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草原放牧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草原放牧的意义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草原放牧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和重视。
二、教学重点1. 草原放牧的意义和作用。
2.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三、教学难点1. 草原放牧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2. 循环放牧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者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学生对草原放牧的注意和兴趣。
2. 了解草原放牧的概念(10分钟)让学生自由阐述对草原放牧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形成对草原放牧的一个初步概念。
3. 探究草原放牧的意义和作用(15分钟)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草原放牧对草原生态有何影响?草原放牧的好处有哪些?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进行总结。
4. 了解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者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的重要性以及由于放牧过度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草原生态的保护和修复方法。
5. 循环放牧的实施方法和效果(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循环放牧的概念和原理,并讲解循环放牧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认识进行讨论和思考。
6. 学以致用,动手实践(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或者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循环放牧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并总结实践中的心得和体会。
7.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草原放牧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保护和修复草原生态的方法。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料:关于草原放牧的图片或视频。
3. 实地调查或模拟实验的相关设备和材料。
六、教学评估1.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草原放牧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或模拟实验的结果展示和总结,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草原放牧》教案教师资格面试小学音乐
《草原放牧》教案教师资格面试小学音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音乐教材《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声音》,具体内容包括《草原放牧》一曲的学习和解析。
通过学习该曲目,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生活情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草原放牧》的旋律、节奏及歌词,并能够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 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草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和节奏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整体演唱效果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PPT。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牧民的生活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草原放牧》。
细节:视频时长约2分钟,内容包括草原、牛羊、牧民等元素。
2.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初步聆听《草原放牧》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b. 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c. 分组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演唱效果。
3. 歌曲解析:a.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音乐元素。
b. 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草原文化。
4. 随堂练习:a. 教师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练习。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情感表达:a.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演唱表达情感。
b.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草原放牧》2. 内容:a.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b. 草原文化简介c. 情感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草原放牧》,录制视频并提交。
2. 答案:学生在课后练习,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视频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让学生收集关于草原的歌曲、故事、图片等,进行分享交流。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草原放牧教案1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草原放牧》2、歌表演《草原放牧》3、即兴创编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聆听《草原放牧》,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独奏的民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二、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草原放牧》,体验天真可爱、通过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放牧》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3 、5 、6”三音进行练习)4:柯尔文手势复习唱“3 、5 、6”三个音。
二、编创与活动ABA1、复习《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
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
(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1、导入: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是根据蒙古族儿童龙梅、玉荣小姐妹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创作的,由作曲家吴祖强、王燕樵和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创作。
乐曲结构独特,采用民族传统音乐多段体与西洋奏鸣曲式结构相结合的形式。
全曲由“草原放牧”“与暴风雪搏斗”“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千万朵红花遍地开”五个乐章组成。
教材选用了第一乐章“草原放牧”。
乐队在圆号奏出的简短引子之后,引出由琵琶奏出的节奏轻松活泼、欢快明朗的“草原姐妹”主题。
这个主题是根据巴布林贝赫作词,吴应炬作曲的歌曲《草原赞歌》(美术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主题歌)的旋律改编的,具有蒙古族音乐的特点,表现了草原美丽的景色和姐妹俩天真、活泼的可爱形象。
这个主题经过琵琶与乐队的协奏把欢快的情绪推向高潮。
琵琶用轮指的方法奏出了宽广、抒情的“草原”主题,双簧管优美的音色与琵琶的演奏交辉相映,表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
接着琵琶与乐队的协奏,使乐曲的力度增强,逐渐把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教学目标1.感受到小姐妹在的草原放牧时愉悦的心情,知道乐曲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知道小姐妹的故事。
2.知道乐曲分两个部分,能听辨出各部分的情绪、速度和表现的场景,并记忆主题旋律。
3.能知道乐曲的演奏形式,知道琵琶的构造及声音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能感受到乐曲表现的放牧时愉悦的心情,知道乐曲的出处。
(二)教学难点能听辨出并记忆主题旋律。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介绍《草原放牧》创作背景过渡语: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来了一对小姐妹龙梅、玉荣,他们生活在宽广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大草原上,你知道他们去干嘛了?过渡语:她们帮着阿爸去草原上放牧了。
今天我们要聆听的乐曲就是描写这对小姐妹去放牧的情景,乐曲叫《草原放牧》(二)欣赏乐曲1.聆听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过渡语:这首乐曲由两部分组成,请你先来听听第一部分的主题旋律。
提问:听听情绪和速度是怎么样的?表现的是什么画面,你能给这部分起个名字吗?主奏乐器是什么?答案:它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速度是稍快地,表现的是小姐妹们在草原上愉快的放牧景象,这部分的名字可以叫做“放牧”,是由琵琶演奏的。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包括草原的类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草原放牧的意义等。
1.2 技能目标学会观察和描述草原放牧的场景,能够运用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现草原放牧的美丽景色。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对草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能够描述草原放牧的场景。
