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 实验3 链路聚合实验 数据记录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协议,以及网络应用的实现方法和技术。

重点是掌握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方法,了解网络性能测试方法和工具,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内容2.1 熟悉常用网络配置和管理工具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多种常用的网络配置和管理工具,如Wireshark、Ping、Traceroute等,在实践中了解其特点和用途,并学会如何使用它们解决网络问题。

2.2 熟悉网络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和关键。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TCP/IP协议族的体系结构、常用协议和数据包结构,深入理解协议的作用和机制,以便更好地应用协议解决网络问题。

2.3 设计和实现网络应用网络应用开发是计算机网络实践的重点之一。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和客户端,并掌握了网络应用开发中常用的技术和工具,如Http协议、Socket编程、HTML等。

2.4 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排查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排查是网络运维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了解了主要的网络性能测试和故障排查方法和工具,如Ping、Traceroute、Wireshark、Netstat等,熟悉了它们的应用场景和用法,提高了网络故障排查和维护的能力。

3.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从理论、实践两方面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和应用,提高了我们的技能和能力,掌握了以下关键实验步骤:3.1 熟悉网络配置和管理工具,如Wireshark、Ping、Traceroute等,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和特点。

3.2 了解TCP/IP协议族的体系结构、常用协议和数据包结构,深入理解协议的作用和机制。

3.3 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和客户端,并掌握了网络应用开发中常用的技术和工具,如Http协议、Socket编程、HTML等。

计算机网络交换三级网络综合实验

计算机网络交换三级网络综合实验

交换三级网络综合实验(简化)【实验名称】交换三级网络综合实验【实验目的】了解交换三级网络架构掌握各层相关协议的配置方法。

【技术原理】三层架构: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

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有三个层次:核心层(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将工作站接入网络)。

核心层: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对整个网络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核心层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可靠性、高效性、冗余性、容错性、可管理性、适应性、低延时性等。

在核心层中,应该采用高带宽的千兆以上交换机。

因为核心层是网络的枢纽中心,重要性突出。

核心层设备采用双机冗余热备份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使用负载均衡功能,来改善网络性能。

汇聚层:汇聚层是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的“中介”,就是在工作站接入核心层前先做汇聚,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

汇聚层具有实施策略、安全、工作组接入、虚拟局域网(VLAN)之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多种功能。

在汇聚层中,应该采用支持三层交换技术和VLAN的交换机,以达到网络隔离和分段的目的。

接入层:接入层向本地网段提供工作站接入。

在接入层中,减少同一网段的工作站数量,能够向工作组提供高速带宽。

接入层可以选择不支持VLAN和三层交换技术的普通交换机。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形成一个拥有较大宽带的端口,从而形成一条干路,增大链路带宽,可以实现均衡负载,并提供冗余链路。

生成树协议(spanning-tree):作用是在交换网络中提供冗余备份链路,并解决交换网络中的环路问题。

是利用SPA(生成树算法),在存在交换环路的网络中生成一个没有环路的树型网络,运用该算法将交换网络冗余的备份链路逻辑上断开,当主链路有问题时能自动切换到备份链路,保证数据的正常转发。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实验报告

计算机⽹络数据链路层实验报告计算机⽹络数据链路层实验报告⽬录⼀、实验内容和实验环境描述(1)实验内容和⽬的(2)实验环境⼆、软件设计(1)数据结构(2)模块结构(3)算法流程三、实验理论分析四、实验结果:(1)性能测试记录表(2)截图(由于截图近200张,这⾥只列出最优参数的情况,其余参数对⽐图及其log⽂件在“参数对⽐“⽂件夹⾥)五、源程序清单六、实验结果分析七、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实验总结和⼼得体会⼀、实验内容和实验环境描述(1)实验内容和⽬的利⽤所学数据链路层原理,⾃⼰设计⼀个滑动窗⼝协议,在仿真环境下编程实现有⾳信道环境下两站点之间⽆差错双⼯通信。

信道模型为8000bps 全双⼯卫星信道,信道传播时延270毫秒,信道误码率为10-5,信道提供字节流传输服务,⽹络层分组长度固定为256字节。

通过该实验,进⼀步巩固和深刻理解数据链路层误码检测的CRC 校验技术,以及滑动窗⼝的⼯作机理。

滑动窗⼝机制的两个主要⽬标:(1) 实现有噪⾳信道环境下的⽆差错传输; (2)充分利⽤传输信道的带宽。

在程序能够稳定运⾏并成功实现第⼀个⽬标之后,运⾏程序并检查在信道没有误码和存在误码两种情况下的信道利⽤率。

为实现第⼆个⽬标,提⾼滑动窗⼝协议信道利⽤率,需要根据信道实际情况合理地为协议配置⼯作参数,包括滑动窗⼝的⼤⼩和重传定时器时限以及ACK 搭载定时器的时限。

这些参数的设计,需要充分理解滑动窗⼝协议的⼯作原理并利⽤所学的理论知识,经过认真的推算,计算出最优取值,并通过程序的运⾏进⾏验证。

通过该实验提⾼同学的编程能⼒和实践动⼿能⼒,体验协议软件在设计上各种问题和调试难度,设计在运⾏期可跟踪分析协议⼯作过程的协议软件,巩固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利⽤这些知识对系统进⾏优化,对实际系统中的协议分层和协议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有基本的认识。

