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样板戏简介
“样板戏”研究
样板戏的起源:源于京剧现代戏实 验,受到苏联戏剧的影响
样板戏的推广:通过全国京剧现代 戏观摩演出,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样板戏的发展:经历了文化大革命 的特殊时期,成为革命现代京剧的 代表
添加标题
创新:样板戏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如音乐、 舞蹈、舞美等,使其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添加标题
发展趋势:样板戏逐渐从单一的舞台表演向多元化发展,如影视剧、网络剧、音乐会等, 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样板戏的国际传播:通过文化交流、艺术演出等方式,样板戏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唱腔特点:以京剧唱腔为主,融合其他戏曲元素 表演特点:注重动作、面部表情和服饰等表演细节 音乐特点:采用民族乐器,如京胡、琵琶等 舞美特点: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注重场景布置和道具使用
舞台布景: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
道具设计: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服装造型:具有夸张和变形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旋律优美、节奏鲜 明
唱腔高亢激越、表 演生动传神
音乐与戏剧紧密结 合,具有独特的艺 术魅力
体现了中国传统戏 曲音乐的精华和现 代音乐创作的创新
舞蹈动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舞蹈音乐:采用京剧音乐和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 舞蹈服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舞蹈道具:采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来表现舞蹈主题
探究文化现象:样板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研究样板戏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八大样板戏的名词解释
八大样板戏的名词解释八大样板戏是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确定的八个样板剧目,分别是《红色娘子军》、《沙家浜》、《义勇军进行曲》、《沂蒙山》、《白毛女》、《北京人在纽约》、《智取威虎山》、《武训传》。
这些戏剧作品被定为样板,作为文化革命的典型并广泛演出,它们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理论性,对于当时的社会影响深远。
1. 《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是指反映陕甘宁边区女子军队建设和抗日战争的抗日题材戏剧作品。
该剧通过反映女性英勇抗击敌人的事迹,强调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女性的自立意识,以赞美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为主题。
2. 《沙家浜》《沙家浜》是以黄河边一个小村庄为背景的家庭剧,主要讲述了以农民为主的广大劳动人民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深重压迫下,通过武装斗争,最终摆脱了封建剥削,实现了土地改革的故事。
该剧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形象表达了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宣扬了土地改革的意义和正确性。
3. 《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以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为背景,歌颂了英勇杀敌的游击队员,催人奋进的进行曲旋律成为经典。
该剧通过展现革命者的英勇形象和抗日斗争的胜利,向社会传达了正能量和团结抗战的意义。
4. 《沂蒙山》《沂蒙山》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沂蒙山地区的英雄故事改编的戏剧作品。
该剧主要描绘了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下,英勇的中国农民和民兵展开斗争的故事,凸显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斗争的坚定意志和勇气。
5. 《白毛女》《白毛女》是以陕西黄土高原的乡村为背景的农民改革戏,主要讲述了农民青年白娘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革命的帮助改变命运的故事。
该剧通过强调农民阶级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批判了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宣扬了革命精神和改革的正义性。
6. 《北京人在纽约》《北京人在纽约》是一部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生活为背景的戏剧作品。
