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汉语复句关系的特征结构分析
汉语复句关系的特征结构分析中文专升本131班刘雪学号:20131312109汉语复句关系的特征结构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发展的历程中,复句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复句的某些问题,如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复句内部的分类问题,牵涉到整个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由于汉语复句理论的发展轨迹既与整个汉语语法学的发展过程紧密相连,同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从组合手段上看,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的靠语序直接组合,有的借助虚词组合,句组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组合与之相同;从内部关系看,复句有并列、承接、因果、转折等,句组与之相同;复句有单重、多重之分,句组也有单纯结构与复杂结构之别。
从分析单句、复句、句组的要求看,单句在意义上是分析其功能类型,在结构上分析句子成分,而对复句来说,是分析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时序关系及层次,这也与句组的分析目的一致。
在词、短语、单句教学与研究中,我们分析的主要是结构、功能,尤其强调这三者的语法构造是一致的,而到了复句,则不得不抛开语法构造,而转为逻辑分析,显然,单句与复句的语法地位是有差别的。
对于复句的语法地位,也有学者认为,汉语的复句结构与单句结构的构造原则是一致的,举的例子是:“天气不好时,飞机不能起飞。
”和“天气不好,所以飞机不能起飞。
”,认为前者是单句中的“状心谓语句”,后者是状心式复句。
可见他试图把复句与单句做同样的分析,把复句也按内部结构关系分为状心复句、补充复句、主谓复句等。
但是,这样分析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在给复句下定义时一般都认为分句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彼此之间不发生结构关系,而实际分析时又要让分句之间发生结构关系,这显然是相互矛盾的。
由此可见,要解决复句问题,还必须对复句的语法地位进行深入的思考.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复句有以下几个特点:(1)复句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
复句的分句,从结构上看,相当于单句。
复句的分句在结构上可以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非主谓结构。
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研究
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研究
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是语言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所谓有标假设复句,是指由一个主句和一个从句构成的复句结构,从句中的标记词起到引导从句的作用。
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近代汉语句法和语义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揭示了近代汉语中复句结构的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对大量文献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标假设复句在近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
这种复句结构在语言交际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整个语篇更加连贯、完整。
其次,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标记词的语义和句法功能。
标记词在从句中起到引导从句的作用,同时也承担了一定的语义和句法功能。
通过对标记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其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推测其语义含义。
这对于研究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近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语义表达。
此外,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还涉及到从句的语序和词汇选择等问题。
近代汉语中的从句在语序和词汇选择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有标假设复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从句的结构和词汇的选择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近代汉语中复句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近代汉语有标假设复句的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通过对有标假设复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汉语的句法和语义特点,并为语言教学和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一领域,共同推动汉语语言学的发展。
教资国考-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简要梳理(六):复句类型
4、选择复句: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不是a就是b”、“是a还是b”、”与其A,不如b”。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
9、解说复句:也称总分复句,由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
例如: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10、目的复句,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以免”、“省得”。
【练一练】
1、下面对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递进复句)
B、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这是选择复句)
C、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这是因果复句)
【答案】C。假设。
教资国考|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简要梳理(六):复句类型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即A,又B”“不是A,而是B”。
2、承接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
中文复句判定及复句关系识别研究与实现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20
摘要
摘要
复句作为自然语言中重要的语法单位之一,上连篇章,下连小句,在自然语 言中起重要的作用。根据复句中连接词的有无,可将复句分为具有连接词的显式 复句和无连接词的隐式复句。复句在丰富汉语句子结构的同时也为文本的自动理 解带来了困难。对复句进行准确判定并对其语义关系进行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的 基础任务,可以为中文抽象语义表示(CAMR)、机器翻译、自动问答等上层应 用提供支持。因此本文基于中文抽象语义表示语料和汉语篇章结构语料库,采用 神经网络方法对复句判定和语义关系识别展开了实验性研究。研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主要包 括:
An automatic recognition method for semantic relations of complex sentences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is proposed.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of complex senten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ntence structure e the
A joint model is proposed for complex sentence judgment and automatic recognition of semantic relation . In order to reduce error transfer,this thesis constructs a joint model for complex sentence judgment and semantic relation recognition. Through joint model and parameter sharing,global feature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local prediction.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recognition task can effectively use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omplex sentence judgment task by using the attention mechanism,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joint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error transfer and achieve better recognition results in the two tasks.
