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可以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次重要补充。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费尔巴哈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费尔巴哈在书中深刻地分析了德意志人的意识形态,并将其与经济基础联系起来。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由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决定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这一观点使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们不能仅仅从意识形态本身去理解问题,而要把它放在社会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才能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其次,费尔巴哈对宗教的批判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宗教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对现实的幻想和追求。
通过对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根源,并希望人们能够从迷信和盲从中解脱出来。
这让我对宗教问题有了新的思考,使我更加明白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此外,费尔巴哈在书中对哲学的分析也非常深入。
他批判了德国现存的哲学体系,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意见。
他强调哲学应该是人类实践的理论指导,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的学问。
这使我对哲学的理解有了新的突破,认识到哲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解读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最后,我想说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本思想深邃、触动人心的著作。
通过这本书,我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费尔巴哈的思想对我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信念。
总之,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本思想精深的著作,它的理论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社会、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理解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积极运用和发展费尔巴哈的思想,为实现真正的自由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指德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形成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和信仰。
这些意识形态塑造了德国社会的特点,并在国内外发挥了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和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我对德国社会及其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德国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历史上,德国经历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动荡的时期,例如魏玛共和国时期、纳粹德国以及二战后的东西德分裂等。
在这些时期,不同的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相互对峙。
这些意识形态的碰撞与交流塑造了德国的命运,并对欧洲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德意志意识形态表现出德国民族特点。
德国人民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强调理性和效率。
他们善于创新,推崇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德国以其对教育的重视而闻名,这种精神在大学教育和职业培训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德国人还重视社群感和集体主义,注重社会公平和福利制度的建设,这种特点体现了德国人民对整体利益的关注。
另外,德意志意识形态也反映了德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具备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创新能力。
德国人民崇尚合作与包容,积极承担起国际责任。
他们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以应对共同的挑战。
德国的对外政策也强调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这与他们长期积累的意识形态是一致的。
最后,通过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我意识到了文化交流和对话的重要性。
德国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仅源于德国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通过与德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交流,我们可以相互学习,增进理解和友谊。
只有通过开放和包容的对话,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机遇,推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综上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德国历史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德国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并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同时,德意志意识形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文化交流和对话的机会,以推动世界的发展和进步。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费尔巴哈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被誉为德国哲学史的一座里程碑,它集中展现了费尔巴哈对德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触动,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及其中的价值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阐述和感悟。
首先,费尔巴哈的作品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人的自觉作为。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德意志哲学倡导人的主体性和自由意识。
费尔巴哈在书中指出,人的自觉作为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石,它体现了对自身的知觉和认识。
这种意识形态强调个体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和觉醒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费尔巴哈深刻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的自觉作为的重要性,这使我对人的自主性和自我认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费尔巴哈的作品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权力结构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他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存在着压迫和统治,这种权力结构导致了个体的封闭和束缚。
费尔巴哈认为,个体应该通过思考和反抗来争取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他批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特权阶级和专制体制,呼吁个体要勇于反抗权威和压迫。
费尔巴哈的观点让我深思,我开始反思权力对于个体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自由的社会。
最后,费尔巴哈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发展进行追溯,对德国社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落后和僵化是导致社会问题的根源。
费尔巴哈认为,只有通过批判和改革,德国社会才能迈向进步和繁荣。
他警告人们不能被传统和保守观念束缚,需要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费尔巴哈的思想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启示,激励我积极思考社会问题,寻找改变的可能性。
通过阅读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我对德意志哲学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费尔巴哈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人的自觉作为和权力结构的洞察,给予了我新的思考和启示。
我相信,只有通过批判和改变,我们才能够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自由的社会,让每个个体都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感悟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感悟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知识普及的进步,马克思的思想和理论再次成为人们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的一篇重要著作,其中包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及其意识形态的深刻剖析。
