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高的影响力。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其中包括他对幼儿教育的独特见解和实践。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旨在更好地了解并应用他的教育理念,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我们来谈一谈陶行知对幼儿教育的理论。
陶行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是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通过与生活紧密结合来进行教育活动。
他主张幼儿教育应该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情感素养为主要目标,而不是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
他提出了“立德、立言、立功”的教育理念,强调要培养幼儿的品德修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陶行知还强调了幼儿教育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他认为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应该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我们来谈一谈陶行知对幼儿教育的实践。
陶行知在实践中重视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认为幼儿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学习。
他提倡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他主张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他还提倡幼儿园应该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让每个幼儿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和同伴的爱和关怀。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对于当前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的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修养,鼓励幼儿的自主探索和个性发展。
在实际教育中,我们应该运用陶行知的理念,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长中奋进。
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幼儿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服务。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 引言1.1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被誉为“中国教育家精神领袖”。
他提出的“以教育初心”和“以童心启迪”的教育理念,对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陶行知认为,幼儿是最纯真、最善良的,应该在潜能的活泼状态中去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提倡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提倡启发式、体验式、亲子教育等方式,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通过观察、启发和引导孩子,陶行知幼儿教育实践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表现能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一直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认可和赞誉,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中,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帮助,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探究陶行知提出了“尊重儿童个体差异”的观点。
他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价值,应该被尊重和重视。
教育者应该充分理解和接纳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应该强加自己的意志和标准。
陶行知强调“以情感为核心”的幼儿教育理念。
他认为儿童在幼儿阶段主要需要的是关爱和情感支持,而不是过多的学习压力。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陶行知还强调了“尊重儿童自主学习的权利”。
他认为儿童应该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空间和选择权,让他们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探索世界、构建知识。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强调尊重儿童、注重情感、倡导自主学习,是一种人性化、关爱型的教育理念。
这种理论不仅能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对中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强调“情感教育”,并提倡尊重学生个性。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特点出发,探讨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如何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得到运用。
学前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全面的教育。
陶行知倡导的“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与学前教育的全面性特点相契合。
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主张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创造力,而非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功利的教育。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当重视每个儿童的兴趣和特长,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儿童主动参与、体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陶行知的“以学生为本”理念在学前教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前教育注重情感教育,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的情感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其中情感是人格健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中更为突出。
学前儿童正处于情感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情感教育能够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陶行知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丰富的情感体验环境,通过情感教育活动、情感故事、情感表达等方式,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情感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交往能力,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陶行知的情感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前教育强调家园合作,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对学前教育的家园合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陶行知强调教育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责任,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为儿童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对幼儿教育的贡献举足轻重。
他提出了“爱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实践中。
陶行知强调了幼儿阶段的重要性。
他认为,幼儿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
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发展、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社交能力
等都处于关键时期,教育需要与幼儿的发展特点相适应,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陶行知倡导了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他认为,爱是教育的核心,教师对幼儿的爱能
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主张教师应该以爱
为出发点,关心幼儿的需求和情感,真正理解和尊重幼儿,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
学习环境。
陶行知强调了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知识,并