复句论文:汉语复句分类研究新探索
复句论文:汉语复句分类研究新探索【中文摘要】本文主要从逻辑角度分析复句。
通过对比复句和命题逻辑来分析复句的逻辑基础,从而给复句分类。
绪论部分介绍了国内外语言逻辑发展现状、语言家对复句逻辑基础讨论以及本文的研究计划。
第一章对复句的分类系统进行描述。
本文根据逻辑关系将复句分为三类:遵循合取命题规律的合取类复句;遵循析取命题规律的析取类复句;遵守蕴含命题真值表规律的蕴含类复句。
第二章分析合取类复句的代表句型。
合取类复句包括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无条件复句和相背关系假设复句。
第三章分析蕴含类复句代表句型。
蕴含类复句包括与蕴含命题对应的充分条件复句、必要条件复句和一致关系假设复句,还包括隐含蕴含关系的因果复句和复句。
第四章分析析取类复句代表句型。
重点考察未定选择复句。
对本文涉及的三大类一级复句,笔者首先论述了各自的逻辑基础,然后再分析一级复句下属的二级复句的特点。
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随机式的搜索,然后依次整理、归纳、分类、描写和说明。
【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researches the complex sentence, which is mainly in the logic direction. Firstly compare the complex sentence and the logical proposition, secondly classify the complex sentence.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introduces foreign and domestic present situation of language logic development, then mentions the research plan.The firstchapter of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logic relationship, complex sentences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including close proposition, inclusion proposition and disjunctive proposition.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article discusses representatives of sentences which abide by laws of close proposition.The Third chapter of the article analyses representatives of sentences which abide by laws of inclusion proposition.The fourth chapter of the article analyses representative of sentences which abide by laws of disjunctive proposition.【关键词】复句分类命题逻辑【英文关键词】a sentence of two or more clauses classification topic【目录】汉语复句分类研究新探索内容摘要3-4Abstract4绪论8-100.1 国内外语言逻辑发展现状80.2 语言家对复句分类的讨论8-90.3 本文研究计划9-10第一章复句分类系统描述10-26 1.1 命题逻辑知识简介10-14 1.1.1 简单命题10-11 1.1.2 复合命题11 1.1.3 命题连接词11-14 1.2 合取类复句14-19 1.3 蕴含类复句19-23 1.4 析取类复句23-25 1.5 总结25-26第二章合取类复句代表句式分析26-42 2.1 并列复句26-31 2.1.1 “既……又……”、”既……也……”26-28 2.1.2 “又……又……”、”也……也……”28-30 2.1.3 “一边……一边……”、”一面……一面……”30 2.1.4 “一方面……另一方面……”30-31 2.1.5 小结31 2.2 顺承复句31-34 2.2.1 “……接着……”、”……然后……”31-32 2.2.2 “……这才……”32-33 2.2.3 “一……就……”33-34 2.2.4 小结34 2.3 递进复句34-37 2.3.1 代表句型分析34-36 2.3.2 逻辑基础分析36-37 2.3.3 小结37 2.4 转折复句37-39 2.4.1 蕴含关系转折复句37-38 2.4.2 对比类转折复句38-39 2.4.3 小结39 2.5 无条件复句39-40 2.6 相背关系假设复句40-41 2.7 总结41-42第三章蕴含类复句代表句式分析42-54 3.1 与蕴含命题对应的复句42-48 3.1.1 “只要……就……”42-43 3.1.2 “只需……就……”43 3.1.3 “一旦……就……”、”既然……就……”43-44 3.1.4 “要不是……就……”、”……否则……”44-47 3.1.5 “只有……才……”47 3.1.6 “如果……那么……”、”假如……”、”要是……”47-48 3.2 因果复句48-51 3.2.1 “因为……所以……”48-49 3.2.2 因果复句分句之间的关系49-51 3.3 目的复句51-53 3.4 总结53-54第四章析取类复句代表句式分析54-57 4.1 未定选择复句54-56 4.1.1 “或者……或者……”54-55 4.1.2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55-56 4.1.3 “是……还是……”56 4.2 总结56-57结语57-58主要参考文献58-61致谢61。
基于语料库的假设复句日汉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假设复句日汉对比研究————————————————————————————————作者:————————————————————————————————日期:基于语料库的假设复句日汉对比研究-汉语言文学基于语料库的假设复句日汉对比研究□王紫微李光赫吴世兰林乐青摘要:本文根据益冈「ナラ」的分类,以表示假设的「ルナラⅠ」为研究对象,借助《中日对译语料库》考察了其汉译倾向。
