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1.护士在工作中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2.手术前应充分关注患者,评估患者需求,为手术创造良好的生理、心理条件。
手术前一日,护士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宣教工作。
3.手术当日,当班护士评估和查对手术患者准备情况,确认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手术室工作人员到病房接患者时,当班护士与手术室工作人员查对手术患者情况,确认无误,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并签名。
4.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术前充分评估安全隐患,如体位并发症、器械、物品遗留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5.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做好用药、输血的核对工作,术前和关体腔前后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纱布、缝针、器械等,并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严格遵守标本管理制度,防止搞错和遗失手术标本。
6.患者手术结束后手术室工作人员护送患者回病房,途中注意安全,防止发生跌倒/坠床、脱管等意外。
回到病房时,手术室工作人员与当班护士查对交接手术患者情况,确认无误,填写《手术病人交接记录单》并签名。
7. 手术后护士认真评估患者病情,严格按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
8.根据患者疾病和病情变化正确评估围手术期的不安全因素,积极施以防范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手术是一项严肃的医疗过程,需要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的主要内容。
一、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1.术前准备管理制度: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术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及注意事项等。
此外,还要进行患者和术前准备的文书工作。
2.术中管理制度:术中是手术最关键的时期,需要严格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在手术室内,应按照手术规范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术前洗手、术前置换手术服等。
同时,还应进行手术床的准备和术中用具的准备。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手术器械的无菌使用,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
术中还需要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并协助医生处理手术中的特殊情况。
3.术后护理管理制度: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得到良好的术后护理。
在患者清醒后,要进行术后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伤口状况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术后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术后还需要进行辅助检查、给药、饮食、翻身等常规护理工作,并进行术后康复指导。
二、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流程1.术前流程(1)术前评估: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风险、心理状况等。
(2)术前指导:向患者解释手术目的、过程、风险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感。
(3)术前文书工作:完成术前文书工作,如手术同意书、术前检查单等。
2.术中流程(1)术中准备: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术前洗手、术前置换手术服等准备工作。
准备好手术床和术中用具。
(2)手术操作: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注意手术器械的无菌使用。
(3)术中记录:及时记录手术过程,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用药量等。
(4)处理特殊情况:协助医生处理手术中的特殊情况,如大出血、心电图异常等。
3.术后流程(1)术后评估:患者清醒后进行术后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稳定情况、伤口状况等。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一、护理管理目标
1.确保围手术期患者安全,降低手术风险。
2.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3.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二、护理管理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医疗护理相关法律法规。
2.尊重患者权益,保护患者隐私。
3.实施科学、严谨、规范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b)做好术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配合手术。
c)确保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准备齐全,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2.术中护理
a)严格执行术中无菌操作规范,预防感染。
b)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c)做好术中保暖,预防术中低体温。
3.术后护理
a)实施术后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
b)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定期对手术室和病区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十六、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
1.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人文关怀。
2.建立患者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帮助患者应对手术压力。
3.鼓励护理人员参与患者心理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十七、法律法规与伦理遵循
十二、护理科研与教学
1.支持护理人员开展围手术期护理科研工作,提高护理学科水平。
2.建立护理教学培训体系,培养护理人才。
3.促进护理科研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升护理质量。
十三、护理质量控制与监督
1.设立专门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
2.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细则,确保各项护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十八、资源优化与成本控制
1.优化护理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围手术期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规范护理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进行手术的患者,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及康复期的护理工作。
三、护理安全管理目标1. 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患者安全。
2. 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3. 规范护理操作,降低护理风险。
四、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术前护理安全管理(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及家庭背景。
(2)做好术前教育,指导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包括饮食、休息、用药等。
(3)严格执行术前访视制度,确保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风险和预期效果。
(4)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与病区护士进行交接,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 术中护理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手术环境清洁、消毒。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正确使用手术器械,避免损伤患者组织。
(4)严格执行手术流程,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3. 术后护理安全管理(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2)做好患者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舒适。
(3)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
4. 交接护理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手术患者交接程序,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
(2)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手术医师共同进行安全核查。
(3)术后转运过程中,运转人员与病区护士共同核对患者所有信息,确保患者安全。
五、护理安全管理责任1.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 护理管理者应定期检查、评估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
3. 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保障。
六、奖惩措施1. 对严格执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违反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护理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等处分。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事件的追踪与反馈
追踪处理结果
医院应对上报的安全风险事件进行持续追踪,确保处理措施的有 效实施。
及时反馈
