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必修3.1.2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差异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交流学习!
要素
气温
地图
规律
年平均气 温由南向 北递减 等温线在 青藏高原 出现转向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分别与那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相吻合?
准葛尔盆地
天山
塔里木盆地
黄土高原
华
北
青 藏 高呈原 阶梯状分平原布
四 长江中下游平原
川 盆 地
出现转向
0℃等温线
巴颜喀拉山 唐古拉山 冈底斯山
东
西
北
干
旱半
海陆位置的影响 地形因素的影响
东部季风区
分界线: 400mm等雨量线.长城
3000
划分界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米等
高线
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青藏高寒区
随堂练习
读左图,并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C为( 青藏高寒区 ) 区,D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区。 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 昆仑 ) 山、( 阿尔金 )山和( 祁连)山。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 ( 东部季风区 )区,AB间以 ( 秦岭—淮河一线 )为界,自然 环境差异明显。A、B区与D区 大致以( 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3)C区向东,农业生产由以(畜牧 )业为主变为以 ( 种植)业为主。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06地科B班 刘志刚
思考:引差起异我 的国因自素然主地要理有环哪境些产?生
要素
地形
地图
规律
地势西 高东低 呈阶梯 状分布
思考:引差起异我 的国因自素然主地要理有环哪境些产?生
要素 降水
地图
规律
年降水 量从东 南向西 北方向 递减
鲁教版必修三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含义。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二、内容预习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是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1.地理空间地理环境差异
2.区域的属性
(1)具有一定的、、和。
(2)有明确的。
(3)内部某些特征,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第一节认识区域
第1课时区域的含义与类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区域的定义,区域的划分和区域划分的目的。
②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两种基本的区域类型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教学“区域的含义”时,首先展示教材第2页图1—1—2、图1一1—3,也可展示中国其他区域或当地的资料。其次,引导学生对两区域进行比较,包括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相关地图。最后,概括归纳出“区域”的定义。
2.下列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是()
A.干湿地区B.中国三大自然区C.高原区D.热带雨林区
2.BA、C、D三项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出来的。
3.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显的边界B.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划分的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②列举实例理解均质区和功能区。充分利用教材图片或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单元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日本 经济大国, 经济大国,起 步较晚 高技术工业, 高技术工业, 临海 型 _____型布局 种植 业 ______业为主 地狭人稠, 地狭人稠,分 沿海 布于______
返回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学 业 水 平 达 标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山东水浒书业有限公司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课标领航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 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 .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 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差异,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返回
优化方案教系列丛书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基 础 自 主 梳 理
Hale Waihona Puke 区域特征 地形 自 然 环 境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资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英国 日本 高原、低山、 高原、低山、丘 山地、 陵、平原交错分 山地、丘陵为主 布 海洋 性 海洋性 季风 温带_______性 海洋性_______ 气候 气候 _______覆盖率 森林 覆 草地 为主 ______为 高 河网密集, 河网密集,水量 河流短小, 河流短小, 丰富, 丰富,水流 水力 丰 _______丰富 稳定 _____ 煤、铁、 贫乏 石油 _______ 返回
教 材 深 化 透 析
知 能 层 级 突 破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二)

