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读后感
读古希腊自然法的收获体会

读古希腊自然法的收获体会在当今社会,法律法规是治理社会的重要手段,它们以维护公正和公平为宗旨,但是法律法规如何产生?有一种叫做自然法的法律观,早在古希腊就已经出现,它对很多现代法学家和哲学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我学习了古希腊自然法的理论体系,对于自己对于法律法规的理解有了一些新的收获与体会。
首先,古希腊自然法对我们理解与认识自然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古希腊自然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提出的自然法观。
在古代希腊社会,对自然法的理念被广泛认可和奉行,同时也得到了经典的阐释和发展。
苏格拉底认为自然法是智慧、美德、哲学、美好生活的源泉。
柏拉图的自然法观强调自然法的统一性和社会的必要性,亚里士多德则系统地阐释了自然法和法律法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些古希腊哲学家的看法启示我们认识自然法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自然法与现代法律体系的关系。
其次,古希腊自然法还对我们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在古希腊自然法的观念中,法律法规并不是凭借人的意志制定的,而是由客观自然所决定,因此,其法律法规中所包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更加尊重个体的尊严和价值,更注重人本身的理性和自由。
这些观念使我们更加注重社会和谐与平等,并且让我们正确地认识了事物之间的关系与本质,从而塑造了我们的人生态度和情操。
最后,古希腊自然法对我们的法律思维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在当今的社会中,科技与经济日新月异,人类社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问题,而作为治理社会的法律法规也必须随之产生变革。
从古希腊自然法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不同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必然会引发对法律法规产生新的看法和观念,而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才能够切实应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总之,古希腊自然法对我们的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在自然法的理论体系、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塑造,还在法律思维上对我们具有较好的启示。
古希腊自然法的发展历程也告诉我们,我们需要一直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以应对新的挑战和问题。
读后感——再识自然法

再识自然法——读“自然法:一个绝代佳人?”有感初识自然法时,我与大部分人一样,对自然法是怀有崇高敬意的,对它丝毫不敢有所非议。
这样的一种状态直到我无意间看到郑永流先生的“自然法:一个绝代佳人?”一文,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我第一次见到“自然法:一个绝代佳人?”这一标题时,我的内心很是震动:因为在我心里,绝代佳人的称谓还不足以表达我对自然法的崇敬,然而郑永流先生却在“一个绝代佳人”的后面添加了一个问号,这让我触动很大,我不禁怀疑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是不是存在不妥之处;带着满腹疑问,我认真的通读了郑永流先生的“自然法:一个绝代佳人?”读完文章之后,我内心波澜起伏,郑永流先生在“自然法:一个绝代佳人?”一文中,为我展现了另类的自然法,将我内心九天玄女型的自然法形象笼罩了一层不甚纯洁的面纱。
至此,我对自然法的认识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这是我读“自然法:一个绝代佳人?”之后最大的收获:再识自然法。
相对于初识自然法时的偏激,再识自然法后,我对自然法的看法更趋理性了。
诚然,自然法有其独特的闪光之处,它的功绩不容我们抹杀;然而另一方面,它又确实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双刃剑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认识自然法。
哲学中有一句名言: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把自然法比喻成双刃剑,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回想初识自然法,为什么会出现一边倒、过于偏激的认识呢?细细一琢磨,发现这得“归功于”自然法漫长的发展历史及其体现的法律本质。
首先吸引我的是自然法不可磨灭的辉煌发展史。
古希腊哲学高度关注“自然”与“风俗”之间的差异。
法律支配的内容因地而异,然而“生而具者”却应该是处处相同的,这与后来的哲人们倾力追求的真理是一致的。
上述习惯发展成为自然法的历史进步,通常被归功于斯多葛学派。
这样的法律符合并体现了理性人对纯粹幸福的求索。
这些理论在古罗马法学家之间具有很深刻的影响,并且从此扮演了后世法理学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尽管自然法有着异教起源,大量(并非全部)的早期基督教神学家仍然设法将自然法传统融入了基督教教义(毫无疑问,斯多葛学派哲学家们对异教崇拜那可疑的虔诚,在这个收编过程中颇有帮助)。
法律与权力观后感

法律与权力观后感近年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法律与权力的关系备受关注。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维护公正、保护人民权益的重要职责。
而权力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既有可能成为法律的执行者,也有可能成为法律的违背者。
对于法律与权力的关系与作用,我在观看相关纪录片后有了一些感悟与思考。
首先,法律的存在与实施对于权力的制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权力无限的话,必然导致滥用,损害公众利益。
只有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才能对权力进行约束和规范,从而使得权力的行使更加公正合理。
纪录片中提到的一些案例,例如权贵政商勾结、腐败行为等,正是权力的滥用对社会造成的严重伤害,也凸显了法律的缺位和不完善。
因此,为了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法律的存在与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离不开权力的支持与保障。
法律需要依靠权力执行的力量,才能发挥其约束与规范的作用。
权力机构的角色是重要的,他们既要制定法律,也要对其进行监督与保障。
在现实中,不少案件受到了权力的干涉和操控,使得法律很难得到有效执行。
这给人们带来了对于权力机构过度强大和滥用的担忧。
因此,权力的行使需要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并受到法律的制约。
此外,法律与权力的关系要考虑到社会利益和民众权益的平衡。
权力的行使不能只考虑到少数人的利益,而需兼顾全社会的整体利益。
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应当以保护人民权益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不得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
纪录片中涉及到的环境保护与土地征收等问题,正是权力对于社会利益考虑不足所带来的后果。
因此,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应考虑到社会公平、人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总结一下,法律与权力的关系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权力的合理行使需要法律的约束与制约,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同样需要权力的支持和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平衡权力机构的专业性和公众参与的力量,以确保法律的公正和权力的合理行使。
只有法律与权力的有机结合,才能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公平与正义。
对论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的认识