医院应定期将安全风险事件的反馈意见及时传达给相关科室和人员 ,以便改进工作。
定期培训和教育
针对常见的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事件,医院应定期组织培训和教 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提高团队合作水平。
对医护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 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和职业素养。
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
优化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流程,减少不 必要的工作环节和重复性劳动。
加强与相关科室的沟通和协作,形成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合力。
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和准确性。
围手术期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注重护理工作的 整体性和协调性。
围手术期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围手术期护理目标
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
围手术期护理的首要目标是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并发症 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
围手术期护理的另一个目标是促进患者的康复,包括身体和心理的 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用药规范
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使用规范进行用药,避免药物 滥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监测备因素风险的评估与预防措施
1 2
设备维护
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 常运行。
操作规范
制定设备操作规范,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规范 进行操作。
3
设备更新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5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____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二、术中管理1、手术医师须9∶00前进入手术室,进手术室后必须遵循手术室管理规章制度并协同麻醉医师再次确认手术病人姓名、手术部位。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与护理对策
01
明确不良事件的定义、分类、报告和处理流程,确保各项工作
有章可循。
完善护理工作流程
02
规范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减少因流程不合
理导致的不良事件。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03
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
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和操作技能。
严重危害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患者感染、残 疾甚至死亡,同时给医疗机构带 来负面影响。
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
医护人员沟通不畅、操作失误、违反 规章制度等人为原因是导致不良事件 发生的主要因素。
系统因素
医疗设备故障、药品管理不当、环境 恶劣等系统因素也对不良事件的发生 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影响因素探讨
患者因素
术后观察与随访管理
术后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合适的镇痛措施,提 高患者的舒适度。
随访管理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提 供必要的护理指导。
05
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医院通过完善术前评估流程,成功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满 意度。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如 血常规、心电图等,确保手术安全 进行。
术中监测与应急处理
严密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 物误吸入气管等意外情况发生。
应急处理
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 预案,如心跳骤停、大出血等,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提高病人手术期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本医院全部手术患者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管理。
第二章术前护理管理第三条术前护理包含术前安全检查、病人心理护理和准备手术环境。
第四条术前安全检查包含对病人身体情形的评估、相关检查的完成和手术风险的评估。
第五条病人心理护理包含与病人和家属的沟通与沟通,解释手术风险和操作过程,并供应必需的心理支持和劝慰。
第六条准备手术环境包含手术室的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和术前消毒。
第七条全部相关的护理记录应当完整、准确、规范地填写,并保证机密性和可追溯性。
第三章术中护理管理第八条术中护理包含病人定位、手术器械和药品的供应、术中监测和病人安全保障。
第九条病人定位应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并采用正确的体位和固定装置。
第十条手术器械和药品的供应应依照手术要求及时准确供应,并确保器械无菌无损。
第十一条术中监测包含病人生命体征、麻醉深度和手术进展的监测,确保病人安全。
第十二条术中要确保手术室的干净,保持环境乾净和安静,严禁吸烟和噪音干扰。
第十三条术中护士要随时与手术医师沟通,搭配医师要求,及时供应所需物品和技术支持。
第十四条在手术中显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刻报告医师,并依照流程和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手术室内的一切手术废弃物应依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理。
第四章术后护理管理第十六条术后护理包含术后恢复室护理和术后病房护理。
第十七条术后恢复室护理应做到术后紧密察看、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和疼痛评估,确保病人安全和舒适。
第十八条术后病房护理应依据病人术后情况,进行妥当的伤口护理、疼痛管理和并发症防备。
第十九条术后病房护理还需进行病人功能磨练引导、饮食与营养引导和心理支持等工作。
第五章管理追责第二十条执行本制度的过程中,如有违反,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追责。
第二十一条管理人员需定期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并改进工作。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安全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它旨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包括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和术前准备工作。
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查。
这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手术风险,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还需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评估,了解其心理状态、焦虑程度和疼痛感受等,为提供更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提供依据。
其次,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还包括对手术环境的评估和准备。
手术室是手术进行的地方,其环境的卫生、温度、灯光等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进行定期的环境评估和清洁消毒工作,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到位。
此外,还需要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药物、麻醉设备等,确保手术进行的顺利和安全。
另外,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还包括对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
在手术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休克、窒息、意识丧失等紧急情况,因此需要对这些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例如,在手术中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定期检查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此外,在围手术期还需要注意儿童、老年人、体弱多病患者的特殊需求,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最后,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还包括术后的安全管理。
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监测手术部位的出血情况,及时处理并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还需注意术后疼痛管理,做好镇痛处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疼痛感。
