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课观察物体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观察物体(一)》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能够用手对物体进行观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 教学重点•孩子们会学会用手摸、看、拍打等方法观察物体。
3.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和比较。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物体样本:球、盒子、笔、苹果等;•班级黑板和白板;•讲台。
2. 教学重点•孩子们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进行比较和分类等。
三、教学过程1. 第一步: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第二步:新知学习(15分钟)1.展示不同的物体样本给学生;2.让学生依次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3.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物体的异同,进行分类。
3.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各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进行组间比较。
4. 第四步:总结与拓展(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物体,写下观察报告。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考。
五、课后作业•家长引导孩子在家中观察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写下观察报告;•复习本节课内容,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
以上就是本节课《观察物体(一)》的教案。
希望老师和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有所收获,提高观察和感知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观察物体的特征。
2.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学生如何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示例图片。
2.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3.学生观察物体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讨论它们有哪些差异。
第二步:示例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学会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学生分组,给出一些小组训练题,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描述方式并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
第四步:课堂讨论(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汇报小组训练的成果,交流不同组之间观察到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并写下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的特征时表达不清晰,下节课将继续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训练,引导学生多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本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参考和借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
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想:第一层次:在不违背教材创设生活情境的情境激发兴趣的原则下,将玩具恐龙换成了玩具小狗,接着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了解物体的正面,背面,侧面,并简单渗透左,右侧面。
通过本位观察和换位观察,使学生自主发现: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初步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接着出现一些生活中的观察物体的现象:如观察恐龙,书本,汽车;进一步观察并验证,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二层次:出现观察茶壶图。
增加了从物体上面和下面观察得到的影像,使观察提高一个层次。
第三层次:出现正方体组合,将对物体的观察引向对几何形体的观察,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进一步提升空间观念。
这样的安排,从简易到难,逐步发展,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狗玩具,茶壶,图片,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教学过程预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背面侧面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就知道是谁了。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本课的内容是学习空间和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能力,想象空间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成功:数学教学应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
本课我准备了大量的小立方体作为工具,设计为猜测,思考,画画等活动,让学生在事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不同地点体验观察对象脸是不同的。
第一次操作从观察四个小立方体组成的三维图形,给学生全时思考,引导他们从战斗到观察绘图,使学生深化对种类和视图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对于那些在学生有困难的人,让团队领导帮助打架,然后观察这是使各级学生能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热情,发挥重要作用角色。
然后用四个小立方体打出三个不同的三维图形,使学生从前面,上面,侧面观察,体验对象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同一个角度来看待形状可能不同,也可以相同。
然后设立一系列培训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催化作用,特别是开放式设计,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探索不同的摆动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更充分地行使。
不足:由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同,导致观察角度,观察到的图形有偏差,使绘图出现错误的图形。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针对第一次的有序和有效问题,在这节课都很好地解决了,学生交流能按一定的顺序,在交换位置时也不争抢,同时因为每个活动之前都有明确的示范,因此小组活动也是有样可依,能顺利进行,特别是活动结束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耐心地等待其他小组完成任务。
其次,在练习时也暴露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因此练习题的错误较高,因此巩固练习时添加了课本中原有的“例1”,并且用这样三个问题(你认为最容易找到谁拍的照片?你有什么困难吗?怎么来区分“左右”呢?)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这样在观察熊猫时解决了“在不同的位置能看到不同的物体”,在例1解决“根据不同物体的面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样的学习活动非常有效。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6篇
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6篇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6篇二年级《观察物体》评课稿1朱老师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所以本节课中朱老师精心、巧妙设计以观察“小熊”的方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经过多次的磨课和试课,评课如下:一、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本节课教学的一开始朱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从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从猜谜语出示后,再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以朱老师选择了以小熊为素材,让学生观察不同方位的小熊,并说说自己所站的位置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紧接着,以四人小组看看桌子上小象的物体,更加刺激了学生。
这时候学生的眼球会盯着小象。
不光是创设的情境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而且朱老师让学生用“我站在小象的,看到小象的。
”在语言上也提醒孩子,在观察物体时,要全面的观察,如有分辨不出左右时,用模仿小象的动作,来分辨。
今天课堂,朱老师的语言很淡定,例如:在揭示小熊玩具时,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这是什么?学生一致回答,是小熊。
