件》2第二章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课件》2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5cf87a76a20029bc642d83.png)
(三)斯多葛学派(The Stoics ) 首页
●希腊化时期最重要的流派。由塞浦路斯岛人芝诺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创立,由于他通常
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英文stoics,来自希腊文stoa)聚众讲学而得名。其代表人物: 巴内斯、塞内卡、埃彼克泰特、马可•奥勒留(帝王哲学家,著有《沉思录》,是学派 晚期最著名的代表)等。
再占腓尼基、大马士革,把推罗城3万居民卖作奴隶 前332年,长驱直入埃及,建亚历山大城,获“法老”称号 前331年,越过美索不达米亚,与波斯决战高加米拉。抢掠巴比伦 前330年,彻底击败大流士的继承人,征服波斯帝国 前327年,离开中亚,南下侵入印度,占领印度西北部
进军印度河流域时,士兵厌战,环境恶劣,部队哗变 前325年,撤出印度,驻军巴比伦,整编3万波斯青年进部队 前323年,6月,染恶性疟疾,10天后去世;仅存13年的帝国随即一分为三
他并不是一个严格的苦行主义者,但是他鄙弃奢侈与一切人为的对感官快乐 的追求。他说“我宁可疯狂也不愿意欢乐”。
安提斯泰尼的政治思想
●享乐为恶 ●抛弃家庭 ●拒绝文明 ●远离政治,政治像火 ●倡导精神自由 ●主张人人平等
第欧根尼(前412-324)
●批评文明制度 ●拒绝一切习俗 ●奉行苦行与禁欲 ●反对一切政治主张 ●推崇世界国家 ●追求德行,尤其是从欲望
前306年,伊壁鸠鲁又来到雅典,在自己住宅的花园里开办学校,后人称“花 园学派”。他坚持认为,人无高低贵贱,学校里既有妇女,还有奴隶。
公元前300~280年,著书300余卷,但只留下2封信和《格言集》和《学说 要点》两部残篇。后世学者以此建构起“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 与著名的斯多亚主义(Stoicism)一起构成古希腊哲学的两大支柱。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二章PPT课件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二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7ec2d5680203d8ce2f24f0.png)
四、罗马政治思想特点:法学政治观。
• 1.法制的发展。 • 主要人物:过渡时期为伊璧鸠鲁和斯多葛学派。
罗马时期为玻利比阿和西塞罗。 • 2.罗马法学政治观的特点。 • (1)法律是最高道德的标准。 • (2)法律根源于人类理性,人人都必须服从法
律。 • (3)国家和法产生于人类的约定,都受到法律
的约束。 • (4)国家和公民都各自为法人。 • (5)人民在法律面前应该一律平等。 • (6)国家与法必须承认公民的自由活动领域。
三、罗马法学对政治学的学术影响。
1.法学家。罗马法学是西方政治文化的重要渊源 之一,提供了基础性的原则和范畴,是考虑各 种社会问题以及政治问题的依据。
果自然法没有成为古代世界中的一种普
遍的信念,这就很难说思想的历史,因
此也就是人类的历史,究竟会朝哪一个
方向发展了。
11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
• 一、波利比阿。 • 1.生平:人质的生活经历。 • 2.问题与解答:罗马怎样和借助于什么特殊的
政治制度,在短短不到53年的时间里,几乎征服 和统治了全世界?