对论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的认识自然状态是人类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等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涉及到人类在没有任何政治或社会组织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也被称为“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的理论在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都有所变化和发展,不同的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自然状态的理解也有所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对论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的认识。
首先,自然状态是指没有政府或法律约束的状态。
在自然状态中,人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干涉他们的自由。
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没有任何限制。
在自然状态中,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没有特权或特殊地位。
然而,自然状态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规则或道德约束。
自然状态中的人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尽管没有任何中央政府或法律来强制执行这些规则。
人们在自然状态中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的行为受到自然法则和良心的指导。
自然权利是自然状态中人们的基本权利。
这些权利被认为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不受任何政府或法律的干涉。
自然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
生命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生存和保护自己的生命。
自由权是人类的自由意志和行动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地做自己选择的事情。
财产权是人们对自己劳动成果的所有权,每个人都有权利拥有和支配自己的财产。
然而,自然权利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为所欲为或剥夺他人的权利。
自然权利是有限的,必须与他人的权利相协调。
在自然状态中,人们必须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自然状态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自由和权利,促进人类的自由和幸福。
自然状态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自然状态的理论提供了人类社会的起点和基础,为人们思考和探索更好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通过建立政府和法律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人们的权利。
政府的存在和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解决自然状态中的冲突和保障人们的权利。
总之,自然状态是指人类在没有任何政治或社会组织的情况下所处的状态。
自然法则与自然规律读后感悟

自然法则与自然规律读后感悟
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是我们生活中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两个重要概念。
自然法则指的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一些规律,包括物质运动的规律、生命活动的规律等,而自然规律则是指宇宙中不可违背的规则和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受到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的存在,也常常被它们所束缚。
在阅读关于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的书籍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虽然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
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也可以更加谦虚和敬畏地面对未知的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因为忽视或者违背自然法则而遭受到惩罚或者挫折。
比如,不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可能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引发自然灾害;不尊重自己身体的规律可能导致健康受损,进而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尊重、顺应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找到平衡和和谐。
此外,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也启示我们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自然界的伟大
和复杂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应该学会尊重自然的秩序,不妄自尊大,谦卑虚心地接受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
只有在谦逊和敬畏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生活的真谛。
通过阅读关于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的书籍,我对大自然的神奇和谜团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也在心灵上得到了一种启示和滋养。
我将继续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和谦卑,尊重自然的规律,努力与自然共存共荣,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心灵境界,追求更高层次的自然之美。
让我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验生命的深邃和奥妙!。
大自然的权利读后感

大自然的权利读后感以前啊,我就觉得大自然嘛,那就是我们人类的资源库。
山在那儿,是为了给我们开采矿石;森林在那儿,是为了给我们提供木材;动物们在那儿,要么是给我们当食物,要么就是让我们观赏玩乐的。
就好像我们人类是这个世界的老大,大自然里的一切都得围着我们转。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大错特错啦!大自然里的每一个生物、每一块石头、每一滴水,那都是有自己的“权利”的。
这权利可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就像动物们有权利在自己的栖息地好好生活,不被人类过度捕杀或者把它们的家给破坏掉。
植物呢,也有权利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而不是被我们人类为了各种利益乱砍乱伐。
我就想到那些可怜的小动物们。
比如说大熊猫,以前因为人类不断侵占它们的领地,把它们的竹林给破坏了,还到处打猎,搞得它们差点就灭绝了。
这就是我们不尊重它们权利的后果啊。
还好现在我们意识到了,开始保护它们,给它们建立保护区,让它们能够重新过上安稳的日子。
这就像是我们在弥补以前犯下的错误。
再说说那些河流吧。
有些河流本来清澈见底,里面的鱼儿欢快地游着,周围的植物也靠着河水滋润长得郁郁葱葱。
结果呢,人类为了工业发展,把污水都排到河里,还在河上乱建大坝,把河流的生态系统搞得乱七八糟。
那些鱼儿没了干净的水,植物没了合适的水量,整个河流就像生病了一样。
这就是我们侵犯了河流的“权利”,它本来有权利保持自己的清澈和健康的生态啊。
这本书还让我觉得,我们人类其实和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我们总以为自己很厉害,可以主宰一切,其实我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大自然。
没有清新的空气,我们怎么呼吸?没有干净的水,我们怎么喝水?没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我们恐怕都活不下去。
所以啊,尊重大自然的权利,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从现在开始,我就觉得我们人类得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了。
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想着从大自然索取,而是要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就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它的“想法”和“需求”。
比如说,我们在开发一块土地之前,得先想想会不会破坏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在使用资源的时候,要考虑能不能循环利用,减少浪费。
自然权利与历史读后感

