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肌力的因素

合集下载

人体对抗肌力(最新版)

人体对抗肌力(最新版)

人体对抗肌力(最新版)
人体对抗肌力(最新版)
1. 引言
人体对抗肌力是指人体在进行抗力运动时所能发挥的力量。

它是人体肌肉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 影响人体对抗肌力的因素
人体对抗肌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肌肉质量:肌肉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人体对抗肌力的大小。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营养补充,可以增加肌肉质量,从而提高对抗肌力。

- 神经控制: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激活和控制也对对抗肌力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神经控制可以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输出。

- 动作技术:正确的运动技术和姿势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肌肉力量,提高对抗肌力的表现。

-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会影响人体对抗肌力的大小。

通常来说,男性和年轻人的对抗肌力相对较高。

3. 提高人体对抗肌力的方法
要提高人体对抗肌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 锻炼训练:通过进行力量训练和抗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对抗肌力。

- 平衡饮食: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肌肉的生长和力量提升至关重要。

- 休息恢复:适当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可以帮助肌肉得到修复和生长,提高对抗肌力的水平。

4. 结论
人体对抗肌力是人体健康和运动表现的重要指标,提高对抗肌力对于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适当的锻炼、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体对抗肌力的水平。

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

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
(一)等速运动
1、等速运动的概念
2、等速运动的特点
(二)等速测试系统
1、等速测试系统的组成
2、等速肌力测试特点
3、等速肌力检查常用仪器
四、肌力检查的其他方法
一、握力
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100正常值:〉50
二、背肌力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正常值:男150~300女100~150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长收缩即静力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增加,但肌纤维长度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固定体位。
(二)等张收缩即动力性收缩,是指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伸长或缩短,从而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方式。
1.向心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彼此靠近,肌纤维长度缩短的收缩方式,如屈肘时的肱二头肌收缩。
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疲劳、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
测试时应左右比较,肌力﹥3级时,应与健侧对比来确定4或5级
肌力﹥4级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且同一强度
抗阻不能应用于2个关节以上,阻力应施加于被测关节的远端
痉挛性瘫痪患者不宜作徒手肌力检查
骨折未愈合,严重骨质疏松,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关节活动度极度受限,严重的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等症状禁忌
(四)主要肌群徒手肌力检查
介绍躯干、上肢和下肢的主要肌肉或肌群的徒手肌力检查
上肢主要肌肉徒手肌力检查
肩前屈肌群
肩后伸肌群
肩外展肌群
肩外旋肌群
肩内旋肌群
肘屈曲肌群
肘伸展肌群
前臂旋前肌群
前臂旋后肌群
腕掌屈肌群
腕背伸肌群
屈掌指关节肌群
屈近端指间关节肌

列举影响肌力的因素

列举影响肌力的因素

列举影响肌力的因素影响肌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训练因素、营养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因素对肌力的影响。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决定一个人肌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人的基因组成都不完全相同,一些基因可能会影响肌肉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肌力的表现。

例如,一些人天生肌肉发达,容易拥有较高的肌力水平,而另一些人则相反。

二、年龄因素年龄也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组织会逐渐变老和退化,肌肉纤维数量和大小也会减少,导致肌力下降。

这是由于老化过程中,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下降所致。

因此,年轻人往往比老年人拥有更好的肌力。

三、训练因素训练是提高肌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力量训练和肌肉耐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纤维的数量和大小,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

力量训练主要包括负重训练、重复次数和组数的控制等,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

肌肉耐力训练则主要通过增加重复次数和组数,让肌肉能够持续做出较长时间的努力。

四、营养因素营养摄入也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蛋白质是肌肉生长和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促进肌肉合成和肌力的提高。

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也是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适量的摄入可以保证肌肉的运动能力和肌力水平。

五、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也会对肌力产生影响。

长期久坐不动、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影响肌力的提高。

相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经常进行适度的锻炼可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和发展,提高肌力水平。

总结起来,影响肌力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训练因素、营养因素和生活方式等。

遗传因素和年龄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但通过适当的训练、合理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肌力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锻炼身体,合理安排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肌力水平,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肌力评定讲义

