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

合集下载

脊髓损伤评定分级及评定流程

脊髓损伤评定分级及评定流程

脊髓损伤评定分级及评定流程
脊髓损伤的评定分级通常使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制定的标准,其中包括以下五个级别:
1. A 级:完全性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2. B 级:不完全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保留感觉功能,但无运动功能。

3. C 级:不完全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保留运动功能,但其关键肌肉的肌力小于 3 级。

4. D 级:不完全性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保留运动功能,其关键肌肉的肌力大于或等于 3 级。

5. E 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脊髓损伤的评定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病史采集:了解脊髓损伤的原因、时间、部位等信息。

2. 身体检查: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感觉、运动、反射等功能。

3. 神经功能评定:使用国际公认的评定量表,如 ASIA 标准,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评定。

4. 辅助检查: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 X 光、CT、MRI 等,以确定脊髓损伤的具体情况。

5. 康复评定:评估患者的康复潜力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

脊髓损伤的影像诊断造成脊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外伤性和非外伤性,外伤性脊髓损伤通常伴有脊柱的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脊柱的功能同时受损;非外伤性的脊髓损伤包括炎症性、肿瘤性、血管性和放射性损伤等。

外伤性脊髓损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常规X线照片作出快捷、初步的定位诊断,而CT及MRI能够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而详细的影像学信息,这无疑对脊髓损伤的定性、定位和损伤的评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脊髓创伤影像学表现1.损伤分期(1)脊髓创伤急性期:急性脊髓创伤常伴随不可逆性脊柱结构破坏,如撕裂伤、横断伤或严重挫伤,也可由内在的可逆性损伤如震荡或轻微挫伤引起,还可以由外来的可逆损伤如脊髓受压引起。

脊髓震荡伤(脊髓休克)产生短暂性神经缺陷,却不能发现脊髓本身形态或微观结构的改变。

最初神经损伤症状可能十分严重,可被认为是神经化学或神经内分泌水平的改变而造成,一般可在24~48小时之内恢复。

颈髓经常最易受累,可能与先前颈椎存在的损伤所致的椎管狭窄或运动度过大有关。

脊髓挫伤是脊髓内在的损伤,具有由坏死、血肿和水肿所致的整体或(和)微观结构的改变。

它能引起可逆性或通常不可逆的神经缺陷。

早期的挫伤只是少数小的中央血肿,之后逐渐扩大并通过周围水肿互相融合。

如果只是轻微的挫伤,则在影像和临床表现上很难相鉴别。

即使是在理想的成像技术条件下,微小的点状血肿也可能很难发现。

脊髓撕裂伤和横断伤是由神经索的失连续性引起的不可逆性损伤。

脊髓十分坚韧很少被撕裂或是断开,即便是在大量骨折错位的情况下。

若在受伤几天之后作检查,则很难区分横断伤和严重挫伤。

严重挫伤之后脊髓发生降解而自溶,典型的这种变化发生于伤后24~48小时,与完全性脊髓破裂表现相似。

与横断伤不同的是,挫伤的患者具有潜在的神经恢复能力。

(2)脊髓创伤慢性期:先前条件较稳定的病人在急性损伤后长时间内也可发展为神经功能缺陷。

这种新的功能缺陷的发展或先前损伤难以解释的病程需要合理的进一步的研究和干预。

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与诊断定位

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与诊断定位

脊髓损伤临床表现与诊断定位一、脊髓震荡与脊髓休克:1、脊髓震荡:脊髓损伤后出现短暂性功能抑制状态。

大体病理无明显器质性改变,显微镜下仅有少许水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未见破坏现象。

临床表现为受伤后损伤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迟缓性瘫痪,经过数小时至两天,脊髓功能即开始恢复,且日后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2、脊髓休克:脊髓遭受严重创伤和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的暂时性完全抑制,临床表现以迟缓性瘫痪为特征,各种脊髓反射包括病理反射消失及二便功能均丧失。

其全身性改变,主要可有低血压或心排出量降低,心动过缓,体温降低及呼吸功能障碍等。

脊髓休克在伤后立即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周。

儿童一般持续3-4天,成人多为3-6周。

脊髓损伤部位越低,其持续时间越短。

如腰、骶段脊髓休克期一般小于24小时。

出现球海绵体反射或肛门反射或足底跖反射是脊髓休克结束的标志。

脊髓休克期结束后,如果损伤平面以下仍然无运动和感觉,说明是完全性脊髓损伤。

二、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从运动、感觉、反射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平面来判断损伤的节段。

