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件-人民版历史必修3
2011.10
YZB
1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先秦
诗经 楚辞 汉赋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问题探究:
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诗经》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地位如何?
3、什么是楚辞体?有什么特点?屈原对楚辞的发展有 什么贡献?
材料一 “流传千古的唐诗,出自伟大的唐代诗人,而 孕育这些诗人的,正是那个伟大的时代。”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 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 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 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 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 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2)由盛转衰——“ 诗圣 ”杜甫,其诗被称为 诗史 风格特点:现实主义(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①“ 三吏 ”“ 三别 ”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 的人道主义色彩。
②七律《 秋兴八首 》、《登高》;五律 《 春望 》、《月夜》凝重工整,堪为律诗典范。
关于唐诗 ①反映唐朝科举制度很受重视 ②反映唐朝民族文化的融合 ③反映唐朝后期扬州出现了夜市 ④反映唐朝长安整齐布局
佳文共欣赏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倡,万人 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
——司马相如《上林赋》
思考:以此赋为例,分析汉赋具有哪些特点?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 丰富,讲究排比,是一种带 韵散文。
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篇幅较长、辞 藻华美为特征,这反映出什么问题?
反映了汉武帝时国家统一强盛,文人气度 宽宏广大,时代精神豪迈进取,社会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讲义 人民版必修3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标要求] 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的经典与楚辞的魅力 1.《诗经》 (1)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01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多首,又称“诗三百”。
分《风》《雅》《颂》三部分。
(2)特点句式以□02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很强。
(3)影响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 (1)产生公元前4世纪在□03楚国产生的新的□04诗歌体裁。
(2)特点①□05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
②具有浓郁的□06楚国地方特色和□07神话色彩。
③□08句式较灵活,在□09节奏和□10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 ①人物:屈原。
②作品:《□11离骚》《九歌》《天问》等。
(4)影响楚辞体又被称为“□12骚体”,文学史上常以“□13风(指《诗经》)”“□14骚”并称,二者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思维点拨1.《诗经》和楚辞的题材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
《诗经》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
句式上《诗经》是四言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诗经》在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代现实主义的诗歌提供了范例。
(2)《诗经》中的民歌作品成就巨大,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力地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重视劳动人民的创作,向民间文学作品学习。
二、汉赋和唐诗1.汉赋的风采01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1)含义: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2)特点:西汉的赋,篇幅较长,□02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东汉的赋,以短篇小赋为主,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3)名家名作03贾谊《吊屈原赋》《鸟赋》①西汉:□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精品教案(7页)-word文档
第三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通过阅读,观察,练习,欣赏,表演,评论,创作等方式积极参与教学;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和相互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通过对文学家、诗人及其文学作品的分析,把学生带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感受古人的呼吸,思想,情操。
增强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端午节时,汨罗江畔,总是人头攒动,万船竞发。
据说,这一传统的节日盛会,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两千多年前,屈原因遭小人诬陷而被楚王流放,相传在汨罗江投江而死。
汨罗江畔响起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愤呼号,响起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之音,激励着后人,也为我国诗歌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一曲《秋思》, 心中隐隐作痛, 悲泪欲出”
中吕·朝天子·志感
无名氏
不读书有权, 不识字有钱, 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 贤和愚无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 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蹇, 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总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2)婉约派:
①柳永(北宋)《雨霖铃》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重要代表。
他长期在都市里生活,作品多表现城市的繁华和男女的悲欢离合
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的孤寂与乡愁。他的词作,多采用俚俗口
语,通俗生动,“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因而流传很广。
②李清照(两宋之交)
两宋之交的李清照,是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善于用白描手法、浅
二、汉赋的风采
1、含义:赋是两汉时期流行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在楚辞 基础上,吸收散文成分,形成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 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高考真题】(2010·安徽文综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 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 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 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 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 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白词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更便应此杨今更多暮念竟执留都骤对寒
与纵是去柳宵那情霭去无手恋门雨长蝉
何有良经岸酒堪自沉去语相处帐初亭凄 《
人 说 ?
