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钦珊版材料力学习题全解第4章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圆 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a<[
]
60MP
a
可见强度满足要求。
目录
扭转\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4)刚度校核。轴的单位长度最大扭转角为
=
max
Tmax GIp
180=
2.86103 N m
π 80109 P a 6.44106
m4
180 3.14
=0.318 / m 1.1 / m
可见刚度也满足要求。
目录
扭转\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例3.6】 一钢制传动圆轴。材料的切变模量G=79×103MPa,
许用切应力[τ]= 88.2 MPa,单位长度许用扭转角 0.5 /m,承受
的扭矩为T = 39.6 kN·m。试根据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设计圆轴的直 径D。
【解】 1)按强度条件设计圆轴的直径。由强度条件
=Tmax W max
床的加工精度;机器的传动轴如有过大的扭转变形,将使机器在运
转时产生较大振动。因此,必须对轴的扭转变形加以限制,即使其
满足刚度条件:
=Tmax max GIp
式中:[ ]——单位长度许用扭转角,单位为rad/m,其数值是由轴
上荷载的性质及轴的工作条件等因素决定的,可从有关设计手册中
查到。在工程实际中,[ ]的单位通常为 /m ,因而刚度条件变为
Gπ2[ ]
3 21 8 0 3 9.6 1 03
79109 2 0.5 m 0.156m 156mm
故取D=160mm,显然轴能同时满足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目录
力学
该轴的强度和刚度。
目录
扭转\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解】 1)计算外力偶矩。
M eA
9549
圆轴扭转时刚度计算
例若将前题中的圆轴改为同样强度的空心圆轴,其内外径之比
=d/D=0.7,试设计其内外径尺寸,并与前题所消耗材料作
一比较。 解:要求与前题之轴具有同样强度,即要求该空心圆轴工 作时的最大切应力与实心圆轴的最大切应力相同: max = 38.4MPa,即有
max
70016 T 38.4MPa 3 4 WP D (1 )
61%,节约了材料。
T2 M B M A
468 1168 700 N m
3-3截面的扭矩
B
468Nm
A
T3 M C 350N m
绘出的扭矩图如图所示。显然AC段扭矩最大,由于是等 截面圆轴,故危险截面在AC段内。
3) 强度校核
max
T 700 16 P 3 9 a WP 45 10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计算 扭转变形
扭转角:圆轴扭转时,两横截面相对转过 的角度称为这两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A M
BO
T d dx l l GI P
IP 均为常数,则圆轴两端 截面的相对扭转角为:
GI P
抗扭刚度:式中的 GIP 称为圆轴的抗扭刚度,它反映了圆轴抵抗扭转变 形的能力。
38.4ΜΡa [ ] 40ΜΡa
轴满足 强度条件
4) 刚度校核
Tmax 180 700 32 180 0 max ( / m) 9 4 12 GIp 8010 45 10
1.23
m
[ ] 1.5
m
因轴同时满足刚度条件,所以传动轴是安全的。
例 传动轴如图所示,已知轴的直径d=45mm,转速n =300r/min。 主动轮A输入的功率PA=36.7KW;从动轮B、C、D输出的功率分别为 PB=14.7KW,PC=PD=11KW。轴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80GPa,许用切 应力[ ]=40MPa,单位长度的许用扭转角[ ]=1.5/m,试校核轴
第4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其中
φ1 =
M x1l , GI p1
M l φ2 = x 2 GI p2
将(a)和(c)式代入(b)式得
(c)
M l M l Tl = x1 + x 2 GI p1 GI p1 GI p2
由此解得
(d)
M x1 = M x 2 =
其中
I p2 I p1 + I p2
T
(e)
于是,卸载后薄壁管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
2
3
4-4 变截面轴受力如图所示,图中尺寸单位为 mm。若已知 Me1=1765 N·m,Me2 =1171 N·m,材料的切变模量 G=80.4 GPa,求: 1.轴内最大剪应力,并指出其作用位置; 2.轴内最大相对扭转角 ϕ max 。
习题 4-4 图
解:1、确定最大剪应力 AB 段:
案
τ max ( AB ) =
Ts R3 = 3 0 4 Th R 2 (1 − n )
7
aw .