自然权利与历史读后感首先呢,自然权利这个概念一抛出来,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个大石头。
啥是自然权利啊?是我们天生就有的权利吗?施特劳斯就像是个老谋深算的侦探,开始带着我们一点点去扒这个概念的底儿。
他一会儿讲讲古代人的看法,一会儿又说说现代人的理解,这就好比把两个阵营的武林高手拉到一起打架,我们就在旁边看看到底谁更厉害。
古代人觉得自然权利好像和一种高尚的道德秩序有关,就像是天上有个模子,人应该按照那个模子来生活才能享有权利。
可现代人就不一样啦,现代人更像是一群想要挣脱缰绳的小野马,觉得权利是自己争取来的,没有什么先天就定好的框框。
这两种观点在书里撞来撞去,撞得我脑袋都有点晕乎了。
不过呢,我越看越觉得这不仅仅是个学术上的争论,这简直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说我们现在生活在社会里,到底是有一些绝对的权利不能被侵犯呢,还是说权利都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呢?就像现在大家都在争的隐私权。
在古代,可能大家都住在一起,没什么隐私的概念,可现在要是有人随便侵犯你的隐私,你肯定不乐意。
那这个隐私权是从古至今就有的自然权利呢,还是现代社会发展出来的新东西呢?施特劳斯让我开始思考这些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
而且书里的历史部分也很有趣。
施特劳斯把这些关于自然权利的思想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去看,就像是看一部超级长篇的连续剧。
每个时代的思想家都是剧里的主角,他们提出的观点就像剧情一样,推动着这个关于自然权利的故事不断发展。
有时候我都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到了那些思想家的时代,和他们面对面争论这些问题。
但是呢,这本书也有点让人头疼的地方。
施特劳斯的论述有时候特别复杂,就像一团乱麻,我得费好大的劲儿才能把那些线头捋清楚。
不过当我好不容易弄明白一点的时候,又有一种成就感,就像是解开了一个很难的谜题。
大自然的权利读后感

《大自然的权利》读后感《大自然的权利》是罗德里克·纳什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可以称之为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在书中,罗德里克区分并命名了两种看似相像实则完全不同的生态保护观念: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和环境中心主义的生态观。
罗德里克循着这两种生态观历史演绎的线索,梳理了近现代西方思想史。
《大自然的权利》导论部分概述了环境伦理学的基本精神以及西方文明扩展伦理关怀范围的逻辑过程。
第一章追溯了环境伦理思想与天赋权利论之间的渊源关系,介绍了西方(主要是英国) 17 至19 世纪的环境伦理思想以及保护动物的仁慈主义运动。
第二章探讨的是19 世纪后期至20 世纪初的环境伦理思想。
第三章介绍了现代环境伦理学的产生过程,重点阐述了环境伦理学的创始人施韦泽和利奥波德的思想以及后人对于他们的思想的传播、普及和发展。
第四章梳理了基督教的环境伦理思想,探讨了基督教的“绿色化”趋势。
第五章详细介绍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环境伦理思想,说明了环境伦理学的“前卫”特征。
第六章向人们展现的是当代的环境主义运动,以及这一运动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政治法律制度和现存经济秩序的冲击和影响。
本书的最后部分说明了环境主义运动与废奴主义运动之间的相似性与合理性, 指出了环境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
大家对于权利一词都不陌生,大家都竭尽全力去维护与争取自己的权利,甚至可以说大家都不会容许自己的权利被剥夺。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发展到现在,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人们的权利都受到了法律。
在人类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同时,大自然的权利如何保障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而引出了保护大自然权利即如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生物学角度讲,人类是生物的一种,而生物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就如生物链中的两个环,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繁衍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这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两个方面,缺少一个就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人类不能独立于大自然而存在。
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读后感

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读后感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璀璨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上,自然法理论在当代的复兴有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它开始于20世纪中期,那个时期在哈特和富勒长达十余年的对峙的同时,也促进了自然法理论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飞速发展。
1957年,哈特在哈佛大学做了名为《实证主义和到底与法律的分离》的学术报告,而哈佛是当时新自然法学派的理论最为繁荣的地方,哈特本人也于1958年以同名论文发表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在这篇论文中,哈特通过对法律的概念和道德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分析,以试图为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划定界限:一项规则和一个体系是否属于法律的范围在概念上是与其道德相分离的。
依据此观点,哈特否认了一个法律体系的存在必须符合道德作为前提性条件,为法律实证主义做正面辩护,反驳富勒等自然法学家对实证主义的攻击,揭开了这场对峙的序幕。
而富勒也在《哈佛法律评论》上针锋相对地发表了《实证主语和忠于法律—答哈特教授》对哈特提出的观点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
富勒则认为:法律史一项含有道德目标的人类规划,从概念上根本不可能把道德和法律分开来。
围绕着他们两个的对峙,以后在西方法学界出现了大量的具有不同思想倾向和理论观点的论文和著作,其中心集中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上面,这个问题成了新自然法学派与法律实证主义争论的焦点。
菲尼斯的理论体系作为新自然理论的一支重要派别,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当然也是无法回避的,但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这个自然法理论的基本问题,这一点我们从《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这本书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菲尼斯的自然法理论注重于在伦理学上的考察,但不是对于法律、政策等做出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分析,而是把研究重点集中于法律特别是实体法的本质上面。
读后感对权力和自由的深刻思考

