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鲁教版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c076e88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04.png)
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让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组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分析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空气资源的保护:培养学生对空气资源的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生活。
4. 课堂练习:巩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和性质作用的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空气保护的实践作业,如调查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提出改进措施等。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让学生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行动。
七、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2.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八、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途径的理解。
2. 防治空气污染措施的实施。
九、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后果。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空气污染的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防治空气污染的行动。
十、教学内容:1. 空气污染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燃烧等。
2. 空气污染的危害:分析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危害。
3.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措施: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如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推广清洁能源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学案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学案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c697ef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64.png)
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空气的成分【自主先学探究释疑】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__________,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氮气______,氧气________、稀有气体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_________。
2.课本P6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1)加热时铜丝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铜加热生成氧化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3)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
3. 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_______不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
你知道它们在生产、生活各有什么用途?4. 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__不断增加,造成了空气污染。
【随堂作业】1.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充有3立方米左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
下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呆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A 人体的含水量B 球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C球内氧气的含量 D球内的温度2.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10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3.用线段分别将氮气和稀有气体与它们的性质、组成、用途连接起来。
化学性质不活泼氮气用作保护气无色无味气体稀有气体合成氮肥由氮元素组成制各种颜色的霓虹灯4. 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B 建筑工地产生的大量沙尘C 工厂排放的废气D 大量增加城市绿地面积5.目前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中,报告的主要污染物是()①二氧化碳②氮的氧化物③二氧化硫④一氧化碳⑤可吸入颗粒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②③④6.造成空气污染的是()①汽车尾气②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气体③动物呼出的气体④化工厂排放的废气⑤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⑥沙尘暴A. 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⑥水········【课后拓展 巩固提高】1.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f7f0747f7ec4afe04a1dfc2.png)
空气的成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作者:先玲莉 (初中化学泸州初中化学一班) 评论数/浏览数: 0 / 314 发表日期: 2011-11-2017:31:47课题第三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的成分讲课人日期教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过程与方法切身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情感与态度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知道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教学法教学用具集气瓶、酒精灯、导管、火柴、烧杯、药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研究组织教学上课!(同学们好!)坐下起立!(老师好)引起注意导入新课(一)引入新课让同学们结合小学的社会科学知识,谈谈对空气的了解。
(二)认识空气的组成通过对原始大气和现在大气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组成。
一、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1、氮气 78%(约占4/5)氧气 21%{约占1/5}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2、阅读空气的发展史。
了解空气发展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仔细和耐心。
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新课3、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找出探究的问题与操作过程;红磷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2)实验过程:(3)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
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
(4)实验误差分析:(5)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的1/5。