(d)Biblioteka co m由(a)式有
2 2 R0 = R2 − R12
将其代入(d)式,最后得到所要证明的结论:
3 3 3 2 Ts ( R 2 − R12 ) 2 (1 − n 2 ) 2 (1 − n 2 ) 2 1 − n2 = 3 = = = Th R 2 (1 − n 4 ) 1 − n4 (1 − n 2 )(1 + n 2 ) 1 + n2
τ 2 max =
Mx T = = 75.4MPa Wp πd 3 ⎛ ⎛ 1 ⎞ 4 ⎞ ⎜1 − ⎜ ⎟ ⎟ ⎟ 16 ⎜ ⎝ ⎝2⎠ ⎠
4
ww
r 0
τ 1max
Mx 3 × 10 3 × 16 T T = 70.7 MPa = = = = W P W P πd 3 π × 0.06 3 16
清华出版社工程力学答案-第4章 材料力学概述
eBook工程力学习题详细解答教师用书(第4章)2011-10-1范 钦 珊 教 育 教 学 工 作 室FAN Qin-Shan ,s Education & Teaching Studio习题4-1 习题4-2 习题4-3 习题4-4工程力学习题详细解答之四第4章 材料力学概述4-1已知两种情形下直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分别如图(a )和(b )所示。
请根据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分析两种情形下杆件横截面存在什么内力分量?(不要求进行具体计算)。
解:对于图(a)中的情形,横截面上的应力积分的结果将形成一个沿轴线方向的轴力。
对于图(b)中的情形,横截面上的应力积分的结果将形成一个弯矩。
4-2微元在两种情形下受力后的变形分别如图(a )和(b )中所示,请根据剪应变的定义确定两种情形下微元的剪应变。
解:对于图(a)中的情形,微元的剪应变γα=对于图(b)中的情形,微元的剪应变0γ=4-3 由金属丝弯成的弹性圆环,直径为d (图中的实线),受力变形后变成直径为d +Δd 的圆(图中的虚线)。
如果d 和Δd 都是已知的,请应用正应变的定义确定:(1) 圆环直径的相对改变量;(a) (b)习题4-1图ααπ2ααααααα90°α(a)(b)习题4-2图d xABCDA'B'D'αα(a) (b)习题4一4图(2) 圆环沿圆周方向的正应变。
解:1. 圆环沿直径方向的正应变r d dεΔ=2. 圆环沿圆周方向的正应变()t πππd d d dd dε+Δ−Δ==4-4 微元受力前形状如图中实线ABCD 所示,其中ABC ∠为直角,d x = d y 。
受力变形后各边的长度尺寸不变,如图中虚线''A B C D ′′所示。
(1)请分析微元的四边可能承受什么样的应力才会产生这样的变形?(2)如果已知d 1000xCC ′=求AC 方向上的正应变。
(3)如果已知图中变形后的角度α,求微元的剪应变。
材料力学-第4章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I
C
A
II
D
III
I
II
III
M
x
0
确定各段圆轴内的扭 矩。
第4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外加扭力矩、扭矩与扭矩图
3 . 建立 Mx - x 坐 标系,画出扭矩图 建 立 Mx - x 坐 标 系,其中x轴平行于 圆轴的轴线,Mx轴垂 直于圆轴的轴线。将 所求得的各段的扭矩 值,标在 Mx - x 坐标 系中,得到相应的点 ,过这些点作x轴的 平行线,即得到所需 要的扭矩图。
P M e 9549 [N m] n
其中P为功率,单位为千瓦(kW);n为轴的转速,单位为转/ 分(r/min)。 如果功率P的单位用马力(1马力=735.5 N•m/s),则
P[马力] M e 7024 [N m] n[r / min]
第4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外加扭力矩、扭矩与扭矩图
第4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工程中承受扭转的圆轴 外加扭力矩、扭矩与扭矩图 剪应力互等定理 剪切胡克定律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析 与强度设计 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及刚度条件 结论与讨论
第4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工程中承受扭转的圆轴
第4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绘出扭矩图:
第4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B C
I
外加扭力矩、扭矩与扭矩图 A III D II
I 扭矩Mn-图
II
III
159.2
(+)
(-)
63.7 159.2
M n,max 159.2( N m)
(在CA段和AD段)
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4章
第四章 扭 转题号 页码 4-5.........................................................................................................................................................1 4-7.........................................................................................................................................................2 4-8.........................................................................................................................................................3 4-9.........................................................................................................................................................4 4-11.......................................................................................................................................................6 4-13.......................................................................................................................................................7 4-14.......................................................................................................................................................8 4-19.......................................................................................................................................................8 4-20.......................................................................................................................................................9 4-21.....................................................................................................................................................10 4-22.....................................................................................................................................................12 4-23.....................................................................................................................................................13 4-24.....................................................................................................................................................15 4-26.....................................................................................................................................................16 4-27.....................................................................................................................................................18 4-28.....................................................................................................................................................19 4-29.....................................................................................................................................................20 4-33.....................................................................................................................................................21 4-34.....................................................................................................................................................22 4-35.....................................................................................................................................................23 4-36.. (24)(也可通过左侧的题号书签直接查找题目与解)4-5 一受扭薄壁圆管,外径D = 42mm ,内径d = 40mm ,扭力偶矩M = 500N ·m ,切变模量G =75GPa 。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材料力学
•
度条件为
max
Mn Wp
maxG MnIp •180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精品课件!