此外,对于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还需加强术后的特殊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是护理人员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准备无菌手术环境、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通过对患者和手术环境的全面评估和准备,以及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评估和预防,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一、引言围手术期护理是指在患者进行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全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科学、规范、综合的护理管理,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和恢复健康。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患者手术安全和手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建立1.护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为了规范护理操作,提高护理质量,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建立和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2.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护理质量管理:包括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的各种操作、监测和评估,确保护理操作科学、标准、规范。
(2)护理安全管理:包括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安全时间-out、手术创面质量评估等,确保手术安全。
(3)感染控制管理:包括手术室环境卫生管理、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用品和设备的消毒和灭菌,确保手术过程无感染。
(4)危急重症护理管理:针对围手术期患者可能出现的危急重症情况,建立相应的护理操作和流程,提高抢救和处理能力。
3.制度的建立和实施(1)明确责任:明确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的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包括手术护士长、手术室主任、围手术期感染防控科室和质控科室等。
(2)规划和培训:制定相关护理培训计划和培训资料,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了解和掌握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制度与流程。
(3)监测和评估:建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和安全的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检查、考核和评价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护理操作质量和手术安全管理水平。
三、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流程1.患者入院前护理管理流程(1)护理接诊和沟通:护士按照规定的护理标准和程序对患者进行接诊,了解其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除其紧张和恐惧。
(2)围手术期护理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要求,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评估,包括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况等。
(3)护理准备:a.术前床位准备:保证手术床位的清洁和卫生,并准备必要的手术用品和设备。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术前安全管理1、术前准备:病房护士按医嘱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指导患者饮食、呼吸功能、肢体功能、体位、床上排泄的训练,并进行心理疏导。
做好身份标识,配合医师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2、术前访视:除急诊手术外,手术室护士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流程等,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并根据访视情况制定手术护理计划,遇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3、术前患者交接: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进行患者身份核查,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4、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室根据手术类别,准备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处于安全使用状态。
5、人员准备: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安全。
6、手术间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间合适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度。
(二)术中安全管理1、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
2、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流程,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预防医院感染。
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规范粘贴于手术清点单。
4、认真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技术规范,正确安置患者的麻醉、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认真核对术中使用药物、血液制品,防止用药、输血错误。
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完整书写护理记录。
(三)术后安全管理1、手术器械:分类放入回收转运容器,填写交接单,由专人与供应室清点交接,按照规范清洗、消毒、灭菌后发放给手术室。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为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确保术中患者安全及术后康复,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规范和制度。
一、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一)术前安全管理规范1、手术医生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针、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择期手术通知单须于手术前一天上午10∶0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手术通知单术前30分钟送至手术室,并标明“急”字,以利于手术室合理安排手术。
2、病房护士应做好皮肤准备:备皮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避免损伤皮肤。
3、胃肠道准备:①禁食禁饮: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
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改流食。
②灌肠: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1%~0.2%肥皂水灌肠一次或使用开赛露,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
③放置胃管或肠管,一般在术日晨放置。
④排便练习。
4、呼吸道准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
5、根据医嘱留置尿管。
6、指导、帮助病人完成各项术前检查。
做好手术的心理准备。
7、术前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取下发夹,假牙及身上饰品等。
8、准备术中特殊用药、X-线光片等,与手术室护士认真进行交、接。
9、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到病房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及安全告知等,并填写护理访视记录。
特殊情况报告护士长。
10、手术室护士根据普通、特殊手术要求准备、检查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保证其安全、适用状态。
11、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配合医师、麻师三方进行核查,准确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12、手术室与病房交、接的护士认真填写《病区与手术室病人交接登记本》,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3、护士长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合理安排手术间。
依据手术专科、风险性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手术护士。
(二)术中安全管理规范1、手术护士配合医师、麻师三方进行术中病人核查,准确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风险评估表》和《手术清点单》。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护理对策
的管理
熊合明
黄冈市中心医院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主要内容
• 概述 围手术期的概念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相关概念
• • •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案例与分析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危害性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与护理 对策
一、概述
• 围手术期的概念
二、围手术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案例与分析
• 案例6:制度与职责落实不到位
• 患者, 女 ,78岁,因肠梗阻由某县级医院转入市级医院,一级 护理,告病重,T 36.5 P100-130 R18-20 Bp100/60左右,持续心电 监护、给氧,一年轻护士值夜班,家属反映患者腹痛,当班护士报告 医生,遵医嘱肌注654-2 10mg,30分钟后患者家属反映患者腹痛仍 未缓解,当班护士由于工作忙碌未及时向医生反映,一小时 后来到 病房查看,发现患者昏睡,呼之不应,立即呼叫医生进行抢救,2小 时后抢救无效死亡。 • 患者家属对当班护士非常不满,质问院方:为何反映病情加重不 及时向医生汇报?不及时处理?从而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经 双方协商调解,免除患者医药费,花费600元将患者遗体送回老家。
3、上报程序 : – 一般不良事件:
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责任护士或护士长,并及 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护士长24小时内填报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并上报护理部。
–
严重不良事件:
