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地面、墙面的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产房保洁工作制度
产房保洁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确保产房环境卫生达到规定标准,预防交叉感染,提高服务质量,特制定本保洁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产房内的保洁工作,包括产房、婴儿室、孕妇休息室等相关区域。
三、保洁工作内容1. 日常保洁(1)保持产房内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保持地面干净、无污渍。
(2)定期擦拭家具、设备表面,清洁地面,使用合适的清洁剂,确保清洁效果。
(3)每日对产床、婴儿床、孕妇床等进行全面清洁,床单、被褥定期更换,清洗消毒。
(4)定期对产房内的设备、仪器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特殊保洁(1)发生污渍、污染等情况时,立即进行清理,防止交叉感染。
(2)产妇出院后,对床单、被褥、床垫等进行全面清洗、消毒,重新铺设。
(3)新生儿出生后,对婴儿床、衣物、尿布等进行清洗、消毒。
(4)遇有大面积污染或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四、保洁工作流程1. 进入产房前,保洁人员应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及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2. 按照规定的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浓度符合国家标准。
3. 清洁工具应专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4. 清洁工作应遵循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原则,防止交叉污染。
5. 清洁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保洁质量。
6. 清洁工作完成后,保洁人员应做好工作总结,记录保洁时间、内容和所用药物等信息。
五、保洁工作要求1. 保洁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服从管理。
2. 保洁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掌握保洁知识和技能,提高保洁质量。
3. 保洁人员应严格执行保洁工作流程,确保保洁工作顺利进行。
4. 保洁人员应保持产房内安静、舒适的环境,尊重产妇和新生儿的需求。
5. 保洁人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六、保洁工作考核1. 定期对保洁工作进行检查,评估保洁质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产房操作规程
75%,
接产
• 1、仔猪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口鼻粘液清除、擦净,用抹
布将猪体抹干净,在距腹部3-5cm处用消毒过的棉线结扎 脐带并断掉,断端用5%的碘酊彻底消毒。
• 2、搽净断脐后的仔猪立即进行剪牙,剪牙时要紧贴牙龈
断除,要求断面平整剪牙彻底,断端用阿莫西林溶液消毒。 如果产房内仔猪的腹泻较严重这时可以给仔猪口服庆大霉 素或氟哌酸1-2ml加以预防;如有呼吸道疾病应在这时进 行第一次鼻腔喷雾10%的呼诺玢1ml\一周后重复一次,处理 完的仔猪放进保温箱内,保温箱内的温度应保持在32℃以 上。
性贫血.
• 无乳母猪针对具体原因采用相应的措施如采用催乳中
药拌料或口服;如母猪患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 新生仔猪要在24小时内称重、打耳
号、断尾。
• 在打耳号时,尽量避开血管处,缺
口 处 要 用 5% 碘 酊 彻 底 消 毒 , 二 元 场 只打相应的周号,原种场根据不同 的品种各自编排序列号,打耳号时 应深浅适中、编排有序、位置准确。
一般情况下难产的仔猪假死的发生率较高,所以仔猪 拉出后要及时地抢救。
• 人工助产后母猪极易感染发炎,对所有的助产母猪都
要 实 行 预 防 性 治 疗 , 可 用 青 霉 素 480 万 单 位 加 链 霉 素 200万单位肌注,一天两次、连用三天;也可用得利先 30ml分点肌注,隔天连用两次。
• 在母猪产后的一周内每天两次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
• 妊娠母猪在临产前一周转入产房,转猪时要求妊娠舍、
产房人员通力合作共同进行。由妊娠舍饲养员把计划 进产房的母猪冲洗干净,待体表风干时用消毒药和驱 虫药进行全身喷雾消毒和驱虫。常用的敌百虫,杀螨 灵等可以加入酸性消毒药内,但是一定要按说明书掌 握好所用药物的剂量。 处理好的母猪由妊娠舍饲养员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I目的
加强产房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产房消毒隔离工作。
11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产房。
m制度
一、产房应保持环境整洁。
(一)每日常规对产房的桌、椅、床头柜、治疗车、门把手、电灯开关、电话机、平车、病历夹、婴儿磅秤、新生儿辐射台、产床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如有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二)分娩室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进行空气消毒可采用空气净化动态消毒机消毒。
(三)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并做好登记;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四)地面常规进行地巾湿式清洁;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清洁、
消毒处理;地巾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二、加强产房出入人员管理:
(一)严格参观、实习、陪产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出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二)凡是进入产房的人员应更鞋、更衣,戴帽子、外科口罩。
离开产房时,应脱去产房专用着装或换外出衣、外出鞋。
三、进行助产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预
