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 23 古诗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公开课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诗、渔歌子》ppt课件2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诗、渔歌子》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83a25c0bcc7931b765ce15f0.png)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过故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背诵并默写三首诗词,并能用自己 的话大致说说其意思。 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一篇短文。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 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 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 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 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这种绘画技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 作的描写中,形成为一种白描手法,即 用最朴素最简炼的笔墨,不事雕饰,不 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 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 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 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 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 (《作文秘诀》)
范成大(1126—1193) 苏州吴 县(今属江苏)人。字致能,号 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与陆游、 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 四大家”。存诗1 900余首。诗 中忧国恤民,多有佳作。官至参 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曾奉命 出使金邦,坚强不屈,不辱使命, 几乎被杀。使金途中所作绝句一 卷,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 爱国主义思想。诗人在晚年回到 苏州石湖开始过起隐居的生活, 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写成《四 时田园杂兴》60首,是一生田园 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 “晚春”、“夏日”、“秋日”、 “冬日”五组,每组12首。这些 诗反映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和 生活以及民生的疾苦,内容极为 丰富。其词亦风格多样,颇具情 致。著有《石湖居士集》、《菊 谱》、《梅谱》等。
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三首诗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三首诗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88b852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62.png)
四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古诗三首三首诗的意思
第一首《乡村四月》意思:
绿油油的青草遍布山原,天空倒映在水田里满川亮白。
杜鹃啼唱,细雨像轻烟。
四月的乡村里,没有什么闲人。
刚刚才采完桑叶,又要插秧国。
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意思
白天出去耕田晚上在家织麻布。
乡村里的男男女各自经营的家计。
小孩子们不懂得耕田织布。
也在桑树旁边学着种瓜。
绿油油的青草遍布山原天空倒映在水田里满川亮白,杜鹃啼唱,细雨像轻烟,四月的乡村里,没有什么闲人,刚刚才采完桑叶,又要插秧国。
第三首《渔歌子》意思
西塞山前面白鹭在飞。
溪边桃花盛开,溪里的鳜鱼肥大。
头戴着青色的斗笠,身坡着绿色的蓑衣。
斜风细雨也不须要回去。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https://img.taocdn.com/s3/m/fcf0ef0baf45b307e87197c6.png)
21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中的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中,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和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扬。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
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昼、耘、绩”几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幻灯片资料搜集【教学过程】一、直接切入正题1.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两位宋代诗人翁卷和范成大,一起去领略他们笔下的乡村的田园风光。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人教新课标1 ppt课件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人教新课标1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556c81a98271fe900ef94c.png)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
时:季节。四时:四季。田园:田地和 园圃,泛指乡村。 说说标题的意思。
引见 范成大〔1126-1193〕:宋代诗
人。字致传,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 苏苏州市〕人。他有很多诗歌都描写了 乡村生活,反映农民的疾苦。以<四时 田园杂兴>最有名。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夏忙时,农民们早晨出去在田 里除草,晚上还得在灯下搓麻线。 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有本人的任务, 男耕女织都是行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孩童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 麻,却同样在接近桑树旁的田里 忙着学种瓜呢!