, 圆轴扭转时横载面上的剪应力公式 由平衡条件,得 (2)刚度计算的三方面: b 截面选择 (3)圆杆的横截面上只有剪应力作用,方向垂直于半径。 二、内力------扭矩 (2)根据外力偶矩,计算扭矩: 所以,满足强度要求。 (2)环线变形后仍相互平行,产生了剪应变。 精度要求不高的轴 (2)根据外力偶矩,计算扭矩: 且大小、形状不变,半径为直线。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 第三节 圆杆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一
实心圆杆的扭转 • 1 观察变形现象:
•
• 2 变形现象:
• (1)纵线在变形后近似为直线,
• 但相对于原位置转了一个 角。 • (2)环线变形后仍相互平行,产生了剪应变。 • 3 推论: • (1)圆杆在扭转后横截面保持为垂直杆轴线的平面, • 且大小、形状不变,半径为直线。 • (2)用纵线和环线截取的单元体处于纯剪切状态。 • (3)圆杆的横截面上只有剪应力作用,方向垂直于半径。
•
m Np n
9.55npr/K mN ink.nm
nr/min
7.02N马力 KN .M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 二、内力------扭矩
• 1.截开:
• 2.代替:
•
扭矩Mn-----当杆受到外
• 力偶矩作用而发生扭转变形
• 时,在杆横截面上将同时产
• 生相应内力矩,称为扭矩。
• 记为: Mn
解:1. 求外力偶:
m1 7.0250011.70KN.m 300
转向与轴的转向一 致
m 2m 37.01 3 25 03 0 0.5K 1.m N m47.023 20 00 040K 68.N m
《理论力学》(范钦珊)习题解答第2篇第4-6章
(b)υ(a)第2篇 工程运动学基础第4章 运动分析基础4-1 小环A 套在光滑的钢丝圈上运动,钢丝圈半径为R (如图所示)。
已知小环的初速度为v 0,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小环的速度和加速度成定角θ,且 0 < θ <2π,试确定小环 A 的运动规律。
解:Rv a a 2nsin ==θ,θsin 2R v a =θθtan cos d d 2tR v a tv a ===,⎰⎰=t v v t R v v 02d tan 1d 0θ t v R R v t s v 00tan tan d d -==θθ⎰⎰-=t s t t v R R v s 0000d tan tan d θθtv R R R s 0tan tan ln tan -=θθθ4-2 质。
1.⎪⎩⎪⎨⎧-=-=225.1324tt y tt x , 2.⎩⎨⎧==t y t x 2cos 2sin 3解:1.由已知得 3x = 4y (1)⎩⎨⎧-=-=t y t x 3344 t v 55-=⎩⎨⎧-=-=34y x5-=a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轨迹如图(a ),其v 、a 图像从略。
2.由已知,得 2arccos 213arcsin y x= 化简得轨迹方程:2942x y -= (2)轨迹如图(b ),其v 、a 图像从略。
4-3点作圆周运动,孤坐标的原点在O 点,顺钟向为孤坐标的正方向,运动方程为221Rt s π=,式中s 以厘米计,t 以秒计。
轨迹图形和直角坐标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当点第一次到达y 坐标值最大的位置时,求点的加速度在x 和y 轴上的投影。
解:Rt s v π== ,R v a π== t ,222n Rt Rv a π==y 坐标值最大的位置时:R Rt s 2212ππ== ,12=∴tA习题4-1图习题4-2图习题4-3图e e -t(c)e e -t(b)R tR(a)习题4-6图R a a x π==t ,R a y 2π-=4-4 滑块A ,用绳索牵引沿水平导轨滑动,绳的另一端绕在半径为r 的鼓轮上,鼓轮以匀角速度ω转动,如图所示。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A1 / A2 = [π (D 2 − d 2 ) / 4] /(πD 2 2 / 4) = (90 2 − 852 ) / 612 = 0.235
传动轴满足强度要求。 2)刚度校核 传动轴的极惯性矩为
I P = 0.1D 4 (1 − a 4 ) = {0.1 × 90 4 [1 − (85 / 90 ) 4 ]}mm 4 = 134 × 10 4 mm 4 θ max = 180 M n /(πGI P )
= (180 × 1500 × 10 3 / 80 × 10 3 × 134 × 10 4 π ) × 10 3 °/m
= 0.8°/m < [θ ]
传动轴满足刚度要求。 (2)计算实心轴的直径
1)按强度条件设计(设直径为D1)。若实心轴与空心轴强 度相同,当材料相同时,它们的抗扭截面系数应相等,即
W n = πD 13 / 16 = πD 3 (1 Βιβλιοθήκη a 4 ) / 16由此得
D 1 = D3 1 − a 4 = [90 × 3 1 − (85 / 90) 4 ]mm = 53mm
根据扭转刚度条件,可以解决三类问题, 即校核刚度、 设计截面和确定许可载荷 。
