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而信”——传统蒙学的说话之道
弟子规分篇集解-谨而信篇教学教材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对传 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通过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使传统文 化更加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和思想,为推动文化创新和社会进 步提供有力的支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谨篇教学建议
80%
结合实际案例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 更好地理解谨篇的内容,认识到 言行举止的重要性。
100%
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探讨如 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谨篇的教导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80%
实践体验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志愿 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 践中体验谨篇的内涵,培养良好 的行为习惯。
教学资源优化
1
2
针对“谨而信篇”的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和优 化多媒体资源。
3
开发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谨而信篇”的内涵。
05
结语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篇教材对《弟子规》中的“谨而信”篇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集 解,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篇的内容和意义。通过学习本 篇教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行为规范和道德 修养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教学效果评估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小测验成绩,评估 “谨而信篇”的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过程中存 在的问题和不足。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教学改进措施
02
根据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
量。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03
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望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
前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成1080个字,改名为〈弟子规〉,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
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
特别讲究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孩子们的成长,首先要从娃娃抓起。
“少以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抓住了少儿成长的基础阶段,就抓住了未来,管住了长远。
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为了关心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本人利用闲余时间,对《弟子规》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译释注解,并分成三十三段不同内容加以启示,让孩子们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兼悟《弟子规》内涵,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行为,长大后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长沙市《五老四教》芙蓉区“五老”宣讲员:刘雄目录《弟子规》译示第一部分:总叙1、全文总叙先师教诲【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注释】:规:法度,准则。
训:教导、训导。
信:诚实守信。
泛:广泛,大众。
亲仁:亲近有道德的人。
【译文】:【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古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孝悌、次谨信】: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谦虚谨慎,诚实为人讲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要亲近高尚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学习文化知识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称“六艺”: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数。
【启示】: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先师圣贤,《弟子规》是依据圣贤的教诲编纂而成的“总叙”全面阐述了《弟子规》基本内容和人生行为准则,起全文统领作用。
教导我们,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对人要谦慎诚实,博爱大众,奉献爱心,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
谨—《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谨—《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解释】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早晨起床后,必须先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让一天有一个好的开始。
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
(防止肠病毒,要学会洗手,手心、手背、指缝间都要仔细搓洗)(陶渊明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解释】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戴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