词语了解
杂兴: 各种兴致。 耘田: 除去田里的杂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未解: 不懂。 供: 从事。 傍: 接近。
朗诵的重音及停顿: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
朗诵古诗,思索全诗表达了诗 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经过对田园生活广泛、生动、 逼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赞誉农民 勤劳,喜欢孩子天真的思想感情。
Goodbye!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精选优质PPT课件3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精选优质PPT课件3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8525ef7f1922791688e8d0.png)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 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 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 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 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 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
欣赏比较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此世 翁人 取哪 适得 非识 取深 鱼意
拓展活动
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风光优美的田园,让 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再次到乡村去领略美丽的 田园风光,感受那独特迷人的田园风情吧!将各 种资料整理好在展示台里展出,办一期乡村生活 为主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
乡村四月 [宋]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景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人
才了蚕桑又插田。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 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蹄 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景色: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第六组 23 古诗词三首 《 四时田园杂兴》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四年级下册 第六组 23 古诗词三首 《 四时田园杂兴》](https://img.taocdn.com/s3/m/6ddb1ba502d276a201292e09.png)
jì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展开想象写一写
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中我体会到了作者对田 园生活的_________之情和 对劳动人民的_______之情。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23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ysg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学习步骤:
1.解读诗题,知作者。
2.结合注释,明诗意。 3.诵读想象,悟诗情。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 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 (今江苏苏州)人。他是一个关 心国事、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忧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 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文学小常识
作者简介
张志和
(约730——约810 ) 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 龟龄,今浙江金华人。 博 学多才,歌、词、诗、画 中国第一个田园诗人是东晋 俱佳。 曾在朝廷做过官, 的陶渊明。他的代表作有 后隐居。他的作品大多描 《饮酒》、《归园田居》。 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山水田园诗派
在盛唐时代形成了 一个以王维和孟浩然为 代表的影响很大的山水 田园诗派。他们的诗歌 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 光,风格清新自然,意 境悠远闲适,是唐诗艺 苑中的一枝奇葩。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生 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晚年作 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 田园诗的代表作品。《四时田园 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 春”“夏日”“秋日”“冬日” 五组。
人教版四下语文23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四下语文23古诗词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28e9bcb6dd3383c4bb4cd2a1.png)
“四时”“兴” 是什么意思?谁 能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 会写些什么内容?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 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 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 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 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 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 多的感想。《四时田园杂兴》共60 首。分“春日”“晚春”“夏 日”“秋日”“冬日”五组。
①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⑤
⑥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①指农历四月,江南正是农忙季节。 ②山陵和原野。 ④杜鹃鸟。 ③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⑤刚刚干完。 ⑥采桑喂蚕。
乡 村 四 月
[ 宋] 翁 卷
① ②
景
人
绿遍山原 白满川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
桃花流水鳜鱼肥。
● ●
青箬笠,绿蓑衣,
● ● ● ●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
桃花盛开,水流湍急, 水中的鳜鱼很肥美。
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鳜鱼:(
ɡuì yú)
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 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
用竹片和 竹叶编制 的帽子, 用来挡雨
“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 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 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渔父的生活环境。
思考:诗歌中“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 诗人完全融于大自然, 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中, 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 此“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生动 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 在的生活情趣。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意思 (1)
![四年级语文下册23课古诗三首意思 (1)](https://img.taocdn.com/s3/m/1f917bf50722192e4436f65c.png)
1、乡村四月诗意 [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著有《西岩集》1卷,【注释】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⑤如——好像⑥了——料理完。
⑦蚕桑--种桑养蚕【译文】山坡和田野到处都是绿色,平地上到处都是倒映着空中白云的水田。
杜鹃鸟欢快地叫着,春雨绵绵如同烟雾一般。
四月的乡村里很少有人空闲着,人们刚刚才忙完养蚕就又去忙插秧了。
【简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风光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去田地里给庄稼除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自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
童孙:小孩子。
未解:不知道,不懂。
供:从事,做。
傍:靠近。
【译文】白天出去田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线, 农家男女各自都忙着相应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不知道做耕田织布的活儿, 也忙着在靠近桑树的树阴的地方学习种瓜。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
南宋诗人。
谥文穆。
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https://img.taocdn.com/s3/m/8e9e068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4f.png)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23古诗词三首教学内容: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