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互动来学习。
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育环境,鼓励幼儿主动探
索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陶行知主张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和学习的伙伴。
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倾听和观察来了解幼儿的学习进程,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还需要与幼儿建立
亲密的关系,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强调了以爱为基础、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并强调教师的
角色是引导者和学习的伙伴。
他的理论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幼儿教育
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对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着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在幼儿教育领域,陶行知的思想和实践也颇具特色,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陶行知在幼儿教育中的贡献。
一、理论方面1. 关注幼儿天性与兴趣陶行知强调幼儿是有天性和兴趣的,他认为幼儿不应被强迫去做不喜欢的事情,而是应该根据幼儿的天性和兴趣来进行教育。
他主张教育者必须了解幼儿的天性和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使幼儿能够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 倡导以自由为教育基础陶行知认为自由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并主张尊重幼儿的自由,让幼儿在适当的环境下自由探索和学习。
他认为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幼儿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幼儿能够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能。
3. 强调发展幼儿的社会性陶行知认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适当的社会体验,以培养其社交能力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他提出,“原则上小朋友们除必要的事务外,尽量多做社会性质的活动”。
社会性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陶行知的这一理论也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实践方面1. 注重幼儿健康陶行知认为幼儿的健康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前提。
他倡导幼儿教育要从幼儿的身体开始,注重幼儿的饮食、睡眠和活动等方面的健康状况,为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2. 着重培养幼儿能力陶行知注重发展幼儿的能力,通过各类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让幼儿在做中学,通过亲身体验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意愿。
3. 倡导合作教育陶行知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在幼儿园中推行合作教育,让幼儿能够相互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培养社会性,形成团队精神。
综上所述,陶行知在幼儿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注重幼儿自由、天性和兴趣,强调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能力,倡导以合作为基础的教育,在教育实践中为幼儿培养健康、自信、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陶行知强调实践和创新,认为这是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启示我们应注重实践和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培养儿童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学前教育的方法
游戏化教学
陶行知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 性,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 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
陶行知提倡情境教学,通过创 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让 儿童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师生互动
陶行知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通过教师与儿童的互动,引 导儿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03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实践
他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 思考能力。他认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人民,不分贫富、贵贱和男 女,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思想的影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中蕴含的平民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 想、创造教育思想等对中国现代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
学前教育是培养国民素质的基础
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是培养国民素质的基础,通 过学前教育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文化 素养,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通过学 前教育,家长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各项能 力。
学前教育的目标
80%
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
育中应关注儿童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02 03
培养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强调生活教育和实践,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这启示我 们在学前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学会 关心他人和社会。
论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
论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对当今的启示
一、陶行知关于学前教育思想
(一)关注素质教育
陶行知提倡素质教育,他认为相较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有效的素质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植入正确的价值观,拓宽学生的思维课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以发展才能和学科知识,以及培养崇高道德和完善人格为目标,重视学生品德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必须用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来培养婴幼儿的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环境条件,育人要有所为,而非有所不为。
二、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对当今的启示
(一)注重孩子们的生态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越来越普及,但也带来一定的风险,我们仍然应该以陶行知关注素质教育的思想为准则,要调动起社会上
各界人士的热忱与参与,创设一种有利于婴幼儿正确认知和快乐发展的社会环境。
教育应更多地重视孩子们的生态互动能力,培养他们聪明、健康、善良的身心素质。
(二)把握发展的节点
同时,应当注重婴幼儿发展的节点,正确认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特点,重视游戏作为教育方式,把握婴幼儿发展节拍,及时开展适当的学习活动,注重心智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内容。
在有效的指导孩子的学习的过程中,重视教育内容的熏陶功能,用艺术媒介树立孩子的良好心态,养成孩子科学思维与良好习惯。
总之,陶行知提出的学前教育思想的现实启发,还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他提倡动手、实践,以有利于婴幼儿学习发展的方式,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培养孩子创作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自尊意识,培养孩子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陶行知幼儿教育理论的背景介绍:陶行知(1891-1947)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驱”。
