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人的饮食

合集下载

西盟佤族饮食

西盟佤族饮食

西盟佤族饮食-稀饭、水酒佤族的主食是稀饭和水酒。

平时吃酸笋、盐巴、辣子稀饭。

节庆、做鬼、办喜、丧事或有客人,才煮牛苦肠或鸡肉、老鼠稀饭。

水酒则是一年四季的常用饮料。

牛苦肠或鸡肉、老鼠肉稀饭加水酒,是佤族接待宾客的最高礼节中的食品。

佤族有“有饭大家吃、有酒在家喝”,“无酒不成礼”之说,以能有东西让大家吃为荣耀。

他们说:“这才算汉子”,这反映出佤族古朴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痕迹。

逢剽牛、杀猪、杀鸡或猎到什么野兽,除了要特别敬奉老人、头人、魔八、砍头英雄和歌手,长辈之外。

人人大抵平等,见者有份。

所谓“无酒不成礼”,意思是家里有客人,一定要泡水酒,才能表达心意,否则不合礼节,面子上过不去。

佤族用手抓饭吃。

他们把稀饭盛在一种叫“木拉”的木盘子里,一点一点地从边到里抓稀饭吃。

木拉隔热、不烫手。

现在抓饭吃的习俗有所改变,多数地方的佤族已经使用碗筷子。

佤宴(佤族请客吃饭),是很有风趣的热闹场面。

首先是大家来帮主人家劈柴、舂米、泡酒、剽牛或杀猪,然后把大块的牛肉或猪肉放在大锅里煮。

煮到七成熟后,放入米煮稀饭。

稀饭将熟时,把牛肉或猪肉锅里捞出来,放到火塘边备好的簸箕上。

2至3个男子汉赤膊把长刀把子顶到肚皮上,用双手把大块的猪牛肉划割成小块。

佤族竹楼较为窄小。

吃饭时往往楼里楼外楼下都挤满了人。

也常常因为碗不够用,家庭主妇就用木拉、芭蕉叶子给大家盛饭,每一份饭上搁上一撮肉,一撮佐料。

酒司令轮番向大家敬酒,边吃饭、边喝酒、吃饱饭、还喝酒。

有人就着酒兴,唱起歌来,一人唱、众人和,大家踏歌起舞,感情投入,如醉如痴,让你真正感受到阿佤人的热情与好客。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饮食习俗还涉及到饮食所用的器皿和场合等十分丰富的内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云南民族饮食习俗文化一、云南民族饮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食物主要来源:采集和狩猎,正所谓“绿色的就是菜,会动的就是肉”。

a.采集:如苦聪人的斑茅芽、猴头果、苦竹笋、木瓜果、山药、老鼠果等;独龙族的牛耳朵菜、水芹、节节菜、水香、芭蕉花、竹笋、臭菜、鱼腥草等。

b.渔猎C.养殖:拘兽以为畜,如《华阳国志?蜀志》:在滇北与四川相连地区有石猪坪,“有石猪子母数千头。

长老传言:夷昔牧猪于此,一朝猪化为石,迄今夷不敢牧于此”。

D.种植:稻谷、小麦、豆类、玉米、马铃薯2.饮食方式食生:把肉剁碎和着作料吃。

如白族的生皮、布朗族、傣族“剁生”、景颇族“鹿血饭团”熟食:烧烤、石烹二、云南民族饮食特色1.坝子和河谷地区民族饮食特色白族饮食:白族以稻米和小麦作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麦为主食。

附以薯类、豆类、肉类及各种蔬菜、水果等。

洱海的鲤鱼、弓鱼、鲫鱼是人们喜食的菜肴,“砂锅鱼”是大理著名佳肴。

白族人喜食酸辣,爱吃凉菜,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螺蛳酱等。

爱饮糯米酿造的甜酒。

特色饮食:三道茶、砂锅鱼、生皮、乳扇等砂锅鱼将嫩鸡片、冬菇等十余种鲜腊配料,再加上洱海出产的弓鱼或鲤鱼慢慢炖成。

游客可在游船上,以及下关或大理各大饭店品尝得到这道名肴。

乳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

三道茶第一道是用沱茶冲泡的苦茶;第二道是加红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

“一苦、二甜、三回昧”的“三道茶”不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它还寓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傣族饮食傣族地区以产米著称,糯米是主要食品。

傣族有吃异物的习俗,《百夷传》载:“其饮食之异者:鳅、鳝、蛇、鼠、蜻蜓、蜉、蛟、蝉、蝗、蚁、土蜂之类以为食。

去西盟佤族注意事项

去西盟佤族注意事项

去西盟佤族注意事项西盟佤族是中国云南省泸水市西盟县的一个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如果你计划前往西盟佤族地区旅行,有几个注意事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首先,尊重佤族的习俗和传统是非常重要的。