(2)实验环境WindowsXP环境PC机,Microsoft Visual C++ 6.0 集成化开发环境。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验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学期 2011 至 2012 学年第一学期学生所在系部计算机系年级 2011 专业班级信管B101学生姓名汪玲玲学号 201007034126 任课教师万雪芬实验成绩计算机系制《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开课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2011 年01 月 3 日实验题目中小型园区网络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在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发展整体了解基础上,掌握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协议的概念及原理,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培养学生在TCP/IP协议工程和LAN、W 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学会网络构建、日常维护及管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必需的计算机网络组网和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二、设备与环境联网的PC兼容机、Windows操作系统,IE浏览器等。

三、实验内容(一)需求分析用户的应用需求:所有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和查询局域网和互联网上的储备资源,通过WWW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购物,此外为超市提供货物管理、销售管理、储蓄理等。

通信需求:通过E-mail及网上BBS以及其它网络功能满足顾客与销售商的通信与信息交换的要求,提供文件数据共享、电子邮箱服务等。

信息点和用户需求:按照要求本校园网内信息点总数为N个,其中食品为(XX个),生活用品区为(XX个),电子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服务器等为内部单位服务,WWW服务器、远程登录等实现远程购物,从外部网站获得资源。

性能需求:此校园网络支持学生的日常购物。

安全与管理需求:顾客基本信息档案和重要的支付财富要求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的性能较高,如货物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可以通过分布式、集中式相集合的方法进行管理。

网络安全对于网络系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网络的正常使用。

由于校园网与外部网进行互联特别是和Internet的互联,Internet是一个开放式网络系统,它的安全性是很差的。

链路聚合实验

链路聚合实验

实验二十二、交换机链路聚合一、实验目的1、了解链路聚合技术的使用场合;2、熟练掌握链路聚合技术的配置。

二、应用环境两个实验室分别使用一台交换机提供20 多个信息点,两个实验室的互通通过一根级联网线。

每个实验室的信息点都是百兆到桌面。

两个实验室之间的带宽也是100M,如果实验室之间需要大量传输数据,就会明显感觉带宽资源紧张。

当楼层之间大量用户都希望以100M 传输数据的时候,楼层间的链路就呈现出了独木桥的状态,必然造成网络传输效率下降等后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提高楼层主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带宽,实现的办法可以是采用千兆端口替换原来的100M 端口进行互联,但这样无疑会增加组网的成本,需要更新端口模块,并且线缆也需要作进一步的升级。

另一种相对经济的升级办法就是链路聚合技术。

顾名思义,链路聚合,是将几个链路作聚合处理,这几个链路必须是同时连接两个相同的设备的,这样,当作了链路聚合之后就可以实现几个链路相加的带宽了。

比如,我们可以将 4 个100M 链路使用链路聚合作成一个逻辑链路,这样在全双工条件下就可以达到800M的带宽,即将近1000M 的带宽。

这种方式比较经济,实现也相对容易。

三、实验设备1、DCS-3926S 交换机2 台2、PC机2 台3、Console 线1-2 根4、直通网线4-8 根四、实验拓扑五、实验要求如果链路聚合成功,则PC1 可以ping 通PC2。