4、了解其他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二、空气是一中重要的资源1、工业上制取氧气、氮气、稀有气体(1)制取过程---物理变化(2)根据沸点不同分离2、氧气的作用(1)供给呼吸、支持燃烧3.、氮气的作用(1)工业上生产硝酸和化肥的原料(2)作防腐剂(3)作制冷剂4、稀有气体的作用(1)作保护气和点光源阅读根据实验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和生活息息相关谈谈你的收获和感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时练习展示作业加深理解形成知识系统巩固复习板书设计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成分1、氮气 78% 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二、空气是一中重要的资源1、工业上制取氧气、氮气、稀有气体(1)制取过程---物理变化(2)根据沸点不同分离2、氧气的作用3.、氮气的作用4、稀有气体的作用教学反思:针对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待提高,而其教学的内容有点偏多,对于学生的理解不利。
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教案
![九年级化学 第三单元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dd1b0ad51f01dc381f160.png)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
2.理解纯净物、混合物概念,会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3.通过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学会测定混合气体中某种气体的实验方法。
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难点:区分纯净物与混合物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认识空气的组成活动1:请结合生活经验及教材图示,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
1.通过日常生活及小学学习,你知道空气中所含的气体有。
2.通过动植物的呼吸活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说明空气中含有;干燥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会变松软,可说明空气中含有。
另外,还可通过,可说明空气中含有等。
3.从教材P60的图示可看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
另外,还含有等。
小结: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
活动2:按照教材P61的实验程序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完成下列问题1.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前铜丝的颜色为色,实验后变为色,这说铜与发生了化学反应。
2.记录实验数据。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 mL,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 mL,消耗掉氧气的体积为 mL。
3.实验结论。
拓展反思:1.用加热铜丝的方法,不同小组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小结:①实验装置漏气;②加热的温度达不到反应温度;③推动活塞次数不足;④读数时没有冷却到室温。
2.如图,利用燃烧红磷的方法也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小结:①利用化学反应在密封容器中把氧气消耗掉;②利用气体压强显示装置读数。
3.能否采用燃烧硫或碳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选择的药品应符合什么条件?小结:①只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②生成物不是气体。
学习任务二:认识混合物与纯净物过渡:物质组成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像空气那样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另一类像氧气那样是由同种物质组织的线净。
活动1:请根据下列10种物质组成,将其分成两类。
①水、②食盐水、③酒精、④白酒、⑤氧气、⑥空气、⑦海水、⑧氮气、⑨二氧化碳、⑩糖水。
初中化学鲁教版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空气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cddfa9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0.png)
初中化学鲁教版空气教案
教案内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
2. 掌握空气中主要气体的含量。
3. 了解空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气体的含量。
2. 空气的性质和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和重要性。
2. 授课: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气体的含量,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少量的稀有气体。
3. 实验:进行实验展示空气成分的实验,如利用吸氧器和燃烧试验纸分别检验氧气和二氧
化碳的存在。
4. 教学讲解:讲解空气的性质,如气味、颜色、密度等,以及空气的重要性,如维持生命、支持燃烧等。
5. 拓展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污染问题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6. 总结归纳:复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空气的理解。
四、教学效果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对空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
空气的性质:气味、颜色、密度
空气的重要性:维持生命、支持燃烧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让学生了解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以及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及教学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9e1905f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1.png)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学生情况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篇教材,主要介绍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学生已经学过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物质的分类已有基本认识,但是对元素的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仍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知道空气的成分及占比•学会观察实验、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方法•掌握新的化学实验操作技巧•加深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和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空气的成分及占比2.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3.归纳总结空气成分的方法4.对比分析其他实验结果5.基于实验结果的元素周期表知识讲解教学过程活动一: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了解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引导学生叙述其理解的“空气”的概念和“空气”的组成。
最后请同组学生进行汇报,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从而引入空气的成分及占比这一话题。
活动二:空气的成分及占比通过PPT或板书,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占比,对每种气体的特征和应用进行简单的讲解。
气体名称气体分子量摩尔百分数氮气2878.08%氧气3220.95%水蒸气180 ~ 4%二氧化碳440.03 ~ 0.04%氩气400.93%其他稀有气体-微量活动三:实验测定空气的成分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进行空气的成分测定,切实感受各气体的性质。
实验步骤:1.取两个小瓶,用一只上面有一段细管的针管分别采集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
