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下历史第2课习题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练习答案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P5
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 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 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 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P46
1、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答: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 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 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 繁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P49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 种制度与文化,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 元政权的认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 与民族交融;另一方面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 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P5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 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 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 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 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 要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习题答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P10
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 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 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 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 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 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 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在太原起兵,攻占长安;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
”这段话描述的是()A. 唐朝建立的过程B. 隋朝建立的影响C. 唐朝建立的背景D. 隋朝灭亡的教训2.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A. “文景之治”B. “开皇之治”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3.唐太宗比作“镜子”的名臣是()A. 姚崇B. 房玄龄C. 魏征D. 杜如晦4.唐太宗患有哮喘病, 长安的宫殿潮湿, 他更容易犯病。
有大臣建议在宫中建一个暖阁居住, 他没有同意, 并说: “功德不及汉文帝, 更不可浪费民力。
”这说明唐太宗()A. 勤于政事B. 虚心纳谏C. 节用戒奢D. 招贤用能5.唐太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A.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B. 发展经济,减轻劳役负担C.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D.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6.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A. 三省六部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册封制7.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 仁政爱民B. 无为而治C. 以法治国D. 以德治国8.“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在唐太宗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鼓励发展农业,减轻人民负担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C. 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D. 勒于政事,提倡节俭9.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 唐高祖B. 武则天C. 唐玄宗D. 唐睿宗10.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 分别开始于()A. 秦朝、唐朝B. 唐朝、唐朝C. 隋朝、隋朝D. 隋朝、唐朝11.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 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 独断专权) 。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新教材)课后题答案(2)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 2 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2 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中图版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第八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B、《唐律疏议》C、《贞观氏族志》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唐玄宗和唐太宗都善于用人,其中唐太宗时的名臣有( )A、姚崇B、魏征C、宋璟D、长孙先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整顿吏治③重视人才的选拔和知人善任④都注意加强思想文化的控制A、①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当贤明君主B、减少决策失误C、笼络人才D、维护封建统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贞观长歌》演绎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以下是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 )①虚心纳谏②轻徭薄赋③统一文字④北击匈奴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的后者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议政王大臣会议【答案】:【解析】:第7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
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
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富裕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三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三篇第1题【单选题】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威望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于“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善于吸取隋亡的教训,以史为鉴B、唐太宗勤于政事,任用贤才C、减轻农民负担,鼓励生产D、开创科举选拔人才【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这说明唐太宗(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积极进取和勤于政事C、以民为本和轻徭薄赋D、励精图治和注重文教【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创的盛世局面之一,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唐玄宗B、汉武帝C、唐高祖D、唐太宗【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提示历史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A、安西都护府的设置──加强了对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监督检举B、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D、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开元盛世”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治世局面,它出现于( )A、唐高祖时期B、唐太宗时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魏征敢于直言,言辞激烈,多次伤了唐太宗的面子,但还是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初一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初一历史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
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3.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4.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知识点二女皇武则天 5.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6.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知识点三开元盛世 7.唐玄宗继位后,在贤相姚崇和宋�Z 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8.其在位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材料一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
所荐必行,所举辄试……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陆贽:《陆宣公翰苑集》材料二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9.材料中的“则天太后”是谁?材料中主要反映了她哪方面的特点?武则天。
重用人才,知人善任。
