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主要成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主要成果

1.教材建设

(1)邱棣华、秦飞、王亲猛、夏雅琴编著的《材料力学学习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1版,书号:ISBN 7040130742);(注:邱

棣华教授是刚刚退休的本课程组教授)

(2)隋允康、王慕、邱棣华承担的“教育部网络课程试题库”也已正式结题,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过程材料力学习题库(分项目负责),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3-2004;

(3)隋允康教授为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的国外著名教材、James Gere英文版的材料力学(Mechanics of Materials)写序,强调教育创新的观点; (4)邱棣华主编、秦飞参编的《材料力学》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

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 7040144778)。

2.教学研究

近年来撰写了30多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完成本课程学生小论文集3册,承担了教育部、北京市和北京工业大学的教育教学多项研究课题,其中有 (1)“地方工科院校高等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体系研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计划”立项课题:(B17),隋允康等,2001;

(2)“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工程力学”,北京市教委,隋允康等,2003;

(3)“基础力学重点课程建设”,北京市教委,隋允康等,2003;

(4)“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邱棣华、秦飞,2003-2004;

(5)“北工大基础力学重点课程建设”,北京工业大学,隋允康等,2002;

(6)“材料力学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北京工业大学,隋允康,秦飞,王亲猛,2001.

3.优秀教学质量、教学研究成果奖

(1)王慕(第4名),仿真应用力学实验,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0;

(2)隋允康获“北京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称号,2001;

(3)“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的开发与更新”,张亦良,王慕,李晓阳,邱棣华,隋允康,北京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1;

(4)隋允康被评为“2003年北京市教学名师”;

(5)邱棣华获“北京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称号,2002;(注:邱棣华教授是刚刚退休的本课程组教授)

(6)邱棣华获北京工业大学“我心目中最爱戴的老师”称号,2002;

(7)隋允康被评为“2003年北京工业大学教学名师”;

(8)隋允康被评为2003年北京市 “教育创新标兵”;

(9)王慕,张亦良:“发挥资源优势建立培养高素质人才基地”,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

(10)张亦良荣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2003;

(11)秦飞荣获北京工业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2003;

(12)王慕等5位教师荣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媒体评比三等奖”,2003;

(13)张亦良荣获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二等奖,2004;

(14)张亦良获中国力学学会力学教学优秀教师,2004;

(15)课程组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材料力学精品课程的打造 —— 观念·课程·教法·教材·教研·环境·队伍),2004。

4.宣传教育创新思想

(1)本课程责任教授隋允康在担任教育部力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兼非力学专业力学课程指导分委会副主任的工作中,用教育创新的思想制定材

料力学课程教学要求;

(2)隋允康教授在教育部举行的基础力学暑期高校力学骨干教师培训与高级研讨班上,做了专家讲座“演示创新线,寻求创新点”,与广大教师

交流在材料力学课程上教改的体会;

(3)隋允康教授撰写的“学习观念的变迁和学会发现知识”一文被收入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第4卷)》中;

(4)隋允康教授2001年11月26日应邀于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在全军部队院校领导研讨班上做了报告“先进文化与高素质人才”,刊登在福建教育

出版社的《聚焦军事教育前沿》书中。

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解决了忽视观念指导的问题:

结合材料力学教学实践,研究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学生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课堂中应当着力表现“知识发生的过程”:以材料力学课程为载体,结合力学史和方法论,表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演示前人创新案例、采用知识发现法去

教学,克服将知识“大餐”端上来而不讲烹饪方法的倾向,要充分揭示前人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从而有效地运用历史与逻辑一致性原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升华综合素质。

用“以鱼学渔论”指导教学:喻知识为鱼,喻能力和素质为渔,强调以知识为媒介培养能力和素质,依据能力和素质有效地获取知识。揭示出基础课同专业课教改的“鱼、渔”侧重点的不同:前者更应当从对于知识——鱼的聚焦,转移到对于能力和素质——渔的关注;深信基础课的教改不可能违背由特殊到一般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追求“演示创新线,捕捉创新点”境界:为实现“教(教学)研(科研)相长,本课程的教师们把做到“点线相连、演线抓点”作为追求的目标。点指在教学中,深入思考捕捉到的科研创新点。线指前人创造性成果的轨迹。重视包括创新的各种能力,适度地从知识中超脱出来。从对僵固的知识的学习中,发掘出灵活的能力来;用能力牵导和带动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能力成为构筑知识大厦的向导。知识没有能力不灵,而能力没有知识则不立。

提出教师自身修养要瞄准7个目标:有激情——立志做教书家,不是教书匠,更不是把教学工作仅当饭碗;肯钻研——向教学技巧炉火纯青的方向努力;肯革新——要达到愉快胜任的水平;爱科研——力求教研融合;转观念——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升华素质;用史(力学史)法(方法论)——与讲课天衣无缝融合;筑背景——熟悉工程实际。

3.解决了现代教育技术同传统黑板有机结合的问题:

开发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尝试用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为基础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直观讲解部分抽象概念,把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仿真动画)同黑板交织运用进行教学,课堂上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时,时时以学习黑板、丰富黑板、超越黑板为宗旨,取得了比单纯用黑板更好的效果。

4.解决了教学基地难于更新的问题:

由于学校的重视,教学基地更新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建设的“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和“工程数值模拟中心”目前拥有近1000平米的总面积、近600多万元的固定资产。其中在国家“211工程”九五期间投资180万元,十五期间投资200万元。每学年该课程为全校机械类、土建类等本科生开设二十多学时的实验教学课程。开设实验项目达到四十多个,其中学生独立动手的研究型、综合型、设计型实验达到90%。为使学生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工程力学实验中心”和“工程数值模拟中心”均采用开放式运作方法,每天为学生开放12个小时以上。

5.解决了开发新实验和以共享为目的的网络教学资源项目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