(一)、颈脊髓损伤:1、第一、二脊髓损伤:病人多数立即死亡,能到医院就诊者只有下列神经病学改变:① 运动改变:第一、二颈神经发出纤维支配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当其受伤时,会影响这些肌肉功能。

② 感觉改变:第一、二颈神经的前支参与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

当寰枢推骨折、脱位、齿状突骨折时,病人可感到耳部及枕部疼痛、麻木。

检查时可发现有局部痛觉过敏或减退。

2.第三颈脊髓损伤:该部位的脊髓支配膈肌及肋间肌,损伤后不能进行自主呼吸,伤员多于受伤后立即死亡。

常见的损伤原因为绞刑骨折,即第二至第三颈椎脱位,第二颈椎双侧椎弓骨折。

这种骨折脱位亦可因上部颈椎于过伸位受伤引起。

3.第四颈脊髓损伤:(1) 运动改变:病人为完全性四肢瘫痪。

膈肌受第三至第五颈神经支配,第四颈脊髓节段损伤后,创伤性反应也往往波及到第三颈神经,故病人的自主呼吸丧失。

脊髓损伤的分类及评分

脊髓损伤的分类及评分
2
截瘫 脊髓胸、腰或骶段的运动感觉功能损害或丧失。截瘫不涉及上肢功能,但可累及躯干、腿部和盆腔脏器。本术语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椎管外神经损伤。
3
神经根逃逸 指完全性颈髓或腰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之上脊髓神经根损伤逐步恢复,从而出现神经损伤平面“下移”的假象。
4
马尾回避(逃避)
4
D级:不完全 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存在感觉和运动功能,且大部关键肌的肌力等于或大于3级
5
E级: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ASIA指数评价脊髓损伤是片面 的,应同时应用运动评分和感觉评分
人体左右各有10组关键肌
01
根据徒手肌力测定肌力分为0~5级
02
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03
运动评分
正常感觉功能(痛觉 、触觉)评2分,异常1分,消失0分,每一脊髓节段一侧正常4分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01
马尾神经损伤:为椎管内的腰骶神经根受损,大腿、小腿、足部、会 阴部及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两侧的皮肤感觉对称或不对称。股四头肌以下的肌肉及括 约肌减弱或消失,患者行走正常或摇摆步态。
02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01
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脊髓损伤可为单纯的脊髓 、圆锥、或马尾损伤,也可为脊髓圆锥损伤或圆锥马尾损伤
按脊髓损伤的程度分类
完全性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至最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骶部的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感觉及肛门深感觉,运动功能是肛门指检时肛门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
01
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期,脊髓损 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既可预示脊髓功能永久性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02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分型

脊髓损伤的神经功能分级神经功能分级(一)Frankel分级:1969年由Frankel提出将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存留情况分为五个级别,该方法对脊髓损伤的程度进行了粗略的分级,对脊髓损伤的评定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但对脊髓圆椎和马尾损伤的评定有其一定缺陷,缺乏反射和括约肌功能判断,尤其是对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状况表达不够清楚。

(二)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1982年美同脊髓损伤协会(ASIA)提出了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评分标准,将脊髓损伤量化,便于统计和比较。

1997年ASIA对此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加完善。

该方法包括损伤水平和损伤程度。

1、脊髓损伤水平(1)感觉水平检查及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觉、触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的28个皮区的关键点,在每个关键点上检查2种感觉,即针刺觉和轻触觉,并按3个等级分别评定打分(0为缺失;1为障碍;2为正常。

不能区别钝性和锐性刺激的感觉应评为0级)。

检查结果每个皮区感觉有四种状况,即:右侧针刺觉、右侧轻触觉、左侧针刺觉、左侧轻触觉。

把身体每侧的皮区评分相加,即产生两个总的感觉评分,即针刺觉评分和轻触觉评分,用感觉评分表示感觉功能的变化。

正常感觉功能总评分为224分。

(2)运动水平的检查评定:指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运动功能(肌力3级以上)的最低脊髓节段,左右可以不同。