该剧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反映了留学生面临的文化冲突和社会适应问题。
它既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又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
八个样板戏简介
八个样板戏阿庆嫂”事件引起大家对样板戏的重新审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对样板戏知之甚少,而这之前出生的人们则有着各样的深刻记忆。
这里我们来看看样板戏的方方面面。
访谈受访者:谭志湘,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八个戏不都是京剧记者:请问我们通常所说的八个样板戏是指哪些?谭:我们所说的样板戏其实并不都是京剧,而是包括五个京剧两个芭蕾舞和一个交响乐。
五个京剧是指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山东省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北京京剧院的《海港》以及《杜鹃山》,两个芭蕾舞是指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是指中央交响乐团的《沙家浜》。
记:样板戏这个名字是怎样产生的?谭: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出现了《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等比较好的剧目,到1965年江青在接见《智取威虎山》的主创人员时把这些戏攫取为自己抓的“样板”,这是有关样板戏的最早的提法。
后来《戏剧报》《解放日报》等报纸纷纷刊登文章称其为“样板”,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领导人要亲自抓,搞出好的样板”,于是“样板戏”一词很快在各地传开了。
江青多次把这些戏称为“我的样板戏”并给与特别重视,称这些剧团为“样板团”,他们穿的衣服叫“样板服”,后来大家把这些演员喝水的大罐头瓶子都叫做“样板杯”。
在四人帮覆灭以前还在搞《春苗》等第二批样板戏。
江青严格规定每场戏时间记:您能不能简单谈一下样板戏的改造?谭:这几个戏在经过江青改造之前就在艺术上非常成功了。
江青自称是“文艺革命旗手”,她本人也在延安时演过京剧,但是她水平有限,而且为人刁钻,比如她在看了《奇袭白虎团》以后认为节奏太拖沓,就严格规定了每一场戏每个段落甚至道白和动作的时间,然后就披着大衣捏着秒表看戏,演员们如果违反了她的时间规定就是“破坏革命样板戏”,因此大家的动作道白都非常快,演完了以后江青哈哈大笑,说“就像一群狗在掐架”。
革命样板戏讲解
第四节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最初主要是指盛行于“文革”始终的八部作品: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其后,“文革”时期的京剧现代戏《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也被称作样板戏。
样板戏的创作宗旨是:“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其在作品中的实现手段是“三突出”即: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其创作组织原则是“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三结合”创作方式。
革命样板戏何以将工农兵文学中“文艺为政治服务”“塑造新的阶级人物”“反映历史前进趋势、社会生活本质”“文艺的民族化、通俗化、大众化”推向极端而走向荒谬;何以能将最“现代”的“革命”与最“传统”的“戏曲”融为一体;何以以剧场的“表演性”成为“文革”时代全民族“表演性”的表征,都是颇值得研究的。
精读书目《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评论摘要“样板戏”为了适应表现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和社会主义时期生活,在艺术上主要进行了如下改革:第一,写实与虚拟相结合。
传统的京剧是虚拟艺术。
舞台上没有布景,道具及其简单,空间环境和时间流转全靠演员用虚拟动作表现。
人物装扮类型化,生旦净末丑有相对固定的行头和程式化动作。
这种艺术手段的好处是灵活自如,演员的艺术功底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且演出投入资金少。
它适于表现较为单纯的情节、人物关系和类型化人物。
但要表现当代较为复杂的生活、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丰富的人物性格、心理状态,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京剧“样板戏”吸收了话剧的写实手法,布景拟实、道具丰富、时空状态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同时打破传统程式,按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和环境的需求化装打扮,设计唱段、道白、动作。
这就形成了整体的写实风格,在此基础上,在某些重要场面,发挥传统京剧的虚拟特长,达到写实与虚拟结合的艺术效果。
《红灯记》简介
《红灯记》简介
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
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红灯记》是革命现代京剧之一,八个样板戏之一。
其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
《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黑龙江省五大连市龙镇境内)。