陶行知曾担任过南开大学校长、燕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等职务,对中国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以情启智”、“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为中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和情感,强调幼儿的体验和自主性。
他主张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倡导通过游戏、亲子互动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成长。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观念深受当时社会和教育界的认可,成为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理论源泉之一。
在当今社会,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质量提升,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1.2 研究意义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对于当前幼儿教育领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幼儿教育的本质,为构建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并强调以情启智,重视幼儿的游戏体验和个体差异。
这与传统教育中注重知识灌输和标准化评价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可以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思考和实践路径。
通过对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我国幼儿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对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实践
摘要: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出发,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概述1.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核心是“生活教育”,他认为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通过生活来教育,在生活中学。
生活教育包括三个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育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成长。
(2)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提出,社会是最大的学校,教育应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界限,使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社会中成长。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统一的,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实践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2. 乡村教育理论陶行知在长期的乡村教育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教育理论。
他主张乡村教育要为农民服务,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推动乡村的进步。
乡村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农民为中心: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应该以农民为中心,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农民提供教育服务。
(2)乡村教育与农业相结合:陶行知主张乡村教育要紧密结合农业,使农民通过教育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增加收入。
(3)乡村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陶行知认为,乡村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二、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实践应用1. 乡村教育实践陶行知在乡村教育实践中,创办了多所乡村学校,如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等。
这些学校以农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还提倡“工学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参与劳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基础教育实践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在基础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他提倡“小学教育要注重生活教育”,主张在小学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之一。
他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儿童个体的尊重与关爱,并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和儿童成长特点的教育方法。
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念也深受国内外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与推崇。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儿童天性、以儿童为中心和家庭教育。
在他看来,儿童的天性是天赋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天赋和潜能。
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个性,不应将儿童当成成人的“小模板”来塑造。
在教育实践中,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需求和情感,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活动。
陶行知还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提倡在家庭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相互关心和尊重,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幼儿教育实践中,陶行知的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关注和理解,让他们更多地去倾听儿童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
儿童能够在尊重和关爱的环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家庭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家长开始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更加紧密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陶行知的理论对教师的影响尤为深远。
陶行知注重教师对儿童的情感关怀和个性发展的引导,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儿童的朋友、引导者和学习伴侣。
他提倡教师要注重观察儿童的需求和行为,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关心自己的情感和专业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当前,面对社会的快速变革和幼儿教育的新形势,陶行知的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实践
一、引言陶行知,我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学前教育实践出发,探讨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革新。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实践背景20世纪初,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关注儿童个体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这种背景下,他开始关注学前教育,并进行了深入的实践探索。
三、陶行知的学前教育实践理念1. 生活教育理念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他主张学前教育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使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相连。
在实践过程中,他注重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2. 爱国主义教育理念陶行知强调,学前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使儿童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的信念。
3. 儿童本位教育理念陶行知主张,学前教育要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天性。
他强调,教育者要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育。