佤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例如婚礼、葬礼以及一些节日庆祝活动。

当你参与这些活动时,尽量保持尊重和礼貌。

在访问佤寨时,尊重佤族居民的生活方式,遵守当地的规矩。

其次,了解佤族的饮食文化也是很重要的。

佤族人以耕地和种植为生,他们通常以农作物和肉类为主食。

佤族有很多特色菜肴,如松花皮蛋、米糟糏酒、辣子鸡等。

在品尝佤族美食时,要尊重当地的饮食习惯,遵循当地的用餐礼仪。

第三,尊重佤族的宗教信仰。

佤族大多数信仰原始宗教,崇拜祖灵和土地神。

在佤族寺庙拜访时,要遵循寺庙的规定,尊重寺庙的法师和信徒。

在参与宗教仪式时,尽量避免干扰或对宗教仪式产生不尊重的举动。

第四,尊重佤族的传统文化和服饰。

佤族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他们有自己的音乐、舞蹈和手工艺品等。

在参观佤族村寨时,可以欣赏佤族的传统舞蹈和音乐表演,购买手工艺品支持当地手工艺人。

但是,在拍摄照片时要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避免干扰他们的正常生活。

最后,要注意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

西盟佤族地区自然风景优美,但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游客在旅行期间,要尊重当地的环境资源,不随意破坏植被和生态系统。

同时,在参观文化遗产时要遵守当地的管理规定,保护好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

总之,前往西盟佤族地区旅行需要尊重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通过尊重当地人民和环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佤族的文化,并帮助保护他们的传统和自然环境。

佤族喝水酒的习俗对佤族青少年的影响玉相老师

佤族喝水酒的习俗对佤族青少年的影响玉相老师

佤族喝水酒的习俗对佤族青少年的影响摘要:正确认识佤族酒文化中佤族喝水酒的习俗的意义及负面作用,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这一习俗对佤族青少年的影响,并群策群力加以完善。

关键词:佤族喝水酒习俗影响佤族青少年近两年,西盟一中的佤族学生酗酒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其本人的身心健康,我想这与他们喝水酒的习俗是有一定关系的。

佤族“水酒”(佤语称“布来弄”或“布来茸”)是佤民族独有的饮料,其酿造历史悠久,制作简单粗放。

在佤族山寨中,家家户户都有酿造水酒的能手。

佤族酿造水酒用的原料,多以小红米为主,辅以荞麦、玉米等杂粮为配料掺拌酿造。

这些原料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糖类,其营养之丰富超过了其他任何饮用酒,对人体营养的供应也特多,为其他酒类所不及。

水酒酿造时,小红米、荞麦可直接用来蒸或煮熟,玉米则要舂或磨成玉米沙,用温火炒黄后蒸或煮成熟饭,用簸箕或篾笆或芭蕉叶摊开冷却后拌上酒药(佤族人能自制),再将其放入用芭蕉叶封好的箩筐里即可。

要加速其发酵,多把箩筐放在火塘边或阳光照射下加热。

经约五、六天有酒味溢出后,把它移装入坛罐里封好口放到屋角里待用,放的时间越长,酒味越好。

佤族常年居住在山里,他们多用泉水过滤水酒,水酒特别清凉。

饮用前,先把酿成的水酒装入坛罐或竹筒中,注入泉水浸泡一个小时左右后将吸管(多用弯曲的竹管)插入用来泡滤水酒的坛罐或竹筒中,吸出水酒盛到容器里,最后再用竹杯或碗饮用。

一筒水酒可根据自已的喜好来控制泡、滤的次数。

佤族水酒味道香甜浓郁,酒精度数较低。

具有解渴、助消化、爽身和消除疲劳的感觉;经常饮用水酒,则有减少疾病和增强抵抗力的功能。

正因为如此,佤族人特别青睐水酒,男女老幼没有不会饮酒的。

连几岁小孩也能饮用,在佤族山寨中喝水酒与喝泉水差别不大。

出山劳作时更是他们必备的解渴饮料。

水酒饮用的意义不仅在于饮食享受,更重要的是在于庄重活动的正式表达。

佤族是一个非常重视“酒礼”的民族,有“无酒不成礼”的传统习俗,以送酒、敬酒、饮酒为最高、最尊贵的礼节。

佤族水酒制作技艺

佤族水酒制作技艺

佤族水酒制作技艺佤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和缅甸等地。

佤族人民一直以来都有制作水酒的传统技艺,水酒是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展示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佤族水酒的制作技艺。

佤族水酒的制作过程非常独特,经过多年的积累和传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制酒工艺。

首先,制作水酒的原料主要是糯米和水。

糯米是佤族人民主食的一种,它富含淀粉,适合发酵制酒。

在制作水酒的过程中,佤族人民会先将糯米蒸熟,再放凉备用。

接下来,佤族人民会将蒸好的糯米放入一个特制的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

这个容器一般由竹子或木头制成,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加入水后,佤族人民会用手将糯米和水充分混合,使糯米充分吸收水分。