「ルナラⅠ」在汉译形式中,理论上应该是“如果P(的话),(就)Q”的形式,但实际考察的结果是无标形式“P,Q”最多,并且出现了表示既定事实“既然P,Q”的汉译形式。
关键词:ルナラⅠ 语料库对译中日对照如果……那么…… 既然……就……一、引言大多数日语学习者可能会将「ルナラⅠ」翻译成“如果,那么”,但从实际的对译结果来看,并不是只有“如果,那么”,也出现了表示既定事实的“既然P,Q”。
同时也存在“ P,那么(就)Q”等汉译形式。
二、先行研究益冈(1997)将「ナラ」分成了7种用法:1.P是从听话人得到的情报;2.观察听话人的样态;3.典型的假定表现。
4.反事实条件句。
5.「タラ」的强调形式。
6.提题用法的「ナラ」。
7.P是客观事实,现实的状态。
本文只研究「ルナラⅠ」的汉译倾向。
ナラⅠ:「モシ+(という)ナラ/ノナラ」表示偏句中假设听到的信息为真,正句中表示说话人的判断和态度。
从听话人口中得到的信息是发生在说话当时获得的新信息,无法判断其真假。
因此说话人只能假定听话人的信息是真。
句首可以加上「モシ」,并且「ナラ」的前面也可以加入「という」。
「ノナラ」的形式也很常见。
例如:(1)a.私は間違ったこととは言っていない。
b.間違っていないのなら、証拠を見せなさい。
(2)a.歓送会には太郎も出席するそうだ。
b.太郎が出席するのなら、僕は出席しない。
汉语中,邢福义(2003)将因果复句分为因果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目的句。
推断句是“据实性因果推断句”的简称,以事实为根据推断事物间的联系,代表句式是“既然……就……”,与日语中偏句为事实句的「ナラ」很接近。
再析推断性因果句中转折词“却”的位置
再析推断性因果句中转折词“却”的位置作者:刘彤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08期邢福义先生的论文《“却”字和“既然”句》,发表于《汉语学习》杂志1996年第6期。
全文主要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以及语用价值三个方面解析了“既然”句中“却”字的进入。
邢先生肯定了“既然……却……”的标志复现现象,并且揭示了其在结构和语义上的必要条件,即结构上用于诘问的“为什么”之类和语义上的逆接关系。
读完先生的文章,笔者不禁思考,转折词“却”在“既然”句中还可以有其他的位置吗?如果可以,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在其他非“既然”推断性因果句中,情况又将如何呢?我们知道,“既然p就q”是推断性因果句的典型标志,“既然”有时说成“既”,“就”有时省略。
推断性因果句是用来推论事物间因果关系的句子,主要分为“据果断因”和“据因断果”两类,前者以已知结果为根据推断出某种原因,后者以已知原因为根据推断出某种结果。
“据果断因”也可以只在后分句用“可见、可知”之类。
关联副词“却”用在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经常用在转折句、让步句中强调转折性。
只包含一个关系层次的复句是单纯复句,包含两个或几个关系层次的复句为多重复句。
因此,当转折词“却”进入推断性因果句中时,无疑构成了包含因果和转折两个关系层次的多重复句,为表述方便,以下所有因果关系均特指推断性因果关系。
从关系层次上来看,可以是因果包含转折关系,也可以是转折包含因果关系,例如:(1)据说她在学戏时嗓音比较纤细,适应性并不强,现在却连演十来场整本戏而嗓音不减,可见她在唱腔和发声上所下的苦功之深。
(2)既然人民选你做代表,你就要做好,可是你却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从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来看,例句(1)的基本层次为推断性因果关系,即因果前套转折,例句(2)的基本层次则为转折关系,构成了转折前套因果关系。
鉴于讨论的是推断性因果句中转折词“却”的位置,因此,本文只分析基本层次为推断性因果关系的多重复句。
辨识复句关系划分复句层次
•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 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 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 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 精神/ ,体现具足。
辨识复句关系,划分复句层次
•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乎义上 有亲密联络、构造上互不包括旳单句 组合在一起构成旳比较复杂旳句子。 构成复句旳单句,在复句中叫做分句, 分句之间常用某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例如:
• 荷塘旳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下低 都是树,‖而杨树最多。
识记复句类型
• 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 选择关系、转折关系、 • 假设关系、条件关系、 • 因果关系。
• C(1)(2)(3)/(4)(5)(6)
• D(1)(2)(3)(4)(5)/(6)
B
• 科技与道德旳联络还体现为道德中有 科学旳因子。(1)道德作为一种社会 意识形态,作为对人类生活旳一种反
应和认识,它本身也存在着有关现实
旳真理性知识,/(2)但与科学真理不
同旳是,它不但仅是知识旳产物,不 但阐明价值、范围和规范旳内容,(3) 而且体目前人旳详细行为中,(4)某 个人做出某一行为,不但是因为其符 合道德要求,(5)而且因为其符合真 理,是正确旳。
D
• 平安时代旳庭园,在京都还有大觉寺旳大
泽池、平等院、净琉璃寺等。□□只存留着 一点点往昔旳面影, □□自然风景旳优美、
外地名胜旳幻影,还有对极乐净土旳向往, 都经过人工旳巧妙制作体现出来了。 • A不但 而且 B虽然 但是 • C虽然 然而 D因为 所以
B
• (1)虽然不同旳艺术风格难免各有所 偏,(2)一种作品总有一种作品旳基 调,(3)或以强烈见长,(4)或以 柔和取胜,(5)但“单打一”旳旋律 和笔墨终归是轻易使人感到单调旳。 99
分内事,(3)但是他有他旳身份和艺术旳良心, (4)假如他将就读者旳错误旳看法,(5)低档 旳趣以佞嬖俳优旳身份打诨呐喊,(6)猎取世俗 旳炫耀,(7)仰视就成为对于艺术旳欺侮。