10.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评价?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弘扬了“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在唐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随堂巩固案1.“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C )①开通运河②太原起兵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福州市中考)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B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3.(湛江市中考)唐太宗的政绩中,最为后人所称道的是( B ) A.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B.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D.戒奢从简,力倡节约 4.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扮演京剧《贞观盛事》中一位耿直进谏的名臣。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完整版)七下历史第2课习题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
B i•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④唐玄宗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②④★ 6•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C 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唐代的中央官制是()A. 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7•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唐朝二十多年的历史。
你认为不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 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A 8•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当时政治的一大特色是()A.选贤用能,唯才是举B.任人唯亲,独断专行C猜疑妒忌,刚愎自用 D.不惜民力,统治残暴9•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D 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她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A.房玄龄B魏征C杜如晦 D.宋璟2•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3•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A.文景之治 C. “开元盛世”D.唐玄宗D.光武中兴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 D.武则天5•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的人物()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高祖B. “贞观之治”4•“忆昔开元全盛日C 天,主要是因为()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B. 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C她的统治具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重要地位D.她最后把权力交还给了李姓,并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 11.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后练习第三十篇
2019-2020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后练习第三十篇第1题【单选题】在海外,与华侨华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恐怕就是“唐人街”了.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是在其他国家城市中“华人店铺”聚集的地区.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准确信息是( )①在海外有“唐人街”②“唐人街”还有其他名称③华侨华人的居住区就是“唐人街”④“唐人街”的名称来源与唐朝的强盛有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图人物的统治给予充分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的统治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15年《中小学生守则》第9条勤俭节约护家园;古人也有“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名言,下列人物中倡导节俭的有( )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太宗④唐玄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黄巾起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果你是唐太宗中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同贞观时期相比( )A、社会秩序更加安定B、阶级矛盾更加缓和C、经济繁荣程度更高D、国家政权更加稳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比较隋文帝和唐太宗,其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开国皇帝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③提倡节俭④都比较有作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民生问题是国家经济发展中压倒性的问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七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
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出现了()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中国古代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判断是否成为“盛世”的最根本标准在于()A.不拘一格选拔人才B.有开明君主出现C.吸取前朝灭亡教训D.老百姓安居乐业3.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
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
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4.高士廉等奉命编写《氏族志》时,以山东崔氏为第一等。
唐太宗看后极为不满,要求按当朝官爵重新编定,遂以皇族为第一等,将山东崔氏降为第三等。
这反映唐初()A.贵族等第观念犹存B.君主权威面临挑战C.区域经济发展不均D.科举制度初见成效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图中①②的阶段特征是()A.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B.大一统局面的开创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6.重庆市云阳县明月坝寺庙遗址发掘中,出土了5枚“开元通宝”钱币。
该钱币铸造于()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7.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
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行省制8.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9.“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
遂达臻全盛。
”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0.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局面出现在唐朝的有()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⑤康乾盛世A.①②B.③④C.④⑤D.②③11.“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预习笔记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5、评价唐太宗: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答案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想一想:(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2)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3)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4)隋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5)隋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2.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议一议:反对武则天的是那些元老重臣、勋贵旧族,出身豪门大族的大地主;支持武则天则是出身寒微、品级较低的新兴地主。
自我测评:错误之处:编修《贞观氏族志》正确的是: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第4课昂扬进去的社会风貌想一想: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
明经科主要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想一想:此骏马是唐太宗打江山时的坐骑之一,唐太宗为纪念它而特地请人雕刻的。
它以一种缺憾和求真求实的手法,颂扬唐人建功立业的万丈豪情与进取的精神。
因而鲁迅把它当作唐代豪迈开放的象征。
自我测评: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第5颗“和同为一家”想一想:唐太宗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在平等对待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数民族人作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材料:阅读:唐太宗接受了魏征的思想观点,对少数民族采取了安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耀兵振武,慑服四夷”强调“武功”,用武力征服,强迫人归附。
“偃革兴问,布德施惠”强调“文治”,用先进的文化,道德教化,开明的政策来吸引人归附。
2020春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下第1—2课练习及答案
2020春人教历史七下第1—2课练习及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选择题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宋太祖【答案】B2、某校七年级( 1 )班的几位同学在讨论“百家姓”时,李涛同学说:“如果处在某朝代,我的姓氏属于国姓( 皇帝的姓氏 )。
”李涛所指的“某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秦朝 D.汉朝【答案】B3、《三国演义》卷首语这样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西晋到南北朝近300年分裂、对峙后,又一次实现国家统一的是()A.隋朝 B.唐朝C.后唐D.五代十国【答案】A4、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与摘要内容相符的皇帝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唐高宗【答案】A5、隋朝的统治与历史上哪一皇朝的统治最为相似?()A.秦朝 B.西汉C.东汉D.西晋【答案】A6、“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殿前试人自此始。