8
3.罗马法学政治观的特点。
(1)法律是最高道德的标准。 • (2)法律根源于人类理性,人人都必须服
从法律。
• (3)国家和法产生于人类的约定,都受到 法律的约束。
• (4)国家和公民都各自为法人。 • (5)人民在法律面前应该一律平等。 • (6)国家与法必须承认公民您自由活动领
域。 9
第二节 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 回答:混合政体。六种政体循环理论――罗马的 混合政体――权力组织原则――实质是分权学说
• 3.影响:权力分工学说成为西方政治传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影响了现代宪政原则之分权 原则
完整课件-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整课件-西方政治思想史](https://img.taocdn.com/s3/m/5f73c01880eb6294dc886c29.png)
政治思想特色
自然政治观
古希腊
城邦国家
维护城邦国家
整体国家观
公民政治观
希腊化 古罗马
世界帝国
维持世界帝国
自然-伦理政治观 个人主义、平等主义、世界主义
基督教会与神圣罗
中世纪 马帝国及各级世俗 处理教会与世俗政权之
政权的结合体
间的关系
神学政治观
(基督教世界)
近代(现
民
代)
16 世纪-
族 国革命到改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权
英:……
利
法:……
政
美:……
治
德:……
观
三大思潮
当代 (二战 以来)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繁 主权国家、跨国公司
与全球公民社会 荣与公平),应对社会政 治危机,维护社会稳定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I. 历史分析方法 II. 阶级分析方法 III.比较分析方法 IV.系统分析方法
)
政 治 科
想
学
识
治其
思它
想政
( 政基 治础 心层 理面
)
资料来源:浦兴祖:“有关西方政治学说史研究的若 干问题思考”,载《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1期。
西方政治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
I. 如何认识国家,即国家的起源、本质、目的、 作用和类型等。
II. 如何组织国家,即关于政治制度的设计、论 证与评价,以及政治改革、改良与革命等。
神学政治观的三个特征
I. 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 《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 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
II. 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 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III.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 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 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 证方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4d34fef705cc1755270998.png)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概述政治思想史是以理论的形态,展现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上各个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关于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
国家问题,是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把握西方政治思想研究对象应注意的问题为了全面理解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具体来说,必须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出科学阐释:1.政治思想是对政治实践的直接反映,并为政治实践服务;2.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政治实践都是和国家政权相联系的;3.人的政治实践、政治思想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4.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的独立性;5.政治思想对社会政治实践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6.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道路。
综上所述: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组织等方面的观念和理论;以及各种政治思想派别产生发展及其相互斗争的历史过程;各种政治思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及其在政治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等,从而探索和研究政治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同时,对它们作出恰当的评价。
二、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原则:首先: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把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起来,从当时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关系出发,研究各个政治思想家其政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和对以后各派政治思想的影响。
其次:还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原则,特别是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
再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一)意义第一: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批判地继承人类历史上政治思想方面的遗产,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第二: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好地批判资产阶级以及一切剥削阶级政治思想的糟粕。
第三: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正确认识西方社会文化,可以帮助人们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课件》2第二章
![《西方政治思想史教学课件》2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ba5cf87a76a20029bc642d83.png)
公元前300~280年,著书300余卷,但只留下2封信和《格言集》和《学说 要点》两部残篇。后世学者以此建构起“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 与著名的斯多亚主义(Stoicism)一起构成古希腊哲学的两大支柱。
第二章 希腊化与古罗马时期政治思想
基本内容
社会背景 希腊化三大流派 古罗马政治思想
罗马法的影响 基督教政治思想
一、社会背景与政治思想特点 首页
(一)社会背景
●城邦制度衰落
●帝国时代来临(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
●种族与文化交融
●政治由强权维系
(二)思想特点
●个人与国家疏远
●公民权扩大
●关注点由公共转向个人 ●个人主义萌发
●精神层面的自由与平等 ●世界主义思潮兴起
下一页
亚历山大帝国大事年表(前336-前323)
前338年,马其顿王腓力二世征服全希腊,次年成立科林斯联盟 前336年,腓力被波斯刺客杀死,20岁的亚历山大继位 前334年,亚历山大率35000军队和160艘战船,远征东方
“我把希望留给自己,它将给我无穷的财富” 前333年,首后占领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在伊苏斯击败大流士三世
前323年,来到雅典,由于母亲是色雷斯的女奴,没有公民权。
前320~310年,伊壁鸠鲁跟随柏拉图的弟子邦费罗斯(Pamphilos)和唯物 主义者德谟克里特的弟子诺斯法耐斯(Nausiphane)学习,基本上秉承后者, 反对前者。