2.室内气体中火柴燃烧,用活塞压缩块滤掉烟雾、悬浮物后排出,室外气体中放置干燥剂和浓盐水筛取赛义德斯管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分。
3.测量两瓶气体中的氧气的含量及差异,由此得到水蒸气和氮气的含量。
4.通过差异法,求出室内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的质量分数。
活动四:归纳总结空气成分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讨论和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归纳总结空气成分的方法,并整合实验结果得出空气的具体成分及占比。
活动五:对比分析其他实验结果让学生了解其他学校或地区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共性和差异。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https://img.taocdn.com/s3/m/2ce3648331b765ce040814e9.png)
第四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 空氣一、教學目標1、瞭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瞭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3、初步認識純淨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分—些常見的純淨物和混合物4、通過對空氣污染情況的調查,知道污染空氣的途徑及污染的危害,學會一些簡單的防治方法。
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瞭解空氣的組成、各成分的用途,並認識空氣污染的危害。
難點:如何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準備教材中“測定空氣裏氧氣含量”實驗的有關器材;四、課時安排2課時五、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六、作業佈置:1、記憶空氣的成分。
2、書上P33頁第一題、第二題七、板書設計課題1 空氣(第一課時)一、空氣的組成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1)現象:集氣瓶中有大量的白煙產生,並放出熱量,打開彈簧集氣瓶中,並上升至約1/5的地方。
夾,燒杯中的水倒流到(2)文字運算式: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3)小結:2、混合物與純淨物点燃八、教後小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課時間:200 年月日課題1 空氣第二課時板書設計(第二課時)二、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源1、氧氣:呼吸、煉鋼、氣焊、宇航等;2、氮氣:制化肥、作保護氣、由於醫療等;3、稀有氣體:作保護氣、通電時發出不同顏色的光、用於鐳射技術等。
物理性質(不需通過化學反應就能表現出來):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於水等。
三、保護空氣1、污染物質:有害氣體和煙塵。
2、影響:氣候變暖(溫室效應)、臭氧層被破壞、酸雨等。
3、保護空氣的措施:教後小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課時間:200 年月日課題2 氧氣一、教學目標1、初步瞭解研究具體物質的方法,並知道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係;2、知道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3.1 空气的成分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3.1 空气的成分教案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8d4da2faa00b52acec7ca01.png)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3.1 空气的成分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大气到现在的空气的演变过程。
2、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认识空气的组成。
3、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教学难点: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组成的方法教学过程及指导:一、认识空气的组成学生阅读课本72页内容,填写如下:原始的大气是以、、、和等气体为主要成分的。
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依靠光合作用吸收,放出,分别与一氧化碳、甲烷、氨作用,使它们转化为、和。
经过树十亿年的变迁,终于形成了现在这个以和为主要成分的地球大气层。
教师可用图表的方式板书空气的成分出来,便于记忆!要强调是体积分数。
(体积分数: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占空气总体积的百分数。
)提出问题1、1体积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
你能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分析思路:除去空气中的氧气,测其余气体的体积除去其余的气体,测氧气的体积比较两种方法,第种比较简单。
提出问题:要想除去氧气,什麽样的物质合适?分析得出物质需要满足的条件:1、能与氧气发生反应2、不能与氧气之外的气体反应3、生成物最好是固体哪些物质合适呢?铜、磷、汞都可以,考虑到磷和汞再做实验的过程中释放出有毒气体,所以我们用铜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已知:在加热的情况下,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铜 + 氧气请同学们根据信息并参照课本P73“活动天地”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猜一猜:若在系统内密闭30mL 空气,请推断下列问题:思考:①若上述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与你的猜测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进?解析:原因可能是1、铜丝不足,没有把空气中的氧气完全耗尽2、加热温度达不到反应所需温度或时间不够 3、没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4、装置漏气②通过这个实验能否证明空气是混合物?为什么?你知道吗?[教师活动]:利用挂图介绍空气的发现史,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拉瓦锡为科学而奋斗的精神。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5412ead1f34693daef3eff.png)
《我们周围的空气》主要知识点第一节 空气的成分一、空气的组成1、原始大气的组成:以二氧化碳(CO 2)、一氧化碳(CO )、甲烷(CH 4)和氨气(NH 3)等为主2、绝色植物出现以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氧气分别与一氧化碳、甲烷、氨气作用,使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氮气(N 2)。
经过数十亿年的变迁,终于形成了现在地球上以氮气和氧气为主要成分的大气层。
4、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教材P79):实验原理:2Cu+O 加热2CuO (注射器中的氧气被铜粉消耗)实验中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玻璃管中要装细铜粉,而不是装一根粗铜丝?(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加快反应)(2)实验中为什么要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使注射器中的空气都能尽快与细铜粉接触,从而加快反应,使里面的氧气能尽快被消耗完)(3)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1/5,这说明了什么?(空气中氧气大约占了1/5的体积)(4)上述实验中,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实验结果不准确,可能是:装置漏气;加热的时间太短;细铜粉不纯,(5)为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混合物?(氧气消耗完后,注射器内还有气体。
这说明空气中除了氧气,还有其它气体)(6)试推测:实验完毕(氧气被消耗完)后,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性质(不能燃烧;不能与金属铜反应)二、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工业上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空气——→液态空气———→ 2、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的用途:生产硝酸和化肥;作食品的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液态氮常作致冷剂稀有气体的用途:用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作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用氦气充气球比氢气好,为什么?氦气属于惰性气体,性质比较稳定,危险性低。