在学习和思考这篇著作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其中蕴含的一些重要观点和价值。
首先,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
他指出,意识形态是由特定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且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特定阶级的利益而存在的。
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思想体系,而是被资产阶级塑造和控制的工具。
它不仅通过媒体、教育等途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还通过法律、制度等手段维护特定阶级的统治地位。
因此,我们在接受意识形态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其中的真相与虚假,以实现真正的自由。
其次,马克思在这篇著作中谈到了“异化”概念。
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自己所创造的劳动产品以及人类本性都发生了严重的“异化”,导致人的本质被剥夺了。
我通过学习这一观点,深刻意识到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了追求物质利益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却忽略了与自然的关联与与他人的交流。
这种“异化”状态带来的是对自我和社会的疏离感,因此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寻找并追求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另外,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的本质和发展也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意识不是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超自然力量,而是物质世界的产物。
这一观点深深地触动了我对于人的意识与物质关系的理解。
我们作为个体的意识和思维是由大脑活动所决定的,与物质的联系密不可分。
只有正确认识意识与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
此外,《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还涉及到了意识形态对人们行为的制约和操控等方面,这些观点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并激发了我对社会变革和公平正义的思考。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心得体会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著作,对于理解和认识意识形态的本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独创的思想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
下面是我对于这本著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意识层面上的现象,是人们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信仰和价值观的集合。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意识形态具有塑造和影响人们行为的能力。
这种观点让我思考到了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意识形态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被运用于不同的权力关系中。
其次,马克思的分析方法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他通过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揭示了其对于社会生活的压制和控制。
这种批判性的观点让我认识到,意识形态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受到社会利益和权力关系的影响。
这让我思考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于意识形态的接受和认同要加以审视,并保持批判性思维,以避免被意识形态所束缚。
此外,马克思在书中提到的多个重要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他通过对民族国家和宗教的批判,揭示了它们在资产阶级统治下的实质。
这让我对于国家和宗教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认识到了它们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局限。
马克思还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是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果。
通过这一观点,我认识到了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这让我反思了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变革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社会结构来改变和塑造意识形态。
通过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我对于意识形态的理解和认知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
马克思的思想和观点给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并激发了我对于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的进一步思考。
我相信这种学习经历将对我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参与有所裨益。
总结起来,学习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让我对于意识形态的本质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费尔巴哈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著作,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感费尔巴哈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剖析时的深刻和准确,让我对社会现实产生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费尔巴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先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体的影响。
他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使个体认同和附和集体利益成为一种强迫性的行为,从而使个体丧失了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往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笼罩下,成为被操控的工具,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费尔巴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揭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体意识形态的控制和束缚。
其次,费尔巴哈在书中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本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他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种基于虚假理念和幻象的权力工具,通过对个体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和塑造,达到控制和统治的目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本质是虚假的,不仅掩盖了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还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
这种虚假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使得个体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社会的本质,继续维持着现存的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
此外,费尔巴哈还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和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历史和社会条件的产物,是特定阶级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对个体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灌输,以维护其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特点是强大而具有欺骗性,它通过操纵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使其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费尔巴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和特点的分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在读完《德意志意识形态》后,我深感费尔巴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十分深刻和准确的。
他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德意志意识形态对个体的控制和束缚,分析了其本质和历史特点。