直接进入主题,你们在小熊的哪里?老师在小熊的哪里?再后来请两位学生上台来分别站在小熊的左右两侧,出示课件,问,哪位同学看到的图与课件上的哪一副图是一致的,学生纷纷举起手,请几位学生分别说出谁站在小熊的哪一面。
这时,用小熊的的右手举着,左手放着,这样让孩子好分辨出左右面;最后,把小熊的两手都放下来,让学生分辨,这样会比较有难度,这时,学生必须要知道小熊的左右手的方位,否则就不知道你所占的是小熊的哪一面。
5.观察物体(一)(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5.观察物体(一)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1. 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引导学生正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如球、长方体、正方体等。
2. 学生准备图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球,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与描述1. 教师出示其他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 教师总结并板书每组学生的描述。
三、绘画与展示1. 教师发放图画纸和彩笔,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物体进行绘画。
2. 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 绘画完成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简要介绍自己的观察和绘画过程。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如观察物体的方法、描述物体的特征等。
2. 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物体,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了学生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在绘画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观察物体的内容,如观察动物、植物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观察物体》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观察物体》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在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
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一、重组教材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
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
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练习的层次性争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
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
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习(想想做做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
《观察物体》的观课报告
观察物体的观课报告一、引言本次观课是观看小学二年级的科学课,课题为《观察物体》。
这节课主要介绍了如何观察物体、如何记录观察到的事物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来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本次观课中,我收获了很多,也深刻认识到了观察是学习、认知和探索的基本手段。
二、课前准备在上课前,老师已经安排好所有的学习用品,并将它们放在合适的位置。
在教室的左侧区域放置着显微镜、放大镜、计时器、子午线仪和天平等观测工具,以便学生们随时使用。
在教室右边的桌子上放置着纸张、铅笔、卷尺、剪刀等文具。
学生们可以随时使用这些观察工具去观察物体,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课堂教学1. 导入和预习在课程的导入环节,老师通过持物激发学生们对物体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环视教室,找出一些具有特殊形状或特殊功能的物体,并对这些物体进行简短的描述。
接下来,老师通过放映连环画的形式,介绍了观察的三个步骤:选定观察对象、使用观察工具、记录观察结果。
学生们自己捉摸着通过观看连环画中的情节,理解这些概念。
2. 独立探究在独立探究环节,老师让学生们各自选取一件物品去进行观察,并使用幻灯片和白板展示了观察例子。
然后,学生们依照老师的步骤,对自己选定的物品进行了观察,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及感受。
在此环节中,学生们展示了非常好的思考和观察能力,他们发现了很多平时不会注意到的物品的特殊之处,并将这些特殊之处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3. 课堂总结在课堂总结环节,老师让学生们依次汇报自己观察的物品,将他们的观察成果和体验分享给大家。
老师鼓励学生们积极分享,这样一来,可以让大家了解到更多不同的物品的特点,并且可以通过交流,提升彼此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我的收获本次观课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首先,我对探究科学的方法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通过观察物体,我注意到了很多物品内部以及外部的特殊性质,同时也学会了记录这些特性的方法。
最后,我发现,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不仅能够知道他人的看法,在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观察物体》数学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数学教学反思《观察物体》数学教学反思1五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这节课的知识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学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充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在实践与反思后,我觉得本节课有如下特点与不足:一、在情境中激趣,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
本课教学,我从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和学生的兴趣出发,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情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
课的开始,让学生闭上眼睛猜,不仅立即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让学生初步感悟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使学生对全面正确地观察一个物体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紧接着让学生对课题质疑,既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又使学生带着释疑的心积极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
正是创设了这样一个一个的情境,才使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并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中,自主地思考探究,有序地合作交流。
教师适时地设疑和点拨,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不断体验的氛围中,充分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二、在多层次的操作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空间观念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形状的理解和感悟。
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得有条不紊,体现了空间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1 观察物体(三) 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一、内容分析“观察物体(三)”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在小学阶段,关于观察物体的具体编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二年级上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积木)。
第二层次(四年级下册):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三个不同的几何组合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为后面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体作准备。
第三层次(五年级下册):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拼搭几何组合体。
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立体图形。
本次观察物体属于第三层次的学习。
教材的编排从易到难,例1教学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对几何组合体进行还原,学生需要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操作,初步经历逆向思考的过程。