4. 全面发展教育理念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要关注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他主张,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身心健康,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储备、强健的体魄和优美的艺术素养。
四、陶行知的学前教育实践方法1. 生活化教学陶行知提倡将生活引入课堂,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他强调,教育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将教育内容融入日常生活,让儿童在实践中学习。
2. 游戏化教学陶行知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方式。
他主张,学前教育要充分利用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3. 情境教学陶行知提倡情境教学,他认为,教育者要创设与教育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让儿童在情境中体验、感悟。
4. 合作学习陶行知强调,学前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精神。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他提出了“教育为人、教育靠人、教育造就人”的教育理论,并在实践中注重发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浅论陶行知对幼儿教育的贡献。
1. 教育为人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人,使其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而非仅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机器。
这就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他们的多方面能力和品格特质。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这就意味着不仅要注重幼儿的智力发展,还要注重他们的道德、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陶行知主张教育是一种人际关系,靠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促进而实现目标。
他认为,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引路人和知心人,帮助幼儿理解世界、认知自我、发展品格。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与幼儿的一对一交流和情感互动,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一种塑造人的过程,而非传授知识的过程。
他主张幼儿教育通过不断地启发、引导、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使幼儿天性得以发挥,自我发展。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促进作用,不断地为幼儿营造积极的环境和氛围,在鼓励、支持、引导的同时,让幼儿自主主导学习过程。
1. 课程设计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注重幼儿学习,教育幼儿的方法和教育环境。
他把教育中令幼儿乐于学习的成分称为“游戏”,提倡“游戏教育”。
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主地探索并尝试,发挥他们的天性,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陶行知的游戏教育包括了各种形式,如件式施教、菜园式教育、手工活教育等,在其中帮助幼儿享受学习的过程。
2. 活动设计陶行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感。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他倡导幼儿参与各种实践性活动,如集体球类游戏、绘画、做菜、种花等乐于参与、寓教于乐的活动。
他认为这些活动或课程是应该感性体验的内容。
这样能引导幼儿自发地去学习,当他们在收集经验和工具的时候,会因学习到新知识而感到兴趣,并进而注重知识的学习。
浅谈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浅谈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1、背景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幼儿教育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其他层级的教育。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幼儿教育,全面看待幼儿身心发展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影响。
2、意义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形成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基础。
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即社会性、人格品质,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并且,这一时期幼儿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幼儿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 同时,幼儿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幼儿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与认知。
通过学前教育能够快速,正确地建立幼儿对自我意识、外部形象认识、年龄的意识、性别意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3、国内外现状从80 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开始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幼儿” ,呼吁纠正将幼儿发展等同于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把幼儿教育从“育智中心” 转向促进幼儿附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幼儿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 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幼儿教育民主化成为各国共同的理想。
世界各国在努力实现幼儿教育民主化和追求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同时,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托幼一体化”“幼小一体化”和“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一体化”开始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变革和发展趋势。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注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儿童的兴趣。
他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源泉,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和游戏,让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探索。
在学习字母和数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歌曲、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引起儿童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
他认为通过动手实践,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让儿童亲自动手去尝试,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授自然科学知识时,可以组织儿童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亲眼看到科学现象,从而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教育应该以孩子为中心。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方法和规则。
陶行知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人格。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心智健全、品德良好的人。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道德素养,通过正确的榜样和教育方法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分享和互助的活动,培养儿童的友爱精神和集体意识。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
通过培养儿童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人格,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教学的效果。