初探选择复句对外汉语教学选择复句对外汉语教学模板
初探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选择复句的教学宜春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对外汉语专业李桂兰指导老师:朱文秀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复句的教学在复句的教学中具有先行性,因而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复句教学的成功进行对复句的教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留学生在选择复句学习过程中的偏误进行分析,从句法结构、语义、语用的三个角度,探讨了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的选择复句的教学,以求给对外汉语选择复句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选择复句,偏误分析,结构、语义、语用,对外汉语教学Abstract:Selective complex sentence has priority in complex sentence teaching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fore, the success of the selective complex sentence teaching gives us great enlightenment on the teaching of complex sentence in TCFL.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this thesis made a probe into the teaching of selective complex sentence for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overseas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semantic, pragmatic studies by analyzing the bias on Chinese acquisition made by overseas stud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a bit of inspiration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Keywords:selective complex sentence, error analysis, syntactic structure、semantic,、pragmatic,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1 引言由于现代汉语复句与单句相比,复句在语言结构、逻辑语义和语用方面更为复杂,加之当下的对外汉语教材编排也有待改进;另外,由于选择复句的本体研究较薄弱,面向留学生的复句教学研究也不太充分,所以留学生在选择复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偏误,这样既不利于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复句的教学,也不利于推进现代汉语复句教学的进展;再者,笔者在考研阶段,遇到北京语言大学连续几年的对外汉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都有一道关于“要么”和“或者”复句的比较分析题,而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加之备考紧张,未花大量时间去探究,后经一专业老师提醒将其留到论文写作时进行探讨,且因备考时复句探究得较少,故而选择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复句的教学进行相关研究。
关于复句关联词语和分句顺序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复句关联词语和分句顺序的研究文献综述目前,有关复句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发展的时期。
首先,有关复句的一系列“历史问题”经历了长时间的讨论研究后,结果无论是共识还是分歧,已形成了基本的格局;其次,新时期的复句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研究的内容更加细化,新方法、新思路的引入也给复句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主要关注有关复句关联词语和分句顺序的各类研究论文,并将它们汇总分类,梳理为文献综述,以供大家参考。
标签:现代汉语复句关联词语分句语序研究文献综述一关于“单复句的划界”“复句内部的分类”等“历史问题”,之前已有不少学者做了文献整理的工作,因此本文只简略概括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
首先,在“单复句划界问题”上,目前多数语法学者普遍认为,“单复句的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结构、意义、语音停顿、关联词语、语序、功能等多方面的因素,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结构还是应作为区分的主要标准”。
目前,这些标准虽仍未统一,但它们的提出还是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深化(李敏,2001)。
其次,关于复句内部的分类问题,现在呈现出两种分类系统并存的局面。
一种是二分法,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之后再分小类。
如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后来的许多著作也延续了这个传统,如胡裕树《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以及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另一种是多分法,即按逻辑意义直接划分小类,如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直接把复句分为并行、进一步等十类。