检查身体两侧各自10对肌节中的关键肌。

检查顺序为从上向下,各肌肉的肌力均使用0-5临床分级法。

这些肌肉与相应节段的神经支配相一致,并且便于临床做仰卧位检查(在脊髓损伤时其它体位常常禁忌)。

按检查结果将两侧肌节的评分集中,得出总的运动评分,用这一评分表示运动功能的变化。

正常运动功能总评分为100分。

(3)括约肌功能及反射检查:包括肛门指检、肛门反射、尿道球海绵体反射,测试肛门外括约肌。

该检查用于判定脊髓是完全性还是不完全性损伤。

2、脊髓损伤程度:鞍区皮肤感觉的检查应环绕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区各个方向均仔细检查,任何触觉或痛觉的残存均应诊断为不完全性损伤。

脊髓损伤平面的评定

脊髓损伤平面的评定

脊髓损伤平⾯的评定01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gury SCI)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以下脊髓功能的障碍,是⼀种可以导致终⾝残疾的损伤。

四肢瘫(tetraplegia)指由于椎管内的脊髓颈段神经组织受损⽽造成颈段运动和/或感觉的损害或丧失。

四肢瘫导致上肢、躯⼲、下肢及盆腔器官的功能损害,即功能受损涉及四肢。

*本术语不包括臂丛损伤或者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造成的功能障碍。

截瘫(paraplegia)指椎管内神经组织损伤后,导致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不包括颈段)运动和/或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

截瘫时,上肢功能不受累,但是根据具体的损伤⽔平,躯⼲、下肢及盆腔脏器可能受累。

*本术语包括马尾和圆锥损伤,但不包括腰骶丛病变或者椎管外周围神经的损伤。

⽪节(dermatome)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经(根)轴突所⽀配的相应⽪肤区域。

肌节(myotome)指受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运动神经(根)轴突所⽀配的相应⼀组肌群。

解剖特征02评估前应⾸先了解脊髓的解剖结构与各部位损伤的情况。

取决于脊髓损伤的程度和部位,评估前脊髓损伤后的表现及恢复程度取决于⼀、脊髓节段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组成部分之⼀,全长42~45cm,上端于枕⾻⼤孔处与延髓相接,下端⾄第⼀腰椎下缘,占据椎管的2/3。

脊髓⾃上⽽下发出31对脊神经,与此相对应也分为31个节段个节段,即8个颈节(C1-C8),12个胸节(T1-T12),五个腰节(L1-L5),五个骶节(S1-S5)和⼀个尾节(Co)向下每个节段有2对神经根:前根和后根。

在出⽣后由于脊柱⽣长快,脊髓⽣长慢,各椎体的神经根只有在脊髓上部是平⾏的平⾏的,从胸髓开始,神经根便向下斜⾏斜⾏,例如:T10损伤,脊髓的损伤节段就不是T10,⽽是T9或T8,定位诊断时必须考虑到。

⼆、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损伤⽔平的评定031运动损伤平⾯的确定运动平⾯:运动平⾯通过⾝体⼀侧10个关键肌的检查确定,该平⾯关键性肌⾁的肌⼒必须≥3级,该平⾯以上的关键性肌⾁的肌⼒必须≥4级,例如:C7⽀运动平⾯:配的关键肌⽆任何活动,C6⽀配的肌⾁肌⼒为3级,若C5⽀配的肌⾁肌⼒为5级,那么,该侧的运动平⾯在C6。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诊断]一、病程(一)髓休克期脊髓遭受创伤与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得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与自主神经系统得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脊髓休克期得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

(二)髓休克期后二、症状与体征(一) 完全性脊髓损伤1、.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得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表1-1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2、运动障碍。

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

休克期过后若就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3、括约肌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

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得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与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与范围不同有很大得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与感觉过敏等表现。

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

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得自主运动与痛温觉消失、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得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与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