肌力评定讲义

肌力评定一、概述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收缩所产生力量的大小,以评定肌肉的功能状态。

常用于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病损的评定,尤其对周围神经系统病损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

(一)肌力的概念及影响肌力的因素1. 肌力的概念肌力(muscle power)是指肌肉或肌群主动运动时所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肌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肢体的活动能力。

2. 肌肉的分类按肌肉收缩引起关节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屈肌、伸肌、收肌、展肌、旋内(前)肌、旋外(后)肌等;按肌肉参加某一动作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原动肌(主动肌和副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和中和肌。

3. 影响肌力的因素包括肌肉本身的因素和机体因素。

肌肉因素有肌肉生理横断面大小、肌肉初长度、肌肉的募集率、肌纤维类型、肌肉收缩速度、收缩形式等;机体因素有性别、年龄、职业、训练情况、优势侧、心理因素等,此外,机体缺氧、酸中毒、营养不良、疲劳、疼痛、病损及用药等原因也可影响肌力。

(二)肌力评定的目的及其应用1.肌力评定的目的(1)判断患者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范围。

(2)发现导致肌力下降的原因。

(3)为制订康复治疗目标、计划及选择适当的康复护理技术提供依据。

(4)检验康复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客观资料。

2.肌力评定的应用(1)适应证:肌力评定的适应证非常广泛,主要用于肌肉、骨骼、神经系统病损造成的肌肉功能障碍患者,包括废用性肌萎缩、肌源性、神经源性和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等,同时也可应用于正常人的肌力评定,作为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

(2)禁忌证:关节不稳、骨折没愈合又未做固定、急性扭伤、急性渗出性滑膜炎、局部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骨关节肿瘤、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等。

二、常用的评定方法肌力评定根据是否使用器械分为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和器械肌力评定。

(一)徒手肌力评定徒手肌力评定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评定者徒手对受检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

肌力的分级及评定

肌力的分级及评定

肌力的分级及评定肌力是指肌肉产生的力量大小,是人体运动和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肌力的分级及评定对于医学、康复和运动训练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肌力的定义、分级及评定方法、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肌力的定义肌力是指人体骨骼肌在最大主动收缩状态下所能产生的最大张力或所能克服的最大阻力。

它反映了人体骨骼肌收缩能力大小,直接影响到人体各项运动和活动。

二、肌力的分级1.手动测量法手动测量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测定肌力的方法,通常采用手持电子测力仪或手持矿泉水瓶等辅助工具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将肌力分为以下等级:(1)优秀:能够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并且还具备较强的运动竞技表现。

(2)良好:能够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但在运动竞技中表现一般。

(3)及格:能够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但在运动竞技中表现较差。

(4)不及格:不能够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2.肌力评定表肌力评定表是一种简便快捷的肌力评估方法,通常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器材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将肌力分为以下等级:(1)优秀:能够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并且还具备较强的运动竞技表现。

(2)良好:能够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但在运动竞技中表现一般。

(3)及格:能够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但在运动竞技中表现较差。

(4)不及格:不能够完成正常生活和工作需要。

3.电子测量法电子测量法是一种精确度较高的肌力测定方法,通常采用电子测力仪或同步动态电机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将肌力分为以下等级:(1)超群:超过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水平;(2)优秀:达到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水平;(3)良好:略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水平;(4)一般:明显低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平均水平。

三、肌力的评定方法1.手动测量法手动测量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测定肌力的方法,通常采用手持电子测力仪或手持矿泉水瓶等辅助工具进行测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合适的测试器材,如电子测力仪或手持矿泉水瓶等。

