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doc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扬州市“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但是,单纯地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把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

通过与多学科的整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学科互动的能力,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综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信息技术适切运用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适切运用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适切运用的有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市清潭实验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研究背景1、现代化社会人才素养的需要。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对学校教育是极大的挑战。

我们关注到未来人才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学习工作将逐步取代纸化的原始形式。

加强教师与学生这方面的意识与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学生拥有更大潜力的一个必要手段。

因此,我们必须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为培养新型的人才做好积极有效的准备。

2、课堂教学现状改善的需要。

当前影响学科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之一是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不能适应小学生认知形式的心理需求,也不能解决教材文本的直观生动的呈现,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无法抗拒地推到了我们面前,不是围观与等待,而是选择探索和挑战。

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以及常用的媒体设备的课堂教学相比,学校现有的教学媒体能带来什么?怎样的教学容使用这一技术能更好地超越传统课堂,更好地体现它的优越性?技术的运用,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带着这样的思考,各教师应当主动聚焦到适合的教学工具小软件的运用研究上来。

3、学校教育科研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省实验小学,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市现代教育技术先进集体。

进入新世纪以来,课题研究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丰实。

先后完成省级课题《优化学习心理培养创新能力》课题研究,《基于因素分析的学科有效教学改进策略的行动研究》等立项课题。

随着硬软件实力的不断提高,课题组10多年来在全国、省、市发表、获奖论文千余篇,被收录在各类论文集中。

每年都承担多节区级及以上研究课、参赛课,在此期间,同步进行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市级课题研究。

根据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我校电教装备逐渐改善,原有课题也需要与时俱进,向前推进,因此生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 调查,了解他们对信息 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 态度、需求和困难,收 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对实验班级进行课堂观 察,了解信息技术与学 科教学整合后的课堂教 学效果,为研究提供实 证支持。
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 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 学水平,为研究提供技 术支持。
开展不同学科的信 息技术与学科教…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些学科领域, 还需要拓展到其他学科领域,进 一步扩大应用范围。
培养教师信息技术 素养和能力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需要教师 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 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增加信息技术在学 科教学中的实际…
3
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教育 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究方法
文献综述
案例研究
问卷调查
课堂观察
教师培训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进行梳理和评价,探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 合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 验。
选取不同学科、不同年 级的课程进行个案研究 ,了解信息技术在学科 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 之处。
通过实际应用案例研究,可以进 一步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 的作用和应用效果,为推广和应 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李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 合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0, 45(3): 1-5.
王建华.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创 新应用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9, 37(8): 23-28.
0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践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成果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当前,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

“数字不再是只与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将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力。

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作、学习、生活的主要工具这一观点已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校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电教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九五”课题中,申报的课题《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益的研究》,于2002年12月,经江苏省电化教育馆评审验收结题。

“十五”期间,申报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被江苏省教育学会同意列入教育学会系统江苏省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并于2005年按预期通过结题。

以上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课题的界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基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认识,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用了多么先进的技术,一节课中用了多长时间的技术,而在于是否在恰当的教学环节使用,使学生完成某些用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三、研究目标(1)建立高质量的信息化资源库;(2)培养高水平现代化教师队伍;(3)探索高效率信息化课堂教学。

四、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本校的信息技术设施不断完善的发展轨迹及相对应的各个学科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本校一至六年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结合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引进国内外信息教育的先进思想和兄弟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成功经验,融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究。

五、研究成果1. 推进了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五年来,学校重视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尤其加大推进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

我校的信息化资源库主要是学校的网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扬州市“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但是,单纯地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把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

通过与多学科的整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学科互动的能力,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综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自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和全体研究成员的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各项研究工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要将传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探究、协作的方式,通过网络建立资源的共享以及资源的交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模拟相应的场景,进行适当的模拟实验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从中发现问题,并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试图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举措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已相当广泛,但如何用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益我们研究得不够深入和透彻,没有很好的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策略,怎样才能提高它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但又不应局限于课堂,学生将来更多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外,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习惯与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新一轮课堂改革,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自主的、探究的、协作的课堂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