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损伤平面得腱反射消失而损伤平面以下得腱反射亢进。

脊髓损伤的分类及评分

脊髓损伤的分类及评分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3. 马尾神经损伤:为椎管内的腰骶神经 根受损,大腿、小腿、足部、会 阴部 及鞍区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两侧的 皮肤感觉对称或不对称。股四头肌以 下的肌肉及括 约肌减弱或消失,患者 行走正常或摇摆步态。
脊髓神经损伤的解剖部位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在临床上所见到的脊髓损伤可为单纯 的脊髓 、圆锥、或马尾损伤,也 可为脊髓圆锥损伤或圆锥马尾损伤
按脊髓损伤的程度分类
3 完全性脊髓损伤:在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至最 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的完全丧失。骶 部的感觉功能包括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感觉 及肛门深感觉,运动功能是肛门指检时肛门 外括约肌的自主收缩 。 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期,脊髓损 伤程度难 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既可预示脊髓功 能永久性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功能独立性评定及分级
每个方面要评价2个或2个以上活动项目,每项按功能的 独 立性评定,分为7级 7级:完全独立:活动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规范的完成且无 需矫 正,不用辅助设备和帮助 6级:独立性减弱:活动超过规定时间活动不能安全地完成,活 动需要辅助设施 5级:监护或示范:不需要体力帮助,但需要提示 4级:最低限度接触性 帮助:给患者的帮助限于扶助性,或患者 在活动中主动用力程度大于75% 3级:中等帮助 :需要更多的扶助,患者在活动用力程度为50 %~75% 2级:最大帮助:患者活动量的25 %~50%为主动用力 1级:完全依赖:患者在活动中主动用力仅在25%以下
(2)间接外力
•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跳水意外时, 外力多未直接作用于脊柱、脊髓,但 间接外力可引起各种类型不同的脊柱 骨折、脱位,导致脊髓损伤,是造成 脊柱、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2.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脊髓损伤评定标准
一、感知能力评估
感知能力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得信息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感知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痛觉:评估患者对疼痛的感知能力,包括痛觉过敏、痛觉缺失等。

2.温度觉:评估患者对温度变化的感知能力。

3.触觉:评估患者对触碰、轻拍等刺激的感知能力。

4.位置觉:评估患者对肢体位置的感知能力。

二、运动功能评估
运动功能是指个体完成动作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运动功能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肌肉力量:评估患者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2.关节活动度: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

3.协调性:评估患者肢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4.运动控制:评估患者对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控制能力。

三、平衡与协调评估
平衡与协调是指个体在保持身体姿势稳定和完成动作时,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平衡与协调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静态平衡:评估患者保持静止姿势的能力。

2.动态平衡:评估患者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身体姿势稳定的能力。

3.协调性动作:评估患者完成复杂动作时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四、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能力是指个体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理能力:评估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进食、洗漱、穿脱衣物等。

2.转移能力:评估患者独立完成床椅转移、上下楼梯等能力。

3.交流能力:评估患者的语言、文字和手势交流能力,以及理解他人语言的能力。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概述】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变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为“四瘫”。

按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将其分为以下类型。

⑴脊髓震荡:与脑震荡相似,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迟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

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只是短暂性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⑵脊髓挫伤与出血:为脊髓的实质性损坏,外观虽完整,但脊髓内部可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达纤维束的中段。

脊髓损伤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轻者为少量的水肿和点状出血,重者则有成片挫伤、出血,可有脊髓软化及瘢痕的形成,因此预后极不相同。

⑶脊髓断裂: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伤,又称挫裂伤,脊髓断裂后恢复无望,预后恶劣。

⑷脊髓受压:骨折移位,碎骨片与破碎的椎间盘进入椎管内可以直接压迫脊髓,而皱褶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也可以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及时去除压迫物后脊髓的功能可望部分或完全恢复,如果压迫时间过久,脊髓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软化、萎缩或瘢痕形成,则瘫痪难以恢复。

⑸马尾神经损伤:第二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产生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马尾神经完全断裂着少见。

此外,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驰援性瘫痪,这是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现象,称之为脊髓休克。

2~4周后这一现象可根据实质性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

因此,脊髓休克与脊髓真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⑴脊髓损伤的诊断: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援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21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2021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

为了更准确地对脊髓损伤进行分类和诊断,国际脊髓损伤协会(International Spinal Cord Society, ISCoS)于2021年发布了最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

这一标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学习。

一、脊髓损伤的定义脊髓损伤是指由外力作用于脊柱和脊髓区域造成的神经系统损伤。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肢体肌力和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二、脊髓损伤分类根据国际标准,脊髓损伤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两大类,具体可细分为以下五个等级:1. 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A):指脊髓损坏部位以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完全丧失,无自主运动能力。

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指脊髓损伤造成了部分神经传导通路的损坏,患者可能保留了一定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可根据具体症状细分为不同的等级。

3. 轻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C):患者保留了肌肉收缩和活动的能力,但运动功能受限,感觉存在异常。

4. 中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C):患者保留了更多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日常活动,但仍存在较为明显的功能障碍。

5. 重度不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 D):患者的运动和感觉功能大部分得以保留,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存在轻微的功能障碍。

三、应用意义通过对脊髓损伤的详细分类,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功能障碍程度,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等级的脊髓损伤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例如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因此准确的分类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未来展望脊髓损伤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人们对神经系统的深入理解,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高效治疗手段和方法出现,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康复和治疗。

