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
寄生虫的分类和生活史

寄生虫对人类健康 的危害
寄生虫对人类经济 的影响
寄生虫对人类生态 的影响
寄生虫对人类社会 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感染阶段: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的阶段,通常为幼虫或卵。 传播方式:寄生虫感染阶段的传播方式,如通过食物、水源、空气等途径。 寄生部位:寄生虫感染阶段在宿主体内的寄生部位,如肠道、肝脏、肺部等。 免疫反应:寄生虫感染阶段在宿主体内引发的免疫反应,如引起炎症、过敏等。
直接接触:通过皮肤接触感染 间接接触: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水源感染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感染 呼吸道传播:吸入被寄生虫污染的空气或尘埃感染
侵入阶段:寄生虫进入人体或其他宿主, 适应环境并开始发育
移行阶段: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移动,寻 找适合的寄生部位
发育阶段:寄生虫在选定部位繁殖,形 成感染阶段
成熟阶段:寄生虫发育成熟,具备传播 能力
繁殖阶段: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大量繁殖, 产生新的感染个体
排出阶段:寄生虫通过宿主的排泄物或 分泌物排出体外
寄生虫对宿主的消化系统产生影响,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 寄生虫对宿主的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引起炎症、肿胀等症状。 寄生虫会掠夺宿主营养,导致宿主营养不良、消瘦等症状。 寄生虫会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过敏、发热等症状。
寄生虫的防治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寄 生虫感染。
Hale Waihona Puke 避免食用生或半生的肉类、鱼类等 食品,特别是野味和未经煮熟的食 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 可能携带寄生虫的动物或水源。
在旅游、探险等活动中,要特别注 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避免食用未经 消毒的水果和蔬菜。
人体寄生虫学 生活史图

《人体寄生虫学》图表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
【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生活史
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外部,依赖宿主生存的生物。
它们的生活史充满了奇幻和神秘,让人们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寄生虫的生活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卵、幼虫、成虫和繁殖。
首先,寄生虫的生命始于卵,这些微小的卵会在宿主的体内或外部环境中孵化。
一旦孵化出幼虫,它们就会寻找适合的宿主,进入宿主体内开始寄生生活。
在宿主体内,幼虫会通过吸收宿主的营养物质来生长和发育,有些甚至会对宿主造成伤害。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会逐渐成长为成虫。
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或外部,继续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并进行繁殖。
一些寄生虫会产下大量的卵,继续循环寄生在新的宿主体内,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
寄生虫的生活史充满了挑战和适应,它们需要在宿主体内或外部环境中找到合适的生存条件,同时要应对宿主的免疫系统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些寄生虫甚至会对宿主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给人类和动物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然而,寄生虫也是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一些寄生虫也被人类利用来治疗疾病,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总的来说,寄生虫的生活史虽然充满了神秘和奇幻,但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和认识寄生虫,掌握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减少它们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
同时,也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寄生虫生活史名词解释

寄生虫生活史名词解释
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宿主转换的全部过程。
具体来说,寄生虫生活史包括寄生虫从感染卵或感染性幼虫在外界或中间宿主体内经历一系列的发育阶段,直至发育成熟并繁殖出感染卵或感染性幼虫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能非常复杂,包括寄生虫在不同宿主之间的转换,以及在宿主体内经历的多个发育阶段。
例如,某些寄生虫需要在中间宿主中经历多个发育阶段,才能最终感染终宿主并繁殖。
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对于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非常重要,因为这有助于人们理解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生存条件,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消除寄生虫病。