回家后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解释】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
穿着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不要为了面子,更不要让虚荣心作主,无谓的开销就是浪费。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不要挑食,不可以偏食,三餐常吃八分饱,避免过量,以免增加身体的负担,危害健康。
饮酒有害健康,要守法,青少年未成年不可以饮酒。
成年人饮酒也不要过量,试看醉汉疯言疯语,丑态毕露,会惹出多少是非?(《论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弟子规(译文)之三《谨而信》
三、谨而信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
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译文】早晨起床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在洗脸洗手的时候还要刷牙漱口。
每次大小便完毕,都要把手洗干净。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惧紧切。
【译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
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译文】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乱扔,以免把衣帽弄脏。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译文】衣服的穿着贵在整洁干净,而不在于华贵漂亮。
见长辈时穿的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平时在家时穿的衣服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译文】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
吃饭时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平常的饭量。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译文】血气方刚的年龄,千万不要贪杯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译文】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
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礼时要表现得恭恭敬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译文】在家门口站立时不要把脚踩在门坎上,不要瘸腿斜靠着,落坐时不要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双腿。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译文】进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不能弄出声响。
走路拐弯时角度大些,以免碰到东西或人。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译文】手里拿着未盛东西的器具,就像拿着装满了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
走进没人的房间,就像走进有人在的房间一样谨慎。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译文】做事不能匆匆忙忙,匆忙时最容易发生差错。
做事时不要畏惧困难,也不要草率地对待看似简单的事。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译文】凡是打架闹事的场合,绝对不能靠近。
凡是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去过问涉足。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
弟子规故事:谨而信弟子规故事:谨而信很多人对弟子规并不是很了解,因为现在的家长很少注重孩子在此方面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故事:谨而信,欢迎来参考!“谨”,它告诉我们自身生活的态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一切的造作都要谨慎。
“信”这个字,人字加上言字构成信字,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
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扬震拒贿的故事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举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震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他过去在荆州曾推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间,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送金这件事在夜间是没有人知道的。
”杨震回答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着银子回去了。
后来杨震调任涿州郡担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贿赂。
他的子孙常常吃饭没有肉,出门没有车,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对他们说:“我要让后代被称作清白官吏的子孙,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人民的公仆们,如果都能像杨震一样,公正廉洁,清白做人。
在金钱利诱面前,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那我们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美好?孟信不卖病牛的故事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
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
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如果我们都能像孟信一样,做人诚实守信,经商公平交易。
那像“三鹿奶粉”等欺诈行为事件就不会发生。
试析传统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
试析传统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周慧梅中国素有重视“蒙养之学”的传统。
“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教育养成的统称,不仅包括制度化的学校教育,还包括非制度化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简称“蒙学”或“蒙养教育”。