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
中国当代文学史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6月25日10:45~12:15)一、名词解释(5个,共50分)文学运动:1.红卫兵诗歌:红卫兵诗歌是发表在“红卫兵小报”上的文艺作品之一,其创作是文革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大部分是政治的宣传品。
各地的红卫兵诗歌中有代表性的诗篇被辑录为《写在火红的战旗上》。
美学上崇尚神话、狂欢、暴力,以顺口溜的方式、宣言和檄文式的姿态和语式抒写着一种粗鄙、戏谑、混融、亲昵的广场狂欢。
2.文革中的“地下写作”: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不同程度的具有“异端”因素,写作和发表处于秘密、半秘密的状态,主要靠手抄本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传播。
诗歌以其短小易记、感情强烈等特点成为文革时期地下写作的主要形式。
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失去写作权力的诗人,如蔡其矫、流沙河等,他们或是在受迫害时即兴创作,以曲折或直露的方式表达对专制暴政的反抗,或是进行自觉地秘密创作,以表露自己的心声。
诗歌秘密写作的另一个群体,是青年一代,如郭路生、芒克、多多等,他们在文革后期通过一些“地下沙龙”和“地下诗社”活动,萌发出自己对社会的独立思考。
“文革”期间“地下”文学,除了诗歌以外,还有流传广泛的“手抄本小说”,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3.革命样板戏:“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
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导致文革文艺千部一曲的机械复制现象,破坏了新中国文艺的发展。
习惯上将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4.新时期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又称“新诗潮诗歌”。
围绕北岛、芒克等主编的民刊《今天》,芒克、北岛、舒婷、顾城等一批年轻诗人纷纷发表诗作。
牡丹亭及样板戏简介
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从小被父母按封建礼教的闺训教导着,只事诗书女红,不出闺房半步,在高墙幽闭下,度过十六个春秋。
一天,丫环春香偶然发现杜府中有一所后花园,便引逗小姐杜丽娘前去赏春游玩。
在园中,杜丽娘目睹一派大好春色感慨万千,深感自己辜负了良辰美景,多彩人生。
回到闺房后,杜丽娘略感疲倦,不觉倚案而眠,悠然入梦。
在梦中,被禁锢了十六年的少女是自由的,她那被压抑了多年的向往生活与爱情的芳心萌动了。
在梦神的引导下,她与一美少年相遇在牡丹亭下,两人一见倾心,交欢甚笃,享尽温柔。
不想好梦不长,杜母见女儿昼眠闺房,唤醒了她。
美梦逝去了。
回想梦境,杜丽娘怅然若失,便独自一人重游后花园,欲寻梦影。
只见园中人是物非,一派凄凉,杜丽娘十分伤感。
寻梦之后,由于相思之苦,杜丽娘日渐憔悴,她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抱病画下自己的春容,并题诗一首,以寄托自己对梦中情人的思念。
春去秋来,杜丽娘郁郁寡欢,病入膏肓,终于在中秋佳节的秋风秋雨之夕,孤灯残烛之下,告别了少女短暂的一生,魂离而去。
地府判官感其情真,允丽娘魂游四方,寻觅梦中情人。
适柳梦梅上京赴试途中,因病滞留南安杜府梅花观中。
一日偶游花园,拾得丽娘自画像,忆及梦中情景,反复呼唤。
丽娘闻声而至,结为人鬼夫妻。
后柳梦梅在石道姑帮助下,掘坟开棺,使丽娘死而复生,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样板戏的缘起革命样板戏,是指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江青树为样板的几个现代题材的戏剧。
当时被称为“样板戏”的是: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杜鹃山》,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等剧目。
“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
由于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政治意义。
它们在运用传统和外国艺术形式表现中国现代生活方面确实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如,借鉴话剧舞台美术形式,用西洋绘画的写实布景、道具、服装,改变了传统京剧重写意、象征的假定性特征;如,有层次的成套唱腔,妥善处理声与情、流派与人物、韵味与形象三方面的关系;又如,以交响化乐队作为京剧的伴奏),艺术上精益求精的精雕细刻有可取之处;但也有杂凑生硬、违反艺术样式固有特点、概念化的阙失。
八大样板戏
作品改编
• 《智取威虎山》
• • • • • 情节 角色 人性 矛盾 弱化政治性
• 如何看待?4源自八 大 样 板 戏 全 靠 江 青 吗?
5
样板戏中的元素
•音乐 交响乐 •动作 示范
样板戏中的元素
• • • • • 音乐 动作 唱腔 政治 苦难 交响乐 示范 示范 矛盾
• 样板戏是对传统的彻底否定吗?
• • • • •
可取之处? 艺术价值 吸收借鉴 人物群像 女性地位
•为何幸存? 题材 艺术价值 政治 领导人 环境 京剧
1
• • • • •
“样板戏” “八亿人民八个戏”? 八大样板戏都是京剧吗? 八大样板戏全靠江青吗? 样板戏是对传统的彻底否定吗?
• “样板戏” • “八亿人民八个戏”?
《沙家浜》 《白毛女》 《红色娘子军》
《红灯记》
《沙家浜》
八大
样板戏
《智取威虎山》 《海港》 《奇袭白虎团》
八大样板戏都是京剧吗?
