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导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声甘州》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作者:————————————————————————————————日期:

2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教研组语文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周冠祥章节名称八声甘州

授课班级14208、14420、14421、

14422、14423

授课时间

本教案课时 4

上课时间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6周

教学三维目

标1、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感受形象,以声传情。

2、赏析品味作品语言,领会词情。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体味形象,领会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朗读这首词

学情分析这首词对职校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讲授译文,帮助学生学习. 教材处理与

资源整合

多媒体

主要学法与

教法

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翻开芬芳的唐诗宋词,目光抚摸着这些多情的文字,不禁思接千载,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次第浮现。这时一个漂泊孤独的身影从历史的深巷中踽踽而出,他就是柳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他的《八声甘州》和他进行一次跨越千年的精神约会。

二、解题

1、(多媒体投影)柳永简介,指一生朗读: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辞海》1989年版)2、柳永创作《八声甘州》的心路历程是什么?让学生默读(多媒体投影):

柳永,与整个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其他文人一样,内心世界都有着许多的缠绵不展的愁情与羁旅的沉重足迹、曲折婉延的心灵之旅……当他还没有入世扬名之时,词人不得不告别自己的亲人,踏上漫漫的求宦之路,在转徙于各地的漂泊生活中,似蓬草一般的听凭命运的拨弄。千山万水间,印下了他许多疲惫不堪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他无数沉重的诗行。羁旅行役,是人生的一部大书,它给人以磨难与痛苦,也给人以阅历和深沉。在漫漫的旅途中,悠悠的乡梦中,在沉沉的压抑中,才会有《八声甘州》,也才会有《八声甘州》的寥廓冷落与凄美怅惘。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

1、让学生对照注解自由诵读疏通该词

2、提问:如果给该词配背景音乐,选什么风格的音乐?为什么?

明确:选凄惋忧郁、舒缓低沉的音乐,这与该词的意境相符。

3、教师配乐朗诵,背景音乐为中国民乐箫吹奏的《忆故人》

4、教师出示指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多媒体投影):

写什么

}思想内容——意境

为什么写

语言特色

怎样写——艺术特色{

艺术技巧

5、让学生自由朗诵这首词,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投影):

(1)词的上片,下片各写了什么,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明确:景、情。

(2)词中打通上片、下片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不忍登高临远。

(3)词中能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明确: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4)词中能揭示全旨感情的一个字是哪个字?

明确:愁。

四、师引导:一个“愁”字笼罩全篇,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词是如何营造这份愁绪的。先研读上片写景,我们要通过外在景物还原作者的内在情感。

1、让学生自由朗读上片,并思考:上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明确:雨—潇潇江天—洒秋—清霜风—凄惨关河—冷落当楼—残照红翠—衰减物华—休长江水—无语

2、提问:上片写景的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在回答中视具体情况作适当引导:(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这一句提供了什么信息?

明确:日暮、清秋是表时间性的词语。秋乃日之暮也,暮乃日之秋也。日暮是中国古代文人最敏感的时辰,清秋是中国古代文人最伤情的季节。再有雨,是的,飘雨的日子更是凭吊心情的日子。

②“潇潇”写出了雨的什么?“洒江天”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潇潇”写出了秋雨之声,“洒江天”给人以空阔无垠的感受

③“洗清秋”中的“洗”好在哪里?

明确:清秋本来给人以凉的感受,再经过雨“洗”,就更显得清凄冷了,而秋树等经过雨洗,江天会显得更寥阔。

④这一句给全文营造了什么气氛?

明确:凄凉萧条

(2)“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提问:一个“渐”字,领起三句十二字,便被苏东坡叹为“不减唐人高处”,你怎么理解他的赞语?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①对于“渐”字你如何理解?

明确:体现了时间的过渡和空间上的变化。

②句中凄惨、冷落、残照给人以什么感觉?

明确:苍凉。

③三句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什么景象?

明确:苍茫浩阔、清寂高远。

④所谓“唐人高处”即指情景交融,这句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情?

