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律的形式

科学规律的形式
科学规律的形式

科学规律的形式

作者:姜水根

一、科学规律的内容与形式

以人们把物理理论直接称为科学规律.人们常说,开普勒是“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三定律是为行星运动“立法”.诚然,这种说法若是出于对科学家的赞美尚可理解,倘若论及真理的客观性,这句话是不妥的.行星的运动是客观的,开普勒三定律并不是为行星的运动“立法”,在开普勒发现它们以前,它们也一直存在并发生着作用,开普勒只不过发现了它们而已,所以说科学规律并不是科学家人为创造出来的.科学家是从客观事物中发现了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科学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反映了宏观世界的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分子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等反映了物体热运动的规律;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反映了电磁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规律的内容属于客观世界,物理理论作为科学规律的真理性的体现,就是它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与客观世界的运动吻合.

出来,客观世界只是向我们展示现象,不向我们展示本质.物质的运动既没有告诉我们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公式,也没有让我们看见气体分子运动分布的函数.科学规律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科学家的研究,人们对科学规律只能日常用之而不知,每日遇之而不解,人们把太阳看成是一只火鸟,把彩虹想象为鹊桥,殊不知太阳的能量是靠核聚变提供的,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色散作用.

客观的,但是它们的形式是主观的,因为它们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内容和形式反映了事物的两个侧面,科学规律也具有这两个侧面,科学规律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不可分割的.当我们阐述科学规律的内容的时候就必然要采用一定的形式,阐述的方式就是它的形式.比如我们讲到物体受力时的运动,应满足牛顿第二定律,即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F=ma.当我们讲到两个物体因为具有质量而发生相互作用时,我们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描述这种相互作用,即这种相互作用遵守平方反比律.即使我们不用数学公式,对于客观世界的规律也要有一个表述方式,这就是科学规律的形式.

不是像出版书本,是采用横排还是竖排,或者采用彩图还是照片这样的外在的形式,我们要讨论的是科学规律为什么要采用现行的表述方式.在艺术上,要表现某一个主题可以采用诗歌、小说或者绘画、电影等不同的形式,那么在科学上,要表述物质运动的规律也要采用适当的形式.

二、科学规律表述形式的发展

形文字的形成就是很好的说明.比如我国古代的“雨”字,就是对下雨的形象描述;“旦”字,意指太阳在地平线上,即白天的意思(如图1所示).

图1

然现在看来显得幼稚,但是神话一方面体现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想像力,另一方面更是表达了古代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的愿望,人们并不满足于所看到的现象,而是希望能找出支配现象的

自然的规律.

谚语.比如我国古代对月相就有“阴晴圆缺”这样的表达,“九曲黄河万里沙”是对黄河既生动又精炼的概括.农业是古代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气候与农业生产是密切相关的,人们对气候的变化非常关心,所以这方面的谚语特别多.比如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从冬至到春耕的九九歌“一九二九难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天气的谚语就更多了,“春雾雨,夏雾火,秋雾凉风冬雾雪”是表述不同季节的雾所征兆的天气,“东虹轰隆西虹雨”,是表述出现彩虹与是否下雨之间的关系;还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这些谚语表明古人对大气的变化规律的掌握,至今人们还经常引用它们.

象,《论衡》表述为:“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它类.他类削似,不能掇取者,何也:气性殊异,不能相感动也.”对于磁铁能够指方向的性质,《梦溪笔谈》表述为:“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些都是一般现象的科学描述.其他如关于小孔成像的描述、关于发声物共鸣的描述,这些描述往往不是单纯的现象记录,而总是跟一定的规律相联系的.这种描述后来成为近代科学发展的先声,吉尔伯特的电磁著作就系统地记载了各种电现象和磁现象,而成为研究电磁现象的专著.

描述逐渐走向抽象化和符号化.比如人们对于自然界存在的两种不同的电荷,分别用“+”和“-”来表示,正负号的表述方式与电荷守恒规律相联系,两者是和谐的.而对于两种磁极,在自然界从来没发现过单独存在的磁极(即磁荷),所以也就没有磁荷守恒规律,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不同的磁极分别用“N”和“S”来表示.后来人们又发现了磁极与电流的右旋关系,于是就出现了磁极的手征性表示(如图2所示).

图2

和一些实用的测绘上.毕达哥拉斯对数尤其钟爱,传说毕达哥拉斯是从音乐与数的简单比例关系中受到启发的.关于乐音的数量关系,我国也很早就有记载,《管子·地员篇》:“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微;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生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这个表述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运算,按照这个计算,黄钟的宫、商、角、微、羽音的管长分别为:微(108)、羽(96)、宫(81)、商(72)、角(64).更成熟的算法是明代的朱载育论证的十二平均律,当时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他所用的就是求等比数列的公式.