在长期的蒙学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有效地促进了蒙童知识的增长和道德素养的形成。
挖掘传统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不仅有助于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弘扬,对当今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就近取譬日生日成封建教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蒙学阶段尤其如此,《周易•蒙卦》中就有“蒙以养正,圣之功也”的论述。
蒙学教育的核心内容被确定为“明人伦”的道德教育。
明代沈鲤认为:“蒙养极大事,亦最难事。
盖终身事业此为根本,而混沌初开,非可以旦夕取效者。
”(沈鲤:《义学约》)为了把深奥抽象的道德伦理,让蒙童能切实理解并有效地内化为自身修养,传统蒙学采取了“就近取譬”和“日生日成”的教育方法。
传统蒙学遵循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从生活细微之处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将儒家伦理道德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把经书的精言微义,化作儿童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便于蒙童接受和履行。
对于教材中所讲的封建伦理道德,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传统蒙学不究义理,只是从浅近处入手,就近取譬。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开宗明义:“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
”先教之以小学规矩,使儿童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习之,及至智慧渐开,性情已就,才可教习明德新民,以止于至善。
在道德教育中,不急于求成,而是采取由浅及深,由近及远的原则,循序渐进,日生日成。
清代张伯行在《养正类编•小学》中如是说:“古之人自能食能言而教之,是故小学之法,以豫为先。
盖人之幼也,智愚未有所主,则当以格言至论,日陈于前,盈耳充腹,久自安习,若固有之者,日复一日,虽有谗说摇惑,不能入也。
童蒙经典 三字经 千字文 弟子规 国学经典简介
可以说,《三字经》既是 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 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 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 意。《三字经》用典多, 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 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 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第一章 《总叙》——教育之道; 第二章 《入则孝》——孝敬之道; 第三章 《出则弟》——兄弟之道; 第四章 《谨》——修身之道; 第五章 《信》——为人之道; 第六章 《泛爱众》——处世之道; 第七章 《亲仁》——择师之道; 第八章 《余力学文》——学习之道。
《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 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弟子规》体系出自《论语· 学而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举出为人 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 有的礼仪与规范,是启蒙养正、养成忠 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童蒙经典 伴我成长
——《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三字经
弟子规
千字文
钱文忠解读《三字 经》,父母送给子女的最 好礼物,老师颁给学生的 最棒奖品,你我励志明心 的精良读本 。
•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 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在其次。 •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 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 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 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谢谢!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由 于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 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启蒙和教育儿童 的最佳读物,也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 科。它既是一部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童蒙经典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与生活息息相关凝集了汉语 视听上的形式美,适于学童 吟诵注重心性涵泳,利于学 童人格的健全。
信—《弟子规》原文及翻译
信—《弟子规》原文及翻译《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解释】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注:复者实践也,约定的事情要合乎义理才能实践。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都要避免不去沾染。
(《论语》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解释】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解释】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弟子规谨信篇
弟子规谨信篇《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本重要经典,它教导了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其中的《谨信篇》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孩子对待信件要保持敬畏之心的要求。
以下是对《谨信篇》内容的解析。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有书信则固”,意思是书信非常重要,必须牢记在心。
现在,我们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虽然电子邮件、微信等新的通信方式层出不穷,但是书信依然是一种沟通方式,包含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所以如果收到了信件,一定要保持敬畏之心。