八个样板戏八亿人看了八年
新中国记忆之70年代——八个样板戏八亿人看了八年样板戏,是指“文革”期间被江青树为样板的几个现代题材戏剧。
对于从70年代过来的人,“八个样板戏”可谓耳熟能详。
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政治意义,是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文化革命的典范。
以至于后来引进的诸多思想前卫的外国影片,均遭到了保守思想的抵制。
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迁,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丰富,无不折射出社会的进步。
八个样板戏影响一代人7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的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被八个样板戏包围了。
后人称之为:八个样板戏被八亿人看了八年。
这八个样板戏是: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八个样板戏更是大众中的大众与经典。
主人公清一色的刚烈,男主角都没有老婆,女主角都不见丈夫。
往往是拳头捏紧,嘴一抿,而后大义凛然地开唱,连摇头晃脑都极具革命性。
装容前所未有地同化,而脸谱则精简得让人惊骇。
八个样板戏的普及程度,使后来的文艺作品很难超越,甚至无法望其项背,这当然与特定的政治气候有关。
八个样板戏中的许多台词,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至今难忘。
比如《红灯记》中李玉和唱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铁梅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沙家浜》中,大家最喜爱的仍然是阿庆嫂与胡传魁、刁德一之间的“智斗”。
“智斗”这场戏,充分展示了阿庆嫂的风采,她不但具有一个地下工作者所应有的机智和敏锐的斗争经验,同时也具有开茶馆的老板娘所应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处事作风。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者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这一脍炙人口的唱段,传唱至今,久演不衰。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到内蒙古某边远旗县巡回演出时,突然发生问题:买不到女演员套在腿上的半透明尼龙丝袜。
红灯记简介
红灯记简介
《红灯记》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寇不屈不挠地抗战的革命现代京剧之一,为八个样板戏之一;《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后被改编为同名连环画、交响组曲、电视连续剧、潮剧等;其中尤以钢琴伴唱《红灯记》最为人所知,这一艺术形式把京剧这一我国传统艺术和钢琴这一外国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保留了京剧的唱腔和打击乐队的特点,又发挥了钢琴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力的特长,是中西艺术结合的一个成功尝试,气势雄伟,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剧爱好者和钢琴爱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赞誉。
京剧八大样板戏精华30首
京剧八大样板戏精华30首1. 《红灯记》《红灯记》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由王瑶卿创作于1945年。
该剧以清朝末年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剧以其深情、细腻的表演风格和优美动人的唱腔而闻名。
2. 《牡丹亭》《牡丹亭》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由汤显祖创作于1598年。
该剧以唐代文学家元稹的散曲《长恨歌》为基础,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悲剧。
这部剧以其婉约、柔美的表演风格和悲凉动人的唱腔而著名。
3. 《越女剑》《越女剑》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由郭沫若创作于1964年。
该剧以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侠杨玉环为主题,讲述了她与宇文化及之间的爱恨情仇。
这部剧以其激情四溢的表演风格和豪放洒脱的唱腔而广受赞誉。
4. 《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由王洛宾创作于1961年。
该剧以中国革命时期的真实故事为背景,讲述了杨秀芳率领红色娘子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这部剧以其激昂、奔放的表演风格和气势磅礴的唱腔而备受称赞。
5. 《沙家浜》《沙家浜》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由郭沫若创作于1958年。
该剧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山东沙家浜村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
这部剧以其悲壮、豪情的表演风格和雄浑有力的唱腔而广受赞誉。
6. 《白毛女》《白毛女》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由白朗创作于1945年。
该剧以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的真实故事为背景,讲述了农村贫困女青年白娘子抗击恶霸的英勇事迹。
这部剧以其动人、感人的表演风格和激昂慷慨的唱腔而备受赞誉。
7. 《雷雨》《雷雨》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由曹禺创作于1934年。
该剧以民国时期上海社会风貌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家庭内外的爱情与权力斗争。
这部剧以其现实主义的表演风格和深入人心的唱腔而广受好评。
8. 《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京剧八大样板戏之一,由陈平、于魁智创作于1960年。
该剧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对杀父仇人展开复仇的故事。
样板戏
样板戏作者:张继卫来源:《档案天地》2013年第12期样板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的一种集体文化记忆,是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迹与经典,它影响了一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文化,曾经成为一种全国性的文化娱乐活动。
八个样板戏主导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的审美与价值观,随着时间的流逝,样板戏正在成为一曲悠远绵长的历史文化回声。
京剧·戏曲改革·八台戏京剧,又称京戏、平剧、国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京剧分为传统京剧、新编历史剧和现代京剧。
标准的“八部样板戏”中,并不全是京剧现代戏,因此,样板戏与现代京剧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样板戏,又叫革命样板戏,是一个在特殊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戏剧样式。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现代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并称为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
样板戏是在京剧现代戏的基础上产生的。
早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强调“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提出了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原则问题。
因此在延安时期就开始了创作反映工农兵、人民大众形象的文艺作品,如《兄妹开荒》,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等。
实际上这就是“样板戏“的最早雏形。
旧影:八大样板戏经典剧照回顾《沙家浜》
旧影:八大样板戏经典剧照回顾《沙家浜》
书影勾沉 2018-12-20 08:19:51
样板戏在六七十年代成了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流行音乐”,其中不少经典瞬间已定格在一代人脑海里,至今都很熟悉。
《沙家浜》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后由毛泽东将剧名定为《沙家浜》。
讲述了抗战时期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
其中《智斗》一节,是传唱最为广泛的唱段,情节起伏跌宕,阿庆嫂凭借不卑不亢、不疾不徐的秉性成为文学史上卓越的人物。
八大样板戏是哪八个?