接下来,例2教学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还原几何组合体,利用例1的经验进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根据本班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我把本单元分2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教学例1,教材的编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正面的形状图,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第二部分是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摆出对应的几何体;第三部分是思考并总结拼搭的规律,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和规律性。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学会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
五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也有了初步的发展;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经验。
本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根据课前小研究的反馈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想象能力达标,存在有序思考的推理能力较弱,发散思维不足。
三、课前思考本次观察物体是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转化,而学生习惯了从空间实物到平面图形的想象方式,跨越比较大,且从课前小研究完成的情况,课前我有如下的思考:1、如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教学顺利开展?2、如何让学生更有规律的还原立体图形,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3、如何让学生能够根据二维平面清晰表达三维立体的特征,提升学生推理、概括能力?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对教材进行研读,对教学进行一些处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 —观察物体(一)_教案 人教版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一)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2. 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三、教学重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难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件或实物。
2. 学生准备:观察物体,如玩具、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一个物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特征会不同?2. 探究新课- 让学生分组观察物体,每组从不同方向观察,并记录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 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的方法,如: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方向观察。
- 让学生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
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观察不同的物体,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如: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力?5. 课堂作业- 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观察物体时的细节,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图形特征。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数学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了解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
难点:理解和掌握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者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二)新课讲解1. 介绍观察物体的基本概念: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我们看到的形状可能会不同。
2. 实验活动:分组让学生进行实验,每组有一个立方体或圆柱体等立体图形,让他们分别从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观察,并记录下看到的形状。
3. 小组讨论:各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分析为什么看到的形状会不同。
4. 教师总结:强调视角对观察结果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地观察物体。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判断从哪个角度看到的图形是正确的,以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观察,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四、作业布置让学生找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记录下来,下次课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看一看》课堂反思 (1)
2020-2021学年下期“学为中心”教师公开课教学反思记录班级: 1.7 学科:数学课题:《看一看》一一教材分析“《看一看》(一)”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中的第一节课。
本单元是教科书中第一次出现观察物体的内容,上册学生学习过上下前后左右的内容,对于方位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些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相辅相成的。
本节课教材设计和安排了两类层次与水平不同的观察活动。
一是实物的观察,对实物的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观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是间接观察物体,如书中的“观察大象”----图中小猴子和小猫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头大象,学生通过观察这幅图来辨别他们各自看到的大象是什么形状。
这是间接观察物体的活动,学生经历的“形成表象------观察实物验证”的过程。
实物观察是“看图观察”的基础,“看图观察”是实物观察的发展,因此课本在问题串的设计上都是让学生经历先从实物观察到“看图观察”的过程,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反思“看一看(一)”是学生初次学习观察物体,因此如何帮助学生积累观察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是本课主要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一:故事导入,引发学习问题课始老师出示盲人摸象的情景图,老师讲盲人摸象的寓言故事。
通过有趣故事,巧妙的质疑,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学习兴趣。
引出“这四个人摸的是同一个大象,为社么他们说的不一样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能够说出“他们站的位置不同,摸到大象的部位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出今天的课题:“观察物体的时候,如果观察的方向不一样,观察的结果是不是也不同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新的内容,观察物体的第一节课“观察物体(一)”。
二:阶梯式的学习层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观察物体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也日益迫切。
观察物体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教师在观察物体教学中的专业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以“观察物体”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观察物体教学的认识,明确观察物体教学的重要性。
2. 探讨观察物体教学的有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观察物体教学案例分析活动开始,教研组长对观察物体教学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首先阐述了观察物体教学的基本概念,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 观察物体教学策略分享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研组成员们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以下观察物体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观察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培养观察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4)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物体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3.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教研组成员们对自身在观察物体教学中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以下是部分反思内容:(1)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在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3)在教学评价方面,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年级下数学《观察物体》评课