然后,佤族人民会将这个容器密封好,放置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发酵。

发酵的时间一般为7天左右,这个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糯米的发酵。

发酵的过程中,糯米中的淀粉会被酵母菌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从而形成水酒的主要成分。

经过发酵后,佤族人民会将发酵好的糯米放入一个特制的蒸锅中进行蒸煮。

蒸煮的时间一般为1-2个小时,这个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以确保糯米能够均匀熟透。

蒸煮后的糯米会变得松软而有弹性,口感醇香。

佤族人民会将蒸煮好的糯米放入一个大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然后搅拌均匀。

这样做的目的是将糯米中的酒精和水充分混合,使水酒的味道更加浓郁。

搅拌均匀后,佤族人民会将水酒装入特制的容器中,密封保存。

佤族水酒的制作过程虽然简单,但其中蕴含着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智慧。

水酒不仅是佤族人民的饮品,更是他们的文化符号。

每逢佤族人民的节日和重大庆典,水酒都是必不可少的饮品,用来祭祀祖先和招待客人。

佤族水酒的制作技艺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佤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通过制作水酒,佤族人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和文化归属。

同时,水酒也成为佤族人民与外界交流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佤族文化。

佤族水酒制作技艺是佤族人民世代传承的宝贵财富。

民族植物学与人类饮食

民族植物学与人类饮食
火把果
蔷薇科
火棘属
木本
果实
白族、彝族在过火把节的当天食用。
羊奶果
胡颓子科
胡颓子属
木本
果实
傣族直接食用新鲜果子。
植物名称
科名
属名
种类
食用部位
民族利用情况
山橄榄
木犀科
木犀榄属
木本
果实
苗族直接食用新鲜果子或腌制后食用。
马桑
马桑科
马桑属
木本
果实
汉族食用果子。
野芒果
漆树科
芒果属
木本
果实
傣族食用果子。
鸡束子
山茱萸科
鸡束属
木本
果实
苗族食用果子。
山葡萄
葡萄科
葡萄属
藤本
果实
大多数民族食用。
多一
——
——
木本
果实
白族腌后食用。
(四)、野生饮料
植物名称
科名
属名
种类
食用部位
民族利用情况

茶科
茶属
木本

白族做成“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
可可
梧桐科
可可属
木本
果实
景颇族做成饮料来食用。
咖啡
茜草科
咖啡属
木本
果实
傣族做成咖啡喝。
民族植物学与人类饮食
(一)、野生粮食
植物名称
科名
属名
种类
食用部位
民族利用情况
野葛
豆科
葛属
草本

大理白族山民挖来它的块茎把他们和开水捏揉成洁白的混合物,然后用白布过滤,把留下的汁做成一个圆圆的饼状物,并放在太阳下晒干水分,这样做成的干葛粉类似于淀粉,它是农清火去燥的佳品。

佤族美食详细

佤族美食详细

佤族美食详细佤族美食详细 1佤族特色传统食物鸡肉烂饭鸡肉烂饭佤语叫“馍尼亚布绕” ,是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比普通的米饭要软得多,比稀饭要干些。

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手撕鸡肉栏仡佬族饮食习俗饭,另一种叫刀砍鸡肉栏饭。

制作方法独特,取鲜嫩乌骨子鸡切随和新谷米一起方如锅中煮,然后放入茴香叶、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

其色泽鲜艳,味道糯滑鲜香,独具特色佤族特色食俗佤族的主食制做法有三种:即熬稀饭、煮烂饭、煮干饭。

每日两三餐不等。

煮饭的大米是临时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多少。

佤族普遍喜欢食用烂饭(介于干饭与稀饭之间,半干半稀的饭)。

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盐巴、辣椒、肉(如有猪肉、牛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成烂饭即可,味道极为鲜美诱佤族人。

有的地区主食以干饭为主副食主要是以青菜类、瓜类、酸竹笋、盐巴、辣椒、蒜或者鲜肉熬汤菜就饭,这是佤族平时最讲究的一种饭食。

佤族的肉食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有猪、牛、鸡。

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虫的习惯。

一些地区的佤族还有捕食昆虫的习惯,更食用竹蛹、寄生于草木植物的红毛虫、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十余种。

一般时都把可食的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盐、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养蜂比较普遍,但养蜂方法十分特别,先用一段掏空的圆木,两头封口,留出数个小孔,供野蜂进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酿蜜,每年割2、3次,与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按佤族习俗,主妇负责煮饭和分菜。

饭熟之后,把饭盛在一个个大木盘里分给家人,每人盛给一碗汤菜,如有肉,则每人平均分得一份。

全家人围蹲在主火塘边吃饭,如有外人在场,也分给一份饭菜。

佤族重视节庆,皆有相关的食礼。

如"崩南尼"(佤年)、播种节、接新水节、取新火、拉木鼓,都蕴藏着神圣的理念,备有丰美的食品。

如播种撒谷定在布谷鸟催耕之时。

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提前备好各式饭菜,集中到山坡地上,统一交给一位长者去分配。