六、实验步骤第一步:正确连接网线,交换机全部恢复出厂设置,做初始配置,避免广播风暴出现交换机A:switch#config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AswitchA(Config)#interface vlan 1switchA(Config-If-Vlan1)#ip address 192.168.1.11 255.255.255.0switchA(Config-If-Vlan1)#no shutdownswitchA(Config-If-Vlan1)#exitswitchA(Config)#spanning-treeMSTP is starting now, please wait...........MSTP is enabled successfully.switchA(Config)#交换机B:switch#config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BswitchB(Config)#interface vlan 1switchB(Config-If-Vlan1)#ip address 192.168.1.12 255.255.255.0switchB(Config-If-Vlan1)#no shutdownswitchB(Config-If-Vlan1)#exitswitchB(Config)#spanning-treeMSTP is starting now, please wait...........MSTP is enabled successfully.switchB(Config)#第二步:创建port group交换机A:switchA(Config)#port-group 1switchA(Config)#验证配置:switchA#show port-group detailSorted by the ports in the group 1:--------------------------------------------switchA#show port-group briefPort-group number : 1Number of ports in port-group : 0 Maxports in port-channel = 8Number of port-channels : 0 Max port-channels : 1switchA#交换机BswitchB(Config)#port-group 2switchB(Config)#第三步:手工生成链路聚合组(第三、四步任选其一操作)交换机A:switchA(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1-2switchA(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1 mode onswitchA(Config-Port-Range)#exitswitchA(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switchA(Config-If-Port-Channel1)#验证配置:switchA#show vlanVLAN Name Type Media Ports---- ------------ ---------- --------- -------------------1 default Static ENET Ethernet0/0/3 Ethernet0/0/4Ethernet0/0/5 Ethernet0/0/6Ethernet0/0/7 Ethernet0/0/8Ethernet0/0/9 Ethernet0/0/10Ethernet0/0/11 Ethernet0/0/12Ethernet0/0/13 Ethernet0/0/14Ethernet0/0/15 Ethernet0/0/16Ethernet0/0/17 Ethernet0/0/18Ethernet0/0/19 Ethernet0/0/20Ethernet0/0/21 Ethernet0/0/22Ethernet0/0/23 Ethernet0/0/24Port-Channel1switchA# !port-channel1已经存在交换机B:switchB(Config)#int e 0/0/3-4switchB(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onswitchB(Config-Port-Range)#exitswitchB(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2switchB(Config-If-Port-Channel2)#验证配置:switchB#show port-group briefPort-group number : 2Number of ports in port-group : 2 Maxports in port-channel = 8Number of port-channels : 1 Max port-channels : 1switchB#第四步:LACP动态生成链路聚合组(第三、四步任选其一操作)switchA(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1-2switchA(Conifg-Port-Range)#port-group 1 mode activeswitchA(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switchA(Config-If-Port-Channel1)#验证配置:switchA#show vlanVLAN Name Type Media Ports---- ------------ ---------- --------- -------------------1 default Static ENET Ethernet0/0/3 Ethernet0/0/4Ethernet0/0/5 Ethernet0/0/6Ethernet0/0/7 Ethernet0/0/8Ethernet0/0/9 Ethernet0/0/10Ethernet0/0/11 Ethernet0/0/12Ethernet0/0/13 Ethernet0/0/14Ethernet0/0/15 Ethernet0/0/16Ethernet0/0/17 Ethernet0/0/18Ethernet0/0/19 Ethernet0/0/20Ethernet0/0/21 Ethernet0/0/22Ethernet0/0/23 Ethernet0/0/24Port-Channel1switchA# !port-channel1已经存在交换机B:switchB(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3-4switchB(Conif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passiveswitchB(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2switchB(Config-If-Port-Channel2)#验证配置:switchB#show port-group briefPort-group number : 2Number of ports in port-group : 2 Maxports in port-channel = 8Number of port-channels : 1 Max port-channels : 1switchB#第九步:使用ping命令验证使用PC1 ping PC2七、注意事项和排错1、为使Port Channel正常工作,Port Channel的成员端口必须具备以下相同的属性:a) 端口均为全双工模式;b) 端口速率相同;c) 端口的类型必须一样,比如同为以太口或同为光纤口;d) 端口同为Access端口并且属于同一个VLAN或同为Trunk端口;e) 如果端口为Trunk端口,则其Allowed VLAN和Native VLAN属性也应该相同。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实验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实验实验报告
大学
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2011至2012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
学号学生Βιβλιοθήκη 名年级专业教学班号
1
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
2011年4月27日第9节至第10节
主讲教师
辅导教师
主要内容:制作网线,用单交换机组建网络,用2台或以上的交换机组建网络,配置IP地址,调通网络。
制作双绞线:双绞线有两种接法:EIA/TIA 568B标准和EIA/TIA568A标准。
省略实验三组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网络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实验四w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0实验五dhc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1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2实验六dns域名服务的配置与管理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3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4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5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6实验七ftp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7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8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19实验十认识h3c设备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0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1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2实验十一登录设备console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3telnet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4实验十三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5实验十六bgp实验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6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7实验十七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8实验十八l2tpvpn的配置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29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30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31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32lns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33计算机与通讯工程学院34
T568A线序
1 2 3 4 5 6 7 8
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
T568B线序
1 2 3 4 5 6 7 8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协议和拓扑结构;3. 实践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网络通信的实现;4. 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设备与环境1. 实验设备:* 计算机(PC)* 路由器(Router)* 交换机(Switch)* 网线若干* 电源、网线钳等工具2. 实验环境:* 实验室局域网* 网络设备已连接并设置好* 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或Linux三、实验原理与流程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协议包括TCP/IP、HTTP、DNS等。

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环型、网型等,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网络性能。

2. 实验流程:(1)将路由器和交换机连接好,并设置好相关参数;(2)将计算机连接到路由器上,并设置IP地址等参数与网络匹配;(3)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路由选择、数据转发等功能;(4)测试网络连通性,通过ping命令检查网络是否通畅;(5)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测试网络性能。