最新运动生理学——6-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

最新运动生理学——6-肌肉力量的影响因素

Connective tissue
(1)一块肌肉由多条肌纤维组成,并受多个神经元 控制,单纯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只表现出肌肉的震颤 ,参与收缩的神经元越多,力量越大,参与神经元
数目多少取决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Tendon
Muscle fiber
Whole muscle tension depends on the size of the muscle, the extend of motor unit
• Thick for strength but results in poor O2 diffusion • Fatigue relatively quickly.
– Slow muscle fibers are adapted for sustained contraction.
• Thin to aid diffusion of O2 but weaker • Relative to fast fibers, slow fibers have.
运动生理学——6-肌肉力量的 影响因素
绝对肌力
• 绝对肌力和肌肉的横断面大小有关,横 断面越大,绝对肌力越大
• 肌肉横断面的大小取决于肌纤维数量和 每条肌纤维的粗细
• 绝对肌力只能反应整体力量,不能反映 肌肉每条肌纤维的性能
相对肌力
– 肌肉单位横断面积( /cm2 )所具有的肌力。 但日常应用一般以绝对肌力/体重代替
• When a motor neuron fires, every muscle fiber controlled by it contracts
– The asynchronous recruitment of motor units delays or prevents muscle fatigue.

右下肢肌力减退的原因

右下肢肌力减退的原因

右下肢肌力减退的原因
1.神经源性因素:
-脊髓病变:如脊髓压迫症,影响脊髓神经根或脊髓传导束,导致下肢肌肉力量减弱。

-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神经病、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可损害下肢神经,造成肌力减退。

-脑部病变:如脑卒中、脑瘤、多发性硬化症等,如果病变累及到控制下肢运动的脑区,也会引起肌力减退。

2.肌肉源性因素:
-肌肉疾病:如肌炎、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重症肌无力等,直接影响肌肉收缩功能,导致肌力下降。

-废用性肌萎缩:长期卧床不起或肢体固定不动,可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和肌力减退。

3.骨骼-关节疾病:
-关节炎:髋关节或膝关节的骨关节炎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进而影响下肢肌力。

-骨折、脱位或手术后恢复不佳:可能影响肌肉力量的恢复和使用。

4.血管性疾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血管疾病导致下肢供血不足,影响肌肉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况,进而引发肌力减退。

5.代谢性疾病:
-缺乏维生素B12或电解质紊乱等,会影响神经肌肉系统的正常功能。

6.其他:
-长期疲劳、过度劳累、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均可能导致肌力逐渐减退。

简述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简述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简述影响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1. 肌肉横截面积:肌肉的横截面积越大,产生力量的能力就越强。

此外,肌肉的长度和纤维排列方式也会影响肌肉的力量发挥。

2. 肌纤维类型:肌肉纤维可分为慢缩肌纤维和快缩肌纤维。

慢缩肌纤维适用于长时间、低强度的活动,而快缩肌纤维适用于短时间、高强度的活动。

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比例会影响肌肉的力量发挥。

3. 肌腱的位置和长度:肌腱连接肌肉和骨骼,将肌肉的力量传递到骨骼上。

肌腱的长度和位置会影响肌力的效率和角度。

4. 关节结构和稳定性:关节的结构和稳定性决定了肌肉的力量传递和保护关节的能力。

正常的关节结构和稳定性有利于肌力的发挥。

5. 体躯正常:身体的对称性和姿势对于肌力发挥也有影响。

正常的体躯结构有利于肌力的均衡发挥。

总的来说,肌力发挥的解剖学因素包括肌肉的大小、肌纤维类型、肌腱的位置和长度、关节结构和稳定性以及体躯的正常。

这些因素互相关联,共同影响着肌力的发挥。

MMT(注意事项)

MMT(注意事项)