2.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现草原放牧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和草原文化的内涵。
3.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草原放牧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现草原放牧的美丽景色,提高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草原放牧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绘画或写作材料等。
4.2 场地准备:教室或草原场地,以便学生观察和体验草原放牧。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放牧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放牧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讲授新课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和草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意义和价值。
5.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草原放牧的场景,引导学生描述和表达自己对草原放牧的感悟和认识。
5.4 课堂作业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表现草原放牧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观察实践环节,教师将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6.2 作业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绘画或写作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对草原放牧的理解。
6.3 综合评价教师将对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第七章:教学拓展7.1 草原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观草原,亲身感受草原放牧的场景,深入了解草原文化。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其对草原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材:教科书中的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章节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素材,让他们感受草原的广袤和牛羊的自由放养。
2. 呈现:以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章节为基础,向学生介绍草原放牧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呈现。
3. 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草原放牧的特点,如牛羊通过吃草来维持营养、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4.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到附近的自然保护区或农场参观,观察和感受真实的草原放牧场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了解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6. 拓展: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草原动植物的特点和生态环境,并与草原放牧相互关联的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教案设计二:草原放牧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意识到草原放牧对环境的影响,并培养其环保意识和保护草原的责任感。
教材:相关环保资料、教科书中的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章节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生态环境,启发他们思考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 呈现:向学生介绍草原放牧对环境的影响,如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
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呈现相关信息。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草原放牧对环境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草原放牧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如过度放牧、缺乏合理管理等。
5. 环保行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参加当地的植树造林活动、提倡节约用水等。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草原的责任感。
7.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与环保相关的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并开展相应的研究和讨论活动。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的重要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草原放牧场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题: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2.2 课题: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2.3 课题:草原放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2.4 课题:农民劳动与草原放牧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草原放牧场景,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3.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草原放牧的影响和保护措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草原牧场,亲身感受草原放牧的实际情况。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草原放牧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重要性。
4.3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草原放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4.4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草原放牧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2 观察和描述评价:评价学生对草原放牧场景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包括观察到的细节和描述的准确性。
5.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六章:教学内容6.1 课题:草原放牧的传统习俗与文化6.2 课题: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6.3 课题:可持续发展与草原放牧6.4 课题:草原放牧与动物福利第七章:教学方法7.1 案例分析法:提供草原放牧的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7.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草原放牧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草原放牧的概念和特点,了解相关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环境需求。
2. 技能目标:能够描述草原放牧的重要性,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草原及其植被特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生态的重视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草原放牧的概念与特点,不同类型草原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学生对草原放牧的重要性理解,以及草原生态维护的意识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图片资料等。
2. 教学资源:草原地理图、草原植被照片、相关视频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草原放牧相关的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草原放牧的兴趣。
2. 呈现:展示草原地理图和草原植被照片,简要介绍草原放牧的概念和特点。
强调草原放牧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及其重要性。
3.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类型的草原及其植被特点,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不同草原放牧方式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4. 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扩充,介绍不同类型的草原放牧方式,如集中放牧和旋转放牧,并讲述其对草原生态的影响。
5.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草原类型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考察或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该草原及其植被的特点,并从中探究该草原放牧方式对生态的影响。
6. 总结:让学生汇报各自小组的研究结果,并进行课堂总结,强调草原放牧对草原生态的重要性和保护草原生态的意义。
7. 拓展: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草原放牧实践案例,增加学生对草原放牧方式和草原生态的理解。