地理竞技园试题第8期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将答案填在综合题前相应的表格内)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A .土壤、植被B .气候、地形C .水文、土壤D .植被、水文2.下列地貌单元中,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是 ( )A .青藏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内蒙古高原D .黄土高原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9、10题。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 .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 .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 5.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m 以下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 以上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6、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D .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变化为基础 三大自然区由于自然要素的差异导致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7.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东至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 .由东至西: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小C .由东至西:农业、牧业D .由东至西:地形由山地到盆地 8.东部季风区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A .受夏季风影响B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 .位于湿润地区D .南北热量条件相差不大 9.关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受冬季风影响不明显 ②受夏季风影响明显③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都明显 ④位于阴山以北,横断山以西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大致是 ( )A .昆仑山—祁连山—贺兰山B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C. 喜马拉雅山—祁连山 D .昆仑山—阿尔金山—贺兰山 11、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1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 A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B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D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读下图,回答20~23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知识点一、区域差异1. 形成原因:由于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2.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特点知识点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两者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中纬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区域差异:由于海陆位置、地形,特别是气候方面的不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
3.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区域差异 1.读图1-2-2和图1-2-3,分析下列问题: ①英国和日本的位置有何异同?英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海岸,西临大西洋;日本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东临太平洋。
②两国的气候特点是否相同?为什么?英国由于常年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形成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气候;日本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形成了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
③两国的地形有何不同?不同。
英国地形以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日本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2.读图1-2-4和图1-2-6,回答:英国和日本两国的产业结构现状有何异同?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第三产业的比重很大,约占三分之二,第二产业的比重适中,约占三分之一,第一产业的比重很小,仅占百分之一多 3.读图1-2-5,说出英国的矿产及工业的分布情况。
英国的矿产主要有煤、铁、石油、天然气。
英国的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英国中部地区, 如伯明翰等地,苏格兰地区的电子工业迅速发展,成为英国的“硅谷”。
石油加工工业多分布在苏格兰北海沿岸地区,如阿伯丁(石油加工中心)。
4.读图1-2-7,说出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从图中看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东京、名古屋、大阪、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日本的主要分布区。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教案)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与重要性1.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定义解释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1.2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因素介绍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解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1.3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如植被、动物分布、地貌等强调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特色第二章: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2.1 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介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强调不同气候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2 气候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气候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气候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2.3 气候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气候因素如何影响地貌和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强调气候因素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三章: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3.1 地形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主要的地形类型及其特点,如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等强调不同地形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2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解释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举例说明不同地形区域气候的差异性3.3 地形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介绍地形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强调地形因素对不同地区植被和动物差异性的重要性第四章:土壤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4.1 土壤的分类与特点介绍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点,如黑土、红土、沙漠土等强调不同土壤类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4.2 土壤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土壤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土壤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4.3 土壤对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介绍土壤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和人类活动的分布与发展强调土壤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和人类活动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五章: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5.1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介绍水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与特点,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强调水资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5.2 水文对植被和动物分布的影响解释水文因素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举例说明不同水文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5.3 水文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水文因素如何影响地貌和土壤的形成与分布强调水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六章: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6.1 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如何改变自然地理环境,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等强调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6.2 人类活动对植被和动物的影响解释人类活动如何影响植被和动物的分布和多样性举例说明不同人类活动区域植被和动物的差异性6.3 人类活动对地貌和土壤的影响介绍人类活动如何改变地貌和土壤的特性,如填湖造地、土地开发等强调人类活动对不同地区地貌和土壤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7.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概述介绍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主要方法,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实地调查等强调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7.2 实证研究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应用强调实证研究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研究中的重要性7.3 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评价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research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gional differences强调评价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性第八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应用8.1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探讨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强调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8.2 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解释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8.3 区域发展规划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探讨如何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强调考虑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第九章: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案例分析9.1 案例选择与分析方法选择具体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案例,如某个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介绍分析该案例的方法和过程9.2 案例分析结果与讨论展示案例分析的结果,探讨其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强调案例分析在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中的重要性9.3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总结案例分析的启示,提出改善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建议强调在实践中应用案例分析的必要性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总结总结本教案的主要内容,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强调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对实践的意义10.2 展望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未来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研究的可能方向和挑战强调在未来的研究中继续关注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定义与重要性重点环节二: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因素重点环节三: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具体表现重点环节四: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五: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六:土壤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七:水文对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影响重点环节八: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关系重点环节九: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研究方法重点环节十: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应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差异性的概念、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021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8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讲区域差异与发展教案

第一讲区域差异与发展考纲展示考情汇总备考指导1。
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点集中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表现及原因等方面结合实例学习区域的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区域的含义[基础知识填充]1.含义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特征(1)整体性:同一区域,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差异性:不同的区域,自然环境有差异,人类活动也有差异.(3)可变性:①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②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
(4)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5)开放性: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具有联系.[学考真题对练](2018·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列各组地域单元中,可以按照同一类指标进行归类的是()A.黄河流域、东南丘陵、寒带B.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C.热带、温带、江南丘陵D.广东省、广州市、云贵高原B[黄河流域属于河流流域的划分;东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寒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A项错误;广东省和广州市都属于行政区划分,云贵高原属于地形区的划分,D项错误。
热带和温带属于热量带的划分;江南丘陵属于地形区的划分,C 项错误;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都属于干湿地带的划分,应属于同一类指标进行的归类,故选B。
]区域相对一致性的含义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并非是区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绝对相同,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也存在旱地,区域内部只是求大同而存小异。
[最新模拟快练](2019·广东省惠州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荔枝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喜温暖湿润环境,冬季不耐低温霜冻。
下图为广东省荔枝生产适宜区(Ⅲ)、次适宜区(Ⅱ)、不适宜区(Ⅰ)区划图,回答1~2题.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
1.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总结
A、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及成因总结
大自然区 主要差异及因素 差异 因素 热量 水分 高度 其它差异及因素 差异 因素 东西差异 垂直差异 水平差异 水分 高度 水分
东部季风区 南北差异 西北干旱半 东西差异 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垂直差异
3.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 .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字母(ABCD) )图中字母( ) 位于东部季风区的是 ,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主 要表现为 ;位于西部 干旱、 干旱、半干旱区的是 , 这一地区的内部差异主要表现为 ,产生的原 因是 ;青藏高寒区的内部差 异主要表现为 。 、 分布 (2)A与D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沿 ) 与 区域的分界线大致沿 地名), ),这一线大致与 (地名),这一线大致与 毫米年降水量线一 海拔) 致;A与C区域的界线大致以 与 区域的界线大致以 (海拔)等高线 为界; 与 的分界线是 的分界线是: 为界;C与D的分界线是: 。
1、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突出 被称为“世界屋脊” 特征是什么? 特征是什么?
高寒
2、上述突出特征取决于什么因素? 上述突出特征取决于什么因素?
海拔高度
3、青藏高寒区内部的自然环境是否完全相同?有什 青藏高寒区内部的自然环境是否完全相同? 么差异? 么差异? 本区自然环境对当地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4、本区自然环境对当地人类活动有何影响?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 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耕地较集中, 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耕地较集中, 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海的湟水谷地。 青海的湟水谷地。 在高山带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灌丛、草甸,适于 在高山带分布着各种类型的灌丛、草甸, 耐寒动物如牦牛、绵羊放牧。 耐寒动物如牦牛、绵羊放牧。
江苏省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中地理1.2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