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寄生虫生活史要点寄生虫生活史要点一、蛔虫1.人是唯一终宿主2.成虫寄生部位小肠3.感染期感染性虫卵4.感染途径经口5.成虫寿命一年左右6.在肠腔内孵出的幼虫必须经组织移行后才能发育为成虫,其移行途径为侵入小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入血-右心-肺、肺泡-支气管-咽喉部-胃-小肠。
7.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进行四次蜕皮,第一次(卵内)、第二次和第三次(肺泡内)、第四次(小肠内)。
二、毛首鞭形线虫(鞭虫)生活史与蛔虫相似。
幼虫无游移。
流行与防治基本同蛔虫。
三、钩虫1.成虫寄生在小肠上段,以口囊内的钩齿或板齿咬附肠黏膜,以宿主血液、组织液、肠黏膜为食。
2.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期蚴)。
3.感染方式主要经皮肤感染,还可经口和黏膜感染,另外还发现母体内的幼虫通过胎盘侵入胎儿现象,有报道经乳汁感染。
4.幼虫需经移行才能发育成成虫,移行途径:皮肤—小血管或淋巴管—右心—肺、肺微血管、肺泡—支气管—咽—小肠。
5.此外钩蚴有“迁延移行现象”指十二指肠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
犬钩虫也存在上述情况,但未发现美洲钩虫迁延移行现象。
6.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猪、狮、犬、灵猫、猴、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四、蛲虫1.寄生部位盲肠2.感染期感染期卵3.感染途径经口4.成虫寿命2~4周5.感染方式肛门--手--口五、旋毛形线虫(旋毛虫)1.成虫和幼虫同寄生于一个宿主体内,不需要在外界发育,但完成生活史必须要更换宿主。
2.成虫寄生于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幼虫寄生在宿主的横纹肌内。
3.感染方式经口。
4.感染阶段含幼虫的囊包。
5.人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6.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均可作为本虫的保虫宿主。
美丽筒线虫P166,结膜吸允线虫P194六、丝虫1成虫寄生部位:马来丝虫:浅部淋巴系统;班氏丝虫:浅、深部淋巴系统。
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猪带绦虫人为其终宿主,也可为其中间宿主。
猪为其中间宿主。
感染期:囊尾蚴(绦虫病);虫卵(囊虫病)。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囊尾蚴寄生于人体的组织内。
牛带绦虫终宿主:人中间宿主:牛(羊、驼、鹿等)。
感染期:牛囊尾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形态:弓形虫发育过程中共有5种形态,既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在终宿主体内,5种形态均可存在;在中间宿主体内仅有滋养体和包囊形态。
生活史:猫科动物为终宿主,人为中间宿主之一。
感染期: 卵囊。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等。
寄生部位:有核细胞内钩虫生活史人体为其唯一宿主两种钩虫生活史基本相同感染期:丝状蚴感染方式:经皮肤感染人体体内移行:同蛔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两种钩虫成虫鉴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大小8----13 mm 7----19mm体态“c” 形“s”形口囊两对钩齿一对板齿交合伞略圆扇形背辐肋远分二再分三近分二再分二交合刺长鬃状两刺末段一刺有倒钩末段分开相交肝吸虫病生活史复杂,共需3个宿主。
终宿主除人以外,还有动物猫、犬、鼠、猪等(保虫宿主)。
人兽共患寄生虫。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或虾。
感染期: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食入含囊蚴的鱼、虾成虫寄生部位:肝胆管内。
疥螨生活史分为卵、幼虫、前若虫、后若虫和成虫五个时期。
寄生于皮肤表皮的角质层。
卵:呈椭圆形,乳黄色,壳很薄,大小为180 μm×80 μm。
雌螨产卵于宿主皮内的隧道中。
卵期一般为3~4 d。
卵对外界环境变化有一定的耐受性,离开宿主后10~30 d尚能发育。
疟原虫生活史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
终宿主:雌性按蚊中间宿主:人感染阶段:子孢子期传播方式:经媒介节肢动物寄生部位:红细胞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基本生活史过程是: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感染期:成熟四核包囊。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小滋养体、包囊--肠腔(结肠);大滋养体--肠粘膜或肝、肺、脑等部位。
致病期:大滋养体蛲虫生活史宿主:人为唯一宿主感染期: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寄生部位:主要为回盲部、结肠等处体内发育:感染期卵在肠道孵出幼虫,直接发育为成虫。
寄生虫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寄生虫的生活史。
2、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并在人体内产卵,故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3、中间宿主: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有两个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有第一和第二之分。
如: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类。
4、储蓄宿主(保虫宿主):指某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
后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将其体内的寄生虫传播给人。