国际标准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也将为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的发布标志着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诊断]一、病程(一)髓休克期脊髓遭受创伤与病理损害时即可发生功能得暂时性抑制,表现出运动、感觉、反射与自主神经系统得一系列变化,称为脊髓休克期。

脊髓休克期得长短不同,在脊髓震荡及不完全脊髓损伤,可无脊髓休克期或甚为短暂,至临床检查时已无休克表现,脊髓损伤平面愈高(如上颈髓),损伤愈严重(如脊髓完全损伤或断裂),其休克期愈长,可达8周,临床上脊髓休克期长短可有不同,一般以出现肛门反射认定脊髓休克期结束.(二)髓休克期后二、症状与体征(一)完全性脊髓损伤1.、感觉障碍。

损伤平面以下得痛觉、温度觉、触觉及本体觉消失.参照脊神经皮节分布可判断脊髓损伤平面(表1-1)。

表1-1 脊髓感觉水平皮肤标志2。

运动障碍。

脊髓休克期,脊髓损伤节段以下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

休克期过后若就是脊髓横断伤则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髌阵挛及踝阵挛及病理反射。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见表1—2。

表1-2 脊髓运动水平肌肉标志3。

括约肌功能障碍。

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尿潴留,系膀胱逼尿肌麻痹形成无张力性膀胱所致。

休克期过后,若脊髓损伤在骶髓平面以上,可形成自动反射膀胱,残余尿少于100毫升,但不能随意排尿。

若脊髓损伤平面在园锥部骶髓或骶神经根损伤,则出现尿失禁,膀胱得排空需通过增加腹压(腹部用手挤压)或用导尿管来排空尿液.大便也同样可出现便秘与失禁。

(二)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依脊髓损伤节段水平与范围不同有很大得差别,损伤平面以下常有感觉减退,疼痛与感觉过敏等表现。

重者可仅有某些运动,而这些运动不能使肢体出现有效功能,轻者可以步行或完成某些日常工作,运动功能在损伤早期即可开始恢复,其恢复出现越早,预后越好。

临床上有以下几型:1、脊髓前部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得自主运动与痛温觉消失。

由于脊髓后柱无损伤,病人得触觉、位置觉、振动觉、运动觉与深感觉完好。

2、脊髓中央性损伤(中央管综合征):在颈髓损伤时多见。

表现上肢运动丧失,但下肢运动功能存在或上肢运动功能丧失明显比下肢严重。

脊髓损伤的诊断及并发症处理

脊髓损伤的诊断及并发症处理

评定步骤
1.确定身体左右两侧的感觉损伤平面 2.确定身体左右两侧的运动损伤平面 3.确定神经损伤平面 4.判断是否为完全性损伤 5.判断AISA残损分级(AIS) 6.确定部分保留区
神经评估
确定感觉平面
选取28对脊髓节段的关键点(头颈上肢9对、躯干10对、下肢 9对) 检查轻触觉和针刺觉 确定感觉消失区、感觉减退或敏感区、感觉正常区 0=消失 1=改变 2=正常 NT=无法检查 正常感觉区的最低节段即为感觉平面 双侧不同时,总平面为损伤平面高的一侧
损伤一年后,大部分患者贫血会改善,如持续存在,通常 有合并慢性感染性并发症。
(八)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是在关节周围软骨内见层状骨形成,SCI发生率在13-17%。 通常是在损伤后6个月内发现。
只有低于神经平面的关节会发展为异位骨化,最常见的位置为臀部 (前内侧面),其次为膝关节、肩关节。
处理:
31对脊神经(颈8,胸12,腰5,骶5,尾1,成对)从脊髓出 发。胸椎平面及以下,神经根出口在相应椎体下方,而在 颈部神经根出口在相应椎骨上方。
脊髓有两个膨大: 1.颈膨大:包括C5-T1的神经根,形成臂丛神经支配上肢。 2.腰膨大:腰丛(L1-L4神经根)和腰骶丛从腰膨大出来支 配下肢。
脊髓结构
脊髓横截面上显示出由白质包围的呈蝴蝶形的中央灰质。 脊髓灰质包含胞体、主要神经元、树突及轴突。白质
由上行和下行的有髓和无髓轴索(神经束或纤维束)组成。 上行通路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下行通路从大脑向下传递 运动信号。
脊髓损伤评定
Part3
脊髓损伤评定目的
1.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2.估计预后 3.监测恢复进展 4.评估疗效
确定运动平面
测定10对脊髓节段的关键肌群肌力(上肢5对、下肢5对)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