防职业暴露。
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严格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
(二)手术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
五、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效
果、使用中的消毒剂等监测,并保存好监测结果。
六、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直接弃置于利器盒内,医疗废物分类放
置、容器有警示标识,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
IV参考依据
1.《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卫通(2009)10号)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妇产科消毒操作规范
妇产科消毒操作规范安医附院妇产科柯秀华提纲一、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二、接生前助产者手的消毒三、外阴消毒1、分娩时外阴消毒(1)外阴冲洗(2)碘伏擦洗外阴2、人流前外阴消毒四、分娩前准备1、打开产包(打开无菌包法)2、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3、无菌容器的使用方法五、分娩后产房清洁消毒1、地面、物表、空气消毒2、产包的打法、刮宫包的打法六、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操作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和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域。
无菌操作基本原则1、进行无菌操作前,应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擦干。
2、注意环境的清洁,勿在尘埃飞扬,空气污浊的地方进行无菌操作。
3、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等,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应放在干燥、清洁、固定的地方,并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日期,定期检查,未打开的无菌包,一周后需重新灭菌。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未经消毒的手和用具,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必须重新消毒。
分娩前助产人员手的消毒1、手及前臂及肘的清洁先用少量的水湿润手、前臂、肘关节上1/3处,然后取适量的诺延洁肤皂液,揉至起泡,控规定方法搓擦,清水冲净。
洗手步骤: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一手握住另一个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擦前臂至肘关节上1/3处。
2、手及前臂皮肤的消毒先用消毒小手巾擦干手及前臂,然后直接用诺延手消毒啫哩按以上步骤进行搓擦。
外阴消毒一、分娩时外阴消毒1、外阴冲洗(1)用肥皂水棉球按顺序擦洗(由里到外)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大腿内1/3、会阴体、肛门。
产房日常清洁管理制度制度(2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确保产房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安全,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母婴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产房工作人员及清洁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护人员、助产士、护士、清洁工等。
三、职责分工1. 产房主任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本制度,确保产房清洁卫生工作落实到位。
2. 护理组长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监督本组工作人员遵守清洁卫生规范。
3. 清洁工负责产房的日常清洁工作,包括地面、墙壁、门窗、设备等的清洁消毒。
4. 医护人员负责个人卫生和手部卫生,确保在操作过程中不污染环境。
四、清洁卫生标准1. 地面:每日清洁,保持干燥、无污渍、无积水。
2. 墙壁:每周清洁一次,保持墙壁清洁、无霉斑、无污渍。
3. 门窗:每日清洁,保持干净、无污渍、无蜘蛛网。
4. 设备:每日清洁,保持设备表面无污渍、无水渍、无灰尘。
5. 卫生间:每日清洁,保持卫生间干净、无异味、无积水。
6. 空气:每日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无异味。
7. 物品:每日整理,保持物品整齐、有序、清洁。
五、清洁卫生流程1. 地面清洁:a. 使用拖把和清洁剂进行湿拖;b. 对特殊区域(如洗手间、垃圾桶附近)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c. 清洁后检查地面无污渍、无积水。
2. 墙壁清洁:a. 使用抹布和清洁剂进行擦拭;b. 对霉斑、污渍等难以清洁的区域使用去污剂进行处理;c. 清洁后检查墙壁无污渍、无霉斑。
3. 门窗清洁:a. 使用抹布和清洁剂进行擦拭;b. 对难以清洁的区域使用去污剂进行处理;c. 清洁后检查门窗无污渍、无水渍。
4. 设备清洁:a. 使用湿抹布和清洁剂进行擦拭;b. 对设备表面进行消毒;c. 清洁后检查设备无污渍、无水渍、无灰尘。
5. 卫生间清洁:a. 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进行清洁;b. 清洁后检查卫生间无异味、无积水、无污渍。
6. 空气清洁:a. 每日通风,保持空气流通;b. 定期检查通风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7. 物品整理:a. 定期整理物品,保持物品整齐、有序;b. 清洁物品表面,确保无污渍。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
产房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一、布局流程1、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邻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无污染源。