8. 结束:让学生就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并展开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草原放牧重要性的认识和对保护草原生态的行动计划。
五、教学延伸:1. 课后拓展:要求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寻找更多有关草原放牧的案例和资料,扩展对草原放牧的了解。
2. 技术应用:学生可以利用电脑软件或其他工具,制作草原放牧宣传海报,展示在校园内,增加对草原放牧的宣传和普及。
人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草原放牧》
人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学设计《草原放牧》一.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人教版三年级上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草原上牧童放牧的情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草原风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歌唱、舞蹈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
然而,在这个年龄段,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巧还不够扎实,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设计来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演唱《草原放牧》这首歌曲,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能够感受草原放牧的场景,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好情感。
3.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
2.学生对草原文化和放牧生活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拓展。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展示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技巧,为学生树立榜样。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草原放牧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和舞蹈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和表现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改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草原放牧图片、视频等。
2.教学器材:音响设备、钢琴、吉他等乐器。
3.教学资源:草原文化相关资料、音乐欣赏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草原放牧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草原放牧》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背景、主题和情感。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歌曲的节奏。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相关推荐《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1、欣赏《草原放牧》2、舞蹈练习3、创作活动:蒙古旅游。
教材分析:《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
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是乐曲一段。
由两个对比主题组成第一主题是主要主题,着力刻画“小姐妹”欢快、活泼的情景。
E羽调,3/4拍子。
第二主题是描写草原放牧的另一侧面,抒发内蒙人们对家乡草原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歌曲的学唱,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通过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欢快活泼的音乐情景中,聆听和演唱《快乐的节日》,通过欣赏《草原放牧》,表现了祖国的新一代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勇于战胜困难的动人形象。
重点难点:欣赏《草原放牧》,体会乐曲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画画工具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律动教学法。
设计理念: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
学生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这就是新课标下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之一。
那么,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让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音乐,让学生通过欣赏增进感情?本课试图在欣赏过程中探索以感受、体验及教师的有效性提问为主的音乐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导:你们喜欢蒙古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那些辽阔的大草原看看吧!(播放《蒙古人》音乐)美的音乐,美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使学生身临其境。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
教案标题:草原放牧
教案目标:
1.了解草原生态系统和草原放牧的重要性;
2.了解草食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3.了解草原放牧的实践和管理。
教案步骤:
引入活动:
1.通过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或呈现草原图片,引起学生对草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草原放牧的好奇心。
知识讲解:
2.介绍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气候、植被和动物种类。
3.讨论草食动物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如反刍、选择性食草和群居等。
4.解释草原放牧的概念,包括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方法来饲养和管
理草食动物。
实践体验:
5.组织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草原放牧区域,了解实际的草原放牧
情况,并与放牧员进行交流。
6.分组进行小型模拟放牧实验,在课堂内模拟草原环境和草食动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草食动物进行饲养和管理,并记录观察结果和收获。
总结归纳:
7.回顾学习过的知识,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地考察和模拟放牧实
验中的体验和发现。
8.总结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草原放牧的实践和管理方法。
评估反馈:
9.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让学生撰写一份关于草原放牧的报告,并
就草原放牧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和提出建议。
10.收集和评估学生的报告,提供个别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对草原放牧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教案拓展:
1.邀请专家来到课堂上进行讲座,进一步介绍草原放牧的实践和管理。
2.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草原保护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和实践能力。
注:根据具体的教育阶段和学生的能力,教案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
补充。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相关知识,掌握放牧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和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草原放牧的基本技巧,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2.教学难点:草原放牧的实践操作,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草原风光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与辽阔。
(2)引导学生思考:草原上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利用草原资源的?2.草原放牧知识讲解(1)介绍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意义及发展历程。
(2)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技巧,如选择合适的牧场、合理分配草场、调整放牧时间等。
(3)介绍草原放牧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草原退化、沙化等。
3.草原放牧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实践操作。
(2)为学生提供模拟草原、牲畜模型等道具,让学生模拟草原放牧的过程。
(3)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草原放牧的基本技巧,如选择合适的牧场、合理分配草场等。
4.草原生态环境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草原放牧过程中,如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2)组织学生讨论,提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措施,如轮牧、休牧、草原防火等。
