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_苏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家作。
1.完成书第53页第10题。
2.数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平均数
课时:第1课时
备注
课型:新授
备课人:叶美玲
审核人:吕红霞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1.出示例3,直接出示问题: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2. 出示练习八第51页第3题、第52页第5题。
再次明确平均数它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后的数。实际的数据可能大或小于平均数,也可能等于平均数。
三、整体练习
1.第52页第8题。
小结:帮助学生巩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第51页第4题、第52页第6、7题。
提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平均数作为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经常有运用到。
3.出示“你知道吗”阅读材料,独立完成第53页第9题。
点拨: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后,算出的是几个评委的打分总分?所以除的时候也应该除以几?
四、课作。(8分钟左右)
数补。
提高题:东风小学开展读课外书活动,三年级3名学生平均每学期读了4本,又来了一位新同学后,平均本数多了1本,新来的同学每学期读了()本。
(2)8厘米、24厘米、16厘米。
(3)14厘米、34厘米、16厘米
(4)14厘米、24厘米、()厘米
先让学生估一估第1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体会平均数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再计算。
第2组改变了一个数据,让学生猜一猜这时的平均数比第一组的平均数大还是小?为什么?然后再算一算。
第3组与同2。
第4组数据,老师说要比第一组的平均数大或小,学生填上第三个数据,并说明理由。
学生直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然后再比较。这时点明: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出示练一练图:改直接问你知道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笔吗?
针对两种情况:一移多补少二先求和再平均分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共建网络
1.出示丝带的题组练习:Baidu Nhomakorabea
(1)14厘米、24厘米、16厘米。
1.完成书第53页第10题。
2.数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平均数
课时:第1课时
备注
课型:新授
备课人:叶美玲
审核人:吕红霞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辅垫:
1.出示例3,直接出示问题: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
2. 出示练习八第51页第3题、第52页第5题。
再次明确平均数它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后的数。实际的数据可能大或小于平均数,也可能等于平均数。
三、整体练习
1.第52页第8题。
小结:帮助学生巩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第51页第4题、第52页第6、7题。
提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平均数作为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经常有运用到。
3.出示“你知道吗”阅读材料,独立完成第53页第9题。
点拨: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后,算出的是几个评委的打分总分?所以除的时候也应该除以几?
四、课作。(8分钟左右)
数补。
提高题:东风小学开展读课外书活动,三年级3名学生平均每学期读了4本,又来了一位新同学后,平均本数多了1本,新来的同学每学期读了()本。
(2)8厘米、24厘米、16厘米。
(3)14厘米、34厘米、16厘米
(4)14厘米、24厘米、()厘米
先让学生估一估第1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体会平均数比最大的数要小比最小的数要大,再计算。
第2组改变了一个数据,让学生猜一猜这时的平均数比第一组的平均数大还是小?为什么?然后再算一算。
第3组与同2。
第4组数据,老师说要比第一组的平均数大或小,学生填上第三个数据,并说明理由。
学生直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多少个,然后再比较。这时点明: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2.出示练一练图:改直接问你知道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笔吗?
针对两种情况:一移多补少二先求和再平均分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恰当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共建网络
1.出示丝带的题组练习:Baidu Nhomakorabea
(1)14厘米、24厘米、1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