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期末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概论

上篇中医基础理论(30%)

一,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的概括。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二,气血精津液

气的含义:1,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2,是指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气的分类:元气,宗气,营气,卫气。

气机的概念: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称作气机。

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不通,成为气滞

气机升发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为气陷;气机下降不及或升发太过,成为气逆

气机失于外达而阻闭于内,称为气闭

气机失于内守而外泄,称为气脱

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血的含义: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样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血的生成:血,主要有营气和律液所组成。血液生成的过程,是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和脾的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经脾的升清而上输于肺,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注之于脉,化而为血。水谷精微是血液化生的主要来源。

血的运行:心主血脉,肺主宗气和朝会百脉,脾主统血,肝主藏血。

津液:是指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律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与血的关系:一,气为血帅。(1)气能生血(2)气能行血(3)气能摄血。二、血为气母。(1)血能载气(2)血能养气。

三,五脏六腑

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五脏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共同生理功能,同时有各有专司,且与躯体官窍有着特殊的联系,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特殊系统。其中,心的生理功能起着主宰作用。

心:君主之官肾:先天之本肺:华盖之官脾:仓府之官肝:将军之官

①心主血脉,主神志,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志为喜,在窍为舌,在体合脉,在腑合小肠。

②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主宣发肃隆,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其华在毛,在液为涕,在志为忧,在窍为鼻,在体合皮,在腑合大肠,在时为秋。

宣发,既宣布发散,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发散的作用。肃降:既清肃下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治节:既治理调节,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的作用。

③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志为思,在窍为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在腑合胃,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④肝主疏泄,主藏血。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在窍为目,在体合筋,在腑合胆,与春气相通。

⑤肾主水,主纳气,主藏精。其华在发,在液为唾,在志为恐,在窍为耳和二阴,在体合骨,在腑合膀胱,与冬气相通应。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物”,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六腑的生理特性:受盛和传化水谷,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心与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气和血的关系。

心与脾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血液的生成和运行的关系。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和情志两个方面。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与火、精与血两个方面。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的代谢方面

肝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机的调节方面。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化生两个方面。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精与血互生和阴液互养两个方面。

脾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和后天相互资生和水液代谢方面。

三,病因与病机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又称六邪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外感性。2、季节性。3、区域性。4、相兼性。5、转化性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②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③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暑易夹湿。

④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⑤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忧心神。火性燔灼,易伤津耗气。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火毒结聚,易致肿疡

疫疠:又称瘟疫、疫气、疠气、异气、疫毒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

疫疠的致病特点:1、发病急骤,病情险恶2、传染性强,病状类似3、一气一病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感情反应

七情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诱则气郁。3、影响病情变化

淤血:是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活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淤血的形成:1、各种不利于血液运行的因素,致使血行迟缓不畅,迟缓至极,凝聚停留为淤血。

2,照成各种出血的因素,由于血已离脉,却又停留于皮下或脏器,未能及时消散而成为淤血淤血的致病特点:1、易于阻滞气机2、影响血脉运行3、影响新血形成4、部位固定,病症繁多四诊:望、闻、问、切

中篇中药学基本知识(60%)

一,中药的性能

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和毒性

四气:是指寒热湿凉四种药性,是反应药物影响人体寒热变化以及阴阳盛衰的作用性质。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反应药物补泄散敛等作用特点。

五味特点:辛: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特点。甘:具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作用。酸:能收、固涩等作用。苦:能泄、能燥。咸:具有软坚散结和泻下的作用。淡:具有渗利水湿的作用。

中药的炮制目的:①增效②减毒③纠性④矫臭味⑤改性状净药材

组成原则:君、臣、佐、使

十八反: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甘草反海藻,大戟,芫花,甘遂

藜芦反人参,丹参,沙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二,常用中药

一,解表药(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

①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紫苏,生姜,羌活,白芷,细辛

【麻黄】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麻黄汤》

宣肺平喘:用于喘咳实证。《三拗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恶寒发热,脉浮等。《越婢汤》《越婢加术汤》

【桂枝】

性味辛、甘,温肺心膀胱

发汗解肌:用于风寒表证

温经通脉:用于胸痹痛,虚寒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心悸。

通阳化气:用于脾肾阳虚水肿,痰饮。

【荆芥】

祛风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风热表证。

透渗止痒:用于风疹,麻疹,皮肤瘙痒等。

止血:用于多种出血证。

【防风】

祛风解表:用于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祛风湿,止痛:用于风湿痹证。

止痉: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

②发散风热药(辛凉解表药):薄荷,桑叶,菊花,牛蒡子,蝉蜕,柴胡,葛根,升麻

【薄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