这使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深刻地意识到个体应该具备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不盲目从众,不被德意志意识形态所左右。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大学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大学生篇一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大学生嘿,朋友们!最近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真的是让我脑袋里像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那叫一个晕头转向,这书里的理论和观点复杂得让我一度怀疑自己的智商。
也许是我水平有限,也许是它太深奥,反正我是费了好大劲才慢慢有点头绪。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书中阐述的那些关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东西,让我觉得好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比如说,他们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让我开始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观念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难道真的只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可能不是吧,也许是受到周围环境、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读着读着,我就想,要是按照他们的观点,那我们现在追求的那些梦想和目标,是不是也受到了社会大环境的左右呢?我觉得吧,这既让人有点沮丧,又让人觉得有希望。
沮丧的是,感觉自己好像没那么自由;有希望的是,如果我们能看清这些影响,是不是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呢?不过,话说回来,这书里的一些观点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
毕竟,时代不同了,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但不管怎么说,《德意志意识形态》还是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素材,让我这个大学生对社会和自己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一路读下来,虽然磕磕绊绊,但真的挺好!篇二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大学生哇塞,《德意志意识形态》,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又爱又恨的书!刚开始接触它的时候,我满心期待,想着能从中获取一些超级厉害的知识,让自己瞬间变得高大上。
可谁能想到,读起来那叫一个费劲!我不停地问自己:“我能读懂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书里讲的那些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容,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迷雾重重的森林。
我努力想要看清前方的路,却总是被错综复杂的树枝挡住视线。
不过,慢慢地,我好像摸到了一点门道。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推动的。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智能手机、互联网,这些不都是生产力进步的体现吗?但反过来想想,难道只有生产力重要吗?文化、思想这些东西难道就不重要吗?我觉得不是这样的。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大学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大学生篇一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大学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哇塞,那感觉就像是被卷入了一场思想的风暴!说实话,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好看吗?可看着看着,我就发现自己完全被吸引进去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大神的观点,真的是让我脑洞大开。
也许有人会说,这书太枯燥,都是些大道理。
但我觉得吧,那是因为他们没真正读进去。
对于咱们大学生来说,这本书里的好多观点就像是给我们迷茫的脑袋来了一记清醒的巴掌。
比如说,关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关系,我以前可能根本没想过那么深。
但读了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所处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这难道不可怕吗?也许有人觉得我危言耸听,可仔细想想,难道不是吗?书里还提到了意识形态的作用,这让我想到我们在大学里接受的各种观念和信息,难道都是真实和有益的吗?我觉得不一定!说不定有些就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灌输给我们的呢。
不过,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疑惑和纠结。
比如那些复杂的理论,我可能理解得还不够透彻。
我就在想,我是不是太笨了,还是说这书本身就太难懂?但后来又一想,不懂就不懂呗,慢慢琢磨呗,谁能一下子就全搞明白呢?总之,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让我又兴奋又苦恼,兴奋的是接触到了这么深刻的思想,苦恼的是自己还不能完全消化。
但这一路读下来,真的挺好,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思考。
你们觉得呢?篇二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大学生同学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
说真的,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忐忑,这能看懂吗?不过,硬着头皮读下去,我发现还挺有意思。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字,就像是一把犀利的剑,直接戳破了社会的种种假象。
我觉得吧,这本书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份宝贵的精神大餐。
它让我明白,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也许我们每天忙着上课、参加活动,觉得日子过得挺充实,但这本书提醒我们,可能我们正处在某种无形的束缚之中。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是由意大利墨索里尼撰写的,书中阐述了墨索里尼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思想。
读完这本书,我产生了许多深刻的感想。
首先,我对墨索里尼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思想表示担忧。
书中阐述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强调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强调民族至上。
尽管在书中墨索里尼试图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美化和辩护,但我仍然担心这种思想会引发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复苏。
历史上,正是这种思想导致了纳粹德国的兴起,并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混乱和悲剧。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慎重对待这样的思想,并更多地关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和平发展。
其次,我对墨索里尼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思想表示质疑。
在书中,墨索里尼试图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来解释社会经济问题,但我认为这种解释过于简单和片面。
社会经济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
墨索里尼将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影响,忽视了其他因素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从多角度去解析问题,而不仅仅局限在意识形态的范围内。
另外,我认为墨索里尼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书中,墨索里尼将德意志意识形态定义为一种整合了国家利益、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他试图通过这种思想体系来统一国家和民族。
然而,在实际的历史发展中,德意志意识形态并没有带来民族和谐与统一,而是导致了纷争和混乱。
墨索里尼似乎忽略了意识形态的局限性和复杂性,过于理想化和美化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对意识形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过分追求意识形态的纯粹性和绝对性。
最后,我认为墨索里尼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值得我们深思。
例如,他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强调了民族的团结与自豪,这些观点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启发性。
然而,我们必须更加全面地看待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不能提出片面的、偏激的观点。
我们应该摒弃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想,追求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社会,推动人类共同进步和发展。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及其背后的力量具有重大意义。
我对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对德国哲学思想的梳理和批判,指出了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人们的思维和意识并不是超出社会存在的独立存在,而是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