四、实验步骤与记录1. 将路由器和交换机连接好,并设置好相关参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 将计算机连接到路由器上,并设置IP地址等参数,使其与网络匹配;3. 根据实验原理与流程,逐步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路由选择、数据转发等功能;4.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检查结果是否正常;5. 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观察通信过程是否正常,记录通信数据;6.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网络性能,并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配置了路由器和交换机,实现了网络设备的通信,测试了网络性能,得到了以下结果:(1)网络连通性测试:通过ping命令测试,所有计算机都能够正常访问互联网,网络连通性良好;(2)设备通信测试:路由器和交换机能够正常转发数据包,设备之间通信正常;(3)网络性能测试:网络延迟较小,数据包丢失率较低,网络性能良好。

链路聚合实验报告

链路聚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二层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

3. 熟悉链路聚合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场景。

二、实验环境1. 交换机:两台H3C S5700交换机2. 网线:直通网线若干3. 计算机终端:2台三、实验步骤1. 拓扑搭建:将两台交换机通过网线连接,并连接一台计算机终端用于配置和测试。

2. 配置交换机:1. 在交换机SW1上:- 创建链路聚合组:`system-view`,`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将接口加入聚合组:`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创建VLAN:`vlan 10`。

- 将接口划入VLAN:`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port vlan 10`。

- 将接口设置为trunk模式:`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0/0/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

2. 在交换机SW2上:- 配置与SW1一致的链路聚合组、VLAN和trunk模式。

3. 测试链路聚合:1. 在计算机终端上配置IP地址,并确保与交换机SW1的VLAN 10在同一网段。

2. 使用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终端与另一台计算机终端之间的连通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链路聚合成功:在配置完成后,使用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终端之间的连通性,结果显示连通性良好,说明链路聚合配置成功。

2. 带宽提升:链路聚合将多个物理接口聚合为一个逻辑接口,从而提高了链路的带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配置链路聚合组中的端口数量,以实现更高的带宽。

3. 故障备份:链路聚合支持故障备份功能,当其中一个链路出现故障时,其他链路可以自动接管流量,保证网络的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1. 链路聚合是一种提高网络带宽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链路聚合实验

链路聚合实验

链路聚合实验实验三链路聚合实验任务⼀:交换机静态链路聚合配置本实验通过在交换机上配置静态链路聚合,使学员掌握静态链路聚合的配置命令和查看⽅法。

然后通过断开聚合组中的某条链路并观察⽹络连接是否中断,来加深了解链路聚合所实现的可靠性。

步骤⼀:连接配置电缆将PC(或终端)的串⼝通过标准Console电缆与交换机的Console⼝连接。

电缆的RJ-45头⼀端连接路由器的Console⼝;9针RS-232接⼝⼀端连接计算机的串⾏⼝。

检查设备的软件版本及配置信息,确保各设备软件版本符合要求,所有配置为初始状态。

如果配置不符合要求,请读者在⽤户模式下擦除设备中的配置⽂件,然后重启设备以使系统采⽤缺省的配置参数进⾏初始化。

步骤⼆:配置静态聚合链路聚合可以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本实验任务是验证静态聚合配置SWA,在SWA上完成如下配置:[SWA]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如上配置命令的含义是:[SWA] interface Ethernet 1/0/23[SWA-Ethernet1/0/2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补充如上空格中的配置命令并说明该命令的含义:[SWA] interface Ethernet 1/0/24[SWA-Ethernet1/0/24]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配置SWB,将端⼝E1/0/23和端⼝E1/0/24进⾏聚合,请在如下空格中补充完整的配置命令:步骤三:查看聚合组信息分别在SWA和SWB上通过命令查看⼆层聚合端⼝所对应的聚合组摘要信息,通过命令查看⼆层聚合端⼝所对应聚合组的详细信息通过执⾏查看聚合组摘要信息命令,可以得知该聚合组聚合端⼝类型是:,聚合模式是,负载分担类型是,Select Ports数是,Unselect Ports数是。

步骤四:链路聚合组验证表17-1IP地址列表设备名称IP地址⽹关PCA 172.16.0.1/24 --PCB 172.16.0.2/24 --按表17-1所⽰在PC上配置IP地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综合组网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综合组网实验