在流行病学上将这些脊椎动物称之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例如华支睾吸虫的成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猫,猫即为该虫的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5、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能存活并能长期维持幼虫状态。
只有该幼虫有机会进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时,才能发育为成虫。
6、感染期:能侵入人体的阶段称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7、带虫免疫:人体感染疟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能抵抗同种疟原虫的再感染,但同时其血液内又有低水平的原虫血症,这种免疫状态称为带虫免疫。
8、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血吸虫后可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对再次感染的童虫有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原发感染可继续存在,这种现象称伴随免疫。
见于血吸虫病。
9、带虫者: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
10、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异位寄生。
11、疫水:含活的血吸虫尾蚴的水12、阳性钉螺:含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13、慢性感染: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或在临床上出现一些症状后,未经治理或治疗不彻底而逐渐转入慢性持续感染阶段。
14、再燃:疟疾初发停止后,患者若无再感染,仅由于体内残存的少量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大量繁殖又引起的疟疾发作,成为疟疾的再燃。
主要寄生虫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食肉类哺乳动物,;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生活史】血吸虫的终宿主(人,某些哺乳动物)和中间宿主(淡水螺)。
感染性尾蚴自钉螺体内逸出后,一旦接触人的皮肤,便在瞬间钻入皮下,进入组织和循环系统,并在肠系膜和肝门静脉定居、产卵。
链状带绦虫(猪带绦虫,Taenia solium )
【生活史】成虫寄生在人的肠道,成虫的孕节及其内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猪吞食后,孵化出六钩蚴,移行于肌肉组织发育为囊尾蚴。
人体感染是因为误食活囊尾蚴引起。
丝虫(filaria)
【生活史】微丝蚴在淋巴管内经淋巴血液循环进入血液系统。
当媒介按蚊叮咬吸血时进入蚊体内,发育成感染性的丝状蚴,在按蚊吸血时经伤口侵入人体,并逐步移行至淋巴系统发育为成虫。
疟原虫(Plasmodium)
需要人和按蚊二个宿主。
在人体内先后寄生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
在红细胞内,除进行裂体增殖外,部分开始有性生殖的初期发育。
在蚊体内,完成配子生殖,继而进行孢子增殖
蛔虫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中。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潮湿、荫蔽、氧气充分的泥土中,在适宜温度下,约经2周,卵细胞发育为幼虫。
再经1周卵内幼虫经第一次蜕皮成为感染期虫卵。
感染期卵被人误食,在小肠内孵出幼虫,侵入肠粘膜和粘膜下层,进入静脉或淋巴管,经胃到小肠;经蜕皮成为童虫,最后发育为成虫。
医学寄生虫生活史要点 重点 考点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的生活史寄生虫是以另一种生物为宿主而生存的生物,它们可以寄生于不同类群的生物体内或体表,如人类、家畜、野生动物、鱼类、昆虫等。
寄生虫的生活史一般包括幼虫和成虫两个发育阶段,在不同宿主体内完成不同的生活活动,形态和行为也有所不同。
一、寄生虫的幼虫发育寄生虫的生活史一般以寄生在中间宿主为主,中间宿主可以是无脊椎动物或鱼类,也可以是哺乳动物。
寄生虫的幼虫经过中间宿主的体内,完成不同的发育过程,以增加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在中间宿主体内,幼虫的表皮上会形成一个保护性的囊膜,保护幼虫不受宿主的免疫系统攻击。
寄生虫的幼虫形态多样,有的呈红蚯蚓状,有的呈镰刀形,有的呈扁形或蕈形。
在中间宿主体内,幼虫会经过不同的发育阶段,如不断蜕皮和形态改变。
在完成幼虫阶段的发育后,幼虫会依靠宿主的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到其它宿主体内,进入下一个发育阶段。
二、寄生虫的成虫阶段完成幼虫期的发育后,寄生虫会进入到主要宿主体内,在其体内生长和繁殖。
寄生虫的成虫形态各异,一些成虫形态比较简单,如线虫,有的成虫体形大,如人体血吸虫等。
成虫期的寄生虫主要以吸取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为生,肝吸虫则以宿主的肝脏组织为食。
在宿主体内,寄生虫的成虫不断生长和繁殖,产生大量子虫,这些子虫可以在宿主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中完成其种群扩散。
在接触到新的宿主时,子虫会依靠其运动和趋磁能力,寻找到新的宿主体内进行寄生生活。
总之,寄生虫的生活史是寄生在不同宿主体内,经过幼虫和成虫两个发育阶段,完成其生存和繁殖的过程。
寄生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寄生于不同宿主身上,完成吸取组织液或血液、生长繁殖、种群扩散等不同的生存活动。
医学寄生虫生活史要点重点考点

(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前者临床表现较复杂,可以分为:胸肺型、腹型、皮下包块型、脑脊髓型、亚临床型及其他型;后者引起皮肤或内脏幼虫移行症。
肥胖带绦虫(牛带绦虫,Taenia saginata)
【生活史】牛带绦虫生活史基本同猪带绦虫,成虫均寄生在人的消化道。但幼虫阶段仅寄生在牛体内,人体感染是因生食或半生食牛肉所致。因牛囊尾蚴不能在人体寄生,因此人不会患牛囊尾蚴病,危害性不如猪带绦虫严重。
【学习要点及难点】
(1)两种带绦虫的虫卵在形态上难以区别,但它们的成虫和囊尾蚴的形态,以及生活史和致病都有明显区别,在临床上要注意鉴别。