其次,我们要明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通俗一点说,就是对待书信一定要谨慎小心。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电子邮件,我们收到和发送的邮件一定不少,但是我们要牢记其中的重要性,对于一些明显的涉密信息我们一定要保密。
接下来是“诚信为本”,这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信仰日益减弱的时代,很多人对待他人的时候不再重视“诚信”二字。
但在传统文化中,诚信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德,我们应该时刻将诚信这一价值观贯彻到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作为一个孩子,如果收到了信件,一定要按照信中所写的去做。
不要背叛自己的初衷,不要辜负期望你的人。
最后,我们要“扬名立万”。
在弟子规中“扬名立万”是个一句话,它鼓励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去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为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每个人都要谨记《弟子规》中“谨信篇”的教诲,保持对书信的敬畏之心,保密重要信息,坚守诚信原则,并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让自己扬名立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弟子规》全文翻译和注释
《弟子规》全文翻译和注释《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弟子规》堪称国学精典。
今天小编将它推荐给大家,是想让大家在国粹中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升华人格,举止更加文明,道德更加高尚。
让我们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树当代道德标兵,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弟子规全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zǒng xù【总叙】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注释:训:教导,教诲。
悌:敬爱兄长为悌。
信:言语真实,诚实。
)译文:《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其中提出了许多生活规范。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诚实无欺。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如果这些事情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典籍,以获得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mǔhū 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fùmǔjiào xūjìngtīng fùmǔzé xūshùnchéng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注释:应:应答。
命:指派,差遣。
承:接受,承受。
)译文:父母呼唤,要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地过了很久才应答;父母差遣,要立刻去做,不可拖延或偷懒;父母教导,应该恭敬地聆听;父母批评,应当顺从地接受。
弟子规谨而信之读后感
Do not keep anything for a special occasion, because every day that you live is a special occasion.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弟子规谨而信之读后感弟子规信读后感一为了进一步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集团人事企管部特组织全员学习《弟子规》。
通过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讲解,我对“诚信”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在这里与大家进行分享。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早在中国古代文献《说文解字》中就提到:信,诚也;诚,信也。
可见诚与信是分不开的,“诚实守信”正是对其最好的诠释。
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格言典故着实不少。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
”墨子曰:“言不信者,行不果。
”左拉也说:“失信就是失败。
”罗素认为:“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还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郭汲守信,柱下期信等都是关于“诚信”的典故,足见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那么,我认为:诚信重在一个“守”字,即守时,守约,守承诺,对社会要守责任,对企业要守岗责,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以信相待。
既然作了承诺,就要履行;既然身在其位,就要履行相应的责任;既然接受工作任务,就要尽最大努力完美落实。
可见,“诚信”渗透于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也是社会文明,企业发展的标志。
在我们的企业文化中,“诚信”不仅是第一要义,也是贯穿整个企业文化体系的重要元素。
“诚信人性”是我们的企业精神,“细微之处做到精致”是我们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中强调:注重细节,完美达成目标,它指导员工如何完成工作目标,如何高效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何尝不是员工对企业的“诚信”。
此外,“与员工共赢,与伙伴共赢,与社会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则体现的是企业对员工、对伙伴、对社会的“诚信”,有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在员工创造价值的同时,企业为其提供不断提升和发展的机会,并尊重员工的选择;第二,与合作伙伴诚信协作,双赢共进,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第三,之于社会,我们诚信经营,勇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回馈大众。
弟子规3谨而信
弟子规3谨而信展开全文弟子规 3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谨解说: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