实验8 综合组网实验1、根据组网图,配置生成树协议和链路聚合。

并写出相关命令:答:[S1&S2]:生成树协议:stp enable链路聚合: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interface e 1/0/1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interface e 1/0/3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port link-type trunkport trunk permit vlan all2、请写出核心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中的指定路由器和备份指定路由器,并说明为什么?答:[R1]: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5.1interface e0/0vrrp vrid 11 virtual-ip 192.168.100.2vrrp vrid 11 priority 100ospfdefault-route-advertise cost 100[R2]: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5.1interface e0/0vrrp vrid 11 virtual-ip 192.168.100.2vrrp vrid 11 priority 80ospfdefault-route-advertise cost 200[S1]: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00.2 preference 60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00.3 preference 80ip route-static 0.0.0.0 0 192.168.100.4 preference 100原因:因为在S1上设置了默认路由,因此去往优先级为60的192.168.100.2,而因为R1上的vrrp优先级为100大于R2的优先级80,因此R1为主路由器,R2为备份路由器;当虚拟路由器失效时,会去往优先级为80的192.168.100.3,然后再考虑去往优先级为100的192.168.100.4;当静态路由失效时,因为R1和R2在ospf引入了默认路由并设置了cost,因此会优先选择cost 为100的R1,再考虑cost为200的R2。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基于华为平台 实验报告 实验3.5.1 手工模式链路聚合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基于华为平台 实验报告 实验3.5.1 手工模式链路聚合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3.5.1.手工模式链路聚合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步骤4:1.请将创建的网络拓扑的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2.请将交换机1.SWl的eth-trunk1端口信息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3.请将交换机1.SWl的eth-trunkI端口状态信息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4.交换机1.Swl上的eth-trunk1的最大带宽是多少?当前带宽是多少?5.请将交换机1.SW2的eth-trunkI的状态信息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6.交换机1.SW2上的eth-trunk1的最大带宽是多少?当前带宽是多少?步骤5:7.PC-IO-I能ping通PC-10-3吗?请将ping命令结果的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8.PO30M能中用g∙⅜P G qθ∙-3吗?请将Ping命令结果的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A1.一分析抓取的Ping通信。

请将结果填入表3-63。

若通过了某端口,在相应表格鳖鬻究察著暮釐二黑1▲▲N——一I市二口剂・子件)木件,I中乂)木玲,小匕J 单元内打上标记X。

带哲式的:字体(默认)TimesNewRoman 」中文)宋体,关闭交换机1.SWl的端口GE0/0/22»珏J请将交换机1.SWl端口GE0/0/22关闭后的eth-trunk1端口信息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210.关闭端口GE0/0/22后,PC-IO-I还能ping通PC-10-3吗?将ping命令结果的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修41.如果再关闭端口GE0/0/23,PC-IO-I还能ping通PC-10-3吗?将ping命令结果的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肉12.再继续关闭端口GE0/0/24,PC-IO-I还能ping通PC-10-3吗?将ping命令结果的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重新开启交换机1.SWl的端口GE0/0/22:请将交换机1.SWl端口GE0/0/22再次开启后的eth-trunk1端口信息截图粘贴到实验报告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链路聚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链路聚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链路聚合》在当今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成为了信息传输和共享的关键基础设施。

而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链路聚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对于提升网络性能、增强可靠性以及优化资源利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链路聚合,简单来说,就是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一链路。

这就好比把多条狭窄的小道合并成一条宽阔的大道,让数据能够更快速、更顺畅地通行。

为什么我们需要链路聚合呢?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一个企业内部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在不同的部门和设备之间传输,比如文件共享、视频会议、数据库访问等等。

如果只依靠单个物理链路,很容易出现网络拥堵、传输速度慢的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而通过链路聚合,将多个链路的带宽整合起来,就能够大大增加网络的总带宽,从而满足大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链路聚合不仅能够提升带宽,还能增强网络的可靠性。

当其中一条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数据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的链路上进行传输,不会导致网络中断。

这就好比在一条道路出现塌方时,车辆可以迅速改道行驶,保障交通的持续畅通。

在实际应用中,链路聚合有多种实现方式。

常见的有手动配置和动态协议两种。

手动配置需要网络管理员根据网络的需求和拓扑结构,手动将多个链路组合在一起,并设置相关的参数。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直观,但需要管理员对网络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配置过程相对繁琐。

动态协议则是通过特定的协议,如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来自动实现链路的聚合和管理。

LACP 可以根据链路的状态和带宽等因素,动态地调整数据的传输路径,实现更高效的链路利用。

在配置链路聚合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因素。

首先是物理链路的兼容性,包括链路的速率、双工模式等都需要保持一致,否则可能会导致聚合失败。

其次是设备的支持,不同的网络设备对链路聚合的支持程度和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配置。

链路聚合实验(三层交换机)

链路聚合实验(三层交换机)

链路聚合实验(三层交换机)链路聚合实验【实验目的】利用三层交换技术来满足高效路由交换,并通过链路聚合技术增加服务带宽和链路冗余。

【实验背景】你是某学院的网管,学院要求你依据实验室的访问属性将网络划分成能限制无关和广播流量扩散的多个网桥域,并且在必要时支持各域之间可控制的相互访问。

具体是在两个实验室分别部署1台FTPServer,利用三层交换机的三层交换机技术实现FTPServer的互访,并且利用交换的端口聚合技术实现链路的冗余备份。

拓扑图如下。

【实验任务】1.在三层交换机上创建VLAN2.将端口分配到VLAN3.创建Tag VLAN接口4.设置路由5.在二层交换机上创建VLAN6.安装和配置实验室FTPServer7.配置测试主机的网卡IP地址8.测试网络连通性9.完成实验报告【试验设备】:三层交换机S3560-24交换机2台;二层交换机S2960交换机2台。