前310~309年,伊壁鸠鲁建立了自己的哲学学校,先是在弥狄莱勒斯 (Mytilène),后来在莱斯波斯岛(Lesbos),最后是小亚细亚的兰普萨克 (Lampsaque)。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套课件 PPT
![《西方政治思想史》全套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d29e0c0b4e767f5acfcebf.png)
四、政治思想
(二)论公民
1.”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2.公民的定义 3.公民与城邦的关系
四、政治思想
(三)论正义
个人正义 正义
社会正义
分配正义 (distributive justice) 领域
校正正义(rectificatory justice) 自然正义 性质 (justice by nature)
一、希腊学术研究的转向
1.希波战争的结束 2.城邦制度的繁荣 3.政治改革的影响 4.从论述自然转向论述人
普罗泰戈拉
二、智者的政治思想
1.什么是“智者”? 2.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高尔吉亚:自然与约定的关系 安提丰:极端平等思想
高尔吉亚
安提丰
二、智者的政治思想
3.智者的政治主张
★《尼各马可伦理学》 ★《修辞学》 ★《政治学》 ★《雅典政制》
二、政治学的学科问题
1、 政治学属于实践科学
理论科学: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 政治学(狭义)
科学 实践科学: 政治学(广义) 家政学(经济学)
伦理学 创造科学:诗学、修辞学
2、政治学是“最高主宰的科学和最有权威的科学” 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 自然观念
2. 均衡与和谐观念
第二节 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城邦制度的特征
1.城邦形成 2.城邦特点
二、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 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科学的研究方法 3.政体研究为中心,协调公民关系为主题 4.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第三节 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第三章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西方政治思想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c89bb4af45b307e9719733.png)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中人的二重性与二元化权力体系
灵魂 宗教生活 天堂幸福
教权 教会 教民 上帝的物
人 人的生活 人的目标 权力体系 社会组织 人的角色 权力范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肉体 世俗生活 世俗幸福
王权 国家 臣民 凯撒的物
中世纪政教制约关系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提要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义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
在异端运动当中,胡 斯运动受到了英国理论家 约翰·威克里夫的影响。 威克里夫认为,只要虔诚 信仰上帝,普通信徒不需 要教会也可得救。他支持 民族教会,认为国王是教 会最为适当的管理者。 民间异端运动为宗教改革确立了大致的方 向和内容,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政治思想
I. 路德反对罗马教会提出的通过各种悔过形式 实现得救的主张。在他看来,对上帝的真心 信仰是基督徒获救的唯一条件。
第一节
基督教的兴起与 中世纪政教斗争
提要
神学政治观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政治思想 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一、神学政治观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
I. 基督教义规定了基本政治价值与原则; II. 在政治理论上采用特定的论证方法; III. 教士阶层在知识、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处于垄断
地位; IV. 政治概念和原理,都是在神学体系内、以神学
四、论法的性质与分类
I. 永恒法源于上帝的智慧,具有终极权威。 II. 自然法低于永恒法,人参与和分享了永恒法。 III. 人法低于自然法,是自然法在人类的具体社会
政治事务中的应用。 IV. 神法就是教会法,是记录在《圣经》中上帝的
法。
阿奎那关于法律性质和分类的学说吸取了 古典法律传统与基督教神学传统。他不仅将一 切法律置于永恒法之下,而且论证了教会法应 当高于国家法律的主张。阿奎那用上帝的理性 为自然法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但他也承认自然 法是人类的普遍理性,并将有利于人类保全和 禁止毁灭自身作为自然法的普遍规则,这些都 为近代自然法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0468dd89ec3d5bbfd0a7464.png)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关于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 权的观点、理论、学说
“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 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 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 阶级要争得统治。”(——恩格斯:《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 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各个民族轮流地(或交替地)走到人类 文化的前列。后来的民族之所以会赶上和超 越原来先进的民族,原因在于它吸取了先进 民族的优秀成果,以压缩的方式完成了先进 民族所走过的路程,而这时,那个先进民族 已经耗尽了自身能量,积累了太多的衰老因 子,因而发展的步伐变得迟缓、 艰涩,终 至衰颓。而后起的民族则仍然保持着旺盛的 生命力和活跃的创造性,于是便后来居上。”
西方政治思想史
——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2、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 观点 ●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 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 究者观念)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学科与理论 地位
政治学 法律 政治制度史 哲学史 历史
政治思想史与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二节 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阶段
一、西方政治思想的起源: (一)阶级社会与政治观念的产生 (二)西方城邦国家的建立与相应的政治观 念的形成
西方政治思想史
二、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阶段:
1、伦理政治阶段(自然政治、整 体政治); 2、神学政治阶段; 3、理性政治(权利政治)阶段 。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cc4510f01dc281e53af052.png)
2。为什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
(1)“有用”与“没用” (2)“知识分子”与“有知识的分子” (3)“知识经济”和“知识政治”
3。如何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
(1)分数与方法 (2)本课程的要求
•政治思想的定义 所谓政治思想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
interest in politics
the judicial murder of Socrates
“No person on earth, has the right to tell another man what he should believe or to deprive him of the right to think as he pleases.”
