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化学平衡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1

人教-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1

人教-选修4-化学平衡 教案
一: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掌握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形成,能判断达到平衡的标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溶解溶解平衡的建立引出化学反应中的可逆反应,通过对可逆反应特征的分析,
得出化学平衡状态,并通过分析平衡状态的特点引出平衡状态的标志,进而引入实际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微观世界化学的变化,体会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思路
三、教学内容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了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能让学生在充实的学生情境中满足于对知识的渴求,从而也达到了探究的教学目的。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均衡第三节化学均衡(五课时)第一课时教育目标知识与技术:1、理解化学均衡状态等基本看法。

2、理解化学均衡状态产生的条件、合用限制、特点。

过程与形式:1、用化学均衡状态的特点判定可逆反响能否抵达化学均衡状态,从而提升判定均衡状态、非均衡状态的本事。

2、利用旧知识,增强新知识的运用,培育学生慎重的学习态度和思想习惯。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均衡的动向特点,浸透僵持一致的辩证唯心主义思想教育。

2、经过溶解均衡、化学均衡、可逆反响之间的联系,提升知识的总结概括本事。

教育要点:化学均衡的看法及特点教育难点:化学均衡状态的判定教育形式:概括总结,提取升华教育过程:[复习]什么叫可逆反响?可逆反响有哪些特点?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响目标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响目标进行的化学反响,叫可逆反应。

可逆反响的特点:条件一致、反响同时、目标僵持[思虑]:化学反响速率研究反响的快慢,研究一个化学反响还需要议论哪些内容?还需要研究化学反响进行的程度——化学均衡[议论]:可逆反响为何有“度”的限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分析:在必定温度下,将必定质量的蔗糖溶于 100mL水的过程如右图,蔗糖在溶解时,一方面,蔗糖份子不停走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同时溶液中的蔗糖份子又不停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群集成为晶体溶解蔗糖晶体蔗糖溶液结晶过程分析:①、开始时:v〔溶解〕,v〔结晶〕=②、过程中:v〔溶解〕,v〔结晶〕③、一准时间后〔产生饱和溶液〕:v〔溶解〕v〔结晶〕,成立溶解均衡,产生饱和溶液,v〔溶解〕等于v〔结晶〕,即溶解的蔗糖的质量与结晶的蔗糖质量相当,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了议论:在必定条件下,抵达溶解均衡后,蔗糖晶体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能否变化?溶解和结晶过程能否逗留?晶体质量和溶液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但溶解和结晶过程并未逗留,v溶解=v结晶≠0,蔗糖溶解多少则结晶多少。

“度”的产生—耗费量等于生成量,量上不再变化【板书】一、化学均衡的成立过程在反响CO+H2O CO2+H2中,将0.01molCO和2的密闭容器中,反响状况为例分析v0.01molHO(g)通入1L1、反响刚开始时:v正反响物浓度,正反响速率v正=v生成物浓度为,逆反响速率为v逆t1t2、反响过程中:反响物浓度,正反响速率生成物浓度,逆反响速率3、一准时间后〔达均衡状态〕:定然出现,正反响速率=逆反响速率〔t时辰后,v=v1正逆即正反响耗费的量与逆反响生成的量相当,反响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化学均衡〕。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化学平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掌握化学平衡的表达式和判别方法,理解Le Chatelier原理,能够解答与化学平衡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化学平衡三、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的定义和表达式2.化学平衡的判别方法3. Le Chatelier原理四、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的判别方法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平衡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打开瓶盖时啤酒中二氧化碳的逸出情况。

然后提问:为什么不久之后,啤酒中仍然会有小气泡从瓶底冒出来?2.知识讲授(30分钟)3.实验操作(60分钟)3.1实验前准备教师将实验所需物品准备齐全,并将实验操作步骤写在黑板上。

3.2实验过程(1)将一定质量的固态盐酸放入试管中;(2)加入少量蒸馏水,轻轻震荡溶解;(3)将试管装入试管架上;(4)向试管中连续加入蒸馏水,观察溶液的变化。

4.实验结果和分析(20分钟)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盐酸与蒸馏水溶液之间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等。

通过实验结果和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化学平衡的判别方法。

5.讨论和总结(20分钟)学生讨论在不同的条件下溶液是否达到化学平衡,并总结判别化学平衡的方法。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化学平衡的判别方法,并与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进行对比。

