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
姓名:***
学号:**********
班级:12级地理科学
摘要:钢铁工业长期以来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钢铁工业发展水平如何,历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产业的合理布局有助于区域经济合理、有序发展。钢铁产量与人均钢消费量一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美国、日本、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无不经历了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发展阶段。
关键词:钢铁资源型产业产业布局粗钢合理产能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钢铁工业,与合理的布置钢铁工业是有机的联系着的。经验表明,钢铁工业常常在开辟新工业基地过程中起先锋作用。而钢铁工业的发展总是要带动这个地区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高涨。首先,钢铁工业的发展要与采矿工业结合起来,以解决基本原料。同时在炼焦副产品的基础上,可以出现为数众多的化学生产部门。在合理地利用资源基础上,还会出现利用中煤的发电站、利用水渣的渣棉厂或水泥厂。其次,为配合钢铁工业生产,则会山现耐火材料厂、矿山和冶金工业的强大机修部门。一个巨大的钢铁工业本身既提供钢铁原料,同时又是若干重型设备消费者,因此经常在其附近布置有大型机械制造工业。为适应需要,区域交通运输业也迅速发展。
钢铁工业是重工业中性质复杂、规模庞大的一个部门。在对天然矿石加工冶炼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因此,钢
铁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及辅助材料资源的状况,就成为影响钢铁工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区域钢铁产业布局现状
2012年,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9个省份生产钢铁,产量相对较为分散,钢产量大于2000万吨的省份有10个,分别为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山西、湖北、河南、江西、安徽和天津,显然,东部沿海底区的环潮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是最大的两个产钢区域(表4-1)。
从炼钢产能分布情况来看,与产量分布呈现类似的情况,产能集中分布在环激海的几个省份和中部地区省份。
我国由于钢铁产业发展历史较短,电炉钢产能占比较低,其中江苏、上海、天津河北和辽宁几个地区电炉钢产能相对较大。按本文划分四大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我国绝大多数的钢铁产能。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了 65%的炼钢产能和79%的电炉钢产能,电炉钢产能占总产能比例也是最高的。
二、我国钢铁产业区域布局特点
一是东多西少,北重南轻。从地理位置分布的角度来说,钢铁的产量和产能集中都集中于北部和东中部地区,北方地区粗钢生产规模占全国的60%左右,河北、辽宁、天津、山东和山西几个北方产钢大省的人口仅占全国20%,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24%,但粗钢产量占据了全国的48.7%,而广东省人口占全国8.2%, GDP占全国11.1%,粗钢产量却仅占全国的1.9%,需大量从外地调入钢材。
二是内陆多,沿海沿江少。我国近年来以宝钢、曹妃甸、鞍钢鲅鱼圈和宁波钢铁为代表的钢铁产业沿海型布局战略逐步推动,但总体上来看,我国真正临海临江的钢铁企业仍然较少、比重小,钢铁产业仍是内陆型企业为主导的格局。
三是资源依托型为主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钢铁产业仍
然延续依托资源为主的布局。河北省粗钢产量和原矿产量均居全国各省之首,东北鞍钢本钢、内蒙包钢、山西太钢、安徽马钢、四川攀钢、甘肃酒钢、新疆八钢等企业都是在当地铁矿石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四是缺水地区钢铁产能比重大。重点统计企业近60%分布在缺水地区,近30%分布在严重缺水地区。华北地区属于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3的严重缺水地区,但粗钢生产规模却位居第一,占全国的35%。
五是钢厂城市型布局明显。我国钢铁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位于城市,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位于省会城市或地区中心城市,“城市型”钢厂特点明显。
三、钢铁产业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份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原材料、土地、水资源、环境条件等,后者包括市场因素、技术因素、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政府政策以及一些历史因素(如我国东北钢铁产业基地)。在某一个或某些因素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容易成为钢铁产业布局的区域。钢铁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行
业,2005年国务院讨论通过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出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由此可见影响钢铁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下面对每一个因素及与我国钢铁产业布局的关系进行分析。
1、原材料因素
炼钢所需要的最主要的原材料是铁矿石、焦炭和废钢。
1.1铁矿石
铁矿石的稳定供应是钢铁产业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铁矿石资源分布广泛,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查明资源,但资源量上分布相对集中,其中辽宁、四川、河北、内蒙、山西五省铁矿基础储量占全国基础储量占比在70%以上,尤其是辽宁鞍本地区、四川攀枝花地区、河北冀东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质铁矿石资源,我国建国以后发展的前几批钢铁基地都位于主要的铁矿石资源集中的区域,且钢铁企业通常也是铁矿山的开发企业。
尽管我国铁矿石资源较为丰富,但一方面,近年来钢铁产业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铁矿石资源导致国内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地铁矿石相比,国内铁矿石资源品至较差,国际竞争力不足,因此,目前我国主要的鞍本、冀东钢铁基地的钢铁企业在利用本区域内的铁矿石资源的同时,也利用自己距离主要港口较近的区位优势大量利用境外铁矿石资源发展本地区的钢铁产业。而天津、上海等地区由于天然的区位优势,天津逐步成为重要的钢铁产区,宝钢也得以保持原有的地位。
铁矿石资源供应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布局,环潮海的几大省区(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既可以利用鞍本地区的铁矿石资源,又可充分利用进口铁矿石资源,使得该区域成为目前国内钢铁产量和产能都是最大的区域。
1.2煤炭
煤炭是钢铁产业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一方面焦炭是炼铁和炼钢必要的还原剂,另一方面,煤炭为炼铁和炼钢提供能源。新疆地区近年来钢铁产能快速扩大,形成一批重要的钢铁厂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甚至还可向中亚地区出口,得益于该地区相对廉价而丰富的煤炭资源;山西和内蒙的钢铁产能也较大,与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关系也较为密切。类似的,沿海地区的钢铁企业可以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进口境外的焦炭资源支持钢铁生产。但总体来说,煤炭资源分布与钢铁产业布局的关系不如铁矿石关系那样密切,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且建立了完善的运输系统(本质目的其实是保证煤电生产的稳定),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煤炭资源的稳定供应,降低了其对钢铁产业布局的限制作用。
1.3废钢
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提升,对废钢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引起国内钢铁行业的重视。增加电炉钢产能是降低行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废钢资源的供应受地区钢铁社会蓄积量的控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规模利用钢铁的时间相对较短,社会能够回收的废钢资源相对较少。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钢铁利用历史相对较长的江苏、上海、辽宁等地区以及进口国际废钢资源方便的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扩大电炉钢产能,优化国内钢铁生产布局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