佤族鸡肉稀饭

佤族鸡肉稀饭

佤族鸡肉稀饭
佤族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低族人民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也是低族人民经常用于接待客人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

佤语称鸡肉稀饭为“布勒内爱”。

煮鸡肉稀饭接待客人用的鸡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

低族传统习俗普遍认为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是要与客人断绝关系之意,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低族群众自养的白毛鸡只能留给自己家人食用,不能送人,更不能送给亲戚、朋友,尤其不能用于接待客人。

低族人家杀鸡时不用烫开水拔毛,而是用火烧毛,边烧毛边拔毛,鸡毛烧完后,鸡皮烘烤得红红的,把内脏取出来以后不能用清水清洗,用清水冲洗烧过的机会把甜味和香味洗走,煮出来的鸡肉稀饭香味不够,甜性不足。

低族人家煮鸡肉稀
佤族鸡肉稀饭鸡肉稀饭是低族人民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也是低族人民经常用于接待客人的重要传统饮食之一。

佤语称鸡肉稀饭为“布勒内爱”。

煮鸡肉稀饭接待客人用的鸡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

低族传统习俗普遍认为用白毛鸡煮稀饭接待客人,是要与客人断绝关系之意,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低族群众自养的白毛鸡只能留
给自己家人食用,不能送人,更不能送给亲戚、朋友,尤其不能用于接待客人。

佤族人家杀鸡时不用烫开水拔毛,而是用火烧毛,边烧毛边拔毛,鸡毛烧完后,鸡皮烘烤得红红的,把内脏取出来以后不能用清水清洗,用清水冲洗烧过的鸡会把甜味和香味洗走,煮出来的鸡肉稀饭香味不够,甜性不足。

低族人家煮鸡肉稀。

佤族饮食 佤族最具特的饮食代表都是啥

佤族饮食 佤族最具特的饮食代表都是啥

佤族饮食佤族最具特的饮食代表都是啥>佤族以大米为主食。

西盟地区的佤族都喜把菜、盐、米一锅煮成较稠的烂饭。

其他也区的佤族则多吃干饭。

一般说来,农忙时日食三餐,平时吃二餐。

鸡肉粥如茶花稀饭是家常食品的上品。

旱稻多用木难现吃现舂,佤族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之说。

佤族的肉食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有猪、牛、鸡等家禽。

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虫的习惯。

捕到鼠后,先用火把手燎光,除去内脏,洗净,与大米一起煮成稀饭食用。

也有的用火塘把鼠肉烘干,制成鼠肉干巴储存,随吃随取。

佤族所猎取的鼠类有竹鼠、松鼠和田鼠。

一些地区的佤族还有捕食昆虫的习惯,根据季节的特鱼,更替食用竹蛹、寄生于草木植物的红毛虫、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共有十余种。

食用时把可食的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盐、拌辣椒,香辣可口。

佤族习惯在吃饭时全家围着火塘,主妇把饭盛到木碗里,分给所有的成员,一般按各人饭量一次分完,如有外人在场也可分一份。

此外佤族不喝开水,习惯于饮冷水。

佤族养蜂比较普遍,但养蜂方法十分特别,先用一段掏空的圆木,两头封口,留出数个小孔,供野蜂进出,放在森林或屋椽下,使其繁殖酿蜜,每年割2、3次,与其中蜂蛹一起食用。

可口的鸡肉烂饭鸡肉烂饭佤语叫“ 馍尼亚布绕” ,是迎宾待客的美味佳肴,它即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比普通的米饭要软得多,比稀饭要干些。

有两种做法,一种叫手撕鸡肉栏饭,另一种叫刀砍鸡肉栏饭。

制作方法独特,取鲜嫩乌骨子鸡切随和新谷米一起方如锅中煮,然后放入茴香叶、青辣椒、辣料、阿佤芫荽、葱、蒜、香子、薄荷等佐料稍煮即可。

其色泽鲜艳,味道糯滑鲜香,独具特色。

苦茶除饮酒之外,佤族更爱喝苦茶。

佤族煮苦茶,要用一口大砂罐,若无砂罐也可用大茶缸。

茶叶,一般用粗制绿茶,或自制的大叶茶,煮一次茶放茶一两左右。

在火塘上象煮菜一样慢慢地煮,要把茶叶煮透,并煮到罐中的茶水仅剩下三五口为止,所剩的这几口就是苦茶。

饮时习惯于把罐抬起来喝。

佤族饮食 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

佤族饮食 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

佤族饮食佤族人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吃啥>佤族过去普遍信奉万物有灵原始教,有部分地区的佤族信奉佛教,差不多所有节日都伴有祭祀活动。