【实验拓扑】:【实验环境】服务器布置的位置PC5是实验室1的FTPServer ip 地址172.16.1.200/24 PC6是实验室2的FTPServer ip 地址172.16.3.200/24 设备测试地址-建议【实验配置】步骤1 配置vlan,并把端口分配到vlan在交换机S1上配置vlan10,并将端口f0/12分配到vlan 10S3560-24-1#conf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3560-24-1(config)#vlan 10 !创建vlan 10S3560-24-1(config-vlan)#exit !退出到上一级操作模式S3560-24-1(config)#interface f0/12 !进入f0/12的接口模式,并把它分到vlan10S3560-24-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3560-24-1(config-if)#no shutdownS3560-24-1(config-if)#exitS3560-24-1(config)#interface vlan 10 !创建vlan10虚接口,并分配ip地址S3560-24-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1.1 255.255.255.0S3560-24-1(config-if)#no shutdownS3560-24-1(config-if)#exitS3560-24-1(config)#exit在交换机S1上配置vlan20,并将端口f0/1分配到vlan 20S3560-24-1#conf tS3560-24-1(config)#vlan 20S3560-24-1(config-vlan)#exitS3560-24-1(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3560-24-1(config-if)#no shutdownS3560-24-1(config-if)#exitS3560-24-1(config)#interface vlan 20S3560-24-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 255.255.255.0 S3560-24-1(config-if)#no shutdownS3560-24-1(config-if)#exit在交换机S2上配置vlan30,并将端口f0/12分配到vlan 30 S3560-24-2#conf tS3560-24-2(config)#S3560-24-2(config)#vlan 30S3560-24-2(config-vlan)#exitS3560-24-2(config)#interface f 0/12S3560-24-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S3560-24-1(config-if)#no shutdownS3560-24-2(config-if)#exitS3560-24-2(config)#interface vlan 30S3560-24-2(config-if)#ip address 172.16.3.1 255.255.255.0 S3560-24-1(config-if)#no shutdownS3560-24-2(config-if)#exit在交换机S2上配置vlan40,并将端口f0/1分配到vlan 40S3560-24-2(config)#vlan 40S3560-24-2(config-vlan)#exitS3560-24-2(config)#interface f 0/1S3560-24-2(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40S3560-24-1(config-if)#no shutdownS3560-24-2(config-if)#exitS3560-24-2(config)#interface vlan 40S3560-24-2(config-if)#ip address 172.16.4.1 255.255.255.0S3560-24-2(config-if)#exit步骤2 创建tag vlan接口在交换机S1上创建Tag VLAN接口S3560-24-1(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创建聚合端口AG1 S3560-24-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配置AG的模式为trunkS3560-24-1(config-if)#exitS3560-24-1(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2-3 !进入接口f0/2和f0/3S3560-24-1(config-if)#exitS3560-24-1(config-if-range)# channel –group 1 mode on !配置接口f0/2和f0/3属于AG1S3560-24-1(config-if-range)#endS3560-24-1(config)#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在交换机S2上创建Tag VLAN接口S3560-24-2(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S3560-24-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3560-24-2(config-if)#exitS3560-24-2(config)#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2-3S3560-24-2(config-if)#exitS3560-24-2(config-if-range)# channel –group 1 mode onS3560-24-2(config-if-range)#endS3560-24-2(config)#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步骤3在交换机上配置路由在交换机S1上配路由S3560-24-1(config)#ip routingS3560-24-1(config)#router rip !开启rip协议进程S3560-24-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 S3560-24-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2.0S3560-24-1(config-router)#end在交换机S2上配路由S3560-24-2(config)#ip routingS3560-24-2(config)#router ripS3560-24-2(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3.0S3560-24-2(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4.0S3560-24-2 (config-router)#version 2S3560-24-2(config-router)#end测试命令:Show ip interfaceShow ip route配置测试网卡IP地址:Pc5 172.16.1.100/24Pc7 172.16.2.100/24Pc6 172.16.3.100/24Pc8 172.16.4.100/24测试:在s1/s2交换机上ping 各自的网关.在pc上ping各自网关和各pc.【注意事项】1.两台交换机之间相连的端口应该设置为tag vlan模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三

计算机⽹络实验报告三计算机⽹络实验报告三⼀、实验名称Windows下⽹络命令的理解⼆、实验内容1.使⽤netsh命令查看本机的IP地址,并修改本机的静态或者动态IP地址并截图显⽰2.使⽤netstat命令来查看本机的所有的端⼝和PID,以及有针对性的查看某个端⼝的PID并截图显⽰3.说明ARP通讯协议的过程,并显⽰本机中的ARP的缓存表,说明ARP欺骗的原理以及如何防范这种攻击4.简答说明Nsiookup命令的功能并查看西北⼤学此域名所对应的IP地址并截图显⽰三、实验过程1. Netsh如何查看netsh interface ip show {选项}{选项}可以是:address - 显⽰ IP 地址配置。