利略说:“自然之书用数学写成”,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科学规律形式化发展的方向.从此以后,科学规律的主要表述形式就是数学.

三、科学规律的数学化

时间,再测量铜球滚下全槽的1/4所用的时间,经测量发现,后者所用的时间正好是前者的一半.他还测量了铜球滚下全槽的1/2、2/3、3/4的距离所用的时间,把测得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数字研究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比例关系.伽利略不但注重定量的研究,

还特别注重控制变量的研究,使得实验在其他变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单变量地进行研究.这样,伽利略在这里实际上是运用了数学中的单变量函数.与以前的数学表述不同的是,伽利略的数学化不仅指出了物理量之间数量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他把一个运动过程数学化了.在伽利略眼里,自然的运动和数学是合而为一的,所有的运动都可以用数学做精确而完善的描述,比如天体的运动是完美的圆运动,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运动等.

来.以方程的形式来表述自然规律,是牛顿划时代的贡献.牛顿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都表达了力作用的规律.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力的定量化,或者说把一个抽象的概念数学化,使科学规律的数学化进程大大加快了.

牛顿和莱布尼茨又发明了微积分,这些发明不但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也给科学研究和科学规律的描述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数学的高度抽象化和符号化,使得现代科学研究也走向了高度抽象化和符号化.数学作为一种工具,从代数方程发展到微分方程,从标量运算发展到矢量运算,从数量表述发展到矩阵表述,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所有这些都被有效地用在科学研究和科学规律的描述上.

部分的物理规律我们都采用了公式表述;力的合成、运动的合成、参考系变换等都用到了矢量运算;气体状态的表述、物理量量纲表述以及量纲分析法的使用,光学仪器对光的作用等,都可以用矩阵描述;物体经过哈哈镜等光具变形成像之后的像序问题、电路图的等效变换、印刷电路板的制作问题的思考等,可以归结为拓扑的思想;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原子核的衰变、激光的产生等用到了概率的思想.可以说,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物理学是运用数学最广泛、最深入的一门学科了,因而物理学也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最精致最完善的一门学科.

科学成熟的标志之一.因为只有定量化的数学描述才能经得起在量上的实验检验,也才能从量的细微差别上寻找理论的不足之处和发展方向.正如马克思所说:“一门科学只有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四、数学化的意义

理想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这个规律反映在V-t图象上是一条直线(如图3所示).通过这条直线,人们认识到低温的极限即绝对温度0K是-273℃,这个温度并不是人们在实验中得到的,而是图象的延伸指明了它.

图3

的形式化的运算,使我们可以暂时脱离科学规律涉及的物理量的本来意义.比如交流电的瞬时方程i=Imsin(ωt+φ0)用旋转矢量的方法来表示(如图4所示),其实这里的电流矢量并没有空间矢量的意义,这里所谓的矢量实际上是一种简化了的数学形式的运算,用在同频率电流的瞬时量叠加时计算特别方便.

图4

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实际上是由电路元件决定的,所有这些接有不同元件的电路中的电学量(比如电流)的微分方程的解都具有相同的形式i(t)=i(∞)+[i(0+)-i(∞)]e-(t/τ),所以我们不需要解具体的方程,只要通过电路中的电阻、电感和电容计算出初始值i(0+)、稳态值i(∞)和时间常数τ,对照方程的形式直接就写出答案.这就是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这里,我们想起了恩格斯的一句话:“大多数人进行微分和积分,并不是由于他们懂得他们在做什么,而是出于单纯的相信,因为直到现在得出的结果总是正确的.”

的意义.

来两者是无关的,可是它们有着相同的表述形式,都遵循平方反比律,便有了诸多的联系.实际上,库仑定律在发现的过程中,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启发,这是令人深思的.1755年,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用一根丝线把一个小木块悬挂在带电的球形金属罐外的附近时,小木块受到强烈的吸引,而把小木块悬挂在金属罐内时,木块不受电力的作用.如果是因为小木块放在金属罐的正中间,根据对称性,它受到的各个方向的电力正好抵消,这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富兰克林把小木块放在金属罐内的任何地方,木块都不受电力的作用.富兰克林对此迷惑不解,于是他把这个现象告诉他的朋友——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普利斯特列重做了这个实验,证明了空心的带电体对其内的电荷确实没有力的作用.普利斯特列立即从这一事实想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在1665年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在1687年出版的《原理》一书中,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如果平方反比定律有效,一个具有引力的物质构成的均匀球壳对其内部的物体没有引力的作用,而且任何不满足平方反比关系的力都不会有此结果.于是普利斯特列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设想:电荷间的引力作用与万有引力一样,也遵循平方反比规律.