A brief history
of the research in political science.
The Greeks Middle ages Renaissance Enlightenment Legalism Behavioralism Post-Behavioralism Eclectisism (Including behavioralism and perestroika)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politics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特点是:
• 1、 科学性 • 2、 阶级性 • 3、 革命性 • 4、 实践性 • 5、发展性
※ 基本观点
• 1、关于政治关系、政治生活方式和政治观念 • 2、关于阶级 • 3、关于国家
4、关于政治体制 5、关于未来社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PPT课件
![《西方政治思想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1d9b06c844769eae009ed6e.png)
07.11.2020
.
7
一、古希腊的社会概况
(一)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二) 城邦制度
参看网站:希腊文化
07.11.2020
.
8
(一)古希腊的地理环境
07.11.2020
.
9
(二)城邦制度
1、最高权利的独立性 2、直接民主 3、只有公民有公民权
07.11.2020
.
10
二、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一)自然政治观和整体主义国家观 (二)理性的思考与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公民的政治视角 (四)对城邦本源的研究
07.11.2020
.
11
三、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城邦的形成时期 (二)城邦的繁荣和衰落时期 (三)希腊化时期
07.11.2020
.
12
四、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一)智者 (二)苏格拉底
07.11.2020
.
13
(一)智者
智者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没有统一的政治 立场和思想观念。“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 塔哥拉)。智者关注社会问题,他们的贡献是 以人的眼光看待社会,抛掉神的观点。他们的 思想为后来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 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
07.11.2020
.
14
07.11.2020
.
21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生平和著作 政治学体系的建立 城邦理论 政体理论 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地位和影响
07.11.2020
.
22
一、生平和著作
古代最渊博的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
政治学这门学科的创始 人。
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 基人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堂PPT)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c0866aad51f01dc381f15f.png)
出 生
求 学 雅 典
( 柏离 拉开 图雅 死典 )
大成 王为 子亚 老历 师山
马
希 腊
其 顿 征
服
创重 再 立返 雅次 学雅 典离 园典 开
逝 世
“北方 小驹”
“学院 之魂”“博学 来自”362. 著作 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 篇》、《前分析篇》、《后分析 篇》、《论辩篇》、《辩谬篇》 科学著作:《物理学》《论天》 《论生灭》、《气象学》《博物 志》《论灵魂》《动物结构》 美学著作:《修辞学》《诗学》 哲学著作:《伦理学》《形而上 学》
30
哲学王来统治
除非,在他们的城邦里,哲学家们被授予 王权,或者我们现在称为国王和寡头的人 成为名副其实的哲学家;除非政治权力和 哲学二者合而为一(而现在许多顺乎自然、 得此失彼的人应由暴力加以镇压),除非 这样的事发生,我亲爱的格劳孔,否则的 话,将永无宁日……”
31
2、为什么是最有知识的人统治?