contraindication 局部炎症、急性扭伤 关节不稳定、关节腔积液 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 局部严重的疼痛 严重的心脏病或高血压
适 应 症
indication
1、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多发性神经炎、脊髓损伤、脊髓 灰质炎后遗症、横贯性脊髓炎。 2、原发性肌病: 肌萎缩、重症肌无力。 3、骨关节疾病: 截肢、骨折、关节炎、手外伤、烧伤。
3、运动单位募集率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 当肌肉为20%―80%最大收缩时,运动单位募集率与肌力 成正比;当肌力为80%以上时,肌力的增加则通过增加神经 中枢发放神经冲动的频率实现。 4、肌肉的初长度 肌肉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的长度, 肌肉收缩时会长生较大的力量。 5、肌收缩类型 离心收缩过程中产生的肌力最大, 其次为等长收缩,最小为向心性收缩。 6、性别 研究显示:女性肌力较男性低 28%-30%。
注意事项
10、把握禁、慎用情况: 高血压、心脏病等症状明显者慎用;疼痛、骨折、关 节活动严重受限、创伤未愈等影响检查结果者,不适用;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外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进行。 11、正确施加阻力: 阻力应施加于肌肉附着的远端部位, 阻力的方向应与肌肉牵拉力方向相反, 阻力施加的大小应持续而平稳。同时密 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反应和疼痛迹象, 一旦发生立即中止。 12、重复检查间隔时间: 检查同一肌肉的最大收缩力量时,前后检查以间隔2 分钟为宜。
5、肩关节水平内收
主动肌:胸大肌(神经支配:胸外侧神经C5-T1、胸内侧神 经C7-T1) 辅助肌:三角肌 触诊:胸大肌起止点附着部
6、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C5-6、腋 神经C5-7) 辅助肌:三角肌(后部纤维) 触诊:肩胛骨外侧缘的小圆肌及冈下窝中的冈下肌

简述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简述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简述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骨骼肌力量是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特征之一,它不仅是运动性能的基础,而且是形成某些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为了更好地了解骨骼肌力的发展,以及影响它的因素,本文将重点研究影响骨骼肌力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首先,肌肉的质量是影响骨骼肌力的重要因素。

肌肉质量的大小会影响力量的产生,因为有更多的肌肉可以发挥更大的力量,这取决于肌肉的质量。

另外,肌肉纤维类型也会影响人体的力量,其中最常见的是纤维类型I和II。

纤维类型I又称慢点纤维,它可以持续发挥较大的力量,而纤维类型II又称快点纤维,它能发挥强大的力量,但持续时间较短。

另一个解剖学因素是肌肉数量。

肌肉数量越多,力量就越大。

比如,小腿有4个大肌肉,这些肌肉在腿部运动时可以提供更大的力量。

此外,肌肉组织结构也会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

肌肉组织结构是构成肌肉的细胞结构,它能确定肌肉细胞的大小,以及肌肉细胞之间的空间关系。

这样,肌肉细胞之间获得更多的营养,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力量。

最后,筋膜的感知也会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

筋膜可以帮助组织维持正确的张力,并保持肌肉紧张度,以便产生较大的力量。

如果筋膜感知不好,则可能出现肌肉力量不足或拉伤的现象。

总而言之,解剖学因素是影响骨骼肌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们包括肌肉的质量、肌肉纤维类型、肌肉数量、肌肉组织结构以及筋
膜感知。

以上这些解剖学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如何提高骨骼肌力,以及保持正常的力量水平。

因此,科学家和医生应努力探索这些解剖学因素,以便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列举影响肌力的因素

列举影响肌力的因素

列举影响肌力的因素肌力是指肌肉产生力量的能力,它对于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和运动都至关重要。

肌力的好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下面将列举影响肌力的几个主要因素。

1. 遗传因素:遗传是影响肌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个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肌肉组织类型和特点。

有些人天生肌肉力量较强,而有些人则相对较弱。

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肌肉纤维类型分布,其中包括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

慢肌纤维适合进行耐力运动,而快肌纤维则适合进行爆发力强的运动。

2.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肌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肌肉纤维变得更加脆弱,肌肉力量也逐渐下降。

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肌肉组织受到自然退化的影响,同时也受到长期缺乏运动的影响。

3. 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提高肌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和肌肉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力量训练可以刺激肌肉纤维的增长和发展,使肌肉变得更加强壮。

此外,适当的有氧运动也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耐力。

4. 饮食营养:饮食营养对于肌力的发展和维持也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肌肉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它是构成肌肉纤维的主要成分。

适量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可以促进肌肉的增长和修复。

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也是提供肌肉能量的重要营养素。

5. 睡眠质量:睡眠对肌力的影响不可忽视。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时期,它可以促进肌肉纤维的生长和修复。

