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专题复习教案1
专题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案
专题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教案宜昌金东方初中 杨晓娟 一、教学内容分析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是体现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重要理论,是判断有关置换反应能否发生的依据,也是使学生掌握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条件的基础上,能够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
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此部分内容是对金属性质的灵活运用,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密切,在中考中要求学生能力层次较高,思维性较强,再与图像结合,知识难度较大。
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从理论到运用之后再判断过程,层层深入,层层突破,在理解中形成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掌握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并能对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作出判断;能够根据反应判断金属的活动性。
②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和比较金属的活动性。
③能够运用金属的活动性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在问题讨论和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提高,逐渐领悟探究和运用物质性质的科学方法,并能在将来的学习中举一反三。
②在设计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全面细致的思维方法,能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从而逐渐提高实验设计、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难点: 相关题型分析 四、教学方法本课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抢答、竞赛、练习、分析、质疑、总结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与运用。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图:学生活动六、板书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金 属 活 动 性 由 强 逐 渐 减 弱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供的判断依据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综合应用。
科学:浙江地区初三自然科学第六册中考总复习之生物与环境复习教案(浙教版九年级下)
教案(总第课时)
课题生物与环境课型复习课日期200 年月日上
下午第节
教具
教学目标1、了解种群、群落、植被的概念
2、了解天气和气候的涵义,气温、降水和降水量的概念,季风的涵义和成因
3、解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4、生物因素的概念、生物系统的概念、成分和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
重点
难点
理解种群、群落;天气、气候、生态系统;食物网;生态平衡等
教学过程:1、种群、群落、植被的概念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5、天气、气候的涵义
某个地区在较短的时间里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叫天气
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特征,叫气候
6、气温(最高气温、最底气温、平均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降水和降水量的概念,季风的含义和成因
7、理解纬度位置(受热不均)、海陆分布、地貌(垂直变化、水平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8、理解我国气温(6个温度带)和降水的特点
降水特点:一是大部分地区降水比较丰富,二是各地降水量差别很大,三是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年
际间也不稳定
9、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
10、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
11、了解进行生态系统成分调查的方法、
12、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
时
)。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人教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一)教案设计
到底要怎么提问呢?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一起来看第一点。
一、提出问题:(展示图片)2.有一些樟树、桂花树等树的茎上会出现一种下半截是“枯叶”,上半截是绿叶的特殊“枝条”,有同学一看而过,而有的同学却在认真观察,思考:小可想:这“枝条”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小俊想:这种“枝条”肯定是变异了!小欣想:这“枝条”是否是一种特殊植物呢?小策想:这“枝条”可能是人挂上去的装饰?(1)你认为上面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适合我们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次小珊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小珊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她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科学性; 2、可探究性。
二、作出假设:4.某兴趣小组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时,有四位同学做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同学:馒头块被牙齿嚼碎是不是被消化。
乙同学:细嚼慢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和消化无关。
丙同学:淀粉在口腔中能够被唾液消化。
丁同学:不同量的唾液对淀粉消化有影响。
(1)你认为这四种假设中,最好的是_____。
(2)你还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做这个题时,是这样作答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5.【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电路图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教案
电路图授课内容T电路图星级★★★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i.辅导准备美丽的夜景离不开谁的衬托呀?谁知道电是从哪里来的?那么电从发电厂或各种电池送出来以后又要经过哪些环节才能被我们用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
一、要点提纲:电路的组成思考:如何让这一盏灯亮起来①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说明: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电路原件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电源的作用: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回到电源的负极。
导线的作用: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的作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的作用:控制电路的通、断。
