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语言赏析

合集下载

《长恨歌》古诗赏析

《长恨歌》古诗赏析

《长恨歌》古诗赏析《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唐朝盛世壮美的景象。

本文将对《长恨歌》进行深入赏析,从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长恨歌》描绘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相互思念之情。

诗中以杨贵妃的视角叙述,情感真挚动人。

首两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直接点明了明皇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以及他们之间因政治权力无法圆满的爱情。

接下来的描述“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则与前文构成鲜明对比,呈现出杨贵妃出身贵族却被世人忽视,又在宫中幽禁的形象。

在描写杨贵妃出宫后,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与意象,使整首诗笔触丰富生动。

例如,“黄泉无识鬼神惊”一句通过“黄泉”暗喻杨贵妃死去,表达出她因爱情悲剧而失去生命的悲凉。

又如“乐游原上作别繁华,复入小楼吹彻玉箫”的描写,展示了杨贵妃在世事变迁中的自省与忧伤。

同时,诗中巧妙地穿插了对唐朝盛世的描绘,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繁荣与文化底蕴。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这样的文字表达了大唐盛世的浩荡气势。

“千载谁堪伯仲间,惟有杨家听不完”一句则呈现了贵妃莫名的荣耀与苦涩。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长恨歌》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诗中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现,每句都独立完整,句式通顺,押韵工整。

这种形式相对简练、凝练,使得诗歌表达更加清晰流畅。

最后,对于《长恨歌》诗歌赏析,还需要考虑到其历史背景。

《长恨歌》创作于唐代盛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被看作是封建君臣之间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压抑和禁锢。

总之,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悲剧性的爱情故事、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长恨歌》的赏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化与社会风貌,感受古人对爱情和人生的独特思考。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长恨歌》的实质就是一首悲情之歌,所谓的悲情之歌,主要是从《长恨歌》前后对比来说的。

具体的来看下!《长恨歌》的写作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在叙事长诗中,白居易对唐玄宗淫乱误国的事实进行讥讽,但是其主旨并不在于此,贯穿《长恨歌》全诗的是长恨,经历安史之乱后二人阴阳两隔,对彼此的思念构成这一真情流露的着眼点。

一、《长恨歌》概述《长恨歌》是白居易所写的有关唐太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的长篇叙事诗,其内容既有对唐太宗荒淫误国予以讥讽,又对唐太宗与杨贵妃凄婉爱情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并蕴含同情的个人情感。

《长恨歌》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而且还具有特色性的艺术特点。

二、《长恨歌》的内容分析从整体上来说,《长恨歌》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淫欢倾国、妃死恨生、帝思缠绵、长恨无期,从结构上来予以剖析。

(一)淫欢倾国在“淫欢倾国”这一部分,主要是就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现实生活予以细致描绘,其结果自然与下文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蕴含着白居易对唐玄宗“淫欢倾国”的讥讽。

在《长恨歌》的开始就对杨贵妃的美貌予以描绘:“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句既有对杨贵妃出众外貌直接描绘,又运用对比揭示出受到宠爱的原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与“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则是对二人的骄奢生活予以刻画,表达出皇帝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尤其是在前一句中,皇帝“爱屋及乌”的特点被淋漓尽致揭示出来,这也就为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伏笔。

再来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因为与贵妃处于欢乐之中,皇帝不再上朝,大臣们只能在宫殿上苦苦等待,淫欢倾国的讥讽之意至此暴露无遗。

(二)妃死恨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由淫欢倾国转为妃死恨生关键点,杨贵妃的命运至此发生变化。

这一部分是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

长恨歌诗句赏析

长恨歌诗句赏析

长恨歌诗句赏析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以下是对其中一些诗句的赏析: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两句诗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通过对比宫中其他妃嫔,突出了杨贵妃的倾国倾城之姿。

诗人使用了“回眸”和“百媚生”等词语,让人们感受到了杨贵妃的娇媚和魅力。

2.“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这两句诗描写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为她提供了华清池的温泉浴。

诗人通过描绘温泉的细腻和舒适,突出了杨贵妃的娇嫩和柔美。

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两句诗描述了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廷中的享乐生活被打破。