睡眠不足会导致肌肉疲劳和力量下降。

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维持健康的肌力非常重要。

6. 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也可以影响肌力的发挥。

积极的心态和情绪可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耐力,而负面的心态和情绪则可能降低肌肉的力量和表现。

因此,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对于发展肌力非常重要。

影响肌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年龄、运动训练、饮食营养、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等。

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肌力,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无论年龄和基因如何,通过适当的锻炼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我们都可以提高肌力,享受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生活。

康复治疗考试题

康复治疗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不是影响肌力的因素?()A.肌肉生理横断面B.肌肉的募集率C.肌肉收缩的形式D.智力因素E.肌肉初长度2.坐位,在无阻力的情况下,能做达90°范围的屈肩动作,肩关节屈肌肌力达几级?()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3.下列哪项是平衡协调检查:()A.指鼻试验B.指指试验C.单足站立D.拍膝试验E.握拳试验4.下列是协调评定检查,除外哪项?()A.指鼻试验B.拇指对指试验C.握拳试验D.反弹试验E.钟摆试验5.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活动困难,按Ashworth分级为几级?()A.0级B.1级C.2级D.3级E.4级6.Berg量表共有()项。

()A.10B.20C.12D.14E.157.下述人体系统中,除了哪项均与平衡功能相关()A.躯体感觉系统B.视觉系统C.前庭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E.运动系统8.偏瘫步态的特点有()A.划圈步态B.剪刀步态C.鸭子步态D.醉汉步态E.以上都不是9.下列哪项不是异常步态常见的原因()A.中枢神经系统病变B.周围神经系统病变C.骨关节病D.精神疾病E.肌肉病变10.日常生活能力是指:()A.人们反复进行的一些基本动作和技能B.人们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劳动技能C.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包括衣、食、住、行和个人卫生等基本动作和技能D.人们为达到独立的生活而进行的特殊训练E.人们为活着而必须反复进行的个人基本动作和技能11.ADL评定目的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确定独立程度B.判断预后C.修订方案、总结治疗经验D.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E.以上都是12.Barthel指数评定的范围不包括以下哪项:()A.更衣B.入厕C.行走D.洗澡E.交流13.靶心率是指()A.最高运动强度时的心率B.最适合运动强度时的心率C.亚极量负荷时的心率D.按年龄计算的最高心率E.运动终止后5分钟时的心率14.关于肺功能检查的说明,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全肺气量是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B.最大吸气量是吸气储备量与1次换气量之和C.功能性残气量是呼气预备量与残气量之和D.残气量不受增龄的影响.E.功能性残气量占通常全肺气量的40%15.测定ROM的目的是:()A.确定妨碍功能或可产生畸形的受限程度,确定增加功能活动能力或减轻畸形所需增加的范围B.测定运动功能障碍C.主动ROM比被动的ROM稍大D.关节运动时所经过的运动弧E.被动ROM比主动的ROM稍大16.下列哪项因素不影响关节活动度测定:()A.不良体位B.测量工具放置不当和选择的参考点不准C.患者缺乏理解与合作D.疼痛E.男女老少不受影响17.进行关节活动度测量时,关节的运动均是:()A.由0°开始向180°方向增加B.由45°开始向180°方向增加C.由90°开始向180°方向增加D.由180°开始向0°方向减少E.由90°开始向0°方向减少18.无关节运动,仅可扪及肌肉收缩,肌力可评为:()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19.平衡评定内容主要是评定个体能否做到以下几点,除哪项外:()A.静止状态下不同体位均能保持平衡B.运动状态下能精确地完成运动并能保持新的平衡C.对外界的变化能迅速作出反应D.姿势反射E.当支撑面发生移动时能保持平衡20.步行与跑步的区别是()A.有支撑期B.有摆动期C.有双支撑期D.有摆动相E.有支撑相二、简答题1.肌力分级?2.感觉功能包括3.常见异常步态有哪些?。

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有哪些肌力减低是指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降低,机体无法完成一定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的工作。

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有许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逐渐减少,纤维变得更细,肌肉组织也会逐渐流失。

这种老化过程被称为肌肉衰退,它会导致肌力减低。

这是生理性的肌力减低。

2.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是导致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之一。