陶行知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陶行知对学前教育的贡献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理论思想,更在于他的实践经验。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学前教育实践和对学前教育的贡献三个方面来探讨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因此,他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2. 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陶行知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能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生活。
他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自主选择、自主决策。
3. 重视实践教育陶行知认为,实践教育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他主张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实际能力,如动手制作、实地考察等。
4.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陶行知认为,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对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他主张教育者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悦和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二、陶行知的学前教育实践陶行知在学前教育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创办幼儿园陶行知于1921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实验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采用了游戏、手工、音乐、美术等多种教育方式,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2. 推广幼儿教育陶行知不仅创办了幼儿园,还积极推广幼儿教育。
他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次幼儿教育讲座,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重视幼儿教育。
3. 培养幼儿教育人才陶行知注重培养幼儿教育人才,他在幼儿园中选拔有潜力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培训和指导。
他还在上海和南京等地创办了幼儿教育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幼儿教育人才。
三、陶行知对学前教育的贡献陶行知对学前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引领幼儿教育改革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对当时的幼儿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领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潮流。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前教育中的实践陶行知说过,要想使学前教育得到普及,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建立适合我国儿童成长的幼儿园。
也就是要通过自己编订课本,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包括唱歌、画画、跳舞、讲故事等等,从不同的方面来培养孩子。
在办好幼儿园的同时还要尽量节俭,减少办学费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在教师方面,要下大力度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陶先生提倡的省钱化平民化参考国情化的承办幼儿园的理念,扭转了那个时代中国幼儿教育观念向洋化发展的局面,加速了幼儿教育改变的历程,照亮了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
现在就来说说我认为的五个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的具体实践:一、解放孩子的头脑,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而是注重创造性的培养,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幼儿已经有了创造能力的萌芽,又值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期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幼儿游戏,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
比如在小班体育活动《变戏法》中,教师的提问层层深入,小鱼来了,小鱼是怎样过来的?谁能来学一学?孩子们的思维立马打开了:有的两手放在前面摆动学小鱼游,有的一手前一手后摆动学小鱼游,有的两手都放在后面当尾巴学小鱼游,还有的小鱼边游边点头摆尾……想象的火花四溅。
二、推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1.通过谈话使师生关系良性发展,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出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老师可以各种活动引导幼儿多说话,进一步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及时掌握幼儿的变化,帮助他们尽情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并且形成表意明确的语言。
2.通过活动提高幼儿在语言表达上的能力。
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可以接触社会甚至走向外界,这也是提高幼儿在语言表达上的能力的主要方法。
我们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说话的场合,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的与小伙伴沟通交流使。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倡导新教育、民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培养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
在幼儿教育领域,陶行知提出了许多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个体化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培养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
他强调要立足于儿童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同时进行个性化教育,使儿童能够获得最大的发展空间。
在实践中,陶行知注重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技巧,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二、游戏教育陶行知认为儿童的游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是儿童认识和探索外界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他主张在教育中发挥儿童的游戏能力,利用游戏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同时,陶行知强调游戏教育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不能只是简单的娱乐活动,而应该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
三、生活化教育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的概念,即在教育中注重生活的体验和实践。
他认为,幼儿时期是儿童形成基本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因此应该重视生活体验和生活技能的培养。
在实践中,陶行知鼓励幼儿参与到生活中,学习自理、家务劳动等基本技能,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体验教育是陶行知较早提出来的概念,他认为,儿童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世界。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儿童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陶行知提倡让幼儿参与到各种实验和观察中,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感受来获得知识和体验,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独特性和指导意义,对于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个体化、游戏化、生活化和体验式教育,从而真正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发展。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论幼稚师范教育的改革 ——对幼稚师范的改革 ——艺友制
对幼稚教师职业的理解 幼稚教师是一个慈母 幼稚教师是一个小孩 幼稚教师是一个医生 幼稚教师是一个艺术家 幼稚教师是一个博学者 幼稚教师是一个杂役
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思想具体体现:
1、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 的生活、学习习惯。
《田鼠阿佛》 /show/GisIBejKsywL2E2Z. html
《池塘真的会变魔术吗》 /p-9843425.html
《野兽出没的地方》 /playlist/39945471693913743-1.html#32093019