传统的祭祀活动除杀鸡和杀猪外,还要进行特有的剽牛。

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全寨人聚居在一起进行剽牛,剽牛仪式由捐牛的主人主持。

届时由主人持怅柄铁剽刺进牛的心脏使其致死,而后把牛肉均分到客户祭祖。

牛骨归主人,牛头骨被视为富有的标志。

祭祖仪式后,全家吃午餐,开始播种旱谷。

“崩南尼”是舌烛旧迎新的年节,要选在佤历(候历属)一年最后一月的祭亥日,当夜四更,全寨的头人、青壮年男子,都要集聚到寨王家,并凑钱买猪、鸡各一只宰杀,各家用小篾桌端去一盆糯米饭、一块粑粑等给寨王拜年,祭神灵和祖先。

后互赠粑粑,互相祝贺。

天亮时祭神树,并开始打猎、捞鱼虾,以求新的一年里交下好运。

其他节日如接新水节、取新火、拉木鼓等活动,都要杀鸡、杀猪祭祀。

其中拉木又的祭祀规模较大,整个过程要十余天,需一布数家剽牛祭视,全家一起置酒庆贺,拉木鼓前后不得吃姜,不能用芭蕉叶盛饭,不能使用碗筷等。

佤族人的待客礼仪佤族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当先,认为无酒不成礼。

佤族待客敬酒习俗多样。

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饮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种戒意,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

敬给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尽力喝干,以表示心地坦诚,否则被认为对主人不敬;另一种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先倒在地上一点或右手把酒弹在地上一点,意为敬祖。

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干。

佤族民间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习惯。

每逢儿子出门,客人离去,主人还要打“送亲礼”。

即给亲人或客人敬酒,届时主人用葫芦(盛酒器)盛满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客人或远离的亲人嘴边,客人需要喝到葫芦见底,以表示亲情、友谊永远不忘。

赞美佤族饭菜的句子

赞美佤族饭菜的句子

赞美佤族饭菜的句子1.佤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深厚的文化积淀里,佤宴荟萃了佤族传统美食的精华,成了佤族人民招待宾客的传统饮食习俗。

佤宴使用佤族的传统做法烹制精心挑选的食材,盛以芭蕉叶上桌。

佤宴各道菜的烹调方法主要为煮、烤、蒸、拌、舂,所有食材都是大自然的恩惠。

食材摆放在新鲜的芭蕉叶上,全宴从食材、加工至摆放,都具有生态、环保、新鲜、绿色四大特点,充分体现了佤宴的原生理念。

2.佤宴由诸多丰盛的佤族风味特色美食组成,被视为佤族的“满汉全席”。

店里佤宴所使用的香料,堪称店家心目中的“一宝”。

每种香料都是来自老板的家乡——西盟中课,这些带着民族特色的香料,在店家精湛的手艺下,和一种种原生食材充分结合,最后呈现在顾客眼前的是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佤族特色美食。

3.为了还原家乡的味道,店家把菜的品质放在第一位。

佤族追求食材的原味。

要想做出家乡原味,对食材的要求就会极高。

因此,店家对食材都是亲自把关,力求每一道菜所用的原料都来自家乡的田野。

4.此外,店家还极力挖掘佤宴的附加值——民族文化。

晚宴中有一道不能缺少的菜——鸡肉烂饭。

这道流传了上千年的美食,代表着佤族人民的历史。

从前,佤族同胞出去打猎,回来都会把猎物分给每一家。

如果猎物不够,就煮成烂饭大家一起吃。

鸡肉烂饭中承载的是佤族人民分享的精神,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一起生活,同心同德,齐头并进。

店家把这些家乡美食献给食客的同时,也会耐心地向大家讲解其背后的故事。

5.店家说,他家来思茅开店,已经两年多了,这一手祖传的好手艺是立足的基础,不过阿哈西盟佤族风味真正依靠并得到广大顾客信赖的,是一颗真正将民族文化融入美食之中的心。

从西盟到思茅,改变的是地理位置,不变的是家乡味道!6.走进店里,就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的佤族民俗博物馆。

其中陈列着佤族的木鼓、生活用品、牛头、乐器等物品。

正如这些代表佤族文化的陈列品,店里的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民族的文化和底蕴,都能让人们透过表象看到其中体现出来的佤族人民的农耕文化和精神信仰。

神秘的佤族饮食文化与禁忌

神秘的佤族饮食文化与禁忌

神秘的佤族饮食文化与禁忌自古以来就是阿佤山的主人,他们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千百年来,阿佤人就这样住着大山,靠着大山,吃着大山,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佤族以大米为主食。