读后感对权力和自由的深刻思考权力与自由是人类社会中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当我读完一本关于这个主题的书籍后,我对权力和自由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首先,我意识到权力和自由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权力往往被理解为拥有决策、控制和支配他人的能力。
然而,权力的存在与发挥必然会对他人的自由产生影响。
权力的滥用可能导致自由受到侵害,而自由的过度追求也可能削弱权力的正当性和效力。
其次,我认识到权力和自由并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的。
权力的存在和行使需要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以防止权力滥用和侵害他人的自由。
对权力的制衡和监督可以通过建立法律法规、独立的司法机构和公民的参与来实现。
而自由的实现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一些权力,以确保个体间的相互尊重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我也意识到权力和自由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和实现方式。
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对权力和自由的理解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权力和自由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
然而,无论是哪种文化背景下的理解,权力和自由都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缺少的基本元素。
最后,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权力和自由的重要性。
权力的行使需要负责任和公义,而自由的追求需要有限度和责任心。
只有在权力与自由相互平衡的基础上,一个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与进步。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权力和自由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
只有在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权力与自由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并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自然法权基础》[德]费希特著读后感
![《自然法权基础》[德]费希特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42d892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4.png)
《自然法权基础》[德]费希特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自然法权基础》[德]费希特著读后感《自然法权基础》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自然法权的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对自然法权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对费希特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
费希特认为,自然法权是人类理性的一种表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他指出:“自然法权是理性的基本法则,是一切合理行动的依据。
”这一观点深刻地表明了自然法权的重要性和价值。
在费希特看来,自然法权不仅是一种法律制度,更是一种道德原则,是人类行为的标准和准则。
在书中,费希特还对自然法权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他认为,自然法权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理性,是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而形成的。
自然法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费希特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理解自然法权的本质和发展历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费希特还提出了自然法权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他认为,自然法权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不论种族、国籍、性别、身份,人人平等地享有自然法权的保护。
这一观点体现了费希特对于平等和正义的执着追求,也为我们理解自然法权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读完《自然法权基础》,我对自然法权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费希特的观点犀利、独到,他的思考深刻、深入,让我深受启发。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和法律价值的法学著作。
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对自然法权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然法权的原则和规则。
第二篇范文:《自然法权基础》[德]费希特著读后感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来看,《自然法权基础》一书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法律价值的法学著作。
费希特通过探讨自然法权的起源、发展和普遍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思考自然法权的重要性。
首先,费希特将自然法权的起源追溯到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理性。
大自然的权利读后感

读《大自然的权利》有感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美国学者,本书被称为环境伦理学新学科发展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可见本书的社会影响力之大。
在本书中作者分区了两种环境保护的生态保护观念: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和环境中心主义的生态观。
作者首次区分了这两种看似相同实际上却有着不同意义的环境保护观点。
正如题目所述,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权利,人类再讲自身权利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动物植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权利。
人类保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同样的大自然的权利也应该受到保护。
关于这两种不同的环境生态保护的观念。
对于第一种观点: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意思就是认为人类有权享有大自然的一切,保护大自然是人类应该做的,它是以人类自身长远利益为出发,同时讲求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
第二种观点:环境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作者由动植物角度出发,认为大自然固有的内在价值决定了它本身的存在权利,作为人类的我们没有理由滥用自然资源。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20世纪60年代生态危机逐渐成为全球性课题。
人们在开发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在寻求减少降低生态污染的方法,世界爱好环境的人们努力了很久,但是世界生态环境改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甚至有些地区出现恶化的现象,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并扩大,南极的企鹅体内检测出含有重金属的痕迹,这些现象无不深刻的反映出:人类活动已经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整个生态,甚至对大自然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十几年来,全世界各国人们很多都经历过洪水的袭击,非典的肆虐,各种流行性病毒的侵袭,这不仅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对人类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每当这时候就会有一些教会组织出现,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引导人们,也有一些邪教组织滋生出来破坏原本就慌乱的社会环境。
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矛盾的激化,使得一部分有思想的人重新考虑以现有的环境保护思想来指导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不是真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大自然的病症。
根据现有的认识,人们追求的保护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并且仅是从人类自身的角度而考虑。
一位法学教授对于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导读_兰迪_巴奈特

一位法学教授对于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导读_兰迪_巴奈特2011年6月第9卷第3期时代法学Presentday Law ScienceJun.2011Vol.9No.3一位法学教授对于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导读*[美]兰迪·巴奈特著,董笃笃译目前,法学教授们并非仅在法哲学领域而是经常性地论及自然法与自然权利。
由于建国时期的先辈们普遍赞同自然权利的观念,故“自然权利”这一概念经常在关于宪法的讨论中具有显著的地位。
塞缪尔·蔡斯(Samuel Chase)法官在考尔德诉布尔(Calder v.Bull)案〔1〕中提出,“在我们自由的共和国政府中存在一些重要原则,这些原则将决定并控制那种对立法权力显著且明目张胆的滥用……一项与社会契约中显著的首要原则相悖的立法法案(因为我不能称之为法)不能被认为是一种立法权力的正当行使。
”〔2〕如果有人想解释该著名论述的话,那他显然无法避开“自然权利”这一概念。
同样,如若不提及“自然的先存权利(the pre-existent rights of nature)”,〔3〕法学教授也无法向他们的学生们解释美国宪法第九修正案中“人民所拥有”的“其他”〔4〕权利。
迄今为止,在我的印象中,法学教授在论及自然权利时,他们经常将其与自然法相提并论。
尽管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联系紧密,但两者并不相同。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讨论自然法与自然权利之间的区别。
其他与会者主要采用历史性的和描述性的方法,而我将采用更加概念性的和规范性的方法。
亦即,我将阐释在我看来自然法的概念应如何与自然权利的概念相区分。
我相信(尽管我并不打算下功夫论证),我所提出的两概念之间的差别与它们的经典涵义是一致的,并有助于澄清两者的经典涵义。
一、自然法分析方法(The Natural Law Methods of Analysis)目前,自然法理念对于我们是神秘的〔5〕。
我们习惯于将法视为由某种政府执行的立法命令,或政001*〔1〕〔2〕〔3〕〔4〕〔5〕收稿日期2011-02-16本文乃作者为美国法学院协会法哲学分会1997年会议上的发言所做的准备,并以巴奈特1998年出版的专著《自由的结构:正义与法治》[The Structure of Liberty:Justice and The Rule of Law (forthcoming1998)](下文简称《自由的结构》)中的序言为基础。
法律与权力读后感