现今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点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武装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课堂,延伸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自主的发现、自主的探究,并从中有所获得,有所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进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迎合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观点的实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相关的情境、模拟实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机与欲望的引导下积极的投入到学生中去,提升课堂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交流,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师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检测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检测报告

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
检测报告
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江油市贯山小学
检测单位江油市教育发展中心(盖章)
检测完成日期2020年6月19日
江油市教育发展中心
2020年6月
填表说明:
一、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在完成研究任务,研究周期结束后,都必须由市(州)教科所(院)或县市教研室组织检测,填写本报告。

二、检测工作主要评议课题研究过程的真实性、研究措施和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效果等。

三、本表中“课题类别”指XX年度重点(一般)课题或XX专项课题。

“课题批准文号”指有关批准立项的发文编号。

四、检测合格的课题,方可进行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开始加速引入信息技术,并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评价的转变。

首先,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之一是丰富学习资源。

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只能依靠教师提供的教材进行学习。

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则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互联互通,使学习资源得以迅速且轻松地获取。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教师讲解的课程视频、教材电子版、作业参考等学习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变得更为灵活和自主。

其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还在于多样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通常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方式,如在线讨论、群组合作、游戏化学习等。

这些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此外,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还可以通过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来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等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最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也需要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依靠考试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能力。

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线测验、项目作业、课堂参与等。

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改进措施。

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批准文号江教体文广发【2017】42号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彭艳课题承担单位江油市贯山小学填报日期 2020年7月8日江油市教育发展中心2020年7月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结题报告各位领导、专家:您们好!我受课题组推荐,就我校《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汇报,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我校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于2017年3月被立项为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一般课题,通过申报课题,请专家评估和审批,开题论证后,我校课题组成员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适当修改,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三年多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我校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活动,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我校进一步实施课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后期工作,一是由于学校领导、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的调动调整。

二是为了更好地让《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得到更为有效地开展,故我校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延期一年结题。

历时三年多,我校现已完成预定研究任务,达成研究目标,达到课题结题要求。

现回顾过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问题提出(一)课题背景及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课题批准文号江教体文广发【2017】42号课题类别一般课题课题名称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课题负责人彭艳课题承担单位江油市贯山小学填报日期 2020年7月8日江油市教育发展中心2020年7月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结题报告各位领导、专家:您们好!我受课题组推荐,就我校《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汇报,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我校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于2017年3月被立项为江油市教育科研课题——一般课题,通过申报课题,请专家评估和审批,开题论证后,我校课题组成员根据专家组提出的宝贵意见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适当修改,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三年多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我校课题组成员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课题实验活动,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我校进一步实施课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后期工作,一是由于学校领导、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的调动调整。

二是为了更好地让《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得到更为有效地开展,故我校课题《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应用研究》延期一年结题。

历时三年多,我校现已完成预定研究任务,达成研究目标,达到课题结题要求。

现回顾过去,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问题提出(一)课题背景及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化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基于互联网Internet的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和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受到巨大冲击,面临着信息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因而,适时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环境,建立以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新框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结题报告罗湖中学课题组信息技术,从广义上说是指扩展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完成信息获取、加工、传递、生产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

信息网络(包括互联网和局域网)和电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标志。

从狭义上说,信息技术,是指有关所有信息产品、信息工具的使用技术。

1999年初,我校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教育论坛项目——“高效能学校”的研究和实验,以“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为课题,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放置于国际教育大环境中来思考、设计。

创办“信息教育实验班”,将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应用于“实验班”的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并在普通班局部应用。

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推动了学校的全面工作,带来了办学的高效益。

一、研究背景我校选择教育信息化的办学路子,是基于以下几个背景的考虑:(一)从国际背景看,步人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就深层次的意义而言,联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智慧的联网,是把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在覆盖全球的巨大复杂的网络之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脑延伸”。

网络已经成为一个外化的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发展着的全人类的大脑,并由此引导出以科技进步和人才智能为内驱的“知识经济”亦即“智力经济”时代的到来。

“智力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尽快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教育体系,对于中国在2l世纪实现强国之梦具有不言而喻的战略意义。