例6-5 汽车传动轴AB由45号无缝钢管制成,外径D=90mm,
[ 内径d=85mm,许用切应力 [τ ]=60MPa,θ ] =1.0°/m,工作时最
大力偶矩M =1500N·m,G =80GPa。 (1)试校核其强度及刚度。 (2)若将AB轴改为实心轴,试求其直径。 (3)比较空心轴和实心轴的重量。 解 (1)试校核其强度及刚度。 1) 强度校核 传动轴各截面上的扭矩均为
θ max = 180M n /(πGI P ) ≤ [θ ]
(6-13)
材料力学 (扭转)(四章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
Mx 0: T1 MA 0
C
T1 MA 7.03KN.m
22
Mx 0: -T2 MC 0
T2 MC 2.32KN.m
X
(4)讨论现在的设计是否合理。
若将A轮与B轮调换, X 则扭矩图如下:
可见轴内的最大扭矩值减小了。10
T(KN.M)
§3.2 薄壁圆筒扭转
在圆筒表面画 上许多纵向线 与圆周线,形成 许多小方格.
G
剪切胡克定律
G-剪切弹性模量
G E
2(1 )
2021/8/19
17
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 经过推理,得出关于圆 轴扭转的基本假设。
m
m
圆轴扭转变形前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
形状和大小不变。且相邻两截面间的距离不变。这就 是圆轴扭转的平面假设。
2021/8/19
18
二. 应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
2
而象电动机的主轴,水轮 机的主轴也承受扭转作用, 但这些零件除扭转变形外, 还伴随有其它形式的变形, 属于组合变形。
• 以扭转变形为主要变形形式的构件通常称为轴。 • 工程上应用最广的多为圆截面轴,即圆轴。
2021/8/19
3
• 扭转受力的特点是:
• 在构件的两端作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 用面垂直于构件轴线的力偶矩。致使构件的任意 两个截面都发生绕构件轴线的相对转动,这种形 式的变形即为扭转变形。
在转矩m作用下,发现圆 周线相对地旋转了一个角 度,但大小、形状和相邻 两圆周线的距离不变。
表明,在圆筒的横截面上没有正应力和径向剪应力。
2021/8/19
11
设圆筒平均半径为r,筒壁厚度为t
因圆筒壁厚很小,可认为剪应力沿
材料力学课后答案范钦珊
材料力学课后答案范钦珊普通高等院校基础力学系列教材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以及“工程流体力学”。
目前出版的是前面的3种“工程力学静力学材料力学”将在以后出版。
这套教材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势和教学第一线的实际需求由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
从2002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新一轮培养计划进入实施阶段新一轮培养计划的特点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
根据新一轮培养计划课程的教学总学时数大幅度减少为学生自主学习留出了较大的空间。
相应地课程的教学时数都要压缩基础力学课程也不例外。
怎样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既能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又能了解一些力学的最新进展既能培养学生的力学素质又能加强工程概念。
这是很多力学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现有的基础教材大部分都是根据在比较多的学时内进行教学而编写的因而篇幅都比较大。
教学第一线迫切需要适用于学时压缩后教学要求的小篇幅的教材。
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这套教材更注重基本概念而不追求冗长的理论推导与繁琐的数字运算。
这样做不仅可以满足一些专业对于力学基础知识的要求而且可以切实保证教育部颁布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质量。
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本套教材在概念、原理的叙述方面作了一些改进。
一方面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作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与讨论另一方面通过较多的例题分析特别是新增加了关于一些重要概念的例题分析著者相信这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于基本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此外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加深理解以及方便教师备课和授课与每门课材料力学教师用书lⅣ程主教材配套出版了学习指导、教师用书习题详细解答和供课堂教学使用的电子教案。