四年级下数学《观察物体》评课本次《观察物体》的课程设计巧妙,充分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中深化对空间图形的理解。
1.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在本节课中引入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立体图形,包括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各种形状的认知,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的机会。
2.学生实践操作环节强化: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亲手操作,让他们通过小棒或橡皮泥等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立体图形。
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并描述看到的形状。
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4.互动交流充分: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制作经验。
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5.教学评价及时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进行点评,帮助他们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资源运用恰当: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通过展示立体图形在不同方向下的观察效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空间图形的概念。
几点建议:1.加强拓展练习: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题目,以进一步挑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注重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确保他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不掉队。
3.总结反思:课程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观察物体》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观察物体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动手操作、互动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
建议教师进一步加强拓展练习和个体差异的关注,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效果。
《观察物体》评课稿
《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评课稿1《观察物体》是二年级教科书第68页例1的内容,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想象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会全面看待物体的意识。
本节课张莹老师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执教,教学效果良好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盲人摸象》动画片让学生体会到看东西要争取做到全面细致。
二.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充分体会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教学设计由易到难,层次清晰。
(1)张老师设计4人一组,通过不断变化位置,让学生给小熊拍照,体会位置不同,看到时图像不同,学生兴致高昂。
(2)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观察机器猫,小汽车,水壶,都是一些学生喜欢的物体,让学生以观察者的左右进行判断。
(3)难点是吧知识拓展延伸,老师设计了根据照片猜实物,从一个侧面,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想全面了解就必须从多角度,全面观察。
(4)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像,体会前后左右完全相同的物体是什么?学生想象丰富。
(5)根据学校操场上不同方位的照片,让学生下课后观察,渗透学学生爱校的意识。
三.本节课仍有不足之处:(1)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不强,作为低年级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2)在巩固练习中,如有让学生参与的练习,如:让学生上讲台,让学生观察,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应多观注细节,如:在座位上,让背对讲台的学生先面朝讲台,活动时再转过去,否则学生很不舒服。
《观察物体》评课稿2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
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学习材料的选择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
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
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试讲稿范本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试讲稿范本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试讲人,今天我要试讲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观察物体》。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叫做“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盒子里装了一个小物体,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个物体,然后把你看到的形状描述给其他同学,让大家猜猜这个物体是什么。
谁想来试试?好,_____同学,你来。
(同学观察后描述)同学们,那现在就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猜猜看是什么物体。
(同学们猜测)好,大家都很积极。
现在老师公布答案,是一个小正方体。
那为什么大家会有不同的猜测呢?这就是因为我们观察物体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
(出示一个玩具小熊)同学们,看老师手里的这个小熊,现在老师把它放在讲台上,大家从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同学们回答)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
那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站在小熊的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进行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形状跟大家说一说。
(几位同学观察后描述)通过这几位同学的描述,我们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那如果我们要想把一个物体的形状准确地描述出来,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同学们思考、讨论)对啦,我们要确定好观察的位置和方向。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练习。
(出示一个长方体盒子)同学们,看这个长方体盒子,老师把它放在小组中间,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形状画在纸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好,时间到。
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把你们画的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们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
(小组代表展示、讲解)大家都完成得很棒!那老师再考考大家,如果给你们一些小正方体,让你们搭成一个物体,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你们能行吗?(同学们信心满满地回答:能)那现在就开始动手吧!(学生搭物体、观察、记录)好了,同学们都完成得差不多了。
第1课 观察物体 课件(共16张PPT).ppt
第1课 观察物体
这些文件中你喜欢哪一个?你可以用什么方法 描述它的特征?
问题与想法1
你喜欢的文具有什么特征?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
我认为文具的特征可以从颜色、材料、形状等方面来描述。
探索与实践1 向同学介绍一个文具的特征。
可以参考以下句式与同学交流:
我介绍的文具是
我的发现:我们可以从物体的形状、颜色、表面粗糙 程度、材料、功能等方面来描述文具的特征。
问题与想法2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我认为可以通过比较轻重、软硬、长短,来发现物体 更多的特征。
探索与实践2
选择两个物品,放在一起,,说一说哪个 轻,哪个重。
按一按,说一说哪个 软,哪个硬。
量一量,说一说哪个 薄,哪个厚。
观察并记录: 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做好记录,在□中画√。
讨论与发现2
你是怎样比较两个物体的特征的?你有什么发现?