男女老幼皆食辣椒,民间有“无辣子吃不饱”之说。

佤族的肉食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有猪、牛、鸡。

此外也有捕食鼠和昆虫的习惯。

一些地区的佤族还有捕食昆虫的习惯,更食用竹蛹、寄生于草木植物的红毛虫、扫把虫和寄生于冬瓜树的冬瓜虫等十余种。

一般时都把可食的昆虫与米一起煮成粥,加菜、盐、拌辣椒,香辣可口。

在佤族的饮食文化中,舂菜是最富有特色的,也是佤族人最喜爱的一道菜肴。

舂菜,佤语叫“抓”。

舂菜,顾名思义,就是把菜料舂成酱糊状而食用。

舂菜是总称,细分则以用来制作舂酱菜的菜料来取名,例如以小鱼为菜料的称“舂小鱼”,以螃蟹为菜料的称“舂螃蟹”等等。

在佤山,舂菜的原料,一年四季不缺。

野菜、野果、小鱼、小蟹、蛐蛐、蚂蚱等等都是舂菜的原料。

舂菜都要加作料。

许多野菜野果的陪料首选是臭豆豉,其次是芝麻、花生和核桃,大蒜、生姜、辣椒、花椒、阿佤芫荽要配上,作料越齐,味道越好。

佤族人离不开山,也离不开火。

他们靠山吃山,靠火生活。

刀耕火种就是解放前佤族人耕作方式的总概括。

佤族人出门,总是要带上火(火镰火草之类),若没有取火的用具,也要从家里带上柴火头。

到了地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烧一堆火。

火,具有提供给人们取暖、抽烟、烧煮食物、反御蚊虫、吓跑毒蛇猛兽等功能。

长期的狩猎、采集生活以及“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形成了佤族人火烧食物的习惯。

在佤族饮食文化中,除了生食、煮食外,火烧食物是一种重要的烹调方式。

有些食物煮的远不如火烧的好吃。

因此,佤族人特别喜爱火烧食物。

佤族人认为酒是最高尚、最圣洁的饮料。

因此,产生了崇尚酒的习俗,酒被广泛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佤族不论举行什么活动都有喝酒,喝酒前必定要举行祝酒仪式,因此,佤族民族文化中,有《祝酒词》这样的民间文学作品。

饮食文旅资源开发对策

饮食文旅资源开发对策

饮食文旅资源开发对策饮食文化资源与旅游业关系密切,对于丰富旅游资源、发展当地旅游业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位于西南地区、xx省边陲的佤族也同样受到学者的青睐,涌现出一批与其相关的论著。

关于佤族的综合性研究专著有xxx的《佤族风俗志》、xx的《xx地区佤族百年社会变迁》和xxx的《佤族文化史》等,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佤族的社会习俗进行了分析,但仍局限于民俗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角度。

事实上,xx省xx市xx佤族的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征,关于佤族饮食文化的研究,有xxx的《佤族食俗》、xx的《xxx村佤族饮食旅游资源开发》、xx的《xx族历史旅游文化资源研究》等,上述研究大都对佤族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描述,但是对佤族饮食文旅资源开发的必要性方面几乎没有涉及,因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一、xx佤族传统饮食xx佤族聚居地,位于北回归线之内,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炎热潮湿。

独特的地理环境使佤族人民饮食以酸辣口味为主,且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一)xx佤族饮食概况1.食物一个民族所用食物的种类和生活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佤族的食物以大米为主,杂粮主要有玉米、红薯、洋芋等。

佤族人一天一般食两餐——早饭和晚饭,早饭食“干饭”,晚饭食“烂饭”。

佤族人的烂饭,就是把米饭和菜一起煮。

蔬菜以白菜为主;佐料主要有辣椒、薄荷、葱姜蒜、胡椒、柠檬、百香果等;肉类主要有鸡、鸭、鱼等,肉食在佤族饮食中所占比重较小。

除了上述由佤族人亲自种植和养殖的食物,佤族人还经常上山打猎,作为食物的重要补充,如竹鼠、老鼠等。

在佤族人的日常生活中,为了补充食物,还有另一种重要手段,就是采集:在采集昆虫方面,主要有蚂蚱、蝉、芭蕉虫等,xx佤族食俗中的一大特色就是食虫;在采集水生生物方面,主要有鱼、螃蟹、泥鳅等;在采集植物方面,主要野芹菜、野韭菜、野笋等野菜,鸡枞和木耳等野菌。

佤族

佤族
一、佤族简介 二、佤族的宗教信仰 三、佤族的服饰与饮食民俗 四、佤族的文化艺术
佤族是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古老 民族,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澜沧 江、怒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地区。与汉、 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错杂 居。这里山岭连绵,平坝极少,故称为“阿 佤山”,古称“葫芦国”,居住在这里的佤 族自称“阿佤”,意为“住在山上的人”。 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先民是 古“濮人”的一支,在秦汉时期称为“闽 濮”,与壮、傣等民族杂居,佤族作为一个 独立民族,是在唐代孕育,经过宋元明清等 朝代的不断发展而日、历史 传统以及服饰文化等因素,佤族又分“佤”“布 饶”、“佤崩”、“佤固德”、“乌”、“腊 人”、“恩人”,与“宋人”七个支系。根据不 同支系又有不同自称,佤族主要有“佤”、 “乌”、“勒佤”、“布饶”等23种称谓,这些 称谓有些虽源于本民族自称,但往往附加上贬义 性词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大多数佤 族人民的意愿,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统称为佤 族。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 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 三种方言。旧时的佤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 教而编制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 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
佤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 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三种。 原始宗教信仰是佤族最具特 点和普遍性的信仰;佛教和 基督教传入佤族地区的时间 不长,信仰者也只是部分地 区的佤族。
(一)自然崇拜 1.天体崇拜 1.天体崇拜 2.对水的崇拜 2.对水的崇拜 3.对火的崇拜 3.对火的崇拜 (二)万物有灵 (三)基督教 (四)小乘佛教 (五)占卜