法律与权力读后感读了关于法律与权力的相关论述后,我这心里就像煮开了的火锅,各种想法咕噜咕噜地直冒泡。
以前我就觉得权力好像是那种很厉害、很威风的东西。
就像在古代,皇帝老儿一句话,那就是圣旨,所有人都得乖乖听话。
这权力大得没边儿了,感觉他们能为所欲为。
但是呢,这时候我就发现法律在权力面前就像是个小跟班,皇帝想干啥,法律好像也只能干看着。
可这真的对吗?现在我明白了,法律和权力就像是两个性格不同但又必须住在一起的室友。
权力呢,有点像那个急性子,有力量,有行动力,想要快速地把事情推动起来。
可要是没有法律这个慢性子室友拉着它,权力就容易闯祸。
比如说有些当官的,如果只想着自己手上的权力,滥用职权,给自己捞好处,给百姓使绊子,那这个社会不就乱套了吗?法律就像是给权力画了一个圈,权力只能在这个圈里活动。
这个圈可不能小看,它是用公平、正义、道德等好多好东西编织起来的。
权力在这个圈里活动的时候,就像火车在铁轨上跑,虽然方向被限制了,但是能安全、有序地到达目的地。
我还想到,其实权力也应该是法律的好帮手。
如果法律只是纸上的条文,没有权力去执行它,那法律就像没牙的老虎,看着吓人,实际上啥也做不了。
比如说抓小偷这件事,警察有权力去执法,把小偷抓起来,这时候权力就是在让法律的规定实实在在地发生作用。
而且啊,在一个好的社会里,法律和权力应该是互相尊重的。
就像两个人跳舞,得有默契。
权力尊重法律,就不会乱来;法律尊重权力,也会给权力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它积极的作用。
比如说政府想要搞个利民工程,只要是在法律的框架内,权力就能迅速地调配资源,让工程顺利开展,让老百姓受益。
自然法典读后感

自然法典读后感《自然法典》是一部极富哲理性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作者从自然、生命、人类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
这部作品不仅在思想深度上给人以启迪,更在情感上给人以触动,引发了我对自然、生命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
在《自然法典》中,作者对自然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自然是宇宙的奇迹,是生命的源泉。
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揭示了自然的神秘和奥妙,使我对自然产生了更深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自然的美好和伟大,而《自然法典》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解读,让我重新认识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使我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
除了对自然的赞美,作者还在《自然法典》中对生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生命是宝贵的,是神圣的。
作者通过对生命的探讨,使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而《自然法典》通过对生命的赞美和解读,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宝贵和神圣,也使我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
在《自然法典》中,作者还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人类社会是复杂的,是多元的。
作者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探讨,使我对人类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关怀。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往往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而《自然法典》通过对人类社会的赞美和解读,让我重新认识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也使我更加珍惜和关怀人类社会。
总的来说,《自然法典》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和哲理性的作品。
通过对自然、生命、人类社会等多个角度的深入探讨,作者使我对自然、生命和人类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也使我更加珍惜和尊重自然、生命和人类社会。
这部作品不仅在思想深度上给人以启迪,更在情感上给人以触动,引发了我对自然、生命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作品,从中汲取力量,让我们共同珍爱自然、尊重生命、关怀人类社会,创造美好的未来。
自然权利的评价

自然权利的评价
自然权利是人类共同的基本权利,以自由、平等和尊严为基础,涵盖了人们自生而来的享有生存、自由、财产等方面的权利。
自然权利是人类在自然界中本着天赋而来的权利,是一个自由而独立的存在,其原则基础是人的尊严和价值。
对于人类自然权利的评价,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自然权利是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的重要体现,可以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应用为保护人权,确保政治制度公正、平等和稳定。
自由是自然权利中最受重视和保护的权利,因为自由性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具有维护尊严、自我实现和创造力等优点。
平等原则同样也是保护人权的重要基础,通过保障平等原则,可以减少社会矛盾,揭示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并推动社会进步。
同时,自然权利也可以作为一种保障人尊严的手段,通过保护人的自然权利来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其次,自然权利又可以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产生显著的影响,可以增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并推动文化和精神的健康发展。
自然权利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权利体现,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经济和物质财富的自主管理,从而有助于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种种问题,包括贫穷、贫困和不平等。
此外,自然权利还可以作为一个文化价值,推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繁荣发展,同时让文化及精神领域增添一些新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自然权利是广泛适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权利原则,也是保障人尊严和价值的基本保障措施。
在现代社会中,在考虑保障人的自由、平等和尊严时,自然权利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权利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状态下的基本权利原则。
希望我们能够牢记和忠实地遵守这些权利原则,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古典自然法思想学后感言