config - 显⽰ IP 地址和更多信息。

dns - 显⽰ DNS 服务器地址。

icmp - 显⽰ ICMP 统计。

Interface - 显⽰ IP 接⼝统计。

ipaddress - 显⽰当前 IP 地址ipnet - 显⽰ IP 的⽹络到媒体的映射。

ipstats - 显⽰ IP 统计。

joins - 显⽰加⼊的多播组。

offload - 显⽰卸载信息。

tcpconn - 显⽰ TCP 连接。

tcpstats - 显⽰ TCP 统计。

udpconn - 显⽰ UDP 连接。

udpstats - 显⽰ UDP 统计。

wins - 显⽰ WINS 服务器地址。

配置ip地址set address [name=]<string>[[source=]dhcp|static] [[address=]<IPv4 address>[/<integer>] [[mask=]<IPv4 mask>] [[gateway=]<IPv4 address>|none [gwmetric=]<integer>] [[type=]unicast|anycast] [[subinterface=]<string>] [[store=]active|persistent]static 表⽰静态分配,static后的三个数分别表⽰ip地址、⼦⽹掩码、⽹关。

cisco链路聚合实验-电脑资料

cisco链路聚合实验-电脑资料

cisco链路聚合实验-电脑资料端口聚合也叫做以太通道(ethernetchannel),主要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

由于两个交换机之间有多条冗余链路的时候,STP会将其中的几条链路关闭,只保留一条,这样可以避免二层的环路产生。

但是,失去了路径冗余的优点,因为STP的链路切换会很慢,在50s左右。

使用以太通道的话,交换机会把一组物理端口联合起来,做为一个逻辑的通道,也就是channel-group,这样交换机会认为这个逻辑通道为一个端口。

这样有几个优点:1. 带宽增加,带宽相当于组成组的端口的带宽总和。

2. 增加冗余,只要组内不是所有的端口都down掉,两个交换机之间仍然可以继续通信。

3. 负载均衡,可以在组内的端口上配置,使流量可以在这些端口上自动进行负载均衡。

拓扑Ip地址配置PC-1:ip192.168.1.11/24PC-2:ip192.168.1.12/24S-1:vlan 1 :192.168.1.1/24S-2:valn 1 :192.168.1.2/24此时应全通1、在S-1和S-2上分别建立VLAN 10,并分别把F0/1口都加入,此时应S1和S2通其他不通2、在S-1和S-2上分别创建聚合端口1,设置模式为trunk,并把F0/23口和F0/24口加入,,电脑资料《cisco 链路聚合实验》(https://www.)。

3、再测试四台设备的互通性(应该是S-1和S-2互通,PC1和PC2互通,其他不通)4、断掉其中一条链路器网络不受影响命令提示:一、思科端口聚合配置:(只是增加带宽,不会起到备用作用)1.创建聚合端口,并设置为trunk模式:SWA(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SWA(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SWA(config-if)#exit2.以手动方式把端口加入聚合端口中:SWA(config)# 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23 – 24SWA(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onSWA(config-if)#exit3.设置聚合端口的负载平衡:SWA(config)#port-channel load-balance [dst-mac, src-mac] //dst-mac根据目的mac负载//sec-mac根据源mac负载4.查看聚合端口:SWA#show etherchannel summaryshowrunning-config的显示。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报告参考前言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是本学科实践能力的重要考察之一,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和知识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的报告参考,以供学生们参考。

实验一:网络基础知识理论与实践本实验主要目的是通过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实现对网络的诊断、分析和管理。

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Windows或Linux系统,常用网络命令有ping、arp、ipconfig、ifconfig等。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所用命令、实验结果及分析。

例如,实验目的是了解网络基础知识,实验步骤包括开启命令提示符、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等,分析结果可以通过ping的丢包率、RTT延迟时间等指标进行。

实验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和实现本实验主要目的是了解局域网的组网和拓扑结构,实现两个或以上终端之间的通信,并了解Hub、Switch等网络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Packet Tracer等网络拓扑结构模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例如,实验设计可以包括局域网拓扑结构的选择、设备的连接方式等,实验步骤可以包括创建局域网拓扑、配置IP地址等,分析结果可以通过网络通信情况、数据传输效率等指标进行。

实验三:网络安全技术使用和实现本实验主要目的是了解网络安全技术,实现对网络的安全管理和保护。

实验中可以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监控、对恶意攻击的防御和对拒绝服务等攻击的应对。

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Wireshark等网络监控软件进行流量监控。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所用软件及工具、实验结果及分析。

例如,实验目的是了解网络安全技术,实验步骤可以包括安装Wireshark、对流量进行监控等,分析结果可以通过检测网络异常流量、发现恶意攻击、应对拒绝服务攻击等指标进行。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和优化本实验主要目的是了解网络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实现对网络性能的评估和优化。

思科链路聚合实验报告

思科链路聚合实验报告

思科链路聚合实验报告思科链路聚合实验报告引言:链路聚合是一种网络技术,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链路,以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我们进行的一项思科链路聚合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思科链路聚合技术在提高网络性能方面的效果。