诗人通过“渔阳鼙鼓”和“霓裳羽衣曲”等词语,描绘了动荡的时局和宫廷中的繁华生活。

4.“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这两句诗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描写蜀地的山水之美,暗示了唐玄宗内心的苦闷和忧愁。

同时,“朝朝暮暮情”则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痴情和不舍。

长恨歌句子赏析

长恨歌句子赏析

长恨歌句子赏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爱,以及最终因宠爱过度而导致国家兴衰的悲剧。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悲壮的情感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下面,我们将对《长恨歌》中的几句经典诗句进行赏析,带领读者一起感受这首伟大的诗篇。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这两句诗描绘了杨贵妃在宫中思念唐玄宗的情景。

玉户帘是宫中的一种装饰物,常常用来隔绝内外,而在这里却成了杨贵妃思念之情的障碍。

她站在捣衣砧前,拂去了衣上的尘土,却又如影随形般回到她的身边。

这种对爱情的深情思念,以及对无法实现的悲苦之情,通过这两句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闲敲棋子落灯花,草泽红莺百啭多。

”这两句诗描绘了唐玄宗在宫中游戏消遣的情景。

他闲敲着棋子,看着落在灯花上的光影,而外面的草泽中红莺百啭,形成了一幅宫中的闲适景象。

然而,这种宁静的景象却无法掩盖唐玄宗内心的忧虑和烦恼,因为他深知自己对杨贵妃的爱情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畴,而这种过度的宠爱最终将导致国家的兴衰。

“长恨歌,潇湘水,君去时,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是《长恨歌》的开头,也是整首诗的主题所在。

长恨歌,是杨贵妃对唐玄宗离去的深情怀念之歌,她站在潇湘水边,目送着唐玄宗的离去,心中充满了对他的眷恋和思念。

她希望唐玄宗能带着她的思念之情远行,载着她的清梦压过星河,与他共度永恒的时光。

这首诗以其悲凉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表现了杨贵妃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唐玄宗的深情厚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两句诗是整首诗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之一,也是白居易对杨贵妃爱情悲剧的深刻反思。

他认为,人生在世,命运多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沉浮起伏,相逢在天涯的两个沦落人,何必在乎彼此曾经是否相识?这种对命运的深刻反思,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贯穿了整首诗的主题,也是白居易对爱情和命运的深刻领悟。

通过对《长恨歌》中几句经典诗句的赏析,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白居易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更体会到了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赏析《长恨歌》

赏析《长恨歌》

赏析《长恨歌》《长恨歌》是白居易同友人谈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引发感慨而作。

白居易在34岁写下《长恨歌》,诗歌中既有歌颂爱情的一面,也有以史为鉴,讽喻的一面。

诗中先写了唐明皇初识貌美如花的杨贵妃:“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之后写马嵬坡叛乱打破了他们奢靡享乐的生活,而后杨贵妃被刺死,唐明皇末日日思念,最后通过方术之士最终寻找到了杨贵妃。

作者既有揭露和讽刺了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但同时又对这对恋人的悲剧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从艺术手法上看,不言而喻,白居易的《长恨歌》具有韵律鲜明、结构整齐,骈句行文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读者能够更容易地接收到一首诗的“诗意”和“诗味”,产生更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合,一边写马嵬坡事件,一边写唐明皇的多情形象、一边写方术之士寻找杨贵妃,一边写杨贵妃对唐明皇的思念。

形象鲜明突出,感情真挚,描写得十分细腻,展现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借助道士方术,安排玄宗与杨贵妃的魂魄在仙境相遇,重申盟誓,也使得感情更加奔放、热烈。

从主题上看,可以分为:一、讽谕《长恨歌》前半部分多揭露批判,后半多歌颂同情。

诗的开篇两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就揭露了唐玄宗后期贪恋女色,荒淫误国,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作者的讽喻短小精悍,却深入人心。

写玄宗的荒政误国,俩人的奢靡生活仅用“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就得到生动呈现,以史为鉴,劝戒后人荒淫误国。

文中虽是在讥讽,但同情并在,并且同情多于讥讽。

二、歌颂爱情在杨贵妃即将被处死之时,我们可以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捕捉到唐明皇对杨贵妃真挚的感情:“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等句写出了身为帝王的唐明皇的迫不得已与不舍,以及阴阳两隔的无限相思。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赏析