专题二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
写黄河奔腾的气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写人生伟大抱负: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仙”李白
气势磅礴,热情 奔放,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意境 深远,具有突出 的浪漫主义风格
公 稻小忆 私 米邑昔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
--
3、特点: ⑴句式: 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多用重章叠句。 ⑵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 ⑶创作风格: 现实主义 .真实而深刻地反映
当时的社会生活。 4、地位:
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 重要标志;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以史观文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春秋、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时 期的主要文学体裁或成就。
诗经
楚辞
春秋战国
汉代 赋
诗歌 唐代
宋代 词
曲 元代
明清 小说
一、《诗经》: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1、时间:西周初年至 春秋 中叶约500年间的共计305首诗歌。
2、内容:《风》:是《诗经》精粹,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也揭露
六、元曲
1、什么是“元曲”?(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
2、主要代表人物: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秋思》 3、元曲兴盛原因: ①城市经济繁荣; ②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和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 ③元杂剧本身形式活泼、语言通俗,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④因科举制的停考,部分文人投身于民间艺术;
七、明清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经过的主要阶段:
二、楚辞的魅力
1、何谓“楚辞”? ◆楚辞:是战国时期采 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 形式,开创的一种新诗歌 体裁。因屈原的《离骚》 最有名,人们又称“楚辞” 体为“骚体 ”。
赢在课堂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知识点一
知识点四
知识点五
知识点六
知识点七
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历史背景
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景象,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丰富。
2.发展状况 (1)元末明初,产生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代表作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和施耐庵的《水浒传》。 (2)明代中叶以后,长篇白话小说创作盛况空前,代表作有《东周列国志》《封 神演义》和《西游记》。 (3)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作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
-15-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D 当堂检测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ANGTANG JIANCEI
探究点唐诗宋词
史料导入
史料一 唐代不仅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优秀诗人,唐诗的总体水平超 过了此前任何一个朝代,又是此后任何一个朝代都未能达到的。作为一代文学,唐 诗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也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中的一个亮点。 史料二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需要。
(3)代表作家:关汉卿创作出多部高水平剧目,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具有强 烈的现实批判性。
-12-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I
高中历史 专题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人民版必修3
第十九页,共38页。
2.名家名剧:_____关__汉__卿__________创作的《感天动
地(gǎn tiān dòng dì)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
批判性。
瓦肆
3.表演场所:“_________________”,“勾栏”。
栏 目 链 接
第二十页,共38页。
应用 思考
元曲(yuánqǔ)兴盛原因是什么?
4.唐代:唐诗,前期(qiánqī)体现了豪放、想像力丰
链 接
富的特色;后期体现了深沉、凝重和悲壮的特色。代表人
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5.宋代:宋词,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苏轼、辛 弃疾等。
6.元代: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第二十六页,共38页。
应用
示例
1.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wénxué)形式分别 是( )
栏 目
①全盛阶段:汉武帝时代的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链接
②西汉后期:扬雄《甘泉赋》。
③东汉:张衡《西都赋》《东都赋》等。
班固《西京赋》《东京赋》等。
第十一页,共38页。
应用 思考
汉赋繁盛(fánshèng)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两汉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封建(fēngjiàn)经 济发展繁荣,这些都为汉赋繁盛提供了物质条件。
目 链 接
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分为:《周颂》、《鲁颂》、____________
三部分祭。祀
重大典礼
《商颂》
第五页,共38页。
2.特点: 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 节和谐,艺术感染力极强;创作风格: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的经典——《诗经》1.主要内容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是其精粹。
2.艺术风格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