不容讳言,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我们错过了多次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在许多方面我们落后于发达国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现代信息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门科学技术,无论是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与发达国家水平大致相同,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就能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否则,又要落后一个时代。

这是历史的机遇,我们不能坐失良机。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给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二、研究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构建一套新模式。

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

2、文献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二)实施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三)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六、课题成果分析(一)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全体教师均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全体教师均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三)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四)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

七、思索与建议。

(一)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

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

0引言,2020、、QQ、、、。

,,,[1],,。

[2],?。

[3]。

,,[4,5]。

1当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模式实践总结1.1基于线上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总结,,,。

20176,8。

2020,50,20179,,。

2020,,,QQ,,,56.2,89.96。

2020,2 ,,,“”、,、,,65.7,89.9。

2021,,,,、,,,PDF,,。

,,,。

,,76.2,92.4。

2020,20217,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和改进措施奚彩萍1吴小娟2王敏1王欣1魏雪云1(1.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镇江212100;2.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医药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28)【摘要】从2013年开始,经过8年的发展,中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由于2020年春天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网课大规模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文章通过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利用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引发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并基于教育心理学理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2.07.28※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2020年示范课程立项项目:“嵌入式系统基础”,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2021-R-8907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901195,江苏科技大学2020年校高教所教改课题(GJKTYB202015,GJKTYB202020, GJKTY202022),镇江高等专科学校2021年教改课题(2021ZXKC024,2021YB0022)。

作者简介:奚彩萍,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分形理论与目标检测。

95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

,、,93.25,92.73 ,94.04。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有效整合》结题报告甘南一中课题研究小组执笔人高宗刚吴越峰一、课题的背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推动不力正如大家所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国家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已经有着不可割舍的关系,谁在这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谁就会在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占据主动。

中国创新能力的落后已经极大的影响着中国的发展,这些都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障碍作用。

中国的高层的领导、教育专家、科学人士敏锐的注意到这一现象,并认识到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其不利于人才创新能力发展的弊端,因此下决心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一场改革,“……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了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我们的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二、课题的提出:信息技术发展使教学过程的改革成为可能截止2009年.8月我校已经完成了一线教师人手一台台式电脑、所有教室装备多媒体投影演示设备、每台电脑都可以接入千兆校园网的硬件建设,研究如何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使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投入尽快转化为提高教学水平的生产力已经摆在学校科研工作的首要议程上了。

当信息技术被逐步应用到教育领域,恰逢我国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当我国决定在基础教育领域启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时候,网络技术在经过了几年的徘徊后正进入高速发展和快速普及阶段,这使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仅是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变,更是担负起促进教育改革的重任如今,伴随着信息设备的日益平民化,学校硬件设备不断完善,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校园网相继建成,Internet接入校园,同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软件逐渐丰富,功能逐渐完善,我们意识到,利用信息技术或许能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不好解决的新课改提出的目标。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提出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有效整合》课题,希望找到适合现代社会的新的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自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和全体研究成员的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各项研究工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

21世纪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要将传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探究、协作的方式,通过网络建立资源的共享以及资源的交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出相应的情境,模拟相应的场景,进行适当的模拟实验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自主的学习与探究,从中发现问题,并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试图去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举措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已相当广泛,但如何用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益我们研究得不够深入和透彻,没有很好的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和策略,怎样才能提高它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但又不应局限于课堂,学生将来更多的学习时间是在课外,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从现在起就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习惯与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新一轮课堂改革,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跃的、自主的、探究的、协作的课堂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享受成功的喜悦。

现今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观点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武装我们的课堂,丰富我们的课堂,延伸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自主的发现、自主的探究,并从中有所获得,有所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进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正是迎合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一观点的实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相关的情境、模拟实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机与欲望的引导下积极的投入到学生中去,提升课堂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互、交流,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师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好不断进步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必将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如何去用,怎样用有效,何时用效率更高等等,这就体现了课堂上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成长。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们进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性研究”主要是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弊端,以及传统教育中学生多以接受型学习为主,缺乏自主探究与发现的热情;广大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中存在的误区和使用效率低下而提出的。