八大样板戏是哪八个?八大样板戏分别是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文革时期,有一些被树立为文艺榜样的,以戏剧作品为主,加上少量音乐作品的大中型舞台艺术作品,统称为“革命样板戏”或“革命样板作品”,俗称“样板戏”。
八大样板戏分别是:1、《智取威虎山》该剧是上海京剧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原创作品。
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润色,它最终成为上海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是京剧舞台上现代歌剧的杰作。
童香玲饰演的“独行侠”杨子荣,已经成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2、《海港》码头上,一批稻种要装上舶船,一批援外小麦要装进仓库;青年装卸工韩小强轻视装卸工作,抢运中精神涣散,跌落麦包。
暗藏的阶级敌人钱守维,乘机将玻璃纤维连同散麦一起装人包内,继而又指使韩将一包稻种当做麦包扛进仓库,企图制造错包事件,破坏我国的国际声誉。
装卸队党支部书记方海珍发现散包事故,立即发动群众,追查事故起因。
3、《红灯记》八一电影制片厂建于1970年。
这部电影是拍摄根据中国京剧公司的现场表演,电影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李余我党地下工作者和3表演,传输密码游击队和一个接一个的英雄故事,与天土匪不屈不挠的斗争。
4、《沙家浜》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
《芦荡火种》是由上海市人民沪团于1958年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一个抗日传奇。
讲的是1939年秋,在江阴县顾山镇对“忠义救国军”的战斗中,时任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政治部主任的刘飞,在战斗关键时刻,亲自率领警卫班向敌人发起冲锋,打退敌人进攻,但自己也身受重伤。
5、《奇袭白虎团》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兵副排长杨育才在金城战役中的英雄事迹编写,1955年进行首演,参加了1964年的现代戏曲汇演。
文革时期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
1972年被摄制成电影艺术片。
6、《红色娘子军》中国京剧团《红色娘子军》剧组集体创作编排,冯志孝、杜近芳、曲素英等主演。
深度丨盘点“特殊时期”中的八大样板戏,讲述主演背后的那些故事
深度丨盘点“特殊时期”中的八大样板戏,讲述主演背后的那些故事从1965年到1976年,中国有20多件舞台艺术作品被称为“样板戏”,其中有8个较早登上舞台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
即: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如今,样板戏的内容已经过时,但它在伴奏与舞美方面的创新,使其有别于传统戏剧。
加之样板戏通俗易懂的特点,不少唱段、唱腔,流行甚广,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那些曾经参演过样板戏的演员,年龄都在70岁以上了,有些已经离世。
他们当年在舞台上群星闪烁,熠熠生辉,离我们普通观众既近又远,有许多内幕是我们不清楚的。
盘点一下他们的演出经历,和辉煌之后的现状,对于社会的正常发展,应该是有借鉴意义的。
一、《红灯记》演员阵容:钱浩亮饰李玉和、刘长瑜饰李铁梅、高玉倩饰李奶奶、袁世海饰鸠山。
钱浩梁,1934年出生,6岁随父学艺,1943年进入上海戏曲学校,1962年选调中国京剧院一团。
著名京剧老生和武生,“特殊时期”时期改名浩亮。
钱浩梁在《红灯记》中扮饰演李玉和。
在他之前,李玉和的扮演者是李少春。
“有人”认为其身形不够“英雄形象”,就启用B角钱浩梁替代了他。
李少春因特殊原因,于1975年逝世,年仅56岁。
钱浩梁难道是因为太胖就不符合“英雄形象”了吗?在此期间,钱浩梁却因扮演李玉和受到重用,当了三个月的文化部副部长。
“特殊时期”结束后,免于起诉。
1982年恢复自由后,次年与妻子曲素英赴河北省艺术学校担任教师。
1989年10月,《新体育》杂志为庆祝创刊40周年,邀请钱浩梁夫妇露演,观众强烈要求他演唱《红灯记》。
盛情难却,他清唱了一段“提篮小卖”,受到长时间热烈鼓掌。
钱浩梁最后一次舞台演出是在2016年重阳节。
刘长瑜,生于1942年,祖籍无锡,1959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
京剧旦角,国家一级演员。
曾随于连泉、华慧麟、雪艳琴、赵桐珊等名家学艺,1958年,她拜荀惠生为师。
六七十年代的八大样板戏,至今仍受很多人的...