本套教材内容的选取以教育部颁布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同时根据各院校的具体情况作了灵活的安排绝大部分为必修内容少部分为选修内容。
每门课程所需学时一般不超过60。
范钦珊2004年7月于清华大学前言为了减轻教学第一线老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同时也为了给刚刚走上材料力学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我们将“材料力学”教材中全部习题作了详细解答编写成册定名为“材料力学教师用书”。
高教范钦珊材料力学习题集有答案完整版
高教范钦珊材料力学习题集有答案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习题1-2图习题1-4图材料力学习题集第1章 引 论1-1 图示矩形截面直杆,右端固定,左端在杆的对称平面内作用有集中力偶,数值为M 。
关于固定端处横截面A -A 上的内力分布,有四种答案,根据弹性体的特点,试分析哪一种答案比较合理。
图示带缺口的直杆在两端承受拉力F P 作用。
关于A -A 截面上的内力分布,有四种答案,根据弹性体的特点,试判断哪一种答案是合理的。
正确答案是 D 。
B 处固定。
关于其两端的约束力有四种答案。
试分析等截面直杆在两端承受沿杆轴线的拉力F P 。
关于杆中点处截面A -A 在杆变形后的位置(图中虚线所示),有四种答案,根据弹性体的特点,试判断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是 D 。
1-5 图示等截面直杆在两端作用有力偶,数值为M ,力偶作用面与杆的对称面一致。
关于杆中点处截面A -A 在杆变形后的位置(对于左端,由A A '→;对于右端,由A A ''→),有四种答案,试判断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
习题2-1图第2章 杆件的内力分析2-1 平衡微分方程中的正负号由哪些因素所确定?简支梁受力及Ox 坐标取向如图所示。
试分析下列平衡微分方程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d d Q x q x F =;Q d d F xM=; (B ))(d d Q x q x F -=,Q d d F xM-=; (C ))(d d Q x q x F -=,Q d d F xM=; (D ))(d d Q x q xF =,Q d d F xM-=。
正确答案是 B 。
2-2 对于图示承受均布载荷q 的简支梁,其弯矩图凸凹性与哪些因素相关?试判断下列四种答案中哪几种是正确的。
习题2-3图习题2-4图 (a-1) (b-1)(a-2) (b-2)2-3 已知梁的剪力图以及a 、e 截面上的弯矩M a 和M e ,如图所示。
第四节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θ max = 180M n /(πGI P ) ≤ [θ ]
下列标准。 精密机械的轴 一般传动轴 精度要求不高的轴
(6-13)
[θ ]的数值,可从有关手册中查得。一般情况下,可参照 [θ ] =(0.25~0.5)°/m ~
[θ ] =(0.5~1.0) °/m
[θ ] =(1.0~2.5) °/m
A1 / A2 = [π (D 2 − d 2 ) / 4] /(πD 2 2 / 4) = (90 2 − 852 ) / 612 = 0.235
传动轴满足强度要求。 2)刚度校核 传动轴的极惯性矩为
I P = 0.1D 4 (1 − a 4 ) = {0.1 × 90 4 [1 − (85 / 90 ) 4 ]}mm 4 = 134 × 10 4 mm 4 θ max = 180 M n /(πGI P )
= (180 × 150034 × 10 4 π ) × 10 3 °/m
Mn = M = 1500N·m
传动轴的抗扭截面系数为
W n = 0 .2D 3 (1 − d 4 ) = {0.2 × 90 3 [1 − (85 / 90 ) 4 ]}mm 3 = 29800 mm 3
传动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为
τ max = M n/W n = (1500 × 10 3 / 29800 ) MPa = 50.3MPa<[τ ]
第四节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一、强度计算 为了保证圆轴安全正常地工作,即
τ max = M n/W n ≤ [τ ]
(6-12)
例6-4 某传动轴,已知轴的直径d=40mm,转速n=200r/min, 材料的许用切应力τ = 60MPa ,试求此轴可传递的最大功率。 解 (1)确定许可外力偶矩 由扭转强度条件得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_范钦珊(合订版)
解:图(a):θ = arcsin 4 ,
5
∑ Fx = 0 ,
F sin(60° − θ ) − W sinθ = 0 , F = 1672 N
图(b):θ = 53.13° ,