烧掉所有的图书馆吧,因为它 们的全部价值都在这本书里了。
——爱默生
26
二、正义的城邦——《理想国》
1、正义 定义 正义是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干他自己份内的事,而 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 本质 为正义而正义 为名利而正义
27
2、正义的城邦——理想国
城邦的起源——社会分工
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要, 就需要有农民、牧人、各类 工匠、商人等,他们构成 生产者等级
(1)徐大同教授和刘绍贤教授 “国家主题”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 源、本质、职能、前途等, 组织国家,依据什么原则组织国家以及把国 家组织成什么样子? 管理国家,如何有效地运用权力以实现政治 目标,是统治手段和方法、“治国之道”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68465f0740be1e650e9ac3.png)
2020/10/1
28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
一、希腊化时期政治思想 的特点
二、斯多葛学派的政治思 想
三、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2020/10/1
29
一、希腊化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公元前336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即位,他 建立了跨越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个帝 国虽然很快瓦解,但希腊文化以亚历山大里亚 城为中心得到了广泛传播,历史上称为希腊化 时期。
第二节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政
治思想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政治 第五节 古罗马的政治思想 第六节 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七节 罗马基督教的政治
思想
2020/10/1
6
第一节 古希腊的社会状况和政治思想概述
一、古希腊的社会概况 二、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三、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发展阶段 四、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公元前146年,罗马吞并马其顿又成了罗马臣 民。希腊人的自由时代成为过去。
与这种社会巨变相适应,希腊人的思想观念 也开始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哲学讨论的重点转 移到伦理方面。
2020/10/1
30
二、斯多葛学派的政治思想
著名的代表人物,如塞涅卡等,主要提 出了自然法思想、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人人平等思想。
2020/10/1
11
三、古希腊的政治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城邦的形成时期 (二)城邦的繁荣和衰落时期 (三)希腊化时期
2020/10/1
12
四、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一)智者 (二)苏格拉底
2020/10/1
13
西方政治哲学 第三章ppt课件
![西方政治哲学 第三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f479af19e8b8f67c1cb9b2.png)
• 他的基本依据是《圣经》中的神学教义。
• 奥古斯丁认为,上帝在创造人类始祖亚当时,亚当是善良 正直的,他具有自由意志,并被赋予不犯罪和得到永生的 可能性。 然而亚当却因犯罪而堕落了。丧失了上帝的恩 宠,灵魂死了,身体不再受灵魂的支配,而受贪欲的支配。 亚当由此而失去了向善的能力,产生了犯罪的强烈倾向。 他堕入完全无望的毁灭状态,其结局就是永恒的死。
• 所以,人们对上帝的信仰、盼望和爱以及 道德上的圣洁是人们得救的标志。这些都 是上帝的赐予。人类的其余部分,上帝仍 使他们处于罪恶之中并遭受公正的惩罚。
• 他的原罪理论,给西方政治哲学注入了一 种具有深远影响的因素。人们常说西方文 化属于“罪感文化”,这种罪感文化在奥 古斯丁这里首次获得了理论形式。
• 青少年时代的奥古斯丁身上具有两个特征:
• 其一是旺盛的生命本能和欲望,这使他多 情而耽于感官的享乐。
• 另一个特征是具有很高的天赋,渴望获得 宇宙与人生的真谛,执着地追求真理。
• 383年,他迁居罗马,次年在米兰谋得 教师职位。
• 386年,他放弃了教职,抛弃了情妇和未婚妻, 次年,受安布洛斯的洗礼而皈依基督教,完成了 动人的精神朝圣旅程。追求真理的冲动在基督教 信仰中得到安歇,充沛的生命本能以禁欲主义的 方式而得以升华。
• 人类始祖犯罪,导致两座城的划分。它们分别是 圣者与不义者之城,骄傲者与谦卑者、虔敬者与 伪善者、被拣选者与被摈弃者之城。是预定要得 救者与受惩罚者之城。
• 两个城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以两种不同的爱为基 础:“两种爱创造了两座城,由只爱自己甚至连 上帝也轻蔑的爱,造成了地上之城,由爱上帝发 展到连自己也轻蔑的爱,造成了上帝之城。结果, 地上之城为自己而自豪,天上之城为主而自豪”。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课件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3dfa2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5.png)