古典自然法学以人的理性主义为其逻辑起点,以个人主义为其基本价值观念,采用激进主义的态度反对无知、迷信和偏见,对封建主义进行猛烈攻击,并以社会原则和分权主义为未来社会构想的基本依据。
古典自然法学家们形成的自然状态说、自然法原则说和社会契约说等法哲学内容丰富了人类法哲学思想宝库,它以观念的形成启迪了民智,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律观念的主流。
虽然由于时代所限,且古典自然法学家们受本身其经济基础的局限性,他们离开了阶级抽象地谈正义、自由和平等,对正义、自由、平等的内涵所作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但自然法的理念对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法治社会的建立所起的作用却是无可置疑的。
以古典自然法学为主要观点的古典自然法学派是一个以强调自然法为特征的法学流派,与古代自然法的不同在于,它们关注现实生活,而不仅仅具有思辩色彩;与神学自然法学的不同在于,它们强调人的理性与人权,而不是神的意志。
古典自然法学派把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人的理性作为法律的基础和衡量的主要尺度;强调个人的权利,提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其理论不仅影响了整个19世纪,就是在今天其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典自然法学派形成于17-18世纪,创始人为格老秀斯(荷兰)、主要代表人物有:洛克(英国)、孟德斯鸠(法国)、卢梭(法国)、汉弥尔顿(美国)、杰弗逊(美国)等,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继承了历史上自然法学说的某些观点,以唯心史观为理论基础,并形成了古典自然法学派。
格老秀斯宣称:“法律是理性的体现”,“正义的标准”;他给自然法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自然法是真正理性的命令,是一切行为善恶的标准。
”他心目中的理性、正义与古希腊的自然法学说有所不同,他把理性从天上引到了人间,即他讲的理性是指人类的理性,而不归结于神。
更可贵的是,古典自然法学派把正义、理性同资产阶级民主、人权、法治联系起来,并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
作为古典自然法学创始人的格老秀斯虽然认为存在自然状态下的权利,但是他却反对“主权在民”、民权高于君权论。
自然法与自然权利

《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读书报告华师15级法硕张明广一、作者简介约翰.菲尼斯(John Finnis,1940- )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法理学讲习教授和研究员,是继马里旦之后基督教神学的自然法思想的又一个主要代表。
他出生于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
他在1961年获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LL.B.学位(法学学士),1962年进入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196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之后留任牛津大学大学学院,主要教授法哲学、法理学与政治理论以及宪法。
1989年起菲尼斯就任牛津大学法律与法哲学教授。
1995年他加入美国圣母大学法学院与圣母大学伦敦法律中心,并且担任圣母大学法律讲座教授。
菲尼斯是哈特的学生,有着分析法学的学术背景,这使他的自然法理论一方面继承了西方自然法学,特别是托马斯主义法学的传统,关注法律、自然法的本体论研究;另一方面又吸收分析法学的研究方法,重视逻辑的严谨和概念的分析,这使得他的自然理论更为精细和系统,神学色彩也比较淡,与天主教的宗教神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菲尼斯的代表作是1980年出版的《自然法与自然权利》(Natural and Natural Rights,Clarendon press ,1980)以及1983年出版的《伦理学的基石》等。
二、本书的结构框架以及其基本思想本书将法哲学和伦理学、社会理论以及政治哲学紧密的融为一体,它并不是对他人主张的评论,而是频繁的以阐释、批判的方式参考了传统、中世纪、现代以及当代的研究伦理学、社会理论与政治理论、以及法理学。
本书分三编:第一编回顾一个世界以来的分析法理学,阐明所有描述性社会科学对理论家平价的依赖;同时回应那些对自然法的反对意见,指出其存在的误解。
第二编是本书的核心,正如开篇作者所说的那样:“某些人类的善(human goods)只有通过人类法律制度以及只有这些制度方能满足的实践理性要求才能实现。
本书旨在确定这些福祉以及实践理性(practical reasonableness)的必要条件,从而表明这些制度为什么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才得以正当化,并指出它们的不足之处”。
法律权利与自然权利