∑ Fx = 0 , F cos(θ − 30°) − W sinθ = 0 , F = 217N
Fy
x
30D B
Wθ
y
5
习题 1-6 图
解:由受力图 1-6a,1-6b 和 1-6c 分析可知,F 从 C 移至 E,A 端受力不变,这是因 为力 F 在自身刚体 ABC 上滑移;而 F 从 C 移至 D,则 A 端受力改变,因为 HG 与 ABC 为 不同的刚体。
FA
A
G
FA A
FA
FG G
D
FH H
F
C
习题 1-6 解 1 图
M A = FR × AG = FR × 4.8
FR
=
20 4.8
=
25 kN 6
即
FR
= ( 5 , 10 )kN 23
作用线方程: y = 4 x + 4 3
讨论:本题由于已知数值的特殊性,实际 G 点与 E 点重合。
2-3三个小拖船拖着一条大船,如图所示。每根拖缆的拉力为5kN。试求:(1)作用于大 船上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当A船与大船轴线x的夹角θ为何值时,合力沿大船轴线方向。
= 114°35′
图(a):A 平衡: ∑ Fy = 0 , TA = 1⋅ sinϕ1
B 平衡: ∑ Fy = 0 , TB = 2 ⋅ sin ϕ 2
∵ TA = TB
10
(1)
(2) (3)
材料力学第二版范钦珊第4章知识题目解析
习题8-4图材料力学_第二版_范钦珊_第4章习题答案第4章 弹性杆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析4 — 1扭转切应力公式()M x /I p 的应用范围有以下几种,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等截面圆轴,弹性范围内加载; (B) 等截面圆轴; (C )等截面圆轴与椭圆轴;(D )等截面圆轴与椭圆轴,弹性范围内加载。
正确答案是_A _。
解:()M x . I p 在推导时利用了等截面圆轴受扭后,其横截面保持平面的假设,同时推导过程中 还应用了剪切胡克定律,要求在线弹性范围加载。
4 — 2两根长度相等、直径不等的圆轴受扭后,轴表面上母线转过相同的角度。
设直径大的轴和直径 小的轴的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分别为 ^ax 和2max ,切变模量分别为 G l 和G 2。
试判断下列结论的正确性。
(A) 1 max > 2 max ;(B)1 maxV 2max ;(C) 若 G l >G 2,则有 1 max >2 max ;(D)若 G 1 > G 2,则有 1maxV2 max 。
正确答案是_c _。
解:因两圆轴等长,轴表面上母线转过相同角度,指切应变相同,即12 由剪切胡克定律 G知G 1 G 2时, 1 max2 max4 — 3承受相同扭矩且长度相等的直径为d 1的实心圆轴与内、外径分别为 d 2、D 2( d 2/D 2)的空心圆轴,二者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相等。
关于二者重之比(W 1/W 2)有如下结论,试判断哪一种是正确(1 )代入(2),得W (1 工 W 124 — 4由两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圆轴, 里层和外 层材料的切变模量分别为 G 1和G 2,且G 1 = 2 G 2o(A ) (14)32 ; (B ) (1 4)32(12);(C ) (1 424)(1 2);(D ) (1 4)2 3/(1 2) 正确答案是D 0解: 由 1 max2 max 得16M x16M x.3n d 1n d 22(14)即d 1 1(14)3D 2wA d 12W A 2 D ;(1 2 )(1) (2)1A'习题4-7图圆轴尺寸如图所示。
材料力学-第4章 扭转
低炭钢:抗压>抗拉>抗剪强度
脆性材料:受拉破坏
铸铁:抗压>抗剪>抗拉强度
45o
38
材料力学-第4章 扭转
圆轴扭转破坏与强度条件
从破坏类型可见,对于脆性材料(如铸 铁),其破坏机理是斜截面上的最大拉应力
因此,本质上讲,应对斜截面上的正应力 进行强度计算。然而,由于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 横截面上的剪应力间有固定的关系,所以,习惯 上仍按最大剪应力进行强度计算
扭转圆轴不同平面上的应力分布
切应变:
d
dx
切应力: ()
G
G
d
dx
O
dx
O’
A
B
C
D
max
25
材料力学-第4章 扭转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应力
G
d
dx
• 切应力方向垂直于半径(由于剪切变形发生 在垂直于半径的平面内)
• 圆轴截面上的切应力与 成正比
max
外力偶矩的计算
• 工程中的传动轴,通常给出传动轴所传递的功 率和转速,而不直接给出外力偶矩的数值
• 设外力偶矩为Me,传动轴的功率为P,角速度 为w,则有(理论力学)
P
Me w
外力偶矩Me 单位:N·m (牛顿·米) 功率为P 单位:J (焦耳)
角速度w 单位:arc/s (弧度/秒)
9
材料力学-第4章 扭转
T WP
R
其中:
WP
d3
16
称为抗扭截面系数
30
材料力学-第4章 扭转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应力
实心圆轴好?空心圆轴好?