无论是宗教、哲学还是政治观念,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
这种对意识形态的观点让我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看来,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他指出,意识形态往往是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制造的工具。
通过操控人们的意识和思维,统治阶级能够将自己的统治合理化,使被统治者相信这种统治是合法的。
这一观点使我开始思考媒体和教育对意识形态的塑造作用。
我们应该怀疑从媒体和教育中传递出来的信息,思考背后的立场和动机。
除了对意识形态的深刻剖析,马克思还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利润最大化和私有制为核心,导致了社会不平等和剥削。
他呼吁工人阶级要觉醒起来,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这一观点让我对社会中的不公正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们不能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应该思考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公平。
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对我而言是一本重要的著作。
通过对意识形态和社会的深入思考,我对社会历史和现实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相信,只有通过对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我们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次挑战性而有意义的旅程。
马克思的观点深入而犀利,需要我们对社会和历史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他给予了我对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不公正的更深入认识,同时也激励我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为实现社会正义和公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而言,学习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次重要的思想之旅。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说实话,刚开始翻开《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的时候,我着实被它的厚度和密密麻麻的文字给吓到了。
心里想着,这得是多高深的学问才能写成这样啊。
但是硬着头皮读下去,却发现其中别有一番天地。
书中对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的论述,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认知之门。
让我给您讲讲我在生活中的一段亲身经历,或许能更好地体现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一些感悟。
前阵子,我去了一个小乡村旅行。
那是一个相对偏远、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但那里的人们却有着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在村子里,大家的生活节奏很慢,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白天,男人们扛着锄头去田里劳作,女人们则在家里操持家务,或者一起在溪边洗衣服,一边洗一边唠着家常。
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嬉笑玩耍,他们的笑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
我住在村子里的一户人家里。
这家人非常热情好客,对我这个外来的陌生人没有丝毫的防备和生疏。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围坐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聊天。
他们跟我讲述村子里的故事,讲述他们的喜怒哀乐。
有一天,我和这家的男主人一起去田里干活。
他一边熟练地摆弄着农具,一边跟我聊天。
他说,他们世世代代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活,靠着种地养活一家人。
虽然日子过得不富裕,但是心里踏实。
他不知道什么大道理,也不懂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他知道,只要勤劳肯干,就能有饭吃,就能让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看着他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庞,还有那双粗糙但有力的手,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在他们的生活中,社会存在就是那片土地,就是他们每天辛勤劳作的农田。
而他们的社会意识,就是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就是对勤劳致富的坚定信念。
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这里没有繁华的都市,没有先进的科技,他们只能依靠土地生存。
所以,他们对于土地的重视,对于家族的传承,对于邻里之间的互助,都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种以德国为中心的哲学和思想体系,对于德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相关内容,我对其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以下是我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心得体会。
首先,德意志意识形态强调个人责任和自由意志。
这种思想认为,个人应该以自己的道德准则为指导,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主张任何形式的集体主义,而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德意志意识形态注重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德国历史上涌现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对德国和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德意志意识形态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在德国,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德意志意识形态重视教育和知识的重要性。
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和最负盛名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这充分反映了德国人对于知识的尊重和重视。
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种观念对于建设知识型社会、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德意志意识形态关注社会公正和人类福祉。
德国思想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公平和责任的理论,致力于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福祉的提升。
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社会应该追求公正和人道主义,通过共同努力来解决社会问题,并为每个人创造平等的机会。
这种思想对于抵制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推动社会的公正、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德意志意识形态倡导人文主义和人类尊严。
德国文化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人类是自由和有尊严的存在,应该受到平等和尊重。
德意志意识形态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人权的保护,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暴力。
这种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推动了人权意识和社会公正的进步。
总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种重要的哲学和思想体系,它对德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观后感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探险。
起初,我只是怀着对经典的敬畏之心翻开了它,却没想到被卷入了一个充满深邃思考和激烈论辩的世界。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能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那个时代的奔走呼号,为了揭示社会的本质和人类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他们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并非是简单的否定和指责,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剖析,试图将那些隐藏在华丽辞藻背后的虚伪和空洞暴露在阳光之下。
书中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阐述,让我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平日里所坚信的那些观念、价值和信仰,并非是从天而降的神秘启示,而是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产方式之中。
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独立而自由的,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
但现在我明白了,即使是我认为最独特、最个性化的思考,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社会的大框架所塑造。
比如说,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