法律权利与自然权利行政管理徐子豪201024025101权利,一个多么神圣而又美好的字眼。
权利是每个人生来便有的东西,陪伴我们一生。
一出生,我们便拥有生命权,神圣不可侵犯;我们上学接受教育,是在享受受教育权;我们工作得到薪酬,是享受劳动报酬权。
种种的这些权利,都是得到法律的保障,而法律权利,又是来自于我们生来便有的法律权利之中。
自然权利源于拉丁文jus nafural,中文习惯译为天赋人权,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并不由法律或信仰来赋予。
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
自然权利是自然生物所共有的、任何个体都可对蒂属对象或其他物种或社会所要求的重要利益.在当今时代,更为人偏爱的术语是较为片面的“人权”概念。
自然权利,出自古希腊哲学的自然法理论,构成了古典自然法学说的要义。
文艺复兴以来,“自然权利”是西方政治和法律思想的一个重要论题。
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对“自然权利”作了个人界定:“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或财产。
”美国《独立宣言》对“自然权利”作了这样解释:“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有从他们‘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语境中是指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它是最基本权利。
而在自然权利之中,有些权利被我们人类立法保护了起来,这些被法律保护的权利,我们把它叫做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指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手段。
法律权利,是一个和法律义务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权能或利益,它表现为权利享有者可以自己作出一定的行为,也可以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一切法律权利都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享有者有权向人民法院或者有关主管机关申诉或请求保护。
《自然法典》[法]摩莱里著读后感
![《自然法典》[法]摩莱里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7fc5d7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01.png)
《自然法典》[法]摩莱里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自然法典》是法国哲学家、思想家摩莱里创作的一部哲学著作。
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许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摩莱里在书中提出了“自然法”的概念,认为自然法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是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
他强调,人类应当遵循自然法,实现个体的自由与幸福。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对后来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书中对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政治制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摩莱里认为,理想的政体应当是民主与贵族制的结合,以实现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公平。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对我们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此外,摩莱里还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提倡市场经济,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调动资源,提高社会生产力。
这一观点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对后来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书中还对人的本性、道德修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
摩莱里认为,人应当遵循自然法,实现个体的道德修养,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静。
这一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社会道德建设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第二篇范文《自然法典》是法国哲学家、思想家摩莱里的一部哲学著作。
这部著作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从全新的视角来看,《自然法典》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启示意义的教科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自然法典》中提出的“自然法”概念,实际上是人的内在需求和外在环境的平衡。
摩莱里认为,人类应当遵循自然法,实现个体的自由与幸福。
这一观点在心理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告诉我们,人的行为和需求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了解这些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引导人的行为。
其次,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自然法典》中对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政治制度的探讨,实际上是对社会发展的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读后感
在璀璨的西方法律思想史上,自然法理论在当代的复兴有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它开始于20世纪中期,那个时期在哈特和富勒长达十余年的对峙的同时,也促进了自然法理论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飞速发展。
1957年,哈特在哈佛大学做了名为《实证主义和到底与法律的分离》的学术报告,而哈佛是当时新自然法学派的理论最为繁荣的地方,哈特本人也于1958年以同名论文发表在《哈佛法律评论》上,在这篇论文中,哈特通过对法律的概念和道德的概念进行了深入而详尽的分析,以试图为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理论划定界限:一项规则和一个体系是否属于法律的范围在概念上是与其道德相分离的。
依据此观点,哈特否认了一个法律体系的存在必须符合道德作为前提性条件,为法律实证主义做正面辩护,反驳富勒等自然法学家对实证主义的攻击,揭开了这场对峙的序幕。
而富勒也在《哈佛法律评论》上针锋相对地发表了《实证主语和忠于法律—答哈特教授》对哈特提出的观点给予了强有力的回击。
富勒则认为:法律史一项含有道德目标的人类规划,从概念上根本不可能把道德和法律分开来。
围绕着他们两个的对峙,以后在西方法学界出现了大量的具有不同思想倾向和理论观点的论文和著作,其中心集中在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上面,这个问题成了新自然法学派与法律实证主义争论的焦点。