【赏析一】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

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

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

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

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

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

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

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

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

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

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

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

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

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

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

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

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

白居易《长恨歌》的语言特色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的语言特色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的语言特色赏析《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

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

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赏析唐诗《长恨歌》

赏析唐诗《长恨歌》

赏析唐诗《长恨歌》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共840字。

这首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表达了诗人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同情。

《长恨歌》以白居易的独特视角,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进行了深入的描绘。

诗中,白居易通过对两人相识、相爱、相守、相离等一系列情节的刻画,展现了两人之间真挚的爱情。

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唐明皇的昏庸、杨贵妃的美貌以及宫廷生活的奢靡等方面的描写,揭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

《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绘,又有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

这样的叙事手法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人物形象鲜明:白居易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形
象塑造,使得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尤其是对杨贵妃的描绘,诗人用了大量的笔墨,将她的美貌、智慧和才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3.语言优美: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言,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等诗句,既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为诗歌增色不少。

4.哲理性:《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哲理性的作品。

诗人通过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历史的规律,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总之,《长恨歌》是唐代文学的瑰宝,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巅峰之作。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最新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最新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最新白居易《长恨歌》赏析最新白居易《长恨歌》赏析《长恨歌》白居易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下面是对此篇诗词的赏析,欢迎参考!白居易《长恨歌》赏析:这首长篇叙事诗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婉转曲折,催人泪下。

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被任命为盩(周至)县(即今陕西省周至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等一同观览仙游寺时,谈起这个故事。

照王质夫的建议,白居易作《长恨歌》,陈鸿作《长恨歌转》。

据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中载:“及再来长安,又闻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

妓大夸曰:‘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妓哉!’由是增价。

”白居易自己在《集拙诗成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诗中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足见《长恨歌》这首诗既被诗人视为压轴杰作,又深受时人所欣赏,熟诵于“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元稹《白氏长庆集序》),流传很广。

从开头到“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诗人主要针对唐玄宗重色贪欢,朝政荒废,杨贵妃恃宠而骄,兄弟姊妹权重一时的情况进行了讽刺、揭露。

对玄宗,首句就“重色思倾国”,“重色”则轻国,也就必然导致“倾国”。

重色的君王遇到天生丽质的杨家女,二人朝夕相处,芙蓉帐里度良宵,春日出游赏春光,玉楼宴饮,玄宗皇帝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时间都耗费在贵妃杨氏身上,也就必然疏远臣下,荒误政事,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正含蓄地道出了这一点。

杨玉环本是薛王李瑁的妃子,也即玄宗的儿媳,“养在深闺人未识”等句是对本朝皇帝避讳的说法。

作为一国之主的玄宗,为了求得绝色美女而置父子伦理于不顾,已足令人反感,加之又因此荒废朝政,置国家百姓于不顾,玄宗之无道自不待言,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始终都是处于被奴役、任人支配的地位,杨玉环面对这个重色的国家最高君主,无论如何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的入宫本是被动、不由自主的。

长恨歌摘抄赏析

长恨歌摘抄赏析

长恨歌摘抄赏析《长恨歌》摘抄赏析唐代文学巨匠白居易创作的《长恨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瑰宝之一,以其婉约动人的词句和深情细腻的描写,让读者领略了文人豪气与众多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

以下是《长恨歌》的部分摘抄,通过细细品味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深意与艺术魅力。

1. 在一望无际的长恨辽阔之地,我用一片凄美的心情抚摸着美丽的江山,思绪飘远,留恋不舍。

长恨辽阔,旷远无边,这样的描述让人感受到长恨的广袤气魄。

作者通过使用丰富的形容词,将江山的美丽与自己纠缠在一起,表达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2. 明月皎皎照江楼,青鸟飞起不绝休。

忽闻水上琵琶音,主人忘归客不知。

明月皎皎,青鸟飞起不绝休,琵琶音声,这一系列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月夜的江楼之中。

在这个恍如隔世的环境中,忘情弹奏的琵琶音似乎唤醒了主人对于迷途客人的思念。

3.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银鞍金络寒香瘦,梨花风起正清明。

这一段琅琅上口的押韵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银鞍金络寒香瘦,梨花风起正清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4. 人生如梦不可贪,何事悠悠难自安。