第五,古典时代的平等观也出 现了变化。
第六,民主思想也在中世纪出 现了重大创新。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三、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特点
1、中世纪政治思想虽然有大量的创 新,但政治学理论却处于不发达状 态
(1)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在教 权与政权的斗争中产生的,是实践 需要的直接产物,很少有理性的加 工和抽象的推演,更没有产生系统 完整的政治哲学体系。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3、教权之上论 基督教会就是上帝之城在现实生活中
的代表。教会是上帝拯救人类灵魂的组 织者和实施者,它本身是神圣的、正确 的。人们必须皈依这个神圣的组织才能 得救。换句话说,只有通过基督教会, 才可能进入天堂。在这个意义上说,教 会的使命高于世俗国家的使命教会的权 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力。
一、中世纪的概念
中世纪一般是指从公元5世纪 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文艺复兴 运动兴起之间这段历史时期。
当人文主义者回望历史的时候, 发现在古典时代与他们生活的现代 世界之间,横亘着一个漫长的时代, 他们将其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二、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地位
第一,虽然在中世纪的大部分 时间里,社会发展的水平并不高, 但却实现了对古典政治思想的继承 与转型,形成了一种新的气质和类 型的政治思想,从而架起了沟通古 典时代与近代政治思想的桥梁。
2、君主制是最好的政体,暴君 制是最坏的政体。暴政是上帝 对世人罪孽的惩罚。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3、国王是上帝的仆人,王权是 上帝的赐予。国王必须行仁政,天 堂的幸福是对有德人君的酬报。
4、人生而不能平等,奴役和统 治是神的安排。社会存在着两种服 从形式即奴役式的和非奴役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阿奎那
阿奎那(1225—1274)出生于 意大利,主要著作是《反异教大全》 和《神学大全》,《亚里士多德<政 治学>诠释》和《论君主政治》是他 政治思想的重要著作。阿奎那的著 作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包含在他的 神学思想中,其特征在于调和主流 基督教传统与亚里士多德传统的冲 突,即调和信仰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胡斯运动 在异端运动当中,胡 斯运动受到了英国理论家 约翰· 威克里夫的影响。 威克里夫认为,只要虔诚 信仰上帝,普通信徒不需 要教会也可得救。他支持 民族教会,认为国王是教 会最为适当的管理者。 民间异端运动为宗教改革确立了大致的方 向和内容,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路德的宗教改革政治思想 (一)路德及其著作 1.1517年10月31日,路德在符腾堡大教堂的汶 口贴出反对罗马教皇售卖 “赎罪劵”的《九 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帷幕。 2.路德发表的《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 《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论基督徒的自 由》等著名文章,阐述了他的宗教改革思想。 3.路德将圣经翻译为德文,对德国语言和民族 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12世纪以后的神学异端 12世纪以后,民间也兴起了许多反罗马的 运动,著名的异端教派包括:12世纪的阿尔诺 德派、12世纪末13世纪早期的卡塔尔派和瓦尔 德派、14世纪的胡斯运动。这些异端教派都反 对罗马教会对社会财富的巧取豪夺和对世俗政 治的粗暴干涉;主张教会放弃财富和权力,回 归简朴而纯正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观点都来自 《圣经》,缺乏系统性;都将基督教早期的团 结、互助、清贫、虔信当做理想和运动的旗帜。
基督教神学政治观中人的二重性与二元化权力体系
灵魂 宗教生活
天堂幸福 教权 人 人的生活 人的目标 权力体系 社会组织 人的角色 权力范围
肉体
世俗生活
世俗幸福
王权 国家
教会 教民
上帝的物
臣民 凯撒的物
中世纪政教制约关系
第二节
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
提要
教父与奥古斯丁
人的“原罪”与信仰主义
“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
三、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王权与教权的斗争衍生出了中世纪绝大部分的政 治思想,而且为后世政治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75年,教会改革派领袖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发布 敕令《教皇如是说》,标志着教权与王权的正面冲突 全面爆发。 1122年签订的《沃尔姆斯协定》使得教权取得与 王权同等重要的地位。基督教坚持的精神权威与世俗 权威并列的原则,不仅成为牢不可破的信念,而且基 本成为政治现实。政教二元化体系形成。