对于脊髓损伤的神经学分类,国际上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

2019年,国际上发布了一份新的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该标准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对于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我们需要对其内容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1.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的意义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的发布,旨在对脊髓损伤进行更加准确、规范和科学的分类,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水平。

这一标准的推出,将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脊髓损伤相关疾病的研究和诊断水平的提高。

2.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的内容该标准检查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脊髓损伤的神经学级别划分:根据患者的脊髓功能状态,将其分为不同的神经学级别,以便于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评估和诊断。

- 脊髓损伤的神经学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神经学级别和功能状态,对脊髓损伤进行分级划分,以便于医生根据不同分级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对脊髓损伤的临床症状和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描述,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的应用这份标准检查表的发布将对临床医生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医生可以根据该标准对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更加科学、精准的分类,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该标准还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个统一的评估和诊断工具,提高医生们对脊髓损伤的诊断能力和临床经验。

该标准还可以为脊髓损伤的研究提供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和数据集,促进脊髓损伤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4. 小结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的发布,标志着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这一标准的推出对于提高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Frankel五级评定方法(1969年)A B C D E四川省康复医院脊柱脊髓损伤康复科唐虹A: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B: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仅存某些骶区感觉),运动丧失;C: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无效运动(即无有用功能存在),肌力小于3级;D: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有效运动,肌力大于3级,可扶拐行走;E:感觉及运动正常,大小便功能良好,病理反射存在。

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能保留;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不完全损伤定义:感觉不完全损伤,且保留有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或脊髓损伤运动平面以下三个节段以上残存有运动功能。

1、上颈段脊髓损伤(C1-4) 此段脊髓上端与延髓相连,故损伤后部分病人可合并有延髓甚至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

上颈髓损伤时,常有颈枕部疼痛,颈部运动受限。

c1~2损伤时病人大多立即死亡,C2~4节段内有膈神经中枢,伤后多出现膈肌和其他呼吸肌麻痹,病人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损伤平面以下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不完全瘫痪。

2、下颈段脊髓损伤(C5-8) 此段损伤多引起肋间神经麻痹,膈肌麻痹,四肢瘫痪,双上肢为弛缓性瘫痪,双下肢为痉挛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C8~T1损伤可出现尺神经麻痹的爪形手和交感神经节受损的Horner征。

3、胸段脊髓损伤常有根性疼痛,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出现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Te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

脊髓休克期中可出现交感神经阻滞综合征,即血管张力丧失,即脉搏徐缓下降,体温随外界的温度而变化,脊髓休克期过后可出现总体反射。

脊髓损伤诊疗指南

脊髓损伤诊疗指南

脊髓损伤诊疗指南【病史采集】1.外伤情况:明确受伤机理、暴力类型和作用部位,患者受伤时的体位和姿势。

2.脊髓损伤症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的类型和程度,是伤后立即出现,还是逐渐出现,与伤员搬运过程有无关系。