二、经济发 展的比较
1、阅读课本P12图1-2-5、7,比较日本和英国农业有何差异?
2、阅读课本P12图1-2- 6、8,分析日本和英国工业布局具体差异有哪些?
3、和英国相比,日本是怎样扬长避短、降低资源匮乏的不利影响发展经济的?
《认识区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
2、运用地图或资料,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差异的形成原因。
3、说 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并分析区域差异。
【问题情境】
一.区域差异
1.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位置、位置,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表现:
(1)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地貌、水文、 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2)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等方面的差异。
【我的疑问】
【自主探究】
一、自然环境的比较
1、读P10图1-2-4,总结日本和英国的位置(范围)有哪些异同点?
2、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类型,对比分析日本和英国气候类型及特点?
3、读P10图1-2-4,对比日本和英国地形有何差异?
4、日本和英国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植被分布和水文有何差异?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读右图回答:
甲、乙、丙自然区的名称以及之间的界线分别是什么?
2、秦岭—淮河是 我国哪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尽可能说出更多的答案)?
备注
【课堂检测】
1、影响英国和日本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形D.人类活动
2、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目录
CONTENTS
•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 • 人类活动区域差异 •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 区域协调发展与政策建议
01
CHAPTER
自然环境区域差异
气候差异
总结词
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明显的 差异。
详细描述
气候差异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风速等方面。例如,赤道地区常年高温多雨, 而极地地区则终年寒冷干燥。这些气候条件影响了动植物的分布和生长,以及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发展
工业发展可能导致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 等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实现经 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
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共赢,促进地区间的经济、 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实现人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优化资源 配置,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
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策建议与措施
制定差异化政策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特 点的政策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水平。
促进产业转移与升级
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产业附加值。
02
CHAPTER
人类活动区域差异
人口分布与密度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差 异,通常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 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人口密度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

总(98-103)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2节)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1。
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教学难点:1。
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
(新授)一、基础知识(一)区域差异1、形成原因2、表现(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2)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2、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2)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名称2、三大自然区的界线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比较重点解析:1、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解析: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解析: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提示: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提示: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5、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一)