6.作业布置(10分钟)作业可以设计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方式1.学生实验操作的表现评估。

2.学生的课堂讨论表现评估。

3.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化学平衡有较好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判别化学平衡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化学平衡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化学平衡的说课稿(通用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本店铺整理的化学平衡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的说课稿 1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化学平衡(第5课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的第三节。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化学平衡的概念、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知道化学平衡常数并进行相关计算。

本节说课内容为化学平衡常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公式、表达时的注意事项、意义、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学会利用数据分析和解决化学平衡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总结规律。

学习化学平衡常数,一方面是对化学平衡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学好化学平衡常数的知识对后续探究溶液中离子平衡的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我说一下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说学情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了化学平衡中有关反应速率、浓度等的计算方法。

在能力方面,该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观察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改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会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优秀6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平衡的有关计算(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例1 445℃时,将0.1l I2与0.02l H2通入2L密闭容器中,达平衡后有0.03lHI生成。

求:①各物质的起始浓度与平衡浓度。

②平衡混合气中氢气的体积分数。

引导学生分析:c始/l/L 0.01 0.05 0c变/l/L x x 2xc平/l/L 0.0150+2x=0.015 l/Lx=0.0075l/L平衡浓度:c(I2)平=C(I2)始-℃C(I2)=0.05 l/L -0.0075 l/L=0.0425l/Lc(H2)平=0.01-0.0075=0.0025l/Lc(HI)平=c(HI)始+℃c(HI)=0.015l/Lw(H2)=0.0025/(0.05+0.01)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例2 02lCO与0.02×100%=4.2%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l/(L·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c(CO)=V(CO)·t=0.003l/(L·in)×2in=0.006l/La=℃c/c(始)×100%=0.006/0.01×100%=60%【小结】变化浓度是联系化学方程式,平衡浓度与起始浓度,转化率,化学反应速率的桥梁。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化学平衡》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化学平衡》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启发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接受。

本节重点: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因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书的学习。

所以本节教材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同时指出,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如向提高反应物转化率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教材重视由实验引入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结论。

反之,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并在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后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材中采用对合成氨反应实验数据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材在充分肯定平衡移动原理的同时,也指出该原理的局限性,以教育学生在应用原理时,应注意原理的适用范围,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熏陶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平衡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际应用的工具。

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选修4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

如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等,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将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例如,教材在介绍平衡移动原理时,既充分肯定它的作用,说明它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又指出它亦有局限性,即不能用它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平衡建立过程中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等。

〖教学目标设定〗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建议〗类比,实验,归纳〖教学过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 (由问题引入)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学生回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见课本P26页【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原因:v 正=v 逆(同一种物质)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选修四化学平衡教案

选修四化学平衡教案

选修四化学平衡教案【篇一: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第一、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

教材从溶解平衡的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思想,又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在必修二中已经初步学习了化学反应限度的相关知识,并在本章的前两节学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学习化学平衡奠定了基础。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高二的学生对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程度还不够,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认识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并能初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了解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可逆反应概念以及化学平衡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体会利用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从过程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观察和分析事物,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过程。

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学法:比较法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篇二: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word教案一】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 (第2课时)姓名班级学号【课标要求】: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反思:本节知识较难理 解,概念少讲,在练习 过程中逐步融会贯通2-3化学平衡【教学目标】之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概念2、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3、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 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1、 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液节平衡的理解和 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2、 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

师生共同归 纳出平衡移动原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 【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种平衡的一个小小分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环境、生态等 平衡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27中 生命元素”在人体中为此着平衡,其含量由生命活动需要而定,既不可多,也不可少,否则就会破坏平衡,影响人体健康一一化学与生命息息相关‘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教学重点】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理、讨论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回顾】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一、 可逆反应1、 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 表示方法:用 “"表示。

如: 出+ I 2 2HI【讲解】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占燃 电解军【学与问】反应 2H 2 + 02*^ 2H 2O 与2H 2O=^^2H 2 T + Of 是否是可逆反应?【讲解】可逆反应是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的反应才叫可逆反应。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教案一: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能够计算平衡常数。

2.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平衡常数的计算。

3. 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

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反应釜、烧杯、试管、移液管等。

实验药品:气相反应液体试剂、稀硫酸等。

图书资料:化学平衡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5. 教学过程(1) 提问:你知道化学平衡是什么吗?可以举例说明吗?(2) 引入:介绍化学平衡的定义和特征,并与生活中的一些平衡现象做对比,如酸碱中和反应、溶解度平衡等。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气相反应的平衡过程,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4) 概念讲解:讲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入反应物浓度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公式。