3.有无颅脑、内脏等合并伤。

4.伤后抢救治疗及效果。

5.既往有无脊柱外伤、畸形和炎症病史,有无脊柱、椎间盘退行性病变。

【体格检查】1.一般检查:有无休克、呼吸困难和生命体征变化。

开放性火器伤是否合并颈、胸、腹的大血管损伤和内脏损伤。

2.局部检查:脊柱受伤部位有无肿胀、压痛、移位、畸形。

开放创口部位、形状,有无脊髓组织外溢和脑脊液外漏,创口内有无异物残留。

3.神经系统检查:包括运动、感觉、反射、括约肌和植物神经功能等。

【辅助检查】1.脊柱X线摄片:应常规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拍双侧斜位片。

第1~2颈椎应摄张口位片。

明确脊柱骨折的类型、部位;椎体压缩、移位程度;有无骨片突入椎管;有无椎间隙狭窄等改变。

2.脊柱CT和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情况。

3.腰椎穿刺:常规脑脊液检查有无出血;Queckenstedt压颈试验判断椎管是否受阻;碘造影显示受阻部位、程度和类型。

4.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有助判断脊髓损伤程度,评估脊髓功能的恢复。

【诊断】1.脊柱外伤病史。

2.伤后立即或逐渐出现肢体瘫痪,受伤平面以下皮肤感觉障碍及尿潴留等。

3.脊柱受伤处软组织局部肿胀、压痛和畸形。

开放创口可见脊髓组织或脑脊液外溢。

4.神经系统检查提示脊髓功能损害。

对脊髓休克期患者,可通过H反射试验、体感诱发电位、前庭脊髓束传导试验来判断脊髓功能丧失是暂时性生理阻断抑或是解剖结构中断。

5.脊柱X线摄片、CT和MRI检查可显示脊柱有3~4级骨折脱位或椎体压缩和脊髓损伤(见附表)。

X线脊柱骨折程度与脊髓损伤的关系6.腰穿脑脊液血性,Queckenstedt压颈试验提示椎管梗阻。

【治疗原则】1.急诊处理,休克者应立即抗休克治疗,病人搬运时应防止因脊柱扭曲或过伸过屈而加重脊髓损伤,尿潴留应留置导尿。

脊髓损伤评定

脊髓损伤评定

书写格式:运动损伤平面xxx感觉损伤平面xxx脊髓损伤不完全损伤x级/完全损伤0 = 感觉缺失 1 = 感觉改变(受损或部分感知,包括感觉过敏) 2 = 正常或完整(与面颊部感觉类似) NT = 无法检查感觉功能评定1. 注意事项:患者检查应取仰卧位(肛诊可取侧卧位),以保证能将治疗各阶段的检查结果进行有效对比。

如损伤早期存在脊柱不稳,又无支具稳定的情况下,侧卧位行肛门指诊时应采用轴向翻身(即脊柱无扭转)的方法,或用仰卧位检查来替代。

患者无法进行检查时当关键点或关键肌因某种原因无法检查时(即因石膏固定、烧伤、截肢或患者无法感知面部感觉等),检查者将记录“NT”(无法检查)来代替评分。

这种情况下将无法评估治疗过程中该点的感觉运动评分以及受累侧的感觉运动总分。

另外,伴有脑外伤、臂丛神经损伤、四肢骨折等相关损伤时,可影响神经系统检查的完成;但仍应尽可能准确地评定神经损伤平面。

然而,感觉/运动评分和分级应根据延后的检查来进行。

必查项目感觉检查的必查部分是检查身体左右侧各28个皮节的关键点(C2至S4-5)。

关键点应为容易定位的骨性解剖标志点。

每个关键点要检查2种感觉:轻触觉和针刺觉(锐/钝区分)。

每个关键点的轻触觉和针刺觉分别以面颊部的正常感觉作为参照,按3个等级评分。

轻触觉检查需要在患者闭眼或视觉遮挡的情况下,使用棉棒末端的细丝触碰皮肤,接触范围不超过1厘米。

针刺觉(锐/钝区分)常用打开的一次性安全别针的两端进行检查:尖端检查锐觉,圆端检查钝觉。

在检查针刺觉时,检查者应确定患者可以准确可靠地区分每个关键点的锐性和钝性感觉。

如存在可疑情况时,应以10次中8次正确为判定的准确标准,因这一标准可以将猜测的几率降低到5%以下。

无法区分锐性和钝性感觉者(包括触碰时无感觉者)为0分。

若锐/钝感知发生改变则为1分。

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可靠地区分锐性和钝性感觉,但关键点的针刺程度不同于面部正常的针刺强度。

其强度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面部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损伤的诊断与分级
Frankel五级评定方法(1969年)A B C D E四川省康复医院脊柱脊髓损伤康复科唐虹A: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B: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仅存某些骶区感觉),运动丧失;C: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无效运动(即无有用功能存在),肌力小于3级;D: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存在,有效运动,肌力大于3级,可扶拐行走;
E:感觉及运动正常,大小便功能良好,病理反射存在。

A级(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无任何运动及感觉功能保留;
B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包括S4-S5(鞍区)有感觉功能保留,但无任何运动功能保留;
C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有一半以上的关键肌肌力小于3级;
D级(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且脊髓损伤神经平面以下至少有一半的关键肌肌力大于、等于3级;
E级(正常):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

不完全损伤定义:感觉不完全损伤,且保留有肛门括约肌自主收缩或脊髓损伤运动平面以下三个节段以上残存
有运动功能。

1、上颈段脊髓损伤(C1-4) 此段脊髓上端与延髓相连,故损伤后部分病人可合并有延髓甚至脑干损伤的临床表现。

上颈髓损伤时,常有颈枕部疼痛,颈部运动受限。

c1~2损伤时病人大多立即死亡,C2~4节段内有膈神经中枢,伤后多出现膈肌和其他呼吸肌麻痹,病人表现有进行性呼吸困难,损伤平面以下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不完全瘫痪。