2、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池、办公室、更衣室、产妇接收室、污物间、卫生间。
3、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二、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础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
3、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认真执行出入管理要求,减少产房感染。
4、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护围裙和防护鞋。
5、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连续接生时,在接生前重复外科洗手。
6、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产房,所有人员入产房前应做好手卫生。
三、环境管理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至少2次,每次不能少于30分钟,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器。
2、每台分娩后应湿式擦拭地面及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示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3、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四、物品管理1、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明确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
不应在产房内和走廊里清点脏污的织物。
2、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脐部护理使用的辅料及脐包应无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备皮用具首选一次性物品,否则应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方法。
5、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使用后应立即消毒。
五、隔离管理1、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
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根据感染种类和医院隔离条例规定,进行产后的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产房消毒管理规范
产房消毒管理规范产房是迎接新生命的重要场所,其消毒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确保产房的清洁、卫生和安全,制定一套科学、规范、严格的消毒管理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一、产房环境消毒1、空气消毒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通风时间应根据季节和天气情况灵活调整,一般不少于 30 分钟。
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说明进行定期维护和消毒。
在有特殊感染病例时,如传染性疾病患者分娩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或化学消毒剂喷雾消毒。
2、地面和墙壁消毒地面应每天用清水湿式清扫 2-3 次,如有污染随时清洁。
每周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拖地 1-2 次。
墙壁一般情况下每月清洁一次,如有血迹、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消毒。
3、物体表面消毒产床、床头柜、婴儿车等物体表面,应在每次使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消毒。
电脑、键盘、电话等办公用品,应定期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二、医疗器械和用品消毒1、手术器械消毒能耐高温高压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不耐高温高压的器械,可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等。
手术器械在使用前应检查灭菌有效期和包装完整性,确保无菌。
2、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次性医疗用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后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3、其他用品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等,应在每次使用后用 75%酒精擦拭消毒。
体温表应在使用后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30 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三、人员消毒管理1、医务人员医务人员进入产房应更换专用工作服、工作鞋,戴口罩、帽子。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在接触产妇和新生儿前后、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患有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传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暂时调离产房工作岗位。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 引言在医院的产房中,消毒隔离制度是确保新生儿和产妇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证产房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操作流程。
2. 消毒隔离房设置为了确保产房的卫生环境,医院需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房用于对标准产房进行定期的消毒和隔离。