【拓展】从能量的角度看,在电路中,电源的作用是提供持续的电能;用电器的作用是消耗电能;导线的作用是输送电能;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流的有无。
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当闭合开关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
断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电路中没有电流。
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用导线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过一会儿手摸导线会感觉到导线发热。
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是不允许的。
必须防止电路短路。
【思考】通路、开路、短路三种状态下电流大小的比较:电路状态通路开路短路电流大小电流正常没有电流电流过大【小结】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除电路中有电源外,电路还必须是通路,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发生短路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电流,轻则损坏电源,重则发生事故。
电路图1、电路元件和符号电路中各元件的符号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需要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tpyrced_生态系统专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题
(2)“片物圈片号”这个密闭片态系统中,所有片物可能看成是 片个_________,该系统中氧片浓度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考察群落的概念
(3) 从片态系统稳定性的⻆度分析,“片物圈片号”实验失败 的主要原因,该系统成分单纯,片物种类少,片动调节能_____。
考察稳定性种群源自ⅠⅡⅢⅣ能量相对值 226.50 12.80 3.56 0.48 仅根据如表你可以得出该生态系统的一个特点是________。
考察能量流动特点
经典考题
15-10.金华市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
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考察)种群的概念
A.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a 2
18
以 填
物 ②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多样性 群 ③知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落 ④通过碳循环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
b5 ⑵
33 a55
⑴⑴
3
⑴
3 18 31 0 ⑶⑴ ⑴
31
空
为 主
与 和能量流动特点
生
⑤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解释生产、生 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态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系 ①结合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种的一类,甲对应的生物类别是__考__察___能___量___流_。动特点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数量一定减少的动物是_______。
考察稳定性
举一反三
中考专题复习 ———生态系统
主要内容
• 一、考点题型 • 二、知识梳理 • 三、经典考题 • 四、举一反三
考点题型
单
考试内容
考 试
1
中考专题复习教学案 空气的组成与氧气的性质
步骤所需仪器玻璃棒作用1、溶解:取粗盐于一中,然后倒入约ml的水,并用玻璃棒至食盐完全溶解。
①②2、过滤:制好过滤器后,即可过滤,但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
过滤后,留在滤纸上的部分叫,流到下烧杯里的部分叫。
①②③④⑤3、蒸发:将2所得倒到里(液体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装置好后加热,一边加热一边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至为止。
热的蒸发皿用夹取,放在上冷却。
①②③④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组成,并能通过试验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2.了解组成空气气体的性质和主要用途3.了解空气的污染原因和防治污染的措施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空气各组分气体的性质及其用途教学过程:一、空气的组成第六课时空气的组成与氧气的性质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少量的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 天。
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了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1/5 体积。
他研究了剩余4/5 体积的气体,发现这部分气体既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他误认为这些气体全部都是氮气(拉丁文原意是“不能维持生命”)。
拉瓦锡又把在汞表面上所生成的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较小的容器里再加强热,得到了汞和氧气(化学符号为O2),而且氧气的体积恰好等于密闭容器里所减少的体积。
他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前一个容器里剩下的4/5 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通过这些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化学符号为N2)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的结论。
在19 世纪末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
后来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的成分。
目前,人们已能用实验方法精确地测定空气的成分。
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浙江省中考科学讲义复习 七年级科学部分 第11讲 实验探究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自然科学教案
实验探究题【内容讲解】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1.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的核心是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也是现行科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科学探究的六个步骤:提出问题——建立猜测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步骤一:提出科学问题提出问题需要注意的方面有:所提的问题应该与题目设置的情境有关,提出一些有思考价值或研究价值的问题。
“提出问题”时,应该用一个问句来表达而不能用一个陈述句;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等。
步骤二:进行猜想或假设(1)作假设要有科学根据:主要是指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生活经验、事实等(2)作出的假设应该是可以通过科学探究来检验的,如:种子的萌发可能跟水的多少有关。
(3)建立猜想与假设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假设”必须要用一个带有“可能”两字的陈述句,而不能是问句。
步骤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建立假设后要获得证据来验证假设,获得证据的途径有:实验;查阅资料;访谈;调查等。
初中阶段的实验主要是带有控制变量思想的对照实验控制变量法。
请把你操作后作出的结论记录到表格上。