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 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 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分管院领导、 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 小时。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 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 员进行调查、核实。
2024年度-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个性 化的心理护理措施,如心理疏导 、放松训练等。
32
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改进
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需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质 量评价标准。
定期检查和评估
定期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持续改进和优化
根据检查和评估结果以及患者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和优化护理措施和流程。
16
04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流程
17
制定护理计划
评估患者情况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麻醉方 式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明确护理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设定合理的护理目标,如 预防感染、减轻疼痛、促进康复等。
制定护理措施
针对护理目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 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疼痛管理等。
18
实施护理措施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
1
CONTENTS
• 引言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概述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核心内
容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流程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工具与
技术 •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挑战与
2
01
引言
3
目的和背景
提高手术患者安全性
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质 量管理,降低手术并发症 和死亡率,保障患者安全
评价护理质量综合指标
综合评估护理人员素质、护理操作规范、患者安全等方面的指标, 全面评价围手术期护理质量。
24
护理质量监测方法
1
定期巡查
定期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巡查,了解 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患者安全等方面的情况。
2
专项检查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ppt课件
希望我们随知识、年龄增长的不仅是加倍的紧张、小心、 谨慎,更多的是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风险管理不是管理者一个人的事情,每一位护士 都是管理者,都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
加强专科业务素质培训,重视重点人群、重点 时段、重点环节的风险控制
加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及专科业务素质培训,对护理 人员特别是年轻护士进行风险意识培训;
加强理论、操作及沟通能力的培训,组织专科疾病相 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强化急救技术及专科技能培训
评估:是在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后,对风险发生的可
能性、院因及严重性进行分析。
控制: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即应对风险事件的措
施。护士应积极学习和掌握相关制度和规范,才能做 到遇事能正确应对。
学习制度、规范,不空虚、不理论,将之实践予 工作中就是最大的实在。
评价:是风险管理效果的信息反馈,如不良事件发
生情况、文件书写规范性、护士防范风险意识是否 有所改善等。
与患者、家属及同事增强沟通交流
增强业务素质,将风险控制落实在具体的护理 实践活动中
增强业务素质,将风险控制落实在具体的护理 实安 全和质量才是目的;
对于普通护士员工来讲也不要将应付检查作为目的, 而应该视检查为机会,规避风险,保证质量
了解重点对象的工作执行情况,如新护士、责任心较 差的护士、情绪波动的护士
检查重点患者的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如新患者、危重 患者、手术患者、特殊治疗患者;
检查重点时段工作履行情况,如交接班、节假日。
检查重点环节措施到位情况,如患者管道管理、安全 用药管理、护理并发症的管理等。
围手术期特殊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管理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管理
监管不力
管理部门对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的 监管不力可能导致安全隐患长期
存在,增加患者风险。
03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风险 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患者、医护人员等多方面的 信息,对围手术期护理风险进行评估。
专家评估法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对 围手术期护理风险进行评估。
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 施加以改进。
建立应急预案
01
制定手术患者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针对手术患者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得
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02
建立手术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针对手术室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如设备故障、停电等,制定相应的应
通过强化围手术期护理风 险管理,降低手术并发症 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 障患者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
规范护理行为,完善护理 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风 险意识和应对能力,从而 提升整体护理质量。
促进医院发展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 医院运营效率,增强医院 综合竞争力,推动医院可 持续发展。
汇报范围
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医护人员因素
专业技能
团队协作
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足可能导致 手术操作失误、并发症处理不当等问 题。
医护人员之间沟通不畅、协作不紧密 可能导致手术进程延误、患者安全受 到威胁。
工作态度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严 谨可能导致护理疏忽、患者安全得不 到保障。
环境与设备因素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空气质量差、温度湿度不 适宜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手术顺
结果应用
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
术中配合与观察
术中配合
熟悉手术步骤和医生习惯,准确 传递器械、药品等物品,协助医
生顺利完成手术操作。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协助处理;注 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
息等意外发生。
护理记录
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操作 、患者病情变化及特殊处理措施 等信息,为术后护理和病情分析
并发症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术后感染风 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 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鼓励患者早期下 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并发症处理措施
针对不同并发症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 ,如术后出血、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康复指导与心理支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指导,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建立标准化的护理操作流程
02
明确各项护理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和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确
保护理人员能够规范、准确地执行操作。
不断完善和更新规章制度
03
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
规章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加强人员培训和能力提升
定期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安全培训
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水 平。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未 来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 理将更加智能化,如利 用智能设备监测患者生 命体征、自动识别风险 等。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 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 理方案和服务,如针对 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种 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