消毒隔离房应满足以下条件: - 设在产房旁边,方便操作和管理; - 具备独立的空调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过滤; - 拥有优良的隔音材料,有效降低噪音; - 配备齐全的消毒设备和工具。
3. 消毒流程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的核心是消毒流程,该流程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完成,以确保消毒效果。
3.1 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 验证消毒设备和工具的有效性和完好性; - 清理和整理消毒隔离房,确保无明显污染; - 准备所需的消毒剂和材料。
3.2 清洁消毒清洁消毒是消毒流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产房表面的有机物和污物,为后续的消毒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 1. 刷洗产房墙面、地面、吊顶等表面,并使用中性清洁剂清洗; 2. 清洗产房内的器械和设施,包括床单、被套、枕套等。
必要时,可以进行机械清洗; 3. 使用清水对产房进行彻底冲洗,确保无残留物。
3.3 消毒操作消毒是确保产房环境无菌的重要步骤,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将其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2. 使用喷雾器或喷雾设备对产房表面进行消毒,确保覆盖全面; 3. 针对特定区域,如操作台、洗手池等,可以使用纱布或棉球进行局部擦拭; 4. 注意消毒剂的接触时间,保持一定的作用时间。
3.4 通风处理在完成消毒操作后,产房需要进行充分通风,确保消毒剂挥发。
通风处理步骤如下: 1. 打开产房门窗,保证自然通风;2. 启动空调系统,提高空气流通;3. 使用空气清新剂或除臭剂,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产房消毒管理制度
产房消毒管理制度在医疗领域,特别是在产房环境中,消毒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为了确保新生儿和产妇的安全,产房消毒管理制度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本文将介绍一套有效的产房消毒管理制度,以确保产房的清洁与健康。
一、消毒流程1. 准备阶段在每次进行新一轮的产房消毒时,首先要保证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步骤如下:(a) 核对消毒用品:确保所有所需的消毒用品准备充足,如消毒液、消毒剂、清洁布等。
(b) 清洁表面:将待消毒的表面进行基本清洁,去除污垢和杂物。
(c) 打开通风设备:确保产房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2. 预消毒阶段预消毒是产房消毒的关键步骤,其目的在于彻底杀灭表面上的病菌和病毒,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预消毒步骤如下:(a) 消毒剂配制:按照规定比例将消毒液或消毒剂稀释。
(b) 区域划分:将产房分为不同的区域,逐个进行消毒。
(c) 消毒时间:根据消毒液或消毒剂的说明,确定适当的消毒时间。
(d) 清洁布使用:使用干净的布或棉球将消毒液均匀地涂抹在待消毒的表面上。
(e) 注意细节:对经常接触的高风险区域和具有污染风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床单、草垫等,要特别重视。
3. 后消毒阶段后消毒是为了保持产房的洁净和卫生,防止细菌滋生的再次发生。
后消毒步骤如下:(a) 定期清洁:定期对产房进行清洁,保持干燥,并立即处理产生的污垢。
(b) 检查消毒效果: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检验产房消毒的效果,确保消毒剂残留量在安全范围内。
(c) 监测细菌:定期采集产房环境中的细菌样本,进行分析和监测。
二、消毒标准为了保障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产房消毒应符合以下标准:1. 定期消毒产房应根据使用频率和需要,定期进行消毒。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一次消毒,包括预消毒和后消毒。
2. 高效杀菌消毒剂应具备高效杀菌的能力,能够杀死表面上的细菌和病毒,并且不对人体产生危害。
3. 质量监控对每次产房消毒的质量进行监控,确保消毒剂的有效成分浓度适宜,达到杀菌效果。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一、清洁操作规程
1. 确保清洁工具干净整洁,使用前用清水冲洗。
2. 使用清洁剂擦拭表面,确保彻底清洁,特别是靠近厨房和卫生间的地方。
3. 使用清洁刷清洁难以达到的角落和缝隙。
4. 清洁结束后,用清水冲洗表面,确保清洁剂彻底清除。
二、消毒操作规程
1. 使用消毒剂喷洒在表面上,确保覆盖全部区域。
2. 等待适当的时间使消毒剂起效,按照产品说明的时间进行操作。
3. 使用干净的抹布擦拭表面,确保余留的消毒剂被清除。
4. 对于用于食品准备和儿童使用的物品,使用专用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三、清洁消毒操作注意事项
1. 工作人员必须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和手套进行清洁消毒操作。
2. 清洁消毒工作结束后,必须将工作场所彻底清理干净,确保无残留的清洁消毒剂。
3. 定期对清洁工具和消毒剂进行检查,确保质量完好。
4. 对特殊区域,如医院、食品加工厂等,应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清洁消毒操作,确保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
通过严格遵守《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可以有效保障工作场所
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疾病传播,确保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清洁整洁。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流程
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流程
医院环境清洁/消毒工作流程
为了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医院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清洁/消毒工作流程。
该流程需要覆盖各个区域和物体表面,包括行政管理部门、低度危险区域、普通病房、门诊、中度危险区域、感染门诊、急诊检查治疗室、重度危险区域、手术室、产房、ICU、新生儿病室和口腔科。