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分类法,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采取了三分法,即分为因果类,并列类,转折类三大类,之下再分12小类。
再次,值得一提的,还有关于复句研究颇有影响的两部综论式著作。
一是王惟贤等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一是邢福义的《汉语复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王惟贤等的《现代汉语复句新解》在有关汉语语法研究的宏观理论指导下,着眼于三个平面的分析,运用形式标准与逻辑意义相结合的方法,对复句进行了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研究,在不少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
现代汉语假设复句语用研究
现代汉语假设复句语用研究
本文以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为研究范围,采取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语用学理论,对该类复句的语用诸问题进行了集中探讨。
首先,考察了现代汉语假设复句关系词语的选用与省略问题,认为影响选用的因素有双音化、语体因素、文体因素以及说话人的心理,影响省略的因素主要是语境因素,同时认为,选用和省略都会受到经济原则的影响。
其次,结合Grice和Austin的相关语用理论,论述了假设复句可以表达丰富的会话含意,具有以言成事行为的语用功能。
再次,在邢福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假设复句“用于进行比较”、“用于作出说明或解释”、“用于进行抱怨或批评”和“用于表示庆幸”这四种新的语用功能类型。
同时,依据Brown & 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Leech的“礼貌原则”,认为假设复句与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相适应。
最后,考察了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与四种修辞格(比喻、夸张、委婉、排比)的连用情况,并对它们经常连用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本文力图通过对以上现代汉语假设复句中几个语用问题的研究,为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以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供参考,也在现代汉语复句的语用功能研究上作出初步的尝试。
“既然A,那么B”句式的认知层面剖析
韶 关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o g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NO V . 2 0l 3 Vo 1 . 3 4 No . 1 1
是 顺 着分 句 “ 局 长 发 了话 ” 而言 的. 主句“ 我 二 话 没
说 就 盖 了章 ” 是 一 种 已然 的事 实 , 例( 3 ) 与例 ( 2 ) 相
作者简介 : 马婧 伟 ( 1 9 8 9 一 ) , 女, 山西 太 原人 , 陕 西 理工 学 院文 学 院 硕 士 生 , 主 要从 事 现 代 汉 语 语法 研 究 。
≤1 ; 客观反映层 面, “ 既 然 A, 那么 B ” 因果 复 句所 反 映 的认 识 是 P { B / A} =I 。通过对“ 既 然 A, 那么B ” 进 行 主 观 推 测 和 客 观 反 映 的分 析 , 来 反 映 大 脑 恩 维 这 两种 不 同 的认 知 层 面所 具 有 的 这 种 不 一 致 关 系。
( 1 ) 山西 既 然 以煤 炭 为 中心 , 那 么与 煤 系相 关 的开发 , 我 们 以后 都要 研 究 。
下 认 知层 面 。 认 知 层 面是 指 人们 对 客 观事 物 或 现
象 的概括 认识 以及对 这 种概 括认 识 的主 观判 定 [ 2 ]
它 体 现在 两个 不 同的关 系 之 中 : 一 种 是是 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事理
经实 现或 证 实 了 的事 儿 , B分 句 是 根据 A分 句 的结 果来 推 断 , 能否 成 为 事 实还 有 待 于 实 践 。 所 以 A分 句是 已然 的客 观事 实 , 而 B分 句所 反 映 的事 实 是 已
语句逻辑及语义重心分析
语句逻辑关系及语义重心分析一、非因果类复句的逻辑事理关系的表达规律(一)并列复句及其表达规律并列复句包含两种逻辑事理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式,另一种是对比关系式。
1、并列关系式并列关系式的复句的几个分句分别叙述彼此相关的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方面、相关的几种情况。
几个分句的意思没有主次先后之分。
其使用的关联词语如“又、也、既……又……、一边……一边……、一面……一面……”等。
这种关系在一般的阅读理解训练中是常见的关系式,对于句子中心意思的概括要注意到其表达的特点:其中意思不偏重于任何一个分句,在理解其意思时,要全面概括各个分句的意思,既不能缩小原句表达的意义范围,也不能扩大原句表达的意义范围。
例如:①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②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
第①句根据其并列的逻辑事理关系,应概括为“上云层的厚薄象征着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
第②句则应概括为“描写这年轻人的年龄及穿着打扮”。