2、下颈段脊髓损伤(C5-8) 此段损伤多引起肋间神经麻痹,膈肌麻痹,四肢瘫痪,双上肢为弛缓性瘫痪,双下肢为痉挛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C8~T1损伤可出现尺神经麻痹的爪形手和交感神经节受损的Horner征。

3、胸段脊髓损伤常有根性疼痛,病变水平以下各种感觉减退或丧失,大小便出现障碍,运动障碍表现为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Te以上损伤可出现呼吸困难。

脊髓休克期中可出现交感神经阻滞综合征,即血管张力丧失,即脉搏徐缓下降,体温随外界的温度而变化,脊髓休克期过后可出现总体反射。

4、腰骶段脊髓损伤(L1~S2) 按其临床表现分为腰髓、圆锥和马尾损伤三部分。

T10以下椎体损伤致脊髓损伤时,表现为双下肢弛缓性瘫痪,提睾反射、膝腱反射消失,腹壁反射存在,Babinski征阳性;圆锥损伤不引起下肢运动麻痹,下肢无肌萎缩,肌张力及腱反射无改变,肛门反射减
低或丧失,肛周包括外阴部呈马鞍型感觉障碍,出现无张力性神经元性膀胱,常伴有性功能障碍如阳痿,直肠括约肌松弛及臀肌萎缩;Lz以下椎体骨折或脱位,损及马尾神经,多为不完全性,表现为下腰部、大腿、小腿及会阴部的自发性疼痛,两侧常不对称,双下肢力弱,常伴有肌萎缩,跟腱反射消失,膝腱反射减弱,括约肌和性功能障碍及营养障碍常不明显。

脊髓损伤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各种原因造成脊髓直接或间接性损伤,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但其临床表现早期与晚期有所不同。

脊髓横贯损害时,由断面以下所支配的肌肉麻痹,随意运动、感觉和括约肌的功能障碍。

脊髓完全性损害或表现为脊髓休克,或表现为完全性痉挛性四肢瘫或截瘫,前者为急性发生,后者为逐渐发展起来形成的。

也可表现为脊髓的不完全性横贯性损害:一、脊髓休克
见于急性脊髓横贯性损害,脊髓损伤后,在受损平面以下,立即出现肢体的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或消失,各种反射均减退或消失,病变水平以下深浅感觉完全丧失,膀胱无张力,尿潴留,大便失禁,呈无张力性(充盈性)尿便失禁。

脊髓休克时期的长短除与脊髓损伤本身的各种因素有关外,与患者的年龄,是否感染(如褥疮、尿路感染),是否有严重贫血、营养不良等也有关,特别是褥疮引起的蛋白
质丧失,以及膀胱与直肠功能不全等,均可延长休克期限。

通常为3~4天至6~8周,平均2~4周。

二、完全性脊髓损害
脊髓休克过后,损伤平面以下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但各种感觉无恢复,并可早期出现总体反射,即当损伤以下的皮肤或黏膜受到刺激时,髋、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跖屈,两下肢内收,腹肌收缩,反射性排尿和阴茎勃起等,但运动和各种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无恢复。

这种屈曲性截瘫通常是脊髓完全性横贯损害的指征。

而伸直性截瘫现时为脊髓非完全性横贯损害。

三、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脊髓病变呈完全性横贯损害者比较少见,更多见者是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其发生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如为急性病变,其损害虽然是不完全性的,但在早期其生理功能却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横贯损害很难区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待脊髓休克逐渐消除后,真正的病灶与体征方可显现出来,其脊髓休克时间通常较完全性损害要短。

如为慢性病变,则无脊髓休克表现,随着病变的发展,脊髓损害的表现逐渐出现并加重:
1、运动障碍运动障碍的范围与程度决定于病变的性质和部位,肢体瘫痪的程度通常比完全性横贯损伤要轻,
肌张力增高的程度和病理反射的出现亦不如完全性横贯损害显著,腱反射的亢进亦较轻,早期即可出现回缩反射。

2、感觉障碍脊髓不完全性横贯损害时多数在病灶以下出现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类别、程度则根据感觉传导束受损的情况而定,肛门周围感觉常为完好,并可出现疼痛症状。

3、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其出现与脊髓病变程度有关,通常与肢体瘫痪的轻重相平行。

轻者可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但常有排尿困难,重者则常有尿频、尿急甚至尿失禁,膀胱不能排空,大便常秘结,失禁者较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