虽说八大样板戏已成为历史,但至今仍是不可否定的文艺作品。
六七十年代的八大样板戏至今仍受很多人的喜欢很多老年人随口就能唱上一段去回味那个时代的生活感受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
六七十年代的八大样板戏,至今仍受很多人的...
六七十年代的八大样板戏,至今仍受很多人的喜欢,很多老年人随口就能唱上一段,去回味那个时代的生活,感受经典艺术作品的魅力。
虽说八大样板戏曾经被否定,但这不朽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术经典,仍是值得传承的艺术精品。
《沙家浜》简介
《沙家浜》简介
《沙家浜》是八大样板戏之一。
京剧《沙家浜》的前身是沪剧《芦荡火种》。
1963年,北京京剧团接受了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的任务,创作组由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4人组成,汪曾祺作为主要执笔者,在改编过程中把功夫放在了剧本的文学性上。
改编后的《芦荡火种》的京剧最初取名为《地下联络员》,由赵燕侠饰阿庆嫂,谭元寿饰郭建光。
后经国家领导人审看,剧名由毛泽东主席定为《沙家浜》。
剧情简介
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胡传魁、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了新四军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敌顽武装,继续为解放江南大好河山奋战。
红灯记简介
红灯记简介
《红灯记》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与日寇不屈不挠地抗战的革命现代京剧之一,为八个样板戏之一;《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后被改编为同名连环画、交响组曲、电视连续剧、潮剧等;其中尤以钢琴伴唱《红灯记》最为人所知,这一艺术形式把京剧这一我国传统艺术和钢琴这一外国传统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保留了京剧的唱腔和打击乐队的特点,又发挥了钢琴宽广、气势雄伟、富于表现力的特长,是中西艺术结合的一个成功尝试,气势雄伟,使人耳目一新,曾受到京剧爱好者和钢琴爱好者的不同程度的赞誉。
但时光,总会吹散很多往事,把过去一片片分割,移植到不同区域,并贴上标签,印着不同的定义,也定义着自己的人生态度。
正如庄子所说:“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
”外在的世界,只是一个形式,而你内在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江山。
丰富自己,取悦自己,随缘,随顺,随境,你的心才会敞开,才会接纳更多的有可能。
这样的人生,眼睛里的笑意,尽是踏实与真味。
年少时,那些说给蓝天白云的梦想,早已遗忘在风中,再也飞不到岁月的枝头。
褪去稚气与懵懂,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心里撑着宽阔,却不动声色。
即便,一份静谧的从容是多么的难,但我依旧期待。
我相信,人生还会很长,还会一直邂逅,但最美的,必是那个明天的自己。
\。
红灯记
《红灯记》简介
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东北敌占区,我地下党工作者李玉和接受向柏山游击队转送密码的任务。
由于叛徒的出卖,遭日寇杀害,李玉和的女儿铁梅继承父志,将密电码送上山,游击队歼灭了追赶铁梅的日寇。
《红灯记》是革命现代京剧之一,八个样板戏之一。
其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它的原创作者是黄泳江。
《自有后来人》是一部以东北抗日联军为背景、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在虎林铁路上的“辉崔”小站(黑龙江省五大连市龙镇境内)。
上世纪60年代,电影在全国上映,不久,该剧便由上海沪剧团改编为沪剧,接着由哈尔滨京剧院率先搬上京剧舞台,当时名叫《革命自有后来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个样板戏
阿庆嫂”事件引起大家对样板戏的重新审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对样板戏知之甚少,而这之前出生的人们则有着各样的深刻记忆。
这里我们来看看样板戏的方方面面。
访谈
受访者:谭志湘,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八个戏不都是京剧
记者:请问我们通常所说的八个样板戏是指哪些?