(二)宗教改革思想
1. 路德反对罗马教会提出的通过各种悔过形式实现
得救的主张。在他看来,对上帝的真心信仰是 基督徒获救的唯一条件。因信称义 2. 对罗马教会权威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改革教 会的方案。具体表现为: 主张教会中人人平等;宗教会议的权威高于 教皇权威;提出具体的宗教改革措施。 3. 路德明确提出了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彻底分离的 主张。他指出,上帝建立了精神的和世俗的 “两个世界”。
第一节
基督教的兴起与 中世纪政教斗争
提要
神学政治观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
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政治思想
王权与教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一、神学政治观在中世纪的统治地位
中世纪是基督教的时代,基督教在思想和文化领 域占据了统治地位。主要体现为: 1.基督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与原则。 2.在政治理论问题上采用特定的论证方法。 中世纪的论证方法是由基督教教义支配的,是一 个从理论原则到具体结论的演绎过程。 3.教士阶层在知识、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处于垄断地 位。 总之,中世纪没有独立的政治科学,政治概念和 原理,都是在神学体系内、以神学的形式进行讨 论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
第三章 中世纪的神学政治思想
概述 I. 中世纪的政治观是神学政治观。 II. 奥古斯丁奠定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围绕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产生的各种政治思想 构成了中世纪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 III. 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代表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观 的最高成果。 IV.神学异端和宗教改革的政治思想为近代民族 国家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3.国家政体问题
阿奎那遵循亚里士多德理论,按照正义与 非正义、统治者人数两个标准,将政体划分为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平民政体、暴君政体、 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 君主政体,但君主政体会蜕变为暴君政体,而 暴君政体是“最坏的政体”。为了防止这种蜕 变,阿奎那遵循传统,认为人民可以在某些方 面参与政治,统治者手下需要有德之人参与治 理,这种设计类似于混合政体。
四、论法的性质与分类 阿奎那的法律学说是他的庞大神学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和国家学说紧密相 连。 (一)法的性质 法的本质是上帝的意志,法的目标是促成有 道德的社会生活,促进整个社会的福利。
(二)法的分类
阿奎那依据法的起源和功能,将法律分为 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 1.永恒法源于上帝的智慧,具有终极权威。 2.自然法低于永恒法,人参与和分享了永恒 法。 3.人法低于自然法,是自然法在人类的具体社 会政治事务中的应用。 4.神法就是教会法,是记录在《圣经》中上帝 的法。
5.评价
阿奎那充分重视辩证法的 运用,给予理性和经验以一定 的承认,将经院哲学提高到了 一个新的阶段。
三、国家学说 阿奎那政治理论中最重 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国家问题。 他借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在神学中给予政治和国家以 积极的、肯定的地位,改变 了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的基督 教对世俗政治的疏远态度。
1.国家的含义:国家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性基础之上 的公共机构,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公共幸福。 他还强调国家具有基督教的道德目的,按照基督 教教义过有道德的生活。 2.国家与教会的关系问题: 阿奎那继承了精神权威 (教会)与世俗权威(国家)并列的传统,坚持 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各自独立、各自拥有自己的 目的、属性和管辖范围。
(三)评价