佤族的特色

佤族的特色

佤族的饮食
主副食:佤族地区盛产稻谷,并普遍种旱稻。佤族人的主食以稻米为主,其次,也吃玉米、高粱、小红米、荞麦、江豆、绿豆。蔬菜有竹笋、辣椒、冬瓜、南瓜、黄瓜、洋丝瓜、红豆、架豆、大豆、茄子、芋头。有的人在自家的园圃地种有青菜、葱、蒜、韭菜和芫荽等。佤族的主食制做法有三种:即熬稀饭、煮烂饭、煮干饭。每日两三餐不等。煮饭的大米是临时舂成的稻米,吃多少舂多少。佤族普遍喜欢食用烂饭(介于干饭与稀饭之间,半干半稀的饭)。煮法是把米、青菜以及盐巴、辣椒、肉(如有猪肉、牛肉)放进锅里一起煮,煮成烂饭即可,味道极为鲜美诱人。有的地区主食以干饭为主副食主要是以青菜类、瓜类、酸竹笋、盐巴、辣椒、蒜或者鲜肉熬汤菜就饭,这是佤族平时最讲究的一种饮食。
佤族的民居
佤族房内的陈设简单,无桌椅,竹席木板当床,没有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设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
按佤族习俗,主妇负责煮饭和分菜。饭熟之后,把饭盛在一个个木盘里分给一份饭菜家人,每人盛给一碗汤菜,如有肉,则每人平均分得一份。全家人围蹲在主火塘边吃饭,如有外人在场,也分给一份饭菜。
佤族的服饰
佤族服饰因地而异,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显示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西盟佤族保持传统习俗最多,服饰最典型。西盟佤族男子穿无领对襟短衣和青布肥大短裤,布帕缠头戴大耳环下着绑腿草鞋或跣足,青年男子常以佩戴竹藤圈为饰。一些男子仍然保持着系一片兜裆布为衣的传统装饰。喜欢纹身,其中多数在胸脯刺牛头,手腕刺鸟,腿上刺山林图案。外出,常挎花布袋,佩戴长刀或火枪,给人以雄壮威武之感。 西盟佤族女子穿贯头式紧身无袖短衣和家织红黑色条纹筒裙,赤足,戴耳柱或大耳环,项间佩挂银圈或数十串珠饰,喜戴臂箍、手镯,手镯宽约五公分,多用白银制成,上面刻有精致的各种图案花纹,美观闪亮,是佤族妇女喜爱的装饰品,腰间亦以若干藤圈竹串为饰。披发,发箍用红布或金属制作。 佤族能歌善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舂碓舞”等。“圆圈舞”不分男女老少,舞者手拉手,边唱边跳,气氛十分热烈。

佤族鸡肉烂饭

佤族鸡肉烂饭
大 米 倒 入 鸡 汤 里 煮 ,过 一 会儿再放上一把 酸笋 , 直
到 大米 煮烂 ,稠 度在 米饭
手 将 煮 熟 的 鸡 肉撕 咸 肉丝
或 肉块 ,再 将备 好 的 薄荷 叶、 茴香 、 香辣 蓼等切 成 细 末儿 , 撒 在 鸡 肉上 , 接 着放 入 适 量花椒 面、食 盐和辣
— —
鸡 肉烂饭 的做法
先 要 处 理 鸡 肉 ,主 要
有 两种 方式—— 手撕 鸡 和
刀砍鸡 。 虽然二者 的 1 : 7 味 差 不 多 ,但 还 是 手 撕 鸡 更
佤族鸡肉烂饭 留 下 汤 汁 。 再 将 淘 洗 好 的
与稀粥之 间为佳。这 时, 用
普遍 , 也更地道些。做 时先 将宰 杀好 的鸡放 在 清水 中 煮熟, 然后从 锅 中捞 出后 ,
椒 面, 并搅拌 均 匀 , 最后 一 起 倒入 烂饭 中调 匀 ,这样