掂一掂,比较物体的轻重。 按一按,比较物体的软硬。 量一量,比较物体的厚薄和长短。
思考与练习
游戏“你说我猜”:一位同学说特征,另外一位 同学来猜,看看哪位同学猜得准、猜得多。
,它的颜色是
,形状
是
,制作材料是
,用途是
……
观察并记录:
观察图中的文具, 根据文具的特征完成 连线。
交流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分 享你们小组的记录,并 说说它们的特点。
·粉色,塑料,能装文具。 ·粉色,可以擦除铅笔的笔迹。 ·黑色,细长,木质,可以写字。 ·银灰色,金属,可以量长度。
讨论与发现1 你能从哪些方面描述文具的特征?
三年级数学上思维导图观察物体
三年级数学上思维导图观察物体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我们会第一次接触到“观察物体”单元,意在使学生能够从不同位置观察几何组合体的形状,并通过观察、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学习时可以将“观察物体”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梳理到思维导图中,借助思维导图的逻辑性与发散性特点梳理知识内容。
下面迅哥就给大家分享观察物体思维导图,学习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有序地整理归纳知识。
观察物体思维导图一、思维导图梳理工具迅捷画图的思维导图作为常用的工具之一,内置诸多和学习相关的思维导图模板,分Windows、Android、web等多种版本,支持邀请异地的小伙伴们与自己一同编辑导图。
至于更多特点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软件哪个好”简单了解。
二、“观察物体”知识梳理对于“观察物体”一节我们可以将其简单整理为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三个部分。
1、看一看通过“看一看”,学习到物体分为前面、右面、上面等多个面,而不同面都是相对的,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观察物体之看一看2、数一数学习“观察物体”一节,会通过观察物体的图形,以及通过图形相同图形的组合锻炼抽象与想象能力。
观察物体之数一数3、想一想通过看与数的方式观察完物体后,可以试着想一想各物体的特点。
观察物体之想一想当然了,除了以上三部分外,还可以将摆一摆、画一画等本节会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梳理至思维导图中。
三、观察物体思维导图在梳理“观察物体”的同时便可以将其涵盖的知识内容呈现至思维导图中。
具体的绘制方法可以简单梳理为以下五步:1、首先通过创建空白思维导图或套用模板的方式进入到迅捷画图的思维导图编辑页面。
新建思维导图2、接着围绕“观察物体”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梳理知识内容。
若套用模板,则在原有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
梳理观察物体知识内容3、然后利用图标、概要、关系线、插入素材等功能进一步完善内容。
如使用图标功能呈现不同节点间的差异,使用关系线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等。
完善思维导图4、后续还可以通过样式、主题、一键美化等功能优化思维导图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次课观察物体
知识点梳理:
1.从正面看起来图形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注意: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有时候摆法也是不唯一的。
4.注意同学们要达到根据立体图形会画三视图,根据三视图画数字型的立体图。
典型例题讲析:
例题1:(1)如果从上面看到的是,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
(2,你能确定这4个小正方体摆放的几何体的形状吗?
(3),这个几何体会是什么形状
呢?
例题2: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画一画。
例题3: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是,从左面看到的是,搭这样的几何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例题4: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一摆。
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那么可以怎样摆?
如果再从上面看到的是,那么有几种摆法?
例题5:这个图形你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还有其他搭建方法吗?
例题6: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的形状是:,积木上面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搭的这组积木,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从左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例题7:将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摆成一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图A,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图B,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图C,则这个几何体是由多少个正方体木块摆成的?
练习:
1.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这个立体图形最少由()个小正方体组成,最多由()个小正方体组成。
2.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3.用小正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从正面
看到的图形是,摆出这个几何体至少需要多少个相同的小正方体?从左面看到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4.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的几何体有();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几何体有()。
5.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如下图,它由()个正方体组成的。
6.观察下面几何体,画出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
7.一个由若干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是:
正面,左面,上面。
这个立体模型是由()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8.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再按要求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
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有()种不同的摆法。
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有()种不同的摆法。
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有()种不同的摆法。
9.小明搭建了一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图①,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图②,搭一个这样的几何体,小明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10.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上所用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请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和从左面看到的图形。
1322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