对于低度危险区域,如图书室和会议室,地面需要每天清水擦拭1次。
墙面和天花板则需要每月清水擦拭1次。
频次为
1-2次/周。
对于中度危险区域,如部、功能检查室和供应室检查包装,高频接触卫生表面需要每天清洗2次/日,地面需要每天清水
加清洁剂清洗1次/日,墙面和天花板需要每月清水加清洁剂
清洗1次/月。
医疗设备表面需要每周清洗1-2次。
对于重度危险区域,如感染门诊、门、急诊检查治疗室和供应室,高频接触卫生表面需要每天清洗2次/日,地面需要每天清水加清洁剂清洗2次/日,墙面和天花板需要每周清水加清洁剂清洗1次/周。
医疗设备表面需要每周清洗1-2次。
对于极度危险区域,如手术室、产房、ICU、新生儿病室和口腔科,高频接触卫生表面需要每天清洗2-3次/日,地面需要每天清水加清洁剂清洗1-2次/日,墙面和天花板需要每周清水加清洁剂清洗1-2次/日。
医疗设备表面需要每天清洗1-2次。
消毒方法包括75%酒精和500mg/L有效氯。
产房床单位的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流程
产房床单位的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流程(一)产房的基本环境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
2.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各区域内的物品放置有具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从区域划分上让医务人员强化医院感染意识。
3.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消毒。
二、用物1.清水或含氯消毒剂2.清洁工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口罩3.空气消毒机或臭氧机消毒机4.擦拭用的帕子或吸湿材料三、消洁与消毒规程1.特殊污渍的处理(1)如床上有明显的污染物时,如(血迹或呕吐物)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少量(﹤10ml)的污物先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覆盖,再按清洁程序消毒处理;如污物﹥10ml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按上述处理。
吸湿材料包括废旧的毛巾、拖布头及废弃的布类,使用后的物料一次性丢弃。
(2)先清洁消毒床头的用物、输液架、椅子。
(3)清洁消毒床头柜(清洁顺序:由内到外,由上到下,从清洁到污染全方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4)清洁消毒病床床板、床垫。
(5)清洁消毒病床的床餐板,床头、床尾、床扶手,床边(注意床头、床尾及餐板均要拆下来清洁消毒。
(6)清洁消毒病床底部及轮子(注意床头及两头要摇起来清洁消毒)。
(7)地面干、湿拖清洁消毒:从半污染区到污染区拖地,采用“S”型方式拖地。
(8)用空气或臭氧消毒机消毒病室内的所有物品。
(9)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产房地面、墙面的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一、产房的基本环境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
2.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各区域内的物品放置有具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从区域划分上让医务人员强化医院感染意识。
3.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消毒。
二、用物1.清水或含氯消毒剂2.医务人员或清洁工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口罩3.空气消毒机或臭氧机消毒机4.擦拭用的帕子或吸湿材料三、清洁消毒规程1.当地面、墙面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产房保洁工工作制度
产房保洁工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确保产房环境卫生,提高产房服务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产房保洁工作人员。
三、工作职责1. 保洁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产房整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2. 负责产房的日常清洁工作,包括地面、墙面、床单元、家具、设备等。
3. 负责产房各类设备的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负责产房废弃物处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标记,并按照规定途径进行转运。
5. 负责产房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 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产妇护理,如送餐、洗衣等。
7. 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8. 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四、工作流程1. 保洁工作人员进入产房前,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及口罩,并进行手消毒。
2. 按照清洁计划,对产房进行日常清洁,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和工具,避免对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
3. 对产房内的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表面无污渍、无菌斑,功能正常。
4. 对产房废弃物进行分类、包装、标记,按照医院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进行转运。
5. 保持产房通风换气,每天至少通风两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6. 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产妇护理,如送餐、洗衣等,确保产妇生活用品整洁、卫生。