操作感觉结论1234思考:1、“黑盒子实验”一定是黑的吗?这里表示什么意思?2、实际生活中,你还可以举哪些“黑盒子”实验呢?对黑盒的探究是不断的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并且逐步接近盒中的物品,人们对许多问题的探究也是如此,科学家对科学的探究也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建立假设,验证假设中逐渐逼近真理的过程。
3.脚印的探究①提出问题脚印的长度与人的身高有什么关系???②建立猜想和假设可能_____脚印越长,身高越高________________⑤得出结论⑥评价与交流:通过我们对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后,我们又如何去检验结论是不是正确呢?【经典例题】题型一:基本概念例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呜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答案:B解析: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故不符合题意;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故不符合题意。
中考专题复习教学案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第七课时氧气实验室制法【知识回顾】1.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氧气在水中一点也不溶解B.氧气可以燃烧C.氧气可支持人和动物的呼吸D.氧气对人类有百利而无一害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五氧化二磷B.水银C.水D.氧化钙3.铁、碳、液化气、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共同现象是()A.都有火焰B.都有气体生成C.都有固体生成D.都能放出大量的热4.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A.盛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水或细砂B.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马上插人集气瓶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生成黑色固体5.据报道,三峡工程所提供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的发电,因此,三峡工程有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白色污染③产生酸雨④农药化肥的(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6.每年的6月5 日是世界环境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各组气体中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CO2、N2B.NO2、O2C.SO2、NO2D.N2、NO27.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铜+ 氧气氧化铜B.一氧化碳+ 氧气二氧化碳C.氢气+ 氧气水D.乙炔+ 氧气二氧化碳+水教学目标:1.理解实验室用氯酸钾和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熟练地书写化学方程式2.初步了解催化剂的作用,知道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的催化作用3.知道氧气的用途教学重点: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和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催化剂的性质和特征教学过程: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并且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
它可以供给呼吸、支持燃烧、航空航天等。
那么氧气在生活中和实验室中是怎么得到的呢?我们应该用什么物质、器材和方法才能得到氧气呢?一、实验室制氧气(化学方法)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1)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制氧气a 仪器与试剂仪器: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试剂:氯酸钾、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b 实验装置 (仪器名称、装置图正误)c 实验原理(固固加热型或固体加热型)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KClO 32n M O ∆−−−→2KCl+3O 2↑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d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①搭建装置(连接仪器);检查气密性②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一般按质量比 3:1)均匀后,装入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固定。
苏科版中考生物复习课教案
苏科版中考生物复习课教案苏科版中考生物复习课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必修二以遗传为主线,按章节来划分为七章,分别是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生物进化理论。
而实际上,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模块应当包括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六部分内容,可以看出来,本模块作者设计时所考虑的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而是在确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时还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具体的内容标准等。
必修三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
传统的生物学以生命的基本特征为框架来整理和概括生物科学事实,这样虽然容易被理解,但是科学事实本身和若干科学事实的简单堆砌毕竟还不等于科学。
因此新教材调整了编写思路,依据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的思想,其核心是追求课程内容结构化,而生物学科的内容包括由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组成的理论体系,及其隐含的学科思想和方法。
因此,生物课程的内容既可以根据知识理论体系建构,也可以根据学科思想和方法建构,两者各有其合理性。
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各个模块都兼顾了知识理论体系和科学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由于现在浙江省采用的是新高考,学校也没有统一的参加选考时间,因此导致其中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在上半年的四月份已经进行了一次选考,但还有一部分的学生要在这个学期的十月份参加第一次选考,因此在同一班级里却存在不同的需求,为了照顾全体学生,只好以整体复习为主,其中穿插综合复习。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加强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2)建立知识框架体系,能够宏观地、全面系统地分析题目;(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并回答有关题目。
能力目标:培养审题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的态度。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教案