菲尼斯的理论体系作为新自然理论的一支重要派别,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当然也是无法回避的,但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这个自然法理论的基本问题,这一点我们从《自然法与自然权利》这本书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的是菲尼斯的自然法理论注重于在伦理学上的考察,但不是对于法律、政策等做出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分析,而是把研究重点集中于法律特别是实体法的本质上面。
菲尼斯的理论直接渊源于亚里士多德和阿奎那的思想,但他的理论还有一个间接的却也是同样重要的来源,那就是间接来源于他在美国的同时格里塞斯。
作为一位著名的神学家和伦理学家,格里塞斯本人同时也是一位古典理论的研究专家,在古典理论的把握和研究等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
菲尼斯也曾经谦虚的说自己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在道德、政治和法律理论领域中所运用的各项原则都是阿奎那在他关于实践理性、自然法、明智和正义的著作实质上使用有了的原则。
格里塞斯的研究使得阿奎那的这些原则的表现和意义变的清晰起来,他自己的著作《自然法与自然权利》一书所展示出来的伦理学思想乃根植于对格里塞斯的古典论证之再现和发展以及对阿奎那理论之理解中。
由此可见,菲尼斯把自然法理论实际上看成了一种道德哲学理论。
菲尼斯的《自然法与自然权利》一书立足于对价值中立的研究方式的反思,也就是对描述性社会科学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从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菲尼斯在书中提到了现代法理学的发展表明,并且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反思也证实,除非理论家本身参与了对那些真正有利于人类从而确实为实践理性所需要的事物之评价和理解,否则他就无法对社会事实进行理论性的描述与分析。
菲尼斯在前言中就提到法律实证主义是他进行研究的背景,其实也就是研究的对象。
菲尼斯认为早期法律实证主义者,例如边沁与奥斯丁等人没有注意他们所选择的概念的实践意义,而哈特、拉兹等人虽然关注了概念内容的实践意义,但是他们的观点变动不居,并且拒绝对内在或者法律观点本身的中心情形和边缘情形进行区分,其主要意图还是旨在描述。
菲尼斯提出,除非理论家在关注问题时能判定实践理性的必需条件到底是什么,否则他不能确立从哪种实践观点的中心情形来确定其主题的中心情形。
因为如果理论不想沦为一堆用缺乏可通约性的术语描述的大量事实堆积的垃圾,就必须对其意义和重要性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是基于上述的判断,菲尼斯特别关注理论的实践意义与价值,并由此将理论建立在恰当的基础之上。
于是在《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开篇,菲尼斯即提出“存在某些人类善,只有通过人类的法律制度才能被保障,也存在某些实践理性的基本要求,唯有这些制度才能满足。
本书的目的是界定这些善与实践理性的基本要求,因而展示这些制度怎样以
及在何种条件下得以证成以及它们可能存在缺陷的方式。
”因此,菲尼斯在该书中所重点论述并且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便是他对人类基本善的界定,可以说基本善构成了菲尼斯自然法理论的基石(菲尼斯的自然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一组关于人类兴盛的基本形式而有待追求和实现的基本实践原则;第二,一组实践理性的基本方法论要求,它们区别合理的实践思维与错误的实践思维,并且在考虑所有的要求之后,就能得出标准以区别道德上的正确与错误;第三,一组普遍的道德标准。
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基本善)。
而菲尼斯所要关怀的主要问题——人应该怎样活着——也在基本善的界定中得到解决。
在《自然法与自然权利》中,基本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即生命、知识、游戏、美感经验、社交、实践理性与宗教。
其中第一个基本善是生命,它是指使人保持良好自决状态的生命力的各个方面。
菲尼斯认为人对于生命这个基本目的的承认、追求与实现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
此处的生命含义较平常更为广泛,但菲尼斯对生命的理解并不限于此。
菲尼斯认为即便是有缺陷的生命也是一种基本价值(菲尼斯对植物人的生命之关注也可以佐证他的这种观点。
菲尼斯还认为,没有意识的生命是否具有任何价值,以及一个人的活的身体是否是一个人,是通过理性决定的问题,而不是由情感与修辞性地被激起的想象来决定。
第二个基本善是知识。
菲尼斯所言的知识有严格的限定,菲尼斯所言称的作为基本善的知识,是指因其本身原因而被加以追求的那种知识。
第三个基本善是游戏。
菲尼斯的这个判断与很多思想家有巨大的区别,人们一般认为游戏在人类生活中仅仅具有极其次要的地位,尤其对于从小接受集体主义教育与等级化教育并且极其重视实用理性的中国人而言更是如此。
然而,菲尼斯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认为某些分析人类福祉的伦理学家忽略这个基本价值,而人类学家则会注意到人类文化中的这一重要而不可化约的要素。
菲尼斯对游戏价值的论述诉诸了人的体悟,他认为,游戏的要素能进入任何人类行为,而某些行为、事业等完全是游戏,游戏有其自身的价值,也是其自身的价值。
美感经验是菲尼斯理论中的第四个基本善,即人欣赏外在于人的美的形式之内在体验,它无需涉及人自身的行为。
在菲尼斯的基本善的清单中,第五个是社交(友谊)。
菲尼斯认为,社交价值的实现是多层次的,在最微弱形式上讲,社交的价值可以在人们之间最低限度的和平与和谐中实现,而最强形式则是完整的友谊之花,即为朋友的目的、为朋友的幸福而行事。
第六种基本善就是实践理性,是指使自己的智慧对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选择以及性格形成等问题产生有效影响(在行为中产生的实践推理方面)。
第七种基本善是宗教,即人类自身(以及人类能够创立和维持的秩序)与神之间确立和维持妥当关系的观念。
在菲尼斯这里,基本善详尽无遗地包括了所有的人类价值诉求。
而一旦认定基本善详尽无遗,那么所有人类行为的目的都包含在基本善的范围之内,这也就意味着,人类尽管有着多样性的追求,社会尽管是多元的,但是不管人们有多少的目的,却都逃不脱基本善,即基本善的清单囊括了自由选择的范围。
在菲尼斯看来,这种设定并不是基于意识形态等因素,而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
在人类基本的善的理论之基础上,菲尼斯系统地总结了把人类基本的善的判断转化为在此时此地应该做什么的判断的几个实践性原则,并且把它们称为“实践理智性的基本要求”:1.首尾一贯的生活规划;2.不专断地偏爱任何价值;3.不专断地偏爱任何人;4.对某些特定的和局限的方案保持某种程度的超脱态度;5.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承诺;6.不用无效率的方法浪费自己的机会;7.不选择会损害或阻止基本的善的实现以及对其进行参与的行为;8.培养共同体中共同的善;9.按照一个人的良心去处世。
这九个基本要求的最终结果就是道德,“这里完全可以说每一个这样的要求都是道德判断或责任的一种形态”,因此菲尼斯又称这些实践理智性的基本要求为“责任的各种形态”(the modes of responsibility)。
由此可以看出,菲尼斯的道德哲学理论是一种明显的目的论,但他不专注于单一的人类理想,所涉的范围更加广泛。
从他对第一性道德原则之形成过程的论述中可以见出他所怀有的人类
总体的完善的理想,他指出,第一性的和最抽象的道德原则是这样形成的:在为了人类的善及避免与之相反的自愿行为中,一个人应该选择或意愿那些能够与总体的人类完善相容的各种可能性……而总体的人类完善并不是受人类行为所影响的事务状态,它是共同体的一个理想,是在全部基本的善中的所有人之完善的一个理想,是一个理性和善良愿望的理想。
菲尼斯还认为上述那些基本的善和实践理智性的原则全都是自明的,他运用了阿奎那的理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指出所谓自明的不是指它们是明显的、或是直观的、或是具有理性的人们立即能同意的,而是指它不能由比它更为基本的原则或原理派生出来。
它不需要被证明,它们是被前设的或者在作为证明的东西中展开自身。
这些自明的善和实践性原则没有描述世界,我们也不能通过睁开眼睛把它们看上一眼就马上能证实这些善和原则,但它们对任何从事探寻事实以及对理论性判断(包括历史的和哲学的判断)有经验的人都是很明显的。
反对这些基本的善和实践理智性的原则将使人们没有相应的能力去追求知识,在所有的这些方面理论理性的原则都是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