设,使他的用来描述电磁场的方程组在形式上更加对称、完美.通过对这些方程组的研究,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场的波动解,即通过解方程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的发现体现了科学规律的形式化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两者是属于不同领域内的物理现象,但是现代技术却可以把机械振动转换成电信号进行处理,也可以把电信号变换成声音信号,这里振荡电流与机械振动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一般的电流信号在示波器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波形,但是只要波形是周期函数F(x),经过傅里叶级数展开,这一波形就可以分解出有限项不同频率的正弦函数,这是电工学上的分频原理.乐音是具有周期性的机械波,经过傅里叶级数分析,一个乐音可以分解成有限个纯音,频率最低的是基音,其余的是泛音,所有泛音的频率是基音频率的整数倍,这就是乐音的频谱分析.电子琴就是根据这个原理造成的,它可以奏出各种不同乐器的乐音.声音有多普勒效应,光也有多普勒效应,因为它们都是波,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周期性.原子核衰变有半衰期,电容器放电也有半衰期,两者都有相同的衰减规律n=n0e-λt.所有这些发生在不同领域内的科学规律,都可以通过类比进行研究,这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内容有关联,而是因为它们的数学表述形式有关联,我们的科学和技术正是以此

为基础,不断地向前发展.

人询问陈景润的纯数学1+2有什么用的时候,当教育家们在思考中学生要不要学那么多的欧氏几何的时候,我们对此不以为然,我们偏好数学,我们相信,形式化运算的意义是超越形式的.

参考文献

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科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一)科学知识的构成 (二)科学认识的起点 (三)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四)科学发展的模式理论 (一)科学知识的构成 科学认识过程的成果是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以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检验而建立起来的科学理论。 1、科学事实 科学事实: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的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科学事实的特点:可重复性 渗透着理论 系统性 相对独立性 科学事实的作用: 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础。 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 2、科学定律 科学定律:是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 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以全称命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科学定律的特征: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具体的、历史的) ?简明性特征 科学定律的作用: ?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 ?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 ?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3、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是自然科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 科学假说:是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 基本要素:事实基础、理论背景、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预言和预见. 科学假说——通向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 惠威尔:”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做不出知识的进展的.” 没有大胆的猜测是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 科学性 假定性 易变性

科学假说的来源 当出现已知科学理论无法解释的新事实时,会产生猜测性说明。 当把某一理论类推到原来适用范围之外,对其对象的属性、规律进行猜测或设想时,会提出新假说。 为解决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时会提出假定性说明。 建立科学假说的原则 解释性原则(能解释全部事实) 对应原则(不能与已检验的科学理论矛盾) 可预测性原则 科学假说的检验 ⑴逻辑分析——实践检验的辅助方法 主要是分析假说在逻辑上的合理性,以达到对假说进行初步筛选的目的。 ⑵实践检验——对假说中演绎出的若干可以直接检验的推论,与科学事实进行对照。 依据推论是否与观察或实验获得的经验数据相符合来决定假说的真伪。 ⑶证实与证伪 科学实践作为检验假说的标准,既能证实假说也能证伪假说。 检验中的复杂性 不能完全证实——确证 在逻辑上,方法的保真性是没有保证的 实践研究中不能一出现反例就否定假说 (实践是可错的、辅助性假说易谬) 所以,证实与证伪的对立不是绝对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的。 ⑷判决性实验 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是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主要方式,激发思维创造性的媒介。 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有利于学术繁荣。 4、科学理论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理论的结构 基本概念——思维的基本单位、逻辑起点 基本原理或定律——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关系的反映,是科学理论建立的基础。 科学推论——由基本原理演绎推导出来的结论。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客观真理性——最本质的特征 要求科学理论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全面系统性 从事物的全部现象及其所有联系出发概括出来的普遍本质与规律。 逻辑完备性 整个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无矛盾性。