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
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国学常识之蒙学介绍
国学常识之蒙学介绍国学常识之蒙学介绍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等。
目前,学术界所称的蒙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讲,泛指古代启蒙教育,包括其教育体制、教学方法、教材等内容;狭义上讲,专指启蒙教材,即童蒙读本。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蒙学经典介绍的知识,欢迎阅读。
蒙学经典介绍《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百家姓》《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百家姓》并不依照各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序,“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代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另有作为儿童读物的同名图书。
《千字文》《千字文》,即由一千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
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
因此,此篇《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继周兴嗣版千字文之后,还相继出现了《续千字文》、《叙古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的千字文。
《小儿语》《小儿语》,明代的吕得胜所撰。
吕得胜,是河南宁陵人,字近溪,生活在嘉靖时。
他很关心儿童的'教育工作,主张儿童有知识时,就要进行正确教育。
弟子规(谨而信1)
弟子规(谨而信1)
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大臣叫赵盾,谥号“赵宣子”。
他的君王很荒淫,但他很忠诚,时时处处都在劝谏君王,使君王很不耐烦。
有一天,君王突然起了一个歹念,雇了一个杀手想把赵宣子杀掉。
这个杀手叫锄麑(ni),天不亮的时候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
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他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
等着上早朝。
锄麑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心想:一个人
平居时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
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百姓;假如
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
最后锄麑就撞树s了。
赵宣子的那种威仪,让锄麑非常感动和震惊。
赵宣子的恭敬,能让锄麑生起这么深的钦佩之情,竟然用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挽救了他的生命。
所以我们应该做到“毋不敬”,时时能够提起恭敬心。
同时我们也要
学习锄麑,为保护国家的栋梁之才,而献身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真是可
歌可泣!。
弟子规分篇集解-谨而信篇
壹
贰
信:诚信 诈:巧言欺骗 妄:胡言乱语 奚:怎么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故事:同窗践约
01
陈实守时
1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方七岁,门外戏。
2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
3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4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弟子规》---谨而信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谨而信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东晋祖逖】闻鸡起舞
01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将进酒 (qiāng)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a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论语词典】(谨)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7)
【论语词典】(谨)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27)读音:jǐn简体字:谨繁体字:謹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篇》第6章译文孔子说:“弟子作为弟弟和儿子的身份,进入父母的房间要尽孝道,走出父母的房间要进悌道,说话须谨慎,做事要守信,广泛施爱于大众,亲近仁德之人,做好了上面这些,还有剩余的力量,就用之来学习文字和文章。
”字解谨:会意、形声字。
小篆:“谨”从言、堇(qín)声。
本意作“慎”解,乃严整自饬之意,言易伤人贾祸,为最宜慎重者,故从言。
又:堇为黄色黏土,其质甚细密“谨”则言思缜密,故从堇声。
慎重小心曰谨。
《弟子规》在“谨”的部分,详细列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朝起夜眠,衣冠步履,洒扫应对等,告诫子弟要处处谨严,慎重小心,不可疏忽随便。
如此详细的说明,足以表明古人对后代的殷殷嘱咐。
谨并不是使人束手束脚,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心态。
日后会受益无穷。
“谨”字有“言”,口为祸福之门,言语的谨慎尤为重要。
《弟子规》上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若要将“谨言慎行”做得完美,还必须从心念上下手,因为这是一切言语行动的本源。
注释谨,《说文》:“谨,慎也。
”即慎重。
本义是谨慎,小心。
精解谨而信。
关于谨慎,是在对待事情上一种小心、细心、认真的态度。
但是,过于谨慎的人往往会变得拘谨,流于小器了。
谨慎和拘谨的差别,在于行事人的胆识和智慧,有自信的人可以做到谨慎,缺乏自信的人会变得拘谨。
谨慎的人就会守信,因为面对事情过于粗犷、大大咧咧的人容易因为粗心把事情办砸。
我国历史上谨慎的榜样是诸葛亮,因此有“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说法。
本章的“谨”是指言语上的谨慎,“信”是指行为上的守信。
如今的“谨”和“慎”是一个词,在《说文》中,“谨”和“慎”是互训的,我们现在把谨慎二字连用,在古汉语“谨”与“慎”是有区别的。
谨,是寡言少语,在言语方面的小心谨慎。
浅谈“谨而信”的课堂新文化
浅谈“谨而信”的课堂新文化《圣经·箴言》中写到:“没有默示,民就放肆。
”“想到才能做到。
”梦想是成功所必须的。
能够梦想,就能够发展出面向未来的眼光。
当前,我们课堂新文化的构建需要大批怀揣梦想的智慧型教师,需要这种能够发展出砸向未来的眼光。