地理竞技园试题第7期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影响英国和日本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B .太阳辐射C .地形D .人类活动2、关于日本和英国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英国气候温和多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B .日本人少地多,农业侧重于精耕细作C .两国均有丰富的渔业资源D .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3、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B.两国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 4、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C.工业水平比较低D.商业、建筑业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5、关于英国和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能源均不能自给 ③海运条件便利 ④对外贸易发达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的百分比图,回答6~7题。
6.由图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 ) A .人口稠密,劳动力过剩 B .自然资源缺乏 C .岛国,海岸线曲折 D .山区面积广,平原狭小 7.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 )A.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B.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C.国土的两端D.岛屿的内陆地区 8.西欧北海沿岸适宜种植牧草、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植谷物。
其原因是A .生产习惯B .国家政策C .气候条件D .科技发展9.不是形成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B .纬度位置C .海陆位置D .地形关于日本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0.日本比较丰富的资源是 ( )A .石油B .煤炭C .铁矿石D .水能 11.日本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出口初级产品B .大量出口工业原料C .对外依赖性强D .可以独立发展工业 12.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B.主要工业区和城市分布在太平洋沿岸C.是世界上重要的工农业产品出口国D.矿产资源贫乏,但水力资源丰富 13.英国早期的工业具有明显“资源型”特点,工业大多建在 ( ) A .煤炭产区 B .铁矿产区 C .石油产区 D .铜矿产区 14.英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 ( )A .威尔士南部B .英格兰中部C .北海大陆架D .北爱尔兰北部 15.日本的气候南北差异显著,而英国气候南北基本无差异主要原因 ( ) A .日本南北跨纬度广 B .日本东西跨经度广 C .英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D .英国地处低纬度16.关于日本与英国的经济发展相似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农业都以种植业为主 B .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高C .都是所在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D .传统工业都依赖便利的海运,进口原料和燃料 17.关于日本、英国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日本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体,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B .英国畜牧业发达,在农业中占主体C .日本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业作物居于重要地位D .英国种植业精耕细作,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 18.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A .西高东低B .北高南低C .四周高中间低D .中间高四周低 19.该岛制糖、制盐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接近A .消费市场B .原料产地C .科学技术D .能源基地 20.海南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A . 市场、热量 B .交通、热量 C .市场、水分 D .交通、水分时间:2012、10、9编辑: 高玉晓选择题答题卡二、综合题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自然资源来看日本多、资源,但是资源缺乏。
g2dl03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一课时)

课题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一课时)编制人:倪青叶审核人:张兆颜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能叙述出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如何进行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学习,形成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认识,并学会用这种认识去全面分析事物的方法。
【重点难点】:区域差异的比较【学法指导】:合作探究、自主归纳※【问题导学】一.区域差异1.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位置、位置,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表现: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二.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纬度,气候比较。
(2)区域差异:日本:地表崎岖,以、丘陵为主,北部为气候,南部为气候,森林覆盖率占领土的,水力资源,但不利于航行,常规的资源贫乏。
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是典型的气候,森林覆盖率占领土的1/9,航运,河流之间大多有运河相通,多常规的矿产资源,如煤、铁、等。
※【交流展示】(1)为何日本河流水力资源丰富,而英国河流却富航运之利?(2)请总结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2.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国的优势。
(2)区域差异:日本: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工业“”型布局,农业以业为主,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沿岸地带。
英国:世界上工业化最的国家,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之称。
“”型布局为主,农业以业为主,※【互动探究】(1)请分析两国的新兴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分布特征。
(2) 区域差异的比较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迁移应用】1.下面关于欧洲西部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欧洲西部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
选择性必修二1-2 比较区域发展的异同(54张ppt)

矿产 资源
_贫_乏_
河网较密,流量_平_稳,各河之间分_水_岭 _不高,大多有_运_河相通 _煤_、_铁_、_石_油_
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和英国虽然都是地处中纬度的岛国,但两国分别位于亚 欧大陆的东西两侧,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的不 同,自然环境差异非常显著。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区域差异的含义及其成因。 2、能够说出区域的主要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3、通过比较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
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说出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目录
01 区域差异的一般表现、成因
区域差异比较
——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02
03 我国的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
一、区域差异:(阅读课本P9页,完成下列内容)
【自主学习1】 1、区域差异的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_纬_度_位置、_海_陆_位置不同, 加上_地_形__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2、区域差异的表现: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_气_候_、 _地_貌_、_水_文_、_土_壤_、_植_被_等方面的差异。②人类活动的区域差 异:各个区域在_经_济_、_社_会_、_文_化_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地
形
英
国
高原、低山、丘陵 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地
形
日本群岛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富士山 是活火山。
英国离板块交界处相对较远些,故地壳运动相对稳定。
(2)比较两国在自然环境上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日本
g2dl04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二课时)

课题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边界和区域差异。
过程与方法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表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域整体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学习,形成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认识,并学会用这种认识去全面分析事物的方法。
※【问题导学】三.我国的区域差异1.形成我国三大自然环境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和两大要素。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界线: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致以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青藏高寒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吻合,大致以山脉、山脉、阿尔金山和山脉为界。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交流展示】1.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外流区的界线一致吗?是怎样划分的?2.秦岭----淮河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分界线,你能说出哪些界线都从此经过吗?※【迁移应用】既属于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是 (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 C.柴达木盆地D.东北平原※【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据此回答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C.土壤、植被 D.植被、自然带2.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3.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C.青藏高原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二、综合题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区域C为区,D为区。
第1单元 第2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件