7. 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8. 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五、工作要求1. 保洁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医院管理制度。
2.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3. 遵守工作流程,认真履行职责,保证产房环境卫生。
4. 爱护设备,合理使用清洁剂和消毒剂,避免对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
5. 尊重产妇,关心产妇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6. 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医院提供高效、专业的保洁服务。
产房消毒管理规程
产房消毒管理规程产房是迎接新生命诞生的重要场所,其环境的清洁、卫生和安全对于母婴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保障母婴安全,特制定本产房消毒管理规程。
一、人员管理1、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工作鞋,戴好帽子、口罩。
2、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接触产妇前后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3、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手部有伤口的工作人员应暂时调离产房工作岗位。
二、环境消毒1、每日定时对产房进行清洁,包括地面、墙壁、门窗等。
地面采用湿式清扫,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擦拭。
2、墙壁和门窗每周至少清洁一次,如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3、产房内的物品表面,如产床、婴儿床、器械台等,应每日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擦拭。
三、空气消毒1、产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 2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2、有条件的产房可安装空气消毒设备,如紫外线灯、空气消毒机等。
紫外线灯消毒时,应在无人状态下进行,每次照射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空气消毒机应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消毒效果。
四、医疗器械及物品的消毒1、凡进入产房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2、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产钳、吸引器等,使用后应先进行初步清洗,然后送至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处理。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应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五、产妇用品的消毒1、产妇使用的被褥、床单等应一人一换,更换后的物品应及时清洗消毒。
2、产妇使用的毛巾、浴巾等应专人专用,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
3、婴儿的衣物、包被等应保持清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并清洗消毒。
六、分娩后的消毒处理1、产妇分娩后,应及时清理产床及周围的血迹、羊水等污染物,使用含有效氯 10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2、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清理婴儿台及周围的污染物,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擦拭消毒。
产房管理规范
产房管理规范产房是新生命诞生的地方,其管理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母婴的安全和健康。
为了确保产房的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安全地进行,制定一套完善的产房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一、环境管理1、清洁与消毒产房应保持清洁卫生,每天定时进行清洁消毒工作。
地面、墙壁、门窗、设备表面等都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的消毒剂应符合卫生标准,且定期更换,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2、温度与湿度控制产房内的温度应保持在 22-26℃,湿度应控制在 50%-60%。
适宜的温湿度不仅能让产妇感到舒适,还有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
3、通风换气良好的通风系统是保证产房空气质量的关键。
应定期开启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二、设备与物品管理1、设备维护与校准产房内的各种医疗设备,如产床、胎儿监护仪、吸引器等,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同时,要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维修情况。
2、物品分类与存放产房内的物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要分开存放,一次性物品和可重复使用物品也要分别放置。
对于高值耗材和急救药品,要实行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和补充。
3、物品消毒与灭菌可重复使用的医疗物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符合卫生标准后方可再次使用。
消毒灭菌的方法和流程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三、人员管理1、资质与培训产房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专业知识,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包括助产技术、新生儿护理、急救技能、感染防控等,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岗位职责明确产房内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协同工作。