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认为拥有财富、地位和权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我们拼命地追求这些东西,以为这是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
但仔细想想,这种对于成功的标准难道不是社会灌输给我们的吗?是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价值体系让我们形成了这样的观念。
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快乐,只是盲目地跟随大流,去追求那些被定义好的“成功”。
还有关于分工的论述,也让我感触颇深。
在现代社会中,分工越来越精细,每个人都像是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只负责自己那一小块的工作。
这种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人变得越来越片面和异化。
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工厂实习的经历。
那是一家生产电子产品的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安装零件、检测产品、打包发货。
他们的工作单调而枯燥,几乎没有任何创造性和自主性。
每天下班后,他们都显得疲惫不堪,眼神中失去了光彩。
当时的我只是觉得这是工作的辛苦所致,但现在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我明白了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工的过度细化使得人们失去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把握,也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和意义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当我第一次翻开《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我心里是有点犯嘀咕的。
毕竟,这可不是那种能轻松读下来的通俗读物。
但随着深入阅读,我却发现自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思考和探索的奇妙世界。
在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这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却让我对这些抽象的理论有了更具体感受的小事。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
聚会上,大家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经历。
刚开始,大家都还比较拘谨,只是简单地聊聊工作、天气之类的表面话题。
可随着几杯酒下肚,气氛渐渐热络起来,话题也变得深入和丰富。
有个做销售的朋友,一直在强调人脉的重要性,他说在他的工作中,只要能积累足够多的人脉资源,业绩就不是问题。
他觉得这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为他所处的工作环境和面临的压力,让他形成了这样的想法。
而另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朋友则不太认同,他认为知识和创新才是关键。
在他的世界里,不断探索新的理论和技术,才能够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
他觉得自己的社会意识是由他所从事的科研工作这种社会存在所塑造的。
我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心里却思绪万千。
这不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探讨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体现吗?每个人的观点和想法,都深深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职业、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就像那个做销售的朋友,他每天面对的是客户的需求、市场的竞争,所以他的意识里人脉是至关重要的。
而科研朋友,整天泡在实验室和数据里,追求的是知识的突破和创新,自然就把这当成了成功的关键。
再想想我自己,我从事的工作相对比较稳定,按部就班的成分多一些。
这也导致我在看待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更倾向于保守和稳妥。
我意识到,我的这种思维方式,也是由我所经历的这种特定的社会存在所塑造的。
聚会结束后,我在回家的路上一直在回味着大家的讨论。
我发现,我们每个人都像是生活在一个小小的社会圈子里,这个圈子里的一切,包括我们的工作、朋友、家庭,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想法和观念。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的费尔巴哈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
读完这一章节,我深受启发,对诸多哲学和社会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费尔巴哈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哲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产生了影响。
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章节中对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和超越。
费尔巴哈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是感性的存在。
他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指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冲击了传统宗教神学的统治地位,使人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仅仅看到了人的自然属性,而没有看到人的社会属性。
人不仅仅是孤立的个体,更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存在。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费尔巴哈的哲学是一种直观的唯物主义,他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事物当作实践去理解。
相比之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主张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观点,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费尔巴哈在考察历史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误区。
他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把历史看作是一些孤立的、偶然的事件的堆积。
马克思和恩格斯则指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此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强调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费尔巴哈的哲学忽视了社会存在对人的意识的决定作用,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存在中产生的,并且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深刻认识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在本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中,我有幸阅读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
起初阅读时有很多不懂之处,通过研读原著、查找解读资料,终于对这本书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
这本著作一共分为两卷,第一卷批判了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的唯心主义历史观,第二卷批判了当时流行于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的哲学观点。
这本著作中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历史”、“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等主要观点以及关于现实的个人、分工、市民社会、异化概念以及唯物史观的本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道:“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就清楚的阐明了本书的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我觉得单单这一句话对于我这种并不是特别了解哲学知识的人有理解上的困难。
于是我从根本概念上出发想找到能够阐明这个观点的例子,“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
“社会意识”是指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是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人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
根据概念便可以举出例子来印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观点,例如唐代国力强盛,人们以胖为美因为他们认为丰腴的体态体现了“盛唐气象”。
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肥胖会引 - 1 -发许多疾病,而且现代的服饰普遍修身,如果胖了穿起来就缺乏美感,因此现代的审美眼光是以匀称为美。
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例子。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根据概念便不难理解为何“生产方式决定历史”了,采用先进的技术,则能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推进历史的进程,经济发展稳定了,人们就会安居乐业,政治才能稳定,整个国家才有强盛可言。