长恨歌中凄断肠,风波滚滚泪长湿。

这一段文字流畅而有力地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人生如梦,不可贪,这是一种对于时光流转的警示和对于珍惜当下的呼吁。

长恨歌中凄断肠,风波滚滚泪长湿,以形象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悲怆和痛苦。

5. 红颜弹指老,切切怀人盼。

自识云中谁寄书,泪雨霏霏哭征鞍。

红颜弹指老,切切怀人盼,这里表达了作者对逝去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

自识云中谁寄书,泪雨霏霏哭征鞍,通过对人物情感的描写,体现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长恨歌》以其旋律优美、情感真挚的诗句,让人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和白居易对历史人物及自己一生的思考。

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将作者的情感和历史人物的悲欢离合深深地融入其中。

通过对《长恨歌》的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白居易的文学才华,更能够领略到他对于爱与时光的思考和思念。

《长恨歌》名句赏析

《长恨歌》名句赏析

《长恨歌》名句赏析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一句是写杨贵妃的美貌,说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让宫中其他的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

2、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这一句的意思是杨贵妃鬓发如云脸似花,头上戴着金步摇,在温暖的芙蓉帐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

金步摇是皇后所佩戴饰物,这里点出了杨贵妃在宫中的地位,不是皇后胜似皇后,统管六宫。

3、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这一句继续写杨贵妃的专宠,虽然六宫有佳丽三千,但她却能独享皇帝的恩宠。

4、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唐玄宗和杨贵妃纵情欢愉荒废朝政终于导致了安史之乱,杨贵妃马嵬坡被迫自缢,这一句写唐玄宗对她的思念,两人阴阳相隔已经有一年多了,但她却从来没有出现在玄宗的梦中。

5、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这一句的意思是唐玄宗面对蜀地的青山绿水,又勾起了他对杨贵妃的相思之情。

6、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这一句是意思如果我们的爱情能和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那么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总会有机会再次相见的。

7、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这一句的意思是春风吹开桃李花,但物是人非让人伤悲,秋天的雨点滴落梧桐叶上的场面更加凄惨。

8、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这一句的意思是从九重天一直找到黄泉路,但茫茫人海中还是寻找不到。

9、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一句的意思是寂寞忧愁的脸上泪水长流,就好像春天里带雨的梨花。

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一句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离恨,意思是即便是天地也会有尽头,但我们这份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诗词赏析
《长恨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精妙的结构,展现了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首先,白居易在《长恨歌》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他通过描绘两人的相识、相爱、相守和分离,展现了爱情的甜蜜和悲凉。

这种描绘方式不仅增强了读者的感官体验,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和悲凉。

其次,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精妙。

同时,他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命运进行对比,突出了命运的无奈和悲凉。

最后,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也非常丰富。

白居易通过描绘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思想内涵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总之,《长恨歌》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白居易的才华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爱情的复杂和悲凉,以及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古诗词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

古诗词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

古诗词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长诗。

该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调,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悲壮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沉沦和个人幸福的痛苦思考。

本文将对白居易的《长恨歌》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魅力以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长恨歌》共十五段,每段七言绝句,结构严谨、内容丰富。

诗中,白居易以才子佳人的爱情为线索,以国家兴衰为背景,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体现了作者对乱世和自身遭遇的无奈与痛苦情感。

首段,“汉宫春晓”的描绘苏东坡笔下长恨歌妆容的细腻和出众,与诗中“步自华屋出”形成对比,展现了杨贵妃从宫中出走的决心。

诗中“红袖招幽默”一句用色彩的个人形象描写出杨贵妃在乱世中的高贵和坚强。

第二段,“海上生明月”描绘了唐玄宗为杨贵妃发出重赏的场景。

这一段以唯美的夜景向读者展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深深的宠爱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第三至第五段,以古代的寺庙和宫殿为背景,表现了白居易的个人情感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白居易将自己与杨贵妃的遭遇与唐朝盛世和后来的乱世相联系,以此彰显社会的动荡和他个人遭遇的不幸。