(2)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的终宿主,孕节脱落后经常主动地逸出肛门。牛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
(3)人因误食活的囊尾蚴而感染,成虫引起的肠绦虫症症状较猪带绦虫略重。但该虫卵对人无感染性,人体内极少见牛囊尾蚴寄生。
(4)除全国各地有散在病例外,主要流行在我国西部的农牧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防治原则同猪带绦虫。
(1)在终宿主体内,成虫主要寄生在肝门静脉-肠系膜静脉系统;虫卵经粪便排除的过程伴有宿主肠粘膜的破溃。
(2)幼虫的无性繁殖在钉螺体内进行,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灭螺是血吸虫病防治的重要环节。
(3)血吸虫的感染期是尾蚴;感染方式是经皮肤钻入。(4)雌虫所产的大多数虫卵顺门静脉血流到肝脏和逆血流到达肠壁。(5)日本血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成熟的虫卵所致。基本病变为虫卵沉积在组织内诱发虫卵肉芽肿(granuloma)形成,病变部位以肝脏及结肠组织为主。
寄生虫

一、名词解释1.终宿主:寄生虫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为终宿主。
2.保虫宿主:又称储存宿主。
有些寄生虫除寄生于人体外还可以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体内,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过程3.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和宿主转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
4.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是过程中,某一阶段对人体具有感染性,这一特定的阶段称为感染阶段或感染期。
5.土源性线虫:生活是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其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指土壤)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的线虫。
6.夜现周期性:丝虫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部毛细血管内,夜间则出现在外周血液中。
这种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微丝蚴的夜现周期性。
7.世代交替:寄生虫发育过程中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现象。
8.寄生: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一方获益,另一方受害,并未受益的生物提供营养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寄生。
9.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生活的时期。
10.共栖: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
11.宿主:是指寄生虫寄生的人或动物。
12.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发育和变态所必需的宿主。
13.虫媒病: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称为虫媒病。
14.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过程中不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
15.棘球蚴砂:从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子囊悬浮于棘球蚴液内,称为囊砂或棘球蚴砂。
16.伴随免疫:有些寄生虫的感染会诱导机体产生抗再攻击的抗体,而最初感染的寄生虫完全不受所产生的抗体作用,可继续存活,伴随寄生虫的消灭,次抗体就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7.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人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死亡。
18.生物传播性:病原体必需在节肢动物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或完成生活史中某一个环节后才具感染性,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人。
例如蜱传播森林脑炎。
【寄生虫】寄生虫生活史总结(重难点)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生活史】终宿主为人和猫、犬等食肉类哺乳动物,成虫寄生在肝胆管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肝吸虫完成生活史过程中需要两个中间宿主;(2)肝吸虫囊蚴为其感染阶段;(3)成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主要引起肝脏损害;(4)粪便或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检获虫卵是确诊肝吸虫病的主要依据;(5)改变饮食习惯,防止食入活囊蚴是防治肝吸虫病的关键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生活史】姜片吸虫生活史基本同肝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和猪等动物的小肠内,第一中间宿主为扁卷螺,尾蚴附着在水生植物(红菱、浮萍、茭白等)表面形成囊蚴,人体感染是经生食以上水生植物而误食了囊蚴所致。
【学习要点及难点】(1)姜片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和水生植物媒介;成虫主要寄生在终宿主的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2)姜片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寄生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虫体代谢产物引起的变态反应;(3)检获粪便中虫卵是确诊姜片虫感染的主要方法。