远古时代,先祖们只能用简陋的石器工具进行生产活动,生产的物质往往不能维持基本生存的需要,那时的人因为不懂火的运用,因此只能吃生食,这样会造成传染病。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读后感当我翻开《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思想火花的奇妙世界。
说实话,一开始读的时候,真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
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复杂的论述,让我有点头疼。
但随着深入其中,慢慢琢磨,竟也品出了一些滋味。
书中对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探讨,让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去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去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改善学习条件。
那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我们带着书本、文具和满满的爱心来到了那里。
当我们走进那所破旧的学校,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望和好奇的眼睛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那些孩子,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用着短得不能再短的铅笔,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却无比强烈。
我们开始给他们分发书本和文具,孩子们那种欣喜若狂的表情,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其中有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接过一本崭新的画册,轻轻地抚摸着封面,脸上绽放出如同春天花朵般灿烂的笑容。
她对我说:“姐姐,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画册。
”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知识的追求。
这让我想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这些孩子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这是他们的社会存在。
但他们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学习的热爱,这种社会意识却无比强大,支撑着他们努力前行。
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书中所阐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也在这个小山村中有了生动的体现。
村子里的人们大多以务农为生,生产方式简单而落后,生产力水平很低。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生产关系相对单一,经济发展缓慢。
我们在和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也渴望改变现状,希望能够引进新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生活质量。
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很难实现这些愿望。
这让我明白,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改变生产关系,推动社会进步是多么的重要。
再说说分工吧,在这个小山村里,分工也比较简单。
男人大多负责种地,女人则操持家务、照顾孩子。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
《德意志意识形态》心得体会作为一本关于德国思想的重要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深入探讨了德意志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形态,并对德国思维方式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了独到的剖析。
本文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德国的辉煌历史德国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中心国家,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德国也经历了各种动荡和挑战。
本书通过分析德国过去的兴衰史,让我更加理解了德国人的集体记忆对他们思想观念形成的深厚影响。
第二部分:民族主义与德国人的身份认同德国人一直以来都面临着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情绪对德国人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书中对德国社会对自身身份认同的探讨,让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引发了我对民族主义与多元社会如何和谐共存的思考。
第三部分:德国哲学与思维方式作为众多哲学大师的故乡,德国的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本书深入研究了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并分析了这些思想对德国意识形态的塑造以及对世界思潮的影响。
阅读这一部分,使我对德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四部分:资本主义与社会发展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德国,本书对资本主义的分析尤为重要。
书中详细描绘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形态、起源和发展,并探讨了其中的矛盾和挑战。
通过学习,我对德国资本主义的复杂性以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结:《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本通过对德国历史、民族主义、哲学和资本主义的分析,展现了德国人思想观念形成的多方面因素和复杂过程。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德国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我们所处的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新的思考。
这本书不仅为德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我们对于全球意识形态的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字数:320字)。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观后感说实话,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书可真是费了我一番功夫。
这可不是那种能轻轻松松就读懂、读透的书。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到处都是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但我告诉自己,别退缩,得硬着头皮读下去。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真的是太深刻了。
他们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有人天天晒美食,有人秀恩爱,有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这看似是个人的意识和选择,但其实背后是受到了整个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丰富、信息传播极为迅速的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大家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而这种展示,又反过来影响着其他人的意识和行为,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再说说工作吧。
我们每天为了生计奔波,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往往不是完全由我们的个人兴趣和理想决定的。
更多的时候,是社会的需求、经济的形势在左右着我们的选择。
就像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画画,梦想是成为一名自由画家。
可现实是,他找不到稳定的能支持他纯画画的工作,最后不得不去做一份跟画画毫无关系的办公室工作,只为了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你看,这就是社会存在对个人意识和选择的制约。
书中还提到了分工的问题。
这让我想到了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
他们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做着极其细分的工作。
这种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让工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的一部分,失去了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了解和掌控。
而且,长期从事单一的、枯燥的工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还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
这让我联想到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现象。
富有的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能够为自己和子女创造更好的条件;而贫困的人则往往在为了基本的生活需求苦苦挣扎,他们的子女可能也因为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而难以改变命运。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篇一: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1德意志意识形态读后感一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完成创作的。
众所周知,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体系的一部巨著。