实心圆轴,靠近圆心部分面积上切应 力极小。单位面积上承载的扭矩远小于 离圆心较远处。因此,工程上受扭圆轴 多采用空心圆轴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是机械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圆轴扭转是指轴材受到扭矩作用产生的变形现象。
在圆轴扭转中,轴材会经历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弹性变形是指轴材在扭矩作用下恢复原状的变形,而塑性变形则是指超过轴材弹性限度后产生的永久变形。
圆轴扭转可通过弹性力学原理进行分析。
根据胡克定律,弹性体的应力与应变之间有线性关系。
对圆轴来说,变形主要体现为轴材的剪切变形。
剪切形变角度φ与应力τ之间的关系为:τ=G*φ其中,G是剪切模量,表示材料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
φ是单位长度的圆周上小弧δs扭转对应的形变角。
通过积分可得到实际的扭转角θ与应力之间的关系:τ=G*θ/L其中,L是轴材的长度。
对于圆轴来说,扭转力矩T与应力分布之间的关系为:T=τ*A其中,A是轴材的横截面积。
将τ带入等式可得到扭转角与扭转力矩之间的关系:T=G*θ*A/L从上述公式可知,轴材扭转角度与扭转力矩之间存在一线性关系,即扭转刚度k。
k=G*A/L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到轴材的扭转刚度。
扭转刚度越大,则轴材对于扭转力矩的抵抗能力越强。
此外,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也与材料的断裂强度有关。
当扭转力矩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时,轴材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永久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根据所需要的刚度和工作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轴材及其横截面积。
在计算中需要考虑到轴材的材料特性、几何形状和所受的载荷等因素。
此外,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或数值计算的方法对扭转变形和刚度进行验证和评估。
总之,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是机械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弹性力学原理,可以分析轴材在扭转力矩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并计算出轴材的扭转刚度。
这对于轴类零件的设计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力学A(圆轴扭转时的强度与刚度计算2学时-非圆截面杆的扭转-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简介2学时)
3.校核刚度 对l1段:
1
d2 l2
I p1 1 14 l 1 (1 / 2) 4 1 1.4 4 l2 I p 2 1 2 1 (38 / 50) 4
M t 180 1145 10 10 180 GI p1 3 4 4 80 10 50 (1 (1 / 2 ) ) 32 1 .43 / m 2 / m
1, max
max
T1 d 13
T Wp
1
d1
2
d2=2d1 Mt3
13 N1 9549 200 n
Mt1
(T)
Mt2
621 N m 17 N M t 2 9549 2 9549 200 n 809 N m N 30 M t 3 9549 3 9549 n 200 1430 N m
l1 l2 510mm
l1 298mm l2 212mm
11
t 对l2段: 2 GI p 2
M
180
l1 212 1 .43 2 .01 / m 1 l2 298
但
2 . 01 2 0 .5 % 5 % 2
(2) ( )
d=100 D=150
(3) ( )
3
单位长度许用扭转角
常用单位:°/m 常用单位:
1
2
d2=2d1 Mt3
工程上, 精密仪器传动轴 一般传动轴 刚度要求不高的轴
0 .25 ~ 0 .5 / m
0 .5 ~ 1 . 0 / m
Mt1
Mt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1、轴的强度计算M T τ 轴max = x = 1 3 ≤ 60 × 10 6 Wp1 π d 16 T1 ≤ 60 × 10 6 × 2、轴套的强度计算π × 66 3 × 10 −9 = 3387 N ⋅ m 16 习题 4-6 图τ 套 max = Mx T2 = ≤ 60 × 106 3 68 4 ⎞ Wp2 πD ⎛⎜1 − ( ⎟ 16 ⎝ 80 ⎠ 6 ⎡⎛ 17 ⎞ 4 ⎤ π × 80 3 −9 T2 ≤ 60 × 10 × × 10 ⎢1 − ⎜⎟⎥ = 2883 N ⋅ m 16 ⎢⎣⎝ 20 ⎠⎥⎦ 3、结论Tmax ≤ T2 = 2883 N ⋅ m = 2.883 kN ⋅ m 4-7 图示开口和闭口薄壁圆管横截面的平均直径均为 D、壁厚均为δ ,横截面上的扭矩均为 T = Mx。
试:习题 4-7 图1.证明闭口圆管受扭时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 6
τ max ≈ τ max ≈ 2M x δπ D2 3M x 2.证明开口圆管受扭时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δ 2πD 3.画出两种情形下,剪应力沿壁厚方向的分布。