课堂新文化是课堂上闪光点的捕捉、提炼、升华。
我想为我的学生创设一种“谨而信”的课堂文化氛围。
“谨”即是严谨,父辈从小教导我们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人,教师教书育人,学生学文求知不正亦如此吗?“信”即诚信,师生在真诚、信任的对话过程中教学相长。
在我的思想中,“谨而信”不是几个形容词的简单叠加,而是我对我所憧憬的课堂文化的抽象提炼。
我希望在“谨而信”的理念作用下,更能体现课堂教学对学生生命个体的理解、关怀与尊重,让个体的生命质量和谐地、智慧地、有效地提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老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应该是严谨的,每个教学环节的预设应该按部就班,马虎不得,力求从起点开始就是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文本的知音。
教师要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首先认真地与文本对话,建议老师不要先看教学参考书,以免先入为主束缚了自己的思维,这种对话越深入越好。
教师自己有了一番深切的感悟,一番真情的感动,才能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引路者。
如领悟文本的基本意义,梳理作者的思路,把握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语言特点。
有些地方画龙点睛,蕴含丰富,可细细体味;有些地方留有空白,可驰骋想像:有些地方词句精练,值得咀嚼推敲,等等。
如能做到这样一番钻研和涵咏,在文本中学生人文精神和语言发展的牛长点在哪里,三位目标如何有效整合也就基本成竹在胸了。
然后要精心设计教案,做学生的知音。
不要以为严谨的教学设计是一些束缚学生思维的框框,而应理解为:教学设计是在预设怎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预设怎样广开学路学习,预设课堂的各种变数。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不是在预设“教案”,而是在预设一个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学案”,总的来说,预设教案要有弹性,要疏密有致,动静结合,以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需要为木,特别要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较充裕的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和个别辅导帮助的时间,只要教师精心地、严谨地设计教案,课堂出现的种种精彩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论语谨而信的意思
论语谨而信的意思
《论语》中的“谨而信”是指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但同时也要有信任的心态。
这种态度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谨慎,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但也不要过于怀疑。
在做事情时,要谨慎考虑每一个细节,但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
在学习上,要虚心学习,但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轻易放弃。
“谨而信”的意义在于,它帮助人们保持理智、冷静,不被外界因素所左右。
同时,它也让人们更有自信、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在现代社会中,“谨而信”这种态度仍然十分重要,尤其是在信息时代,我们要保持警惕,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谨而信”——传统蒙学的说话之道摘要:传统蒙学致力于与日用伦常息息相关的切近之事,其中必然囊括生活日用的说话之道。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此语便为传统蒙学的说话之道定下了“谨而信”的基本论调。
“谨”指言语慎重,不多言;“信”指言语诚实可信,不妄言。
传统蒙学对蒙童“谨而信”说话之道的要求是对儒家“非礼勿言”礼教规范的践行,以期蒙童日渐近仁,得以锻造成为圣贤的坯璞。
关键词:蒙学;说话之道;谨;信古时学校级别的设置没有当下精细的划分,只是笼统的分为“小学”和“大学”。
古代“小学”一词有多种含义,既可以指初等教育,也可以专指文字训诂学,为避免歧义,所以使用“蒙学”指称初等教育。
蒙学即“启蒙之学”的省称,古人将对儿童开始实施教育称为“启蒙”,这个阶段的教育亦称“蒙养教育”。
传统启蒙之学之所以被称为“小学”,不在于学生年龄小,而主要在于与这种较小的年龄相适应,教的都是些浅显、具体而微的切近之事,“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1]5,蒙童学习的内容始于整齐服饰,其次是言行举止的规范,再次则是做学问,至于其他事宜巨细,蒙童皆要知晓。
归结到一点,蒙童所习之事就是日常生活的种种规范。
学也者所以学为人也,而人才之成始自儿童,“蒙学的使命就是要从日常言行着手,教育蒙童学习各种礼仪,同时培养蒙童恭敬的心,以铸就一个圣贤的坯璞。
”[2]129-130传统蒙学致力于与日用伦常息息相关且具体而微的切近之事,其中自然囊括生活日用的说话之道。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21,为人子弟者,在家庭之内要致孝双亲,出门在外则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而诚实可靠,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如此躬行实践之后,如若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学。
孔夫子的一句话便为传统蒙学的说话之道定下了“谨而信”的基本论调。
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谨”,从言堇声,本义作“慎”解,乃严整自饬之意,言语容易伤人贾祸,为最宜慎重者,故从言。
“堇”为黄色黏土,其质地甚为细密,“谨”意即言思缜密,故从堇声,指言语要勤思慎重小心。
“信”,诚也,从人从言,指“言合于意也”,指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可信的。
《淮南子·人间训》载“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圣人敬慎地对待所有事情,任何行动都符合时宜。
“谨而信”的说话之道便是要求蒙童养成严谨的心态,以敬慎之心处世,不妄言,不轻举,待时机恰好时,再采取适宜的行动,这正是圣人之举。
传统蒙学推崇“谨而信”的说话之道不仅是对“蒙以养正圣功也”的追求,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礼教时期儒家礼教纲常对蒙童德行修养的要求。
礼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规范,礼的推行不是依靠外在的权力,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个人对礼教规范的敬畏之感,人服膺于礼是一种自觉,是经过教化过程而主动地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因而蒙童应对之礼所遵循的“谨”、“信”之道就是对儒家“非礼勿言”礼教规范的践行。
