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

——以《走向自立》一课为例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中的“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到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授课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这决定了我们的现行教材必定是滞后的,需要老师关注社会现实,调整教材内容与结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那么,教师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本文以《走向自立》一课为例,以教学过程为线索,阐述笔者的一些相关思考。

一、创造性地导入,有效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导入精彩,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会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游戏导入、活动导入、视频导入、情境导入、时事导入等,而这些形式大多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走向自立》一课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密,这节课的导入比

- 1 -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分析

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解读分析——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建议 二年级上册教材整体解读: 《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教材,针对低年级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承接一年级教材设计,聚焦一个教育主题:共有与共享,为公共生活奠基。本册教材的内容设计,以儿童的生活为经,内在发展为纬;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道德与法治》三维目标的价值观: 既然法治教育是为了提高青少年作为公民的法律素养,那么法律观念与法律态度的培养就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 三维目标: 1.通过知道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的一些数字等完成知识标。 2.通过收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掌握收集、整理、分析社会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完成能力标。 3.通过分析、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体会和平的美好,初步形成珍爱和平的情感,完成情感标。 单元目录: 1我们的节假日 2我的班级 3我们在公共场所 4我们生活的地方 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 课题1.假期有收获

?用心过,有收获?有打算,不忙乱 课题 2.周末巧安排 ?说说我的周末?这样可以吗?怎样安排更精彩 课题3.欢欢喜喜庆国庆 ?新中国的生日?庆祝我们共同的节日 课题4.团团圆圆过中秋 ?我们这样过中秋?中秋节,团圆夜?秋天里还有什么节日 目地要求: 指导学生学会有意义地度过闲暇时光,了解节假日的文化意义。以暑假生活和周末生活为契机,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安排节假日,积极度过较长时段的假日生过和较短时段的周末生活。 认知我国的重要节日——国家意义上的“国庆节”、文化意义上的“中秋节”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生活中节日的不同风俗及其文化含义,以文化之光点亮他们的生活世界。 建议:厘清明暗线索,把握核心主题 明线:现实生活中的时空线索。是“学材”,实现与孩子的对话。 暗线:道德生活中的成长需求。是“教材”,实现与教师的对话。编写目的: 理解国庆节的国家历史意义。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及有关法律内容。明确与国家象征相关的正确的日常生活行为。 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 课题5.我爱我们班 ?班级生活快乐多?我为我们班点个赞?团结友爱的同学们?全班来跳集体舞 课题6.班级生活有规则 ?班级生活放大镜?大家一起来约定?把“约定”做成文

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长宁镇下鲍学校张栋 2017年9月14日,我如期参加了部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培训老师陈英和金利就这次部编教材的总体设计编写理念、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编写原则、教材特点、教材亮点、教材结构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案例、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使我们对统编教材有了一个多方位、多维度的认知。鼓励学生活动的实践性展现,服务社会的理念,都给培训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新理念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将在我今后的教学中逐一绽放。 本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标理念的新变化: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一、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二、新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三、新教材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更加丰富。 四、新教材促进任课教师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五、促使任课教师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 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突出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析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及教学方法

浅析新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及教学方法 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的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国家也在随时代的发展进一步的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内涵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中,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秋季起,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从以道德为主线转向道德和法治相融合,法治教育渗透于整个课程教材之中。 新教材变化的不只是加入了“法治”,它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 相比老教材《思想品德》而言,新教材不仅在知识点的整理和分布上做了调整,在教学栏目的编排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如:彰显生命教育主题、突出法治教育、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等。有专题、有渗透,多项结合、多维展

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并且,新教材继承了老教材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突出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化的要求,体现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新教材落实立德树人,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新教材发展学科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统领,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近及远地体验核心价值观,层层推进核心价值观形成,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新教材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言文字或抒情唯美,或富有哲理,或正气凛然。本册教材,将优美文字融入到每一课每一框题中,可读性强,易于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教材在正文之外,穿插了大量的反映真实场景的图片、生活气息浓郁的铲土以及创意美感十足的表格、图示等呈现学习内容,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使教材变得可亲可近,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是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程”,它是以初中生生活经验为基础,以青春生命在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与国家及全世界关系中的自我发展为线索,由自我出发再回到自我,完成自我认知,以学生成长的生活为主线,以相关知识为支撑,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

一、探寻教·学要义 1. 让教材成为“学材” 2. 让教材牵引“教学” 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3. 让教学引领“学习”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 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开启学科之眼

1.道德与法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 生活与德育 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 3. 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 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 三、把握教学之法 1. “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