中考数学总复习几何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平面几何基本概念1.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2 平行线、相交线1.3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基本图形的性质2. 第二章:三角形2.1 三角形的性质2.2 三角形的判定2.3 三角形的证明方法3. 第三章:四边形3.1 四边形的性质3.2 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3.3 四边形的不等式4. 第四章:圆4.1 圆的定义及性质4.2 圆的方程4.3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5. 第五章:几何变换5.1 平移、旋转的性质5.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5.3 位似与坐标变换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变换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复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掌握几何知识的情况。
2. 组织中考模拟试题训练,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水平。
3. 关注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及合作精神,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每个章节安排4课时,共20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章节顺序进行复习,每个章节安排一周时间。
3. 复习方法:先梳理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进行典型例题分析,进行课堂练习和总结。
4. 课外作业:每章节安排2-3道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疑难问题进行解答,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明确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身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但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身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常见的碱教案 浙教版
常见的碱<建议用时
一、要点提纲:
一:
潮H
:
2
与指示剂反应:其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酚酞试液变红
2NaOH +CO+
a(OH)
3
:检验
3
二.题型分类:
题型一:
【例1】(★★★)下列化学方程中,书写正确的是:Cu(OH)
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题型二:
要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
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
下表是部分物质
NaOH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试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硫酸,直到过量。
在这个过程中溶液颜色变化为(
.现有①食盐②硝酸镁③烧碱④氯化铁四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个钾离子。
则这种溶液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约为(。
此实验说。
电路复习(电路基础和电能)——2023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教学辅导教案知识梳理一、电荷(1)定义:物体之间的摩擦会使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负电,另一个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带等量的正电。
(2)电荷分为正电荷、负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注意: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不带电物体。
二、电路(1)串并联电路特点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 I = I 1= I 2 I = I 1 + I 2 电压 U=U 1+U 2U=U 1=U 2电阻R 总=R 1+R 21/R 总=1/R 1+1/R 2串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大;几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最大。
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小,并联总电阻比最小的那个电阻还要小;几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最小。
分压原理:U 1/U 2=R 1/R 2 (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到的电压越大)分流原理:I 1/I 2=R 2/R 1(并联电路,电阻越大的支路,分到的电流越小)无论串联还是并联,当其它电阻不变,若其中某一个电阻变大时,则总电阻都变大;若其中某一个电阻变小时,则总电阻都变小。
学生姓名年 级九年级学科名称科学课 题中考电路复习教学目标(2)电流与电压1、电流(1)形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2)方向:科学上把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负极流入。
(3)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4)电流测量-----电流表连接时:选择适当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不知道大小时:在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拿电路的另一个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最大量程的接线柱,如果指针偏转太小,再使用较小的量程。
读数时:在电流表上读数注意:“先看接线柱,再看指针。
”2、电压(1)概念:电压使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压由电源提供。
《声现象》章末复习教案
《声现象》章末复习教案
技能迁移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
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 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小组订正
答案展示
学生通过
小组讨论
回答问
题:
综合训练1、测量船为了测量海洋的深度,采用了超声探测技术。
测量船
发出的超声波在某海域的传播速度是1200m/s,6秒后收到返
回信号,求该海域的深度。
2、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
夜不停,十分嘈杂。
小明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
影响
3、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
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
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4、( l )实验器材: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分析与结论:
通过实验,让学
生能用学到的知
识解决实际中的
问题
作业1.大剧场的四周总是修得凸凹不平,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大剧场的墙壁
2.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合理场景。
甲乙丁
丙
抽气。
【配套K12]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盐的性质教案 浙教版