陶行知还强调教师要给儿童“点石成金的指 头”,而不是“金子”,坚决反对不了解儿童 的特点和能力而采取不切合儿童实际的强制性 的灌输教育。在他看来,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 子的过程中都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和家长要 加入孩子的队伍中去,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从而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并从 中找出切合儿童实际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才施 教,有的放矢。
在儿子还不会说话时,他母亲就给他讲 希腊、罗马、北欧各国的神话和传说。 等他会说话以后,母子两人就表演这些 神话。我们向儿子讲述各种故事时,有 的还用戏剧的形式演出。比如,一边讲 故事,一边画故事;一边讲,一边用各 种道具表演故事;或者等孩子听几次之 后,与父母一起表演故事;让孩子复述 故事。
如何为孩子选择好的阅读书籍? 1、选择的基本方法:望、闻、摸、翻; 2、尽量选择图画书,图画书即 文 ×画=图画书 文+画=有插图的书 3、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书就是最好的书
(3)加强科学教育,培养人才幼苗。
陶行知认为科学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强弱、 盛衰的大事,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也在 于此。他指出:“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 界。在科学的世界里应该有一个科学的 中国,科学的中国要谁去创造呢?要小 孩子去创造!等到中国的孩子都成了科 学的孩子,那时候,我们的中国便自然 而然地变为科学的中国了。”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浅论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他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陶行知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通过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自主探索和情感教育,提倡尊重儿童的个性,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快乐成长。
本文将对陶行知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简要探讨。
一、理论探讨1.注重儿童的生活体验陶行知强调儿童应该通过生活体验来进行学习。
他认为儿童应当丰富的感受生活,了解自然、社会和人生。
通过亲身体验,儿童会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陶行知教育理论中强调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儿童在实际的生活中学会观察、体验、发现和探索。
2.强调儿童的自主探索陶行知认为,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发展的基础。
他倡导在幼儿教育中注重激发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应该过度干预和指导儿童的学习行为,而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来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方法可以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智力成长。
3.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认为,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他强调培养儿童的良好情感和人格品质,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情感和道德修养。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致力于培养儿童的自信、独立和积极上进的品质。
二、实践探究1.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他倡导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室里摆放各种形状的桌椅,墙壁上挂满了绘画作品,摆放了各种玩具,让孩子能够自由选择各种活动,给孩子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3.重视游戏教育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游戏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
他鼓励教师要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1、背景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幼儿教育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其他层级的教育。
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幼儿教育,全面看待幼儿身心发展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影响。
2、意义学前教育是幼儿的形成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基础。
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即社会性、人格品质,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并且,这一时期幼儿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幼儿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幼儿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幼儿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教育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与认知。
通过学前教育能够快速,正确地建立幼儿对自我意识、外部形象认识、年龄的意识、性别意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并给以积极的引导、帮助和教育则能够促进其认知的发展。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的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幼儿能否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3、国内外现状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各国开始重视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幼儿”,呼吁纠正将幼儿发展等同于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把幼儿教育从“育智中心”转向促进幼儿附有个性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人发展的幼儿教育。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幼儿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幼儿教育民主化成为各国共同的理想。
世界各国在努力实现幼儿教育民主化和追求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同时,在“大教育观”的指导下,“托幼一体化”“幼小一体化”和“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一体化”开始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变革和发展趋势。
且此时幼儿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国家的介入使幼儿教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许多国家根据《幼儿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和实际国情,纷纷采用立法形式确立学前教育的地位,并纳入了义务教育范畴。
国家对该阶段的教育不仅在师资、设备、财政上给予保证,而且也要求家庭尽其保证5岁以后幼儿接受教育的义务。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 亿人口中有3.67亿幼儿。
2003 年4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该意见指明了2003 至2007 年,我国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为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综合考虑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教育改善的要求,《规划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具体而言,要求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同时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为学前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与氛围。
学前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基础、关键的一环,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也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未来兴衰的大问题。
而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相对数量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的实行,中国传统家庭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孩子成为家庭中最受关注的成员之一。