姜片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和棘口类吸虫卵的形态十分相似,应注意鉴别。
并殖吸虫(肺吸虫, Paragonimus westermani)【生活史】生活史过程基本同华支睾吸虫,但成虫寄生在人或食肉类哺乳动物的肺脏,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尾蚴在淡水蟹(溪蟹)或蝲蛄等甲壳类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体内形成囊蚴,人因误食囊蚴而感染。
【学习要点及难点】(1)肺吸虫完成生活史需两个中间宿主;囊蚴脱囊后有童虫阶段;常见由肝脏表面或经肝或直接从腹腔穿过膈肌而入肺;(2)肺吸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急性期表现轻重不一;慢性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3)肺吸虫因寄生在适宜的终宿主肺脏而得名,肺吸虫病主要包括卫氏并殖吸虫病(人兽共患型)和斯氏狸殖吸虫病(兽主人次型)。
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是一种生活在宿主体内或体表上的生物,它们依靠宿主的营养和生命活动来生存。
以下是一般寄生虫的生活史: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两个宿主:中间宿主和终极宿主。
中间宿主是寄生虫的发育和繁殖的场所,而终极宿主则是寄生虫的最终目的地。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多个阶段,包括卵、幼虫、成虫等。
不同的寄生虫在不同的宿主体内或体表上生活,其生命周期也有所不同。
寄生虫通常通过卵或幼虫的形式进入宿主体内或体表上,然后在宿主体内或体表上生长和发育。
在中间宿主体内,寄生虫通常会经历多个发育阶段,直到成为终极宿主所需要的形态。
寄生虫通常会对宿主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包括营养不良、免疫系统受损、器官损伤等。
一些寄生虫还可以传播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寄生虫的生命周期通常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食物等。
一些寄生虫还会受到宿主的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影响其生命周期和繁殖能力。
总之,寄生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宿主和多个发育阶段。
了解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生活习性,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和传播。
寄生虫 生活史

随粪便 排出 成虫 ( 人小肠)
虫卵 受精卵 2~ 3周 未受精卵
土壤中 2、3次蜕皮 幼虫
入血
1次蜕皮
幼虫 (人小肠)
经口食入
感染期虫卵
(人肺泡)
蠕形住肠线虫 (蛲虫)
(钩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美洲板口线虫
成虫 (人小肠) 移 行 幼虫 随血流或 淋巴 经皮肤或粘膜 丝状蚴 (外界) 虫卵 (随粪排出)
小肠下端
囊后滋养体
结 肠 二分裂增殖
排 出
包囊前期
大肠
滋养体(8)
19
溶 组 织 内 阿 米 巴
20
疟原虫
子孢子蚊 吸ຫໍສະໝຸດ 血卵囊合子♀配 ♂子 蚊吸血
迟发型 速发型 子孢子 子孢子
人
裂殖子
♀配子体 ♂
红外期 裂殖体 休眠子
环状体
血流
裂殖子
48h
大滋养体 裂殖体
红外期裂殖体
21
疟 原 虫
在肝细胞内
吸虫生活史 (概论)
成 虫
虫 卵
入淡水
毛 蚴
中间宿主
胞 蚴
子 胞 蚴
雷 蚴
子 雷 蚴
尾 蚴
囊 蚴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成虫 虫卵
(入水) (淡水螺吞食)
毛蚴
(肝胆管)
胞蚴
(经口食入)
囊蚴
尾蚴
雷蚴
(侵入淡水鱼虾体内)
华 支 睾 吸 虫
布氏姜片吸虫(肠吸虫)
成虫 虫卵
(排出/入水)
毛蚴
(小肠上段) (入扁卷螺) 经口食入 胞蚴 囊蚴 (吸附于水生 植物表面) 尾蚴 子雷蚴 母雷蚴
母胞蚴
肠壁
寄生虫的生活史

人体寄生虫1 蛔虫:土源性蠕虫寄生部位:寄生部位:小肠感染期: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人食入含感染期虫卵蔬菜、瓜果而感染。
2 鞭虫:土源性蠕虫寄生部位:大肠(盲肠、直肠、结肠)感染型:感染性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含卵蔬菜、瓜果。
3 蛲虫:土源性蠕虫感染型:感染期虫卵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肛门-手-口多见寄生部位:盲肠, 结肠、回肠下段及直肠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多见感染方式简单;虫卵发育快;儿童易重复感染;间接接触虫卵在室内可存活3周流行:感染率城市>农村,儿童>成人4 钩虫:感染阶段:丝状蚴感染方式:经皮感染(经口、经胎盘)寄生部位:小肠感染途径:人接触含丝状蚴的土壤而感染;土源性蠕虫流行: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多见。
北方以十二脂肠钩虫为主,美洲钩虫属亚热带及热带,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
感染率南方>北方,农村>城市,平均17.17%以海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微、云南及台湾为重。
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多见。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传播途径:外界温度、湿度;粪肥使用不当与土壤接触的旱地农民、矿工多见;易感人群:10~30岁多见。
5 旋毛虫病: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必需转换宿主, 无体外生活阶段成虫寄生于:小肠(十二脂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横纹肌内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含幼虫的猪、狗肉保虫宿主:猪、狗、猫、鼠和狐流行分布:世界性分布,以欧洲、美洲较高国内西藏首次发现,云南最严重传染源:猪、犬、猫、狐等百余种食肉脊椎动物猪与鼠的相互感染是人体旋毛虫病的重要来源传播途径:与猪的伺养,食入猪肉及猪肉制品有关,猪的感染率达10~50%。