如助产士负责产妇的产程观察和助产操作,医生负责诊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等。
3、职业防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好职业防护,穿戴好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
接触血液、体液等污染物时,要按照规范进行处理,避免职业暴露。
四、产妇管理1、产前评估产妇入院后,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产前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胎儿情况、心理状态等。
产房 清洁 灭菌制度 (3)
产房物表清洁与消毒制度1、术语和定义: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2)消毒: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医疗设备表面:患者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表面,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仪器按钮和操作面板、仪器把手等。
4)卫生表面产房所需清洁的表面,如地面、桌面、门把手等。
卫生表面根据手的接触频率分为手低频率接触卫生表面(地面、天花板和病房墙面等)和手高频率接触表面(门把手、床栏、床尾、灯开关、病房内厕所墙面、窗帘边缘、餐桌等)5)环境消毒:对污染的空间包括物体表面、空气等进行的消毒,以杀灭或清除病原微生物,达到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疾病发生和蔓延。
6)物体表面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物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操作。
物体表面包括医疗设备表面和卫生表面。
应根据物品的特性选择适宜的消毒剂及消毒方法。
7) 产床消毒:产妇生后对其所用的床、床垫、床上用品及床周围物体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
8) 终末消毒:感染源离开疫源地或病区后,对疫源地或病区进行的一次彻底清洁和消毒。
2、消毒、灭菌管理要求:1)、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2)、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3、感染高风险部门(重点科室)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1)、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2)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3)地面、物体表面消毒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日,作用30min4、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1)、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妇产科消毒操作规范
妇产科消毒操作规范提纲一、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原则二、接生前助产者手的消毒三、外阴消毒1、分娩时外阴消毒(1)外阴冲洗(2)碘伏擦洗外阴2、人流前外阴消毒四、分娩前准备1、打开产包(打开无菌包法)2、无菌持物钳、镊的使用3、无菌容器的使用方法五、分娩后产房清洁消毒1、地面、物表、空气消毒2、产包的打法、刮宫包的打法六、紫外线消毒注意事项无菌技术操作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操作和管理方法。
无菌物品:经过物理和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称无菌区域。
无菌操作基本原则1、进行无菌操作前,应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擦干。
2、注意环境的清洁,勿在尘埃飞扬,空气污浊的地方进行无菌操作。
3、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无菌容器等,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应放在干燥、清洁、固定的地方,并注明物品的名称、消毒日期,定期检查,未打开的无菌包,一周后需重新灭菌。
4、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持物钳,未经消毒的手和用具,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
6、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从无菌容器内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必须重新消毒。
分娩前助产人员手的消毒1、手及前臂及肘的清洁先用少量的水湿润手、前臂、肘关节上1/3处,然后取适量的诺延洁肤皂液,揉至起泡,控规定方法搓擦,清水冲净。
洗手步骤: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一手握住另一个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搓擦前臂至肘关节上1/3处。
2、手及前臂皮肤的消毒先用消毒小手巾擦干手及前臂,然后直接用诺延手消毒啫哩按以上步骤进行搓擦。
外阴消毒一、分娩时外阴消毒1、外阴冲洗(1)用肥皂水棉球按顺序擦洗(由里到外)小阴唇、大阴唇、阴阜、大腿内1/3、会阴体、肛门。
产房消毒管理制度
产房消毒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产房作为医院重要的手术室之一,为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产房消毒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至关重要。
下文将从消毒的目的、方法和频率、消毒人员的职责以及监督与评估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消毒的目的产房的消毒工作旨在杀灭或去除潜伏在环境、器械和物品表面的各类病原微生物,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消毒工作要充分考虑常见病原体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三、消毒方法和频率1. 产房清洁消毒:每日使用含有效成分的洗手消毒剂对产房进行清洁消毒,重点清洁的区域包括产床、婴儿湿床、手术台等。