在这部巨著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这部巨著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在此书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交往形式)、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市民社会)及社会革命、人民群众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并运用这些范畴系统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第一,人类的物质生产是整个历史发展的出发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其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在哪里呢?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看法是绝然不同的。
唯心史观把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的范畴、观念做为历史发展的出发点,唯物史观则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做为历史发展出发点。
我们认为唯心史观是一种对社会历史的错误想象,对人类社会及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根本错误的,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社会有机体普遍本质的理论再现,其原因,就在于对历史发展的出发点的理解不同。
由此,马、恩特别重视并在对唯物史观的表述中首先明确指出考察社会历史要“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
第二,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物质关系是整个社会历史的基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矛盾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结成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而人们在生产中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则是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性质。
只有以这样一种物质关系、经济关系作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作为一种历史观,才能再现社会有机体的普遍本质,才能揭示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心得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基本上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批判,清算了以往的主流哲学思想,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点,揭示了社会发展包括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阐述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其中也阐述一些伦理学的思想,例如经济伦理中的分工原则,在这里就得到了较细的阐述。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做了分工及其作用的分析。
分工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分工越发达,说明生产力越发达。
分工起初是以家庭中的自然产生的分工和社会分裂为单独的、互相对立的家庭这一点为基础的,同时出现的还有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
这就产生了所有制。
所以,分工和私有制其实是同义语,分工是就活动而言的,而私有制是活动产品而言的。
因此,在一个民族内部,分工的发展,会引起民族内部成员的差别与分化,导致所有制的出现,最终有的人占有了生产资料,成为统治阶级;有的人被迫依附于生产资料占有者,成为被统治阶级。
分工的不同阶段,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文章阐述了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的特点,通过分析他们特点,马克思得出结论,认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
而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是现实中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
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
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在这种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
分工是异化存在的前提。
只要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所以,人是不自由的。
而人为了获得自由,就要消灭异化,摧毁这种旧式分工,
代之以范围更加广泛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摧毁这种异化,要依靠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因为:生产力越发达,分工就越发达。
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他们同有钱的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即和生产资料占有者的统治相对立。
其次,只有依靠生产力的发展,才不会出现在极端贫困条件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这种摧毁异化的运动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它不是一种确立的状况,也不是现实应当与之适应的理想,而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
资本主义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生产的社会化,使得分工也进一步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
而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资本家的逐利性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进一步导致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
这就使无产阶级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尖锐,旧的生产关系一定会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的关于“分工”的理论对于我们分析当今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中国由此摆脱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经济开始腾飞。
然而,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一系列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民主法制的不健全...其中,贫富差距的逐渐扩大无疑是最令国人担忧的问题。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他们的“分工”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分工是联结生产力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的中介和纽带。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分工,分工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的合理逻辑结果, 分工又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 分工制约着生产关系的发展, 制约着所有制形式的更替, 而生产关系又对分工起着反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分工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与这种分工同时出现的还有分配,而且是劳动及其产品的不平等的分配。
”正式这种不平等的“分配”,使每个人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必然要产生差异,贫富差距不可避免。
伴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差异越来越
大,贫富差距也就越来越严重。
改革开放以后调整了过去相对平均主义的生产关系,把私有制引入到社会主义公有制当中,虽然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但它是与当今中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换句话说,当今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远没有达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的能够消灭那种“异化”所要求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水平。
因此,在当今的中国社会,要彻底地消除贫富差距是不可能的。
相反,由于“分工”所造成的这种贫富差距,如果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能够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然,这种差距不能过大,否则会引起和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尖锐的社会矛盾,这也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
邓小平说过:“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强调的是“共同富裕”,这也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的目标。
我们要采取消除那些不合理的贫富差距,把社会的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信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异化”的分工和私有制的消失,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会随之消失,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