2、对比关系式对比关系式的复句两个分句说明一正一反两种情况,肯定某一事物而否定另一事物,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其中一个分句的意思。
其使用的关联词语如“是……不是……、……而不……、不是……而是……”,其表达为先肯定后否定或否定后否定两种情况。
在具体应用时,先肯定后否定的句子其突出的中心意思在否定的分句上,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子突出的中心意思则在肯定的分句上。
例如:③作为一个三好学生,应该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优秀,而不应该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④在内蒙人民的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第③句说话人的意图明显在于对这个三好学生的批评,对比关系中突出后一分句的意思,前一分句是作为比较突出后一分句而存在的,其中心意思应概括为“这个学生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
第④句则是先否定后肯定的句子,其中心意思应概括为“王昭君是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既然p,那么q”与“如果p,那么q”(新)之比较
“既然p,那么q”与“如果p,那么q”(新)之比较“既然p,那么q”是因果关系复句,“如果p,那么q”(新)是假设关系复句,这两种复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不同主要有:强调的重点不同,分属于不同的逻辑判断;所属关系类型不同,变换形式不同。
标签:假设因果推论判断顺承“既然p,那么q”属推论因果,偏句提出理由,正句推出结果。
如:(1)他既然爱好音乐,那么就从音乐方面去打动他的心。
“如果p,那么q”(新)是假设关系。
假设关系复句根据p、q的构成及p与q之间的逻辑关系分为“如果p,那么q”(旧)与”如果p,那么q”(新)。
“如果p,那么q”(旧)是一般的假设复句,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假设实现以后所产生的结果。
如:(2)如果美是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如果p,那么q”(旧),其特点是p为假定的情况,一般是指尚未出现的情况,“那么”可以变为“就”。
“如果p,那么q”还有一种新用法,偏句说的是已然的事实,故意当作假设提出来,假如承认偏句所说的是事实,就得承认正句所说的也是事实,记作“如果p,那么q”(新)。
例如:(3)如果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那么,一部份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就是中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前身了。
例(1)与例(3)都具有推理性,而且是据实推理。
P“他爱好音乐”及“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是中国资产阶级的前身”皆为依据,是已然的事实,q是根据事实p推出来的结果。
因其相似性,经常在语言运用中引起混淆,所以有区分的必要性。
一、二者表示的推理特点不同,强调重点也不同(一)推理特点不同。
“既然p,那么q”的特点是直接推理。
偏句提出既有事实,作为推断的理据,正句据理推论出结果。
如:(4)既然我们是共产党员,那么就应该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5)既然没有人敢偷王先生的,那么就该她一家倒霉。
例(5)的推理过程可以这样理解:人们要么偷王先生的瓜,要么偷田寡妇的瓜;没有人敢偷王先生的瓜;只有偷田寡妇的瓜,该她一家倒霉。
近代汉语推断因果句的语义特点
近代汉语推断因果句的语义特点李为政摘要:在近代汉语中,说明因果与推断因果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注重因果关系的最终形态即因果关系静态的完全展示,而后者则更注重因果关系的形成即由因及果动态的推出过程。
推断因果必须具备完成义或推断义的要素,若无二者,则是说明因果。
正因为如此,推断因果句常用保留了完成义的表因连词“既”“既然”作原因标记,保留了推断义的表果连词“可见”作结果标记。
而有无完成义也直接导致了“既/既然”句与“可见”句、说明因果句在原因句信息新旧上的不同。
关键词:近代汉语;推断因果句;语义特点;因果连词;形成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74(2021)01-0052-06DOI :10.13877/22-1284.2021.01.007收稿日期:2020-04-2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740033);南昌师范学院11531工程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李为政,安徽合肥人,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语义和语法(江西南昌330032)。
推断因果句的语义特点早有学者关注,并已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直接分析而来的,并非从汉语史的角度求根溯源,因而存在着探讨不深入、不全面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的目的就是以近代汉语例子为语料,以因果连词“既”“既然”“可见”构成的推断因果句的形成为突破口,以与说明因果句比较为方法,来详尽地讨论推断因果句在语义上的特点。
至于近代汉语的界限,依蒋绍愚的看法,综合考虑语音和语法,近代汉语的上限应定在晚唐五代,下限应定在清初(18世纪中期)[1]5-6。
一、因果连词“既”“既然”“可见”的形成及分别构成的推断因果句(一)表因连词“既”的形成及其构成的推断因果句“既”在先秦可作时间副词,表示某种动作已经完成或某种状态已经实现。
例如:(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左传·僖公三十年》)(2)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两例中的“S 既VP ”并不出现在因果语境中,而下面两例则出现在因果语境中。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理论