(5)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6) 练习与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练习,并进行回答和讨论。

(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6. 教学延伸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并进行相关实验。

教案二: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Le Chatelier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够分析平衡位置的移动以及平衡常数的变化。

2. 教学重点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难点平衡位置的移动和平衡常数的变化的分析。

4.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反应釜、烧杯、试管、移液管等。

实验药品:反应物和生成物。

图书资料: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5. 教学过程(1) 提问:你知道Le Chatelier原理是什么吗?可以举例说明吗?(2) 引入:介绍Le Chatelier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不同影响因素对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影响。

(4) 概念讲解:讲解影响平衡位置和平衡常数的因素,并引入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表达式。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并能描述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反应的偏向性;3. 理解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并能够分析其对平衡位置的影响;4. 掌握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和浓度来调节平衡位置的方法;5. 运用化学平衡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特点;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和偏向性的判断;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及其调节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 化学平衡的概念(1学时)a. 化学平衡的含义;b. 平衡反应的特点。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2学时)a. 平衡常数的定义;b. 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和计算方法;c. 平衡常数的意义和应用。

3. 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2学时)a. 浓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b. 压力对平衡位置的影响;c. 温度对平衡位置的影响。

4. 平衡位置的调节方法(2学时)a. 通过改变浓度调节平衡位置;b. 通过改变压力调节平衡位置;c. 通过改变温度调节平衡位置。

5. 应用实例分析(2学时)a. 使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b. 分析工业生产中反应的平衡位置和调节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位置的影响因素及调节方法。

2. 实验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探究,加深对化学平衡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问等形式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拓展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辅助手段1. 幻灯片:以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

2. 实验器材: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进行化学平衡实验。

六、教学评估1. 教学过程中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组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化学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docx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3、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科平衡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四、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行到底,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也即是我们要研究的化学平衡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必修课本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其实在初中、高一接触到的溶液、溶解度也存在这个限度问题,下面我们转入有关的探索。

1、饱和溶液的可逆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没有!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当温度一定时,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溶液中蔗糖分子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率相等。

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达到了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

溶解、结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过程的可逆性是了解过程限度的基础,过程的限度取决于过程可逆性的大小。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三节化学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核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

通过本章的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以及化学平衡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等观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应用化学理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工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体会化学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

②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实验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三、教学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五、教学方法实验法、练习法、图形法、讲授法等。

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学情分析七、教学过程总结: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或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分析:浓度对平衡影响的v-t(2)分析图【注意】固体、纯液体的浓度均可视作常数,他们的量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3)压强:【合作探究】下面有一组数据,请大家根据数据判断,压强对于化学平衡的移动有没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N2 + 3H2 2NH3压强/MPa 1 5 10 30 60 100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分析以上数据,总结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

化学平衡教案(优秀3篇)化学平衡教案篇一【1】图像分析步骤:一看面(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含义二看线(线的走向与变化趋势)三看点(起点、拐点、终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等)五看量的变化(转化率、浓度、温度、压强等)【2】图像分析方法:1、先拐先平,数值大2、定一议二一、浓度—时间图像例1.图2表示800℃时A、B、C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t1是到达平衡状态的时间.试回答:(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2)反应物的转化率是______;(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二、速度-时间图像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 的情况。

反应速率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由图可推断:℃正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若A、B是气体,D的状态是。

三、速率—压强(或温度)图像3、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反应2A(s)+2B(g)2C(g)+D(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中正确的图象是()VVV正V逆TBTV逆V正V逆1vV V逆V正V正A CPDP4?m+n p+q ?正反应热t五、转化率(或百分含量)-温度(或压强)图像:5、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R(g)+2L,在不同条件下R的百分含量R%的变化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C、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D、正反应放热,L是固体或液体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温度(压强)图像6、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和B可能都是固体B.A和B一定都是气体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E.A和B可能都是气体其他:7、对于mA(s)+nB(g)度下B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n<p (B)n >p (C)x点的状态是v正>v逆(D)x点比y点的反应速度慢p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2化学平衡教案篇二【学习目标】:理解化学图像的意义,能用化学图像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化学选修四 化学平衡基本原理教案