这种将爱情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手法,为长恨歌注入了时代感和思想深度。

第六至第十段,“罗绮春宵独自开”、“定窑辞帽”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和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白居易运用纤细的笔触,描写了两人的幸福时刻和怀念的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十一至第十三段,诗人通过描述皇帝和杨贵妃分别后的情景,揭示了权谋斗争对两人关系的破坏以及自己身处逆境中的孤独和苦楚。

这一段以哀伤的词语和描写手法,向读者展示了白居易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最后两段,以“黄埃散漫风萧索”和“尘遮衣”描写了唐朝的衰落和作者为国家命运所忧。

并以“人生如梦,一尺陈书”勉励自己要以淡泊名利的态度来度过人生。

白居易的长恨歌通过对爱情、个人命运和国家沉沦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痛苦思考。

诗中既有对杨贵妃个人命运的关注,也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思考。

《长恨歌》文言诗赏析

《长恨歌》文言诗赏析

《长恨歌》文言诗赏析《长恨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文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诗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情和悲凉,使读者陶醉其中。

本文将对《长恨歌》进行赏析,探讨其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内容。

《长恨歌》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共有九十九首。

整首诗以述情的手法,以男性主人公的视角,儿女情长的线索串联了整首诗的内容。

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语言优美,给人带来深深的感动。

首先,该诗描绘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情厚爱。

诗中以“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开篇,直接道出了唐玄宗为了杨贵妃而失去了统治国家的决断力。

诗中还描述了当时江山和杨贵妃之间的纠葛,体现了唐玄宗在情感和政治上的艰难取舍。

其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其中最为突出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拟人。

比如,“分明怨恨曲中论,直是人间富贵花”一句中,将杨贵妃的命运比作一曲怨恨曲,表达了她的遭遇和境况。

拟人手法的运用则使杨贵妃的形象更加鲜活,读者对她的命运充满同情。

此外,诗中运用了多样的景物描写,使全诗呈现出丰富多变的意象。

从宫室、衣饰,到自然景观,如芙蓉花、杨柳等,使诗歌画面感强烈,意境独特。

例如“去国怀乡何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一句中,用落霞和孤鹜的形象去象征唐玄宗和杨贵妃离开家乡的无奈之情,表达出他们的惆怅和迷茫。

诗中的句式多样,运用了对仗、押韵等手法,使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流畅自然。

例如,“后庭花落尽,西入故园行”一句中,运用了“尽”和“行”的押韵,使句子韵律欢快,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总的来说,《长恨歌》以艺术的手法展现了古代爱情悲剧,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情感表达,引发了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长恨歌》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唐代社会的风尚和爱情观念,也能够体味到古人对爱情悲剧的深刻悲伤。

这首诗不仅传达了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怀念之情,也表达了对爱情和生命的痛苦思考。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长恨歌》的实质就是一首悲情之歌,所谓的悲情之歌,主要是从《长恨歌》前后对比来说的。

具体的来看下!《长恨歌》的写作背景就是安史之乱,在叙事长诗中,白居易对唐玄宗淫乱误国的事实进行讥讽,但是其主旨并不在于此,贯穿《长恨歌》全诗的是长恨,经历安史之乱后二人阴阳两隔,对彼此的思念构成这一真情流露的着眼点。

一、《长恨歌》概述《长恨歌》是白居易所写的有关唐太宗与杨贵妃之间爱情故事的长篇叙事诗,其内容既有对唐太宗荒淫误国予以讥讽,又对唐太宗与杨贵妃凄婉爱情故事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并蕴含同情的个人情感。

《长恨歌》不仅具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而且还具有特色性的艺术特点。

二、《长恨歌》的内容分析从整体上来说,《长恨歌》的内容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分别是淫欢倾国、妃死恨生、帝思缠绵、长恨无期,从结构上来予以剖析。

(一)淫欢倾国在“淫欢倾国”这一部分,主要是就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现实生活予以细致描绘,其结果自然与下文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形成极为鲜明的对比,蕴含着白居易对唐玄宗“淫欢倾国”的讥讽。

在《长恨歌》的开始就对杨贵妃的美貌予以描绘:“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一句既有对杨贵妃出众外貌直接描绘,又运用对比揭示出受到宠爱的原因,“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与“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则是对二人的骄奢生活予以刻画,表达出皇帝对杨贵妃的过度宠爱,尤其是在前一句中,皇帝“爱屋及乌”的特点被淋漓尽致揭示出来,这也就为以后安史之乱爆发埋下伏笔。