青藏高寒区
东 部 季 风 南方 区
秦岭—淮河
2、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结合材料,填写 教材P15表格)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原区
地形
自 然 气候 环 境
生物
海拔较低,以平 原、丘陵、高原 为主
季风气候,夏季 普遍高温多雨
海拔较高,以高原、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 盆地为主 高山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和高山气候,气温 降水稀少,气候干 较低 燥
° °
华 北 黄土高原 平 原 秦岭 阴山
40 N
30 N
°
四川盆地
南岭
20 N
°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
1.我国三大自然区名称、划分依据及界线 自主学习:阅读P14文字及图识记以上内容
昆仑山—阿尔金山— 祁连山—横断山 (3000米等高线)
大兴安岭—长城 (400㎜等降水量线)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北方
很少 很少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东 湿润的季风气候 部 季 风 区 植被:森林为主 土壤: 森林下发育
的土壤
水文: 外流河 西高东低 海拔较低 平原广阔
河流自西向东 流入海洋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平原耕地
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西 北 干 旱 半 干 旱 区 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荒漠、草原 耐旱动植物 多内流河、湖 温 带( 大干 陆旱 性) 气 候
A:英国的产业结构(2000年) 日本的产业结构(2000年)
合作探究一: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 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发达 的工农业国家吗?
农业的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不占重要地 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次之,说明 都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 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日本和英国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 经济中不占重要的地位,许的农产品需要进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因。
内容索引
一、区域差异 二、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课堂训练
当堂检测 巩固反馈
一、区域差异
自主预习
1.自然环境的 区域差异
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加上 地形 等自然要素的影响 表现:各个区域在气候 、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 的差异 成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种生活方面的区域差异与当地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密不可分。
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建筑物呈现诸多不同。不仅传统民居如
此,而且现代城市的住宅楼也如此。
(1)北纬30°是一条神奇的纬线,既有“鱼米之乡”的秀美江南,冰川广布
的青藏高原,也有风沙漫漫的撒哈拉,这种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2)江南女子的油伞、旗袍,西藏的皮靴、藏袍,阿拉伯人的面纱、长袍,
(4)日本的工业布局具有“临海”型的特点。为什么?
答案
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工业原料多需从国外进口;同时,
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这里港湾众多,
海运便利,既便于进口原料,又有利于出口工业产品。
答案
归纳提升
区域差异的比较 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 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应该以自然地理要素差异的分析为“入口”, 以分析人文地理要素差异为“出口”。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
要素
主要内容
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差异
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
气候
地形
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
贫乏
答案
2.经济发展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 区域 要素 经济发展特点 工业及其布局
日本
工业化起步较晚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
英国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 突出。 “ 资源型 ”布局为主
答案
位突出。“临海型 ”布局
农业
以 种植业 为主;畜牧业 以畜禽饲养为主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
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
差异的基本方法。
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
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
答案
归纳提升
区域差异形成原因及表现
迁移应用
读“亚洲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最可能是( C )
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
答案
(2)结合下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案
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
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该地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要素
海陆位置 地形
平原 狭小,多火山、地震
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答案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资源
北部为 温带季风 部为 亚热带季风
气候,南 气候
典型的 温带海洋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气候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 草地 为主,植物种类比 日本 少 运河 相通 石油 煤、铁、
河流 短小湍急 ,不利于 航行, 河网 较密 ,流量平稳,大多有 但 水力 资源丰富
答案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质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
答案
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质结构利
于防震。
答案
返回
二、区域差异的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自主预习
1.自然环境的比较
(1)相似性:都是 岛国 ,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 北温带,气候比较
温暖湿润。
(2)差异性 区域 日本 位于亚欧大陆的 东 侧 以山地 、丘陵为主。 英国 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 高原、低山、丘陵与
答案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分析其主要
影响因素。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答案
①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②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
③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
2.人类活动的 区域差异
表现: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 文化 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 特点
答案
合作探究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生活习俗、传统文化异彩纷呈。比如,中国饮食习
惯具有“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格局。东北体育的优势项目是冰雪运动,
南方是游泳等水上项目,西北地区在摔跤、马术等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这
和沿岸寒流交汇处。
(2)英国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英国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
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地形以平原为主;市场广阔。
答案
(3)分析英国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市场广阔;经济
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
这几种传统服饰体现了当地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
答案 体现了江南地区高温多雨的特点,西藏地区高寒的特点,撒哈拉
地区高温干旱的特点。
答案
(3)下面列出的是我国南北方传统民居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①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其原因是______。 ②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其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以 畜牧业 为主;种植业
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
重要地位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太平洋 要分布在 沿岸地带
答案
合作探究
读教材P10图1-2-3“英国”、图1-2-4“日本”,完成下列问题。
(1)日本和英国渔业资源都比较丰富。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日本位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英国位于北大西洋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