3.地位及影响(1)《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2)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创立公元前4世纪在南方的楚国产生,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2.风格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属于浪漫主义手法;句式较为录活,有时使用楚国方言,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代表人物及作品屈原,代表作是《离骚》,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三、汉赋的风采1.特点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代表人物及著作(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2)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恢弘,辞藻华丽。
(3)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作家是扬雄。
(4)东汉后期:大赋渐少,小赋兴起,作品特点是篇幅较短,意境更为清新活泼。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人物时代特征风格特点李白盛唐(1)雄奇豪放,瑰玮绚烂(2)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后称“诗仙”,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杜甫唐帝国由盛转衰(1)凝重与浓郁的风格,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2)格律严整,艺术风格沉郁顿挫(3)诗有“诗史”之誉,人有“诗圣”之名,“三吏”“三别”是其代表作1.词的产生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产生于唐代。
早期词人有白居易、韦庄、李煜等。
2.特点能够合乐歌唱,有一定的词牌名,句子长短不一。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可以分为古代文学时代和近现代文学时代两个阶段。
古代文学时代大致涵盖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从先秦时期(公元前11世纪)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14-20世纪)。
近现代文学时代则是指自20世纪初至今的文学发展阶段。
以下是具体的时代特点。
古代文学时代的特点:1.价值观和礼制:古代中国文学的基本价值观是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秩序、道德伦理和礼制,这种价值观贯穿于古代文学的各个时期。
2.文人思想和政治: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由士人创作,文人们常常身世较高,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
他们在作品中常寄托个人的政治抱负和社会愿望。
3.宫廷文学:古代中国文学大多数是在皇室和官员之间流传的。
宫廷文学在诗歌、散文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4.经典与古籍的传承: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唐宋的诗词、元明的戏剧等经典和古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
近现代文学时代的特点:1.思潮变迁: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等事件的发生使得中国社会逐渐接触西方文明,文学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包括启蒙思想、社会主义主义思想等。
2.观念的解放:近现代文学开始关注个人解放、自由、人权等更多的社会问题,作品呈现出更多的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
3.文学形式的创新:近现代文学涌现了一大批现代派作家,他们破除传统文学的束缚,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使得文学表达更加多元化。
4.热衷实证主义和实践主义:近现代文学中展示了很多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自然现象的解释,并将文学与现实相结合,呼吁和变革。
总体上,古代文学时代注重社会秩序和礼制、强调政治和宫廷文学,而近现代文学时代注重思潮变迁、个人解放和艺术形式的创新。
这两个时代都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专题二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涉县二中杨玉川一、教材分析1.教学地位《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专题二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阐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三课内容是文化的不同分支,各有各的发展历程,这也是本专题的特殊性。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对于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古代文化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曲、赋等各种不同文学表现形式的基本常识,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能力目标:理解文学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文学的发展、繁荣又是以经济、政治为基础的。
揭示文学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基础上,激发出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3、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色难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学情分析优势:1、学生已经学习了政治和经济史,在此基础之上学习文学史比较容易从历史背景中分析和理解。
2、与语文学科联系紧密,可开展学科互动,促进文史融会贯通,良性发展。
3、表格法、比较法的运用已经较为熟悉。
缺陷:1、学生已有知识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
2、活跃、合作学习气氛浓厚的另一面是浮燥。
三、教法分析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其定位为以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能力并重。
在体现我校“二三五”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对古典文学进行近距离大量接触,使其从心灵深处感受,了解古典文学之美,并且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引导,层层递进的剖析古典文学的思想根源和灵感之源。
四、学法预设课前分组,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整理不同时期的中国古典文学常识,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收集成果。
高二历史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 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
法 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每种文化现象
所反映的时代特色,使之获得内心
感受,并通过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
说
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②典
学 型例证(以唐诗为例)——形成文
法 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的概念③合作
研究——深化概念④即时训练—巩
固新知⑤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六 导入新课