”“殿前试人”这一考试形式的开创者是(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C4.7、观察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从洛阳前往北京走运河的()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答案】A8、武则天曾下令,奖励能使所辖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员。
这体现了武则天( )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答案】D9、如图诗中“至今千里赖通波”是指隋朝大运河()A.有千里之长B.成为南北交通枢组C.起到防洪作用D.发挥灌溉作用【答案】B10、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D11、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81年建立隋朝B.589年实现国家南北统一C.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D.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答案】C12、唐初社会经济凋敝,洛阳以东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练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9小题)1.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是()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②虚心纳谏③重视人才培养④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
能够佐证唐朝经济繁荣状况的诗句是()A.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3.“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
”史学家范祖禹在这段话中称颂的是()A.汉文帝B.汉武帝C.唐太宗D.唐玄宗4.帝王家训是中国历代皇族启蒙时期的必修课,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生智慧。
中国历朝历代新建立时,开国之君十分重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以家训教导子孙励精图治。
以下家训中能够指导继任皇帝重视用人的是()A.照车十二,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
﹣﹣李世民《帝范》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先主赦后主遗诏》C.人谁无过,贵其能改。
﹣﹣孙权《让孙皎书》D.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
﹣﹣康熙《庭训格言》5.《剑桥中国隋唐史》中提到: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
与这一理想最契合的太宗言论应是()A.食为人天,农为政本B.选贤之义,无私为本C.开直言之路,广不讳之门D.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爱之如一也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郭沫若称:武则天“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肯定武则天的史学家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7.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农时)为本。
七年级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含答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同步练习1.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①隋文帝②隋炀帝③唐高祖④武则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做宰相,这表明唐太宗()A.重视发展生产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注意任用贤才D.提倡节俭3.一代女皇武则天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她在科举制方面的“创新”是()A.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B.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C.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创立殿试制度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在杜甫《忆昔》这首诗中“开元全盛日”指的是()A.唐高宗统治初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5.根据提示信息及所学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建立唐朝,平定全国的是。
(2)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统治者是。
(3)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4)创立科举制中殿试制度的是。
(5)出现“开元盛世”局面的统治者是。
6.下列选项中,与李渊有关的是()A.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B.出现“开元盛世”的局面C.建立唐朝和平定全国D.改国号为周7.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8.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善于用人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D.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9.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
其原因是武则天()A.创立殿试制度B.重用有才之人C.打击大族势力D.促进社会发展10.“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11.(易错易混题)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下列唐代帝王在位的先后顺序是()①唐玄宗②武则天③唐太宗④唐高宗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12.某校七年级(3)班对唐初三位有作为的皇帝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答: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年。
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3.赵州桥大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即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自身重量对桥基的压力,遇到洪水小拱还可起到泄洪的作用,这就减弱了急流对桥身的冲击。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选择题。
1.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魏征
C.杜如晦
D.宋璟 2.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5.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 ( ) ①隋文帝 ②隋炀帝 ③唐高祖 ④唐玄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
”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7.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唐朝二十多年的历史。
你认为不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8.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当时政治的一大特色是( ) A.选贤用能,唯才是举 B.任人唯亲,独断专行 C.猜疑妒忌,刚愎自用 D.不惜民力,统治残暴 9.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
这体现了武则天( ) A.严惩贪官污吏 B.提倡节俭
C.善于纳谏
D.重视农业生产
10.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她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B.她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她的统治具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重要地位
D.她最后把权力交还给了李姓,并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
B C
C
C
B
A
A
D
C
C
★11.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
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政启开元”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
12.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面图1、图2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图1:唐太宗。
图2:武则天。
(2)人们习惯上把图1及图3人物统治的时期(前期)称为什么?三位人物的统治存在什么关系?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关系: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这三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重用贤能之士,重视纳谏,知人善任,大力发展科举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堪称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交融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
材料二 (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B D
——《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李世民亲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他以隋炀帝杨广的破家亡国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绩卓著……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博纳,从谏如流……因此皇帝能够较好地实行“君道”,避免和纠正了很多错误……根据举贤任能的原则,用贤良,退奸佞,因而忠贤满朝,人才济济……重视地方政治,慎择刺史,吏治比较清明。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贞观之治》(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的男主人公是谁?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唐太宗。
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是一位明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2)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你能否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言之有理即可)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3)材料三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贞观之治”。
启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