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管理学派介绍 创始人:梅奥 代表人物:马斯洛,梅奥,赫茨伯格 产生时间:20世纪40年代末 主要内容:行为科学学派以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及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理论,强调用观察和实践的方法去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控制,探求行为与需要、动机、目标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人的行为规律,以提高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见性和有效控制,试图为管理者提供领导和激励组织成员的有效方法。产生背景:二十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世界经济陷入了空前的大危机,泰罗、法约尔、韦伯等人的古典管理理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却激起了工人、特别是工会的反抗,使得欧美等国的统治阶级感到单纯用科学管理等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不能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管理学者们不得不注重在微观层面上研究除硬件外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行为科学理论和学派因此出现。 基础理论:行为科学理论虽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 1、对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研究。包括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归因理论等。 2、与管理方式有关的“人性”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的“X—Y理论”,围绕“人的本性”来论述人类行为规律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美国行为科学家克里斯·啊吉里斯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加以发展,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如同婴儿成长为成人一样,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过程,最后发展成为健康的个性。 3、有效的领导方式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三大类,即领导性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和领导权变理论。 4、有关组织团体行为的研究。团体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并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团体可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也可划分为松散团体、合作团体和集体等。团体行为理论主要研究团体发展动向的各种因

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第七章:从科学管理学派到行为科学学派 第一节:行为科学学派的先驱人物: 一、福莱特(Foggtt,Mary P.1868年一1933年){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将军:三军参 谋长} 福莱特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她开始主要是学哲学的,但她有着广泛的兴趣,对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心理学和成人教育等都有兴趣,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她的主要著作有:《新国家》(1920年)。《动态的管理》(1941年)、《自由和协作》(1949年)等。 福莱特的价值和后来的命运。 福莱特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①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②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邮形势规律;③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④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在这些问题上,她的观点主要如下。 1、通过利益的结合来减少冲突 社会组织内部总是有冲突存在的。处理冲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压服的方法。 第二种,妥协的方法。 第三种,利益结合的方法。这就是把冲突双方的利益结合起来, 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解决办法,通常需要引人某些新些新事物,这些新事物可能是一 种启发性的思想或见解,但更经常的是,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利益结合的最大障碍在于人们对它缺乏思想准备和训练。利益结合的解决办法比较困难,需要智慧、识别力和创造力。但必须用这种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福莱特的“利益结合原则”同泰罗的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相似。有些学者认为它是理想主义的,无法实现。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有启发性的。如循此思路前进,对于冲突的解决是有帮助的。 2.变服从个人权力为遵循形势规律 为了实现“利益结合原则”,人们必须重新考虑他们对权威和权力的看法。要用“共同的权力”来代替“统治的权力”,用共同行动来代替赞成和压制。福莱特提出的克服办法是,使命令‘非人格化”,变服从个人命令为遵循“形势规律”。形势规律的基本原理是以科学管理的下述论点为基础的:在泰罗的职能管理中,人们服从的是经过研究确定的事实,而不是由某一个人的权责所决定的。如果权威是由职能产生的,那就同等级制度和地位没有关系。 3.通过协作和控制来达到目标 除非在一个特定形势中的全部要素(人和物资)是团结协作的,控制就不可能实现。控制的基础在于自我指挥的各个个人和群众认识到共同的利益,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控制,以便达到这个共同目的。 关于协作的四条基本原则是:①协作是涉及一种形势中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的因素; ②协作由全部有关负责人的直接接触形成;③协作要在早期阶段进行;④协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四条原则所达到的结论是:组织就是控制;组织和协调的目的是保证达到可控制的成果;协调达到团结,团结就是控制。 4.领导的基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 领导不应以权力为基础,而应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形势中的相互影响为基础。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组织的目标。他要使下属知道,所要实现的不是他个人的目

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条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第五条又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后来,国家教育有关部门又明确规定: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和进行其他超前教育或强化训练,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防止“小学化”现象。而现在有些私办幼儿园,为了让家长满意,争取生源,而视幼儿教育规律于不顾,教幼儿学拼音、识字、写字、加减法等,还进行考试。过早的让幼儿接触应试教育,让幼儿的童年生活过早的消失。 幼儿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奠基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如果把人的一生比作一座大楼,幼儿教育就是大楼的地基。地基虽然在地下看不见,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座大楼的质量。因此,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拔苗助长的行为,危害很大。一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的身心、动作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无力承担小学内容的学习。3-4岁幼儿因为小肌肉群还未充分发展,两手的精细化动作仍较迟钝,连使用筷子吃饭都比较困难,握笔也只能“一把抓”,这个阶段要求他们学写字,将影响他们正常的生长发育。二是剥夺了孩子快乐的 验到了游戏的趣味。过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强化训练,将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发展。三是将造成厌学的严重后果。提前学习的孩子进入小学后,由于很多知识都在幼儿园学习过,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养成上课不专心听讲、做小动作等不良学习习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参考文本_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 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20xx年集团公司工作会上蒋洁 敏总经理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是我们工作的主线,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 业集团和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确保实现 安全环保稳定形势明显好转和根本好转是我们工作的重中 之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要建 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必须践行科学发展观,走