我们希望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一台思科路由器和两个交换机来搭建实验环境。

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通过物理链路连接。

我们使用了两个PC机作为主机,分别连接到两个交换机上。

实验步骤:1. 配置思科路由器:我们首先登录思科路由器的管理界面,进行相应的配置。

我们启用了链路聚合协议,并将两个物理链路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

2. 配置交换机:我们在两个交换机上进行相应的配置,使其能够识别和转发链路聚合的数据包。

3. 进行实验:我们使用两台PC机进行数据传输测试。

首先,我们测试了单个物理链路的带宽和延迟。

然后,我们启用链路聚合后,再次进行测试,比较结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在单个物理链路的测试中,我们发现带宽和延迟与预期相符。

然而,当我们启用链路聚合后,带宽显著提高,延迟也有所降低。

这是因为链路聚合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成一个逻辑链路,使数据能够并行传输,从而提高了带宽。

此外,链路聚合还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当一个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链路聚合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的物理链路,保证数据的传输不中断。

这种冗余设计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然而,链路聚合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链路聚合需要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进行相应的配置,增加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其次,链路聚合的效果受到物理链路的质量和数量限制。

如果物理链路质量较差或数量有限,链路聚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思科链路聚合技术在提高网络性能方面的有效性。

链路聚合可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但也需要考虑到配置复杂性和物理链路的限制。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模板-实验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模板-实验3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学习和掌握数据包分析工具wireshark的使用;利用wireshark工具进行数据包的捕获;利用wireshark工具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正确解析出链路层数据帧、网络层IP 数据包、运输层TCP报文段等各类数据包首部各字段内容能利用wireshark工具分析数据包,详细了解协议的工作原理二、实验内容掌握数据包分析工具wireshark的常规使用方法;正确设置数据包过滤器,并进行数据包捕获;正确捕获自选协议执行过程中的系列数据包;正确分析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各个数据包首部主要字段的内容。

通过对系列数据包的正确分析,验证和详细了解协议的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wireshark工具的安装(需先安装WinPcap)、启动wireshark工具捕获条件的设置启动数据包捕获,并立即运行相关协议利用wireshark工具捕获Web网站打开时建立TCP连接的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的数据包关闭数据包的捕获利用wireshark工具分析所捕获的的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各个数据包首部关键字段的内容结合ipconfig、ping、arp等命令的运行结果,验证所分析的上述各层数据报首部关键字段内容的正确性;分析所捕获的系列数据包,通过对各数据包中相关字段的查证,详细了解和验证常见协议的工作过程。

wireshark工具的关闭;四、结果分析与思考1.win+r打开运行程序,调出cmd,输入ipconfig命令,找到本地MAC地址,再用ping 命令找到目的地址。

本地MAC地址为:192.168.43.135目的地址为:180.101.49.122.运行wireshark软件并进行抓包,随即打开浏览器,找到百度页面。

在浏览器中随意输入浏览信息,进行抓包。

结果如下图示:3.根据步骤2抓到的数据进行分析:(1)第一次握手①以太网的数据包解析②IP数据包解析:③TCP报文段结构解析:(2)第二次握手①以太网数据帧解析②IP数据包解析③tcp报文段解析(3)第三次握手①以太网数据帧解析②IP数据包解析③TCP报文段结构解析以上就是实验抓包过程和分析。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全网络互相连通 、多交换机之间的聚合链路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全网络互相连通 、多交换机之间的聚合链路

Xxx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指导教师:xxx 实验成绩:实验序号:3实验名称: 3.2.2全网络互相连通3.2.5多交换机之间的聚合链路实验地点: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验日期:实验小组编号:3小组成员姓名:xxx xxx xxx xxx xx xxx小组成员学号31200xxx 31200xxx 31200xxx 31200xxx 31200xxx 31200xxx一、实验内容(项目)1、全网络互相联通2、多交换机只见的聚合链路二、实验设备与网络拓扑结构1、全网络互相连通试验试验设备:二层交换机一台、三层交换机一台、网线若干、测试计算机三台拓扑结构图:2、多交换机之间的聚合链路试验试验设备:交换机二台、交叉线三根、测试PC二台拓扑结构图:三、实验目的及要求1、规划校园网内部隔离的部门网络之间实现互相连通。

2、(1)理解链路聚合的配置;(2)实现交换机间的端口聚合,扩展网络带宽;(3)实现链路冗余备份。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拓扑图,连接各台设备。

启动各个设备,查看交换机配置是设备名称PC1 PC2 PC3IP地址172.16.239 172.16.1.23 172.16.1.3子网掩码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网关无无无通状态。

(3)配置二层交换机,配置过程如下。

①进入交换机的特权模式。

用到的命令:enable②进入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用到的命令:configure terminal③创建VLAN 10。

用到的命令:vlan 10④创建VLAN 20。

用到的命令:vlan 20⑤进入2号端口配置模式。

用到的命令:interface f0/2⑥将F0/2端口添加到VLAN 10中。

用到的命令: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⑦让端口处于开启状态。

用到的命令:no shutdown⑧进入10号端口配置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