阿奎那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神学政治观的最 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1.阿奎那关于法律性质和分类的学说吸取了古 典法律传统与基督教神学传统,其关于法律的认识与 理解为近代自然法理论提供了思想材料。 2.阿奎那建立的庞大的神学体系,对挽救基督 教神学信仰危机,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起到了很大的 作用,但从本质上说是唯心的、反动的理论,带有调 和、折中的特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一、教父与奥古斯丁 (一)教父:教父特指 活跃于公元1世纪至5世纪的 一批神学家,他们将基督教 教义阐述为系统的神学理论, 同时也是基督教统一的维护 者和保卫者。其中影响最大 的当数奥古斯丁(354— 430),他的神学是教父时 代基督教理论的巅峰。
(二)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的著述主要有 《上帝之城》《论三位一体》 《忏悔录》等,他将基督教教 义阐发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奥古斯丁的思想不仅深刻 地影响了西方中世纪政治思想 的发展,而且深刻地影响了西 方的许多基本观念和思考问题 的方式。
(二)信仰主义
基督教的“信仰主义”在奥古斯丁的神学权威支 持下得以确立。它的确立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 事件。 “信仰主义”意为信仰是人生意义和真理的首要 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人的理性是微不足道的,最 多只是人生意义和真理的次要的来源。 “上帝的恩典”和信仰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就显 示出来,“上帝的恩典”与基督教的各种“圣事” (礼仪)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举行各种“圣事”的权 力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成为基督教信仰必不可少的 组成部分。
二、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政治思想 (一)基督教的产生 1.基督教是从犹太教的一 个分支发展而来的。其产生和 发展适应了西罗马帝国覆灭之 后西欧的社会、政治、经济形 势。 2.基督教社会基础的变化 与罗马帝国后期社会危机的加 深促使基督教的政治地位发生 了转变,最终成为罗马国教。
(二)基督教早期政治思想 基督教政治观的形成与它的早期发展史密切 相关,早期政治思想为整个中世纪基督教政 治思想的发展确立了基本原则。 1.基督教坚持一种超越世俗事务的基本态度。 2.基督教坚持上帝是一切权威的终极来源。 3.基督教坚持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并列的原 则。 4.基督教坚持上帝选民的平等与博爱。
(2)信仰的地位不可动摇,但本性不再是恩典的对 立面,而是与恩典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值得而且 可以发展和完善的。在坚定信仰的前提下,理性 是信仰的有益的补充和助手,它能够帮助人类认 识上帝、坚定信仰。 2.阿奎那的调和运用了独特方法。一切论证皆以 《圣经》为首要依据,但也采取了理性的和经验 的方法。在思想方法上持守“中庸之道”,总是 在两个(甚至更多)极端的观点之间寻求合理的 选择。
二、信仰与理性的调和
阿奎那以基督教信仰为前提,修改、利用了亚 里士多德理论中能够与基督教神学相适应的因素,调 和宗教与哲学、理性与信仰的矛盾,给理性与经验一 定的定位。 1.阿奎那认为信仰至上,理性是信仰必要而有 益的补充,是阿奎那神学政治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 奎那神学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1)调和的核心原则是“天恩不会取消本性而 只会使本性完善”。将恩典与本性改造为一种和谐的 等级关系。
(二)评价
1.双城论教诲人们,真正的幸福与和平在彼岸。 奥古斯丁教导世人:政治并不是最高的善业,而是人 性恶的表现和有限的临时补救办法,它本身与人的灵 魂得救无关。 2.双城论将基督教追求的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并 列的原则发挥成一套完整的学说,认为精神秩序和世 俗秩序均是上帝的安排。 3.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学说, 与“原罪说”“预定论”等基督教核心教义紧密联系 在一起,集中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观,第一次 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提供了系统的论证, 从而奠定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基本原则。
三、“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
奥古斯丁最重要的著作是《上帝之城》。他在神 学的框架内完整地阐述了基督教的社会政治哲学,成 为中世纪政治思想发展的思想基础,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一)双城论的内容: 即“上帝之城” 和“世 人之城”。“上帝之城”的概念集中表达了基督教对 彼岸的追求,“世人之城” 则集中表达了基督教对此 岸、世俗、政治的鄙视。两个城的分立起源于天使的 背叛,直接起因是人类始祖亚当的犯罪和堕落。两座 城的区分实质上是按照基督教伦理对人进行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