预防:不食生或半生的猪肉或野生动物肉是关键6 丝虫病:(斑氏吴策线虫)感染阶段:蚊体内丝状蚴感染方式:经媒介昆虫感染中间宿主: 班氏丝虫-淡色库文、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为次,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表格一、似蚓蛔线虫(蛔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寄生部位:寄生在人体小肠的肠腔。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4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在人体内需移行(经肝、肺)才能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肠腔的半消化物。
寿命: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
二、毛首鞭形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严重感染时也可寄生于阑尾、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5000-20000个。
幼虫移行:与蛔虫不同,无需经肝、肺移行。
营养来源:成虫以宿主血液和组织液为食。
寿命:成虫寿命一般为3-5年,长者可达8年以上。
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借口囊的板齿和钩齿咬附在肠粘膜上。
产卵量: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为1万-3万个,美洲钩虫为0.5万-1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进入人体要经过移行(经肺等处)才能发育为成虫。
移行过程为循环系统到呼吸系统,再到消化系统。
营养来源:以宿主的血液、组织液和肠粘膜为食。
寿命:一般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7年左右,美洲钩虫15年左右。
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或经空气吸入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达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黏膜等处寄生。
产卵量:发育成熟的雌虫子宫内含虫卵5000-17000个,必须到达肛周才产卵。
幼虫移行: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后,沿小肠下行蜕皮2次至结肠蜕皮1次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以肠内容物、血液或组织液为食。
寿命:雌虫寿命2-4周,一般不超过2个月,最长101天。
寄生虫学复习

寄生虫学复习一、总论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2、机会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
当宿主免疫功能底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为机会致病寄生虫。
3、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4、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5、保虫宿主(储存宿主):在流行病学上,除人以外的脊椎动物终宿主称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
6、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后,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而停滞在幼虫期。
当有机会进入适宜宿主体内后,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7、感染期:在寄生虫发育过程中能使人体感染的特定阶段称为感染期或感染阶段。
8、寄生虫感染:寄生虫进入宿主体内后如果能定居、生存与繁殖而建立感染,但宿主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此时称寄生虫感染9、带虫者:无症状感染的人类宿主即带虫者10、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
11、传染源:指感染的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12、易感人群:指对某种寄生虫缺乏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人群13、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有些人体寄生虫病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自然的传播,这些寄生虫病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寄生虫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①掠夺营养,影响吸收②机械性损伤③毒素作用④变应原引起宿主产生超敏反应2、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与方式有哪些?①经口感染:这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许多寄生虫的感染期通过食物、饮水、手、玩具或其他媒介经口进入人体。
②经皮肤感染:存在于土壤或水中的感染期幼虫可主动地经皮肤侵入人体。
有些寄生虫必须通过节肢动物的叮咬吸血,经皮肤使人感染。