5.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草原生态环境,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6.课后作业(2)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为家乡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草原放牧的基本技巧,掌握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方法。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提出较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草原放牧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学生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及提出的建议。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放牧时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牧场吗?”学生:“因为这样可以避免草地过度使用,让草地有恢复的时间。
《草原放牧》教案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音乐
《草原放牧》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小学音乐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作品《草原放牧》,领略琵琶音色的魅力,感受蒙古小姐妹愉快的放牧情景,逐步建立对大草原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情绪、速度等的聆听,感受作品欢快、活泼的情绪,初步认识主奏乐器琵琶;在乐段的对比分析中,体会作品在速度、情绪上的变化,提升音乐作品的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作品背景,初步认识主奏乐器琵琶;能从速度、情绪等方面分析作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简单了解作品背景,知道乐曲各部分表达的内容,掌握主奏乐器琵琶音色等相关知识。
【难点】能从速度、情绪等方面分析作品。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课伊始,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看到哪些景象?学生自由发言。
(草原;羊群;两个小女孩)教师总结:该视频是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还有放牧的牧民。
这样一组视频如果用琵琶演奏会有怎样的音乐故事呢?顺势引出课题《草原放牧》。
(二)初步感知1.初听作品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聆听并思考:印象中的琵琶的声音是怎样的?作品整体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回答。
(清脆、明亮;活泼的)教师大屏幕出示琵琶的照片并总结:大家的音乐感知力非常强,听的也很认真。
琵琶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乐器音色是非常有特点的,它高音明亮而富有刚劲,中音区柔和,低音区音质醇厚。
整首曲子就是在这样极有味道的音色下带给我们活泼、天真的情绪感受。
别小看了这首协奏曲,它也是大有来头,让我们一起目光看向大屏幕。
2.介绍作品教师播放《草原小姐妹》的视频片段,并简单介绍作品:《草原放牧》是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写于1973年。
乐曲采用琵琶协奏曲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同时又运用管弦乐队交响乐的丰富表现手段,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演绎了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羊群的动人故事。
全曲共分五部分,而《草原放牧》则是《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草原放牧简介1.1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掌握草原放牧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理解草原放牧对畜牧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草原放牧的定义和起源。
草原放牧的特点和重要性。
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放牧的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分组讨论,探讨草原放牧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草原放牧的畜牧业技术2.1 教学目标掌握草原放牧的畜牧业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了解草原放牧中的饲料选择和管理。
学会草原放牧中的畜牧业管理和保护措施。
2.2 教学内容草原放牧的畜牧业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饲料选择和管理的方法。
畜牧业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实践技巧。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草原放牧的畜牧业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实地考察草原放牧场,观察和体验饲料选择和管理。
案例分析,讨论畜牧业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实际应用。
第三章:草原放牧的生态环境影响3.1 教学目标理解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掌握草原放牧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分析草原放牧对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草原放牧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生态系统平衡与草原放牧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放牧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
小组讨论,探讨草原放牧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
第四章:草原放牧的文化与传统4.1 教学目标了解草原放牧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掌握草原放牧在各地域的文化特色。
分析草原放牧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4.2 教学内容草原放牧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各地域草原放牧文化的特色。
草原放牧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草原放牧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实地考察草原放牧地区,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
小组讨论,探讨草原放牧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传承。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课题:草原放牧教学目标:1. 了解草原放牧的实际意义和环境效益。
2. 掌握草原放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草原放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
2. 了解草原放牧的实际意义和环境效益。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
2. 掌握草原放牧的实施方式和管理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和视频素材。
2. 模拟草原放牧场地。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向学生展示草原放牧的场景,引发学生对草原放牧的认知和兴趣,介绍草原放牧的概念和实际意义。
Step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包括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放牧方式和时间的选择、放牧区域和放牧率的控制等内容。
Step 3 案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绍草原放牧的实施方式和管理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成功经验和问题所在。
Step 4 实践操作(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到模拟草原放牧场地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草原放牧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Step 5 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再次强调草原放牧的实际意义和环境效益,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Step 6 课堂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课堂反思和总结。
教学延伸:学生可自行选择一块草原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了解当地的草原放牧状况和管理情况,并撰写一份草原放牧调查报告。
草原放牧教案
草原放牧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意义和特点,掌握草原放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草原放牧的概念和意义2.草原放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草原放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介绍草原放牧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对草原放牧的兴趣和思考。
步骤二:讲解草原放牧的基本方法和技巧1.草原放牧的基本方法:–分时放牧:合理安排放牧时间,防止草原过度放牧。
–轮牧放牧:按照不同地区、季节和草原状况轮换放牧。
–移栽放牧:根据草原资源分布合理选择放牧点。
–防火放牧:预防和控制草原火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2.草原放牧的技巧:–合理选择放牧路线,避免过度践踏和破坏草原。
–布置临时放牧圈,避免牲畜走散。
–严格控制放牧密度,防止过度损耗草原资源。
–根据草原生态环境合理选择放牧牲畜种类。
步骤三:讨论草原放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针对生态环境、草原资源及畜牧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提供解决方法和建议。