化学选修四 化学平衡基本原理教案

化学平衡【要点梳理】一、可逆反应→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用“”表示。

(注:反应条件必须一致)→可逆反应的特点①双向性:可逆反应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反应:正、逆反应。

②双同性:正、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

③共存性:反应物转化率<100%,反应物与生成物共存。

例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浓度分别为0.2mol/L、0.2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A. c(SO3)= 0.4mol/LB. c(SO2)=c(SO3)= 0.15mol/LC. c(SO2)= 0.25mol/LD. c(SO2)+c(SO3) = 0.5mol/L答案:C二、化学平衡状态→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V正=V逆,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建立三、化学平衡的特征逆→可逆反应等→V正=V逆动→动态平衡定→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定变→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四、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变量不变”)(1)动态标志:V正=V逆≠0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不同向”的反应速率。

(2)静态标志:“变量不变”①全是气体参加体积可变的反应,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能②恒温、恒容下体积不变的反应,压强不随时间变化→不能③全是气体参加体积可变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能④全是气体参加体积不变的反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不能⑤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一定→能⑥V正=V逆→能⑦V(A):V(B):V(C):V(D)=计量系数之比→不能⑧其它条件不变,体系温度一定→能⑨有颜色物质参加的反应,颜色不在变化→能⑩全是气体参加,恒容条件下,密度不变→不能→某反应物转化率或谋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且不随时间变化→能→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能例1、一定温度、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s)+3B(g)2C(g)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①C的生成速率和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⑤A、B、C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⑦容器中C的体积分数不变A.②④⑤⑦B.①③④⑥⑦C.①④⑥⑦D.①③④⑤【答案】B例2、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①容器内温度不变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⑥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⑦某时刻v(A)=2v(C)且不等于零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同时生成2n mol AA.①②③④⑤⑧B.①②④⑤⑧C.①②④⑤⑥⑧D.①②④⑤⑦⑧【答案】A例3、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H2NCOONH4(s) 2NH3(g)+CO2(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之知识与技能1、了解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概念2、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3、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液节平衡的理解和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2、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种平衡的一个小小分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环境、生态等平衡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27中“生命元素”在人体中为此着平衡,其含量由生命活动需要而定,既不可多,也不可少,否则就会破坏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化学与生命息息相关【教学重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难点】⎩⎪⎨⎪⎧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理、讨论【课时安排】10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回顾】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一、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表示方法:用“”表示。

如:H 2 + I 22HI【讲解】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学与问】反应2H 2 + O 2 2H 2O 与2H 2O 2H 2↑ + O 2↑是否是可逆反应?【讲解】可逆反应是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的反应才叫可逆反应。

这两个反应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反应,因此不是可逆反应【讲解】由于可逆反应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反应,因此无论反应多长时间,都不能向任何一个方向进行到底,如3H 2+ 2N 2 2NH 3 ,只能尽可能多地将氮气和氢气转化为氨气,反应最终能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化学平衡3、特点: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完全转化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⑴溶解平衡的建立催化剂高温高压 电解 点燃 反思:本节知识较难理解,概念少讲,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融会贯通【实验探究】将CuSO 4粉末逐渐加入到20 mL 水的烧杯中到烧杯底部有适量晶体出现⎩⎪⎨⎪⎧起始:υ(溶)最大 υ(析) =0中间:υ(溶)逐渐减小,υ(析) 逐渐增大,但υ(溶)>υ(析) 最终:υ(溶) =υ(析) >0,即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讲解】若不改变条件,υ(溶)=υ(析)>0将一直进行下去,也即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比如将晶形不完整的晶体放入到其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晶体会变得完整、有规则,但晶体的质量并不发生变化溶解平衡图像 化学平衡图像:从反应物达到平衡⑵化学平衡的状态建立【讲解】以可逆反应CO(g) + H 2O(g)CO 2(g) + H 2(g)为例,若反应开始时只有CO 和H 2O ,没有CO 2和H 2 ,此时c(CO)、c(H 2O)最大,因此υ(正)最大,c(CO 2) =c(H 2)=0 mol/L ,因此υ(逆)=0。