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清洁发展之路,这也是中国石油全面履行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清洁发展是我国的客观要求 1、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是我国最大的国情,从能源的消费构成比例看,较发达国家(日本)我们的油气、煤炭消耗比例过大,对一次资源的依从度偏大,替代能源和新型能源开发不足,存在潜在风险的同时,环保压力增加。社会在不断发展,人口在不断增加,资源总量需求不断加大,资源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缓和我国资源供需矛盾,大力提升单位资源的经济效益,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坚持科学发展观势在必行。 2、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脱离了这个基础,无从谈及经济健康、快速、

行为科学的主要理论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概述 行为科学是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学科,一门综合性科学,并且发展成国外管理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律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的边缘学科。它研究人的行为产生、发展和相互转化的规律,以便预测人的行为和控制人的行为。 目前行为科学已在管理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它的成功改变了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行为科学把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改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专制型管理向民主型管理过渡。 现行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1、人性假设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其中各个时期、管理者对管理对象的认识可以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工具人假设;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管理模式,是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把人当成“机器人”、“工具人”,认为人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具有意义和价值 经济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私利。雇员和雇主的活动目的都被设定得极为单纯和明确,即经济上充分利己社会人假设;此假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假设认为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他不仅追求经济方面的满足,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友谊、安定和归属感。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激励人们的“士气”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更为重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假设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指的是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才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意复杂人假设;根据"复杂人"的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即:应变理论。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 决策人假设。,每个人都是自主决策的行为主体,而决策本身并非“不可分解的基本单位”,而应“视为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决策前提包括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其二,决策前提的引入既与决策者本身的素质有关,也与决策者所处的环境有关,其三,组织并不代替个人作决策,但是组织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事实前提和价值前提以影响个人决策。 2、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的核心内容,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具体而言,从 需要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行为改造理论、重点研究激励的目的(即改造、修正行为)。1.强化理论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2.挫折理论是关于个人的目标行为受到阻碍后,如何解决问题并调动积极性的激励理论。 过程分析理论,以管理过程和管理组织为重点,着重研究管理的职能和组织结构。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职权和职责;3.纪律;4.命令的统一;5.指导的统一;6.个别利益服从总体利益;7.报酬;8.集中;9.等级系列;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创新意识;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科学管理原理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 2.科学管理坚信: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是不一致的。(×) 3.同时满足工人的高薪酬这一最大需求和雇主的低产品工时成本这一目 标,是不可能的。(×) 4.使工人、雇主双方遭受到最大害处的是‘本性磨洋工’。(×) 5.科学管理通过工作分析与工作执行分离,实现了以科学的知识代替过去 的经验(√)6.在科学管理下,工人在日常操作时,可以使用自认为最合适的工具和办 法。(×)7.泰勒认为,企业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门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额,工 人缺乏科学指导。(√)8.单个人工作的情况下,只有在其实现了日产出最大时,才可实现其财富 最大化。(√)9.通常管理下,管理者的知识和技能,比起他们属下的所有工人的知识和 技能总和都要强。(×)10.现代科学或任务管理的精髓是管理人员和工人亲密无间的、个人之间的 协作。(√)11.如果人和机器的生产效率都发挥到了极至,能力成倍地增加后就很有可 能导致一部分工人的失业。(×) 12.在通常的管理制度下,按照科学规律办事是不可能的。(√) 13.科学管理认为,从事管理者有责任去发现规律,以替代过时的经验。 (√) 14.科学管理原理不适用于太复杂的工作。(×) 15.为保证平均铲运负荷,铲运矿石时,用大规格铁锨,铲运灰土时,用小