教育要跟上甚至超过时代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能够积极的、主动的、科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让学生在一种感兴趣的心态下主动的、全身心的求知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与传统有所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探索的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建立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交互,并完成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的学习超越课堂。

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和总结出一套正确、有效地使用方法,最大程度的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进行信息的交互,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的交互使学生在课堂和课堂以外达到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理论假设:通过计算机、网站、交互式一体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模拟实验、辅助教学,积极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师生整体水平和素质得以提高。

研究目的:1.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模拟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在学习兴趣与热情被充分激发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的探索与学习,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时,提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操作与创作能力并有所创新。

4.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具有如下4个特点:(1)重在解决实际问题;(2)强调研究与行动相结合;(3)不做理论上的一般性推论;(4)根据实际需要不断修正行动计划。

我校遵循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的思想,侧重于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走“实践—研究—行动—思考—发展—实践”的研究路线。

通过采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自我积累、专题研讨、案例分析、经验总结和专家咨询等方法,选择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研究,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文献查阅法。

通过查阅相关理论文章,书籍等,或是上网查找、阅读相关理论,提高课题组理论研究水平,把握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避免重复研究。

3.实验研究法。

面向广大教师,进行实验研究。

研究过程中,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用数理统计与理论研究法检测研究结果,同时在明确研究目标,拟定课题计划等工作的基础上,点面结合、分层实施、分段测评、动态调控。

六、课题研究过程课题立项之后,我们于2013年3月,组织了一批科研热情高、教学能力强的年轻人组成了课题组,明确了方向,分配了任务。

课题组内陈敏和王霞校长负责理论培训,匡元军老师主要负责技术培训,其他学科的老师则思考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在师生互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收到理想的成效。

本课题研究预计近三年完成(201303至201612)。

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11—201304):1.添置实验所必备的硬件设备和配套的软件资料。

2.完善课题实施细则,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3.确定课题组人员分工,落实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4.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5.优化校园信息环境,丰富资源库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05—201606):1.开展实验课教学2.整理案例,反思得与失,总结经验。

3.实验教师交流学习4.举行优质课、教案设计和论文评选,并收集资料。

5.探索网络环境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6.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工作。

7.本阶段我们进行了网络资源建设,依托学校的网络资源优势,完善了网络平台。

第三阶段成果汇总阶段(201607—201612):总结提高,汇总各项研究资料数据,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1.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归纳整理。

2.汇总教学课例、案例、教学使用软件、教师论文等。

3.撰写课题实验研究报告。

七、研究的措施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实施中,课题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调查研究,找出问题所在为了客观地了解我校现实中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现状,我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调查问卷,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在学校中、高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名学生就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现状作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94.7%的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比较感兴趣,也喜欢老师利用课件、微视频或寻找网络资源给他们上课。

近98%的学生认为使用现代信息手段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所学内容。

同时我们也进行了全体教师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点:1.三维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有的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只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

2.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的教师认为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全优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学科特点。

3.教学预设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有的青年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减少了学生“思考——发现”过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课件设计的模式,机械地学习。

4.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有些教师课件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只是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缺乏交互性,上课时学生当“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教师当“导演”,只能按顺序播放:有些则过于复杂,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其课件往往是画面背景杂乱,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导致学生上课时,一味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5.电子白板技术掌握程度娴熟不够,难以驾驭,须有计划实施培训与实践。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为了使课题组成员能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依据相关理论知识来反思教学,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制定了各阶段的理论学习材料,并能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精读一册、一刊,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我们学习了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它的核心在于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自觉学习,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到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是一种享受,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我们还为课题组的老师每年都征订两类杂志,一类是例如《中小学电教》和《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等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前沿杂志,另一类是《小学数学教师》、《江苏教育》等学科专业杂志。

在时间上,学校还利用每周半天时间专门给每一学科进行教科研活动(语文:周一下午;数学:周二下午;思品:周三下午;科学和信息是周四上午),使课题研究和教研组活动及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每次教研活动后及时利用网络进行评课和反馈,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