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乡村四月》插图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
谁来说说?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课件出示: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
【课件出示生字:蚕、昼、耘、塞、箬、笠、蓑】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课件出示:两首古诗】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课件出示:《乡村四月》全诗】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乡村四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乡村四月》](https://img.taocdn.com/s3/m/aa463d3852d380eb62946d53.png)
江南农村初
夏美景 紧张繁忙的 劳动景象
绿遍山原 白满川
③
①
②
,
子规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 蚕桑又插田。④ Nhomakorabea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 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也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 情,赞美。
静 乡村四月 四月桑田人未闲 动
景美 夏日水乡风光美
人忙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来宾市武宣县二塘镇朗村小学
赵凤池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渔歌子
能够熟练地读三首诗词,理解词语注释。
规
如
闲
插
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 , 子规③声里雨如烟。景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④蚕桑又插田。人
词语解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 了:(读liǎo)结束。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ppt课件3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ppt课件3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94b90f453610661ed9f4dd.png)
乡
村
四 月 [宋 ]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景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 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蹄 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景色: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 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与赞美之情。
乡 村 四 月 江南农村初 夏美景 紧张繁忙的劳 动景象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 村 童 也 出 庄 孙 傍 耘 儿 未 桑 田 女 解 阴 夜 各 供 学 绩 当 耕 种 麻 家 织 瓜 , 。 , 。
单击页面即可进入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 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 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 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 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 你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 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 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 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 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 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 写的意趣横生,意味深远。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 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
欣赏比较
渔 歌 子
张志和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477a2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6.png)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推荐文章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热度: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热度:四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文成公主进藏词语盘点热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2课牧场之国课文热度:四年级下册语文书全神贯注课文热度: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分别是《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渔歌子》。
店铺在此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①白满川②,子规③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不,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①山原:山陵和原野。
②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川,平地。
③子规:杜鹃鸟。
④了:结束。
四时田园杂兴①[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④供⑤耕织,也傍⑥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杂兴:各种兴致。
②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
③绩麻:把麻搓成线。
④未解:不懂。
⑤供:从事。
⑥傍:靠近。
渔歌子[唐] 张志和西塞山①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②肥。
青箬笠③,绿蓑衣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②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③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④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23《古诗词三首》课文同步练习题一、我能把字写好。
蚕桑昼耘塞鹭绩笠二、照样子,做一做吧!例:sài sāi sè塞车(sāi) 边塞(sài) 茅塞顿开(sè)lù lǜ绿化( ) 碧绿( ) 绿林( ) 鸭绿江( )le liǎo好了( ) 行了( ) 对了( ) 了不起( )jiě xiè未解( ) 浑身解数( ) 解释( )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供给( ) 供耕织( ) 提供( ) 供词( )三、比一比,再组词,烟( ) 闭( ) 耕( ) 膀( ) 衷( ) 观( )咽( ) 闲( ) 耘( ) 傍( ) 蓑( ) 规( )塞( ) 须( ) 若( )赛( ) 烦( ) 箬( )四、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童孙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绿遍山原白满川,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 人。绍兴进士,做过一些地方官,并做了 两个月的参知政事。乾道六年作为使节到 金朝去谈判国事,抗争不屈,几乎被杀。 淳熙九年退隐到故乡石湖。他怀有报国大 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 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特别 是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 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是宋诗中的优秀 篇章。他善写绝句,诗风清丽精致。
渔歌子
[唐]张志和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唐]张松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狂风浪起且须还。
谁能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江南水乡春雨中的景物?
( ( ( ( ( ( )的西塞山 )的桃花 )的鳜鱼 )的细雨 )的蓑衣 )的江南 ( ( ( ( ( ( )的白鹭 )的流水 )的微风 )的斗笠 )的渔夫 )的景色
四时田园杂兴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蚕 箬
昼 笠
耘 蓑
塞
四时园杂兴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南宋诗人,字续古, 一字灵舒。永嘉人(今为浙江省 温州乐清市淡溪镇埭头村人); 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为 “永嘉四灵”,其中翁卷最年长。 由于一生仅参加过一次科举考试, 未果,所以一生都为布衣。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鹭 在飞翔。桃花开了,小河的 流水里鳜鱼长得肥美。一个 人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在 斜风细雨中钓鱼,不想回家。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