氢气非常活跃,危险性大,现在有规定不允许用氢气充氢气球了三、关注空气质量1、通风不畅环境中的空气与新鲜空气的比较采集气体的方法:排水法、针筒抽气法、气囊法等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对比实验获得的结论:通风不畅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新鲜空气高2、空气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物:①可吸入颗粒物,如:沙尘暴;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我国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不包括二氧化碳空气污染指数越大,污染越严重加压 降温 升温 -1960C 氮气液态氧气(储存在蓝色钢瓶中)空气质量级别数字越大,污染越严重3、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将含硫的煤先脱硫再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等第二节氧气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2H2O2催化剂 2 H2O+O2↑还可以用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制氧气2、反应装置:P86图长颈漏斗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下、导气管伸进锥形瓶不能太长导气管伸进集气瓶不能太长、该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锥形瓶可用大试管、广口瓶、烧瓶代替该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不加热制取气体3、收集方法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4、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导气管口(或集气瓶里),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5、验满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瓶口,木条复燃,则证明已收集满(用排水法收集不需验满)6、催化剂:“一改变”、“两不变”“一改变”: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两不变”: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二、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固态氧是淡蓝色的2、化学性质:① C +O点燃CO2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呈红热状,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结论: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产物的检验:燃烧停止,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7981b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e.png)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空气的主要组成。
2: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防止空气污染。
3:认识什么是混合物、纯净物。
4:了解什么是物理性质。
重点:空气的成份、物理性质难点: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混合物、纯净物的区别教学过程: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思考: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空气是一种既看不到踪影又闻不到气味的气体,所以科学家们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研究,终于揭开了组成“空气王国成员”的奥秘,认识到空气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化学教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课题1空气》。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里,首先发现并制得氧气。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设问】空气是一种看不到又闻不到的物质,我们怎样能证明空气确实的存在呢?【讨论】让学生讨论得出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方法。
【演示】将一只空集气瓶倒扣在水盆中,但水不能进满集气瓶。
【讲述】这是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的最简单方法。
【引入】空气确实存在,但空气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
【演示】实验2-1演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实验中不断向学生提问,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或提出假设。
例如:(1)将红磷点燃后放到集气瓶里,见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特别注意烟、雾的.区别)(红磷燃烧时火焰呈明亮的黄白色,有浓厚的白烟,因为生成固体小颗粒)。
用文字表示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式子: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4P + 5O2 点燃2P2O5(2)猜想把止水夹打开后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提示: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状态、溶解性:气态不溶于水就会占据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若剩余气体是氮气,且氮气是“不能维持生命”的气体,同学们可以用什么假设来说明呢(可以在剩余气体中放一只飞虫,飞虫不久会死亡)?《我们周围的空气》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鲁教版化学九年空气的成分word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空气的成分word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a291824b35eefdc9d3331f.png)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通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三、教学内容分析: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四、教学对象分析: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五、实验用品: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六、教学过程:一、认识空气的组成(引言)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
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1、教师组织学生们的研究讨论和发言,随着学生们的表述,板书出空气中含有的物质。
学生积极、热切地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4.1空气的成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1cce4bb9f3f90f76c61bbf.png)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1、教材与学情分析9年级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有关知识,但不够准确。
学习中学生可能仍存在的一些疑惑,如:为什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吗?为什么有的物质在空气中能燃烧?同时由于学生刚接触化学,具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能力非常有限,完全独立设计并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有一定困难。
对此,教学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2、教学思路与设计尽管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学习的第一种物质,但学生并不陌生,但在学生还没有接触到压强方面知识的情况下,理解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本节课将教学重点和难点定位在探究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上。