2. 灭菌消毒:对产房内使用的器械、设备、床单以及衣物等进行灭菌消毒,保证其无菌状态。
3. 空气消毒:每日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可选择喷雾或紫外线照射等空气消毒方法。
4. 每位产妇分娩后,对床位进行消毒,确保下一位产妇的安全。
四、消毒人员的职责1. 医院消毒科或专职消毒人员:负责制定产房消毒管理制度、监督和培训消毒人员,定期检测消毒效果并评估消毒措施的有效性。
2. 产房护士或产科医生:负责执行消毒工作,包括清洁消毒、器械灭菌等操作,并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
3. 产妇家属:在严格遵守院方要求和规定的前提下,积极配合消毒工作,保持产房环境的整洁卫生。
五、监督与评估1. 定期检测:由医院消毒科或相关卫生监督部门进行定期检测,评估产房消毒工作的合格率和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并对消毒人员进行技能培训。
2. 不定期抽查:医院管理部门将不定期对产房的消毒情况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加强对消毒措施的宣传教育。
六、总结与展望在产房消毒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下,可以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安全。
未来,医疗机构应继续加强消毒知识的培训,引入更先进的消毒技术和设备,以进一步提升产房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产房环境清洁消毒指引
产房环境清洁消毒指引一、产房环境清洁消毒管理1、将产房各区域清洁消毒工作纳入助产人员、保洁人员岗位职责。
2、产房感控小组每周检查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质量、并组织大扫除,整理科室物品。
二、产房环境风险分区1、低风险区域:工作人员出入通道更鞋处、更衣室、办公室、无菌物品间、无菌物品通道。
2、中风险区域:患者出入通道、更鞋处、更衣室、待产室、内走廊。
3、高风险区域:分娩室、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外走廊、医疗废物暂存间、术后器械暂存间、清洁工具存放间。
三、产房清洁工具管理1、最好在产房低、中、高各个环境风险区域分别设置洁具间,用于存放、处理该区域使用的洁具。
2、产房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应有明确标识,区分使用。
3、擦拭布巾和地巾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宜使用细纤维材布和脱卸式地巾,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最好采用一次性布巾或消毒湿布、地巾。
4、产房清洁工具的配置数量至少满足2天的用量。
5、产房清洁工具复用处置:最好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处理,采用手工清洗与消毒时。
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后在 500mg/L 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 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地巾清洗干净后在500mg/L 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 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各区域使用后的布巾与地布清洗、消毒桶分开使用。
四、产房环境表面清洁应遵循先清洁后消毒的原则1、采取湿式清洁方法。
2、清洁消毒的顺序自上而下、从低风险区域到高风险区域。
3、低风险区域、中风险区域每天至少清洁消毒2次。
五、待产室清洁消毒1、每日用清水进行仪器设备、床单元、治疗车等物表、地面清洁。
2、直接接触母婴的用品(瑜伽球等)均应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
3、胎监仪、输液泵等仪器设备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
4、隔帘定期(至少每季度1次)清洁消毒,遇可见污染时应及时清洁消毒。
六、分娩室清洁消毒1、每日启用前宜用清水进行仪器设备、物表、地面、墙面清洁。
2、仪器设备如胎心监护仪、治疗车、婴幼儿电子秤、婴儿复苏设备、婴儿辐射保暖台和心电监护仪等,一人一用一清洁消毒后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房地面、墙面的清洁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产房的基本环境
1.产房周围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相对独立。
2.布局合理,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各区域之间标志明确,各区域内的物品放置有具体的要求,做到洁、污分开,从区域划分上让医务人员强化医院感染意识。
3.墙、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与消毒。
二、用物
1.清水或含氯消毒剂
2.医务人员或清洁工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口罩
3.空气消毒机或臭氧机消毒机
4.擦拭用的帕子或吸湿材料
三、清洁消毒规程
1.当地面、墙面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2.如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少量(﹤10ml)的喷溅污染,可先清洁再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当污染物(﹥10ml)时,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或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采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后,要保持清洁、干燥。
5.产房各区域使用的清洁用品如拖把、布巾等不得混用,应分区使用。
6.清洁后再用空气消毒机消毒。
7.做好清洁消毒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