盐的性质一、盐的性质:1离出2、盐的分类:像NaHSO4电离时有H+产生的盐叫,Cu2(OH)2CO3电离时有OH-产生的盐叫,NaCl、例425二.题型分类:题型一:盐与某些金属反应【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每种方案所用试剂变式训练:题型二:盐与酸反应【例1】(★★★)鉴别失去标签的氯化钡、碳酸钠和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变式训练:题型三:盐与碱反应【例1】(★★★)从稀盐酸、氯化铜、氢氧化钠、氧化镁、三氧化硫五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例2】(★★★)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分别是由C,H,O,Na四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组成,其中甲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乙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碱;丙常温下是一种液体,用pH试纸测其值为7;丁能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一定是H2CO3 B.乙一定是Na2CO3 C.丙一定是H2O D.丁一定是NaOH【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乙、丙、丁四种化合物可能是CO2、CO、H2O、NaOH、Na2CO3、H2CO3及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常见有机物醋酸(CH3COOH)酒精(C2H5OH)中的一种,结合酸碱盐及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关系,采用逐一验证法进行排除.变式训练:下列几种化肥:硫酸铵、碳酸氢铵、草木灰、硫酸钾,只能与碱反应的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只能与酸反应的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与酸、碱都反应的是,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答案】:硫酸铵,(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草木灰,K2CO3+2HCl=2KCl+H2O+CO2↑;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NH4HCO3+HCl=NH4Cl+H2O+CO2↑.【解析】根据铵根离子会与碱氢氧根离子反应,碳酸根离子会与氢离子反应进行分析.题型四:盐与盐反应【例1】(★★★)将混有CaCl2的食盐25g放入173g水中,完全溶解后,再加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Na2CO3溶液53g,恰好完全反应.试求:(1)原食盐中混有CaCl2的质量.(2)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原食盐中混有CaCl2的质量为11.1g;(2)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解析】(1)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碳酸钠的质量,列出比例式,就可计算出原食盐中混有CaCl2的质量和反应生成NaCl的质量;变式训练:.向少许④取步骤②的滤液,加入稀硝酸、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19年省纲链接:一、知识回顾: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的不能确定的生物现象发出的疑问。
实验中的问题是根据实验的目的提出的,且必须含有实验变量。
例、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假设,陈述回答。
例、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色。
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又可以称为设计实验,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
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原则:(1)对照性原则:通过设计对照组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A:在只有一组对照的实验中,首先通过实验目的确定好实验变量,有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没有实验变量为对照组。
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气味的感觉器官,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甲(瓶内无赃物)、乙(瓶内有赃物)两个玻璃瓶中放入数量相同的活苍蝇,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步骤中甲瓶起_______作用。
B:如果一个实验中,含有多个对照组,则满足自然条件(正常状态)的那一组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
(2)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一组对照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3)科学性原则: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往往需要做重复实验,实验对象不能太少。
4、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按步骤实施计划(做实验),需要注意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等。
例、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简历模板、心得体会、工作材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es, contracts, agreements,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resume templates, experience, work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科学探究——设置对照 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调控情境导入自学呈现科学探究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内容。
提问:科学探究的步骤有哪些?其中,重点是制定计划,它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材料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等。
难点是设计对照实验,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如何设置对照。
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典型的对照实验,总结设置对照的方法。
1.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1)变量是什么?(2)这个实验是怎样设置对照的?2.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实验:(1)变量是什么?(2)这个对照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有对照组吗?怎样设置对照的?3.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紧跟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1(1)空气中的细菌能否直接进入肉汤(2)同一瓶肉汤打断瓶颈前后对照。
2(1)光照强度(2)没有对照组,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引出课题,引发兴趣。
从熟悉的知识入手。
分层提问,引导思路。
(1)有对照组吗?哪个是对照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哪个是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变量分别是什么?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哪个是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变量分别是什么?(4)总结这类型的对照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小结:对照实验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同一研究对象处理前后对照、全部施加实验处理相互对照、是否施加实验处理进行对照。
3(1)有,就是空白对照(2)①号。
①与②对照,变量是是否滴加唾液;①与③对照,变量是牙的咀嚼、舌的搅拌。
(3)2号瓶。
1与2对照,变量是水分;2与3对照,变量是温度;2与4对照,变量是空气。
(4)实验处理前后对照。