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初步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教学设计也是为突破这一难点展开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设计、评价,观察和分析,交流与反思,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教学方法:实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学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具准备二、教学设计流程就,但历史上对它的研究却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教材P76页多识一点完成学案内容【自主学习2】阅读教材P74页第二自然段获得结论: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多种成分。
氮气78%氧气21%氩气0.934%二氧化碳0.033%其他气体和杂质0.002% 阅读课本78页完成学案内容阅读课本76页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与同学们交流利用化学史进行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的教育同时为接下来测定氧气含量奠定理论基础【强调】气体密度小,质量不以测量,用体积分数来描述。
化学初三上鲁教版3.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化学初三上鲁教版3.1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30435f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7.png)
化学初三上鲁教版 3.1 我们四周的空气教课方案课题 1空气【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空气的主要成分;(2)认识氧气、氮气、罕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淆物的观点,能划分—些常有的纯净物和混淆物2、过程与方法:(1)经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察看、剖析,认识空气的构成;(2)经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有物质的比较,认识混淆物和纯净物的观点;(3)经过对空气污染状况的检查,知道污染空气的门路及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2)知道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课资源剖析】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相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必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习的事物下手”有益于培育学生的兴趣。
把“空气”作为较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开始,有益于指引学生进入化学殿堂。
本课题有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空气是一种可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教材第一叙述了拉瓦锡发现了空气成分的故事,而后采纳活动与研究的方式来研究空气的成分。
教材在办理这部分内容时,要点放在对现象的剖析上,培育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对第二部分,教材供给了丰富的图片来介绍几种气体的用途。
第三部分那么供给了很有兴趣性的漫画来介绍大气污染,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需性。
【教课策略剖析】1、在平时生活和小学《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对空气有了必定的知识累积和生活经验。
为此,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要充足利用这些经验创建教课情境,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或以小实验引入等等;2、对第二部分,能够预先让学生采集资料或图片( 有条件的能够上网查找资料) ,并依据收集到的资料概括氧气、氮气、罕有气体的用途;3、对第三部分,可联合检查与研究,预先达成以下几件事:(1) 检查在你身旁发生过的或正在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并达成检查报告;(2) 采集相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等;(3)经过广播、电视、报纸采集近阶段的当地空气质量日报,而后在讲堂上分组沟通、议论。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组成》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组成》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9c9096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b.png)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空气的组成》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中重要的一节《空气的组成》,主要介绍了空气的基本组成,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空气的基本组成,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理解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现象推断气体的性质,理解气体性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但对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他们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但可能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上需要指导。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实验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现象,推断气体的性质。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堂的活跃度。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空气现象,如热气球升空、水的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空气的成分有什么关系。
2. 回顾旧知:回顾之前学习的氧气、氮气等气体的性质,引出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二)、新知讲解1. 实验探究:进行“燃烧的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的现象”实验,观察氧气消耗后的现象,初步推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 数据分析:介绍拉瓦锡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3. 讲解其他成分:讲解空气中除了氮气和氧气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以及它们的来源和作用。
空气的成分-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空气的成分-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9851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1.png)
空气的成分-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实验中提取信息。
3.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了解常见气体的含义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
2.常见气体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空气中主要气体的成分及其特点。
2.理解常见气体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实验法3.PPT演示法4.学生研究报告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学生读出“空气的成分”这个标题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他们了解空气的成分的哪些内容。
通过这样的问答,可以评估学生对此内容的了解程度。