“既然”式推断复句汇报人:2023-12-15•引言•“既然”式推断复句概述•“既然”式推断复句语义分析目录•“既然”式推断复句语用分析•“既然”式推断复句与其他复句比较•“既然”式推断复句在语境中的运用•“既然”式推断复句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目录01引言汉语复句研究现状介绍当前汉语复句研究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价值说明研究“既然”式推断复句的重要性和意义。
“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特殊性阐述“既然”式推断复句在汉语复句中的地位和特点。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描写“既然”式推断复句的语义和语用特点通过对实际语料的分析,总结归纳“既然”式推断复句的语义和语用特点。
解释“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生成和理解机制从认知、语用等角度探讨“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生成和理解机制。
指导汉语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汉语教学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提高教学效果和处理效率。
说明研究所使用的语料来源和选取标准。
语料来源研究工具研究步骤介绍研究所使用的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理论和工具。
阐述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包括语料收集、整理、分析等环节。
030201研究方法02“既然”式推断复句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既然”式推断复句是由“既然”引导的分句和推断结果分句构成的复句。
特点具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前一分句提出原因,后一分句根据原因进行推断。
类型与分类据实推断“既然”引导的分句陈述事实,推断结果分句根据事实进行推断。
假设推断“既然”引导的分句提出假设条件,推断结果分句根据假设进行推断。
提出原因或假设条件,为推断提供依据。
根据“既然”引导的分句进行推断,得出结论。
构成要素推断结果分句“既然”引导的分句03“既然”式推断复句语义分析因果关系表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推断关系表示由已知事实或前提推出未知结论的过程,具有逻辑推断性。
表示事实已经发生或存在,具有现实性和确定性。
假设性表示假设条件成立时,推断出的结论也必然成立,具有假设性和条件性。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或然弱性推断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或然弱性推断
欧阳志风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
【年(卷),期】2024()2
【摘要】“既然p的话,那么q”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句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
“既然”句与“的话”句都属于因果类复句,两者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它们的语义共性推动了接口的产生。
同时,说话人的特定表达需要,也对两类复句的异类组配起到了促成作用。
在语义接口和语用优先原则的作用下,这两类复句进行了概念整合,重新组配成或然弱性推断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
用以阐释该句式义的或然弱性推断,是汉语复句的固有特征,具有承继性和能产性。
此外,假设后置标记进入其他复句前分句末尾,这也意味着同一层次的前后分句之间可能会具有三视点。
【总页数】6页(P60-65)
【作者】欧阳志风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
【相关文献】
1.弱筋小麦扬麦9号抽穗期的模拟推断
2.英汉弱被动句式的句法语义特征及NP移位
3.论“既然p,请q(吧)!”祈使推断句式
4.根据文本做推断仿照句式练表达——16《一分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重复句分析与检验的方法
多重复句分析与检验的方法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陈志祥多重复句是一种内部结构严密而又较为复杂的语言单位。
它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语言材料,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多重复句分句多,层次关系复杂,这就给多重复句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
一条多重复句如何分析,分析得是否正确是有一些方法的,不过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如此,仍有参考价值,本文介绍几种。
(一)两分法第一重关系是全句要叙述.说明的中心意思,揭示全句的主要矛盾。
因此,第一层的划分,须将全句分做相对完整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可以是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切割时,要密切注视将全句整分为二(有两个以上第一层是并列、选择关系的除外),或切分后有剩余,就要考虑第一重关系的分析是否恰当。