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减少,生成物逐渐增加,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υ(正)=υ(逆),此时,反应达到了其“限度”,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都不再发生变化,但反应仍然在进行着,只是υ(正)=υ(逆),我们把这样的状态叫作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⑶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就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思考与交流】根据前面的分析,请大家思考: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化学平衡的特征⑴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思考与交流】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有什么特点?⑵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都不等于零,即:υ(正)=υ(逆)>0【思考与交流】反应是否还在进行?为什么?⑶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思考与交流】平衡状态下的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量是否发生变化?⑷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化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思考与交流】平衡能否一直保持不变?⑸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状态,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直到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3、化学平衡的标志⑴微观标志:υ(A 正)=υ(A 逆) >0 ——实质【讲解】υ(正)=υ(逆) 指的是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⑵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个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练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 2(g) + B 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C )A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 2同时生成n molAB B .容器内总压不随时间变化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AB 同时生成n molB 2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 2同时生成n molB 2催化剂加热第二课时4、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⑴基本依据:⎩⎨⎧①υ(A 正) ==υ(A 逆) >0,只要能证明此即可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⑵常见方法:以xA +yBzC 为例①直接的 Ⅰ、速率:⎩⎨⎧a 、υ(A 正) ==υ(A 逆)b 、υ(A 耗) ==υ(A 生)c 、υ(A 耗) ∶υ(A 生) == x ∶yd 、υ(B 耗) ∶υ(C 耗) == y ∶ z 【练习】《红对勾——讲义手册》P33:例3、P34:2Ⅱ、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讲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 我们还可以推导出下列结论:②间接:⎩⎨⎧a 、混合气体的总压、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z )b 、各物质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c 、各气体的压强、体积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d 、混合气密度、平均分子量、压强不随时间改变而改变(x+y≠z ) 【问题探究】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已经建立的化学平衡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讲解】我们知道,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保持平衡状态,当平衡的条件发生改变时,原平衡就会被破坏,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会随之改变,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平衡,我们把这样的过程叫作化学平衡的移动三、化学平衡的移动1、定义: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反应条件的改变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使υ(正)≠υ(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3、化学平衡移动的标志⑴微观: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原平衡体系υ(正)=υ(逆)的关系被破坏,使υ(正)≠υ(逆),然后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建立υ(正)=υ(逆)的关系,才能表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学与问】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得υ(正)、υ(逆)同等程度地改变,平衡是否发生移动?【讲解】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使υ(正)、υ(逆)变化的倍数相同,那么对反应中任何一种物质而言:消耗了多少就会生成多少,因此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发生改变,所有此时平衡不移动⑵宏观: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发生了改变,才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思考与交流】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我们如何才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4、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定【讲解】外界条件的改变,首先影响的是化学反应速率,因此要判断平衡的移动方向,我们首先必须知道条件改变对υ(正)、υ(逆)的影响哪个大些⑴υ(正) >υ(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⑵υ(正) <υ(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左)移动⑶υ(正)=υ(逆):化学平衡不移动【小结】⎩⎪⎨⎪⎧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①υ(A 正) ==υ(A 逆) >0,只要能证明此即可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⑴υ(正) >υ(逆):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⑵υ(正) <υ(逆):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左)移动⑶υ(正)=υ(逆):化学平衡不移动【作业】第三课时【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那么,外界条件的改变化学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四、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浓度【实验探究】演示实验2-5【现象】1号试管橙红色变深,2号试管黄色变深【结论】⎩⎨⎧增大产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产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结论】⑴⎩⎨⎧增大反应物浓度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思考与交流】为什么改变反应物的浓度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讲解】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随之生成物浓度也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但逆反应速率增大量不及正反应速率增大量,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如图⑴。

若减少生成物浓度,则逆反应速率减小,随之反应物浓度降低,正反应速率也减小,但正反应速率减小的程度不及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右)移动,如图⑵。

反之亦然,如图⑶⑷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②减少生成物浓度③增大生成物浓度 ④减少反应物浓度【思考与交流】是否增加反应物或减少生成物的量都能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或减少反应物的量都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结论】否。