如果一个人长期缺乏运动,肌肉组织将逐渐变弱,纤维也会变得更少。

适度的运动可以刺激肌肉生长,从而提高肌力和耐力。

3. 长期卧床不起或长期局部固定:长期卧床或长期局部固定不动会导致肌肉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和刺激,肌肉就会逐渐变弱。

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或长期使用固定器具的患者。

4.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导致肌肉减弱的重要因素。

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会导致肌肉质量下降,从而降低肌肉力量和耐力。

5. 疾病和损伤:一些疾病和损伤也是导致肌力减低的原因。

例如,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和多发性硬化症)能够减少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导致肌力减低。

骨折、关节炎等损伤会减少肌肉的使用和负荷,导致肌肉变弱。

6.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导致能量代谢降低,从而影响肌肉的营养供应,导致肌力减低。

7. 药物的影响:某些药物或药物组合可能会导致肌力减低。

例如,某些镇定药和抗抑郁药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肌肉力量减低。

8. 长期压力和焦虑:长期压力和焦虑会导致身体紧张,从而引发肌肉痉挛和疲劳,影响肌力。

9. 非自主性运动减少:长期缺乏非自主性的运动,例如长期坐姿办公、缺乏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会导致肌力减低。

10. 性别差异:性别差异也是导致肌力减低的一个因素。

一般来说,女性的肌肉力量和耐力相对较弱,这是由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和肌肉纤维类型的差异所导致。

以上是肌力减低的常见原因,不同的原因可能互相影响和叠加,导致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减低。

对于肌力减低的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康复方案和干预措施。

[整理版]影响人体肌肉力量的成分

[整理版]影响人体肌肉力量的成分

影响人体肌肉力量的因素肌肉力量是对肌肉收缩时克服和对抗阻力能力的测度,影响人体运动能力的基本要素。

肌肉力量的大小受遗传、纤维类型、肌肉质量、神经肌肉协调关系等一系列生理乃至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体运动的动力来源是肌肉收缩,肌肉的力学特性决定在运动中的表现。

肌肉的力学特性在此是指那些可以测量肌肉力学参数:力、长度、速度、功和功率等。

在许多运动项中,运动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参数的大小。

对人体肌肉发育影响的因素有如下几种:1、年龄肌肉力量是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青春期前,儿童少年肌肉组织中含水量较多,蛋白质、脂肪以及无机盐类较成人少,能量储备较差,收缩能力较弱。

年龄越小,这一特点也就越明显。

在身高突增阶段,由于骨骼的快速增长,肌肉也以增加长度为主,但落后于骨骼的增长速度,此时肌纤维的增粗和肌力的增长仍在继续。

只有当高度增长缓慢下来,体内性激素分泌增多(男15岁以后,女13岁以后),肌纤维才逐渐增粗,横断面积逐渐增大,肌力显著增长。

从6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手臂肌肉CSA和握力随之增大,女孩的握力最大增长出现在10.5岁,随后增长速度减慢;而男孩从14岁时开始最大增长,直到20岁肌肉CSA和握力都有明显增长。

男女达到最大肌肉力量的年龄分别在25岁和22岁左右。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大部分肌肉力量和体积开始衰退。

Young等报导,与年轻人相比,老年男女膝伸肌的最大自主收缩(MVC)较低,股四头肌的CSA也较小,并且证实MVC与CSSA之比(MVC/CSA)年轻人比老年男性高。

Lindle等研究发现膝关节等速向心力矩和等速离心力矩以及肌肉质量随着年龄而下降。

经过27年追踪研究,发现中年到老年,握力每年下降1%。

也有报道,肌肉力量在25-35岁达到最大值,并且维持到40-49岁或者略有下降,50岁以后,每10年肌力下降约12-14%。

这些与年龄有关的力量差异和随年龄变化肌肉体积的差异有高度相关性。

简述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简述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简述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骨骼肌力量是人体力量的基本指标,它受多种解剖学因素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解剖学因素。