是 佤 族 人 待 客 的 上 等 菜 或 牛 肉烂 饭 ,并 拿 出 自己 道 美 味 的 鸡 肉烂 饭 就 做 这 成 了。 肴, 其 历史 十分 悠久 , 堪 称 酿 造 的水 酒 招 待 客 人 , 佤 族饮 食 文化 的代 表 。说 便是鸡 肉烂饭 的由来 。 若 是 想 吃 刀砍 鸡 肉 烂 起 鸡 肉烂 饭 的来历 ,还 得 从“ 烂饭 ” 说起 。旧时 , 佤族 人 世 世代 代生 活在 贫 困 山 区, 那 里 山高路 远 , 交通 闭 塞, 生 产力 十分 落后 , 食 物 极度 匮乏 。为 了生存 , 人 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饭, 那就要 简单得 多。首先
将 鸡 斩 块 煮 好 ,熟 时 加 入
适 量 大 米 ,米 烂 后 放 入 一

佤族特色小吃

佤族特色小吃

佤族特色小吃
徐国萍
【期刊名称】《烹调知识》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居住在南方的佤族人民,由于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非常喜吃辣椒、酸菜、臭豆豉粑粑。

无论什么饭菜美食,都离不开酸辣风味。

以下介绍的几种饭莱,便是佤族饮食风味的代表作。

鸡肉烂饭是佤族人民逢年过节或办婚丧大事时必备的饭食,佤语称为“每押”。

其成品味道香美、营养丰富,是颇受称道的佤族食品之一。

蘸水稀饭是佤族人民的美食,佤语称之为“每最”。

其成品清香可口,略带辣味,极易增进食欲。

小黄散叶是佤族地区的一种植物,具有一定药效。

每逢冬春季节,小黄散叶正开花时,连叶带枝采下,捆放在火炕上烘干。

【总页数】1页(P54-54)
【作者】徐国萍
【作者单位】天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1
【相关文献】
1.做新潮特色小吃轻松快乐赚钱本刊举办风味特色小吃系列函授扶助创业优惠大行动 [J],
2.试论特色小吃的英译——以宝鸡特色小吃为例 [J], 田丽丽;田志强;
3.目的论视阈下旅游文本中地方特色小吃英译探析——以天水特色小吃\"呱呱\"为例 [J], 安登贤
4.试论特色小吃的英译∗--以宝鸡特色小吃为例 [J], 田丽丽; 田志强
5.脱贫攻坚视阈下佤族村社政治权力架构及运行特征--基于沧源佤族自治县拱弄村的调查 [J], 袁智中;刘耀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佤族人的饮食
生活在云南的佤族大多居住在云南的西南方向的高山处,每年的日照时间也较长,气温也是非常的高,由于地处亚热带森林一带,相对来说,湿度也是相当的大,因此,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很容易患风湿性一类的病。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生活饮食也不得不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在那里,汗出不来是一件十分难受的事,若不流汗就等于被风湿病给“关押”了,得上风湿病是早晚的事。

为了防止患上这种病,人们对饮食是想尽了办法,尽量的多吃一些让人能多排汗的食物,才能减少生病的机率。

辣椒是一种能比较能让人出汗食物,大家都知道,四川人都喜欢吃辣子,其实,在四川以南的地区,大家吃的大部分也都是辣子,可谓是无辣不成席。

佤族人吃饭也比较讲究,他们的菜并并不像川菜的那么辣得过火,大部分是有辣而不过。

基本上不管哪盘菜都要来上一点辣,这样,来自外地的人也可以接受得了。

炸排骨
佤族人制作的肉菜对于许多外地人来说不太适应,其原因是菜做得比较硬,放到口里基本上咬不动。

主要是做菜的时候要将肉啦、排骨啦等放在油锅里炸一遍,洒上芝麻后才端上桌,这样的菜看起来很好,但一吃起来----哎!只能干瞪眼,太硬了!(这样的菜含的水分很少,所以,佤族人在外干活的时候,也不会多流汗,得风湿病的机率也就小了)
有几道佤族菜看起来是很害怕,但吃起来是非常的鲜美。

这几种菜的名字就是:炸蜂蛹、炸竹节虫和炸猪皮。

炸蜂蛹
炸蜂蛹是将未长成蜂子(黄蜂、马蜂、蜜蜂等)的蜂巢取下,将蜂蛹取出,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然后拌上调料。

味到鲜美,与蚕蛹味到相近,但比蚕蛹味道更佳。

竹节虫的制作方法和炸蜂蛹几乎是一样的,大家不妨试试啊!不过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要因为贪嘴而去捅马蜂窝啊!很危险的。

炸猪皮
炸猪皮的方法是将猪皮收拾干净后用水煮熟,在煮制期间可根据个人的口味适量放盐,煮熟的猪皮捞出切成小块晾干(大约晾3-5天),干透后在放入油锅中炸透,这样,一盘佤族的炸猪皮就作好了。

大家可以跟着学习做啊!(口感酥脆,肥而不腻,据说女士吃了还可以美容哦!)
另外,佤族人很喜欢和酒,可以说是无酒不成席,若是到佤族农家做客,最好的沟通方式就是酒。

带上两瓶酒到佤族农家,他们回拿你当成贵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