规格的铁锨。(×)16.挑选工人不是要寻找特殊的人,而是从普通人中挑选少数特别适宜从事 这类工作的人。(√) 17.吉尔布雷斯先生所提出动作研究的方法,并不适用每一个行业。(×) 18.在个性化管理工人的方式下,工人出现一次失职应适当降低其工资。 (×)19.由于在科学管理下技工工作的特殊性质,老师必须到工人中间去培训。 (√)20.科学管理下,如果工人由于工作过度疲劳,所规定的任务一定是错误的。 (√) 二、单选题 1.财富最大化只能是(B)的结果 A、企业最大化 B、生产率最大化 C、工资最大化 D、奖金最大化 2.在“积极性加激励”管理制度下,实际上所有的问题由( B )决定, 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半问题由( D )决定。 A雇主 B工人 C最高级别领导 D管理者 3.科学管理相信,从每个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 D ) A最佳方法 B简单规则 C最佳顺序 D科学规律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是( C ) A、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B、实行计件工资 C、动作的标准化 D、实行职能工长制 5.某位管理人员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直接监督指导下属人员工作上,他 一定是( A ) A、工长 B、总经理 C、董事长 D、车间主任 6.科学管理中最突出的独一无二的要素是(A)。 A、任务观念 B、工资 C、奖金 D、动作 7.科学管理比通常管理制度下的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科学规律的形式

科学规律的形式 作者:姜水根 一、科学规律的内容与形式 以人们把物理理论直接称为科学规律.人们常说,开普勒是“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三定律是为行星运动“立法”.诚然,这种说法若是出于对科学家的赞美尚可理解,倘若论及真理的客观性,这句话是不妥的.行星的运动是客观的,开普勒三定律并不是为行星的运动“立法”,在开普勒发现它们以前,它们也一直存在并发生着作用,开普勒只不过发现了它们而已,所以说科学规律并不是科学家人为创造出来的.科学家是从客观事物中发现了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规律,科学规律的内容是客观的.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反映了宏观世界的物体机械运动的规律;分子动理论、气体实验定律等反映了物体热运动的规律;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反映了电磁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规律的内容属于客观世界,物理理论作为科学规律的真理性的体现,就是它对客观世界的描述与客观世界的运动吻合. 出来,客观世界只是向我们展示现象,不向我们展示本质.物质的运动既没有告诉我们天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公式,也没有让我们看见气体分子运动分布的函数.科学规律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科学家的研究,人们对科学规律只能日常用之而不知,每日遇之而不解,人们把太阳看成是一只火鸟,把彩虹想象为鹊桥,殊不知太阳的能量是靠核聚变提供的,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色散作用. 客观的,但是它们的形式是主观的,因为它们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内容和形式反映了事物的两个侧面,科学规律也具有这两个侧面,科学规律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不可分割的.当我们阐述科学规律的内容的时候就必然要采用一定的形式,阐述的方式就是它的形式.比如我们讲到物体受力时的运动,应满足牛顿第二定律,即加速度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F=ma.当我们讲到两个物体因为具有质量而发生相互作用时,我们可以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描述这种相互作用,即这种相互作用遵守平方反比律.即使我们不用数学公式,对于客观世界的规律也要有一个表述方式,这就是科学规律的形式. 不是像出版书本,是采用横排还是竖排,或者采用彩图还是照片这样的外在的形式,我们要讨论的是科学规律为什么要采用现行的表述方式.在艺术上,要表现某一个主题可以采用诗歌、小说或者绘画、电影等不同的形式,那么在科学上,要表述物质运动的规律也要采用适当的形式. 二、科学规律表述形式的发展 形文字的形成就是很好的说明.比如我国古代的“雨”字,就是对下雨的形象描述;“旦”字,意指太阳在地平线上,即白天的意思(如图1所示). 图1 然现在看来显得幼稚,但是神话一方面体现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想像力,另一方面更是表达了古代人们掌握自然规律的愿望,人们并不满足于所看到的现象,而是希望能找出支配现象的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 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 ●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 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 ●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 ●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经济发展像跑车,引擎动力靠改革,基本原则掌方向,任何部件丢不得。 ●科学发展民为本,社会和谐党导航。 6、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答: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群众解读: ●为政之道,富民为先。大发展小发展,百姓最有发言权;真发展假发展,要靠百姓说了算。 ●科学发展直观看: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河水清不清,三看钱包鼓不鼓,四看党风正不正,五看社会和不和,六看事业兴不兴。 7、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群众解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素是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要素。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