早在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中国幼教机构刚诞生20 多年的时候,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幼儿教育,他提出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解放幼儿创造力,幼稚师范教育改革的学前教育思想,为后期学前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4.1幼儿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早在20世纪2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当时中国的学前教育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的幼儿园存在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他认为应当建立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为工农服务的幼儿园。
直至今日,我国第一位学前教育博士后、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张博认为,当前的中国学前教育的这三种病依旧存在。
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是以广大人民的需求为着眼点,他站在广大人民需求的角度,对学前教育意义进行了论述。
《稚园之新大陆》中,开篇指出:“最需要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什么?幼稚园应当到而没有到的是什么地方?幼稚园还有什么新大陆可以发现?接着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工厂和农村最需要幼稚园。
陶行知非常体察工农大众妇女上工厂做工,孩子留在家里,无人照应,最感痛苦,若带在身边,那末工厂的特殊紧张之环境,便要阻碍幼儿的发育。
”他认为“倘使工厂附近有相当之幼稚园,必能增进幼儿之幸福而减少精神上之痛苦,同时女工既不必心挂两头,手边又无拖累,则工作效率,然也要增加好多,所以为幼儿教育计,为女工精神计,为工业出产效率计,这种工厂附近必须开办幼稚园。
”同时,陶行知觉得同样最需要幼儿园的还有农村。
他说:“农忙的时候,田家妇女们忙个不了,小孩子跟前跟后,真是麻烦。
哥哥姐姐要帮忙操作,无暇陪伴弟妹玩耍,乡村小孩子就要缺乏照料。
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小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
”为了工农大众的需要,他呼吁“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和进场运动必须开始”。
他的观点,不仅解释了工农利益与学前教育的厉害关系,同时也指明了向农工开放幼儿园,服务于工农之路。
4.2学前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幼职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的习惯、趋向、态度多半可以在5岁前培养成功”。
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儿教育也应当普及。
各种研究和事实均反映,人的行为,情感,习惯等在6岁前基本形成,这是幼儿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
而且幼儿的发展状况会被这一时期持续性影响着,甚至幼儿今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都会受其影响,由其决定。
性质和水平适宜的学前社会性教育有助于幼儿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帮助他们顺利地适应环境,积极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茁壮成长、成才。
已有研究证明幼儿的认知发展很大程度上受早期教育影响,缺乏适宜的学前教育,加上单调、无聊的环境刺激,会导致幼儿的认知方面的落后,丰富教学环境、适宜的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地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4.3解放幼儿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儿教育的是创造产业的人,不是继承产业的人;幼儿的生活是创造、生产;不是继承、享福、做少爷。
所以他特别重视创造力的培养。
他发表了创造宣言,设立了创造奖金,提倡创造的幼儿教育,热情号召人们把创造未完成的工作接过来继续创造,要求教育者努力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如何通过创造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呢?陶行知认为首先应当注意发现他们,了解他们,相信他们,认识到幼儿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否则即便有了创造力,也会最终枯萎而得不到发展。
因此,他曾尖锐的批评过那些不了解幼儿的糊涂先生们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由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
他针对幼儿教育提出了6大解放的要求:1、解放幼儿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象、去思考。
把幼儿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
2、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寻找事实。
如果不引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则犹如睁眼瞎子,无法领会大千世界迷人魅力。
3、解放幼儿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言论自由,特别要有问的自由。
从问题的解答中,积累他们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4、解放幼儿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
他批评那种自古以来不许孩子动手的恶见。
爱动手是动脑、好奇、好学、好创造的表现。
5、解放幼儿的空间,让幼儿从鸟笼似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
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
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自在的创造力。
6、解放幼儿的时间,使幼儿做支配时间的主人。
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使他们不致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意向。
4.4论幼师教育的改革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先能做到‘社会即学校’,然后才能讲‘学校即社会’,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然后才能讲到‘教育即生活’。
要这样的学校才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才是教育”。
生活处处有教育。
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每时每刻都是教育时机:课堂教学中孩子们听故事学认物,游戏活动中学习分享与合作,生活环节中懂得遵守规则,养成好习惯。
幼儿园的每件物品都可成为孩子学习的内容:墙壁上的美丽图案是孩子们劳动的成果,自然角内的小花小草是孩子们关注的对象,操作角里的瓶瓶罐罐是孩子们数数的好材料。
作为教师就是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源,把握每一次教育机会,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
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习惯,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以及独立生活能力。
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培养幼儿独立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在《学做一个人》一文中指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要有独立的职业。
”我认为,现在有许多家庭出现“啃老族”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幼儿时期没有培养他们独立的精神。
陶先生有一首白话诗:“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人,靠天,靠祖先,都不算好汉”。
这对幼儿教师的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在儿歌、故事中培养幼儿独立精神。
刚刚开学,大多幼儿不愿意上学,出现厌学情绪。
我们就给他们耐心讲故事、教儿歌、做游戏吸引他们。
我们幼儿园从小班到中班、大班,始终把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例如小班学生,在上幼儿园的第一个星期,我们就教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
幼儿园小朋友在歌唱中就会萌发独立意识,中班、大班的小朋友,我们就讲故事,寓教于乐,我们认为只有从小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坚持“教学做合一”,倡导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则与方法就是“教学做合一”。
非常强调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反对的是闭门读死书本的教育。
为此,他竭力倡导幼教要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要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来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