增大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思考与交流】对反应mA(g) + n B(g)pC(g) + qD(g) ,若增大反应物A 的浓度,平衡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反应物A .B 的转化率将怎样变化?【结论】对反应mA(g) + n B(g)pC(g) + qD(g) ,若增大反应物A 的浓度,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B 的转化率将增大,而A 则减小【思考与交流】本规律在化工生产上有何利用价值?【讲解】在化工生产上,往往采用增大容易取得或成本较低的反应物的浓度的方法,使成本较高的原料得到充分的利用⑵速率-时间图(见上,从图像分析可得以下结论)①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只能使正反应的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改变生成物的浓度,只能使逆反应的速率瞬间增大或减小②只要υ(正) 在上面,υ(逆) 在下面,即υ(正)>υ(逆),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亦然③只要增大浓度,不论增大的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的浓度,新平衡状态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减少浓度,新平衡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一定小于原平衡状态2、温度【学与问】温度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υ(正)和υ(逆)将如何变化?【讲解】升高温度,将增大化学反应速率,υ(正)和υ(逆)都将增大;降低温度,将减小化学反应速率,υ(正)和υ(逆)都将减小【学与问】温度的变化如何改变同一反应的υ(正)和υ(逆)的倍数?【实验探究】演示实验2-7【实验现象】⎩⎨⎧温度升高,混合气体颜色加深,NO 2浓度增大温度降低,混合气体颜色变浅,NO 2浓度减小【思考与交流】如何解释这样的现象?【讲解】对于反应:aA(g) + bB(g)cC(g) △H 有⑴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学与问】升高温度后,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反应速率在移动后与移动前有何关系?【讲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移动后,在新的平衡状态下,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原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反之亦然【学与问】分析以上图像,升温和降温对正、逆反应的速率有何影响?【讲解】升高温度,可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但吸热反应增大的程度要大于放热反应,反之亦然【小结】⎩⎪⎨⎪⎧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速率-时间图像的特点【作业】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第四课时【学与问】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如何影响?υ(正)和 υ(逆)怎样变化?3、压强【思考与交流】压强的变化如何改变不同反应的υ(正)和υ(逆)的倍数?3 【思考与交流】请分析合成氨的反应,找出加压后平衡右移和反应方程式中系数的关系?【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思考与交流】对于等体积的气体反应,压强改变将怎样影响化学平衡?如H 2(g)+I 2(g)2HI(g)【讲解】对于反应:aA(g) + bB(g)cC(g)①a + b >c 改变压强的速率-时间图像 ②a + b = c 改变压强的速率-时间图像⑴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⑵在其他体积不变时: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则平衡不移动【思考与交流】浓度变化和压强变化的速率-时间图像有何区别?【讲解】⎩⎨⎧压强改变的瞬间,正、逆速率都改变,故υ-t 图像出现“断点”浓度改变的瞬间,只有浓度发生改变的方向的速率发生变化,υ-t 图像无“断点”【学与问】对于反应aA(s)+bB(l)cC(l)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将怎样移动?【讲解】对于无气体参加的化学平衡,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学与问】对于反应aA(g) + bB(g)cC(g),若a+b=c ,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平衡将做怎样的移动?【讲解】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不变的化学平衡(a+b=c),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将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学与问】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N 2 + 3H 22NH 3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量的氩气,平衡将做怎样的移动?【讲解】充入“无关气体”,如He 、Ne 、Ar 或不参加反应的N 2 等有以下两种可能情况:⑶充入“无关气体”对平衡的影响①恒容时充入“无关气体”→引起总压增大,但各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②恒压时充入“无关气体”→引起总体积增大→使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各气体的分压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结论】压强的改变如果没有引起气体体积的变化,则不能引起平衡的移动P P五、勒夏特列原理1、定义: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学与问】对于一个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应该怎样移动?【讲解】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于未达到平衡的体系【思考与交流】如何理解“减弱这种改变”这句话?2、要点:⎩⎪⎨⎪⎧a 、增大某种物质的浓度,化学平衡就向这种物质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b 、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六、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思考与交流】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那么向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平衡将如何移动?【讲解】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化学平衡不移动【讲解】对于未达到平衡的反应体系,使用催化剂可以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小结】⎩⎨⎧1、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2、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不影响3、勒夏特列原理:削弱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第五课时七、化学平衡常数【问题探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你分析教材P29的表进行归纳【讲解】从H 2和I 2的反应可以看出,在可逆反应中,无论平衡是从哪个方向形成的,只要温度相同,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跟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叫作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1、定义:达到平衡,这时各种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常用K 表示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 nB(g)pC(g)+ 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c p (C)·c q (D)c m (A)·c n (B)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同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常数一样都是一个常数,只要温度不变,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就对应一个具体的常数值;一般情况下使用平衡常数不注明单位3、影响因素:【练习】设在某温度时,在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内,把氮气和氢气两种气体混合,反应后生成氨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