小结设置对照的方法。
教学设计流程目标反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就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在月球上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前沿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设计。
2019年1月3日,我们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力运动和力【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一、教学内容:1、力——a、力的初步知识b、重力、摩擦力c、二力平衡2、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3、物体的惯性4、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二、教学目的要求:1、掌握力的初步概念,理解力的三要素,掌握力的图示法;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会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3、知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方向;4、知道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理解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度的关系;5、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合力的概念.6、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7、知道物体的惯性,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的生活和自然规律【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重点难点: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摩擦力的概念知道两力平衡的条件(有关力的概念的理解需不断反复加深,才会逐步掌握,不能急于求成)2、二力平衡的条件3、物体的惯性4、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推、拉、提、压都是力的作用,要产生这种作用必须有物体存在,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注意三个方面(1)力是由物体产生的,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前者叫这个力的受力物体,后者叫这个力的施力物体.(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发生力的作用时,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同时受到了力的作用,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3)当物体之间发生了作用才会产生力,例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碰撞、摩擦,物体间没有发生作用就没有力的产生.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3、力的图示:(1)根据力的大小选定合适的标度(2)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与选的标度成正比,线段上要加上刻度(3)线段的末端加箭头以示力的方向.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又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为平衡力。
在具体问题上要着重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以免混淆.区分的根本在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两平衡力是作用于同一物体的.5、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1)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二者不可混淆。
(3)惯性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力有三要素,而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惯性只有大小,物体惯性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
6、物体受到两个互相平衡的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究竟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由原来的起始状态决定。
力不是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题选讲】例1什么是力?答: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生产劳动中开始的,例如,用手提重物时感到肌肉紧张,我们就说,手对重物施了力;在弹簧下挂一重物,看到弹簧被伸长我们说,重物对弹簧施了力;手拍皮球,皮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我们说手对皮球施加了力等等,以上例子表明,力能使肌肉紧张,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反过来说,肌肉感到紧张,物体发生了形变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就知道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例2例是98N大小是与水平方向成30°角,大小为98N。
根据这两个力的大小可选标准长度为49N再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画出上图.例4在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书受的支持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书受的支持力和书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书受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解:应选C。
书本受的支持力和书受的重力都作用在书本上,A中的吸引力和重力分别作用在地球和书本上,所以不可能是平衡力。
B中的支持力和压力分别作用在书本和桌面上,所以也不可能是平衡力。
D中的重力和压力分别作用在书本和桌面上,也不是同一物体,其方向也不相反,因此不是平衡力.例5两个力的合力总大于原来的每一个力,这话对不对?两个平衡力的合力是多少?答:根据力的合成的原理,如果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大小是这两个力的差,这时合力总比其中较大的一个力小,因此“合力总大于原来的每一个力”这句话不对,当二力平衡时,它们的合力F=F 1-F 2=0.例6 答:常见的摩擦有三种,(1)送带B 的上面,并随B 摩擦.写字时,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内滚动时的摩擦.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例7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互压力大小有关.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N f μ=式中f 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N 表示压力大小,μ是比例系数叫滑动摩擦系数.摩擦不是都有害的,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根据需要来增大有益摩擦或减小有害摩擦. 例8 在行驶的汽车上,放有一盆水,当汽车紧急刹车时,盆中的水将( )A .向车头方向洒出B .向车尾方向洒出C .不会洒出D .可能向各个方向洒出解:以盆中的水为研究对象,水盆与和汽车以相同速度运动着,刹车时,汽车紧急制动,盆受到汽车底板的摩擦力与车一起由运动变为静止,盆中的水由于惯性,还是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即相对于盆,向车头方向运动,因此本题的答案应选“A ”。
例9.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 .子弹受到火药燃烧产生燃气的推力B .子弹受到惯力C .子弹有惯性D .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解:正确答案是C子弹从枪口射出后,它跟高温高压的燃气之间脱离了接触。