再来看“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因为与贵妃处于欢乐之中,皇帝不再上朝,大臣们只能在宫殿上苦苦等待,淫欢倾国的讥讽之意至此暴露无遗。

(二)妃死恨生“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由淫欢倾国转为妃死恨生关键点,杨贵妃的命运至此发生变化。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2)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应该说,写作之初,白居易至少在主观上是同意陈鸿的“惩尤物、窒乱阶”之说的,后来在《新乐府》的《李夫人》、《古家狐》中还重复强调了“尤物惑人”、“狐媚害人”的主题,明确宣扬性爱之为害,但是又承认“人非木石皆有情”,性爱是消灭不了的,所以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好是“不如不遇倾城色”。

但在《长恨歌》的实际写作当中,他又服从了民间爱情故事所表达的人类的向美本能和情感欲望。

这样,整个故事便具有了更为深刻复杂的涵义:既写了真美,又写了真恶,并将两者直接联系在一起;《丽情集》本《长恨歌传》有一段话:叔向母曰:“甚美必甚恶。

”李延年歌曰:“倾国复倾城。

”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可以代表中唐士人对这一问题的最后思考。

白居易写作《长恨歌》时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不因为“甚恶”而抹煞“甚美”。

尽管其主题最后似偏离了对“甚恶”的谴责,但“甚恶”内容本身毕竟没有被抹煞,反过来又丰富了“甚美”的涵义。

《长恨歌》一方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具有悠久传统的人性题材、心理题材。

白居易在创作中服从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诗人的个性思想,即传统模式与作者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并存,这固然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观是分不开的。

白居易一生跨中晚唐,他的思想以贬官江州司马为界,经历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两个阶段,实践了他所信奉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人生模式。

白居易所谓“独善”的基本内涵是乐天知命、知足保和,并由此而与释、老相通,以随缘任运、委顺自然为应世态度。

在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独善”与“兼济”并行不悖,“施之乃伊吕事业,蓄之则庄老道德”(《君子不器赋》),它们是一个完整人生观的两个侧面。

还在遭贬以前,他努力为云龙、为风鹏,并与元稹大力倡导新乐府运动。

也正是因为他年轻时候的胸怀大志,颇有挽唐室于既衰,拯生民于水火的政治气概,才使得他有足够的气魄处理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以“不惑”来总结唐明皇后半生的政治得失,写就了《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及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及赏析《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恨歌》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长恨歌 白居易赏析

长恨歌 白居易赏析

长恨歌白居易赏析《长恨歌》赏析一:当我从诗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读到最后两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深陷入了那段悲伤却又流传百世的感情漩涡中——只因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人从一而终的爱情。

动荡不安的岁月能够造就英雄,也能够渲染出一段可歌可泣的唯美爱情,才有了这千古绝唱的诗篇。

长恨,顾名思义,全诗以“长恨”为中心。

虽说如此是“恨”,但诗人并不是平铺直叙、漫漫地道尽“恨”有多深、“恨”有多浓。

而是通过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既含蓄深邃又不失生动,极致地描绘了唐玄宗、杨贵妃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及它最后留下的悲剧结局。

而其中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练的几句话就交代过去,将更多的篇幅用以情感的宣泄。

诗人从反思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

全诗无论在对事、物、人的描写都婉转细腻,对宫廷各方面的描写更是极尽雍容奢华。

让人在恍惚中产生错觉:明明是能让人心中有百般挥不去哀愁的悲剧,却又在字里行间浸透出另一番的超脱,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不禁惊叹其为“千古绝唱”。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和诗歌理论家,祖籍山西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

白居易一生诗歌作品数量为唐代诗人之最,今存近三千首,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还与好友元稹积极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至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

长恨歌赏析二:一、《长恨歌》的内容与主题《长恨歌》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下面依次进行简单的扫描分析。