年龄看上去大约八九岁,但实际年龄足有五六千岁,身高两米八左右,体重约六百公斤。此人最善使用的兵器是『红丝跳神花卷剑』,有一身奇特的武功『银玉杖妖鸟巢头』,看家的魔法是『白
冰瀑祖折扇理论』,另外身上还带着一件奇异的法宝『粉雾秋妖贝壳石』。他有着瘦瘦的深绿色蛤蟆模样的身材和绝种的水青色娃娃造型的皮肤,显得极为恐怖潇洒,他头上是高高的亮白色面具 一样的短发,戴着一顶时尚的水蓝色天鹅一般的烟盒雾迷帽,他上穿古怪的暗紫色磨盘形态的豪猪流峰月影袄,下穿笨拙的的米黄色烤鸭样的汤勺银兽裤,脚穿闪光的紫罗兰色木瓜形态的金钵雨
知识目标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
二 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领域的成 说 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体 教 会古代代中国文学的多姿多彩,感受古代中 学 国不同历史时期文学的美感。 目 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认识文学领域中诗、词、 标 曲、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风格和特色,分析
每种文化现象背后的时代背景,培养学生从 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 国古代的灿烂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 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 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历史文化的自
的海洋,去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去感悟不
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1.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风貌。
假如我们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最好查阅()o【答案】A【分析提示】依据教材所学学问可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共305篇。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的内容丰富,颂扬劳动人民的抗拒精神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结合本题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应当查阅《诗经》。
2.《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夫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这说明《诗经》()o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记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酷爱【答案】C【分析提示】诗歌中描写农夫生活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
3.《诗经》和楚辞同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开山鼻祖,两者的不同之处包括()o①《诗经》为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②《诗经》诗体相对固定,楚辞的句式较为敏捷③楚辞的节奏和韵律更适于表现丰富困难的思想感情④《诗经》中的《风》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楚辞主要反映宫廷的富贵生活A.①②③B.①②④C.O®④D.®®③④【答案】A【分析提示】可用解除法解题。
④明显错误,因为楚辞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主要表现作者的主体感受,不是主要反映宫廷的富贵生活。
故解除含④的选项,正确选项为A项。
4.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B.突出的特点是专重铺陈描述C.汲取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D.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答案】D【分析提示】汉赋以气概恢弘为主要特点,而且重在描绘上层阶级的生活,整体呈现大汉王朝的恢弘气概故选D项。
5.“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溢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人民版]
写黄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仙”李白
浪漫主义 气势磅礴 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 意境深远
“诗圣”杜甫——现实主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诗圣”杜甫,生活在安史
明清小说
一、小说的兴起与发展
《搜神记》
1.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 《世说新语》 (兴起)
《柳毅传》 2.唐朝——传奇(短篇小说)—— 《莺莺传》 3.宋代—— 话本 (新阶段、奠基) 4.明清—— 小说(蓬勃发展、空前繁荣)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长篇白话章回小说
与“散曲”。 1、散曲
⑴兴起:金元 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并兴盛于 元明时期一种诗 歌体裁。包括 小令 和 套数 两种主要形式
⑵特点:①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较自由,句子长短更
为参差,可加衬字,多用 方言俗语 和 当时新词。
②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 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⑶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蒲松龄 李宝嘉
清朝
晚清
讽刺小说
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
晚清 谴责小说
《孽海花》 《老残游记》
曾朴
晚清 谴责小说
刘鹗
晚清 谴责小说
为何在明清时期,小说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
古朴—瑰丽、高雅(贵族化)—通俗(平民化)
为什么古典文学的发展趋势呈现出 古朴——瑰丽、高雅——通俗的特征?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二、楚辞的魅力;
1.代表:战国屈原 2.代表作: 《离骚》、 《九歌》、《天问》、《九章 》
认识古典文学
风萧萧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山迢超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纱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1.李白:“诗仙”,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2.杜甫:“诗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
转衰时期。
1、“诗仙”李白;
1)诗风狂放炽烈, 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
风 的体现; 格 2)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唐代 特 浪社漫会主崇义尚:积气极势进磅取礴、、建热功情立奔业放的、时 点 想代像风丰气富有、关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三、汉赋的风采;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 文并用的文体,吸收散文巧文多智的 特色.