因此子弹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惯力是主观忆造的。
实际上“惯力”并不存在,子弹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又因为惯性不是力,用物体的惯性跟受到的阻力相比较,是不对的,这道题的答案应选C。
例10.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要使小车沿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就必须有一个水平推力作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这推力突然撤去,小车就慢慢停下来,由此说明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推持运动的原因对不对?答:上述说法是错的,小车沿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它是受平衡力作用的结果,除了受一个水平推力外,还有一个地面对车子的摩擦力。
推力突然撤去,小车不是不再受力作用,而是在摩擦力作用下,改变了车的运动状态,车速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所以这一情况并不说明“力是产生运动或维持运动的原因”,正好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它们符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例10.有两个鸡蛋,一个生的一个熟的,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则()A.生鸡蛋很快停止运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B.熟鸡蛋很快停止运动,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C.两个鸡蛋都很快停止运动D.两个鸡蛋都转了一会儿,才停止运动解析:此题关键问题是通过求异的方法,找到声鸡蛋和熟鸡蛋的区别,声鸡蛋里装的是液体,里面的液体与外面的蛋壳是分层的,运动起来不能同步,造成里、外层之间产生阻碍鸡蛋旋转的阻力,熟鸡蛋的蛋青、蛋黄凝固成固体,因此,运动起来是一个整体,内部没有阻力,故熟鸡蛋旋转起来很难停下来。
所以本题选A。
【专题练习】一、选择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物体接触时才能发生力的作用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不一定要接触2、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3ABCD4ABCD5ABCD、用沿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和桌子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B、“m=G/g”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的重力成正比C、“g=G/m”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受的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且是一个恒定的值D、上述说法都正确7、摩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假如没有摩擦,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人无法走路B、火柴头难以划燃C、老师仍能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D、自行车刹车失灵8、航天员在完全失重的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A、举哑铃B、在跑步机上跑步C、用弹簧拉力器健身D、引体向上9、在水平路面上,小车在5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东行驶,此时它受到的阻力为480N.那么小车所受的合力大小与方向是()A、1000N,向东B、1000N,向西C、40N,向东D、40N,向西10、关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合力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力B、合力一定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C、合力可能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力D、合力不会等于零1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是受力物体。
C.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的原因12、从正在匀速下降的载人氢气球中掉下一重物(不计空气摩擦阻力),此后该氢气球的运动情况是()A.先减速下降后上升B.立即上升C.继续匀速下降D.静止不动13.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能在空中向上运动一段时间才落下来。
这是因为()A.物体的惯性大于它所受到的阻力。
B.物体由于惯性同时又受到重力作用。
C.物体向上惯性力大于向下的阻力。
D.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作用力。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力也越大。
B.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必然静止。
C.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对物体施加力。
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5.机动车、驾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必须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A.突然启动B.车速太快C.紧急刹车D.车速太慢16.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保持速度大小不变,但运动的方向改变了。
B.保持原来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C.立即停下来D.速度变小,慢慢停下来。
17.一辆汽车正在做直线运动,它的速度越来越大,已知汽车的牵引力是7200N,则这辆汽B.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
C.一般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D.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0.重5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的水平拉力是240N,则这个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240N B.500N C.260N D.740N二、填空1、瓶子落在地板上碎了,对瓶子来说,地板是________物体,瓶子是_____物体,若对地板来说,瓶子是________物体,可见,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2、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3、重力是由于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总是________.4、一个人体检时站在磅秤上,秤的示数是50kg,这时秤受到人对它的压力大小是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这个力的受力物体是_______,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5、物体重1200N,下列几种情况下,起重机钢绳对物体的拉力各是多大?(1)物体吊在空中静止,拉力是_________N.(2)物体以2m/s匀速上升时,拉力是_________N.6、方向相同的两个力,大小分别为8N,12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是_____N,若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则两力合力为________N.7、汽车轮胎表面制成凹凸的花纹形状,这是通过_______来增大摩擦,在机器的轴承的加入润滑油是为_________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