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胡锦涛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精华总结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心得 一、泰勒所处时代的工业背景,面临的管理问题是什么? 1.劳资矛盾尖锐,企图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P39-40) ①资方企图付最少的工资,获得最多的剩余价值;劳方企图付最少的劳动,获得最大的相对利益率; ②资方用最直接的,强迫式的管理方法对待工人;劳方用最隐藏的无声的对抗来抵制管理效果的实现;(P10-16) ③不公平体制下的相对不公平:劳资关系的抱怨存在于劳资双方,不切主题地抱怨和发泄。(P57-58) 2.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 ①劳资双方的关系停留在初级状态,没有也无法将生产效率作为最佳的结合点,更加不可能做为共同利益的实现点。 ②例证: 施密特搬运铁块效率12.5长吨→47长吨(P53) 砌砖效率120块/小时→350块/小时(P60) 检查钢珠工作时间10.5小时→8.5小时(P67) 机床切削效率提升2.5-9倍(P77) 3.经验主义盛行,经验就是权威,无人去分析并改进经验,并使之书面化、系统化。 ①职工口头传授并学习经验。(P23-24) ②“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方式(P26-27)要求工人承担多种职责“计划→具体工作→工作任务完成”(非专业的社会分工) ③管理的方式,管理人员无法有效地掌握和积累技能、知识。 ④例证: 铲运工的铲运负荷(P49-50) 砌砖工的动作合理性(P58-59) 金属切削的速度,刀具形状,角度吃刀深度之间的配合关系(P67) 二、泰勒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总结出科学管理的原则的? 1.小范围试行,不正面触及主要矛盾; ①选1个人来做搬铁块试验; ②选1台订床做金属切削试验; 2.通过实验抓数据并总结分析,推广成果; ①搬铁块试验及数据表;(P53) ②切削实验,总结规律;(P81-89) 3.将规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①《科学管理原理》; ②《论金属切割工艺》; ③《工厂管理》。

科学发展为主题

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中央及省州县“十二五”规划解读 县委党校宣讲组 一、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要议程是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二、根据中央《建议》,中共贵州省委于2010年10月28日至29日,在贵阳召开了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精神,中共黔东南州委也于2010年12月14日至16日召开州委八届九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州委关于制定我州十二五规划的《纲要》;根据中央、省、州委精神,我县也在积极制定《榕江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草案)并开始在各乡镇、各部门开始征求意见和建议。 三、中央对“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的主要内容及亮点: 1、中央《建议》共分成十二个部分,56个小点,内容涉及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就是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最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和纲领性,字字千钧。《建议》振奋人心,推人奋进。 2、突出调强了一个主题: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基于如下方面的原因: (1)是未来五年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 (2)是借鉴国外发展的成功经验,有专家说:十八世纪,英国人

教会世界如何生产(机械化生产),十九世纪美国人教会世人如何消费(超前消费),二十世纪中国人将引领世界如何发展(科学发展)。 (3)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当今世界,发展如何舸争流、不进则退。从上世纪初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三次产业转移中,中国在八十年代初成功赶上了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发展浪潮,从而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成为新兴的经济增长极,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基础和“总钥匙”。全国第一村、被称为“科学发展的探索者、先行者、引路者”、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华西村老支书吴仁宝说:“发展最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慢发展也不科学。”现在的华西是社会主义中级阶段的华西村,在黑龙江和宁夏还各自扶持有两个华西村,也是小康村。 只要我们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完全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 3、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主线? ①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 传统的牺牲资源环境为前提,为代价的发展之路走不下去了;发展——污染——治理——发展的发展模式不能再搞了;高劳动强度、高能耗、高污染、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了。“中国制造”要变成“中国创造”,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掌握了,才能有我国的品牌,如高铁、光伏等行业的发展就是证明。

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原理 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100年前出版的这部《科学管理原理》,象征着管理学的诞生,作者Taylor 也因此被公认为是“管理学之父”。在20世纪以前的工厂企业,是没有管理的,最多是一些从计时工资到计件工资的改革、工人奖励制度等。但这些方式,都是局限于工人本身,也即是寄希望于能够更积极地工作。但Taylor完全颠覆了这种思维,它指出需要管理者加入新的工作,与工人们一起提高生产率、增长利润,要实现这个目的方法就是运用科学管理原理。 从此,工厂企业不再只是“工人+资本家”的结构形式了,而是“工人+管理者+资本家”,而Taylor科学管理的责任最主要的就是放在这个新增加的“管理者”的身上。随着20世纪企业形式的进一步转变,企业所有者慢慢脱离管理,而由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管理,尤其是在20世纪末期,这就更推动了管理科学的进步。我们学习现代管理学,不能忘记管理学之父Taylor最初提出“科学管理原理”的过程、目的和方法,它依然对我们有很深的启示。 1、管理:从天才到制度 “过去流行的观点可用这样的俗语表达:‘工业界的领袖是天生的,不是后天成就的。’道理曾是这样,如果能够物色到合适的人,就尽可以放心地让他去想办法。将来,人们会认识到我们的领袖人物必须是通过培训而成就的——正如天生胜任一样。别指望哪位伟大的人物(过去人事管理制度下的)能够与一些普通人形成的、有效合作的集体一决高低。 “过去,人是第一位的;未来,制度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伟大的人物了,正好相反,任何先进制度的首要目标是造就一流的人才。而且,在系统管理之下,最出色的人将比以往更有把握、更快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撰写本文有以下目的: “第一,通过一系列简明的例证,指出由于我们几乎所有日常行为的效率低下而使全美国遭受到的巨大损失。