首先是骨骼结构。

身体和骨骼有着复杂的结构,它们共同决定了身体的力量。

如果骨骼太薄或太脆,则任何力量活动都无法稳定运动,也就无法发挥骨骼肌力量。

另外,骨骼结构提供了骨骼肌肉所需的支撑,而稳定的骨骼结构对保持骨骼肌力量尤为重要。

其次,身体的体重也会影响骨骼肌的力量。

过重的体重会让身体的骨骼结构受到压力,残疾等,从而严重影响骨骼肌的力量和活动能力。

此外,若身体的体重超过正常范围,则骨骼肌的负荷会大大增加,导致骨骼肌力量大大减弱。

第三,饮食也是影响骨骼肌力量的重要因素。

骨骼肌的健康需要吸收充足的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合理膳食可以为骨骼提供必要的养分,支撑骨骼及其上肌肉的健康。

健康的营养可以增强骨骼肌力,达到良好的功能效果。

此外,服用药物也会对骨骼肌力有影响。

一些常用的药物会影响肌肉的营养,降低肌肉的力量。

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肌肉力量的损失和骨骼肌力量的减少。

最后,运动也是影响骨骼肌力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锻炼,人们可以增强骨骼肌力,改善骨骼肌肉的容量,提高运动能力和体能。

合理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骨骼肌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增强肌肉活动及其力量。

以上就是影响骨骼肌力量大小的主要解剖学因素。

即使已经适当改善骨骼肌肉的结构和营养,在运动中增强脚步并保持稳定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肌肉力量。

只有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服用药物等多种因素,人们才能达到良好的骨骼肌力量。

肌张力迟缓常见原因有

肌张力迟缓常见原因有

肌张力迟缓常见原因有肌张力迟缓是指肌肉的张力减低,使得肌肉在运动时变得缺乏力量和控制力。

肌张力迟缓的常见原因有多种,下面我会详细介绍几种主要的原因。

1.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肌张力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帕金森病,这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引起肌张力迟缓。

脑卒中也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因为脑血管的破裂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肌张力迟缓的症状。

2. 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疾病也是肌张力迟缓的常见原因。

例如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这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肌肉疾病,会导致神经元的退化和死亡,进而引起肌张力迟缓。

格林巴利综合症也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其由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系统而引起。

3. 肌肉疾病:肌肉疾病也是肌张力迟缓的一个常见原因。

例如肌无力症,这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疲劳,从而引起肌张力迟缓。

肌炎也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疾病,其由于肌肉组织的炎症和损伤而导致肌张力迟缓。

4. 药物和化学物质: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肌张力迟缓。

例如,某些镇静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进而引起肌张力迟缓。

此外,某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和农药,也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从而导致肌张力迟缓。

5.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可能是肌张力迟缓的原因之一。

一些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如肌营养不良症和戈谢病,会导致肌张力迟缓。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会影响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总结起来,肌张力迟缓的常见原因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肌肉疾病、药物和化学物质以及遗传因素。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诊断和治疗肌张力迟缓非常重要,因为不同原因导致的肌张力迟缓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

因此,及早就医并进行详细的病因分析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内各纤维束的横断面之和):越小肌纤维越长,肌力越小,但
收缩幅度越大。

2、肌肉的初长度(收缩前长度):在生理限度内肌肉在收缩前被牵拉至适宜长度,则收缩时
肌力较大。

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3、肌肉的募集(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所支配的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同时投入收缩
的运动单位数量越大,肌力也越大,称为肌肉的募集。

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关系。

5、杠杆效率。

6、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通过三种方式对肌力产生影响:1、使参加工作的运
动单位尽可能多的做到同步收缩2、调节更多原动肌参加收缩工作3、调节拮抗肌适当地放松
7、肌纤维类型(白肌纤维为快肌纤维,红肌纤维为慢肌纤维)肌力大小由肌肉中白肌纤维
数量决定。

8、肌收缩类型:离心收缩过程中产生肌力最大,其次为等长收缩,最小为向心性收缩。

9、年龄与性别:约20岁达到峰值,之后衰退,55岁后衰退加快。

就性别而言,男性肌力
强于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