1.主要代表及其作品 (1)贾谊:《吊屈原赋 》、 《 鵩鸟赋 》 (2)司马相如:《子虚赋 》、
《上林赋 》、《 长门赋 》 (3)扬雄
2.特点:气势恢宏、辞藻华美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 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 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 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1.元曲分类:“剧曲”、散曲 2.成就 (1)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流行 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一种诗歌 体裁。 (2)元杂剧: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 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 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设计义乌中学陈磊一、教材分析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选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
本课内容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以及这些文学体裁所表达的不同时代的文学特色。
本课与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第二课?中国的古代艺术?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 ,在必修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 ,高中学生对古典文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 ,由于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语文课 ,所以学生们了解的主要是文学作品的内容 ,对于文学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还是不太了解。
因而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文学作品背后的时代背景 ,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素养】通过对李白杜甫二人文学风格差异的时代背景和李清照早年和晚年词作内容差异产生的时代背景的分析 ,注意把文学作品放入特定的时代背景去考察。
【时空观念素养】结合杜甫行踪图 ,分析杜甫诗歌写作的时间和地点 ,了解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史料实证素养】事先让学生搜集古典文学中表达与家和国有关的情感的作品 ,养成史料搜集的能力。
【历史解释素养】利用相关材料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开展趋势背后所呈现的时代背景。
【家国情怀素养】以唐诗宋词为例 ,体会中国古典文学中浓浓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突破: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自主完本钱课知识点的整理难点:中国古典文学由高雅走向通俗的趋势及原因突破: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材料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和读书指导法六、教学用具制作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1 / 32 / 3诗经念家之情楚辞中国古典文学唐诗的时代特色表达家国情怀思乡之情宋词居安思危元曲明清小说爱国之情扶危抒难缅怀故国九、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整节课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贯穿全课 ,既切合本课特点 ,又契合新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 专题二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1.背景:明清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出现了新的气象, 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2.成就
(1)元末明初 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 历史演义 小说树立了楷模。 ②施耐庵的《 水浒传 》为英雄传奇小说树立了楷模。
(2)明代 ①《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历史小说。 ②《封神演义》神魔小说。
2.代表:西汉贾谊的《吊屈原赋》、《鸟赋》;司马相如的
《 子虚赋 》和《 上林赋 》等。东汉:班固、 张衡 作品地 位最高。
三、“李杜诗篇万口传” 1.地位:唐代是中国 古典诗歌 发展的鼎盛时期。
2.杰出代表
浪漫主义 (1)李白有“诗仙 ”的美誉,盛唐杰出的 诗人。
其作品透射出的浪漫情怀,反映了时代崇尚积极进取,建 功立业的风气。 诗圣 ”的美誉, (2)杜甫处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有“ 人道主义 其诗歌笼罩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 人称其诗为“诗史”。 色彩,后
文学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学是对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文学的发展和繁
荣又是以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为基础的。欣赏特定时 期的文学作品要注意透过其外在形式,揭示它反映的社会背 景。
主题二
宋元时期的文学发展
1.影响宋元文学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2.列举唐诗主要代表人物及其风格、代表作。 代表人物 李白(诗仙) 作品风格 作表作
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手法夸张
《早发白帝城》
《蜀道难》
杜甫(诗圣)
诗风浑厚深沉,
语言凝重精炼
“三吏”
“三别”
王维 孟浩然 高适
富于诗情画意、意境幽深 意境是沉郁孤愁的 豪迈悲壮
《山居秋暝》 《使至塞上》 《宿建德江》 《燕歌行》
3.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吴承恩
冯梦龙 凌濛初 曹雪芹 吴敬梓 蒲松龄 李宝嘉 曾朴 刘鹗
明朝
明朝 明朝 清朝 清朝 清朝 晚清 晚清 晚清 晚清
神魔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短篇白话小说 优秀长篇小说 讽刺小说 讽刺小说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沃尧
训练 1、我们要透过《诗经》了解当时社会生活,最好是依据其中的 A A 国风 B 大雅 C 小雅 D 颂 2、词,即歌词,是产生于唐朝前期流行于中唐以后的新体诗 C 。到北宋时期,由于城市生活的繁荣,出现了许多以描写城市 风貌的作品。其代表人物是 A 苏轼 B 黄庭坚 C 柳永 D 秦观 B 3、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 去’。”公为之绝倒。 ——《历代词话》卷五《宋 二》 苏东坡赞成幕士的形象说法,是因为他 A 善于恭维 B 准确理解了两人词的不同风格 C 扬苏贬柳 D 知道两人词都流传民间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 际流。 ——李白《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 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
请回答: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 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 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离骚》。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 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 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 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 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 经济:国家的统一和国力的强盛,为诗歌 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 厚的文化基础