③接触感染:如阴道毛滴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使人感染④经胎盘感染:如疟原虫、弓形虫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感染⑤经呼吸道感染:如蛲虫卵通过空气吸入感染⑥自体感染:如猪囊尾蚴虫的自体感染,蛲虫幼虫的逆行感染⑦医源性感染: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等方式可感染到疟原虫、弓形虫等二、线虫:(蛔虫、鞭虫、蛲虫、钩虫、旋毛虫、丝虫)1、夜现周期性:丝虫病患者体内的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内,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的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为夜现周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防治原则
➢ 流行的基本环节 ❖ 传染源:感染了寄生虫的人或动物 ❖ 传播途径 ❖ 易感人群
➢防治原则:控制、切断、保护
寄生虫侵入途径(感染途径)
①经口:最常见,如蛔虫、肝吸虫等; ②经皮肤:如血吸虫、钩虫; ③经医学节肢动物 ④接触感染 ⑤经胎盘感染
二、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医学原虫
➢ 叶足虫纲
➢ 鞭毛虫纲
➢ 叶足虫纲
溶组织内阿米巴
阴道毛滴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医学蠕虫
➢ 线虫纲
➢ 吸虫纲
➢ 绦虫纲
似蚓蛔线虫
日本血吸虫
猪带绦虫
医学节肢动物
➢ 昆虫纲
➢ 蛛形纲
➢ 甲壳纲
中华按蚊
疥螨
石蟹
二、宿主及其分类 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受其损害的人或动物
➢ 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 终宿主 :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 保虫宿主:被寄生虫成虫寄生的除人以外的脊椎动物 ➢ 转续宿主:有些寄生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成
熟,长期处于幼虫状态并存活,当有机会进入正常宿主后, 便可发育成熟。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之为转续宿主。
以肺吸虫为例介绍宿主的类型
➢ 终宿主:人(成虫寄生)
➢ 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
蝲蛄
第二中间宿主石蟹、
➢ 保虫宿主:猫、犬
➢ 转续宿主:野猪
三、生活史与感染阶段
➢ 寄生虫一代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
第一节 寄生、寄生虫、宿主及生 活史
➢当某种生物生命中的一段时间或终生
与另一生物生活在一起,称为共生。
➢共生可根据生物间利害关系的不同分
为
一、寄生与寄生虫
寄生:在共生关系中表现为一方受益、一方 受害 ➢ 受益的一方为寄生虫
一、寄生与寄生虫
(一)寄生虫的种类
➢ 按寄生部位分:体内、体外寄生虫 ➢按寄生性质分:专性、兼性、偶然、机会致病寄生虫 ➢按寄生时间长短分:长期 、暂时性寄生虫 ➢按动物分类系统分: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医学节肢动物
❖ 地方性 ❖ 季节性 ❖ 自然疫源性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 自然因素 ❖ 生受益
片利共生 互利共生 寄生
受害
寄生虫 夺取营养、机械损伤、毒性与免疫损伤 宿主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生活史 感染阶段
人体
寄生虫病 流行与防治
基本环节 流行特点 影响因素 防治原则
中间宿主
第二节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包含两个方面:寄生 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和宿主对寄生虫的抵 抗与免疫清除作用。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
➢ 夺取营养
营养不良、贫血
蛔虫在小肠寄生
钩虫引起的贫血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
➢机械性损害 破坏
压迫
疟原虫对RBC的破坏 猪囊尾蚴在脑—癫痫
阻塞 蛔虫入胆—胆管结石
一、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
➢ 毒性及免疫病理损伤 ❖ 钩虫分泌抗凝素—黏膜伤口出血
❖ 阿米巴溶组织酶—肝肠破坏
❖ 血吸虫卵肉芽肿
二、人体抗寄生虫免疫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消除性免疫:少见 非消除性免疫:多见
第三节 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原则
寄生虫病的流行需具备基本环节,有 其流行特点,并且流行受多方面因素的影 响。
目录 一、寄生、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三、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原则
重点难点
➢ 重点: 寄生虫、宿主、生活史等概念,寄生虫对 宿主的损害作用和宿主的免疫作用以及寄 生虫病流行环节与防治原则
➢ 难点: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作用和宿主的免疫作用
引言
➢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亦称为 医学寄生虫学,是研究感染人体的寄生虫的形 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性、诊断、流行规律和 防治措施的科学。 ➢主要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
终宿主 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控制 切断 保护
✓ 直接型生活史: 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 直接感染人。如蛔虫等。
✓ 间接型生活史: 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
间宿主感染人。如肝吸虫等。
直接型生活史
间接型生活史
三、生活史与感染阶段 ➢ 感染阶段:生活史过程具有感染人体能力的发
育阶段。
思考:钩虫和华枝睾吸虫的感染阶段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