“凡言与行思,中以为纪”[3]7,蒙童所言、所行、所思都要以儒家伦常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克制自身,“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4]125,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
否则“怒多横语,喜多狂言,一时偏急,过后羞惭”[1]37,人在发怒之时多说蛮横之语,喜悦之时多说狂妄之语,一时将话说偏说急,事后又总是羞愧难当,这样说话总是有失体统,更甚者祸从口出,最后竟被舌头夺去了性命,“可怜八尺身命,死生一任舌头”[1]38。
《诗经·大雅·抑》载,“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白玉上的污点尚可以打磨掉,而人的言论有瑕疵就没有办法补救了,此语告诫世人必须谨慎自身言语,须臾不废。
蒙学的使命便是从儿童的日常言行着手,时时加以训导,鞠养蒙童成就其身的德性,因而指向平日说话之道的“谨”、“信”二字便为蒙童的日常应对之礼建构了一个道德规范的框架,蒙童需要在“谨而信”诸方面着劲用力,涵养德性。
谨,慎也,关照于说话之道即“慎其所出”。
正如明代大儒方孝孺在《幼仪杂箴》所说,“发乎口,为臧为否。
加乎人,为喜为嗔。
用乎世,为成为败。
传乎书,为贤为愚”,言语之出,或褒扬或贬低;加之于人,或欢喜或嗔怪;用之治世,或成功或失败;载之书册,或贤明或愚钝。
因此,蒙童决不可逞一时口快,勤思慎重口中所出。
《论语》多处载有孔子对言语谨慎的赞誉,如“刚、毅、木、讷,近仁”[4]272,“讷”即说话谨慎、小心,孔子认为谨慎自身的言论是仁德的一种表现。
传统蒙学对蒙童说话之道的要求是对儒家“非礼勿言”礼教规范的践行,蒙童自然要追求“仁者,其言也讱”[4]235的儒家理想人格目标。
传统蒙学于是秉承“慎其所出”的传统,教导蒙童平日“敏于事而慎于言”[4]18。
蒙学经典《弟子规》载:“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所说之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就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就不要轻易传播出去。
吕得胜在《小儿语》中也言简意赅地告诫子弟“话多不如话少,语少不如语好”,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蒙童常常谨记“人生丧家之身,言语占了八分”。
人生在世,立言方能立身,但其中也不乏道听途说、搬弄是非的小人。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4]342孔子认为,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更何况“馋口交加,市中可信有虎;众奸鼓衅,聚蚊可以成雷”[5]141,谣言诽谤在市井中到处流传,假的也会变成真的,使人相信闹市中竟会有老虎;众多奸邪摇唇鼓舌所造成的声势就像一大群蚊子聚在一起,声音如同雷声一样大。
馋口中伤不仅毁坏他人清誉,更是有损自身的德性修养。
可见,除了整饬自身言论外,蒙童切记防止利用言论中伤他人,“谗口中伤,金可铄而骨可销”[5]127,中伤别人的谗言可以使金石熔化,可以使骨肉销毁,小子平日说话能不谨慎?信,诚也,关照于说话之道指“言合于意”,即言语应当诚实可靠,不得夸张妄诞,并且追求言行一致。
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4]39孔子说:“做人不具备信德,就不知道他有什么可取之处了,好比牛车缺乏輗、马车缺乏軏的结构一样,这样的车靠什么行路呢?”大车指牛车,主要用于运送货物;小车指马车,主要用于乘坐或作战。
輗、軏都是驾车的横木,是车辆得以开动的关键部件。
为人须讲求信德,然后才能有所作为,就像车必须要有輗軏,而后才能开动一样。
孔子所言即是劝谕世人言行一致,实事求是,不能有丝毫的虚妄在其中。
传统蒙学同样秉承“言而有信”的传统,教导蒙童平日与人交谈应信实、可靠,“所言之事,须真实有据,不得虚诳”[1]77。
《弟子规》载:“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为”,蒙童平日与人交际应讲求诚信,狡诈与虚妄之言万万不可出口,主张蒙童“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事情如若不合时宜,便不要轻易许诺,如若不然,事后总有行错。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4]293,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言行相应,则谓之贤。
《礼记·大学》载,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世人的一言一行总处于众人的监督之下,因此决不能有所欺骗,必须讲求信德。
曾子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其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广为流传。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离家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跟去。
曾子妻便哄骗孩子说,你只要不跟去,我回来便杀猪给你吃。
曾子妻赶集回来后看见曾子竟真要杀猪,便赶忙上前阻止。
曾子反驳道,你若欺骗孩子,孩子便将不再信任你,说着就把猪杀了。
曾子因为妻子的一句玩笑话而执意将猪杀掉以兑现诺言,体现了儒家“言必行”的道德理念,同时也培养了子弟言必信、行必果的除却对“谨”、“信”说话之道的追求外,传统蒙学还对与蒙童日常应对相关的语音、语调、语气诸方面厘定了规范,如《弟子规》载:“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将上堂,声必扬……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朱熹在《童蒙须知·言语步趋第二》也对此做了详细阐述,如“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蒙童为人子弟,取道于尊长,常常需要怡声低语,言语祥和缓慢,保持谦卑的态度,公共场合之下,不要言语喧哗,轻浮戏谑。
传统蒙学对蒙童语音、语气诸方面的要求同样体现了其对儒家礼教规范的践行。
总之,蒙童遵行“谨而信”的说话之道是对儒家“非礼勿言”道德规范的践行,反映了封建礼教时期儒家伦理纲常对儿童德性修养的诉求。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3]84,没有一种声音是小得听不见的,没有一种行动是隐蔽得不露行迹的,因此,蒙童一言一语需常思谨慎。
蒙童在恪守日常生活规范的过程中,日与性成,习与渐长,日就月将,涵养纯熟,渐趋近仁,于此夯实了德性发展的基石,将来便得以锻造成为圣贤的坯璞,“凡儿童少时,须是蒙养有方。
衣冠整齐,言动端庄,识得廉耻二字,则自然有正大光明气象”[6]329。
参考文献:[1]陈宏谋.养正遗规译注[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王炳照.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3]孟宪承,孙培青.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4]孔子.论语[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8.[5]国学典藏书系丛书编委会.幼学琼林[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6]陈宏谋.训俗遗规[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