步骤四: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个草原放牧方案,并进行演示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老师总结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表现,提出展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保护草原资源。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分为两个部分:1.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响应,评估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2.学生的小组活动成果:评估学生设计的草原放牧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五、教学资源•图书馆或网络资源:草原生态学、畜牧学等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PPT幻灯片:用于教学内容的展示和讲解。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本课所学的草原放牧方法和技巧,设计一个草原放牧方案,并用Markdown格式撰写,提交到班级论坛让其他同学评价和讨论。
七、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草原生态和畜牧管理方面的相关书籍和研究论文,进一步深入了解草原放牧的相关知识和实践经验。
2023年草原放牧教案(5篇
2023年草原放牧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材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第三节“草原生态系统的放牧”,详细内容包括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合理放牧的原理及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理解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使学生掌握合理放牧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合理放牧的原理。
教学重点: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合理放牧的方法和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草原生态系统模型、放牧情景图片。
2. 学具:学习手册、笔、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系统,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1)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讲解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稳定性等。
(2)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过度放牧、不合理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危害。
(3)合理放牧的原理及措施:介绍合理放牧的原则、方法,如轮牧、控制放牧强度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草原放牧的实例,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根据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制定合理放牧计划。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草原放牧方案。
六、板书设计1. 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2. 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3. 合理放牧的原理及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草原放牧方案。
2. 答案:方案需包括草原类型、放牧动物种类、放牧时间、放牧强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组织学生参观草原生态系统,实地了解放牧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
《草原放牧》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知道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通过观察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2. 草原放牧的注意事项3. 观察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4. 小组讨论:草原放牧的意义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知道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2. 笔记本和笔3. 教学PPT4. 小组讨论表格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草原放牧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草原放牧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草原放牧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草原放牧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3.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放牧的认识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实践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草原放牧、制作保护生态环境的标语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和生态环境。
八、课程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提高教学质量。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草原放牧的场景。
第二单元草原放牧(教案)
在这节课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草原放牧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学生们在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通过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进一步寻找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其次,在讲解草原放牧方式及影响因素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实际操作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放牧方式感到迷茫。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缺乏相关实践经验。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植被、土壤、气候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它是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草原放牧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草原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草原放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通过案例学习,掌握草原资源保护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草原生态的意识;
(2)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观念。
4.教材内容关联:
本节课内容以教材第二单元“草原放牧”为基础,涉及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草原放牧方式、影响因素以及草原资源保护等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草原放牧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草原生态保护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放牧》教学设计
(聆听课)
一、教材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选自组曲《草原小姐妹》中的一段。
这部组曲是以琵琶独奏以及西洋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还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组曲根据内蒙古发生的真实事迹所改编而成,故事讲述了一对蒙古族孩子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和暴风雪搏斗的英雄事迹,颂扬了她们热爱集体的崇高思想和美好心灵。
《草原小姐妹》共分五段,《草原放牧》是其中第一段。
乐曲的第一主题取材于动画片的主题歌《草原赞歌》的音调,旋律灵活跳荡,速度较快,具有舞曲特点,刻画了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第二主题音调宽广起伏,气息悠长,速度缓慢,这是对美丽的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新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1.听到《草原放牧》乐曲时,知道乐曲的曲名。
2.能感到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3.认识民族乐器琵琶。
三、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乐曲的风格。
四、教学难点
感知1、2段主题旋律的速度与情绪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草原赞歌》
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动画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旋律具有我国哪个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师语言:歌曲熟悉吗,歌曲的名字叫《草原赞歌》,具有蒙古族音乐风格。
是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主题曲,歌曲取材于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小姐妹俩,与暴风雪搏斗,保护集体羊群的英雄事迹。
2.感受乐曲《草原放牧》与歌曲《草原赞歌》的联系
教师语言: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乐曲,听一听:“乐曲与歌曲的旋律之间有什么联系,是否很相似?”