谭:我们所说的样板戏其实并不都是京剧,而是包括五个京剧两个芭蕾舞和一个交响乐。
五个京剧是指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山东省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北京京剧院的《海港》以及《杜鹃山》,两个芭蕾舞是指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是指中央交响乐团的《沙家浜》。
记:样板戏这个名字是怎样产生的?
谭: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出现了《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等比较好的剧目,到1965年江青在接见《智取威虎山》的主创人员时把这些戏攫取为自己抓的“样板”,这是有关样板戏的最早的提法。
后来《戏剧报》《解放日报》等报纸纷纷刊登文章称其为“样板”,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领导人要亲自抓,搞出好的样板”,于是“样板戏”一词很快在各地传开了。
江青多次把这些戏称为“我的样板戏”并给与特别重视,称这些剧团为“样板团”,他们穿的衣服叫“样板服”,后来大家把这些演员喝水的大罐头瓶子都叫做“样板杯”。
在四人帮覆灭以前还在搞《春苗》等第二批样板戏。
江青严格规定每场戏时间
记:您能不能简单谈一下样板戏的改造?
谭:这几个戏在经过江青改造之前就在艺术上非常成功了。
江青自称是“文艺革命旗手”,她本人也在延安时演过京剧,但是她水平有限,而且为人刁钻,比如她在看了《奇袭白虎团》以后认为节奏太拖沓,就严格规定了每一场戏每个段落甚至道白和动作的时间,然后就披着大衣捏着秒表看戏,演员们如果违反了她的时间规定就是“破坏革命样板戏”,因此大家的动作道白都非常快,演完了以后江青哈哈大笑,说“就像一群狗在掐架”。
这是对艺术和艺术家极其不尊重。
扮演阿庆嫂的洪雪飞就说过:“我那个时候整天提心吊胆,我前面已经有了两个阿庆嫂了。
”在她之前的赵燕侠就是因为没有穿江青给她的毛衣就成了反革命。
破坏革命样板戏是很严重的罪名,我当时所在的干校有一位女同志是搞编舞的,就是有人说她让英雄人物在走台步的时候进一步退两步是破坏革命样板戏,最后她喝了敌敌畏。
不完全是被强化的结果
记:样板戏能够进入到民族记忆中是由于它本身的艺术价值还是记忆不断被强化的结果?
谭:样板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被不断强化出来的,但是也有它本身的艺术价值,因为如果单靠强化,在有了更多选择以后是会被抛弃的,可是现在没有,说明剥离开政治,样板戏是有它自身的艺术魅力的。
样板戏也在现代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没有了水袖厚底,怎样表现人物,怎样演军人,演李奶奶的高玉倩就说过她在“痛说革命家史”那一段里运用了话剧曲艺说唱的手法,她把这些都化成了京剧。
另外,在舞美上、音乐上、人物形象上都表现了非常高的水准。
应该说那个时期的艺术家们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而他们创造的艺术被政治利用了。
记:那我们现在应该怎样评价样板戏?