解:1.证明闭口圆管受扭时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由于是薄壁,所以圆环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可以认为沿壁厚均匀分布(图 a1),于是有习题 4-7 解图Mx = ∫ A D D ⋅ τd A = ⋅ τ ⋅ π Dδ 2 2 由此得到δπ D 2 δπ D2 2.证明开口圆管受扭时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根据狭长矩形扭转剪应力公式,有3M x 3M x 3M x τ max = = = 2 2 hb π D ⋅δ δ 2π D τ= 2M x 即:τ max = 2M x 3.画出两种情形下,剪应力沿壁厚方向的分布两种情形下剪应
力沿壁厚方向的分布分别如图 a1 和 b2 所示。
4-8 由同一材料制成的实心和空心圆轴,二者长度和质量均相等。
设实心轴半径为 R0,空心圆轴的内、外半径分别为 R1 和 R2,且 R1/R2 = n,二者所承受的外扭转力偶矩分别为 Ts 和 Th。
若二者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相等,试证明:Ts 1− n2 = Th 1+ n2 解:因为长度和质量相等,所以面积也相等。
于是有2 2 π R0 =π ( R2 − R12 (a)(b)实心轴:τ max = 空心轴:τ max = 由(b)、(c)二式,得Ts d3 π 16 = Ts R3 π⋅ 0 2 Th π (2 R2 3 (1 − n 4 16 (c)Ts R3 = 3 0 4 Th R2 (1 − n 7 (d
由(a)式有2 2 R0 = R2 − R12 将其代入(d)式,最后得到所要证明的结论:3 3 3 2 Ts ( R 2 − R12 2 (1 − n 2 2 (1 − n 2 2 1 − n2 = = = = 3 Th R 2 (1 − n 4 1 − n4 (1 − n 2 (1 + n 2 1 + n2 4-9 直径 d = 25mm 的钢轴上焊有两个凸台,凸台上套有外径 D = 75mm、壁厚δ =1.25mm 的薄壁管,当杆承受外扭转力遇矩 T = 73.6N·m 时,将薄壁管与凸台焊在一起,然后再卸去外力偶。
假定凸台不变形,薄壁管与轴的材料相同,剪切弹性模量 G = 40MPa。
试: 1.分析卸载后轴和薄壁管的横截面上有没有内力,二者如何平衡? 2.确定轴和薄壁管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习题 4-9 图焊接前习题 4-9 解图焊接卸载后解:1.分析卸载后轴和薄壁管横截面上的内力焊接前,轴承受扭矩,轴发生扭转变形。
这时,如果卸载,轴的扭转变形将全部恢复,因而轴的横截面上将没有扭矩。
与薄壁管焊接后,再除去轴上的外加扭力矩,轴的扭转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因而轴的横截面上仍然存在扭矩,但已经不是加载时的扭矩,而是小于原来的扭矩。
二者焊接后形成一个整体,如果用一个假想截面将整体截开,这时的横截面由轴和薄壁管的横截面组成,卸载后,没有外加扭力矩作用,仅仅轴的横截面上存在扭矩无法平衡,因此,薄壁管的横截面上必然存在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扭矩,二者组成平衡力系,使截开的部分保持平衡。
设轴和薄壁管横截面上的扭矩分别为 Mx1 和 Mx2 ,于是有 Mx1= Mx2 2.确定轴和薄壁管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设轴受 T = 73.6N·m 时,相对扭转角为ϕ 0 ,于是,有dφ0 M x T = = dx GI p1 GI p1 (a)焊接后卸载,管承受扭转,其相对扭转角为ϕ 2 ,轴上没有恢复的相对扭转角为 8
ϕ1 = ϕ0 − ϕ 2 ,即ϕ1 + ϕ 2 = ϕ 0 (b)其中φ1 = M x1l , GI p1 M l φ2 = x 2 GI p2 将(a)和(c)式代入(b)式得(c) M l M l Tl = x1 + x 2 GI p1 GI p1 GI p2 由此解得(d) M x1 = M x 2 = 其中 I p2 I p1 + I p2 T (e)πd 4 π = × 254 × 10−12 = 38349.5 × 10−12 m 4 32 32 4 4 πD 4 ⎡⎛ D − 2δ ⎞⎤ π × 754 ⎡⎛ 72.5 ⎞⎤ −12 I p2 = ⎢1 − ⎜⎥= ⎢1 − ⎜⎥ × 10 ⎟⎟ 32 ⎢ 32 ⎢⎣⎝ D ⎠⎥⎦⎣⎝ 75 ⎠⎥⎦ −12 4 = 393922 × 10 m I p1 = 于是,卸载后薄壁管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τ 2max = 将
Ip1、Ip2 值代入(f)得 I M x2 T T D = ⋅ p2 = ⋅ Wp2 I p1 + I p2 Wp2 I p1 + I p2 2 (f)τ 2max 75 × 10−3 2 = = 6.38 MPa ( 38349.5 + 393922 ×10−12 73.6 × I p2 ⋅ T M x1 d d ⋅ = ⋅ I p1 2 I p1 ( I p1 + I p2 2 73.6 ×卸载后,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为
τ1max = 25 × 393922 × 10−3 2 = = 21.86 MPa 38349 . 5 393922 + ( × 38349.5 ×10−12 上一章返回总目录下一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