教师语言:乐曲和歌曲的旋律非常相似。
其实,这段旋律是乐曲《草原放牧》中的一个主题音乐,它的旋律素材来自于刚刚我们欣赏的歌曲《草原赞歌》。
(二)欣赏第一部分
1.感受主题的速度与情绪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草原赞歌》。
第一主题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语言: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
表现了天真活泼的小姐妹在草原放牧的画面。
我们在请看着乐谱,随着音乐再来感受一遍,同时找出乐谱中一反复出现中的节奏。
教师语言:找到了吗,反复出现的节奏是x xx xx。
我们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节奏像什么声音呢?
教师语言:对,像不像草原上马儿奔跑时发出的声音x xx xx x xx xx,聪明的蒙古族人把这个节奏写入自己的歌曲中,形成了蒙古族音乐独有的特色。
教师小结:下面同学们完成下面的表格
2.感受主题旋律特点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再来欣赏一遍第一主题,旋律中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教师语言:第一乐句和第三乐句的旋律是完全相同的;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变化相同这样的创作手法叫重复,可以加深人们对主题音乐的记忆。
3.认识琵琶及其音色
教师语言:下面老师要考考同学们的小耳朵,听一听,这段旋律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教师语言:乐曲的主奏乐器就是琵琶。
你听出来了吗?琵琶是我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弹拨乐器,它的音色优美、透亮,表现力极其丰富。
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草原放牧》就是一首琵琶协奏曲。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什么又是琵琶协奏曲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将乐曲的第一部分完整的欣赏一遍。
教师语言:通过欣赏同学们可以看出琵琶是主奏乐器,琵琶协奏曲就是琵琶与乐队协作演奏的形式。
(三)欣赏第二部分
1.感受主题的速度与情绪
教师语言:请听一听第二主题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教师语言:第二主题速度稍慢,情绪优美、抒情,表现了小姐妹对大草原无限的热爱之情。
为什么第二主题会带给我们与第一主题不同的感受呢?就让我们看着乐谱再来欣赏一遍,从乐谱来寻找答案。
2. 感受主题旋律特点
教师语言:第二主题的音符的时值变长了,而且旋律有装很多装饰音,为乐曲增加色彩的作用。
这也是这也是蒙古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所以和第一主题对比,让我们感到和第一主题有很大的区别。
教师语言:下面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教师语言:下面我们乐曲的第二部分完整欣赏一遍。
(四)聆听全曲
教师语言:其实,乐曲除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旋律外,还有一段旋律在乐曲的开头,我们称之为“引子”。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乐曲的引子,想象一下:“这段音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教师语言:这段音乐描绘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蓝天、白云与成群的牛羊。
下面来欣赏一下演奏家是怎样演奏这段悠扬的旋律的,进一步来感受大草原的辽阔。
教师语言:最后,就让我们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完整的欣赏一遍。
(五)课堂小结
教师语言: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琵琶协奏曲《草原放牧》,其实它只是组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
以后有机会我们再来欣赏其他几个部分。
好,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