2.唐诗的发展阶段及代表人物
时期 初唐
盛唐
代表人物
王勃 陈子昂 高适 岑参 王维 (边塞诗人)
《诗经》赏析
国风·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关 雎 图
《秦风 •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中国古典文学 的时代特色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 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 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诗经》
诗歌的起源
诗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远 古时代,当人类处于原始的渔猎时期, 在和大自然搏斗和集体劳动中,发出 的呐喊声;劳动之余,愉快地回忆, 模仿劳动情景,手舞足蹈地敲击石块、 木棒,发出的欢呼声、讴歌声,逐渐 形成早期的诗歌 。
凤求凰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wan)兮共 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二京赋
小天天西游,遇两京巴缠斗,欲分之。
1.汉赋特点:
专重描述、文采华丽 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西汉:篇幅长、恢宏、奇丽、夸 张、华美 东汉:篇幅短、抒情、字句平浅、 意境清新
2.汉赋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 林赋》 东汉:张衡《二京赋》、赵壹《刺 世疾邪赋》
《上林赋》
“且夫齐楚之事,又乌足道乎!君未 睹夫巨丽也,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 渊径其北。终始灞浐(bachan),出 入泾渭;酆(feng)镐潦潏(yu),纡 馀委蛇,经营乎其内。荡荡乎八川 分流,相背而异态。东西南北,驰 骛往来,出乎椒丘之阙,行乎洲淤 之浦,经乎桂林之中,过乎泱漭之 野。
《诗经》赏析
《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tuan)兮。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rang)。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zang)。
5.《诗经》的地位:
《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 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 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 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 重要地位。
二、楚辞
屈原和楚辞:
屈原是我国古
代的伟大诗人, 在我国文学史 上占有崇高的 地位,也是世 界文化名人之 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关于楚辞
屈原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等 人采用楚国方言,利用南方 民歌的形式,创造出的一种 新的诗歌体裁。它打破了 《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 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 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 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 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 的代表作。
(山水诗人) 孟浩然 李白 (诗仙) (诗圣) 杜甫
中唐 晚唐
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小李杜)
பைடு நூலகம்
初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陈子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二说都说得通,也都点出《离骚》 即诗人抒写愁怨之作。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 容与。《九歌· 湘夫人》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 丘。 《九章· 哀郢》
三、汉赋
汉赋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 一种文学体裁,它直 接源于骚体诗,在楚 辞的基础上,吸收散 文成分,形成一种半 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1.“楚辞”
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
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
辞”,又称“ 骚体 ”。
2.楚辞特点:
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
3.《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诗人把深厚真挚的感情
和丰富的想象融于作品中,表达了对祖
国人民的忠诚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义众说纷纭, 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中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是遭受的意思。离骚就是遭受 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 中的说法:“离,别也。骚,愁 也。”将“离骚”解释为别愁。
盛唐著名诗人及代表作——边塞诗
特点:主要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 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
一犬语于小天曰:吾已长成,欲寻美犬 配之,不遂。逢此厌物,欲断,不从, 此不为退而求其次乎? 一犬曰:吾虽不才,孑然至今,然于未 来尚有望也,不欲行此苟且,然强逼之, 此不为王八硬上弓乎? 天天有感,悲之,不能决也。两犬笑曰: 孰为汝常断乎?
四、唐诗
1.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 期,其原因是什么?
一、《诗经》
1.诗歌产生过程:
语言
歌谣 诗歌 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概况:《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重要标 志,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 春秋中期的诗歌。
3.《诗经》内容: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风(“国风”)——民间的民歌 雅——贵族宴饮时演唱的乐歌 颂——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以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当 时的社会生活。
4.《诗经》特点——四言为主,多 用重章叠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 卫
风· 湛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
雅· 鹤鸣》
《诗经》赏析
大雅· 江汉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guang)。经营四 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小雅· 鹿鸣 呦呦(you)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 之好我,示我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