谭:我只能说,我们要给样板戏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艺术上是没有什么样板可言的,所谓样板就是时代的产物,而那个样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且,我希望,它永不再来。
学界
美学魅力附庸工具
要想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样板戏”,是十分困难的,原因在于:备受人们关注的“革命样板戏”并非作为纯粹的戏剧样态独立存在着,在“文革”十年的历史场景中,它始终都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政治地位与巨大的红色魅力支援和效力于当时的官方意识形态。
按照常规,艺术若是沦为政治意识形态的附庸和工具,那么它的“工具”价值必然盖过乃至消解审美价值。
然而,历史独独在这里偏移了自己的逻辑言路,与“文革” 纠结攀缘的样板戏,非但没有导致总体美学风貌的沉落和贫困,反而艺术的光彩照人;不仅“情节紧凑、唱词晓畅、曲调优美,更兼其在表演方法上将传统的写意、虚拟手法与西方戏剧的写实及可视场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古老的京剧艺术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即使是在民族戏曲危机重重的今天,这几出样板戏仍然魅力不减,而且还被贯以红色经典常演不衰,“创下了近年戏曲舞台少有的连演百场的的纪录样板戏与“文革”政治意识形态的和睦共处及其在艺术方面的极大成功,再清楚不过地向我们昭示:“文革”时代确实具备适宜传统京剧生长的文化条件和土壤。
因为“传统戏剧曲目基本上都是以忠孝廉节这些基本道德观念与君臣父子这类尊尊卑卑的伦理方法为基本内核的这些抽象的道德原则通过反复的程式化处理使观众的接受过程从不自然到自然。
到后来京剧的内容已经看不清了——它变成了形式。
京剧的程式变成了‘形式的意识形态’。
事实上属于京剧‘形式’范围的脸谱、服装、音乐无一不显示出价值判断的意义。
当观众日复一日地沉醉于这些程式时他喜欢上的不仅仅是形式还是形式蕴含的道德原则。
”
我们甚至可以将十年“文革”本身看成一出大型的广场京剧。
在这出京剧里按阶级本质论划分的各类行当角色红卫兵、革命群众、走资派、修正主义者穿戴着主流意识形态规范的不同脸谱服装红卫兵袖章、草绿色军服、批斗用的大高帽通过固定的行为
举止集会、游行表演着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主要内容的戏剧冲突。
样板戏在京剧改革方面的成功,似乎向人们证实了“内容和形式”两者的矛盾是能够被克服与解决的,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假象而已,“无产阶级新文艺”,所要反映的“现代生活”与传统京剧之间,其实不存在什么矛盾,他们在根本精神上是同构和暗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样板戏无疑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延缓了中国传统京剧的衰亡。
但是,问题在于,样板戏不仅仅是一般的艺术文本,它还肩负了一种文化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因此,我们在为这一艺术样式产生的美学魅力所震撼的时候,不应该忘记他曾经给民族文化带来的专制灾难。
节选自刘艳《京剧的写意特征与“样板戏”的英雄形象塑造》(刘艳南京大学戏剧学博士)
声音
正方:郭师傅(出租车司机):我还是非常喜欢样板戏的,原因就是听熟了……
王楠(学者):我们这一辈45岁左右的人一听到样板戏马上就把它变成合唱,也许现在的人觉得非常夸张可笑,但我们觉得一点不可笑,完全能理解。
这种狭窄的、被迫的、单一的欣赏模式一旦形成,不管多可笑多荒诞多夸张你都一样会接受它喜欢它,这是人的心理审美定式。
另外,样板戏也确实具有一定程度的艺术价值,有汪曾祺这种大师加盟,再左再反动,它也难看不到哪里去。
王先生(教师):那十年出了八个样板戏,是很不够,可要是连这八个样板戏都没有呢?简直不敢想象。
反方:邓友梅(作家):京剧样板戏原作比较好,江青改编后带上了帮派气味。
“文革”时期,我被折磨,一听到高音喇叭放样板戏,就像用鞭子抽我。
我不主张更多地演样板戏。
王元化(资深理论家):只要还留着那段噩梦般生活记忆的人都很清楚,样板戏正如评法批儒、唱语录歌、跳忠字舞、早请示晚汇报一样,都是“文化大革命”“大破”之后“大立”的文化样板。
它们作为文化统治的构成部分和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紧紧连在一起。
冯英子(作家):“文化大革命”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天之骄子——样板戏,难道还应该找这样那样的理由去肯定它吗?
巴金:在听到样板戏重播的当晚,做起“文革”噩梦。
资料
智取威虎山
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改编
主要人物:杨子荣少剑波李勇奇座山雕栾平小常宝
经典台词:“早也盼晚也盼,盼穿双眼,谁知道今日打土匪进深山,救穷人脱苦难,自己的队伍来到面前。
”
红灯记
据同名沪剧改编原为电影文学剧本《革命自有后来人》
主要人物: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鸠山
经典台词:“提篮小卖拾煤渣,挑水担柴也靠她,里里外外一把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
海港
根据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
主要人物:杨村彬章琴方海珍马洪亮韩小强
经典台词:“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轻轻一抓就起来。
”
沙家浜
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
主要人物阿庆嫂郭建光胡传魁沙奶奶刁德一
经典台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
奇袭白虎团
据志愿军副排长杨育才真实事迹编写
主要人物:严伟才韩大年王团长
白毛女
根据贺敬之、丁一同名歌剧改编
主要人物:喜儿杨白劳
经典台词:“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
”
红色娘子军
根据谢晋同名电影改编
主要人物:吴清华洪常青
经典台词:“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