然后,老师给学生展示几个表格和图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猜一猜这是关于什么的内容。
2. 讲解通过上一部分的导入,学生了解到这节课将要讲授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
老师可以通过PPT等多种形式讲解相关知识点,同学们可以边听边记录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的讲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空气的组成2.空气的特点3.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常见气体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3. 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
实验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稀硫酸、锌粉、烧杯和气球,让学生把锌粉加到烧杯中,然后倒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实验后气球的变化,并解释气球内气体的成分。
4. 学生研究报告在学生研究报告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此次学习内容的反思、体会和思考。
向学生让他们自己选择主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进行汇报。
这样有利于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发挥创造性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六、教学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了空气的成分及其特点,以及常见气体的特性、用途及危害。
接下来,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气体的真实使用情况,以及环保问题。
让学生理解:空气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保护空气。
七、课后作业1.阅读《空气的成分》相关文章,扩展知识面。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3、4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燃烧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3、4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燃烧教案 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199ef20066f5335b81219b.png)
1 / 2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 第3、4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燃烧教案 鲁教版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空气成分:1、 空气的组成:最多N 2体积分数78%;其次O 2体积分数21%,其余气体:稀有气体、CO2、水真气和杂质2、 测定空气中O 2方法:铜在空气中燃烧2Cu + O 2 = 2CuO (空气中有体积分数21%的氧气被消耗,所以有大约1/5的水进入到烧杯中)3、 氧气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用途:医疗上供给呼吸重要物质4、 氮气性质:生产化肥;食品包装冲入氮气防腐;液态氮可用于制冷5、 稀有气体:不予任何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填充在灯泡内6、 空气质量:级数越大,空气质量越差;例如:III 级空气质量要比II 级空气质量差第二节:物质组成12、3、 地壳含量最多元素:O ,其次 :Si Al Fe Ca常见元素化化合价:一价氢氯钾钠银(氯是-1,其余的是+1);二价氧钙钡镁锌(氧是-2);三铝 四硅五价磷;二三铁 ;铜汞二价最常见5、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例如:H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1×2 + 16=18H 2O 中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比:(1×2):(1×16)=1:8H 2O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2)/(1×2 + 16)=11%第三节 氧气的性质1、 催化剂: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2、 氧气实验室制法:向上排气法和排水法H 2O 2 = H 2O + O 2↑3、 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将带火星的木炭放入到O 2集气瓶口,木炭复燃4、 Fe 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剧烈燃烧,铁丝逐渐减少,放出大量热,活性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加热MnO 25、 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如果其中一种元素为O ,这样化合物为氧化物,如H 2O ,CO 2等6、 氧化反应: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成为氧化反应讲义4:——第4单元:燃烧与燃料1、 燃烧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2、 灭火原理:用水灭火(降低温度);沙子灭火(隔绝氧气);森林着火时消防员制造隔离带(移走可燃物)3、 促进燃烧方法:增大氧气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 C + O 2(充足) = CO 25、 2C + O 2(不充足) = 2CO6、 CO 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供O 2不足,所以使人引起CO 中毒7、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8、 人们把石油成为“工业的血液”9、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方法: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10、 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 H 2O CO 2性质:无色无味,不能助燃,密度比空气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 2能溶于水,产生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百事、可口可乐)CO 2 + H 2O = H 2CO 3CO 2通入石灰水,反应方程式: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关
爱白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白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
知道空气是白然资
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
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白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白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白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
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白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课前教师布置研究性课题:
研究性学习一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海洋”里,离开了空气,一切生命就无法生存。
那么你认识空气吗?你觉得空气是单一成分的物质还是多一成分的物质呢?你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用事实进行说明或者设计实验进行证明。
(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可白己搜集或从实验室借取)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对空气进行重新审视,较为理性地、科学地整理白己对空气的认识。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围绕科学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课题开展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
一、认识空气的组成
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倾听学生们的争论和发言,随学生们的表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