1、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全诗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句开头,看似简单,事实上却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统领和组织着全诗。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三、《长恨歌》多反复杂旳主题
对《长》一诗旳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1、爱情诗
2、讽喻诗
3、双重主题说:
“爱情”+“讽喻” 4、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时代悲剧
1、长恨歌主题之爱情说
该说以为,此诗经过描写李、杨爱情 悲剧,歌颂了他们真挚而专一旳爱情。
主要理由: ▲ 从诗旳构造看,贯穿全篇内容旳是李、杨旳爱情。
§ 描写贵妃旳美貌
“回眸一笑百媚生”; “芙蓉如面柳如眉” ;“玉容 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比喻、拟人)
“六宫粉黛无颜色” ; “三千溺爱在一身”(对比、
烘§托刻)画贵妃旳忠贞
“揽衣推枕起徘徊”; “花冠不整下堂来”; “含情凝睇谢君王”;“唯将旧物表深情”;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这种矛盾态度是由帝妃旳爱情特点决定旳:
政治性
所谓“双重主题说”,即以为诗中既有挖 苦批判,又有同情歌颂。
4、长恨歌主题之第四说
爱情悲剧+政治悲剧+时代悲剧
八十年代以来,有学者以为,应 摒弃单一主题说,分三个层次把 握《长恨歌》主题:即从爱情主 题、政治挖苦主题和时代感伤主 题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该说以为白居易经过此诗中李杨旳爱情悲 剧旳描写,旨在挖苦、暴露和批判他们旳
荒淫生活以及由此造成旳误国之罪。
3、长恨歌主题之双重主题说
主要理由:
★ 《长》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写玄宗溺于女色, 不顾国家大事,造成安史之乱;另一方面也着力刻画 贵妃惨死,玄宗怀念,人仙相隔旳悲剧。
第一部分明显以理智驾驭诗笔,讽喻占主导,后 半部分逐渐演变为对有情人生离死别旳同情和咏叹。
五、艺术特色1
多反复杂 主题思想

长恨歌名句赏析

长恨歌名句赏析

长恨歌名句赏析长恨歌名句赏析《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店铺收集了长恨歌名句赏析,欢迎阅读。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碧落:道家对天界的称谓。

黄泉:地下。

这两句大意是:(方士)找遍了天上地下,到处渺茫一片,不见杨妃一点踪影。

这两句形容唐明皇在马嵬之变后对杨妃刻骨思念,并遣人天上地下寻觅杨妃的情景,反映了寻觅无着时的伤逝失落之感。

现在常借用来表现寻找某种东西,费尽了力气,找遍了地方,还是毫无结果。

天生丽质难自弃。

长恨歌名言语录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本句大意是:天生美丽的姿质,不甘于自己埋没。

这是描写杨玉环姿质冶艳,自怜自惜,不甘受到埋没。

可用于描写容貌美丽的女子。

“天生丽质”现在已成为形容女性自然美的常用语,使用率很高。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唐·白居易《长恨歌》。

汉家天子:汉朝皇帝,这里借指唐玄宗。

九华帐: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这里指华美的床帐。

九华,附案名。

这两句大意是:听说唐朝皇帝的使节来了,睡在华美帐子里的仙子从梦中醒来,惊喜交加。

这两句在原诗中写杨贵妃死后化为仙子,住在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上,听说唐玄宗派遣使者升天入地到处寻找她,终于找到这里时的反应,表现了杨贵妃旧情难忘,魂系玄宗的深情。

现在可惜用这两句旧诗,表现新的诙谐幽默的意味,形容人们见到朝思暮想的人时惊奇、欣喜的心情。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唐·白居易《长恨歌》。

苦短:苦于太短。

君王:指唐玄宗。

这两句大意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夜夜欢娱,只恨夜短,日高才起,再也不设早朝处理国事。

诗句以“春宵苦短”描写唐玄宗贪恋美色的心态,以“日高起”“不早朝”描写唐玄宗欢娱误国的行为,描培了杨玉环入官之后唐玄宗的荒淫生活,是揭露,是讥讽,也是批判。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白居易《长恨歌》。

这两句大意是:于是使天下父母的心愿改变了,今后不再看重生男孩而看重生女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语言赏析 《长恨歌 》是白居易 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作于元和元年(806), 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 周至)任县尉。

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长恨歌语言赏析,欢迎参考! 长恨歌语言赏析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白居易赏析 :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 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

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 王质夫同游仙游寺, 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 而创作的。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 抒情结合的手法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 创 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 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 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 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 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 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 翁》、《琵琶行 》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

白居易故 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