第二课 第一节 第三框 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第二课第一节第三框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探索规律实事求是 物质运动及其规律性 第三框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懂科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规律,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让学生知道探索规律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学会鉴别真相和假象。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上网和查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甄别真相的能力;通过对科学和规律的关系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规律的科学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规律观和科学观;通过科学和规律的学习,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培养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把握科学与规律的关系,树立学生追求真理的求实态度。 二.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居里夫人不怕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典型

事例和上网查询空城计的典故,要求多媒体来展示;寻 找当代社会人们探索规律、利用规律的生活实例。 2.教师:师生合作,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和编制 居里夫人的至理名言。 三.教学过程 【引言】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科学就承担 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的任务。 1.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是科学的任务(板书) 【思考与讨论】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门学科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请同学们举例的在中学教材 各门学科所揭示的规律? 如:语文是研究语言和文字的科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 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英语是学习英国的语 言和文字的科学;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包括声学、热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 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社会科学。 【教师归纳】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物理的万有引力规律、化学的元素周期率、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等,都是各门学科所揭示 的事物运动的规律。可见,科学就承担揭示事物运动的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库

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题库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 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促进和 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4、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其哲学依据是群众是社会实 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 6、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 保证,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8、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10、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11、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12、中央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的总体目标是统一认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创新机制的总体目标。 13、我们讲发展是党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 1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5、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6、中央关于“五个统筹”的思想,是指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联系的观点。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任何一个组织,凡是有目标、有协调活动,都需要管理。学完课程后,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体会?请撰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答:在学习管理学知识后,我更深刻的意识到了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成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学习管理学知识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的是:研究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因素,提高生产力的水平。管理学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知识源于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生活更好的理解知识。 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知识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知识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习管理学知识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知识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如何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计划制订分为如下步骤:寻找机会→确定目标→拟订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衍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计划制订的步骤可以用于大多数需要的场合,例如许多大学生准备出国留学,那就可以根据这些计划步骤来为自己做准备。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出国读书的机会以及因此所带来的机遇等。然后,我们就需要设定各方面的目标,如选择国家以及就读的专业领域等。我们还需要假设是否能在留学过程中获得奖学金以及是否能够在外兼职打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几个需要仔细平衡的选择方案。因此,学生们可以就申请不同的学校利弊进行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和学校。在成功收到入取通知书后和申请到签证后,我们就需要开始指定衍生计划,包括选择住处、搬到一个新的地址,或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然后,我们需要将一切计划转换成预算,包括学费、生活费等等。这些步骤都是一个计划的体现。 作为计划的一种——战略则是指确定企业的使命和企业的长期基本目标,并制定行动方案,配置相应的资源以实现这些目标。这其中管理学https://www.360docs.net/doc/3514203341.html,知识为我们引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现代环境分析工具:swot矩阵。swot矩阵应用范围很广,所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企业组合矩阵。swot矩阵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概念框架,这种分析有利于把外界的威胁和机会及组织内部的优势和薄弱环节结合起来。在swot矩阵中,“s”代表优势,“w”代表薄弱环节,“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通过这四种因素之间的不同组合,产生了四种不同的战略:

浅谈工程建设进度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浅谈工程建设进度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出工程建设进度控制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并从若干方面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可供相关工程管理人员参考所用。 关键字:工程建设;进度;遵循;科学规律 Abstract: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experience, points out that the construction schedule control must follow the scientific laws, and some from the issue for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experiences. For relevant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used reference. Key wor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gress; Follow; Scientific law 0 前言 工程建设进度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中与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并列为工程建设控制的三大目标之一,而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形成阶段,对其进行进度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控制的重点,因此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又是承包单位进行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核心。 2011年7月13日,在河北省委七届七次全会上,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批评了工程建设上的浮躁作风,表示坚决取缔“决战90天”、“大干快上”等冒进标语口号,工程建设进度必须尊循科学规律。 1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特点分析 1)进度计划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可分性和进度控制的多层性; 3)各项建设任务活动时间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目标的影响程度不同; 4)进度控制就是经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分析和调整的动态循环; 2 影响进度的因素分析及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