明确:这一句中有三层意思,秋风肃杀是一层,再加秋风横扫关河,使人难忍,又是一层,更况夕阳西沉,独立楼头,情何以堪,又是一层。面对秋天生命无可挽回的消逝,每一景物都含着深沉的悲慨,在对景物的加倍渲染中,一种游子的飘零之感,已隐然可见。

⑤“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可让学生先集体讨论,再提问。然后出示叶嘉莹的观点,作为一家之说,仅供参考(多媒体投影):

著名学者叶嘉莹认为:“紧”比“惨”字好。因为柳永在这里是把悲慨结合在景象之中,并没正面写感情。不同李易安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全是正面写感情。柳永是把深剧的感情,融在所写的景物里。“惨”字是写感情的字词,而且太重,用在这里情调不调合。“紧”是写风,指强劲的风,与前面的“潇潇暮雨”相呼应,写秋天的雨雨风风的交相侵袭。

(3)“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提问:大自然界中的物华“休”,仅仅指自然界的兴衰吗?

明确:还指人,本句隐喻青春年华的消逝,“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

(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①提问:古诗句中常用水喻什么

明确:以水喻愁。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以水来比喻愁情的汹涌与绵长。

②提问:如果具体联系到作者的身平及创作此词的心路历程,怎样理解这句话?

明确:首先愁时光流逝年华虚度,其次江水也因时光而感伤。这一句表明作者对长年漂泊一事无成的感叹,对年华易逝,人生如寄的忧愁感伤。

3、提问:上片如果给你读该怎样去读?请具体到词句。

师生共同讨论,然后小结:上片的感情基调是凄清、冷寂、孤独。具体到词句,则是:“洒江天”要读出广远的气势出来,“一番洗清秋”要声音渐低,收回。“渐……当楼”要读得凄凉悲壮。“是处……休”中,“衰”“减”是景语,美景逝去,更是诗人客居在外的感受,特别要读出感伤情调,语速要沉缓,“衰”“减”可以读得舒展,绵长,后文“苒苒”与之照应,表现出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物华休”,“休”要收束稍有力,更是感叹大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抗拒。最后一句中的“无语”要读得低沉。

4、师指名一学生有感情地配音朗诵上片。

师小结上片:别林斯基说过:诗人是画家,而不是哲学家。诗词往往强调它的形象性,来抒发感情,而词作上片写登临所见到的残秋景色,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下面我们来学习词的下片。

五、研读下片。

1、让学生自由朗诵下片,并思考:

下片抒发什么感情?为了抒发这种情感,写了“我”与“佳人”的心理活动,请把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词语找出来。

明确:抒发乡愁。心理活动的词语有:不忍、归思、叹、苦、想、愁等。

2、提问:“不忍登高临远”中“不忍”的原因有哪些?下片中有所揭示,请把它找出来。

明确:一是遥望故乡,能发“归思难收”;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3、“叹……留”中的“淹留”与前句的“归思”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理?如果联系作者生平及遭遇,“何事苦淹留”中“何事”指什么事?词人没作回答,可能也不愿回答,这就为我们留下了想象的艺术空间,这也是诗词语言的弹性与张力。请同学们补充这一想象空白。

明确:柔肠百转的心态,痛苦矛盾的心情。“何事”可指为了生活,茫然四处奔波。

4、作者归思心切很自然地联想到他的爱人,写他的爱人是实写还是虚写?从哪个字可看出来?

明确:虚写。从“想佳人”中的“想”可看出来。

5、教师点拔:本是自己望乡、小石人、思归,却从对面写佳人切盼自己回去;本是自己倚栏杆而愁,却从对面写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这种写法叫对写或对想,以杜甫的《月夜》为著名(多媒体投影):“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教师对其创作背景作简扼提示,可顺势提问:哪一句是虚写其妻子的?(明确:是诗的第三联)。此外,“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句与台湾作家郑愁予的《错误》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明确:“我达达的马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多媒体投影郑愁予的《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