①虽然如此,│②党的领导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却因为陷入了新转折的严重的左倾错误,||③以致不但没有在红军胜利,人民抗日反蒋的有利形因果势下,将革命推向前进,|||④反而使革命受到新的挫折。
递进①②之间转折关系,②③之间因果关系,③④之间递进关系。
那么,哪个是统辖全句的主要关系呢?倘在②③之间划分第一层,全句看做因果两部分,则①是赘余的.游离的;倘在③④之间划分第一层,把全句看成递进关系的两部分,①②两句是赘余的,包括不进去。
所以必须在①与②③④之间划第--层,全句是一个转析关系的复句。
这种分析或检验的方法,不只适用于第一层次,也适用于其它各层次。
但是这种检验方法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两部分各自或其中之一在结构上不具有相对完整性,固然说明切分有问题,但不能反过来说,只要划出来的两部分在结构上各自具有完整性就证明切分是正确的。
⑵①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是必要的,│②没有知识分子||③“四化”因果假设就不能实现。
对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在②③分句之间或①②分句之间,划出的两部分在结构上都是相对完整的。
但第一种划分是不正确的。
对这类例子,这种检验方法是无能为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然”式推断复句研究
我们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既然"式推断复句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究。
对于各个具体的"既然"式推断复句,我们采用邢福义(1996)提出的"小三角"研究观来进行深入挖掘。
同时,我们又要对"既然"式推断复句采取宏观的视角,这就涉及到邢福义(1996)提出的"大三角"研究观来进行整体性展开,除了研究普通话中的"既然"式推断句,还要考察方言、古汉语(涉及文言文、近古白话)中的该类句式。
我们提倡一种整体汉语的研究观。
全文除去第一章研究综述和第八章总结之外,共分成三大视野计六个章节。
第一章是"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研究综述。
通过前人或者时贤的汉语复句相关研究成果,生发出对"既然"式复句的些许启示。
并且简要梳理"既然"式推断复句的研究背景,我们从相关论著中整理出了该句式由初始到上升再到成熟阶段这一发展脉络。
但我们发现对于该句式的研究缺乏"整体性的汉语观"。
我们按照邢福义先生的主观视点、小句中枢说、句管控等理论,从整体汉语的角度出发,指出全文既要共时考察研究普通话中的"既然"式推断句,又要考察方言、古汉语中的该类句式。
视野之一:普通话角度。
包括二、三、四三章。
第二章是"既然"式推断复句的套合组配。
按照邢福义(1996)提出的"小三角"研究观。
我们从跨小类标志复现去考察"既然p,因此q"弱势推断句、"既然p,所以q"客观推断句。
从跨大类标志复现去考察"既然p,不如q"据实优选推断句、"既然p,但是q"违逆推断句。
从多重复句组配去考察"既然"视点下的"只有"精准条件强推句、"既然p,可见q,否则r"多重推断句。
最后从
与异类语气组配去考察"既然P,难道q(吗)?"反问推断句式、"既然p,请q(吧)!"祈使推断句式。
通过共时的组配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既然"式的理解。
第三章是论"既然"、"就"单用时的选择倾向及功能差异。
在因果推断关系复句中,除了完备式"既然p,就q"之外,还有两种单用关联词语的推断式:"既然"式、"就"式。
推断标记"既然"、"就"在单标频率、关联范围、主客观性、内部差异这四个方面造成了两者的选择倾向与功能差异。
第四章是因果类推断标记在语体中的优选序列及其分布。
因果类推断标记根据其推断的真实程度、语义韵、社会心理3个条件与语体进行匹配。
我们对匹配度进行了取值,按照分值的高低,生成了推断标记在不同语体中的优选序列。
每个语体的优选序列代表着该语体的倾向性特点。
同时,我们还分别探讨了5个推断标记在4种语体中的不同分布。
视野之二:方言角度。
第五章是方言视角下的有标"因果推断"式。
方言视角属于整体汉语中的重要分支。
我们通过对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使用情况、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异同分析、官话区方言点与普通话的有标"因果推断"式对比;非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使用情况、非官话区方言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异同分析、非官话区方言点与普通话的有标"因果推断"式对比的多角度考察,可以加深对有标"因果推断"式的全面认识。
视野之三:古汉语角度。
包括六、七两章。
第六章是推断标记"既然"的形成历程及其推断句的来源。
我们从"既然"的词汇化以及因果推断句的形成两个角度来历时考察该句。
(1)状中短语"既+然"由作单句的谓语,慢慢进入到复句中作分句的谓语。
在复
句中,谓词性短语"既+然"通过右向滑落之后处于了句首位置,并根据语义虚化、韵律因素和高频使用使得谓词性短语"既+然"最后词汇化为连词。
词汇化往往伴随着语法化,连词"既然"同时在语用介引的作用下,成为了推断复句的典型标记。
(2)由于副词"就"的多义性,往往造成分句间的语义关系难以准确把握,那么就需要加上典型的推断标记"既然"。
推断句"既然p,就q"出现于明代,并且沿用至今。
"既然"、"就"两个都用于表示推断,但并不与语言的经济性相矛盾,这样分工使得分句间的语义理解更加准确。
第七章是副词性推断结构"借X"的来源与连词化历程。
副词性推断结构"借X"经历了两种不同来源的历时演变,在清代完成了其合流的历程。
随即便向连词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它们具有推断性的本质,并且可以用因果推断标记"那么"进行替换,那么连词化"借X"结构也是属于因果类推断标记范畴。
第八章是总结。
我们立足于整体汉语视野下,对"既然"式推断句进行了整体性考察,从中得出了很多结论,继而也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规律,这些规律反过来又可以加深对语言事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