2. “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 教学中不应是简单把这些板块内容过一下,走一下程序,而是通过把板块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探究、讨论、交流、辨别、模拟、践行等,这些正是需要学生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 4.“留白”呈现后的发展空间 留白设计体现了新的教材观,过去人们认为教科书就是权威,教师和学生要记住并践行这些权威的知识和规范。而今留白设计,体现了把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经验放在与教材经验平等的地位,形成一种互动的对话关系。 5.“实践”路径中的能力培养 收集哪些材料,怎样收集,如何填写调查表,如何访谈,如何在课堂中汇报交流等,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实践方法,及时调整,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素养提升。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的认识 杨荣誉 今年秋季小一年级的学生拿到教材会发现,以往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所以,从思想品德课,到品德与生活课,再到道德与法治课,这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将道德与法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能以这次的课改为契机,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模式,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表现,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 我想,这才是将《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的价值之所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写思路 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 在具体设计中,首先致力于帮助学生开启一扇洋溢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和充满各种发展可能的青春之门,引领学生步入青春时光,体会成长的喜悦,积极面对成长中的烦恼;继而引导和鼓励学生珍惜青春,积极作为,在学校生活中,主动参与集体建设,在集体中成长;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育积极情感,遵法行事。 本册教材设计突出体现了初中学生的青春文化色彩,关照到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情绪管理情感发展集体生活法治信仰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二、教材编写原则与特点 (一)全书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专题内容:“共奏和谐乐章”“走进法治天地” ●部分落实或渗透: “青春时光”——文明、自由、爱国等 “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友善、文明、和谐等 “在集体中成长”——公正、平等、敬业、友善等 “走进法治天地”——公正、自由、和谐等

(二)凸显生命教育底色,隐含公民意识教育,加强法治教育。 ●关注青春生命,凸显生命教育底色。 ●隐含公民意识教育:一方面,主题内容设计逐步从共同生活中渗入公共生活的要素(如“我与集体共成长”关涉共建、自治);另一方面,教材活动设计着力搭建平等对话的脚手架,留有对话、探讨、磋商空间。 ●拓展生活内容领域,加强法治教育。 (三)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每一单元,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对学生精神人格的引领。无论是教材正文,还是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辅助文,都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材语言:《孟子》《大学》等。 阅读感悟:“鲁班的创造”等。 相关链接:“慎独”“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等。 内容主题:青春有格——“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等。 (四)依托知识、超越知识,力图处理好知识、生活、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为起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以个体经验的表达、交流、碰撞、分享、扩展等为线索。 ●以关于道德的知识、有助于道德形成的知识为脚手架,促进学生道德知识(实践知识)的生成。 (五)直面学生在青春成长、过共同生活、过集体生活中遭遇的困惑、矛盾与冲突,将其视为展开道德探讨与对话的重要议题、提升学生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的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铁矿中学赵雪硕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铁矿中学赵雪硕20XX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包头九原区沙河一小多媒体教室,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两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由北京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

组成部分 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道德与法治教材目录(新人教)

新人教道德与法治教材目录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1课中学时代 中学序曲 少年有梦 目录 目录 第2课学习新天地 学习伴成长 享受学习 第3课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 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4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和朋友在一起 深深浅浅话友谊 第5课交友的智慧 让友谊之树常青 网上交友新时空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6课师生之间 走近老师 师生交往 第7课亲情之爱 家的意味 爱在家人间 让家更美好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8课探问生命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敬畏生命 第9课珍视生命 守护生命 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10课绽放生命之花 感受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精彩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目录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1课青春的邀约 悄悄变化的我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目录 目录 第2课青春的心弦 男生女生 青春萌动 第3课青春证明 青春飞扬 青春有格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第4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青春的情绪 情绪的管理 第5课品出情感的韵味 我们的情感世界 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第6课“我”和“我们”集体生活邀请我 集体生活成就我 第7课共奏和谐乐章 单音与和声 节奏与旋律 第8课美好集体有我在 憧憬美好集体 我与集体共成长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9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生活需要法律 法律保障生活 第10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法律为我们护航 我们与法律同行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目录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1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教材目录 教材目录 我与社会 在社会中成长 第2课网络生活新空间 网络改变世界 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第3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有秩序 人人遵守规则 第4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尊重他人 以礼待人 诚实守信 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 预防犯罪 善用法律 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 第6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做负责的人 第7课积极奉献社会 关爱他人 服务社会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 第8课国家利益至上 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第9课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 维护国家安全 第10课建设美好祖国 关心国家发展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止万里一线荤⑴神通广址的观代述牯 ⑶电缱发竝的迪住徘早 何通稱辽死屮旳丈明 门厢诗…谏时丫闫⑷制一瑋叶|1.『黑术科苗迪描艸皂和方氏,惑喘逋忙扣人島土帶的K丫带砸沽右式的变迁■体会H.代晒牯旳飞迪璽展 玉萍僉鞭用一举蛊抵时珂恬亦式,讲完通棘道盘’赴中弃爻通住的決甘法規?注恋估息餐亡. 一、探寻教学要义 1. 让教材成为学材 2. 让教材牵引教学” 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提供教学内容,指引教学方法。 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 3. 让教学引领学习”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学生”学习”已经成为变革的核心视角。 教学的指向是什么,事实上,既不是教材,也不是教师,而是以学习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 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 二、开启学科之眼 1.道德与法治 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而道德则是最高法律;我们坚持用法律支撑道德,用道德滋养法律。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生活与德育 以生活事件作为建构教材的原料,对这个年龄段儿童可能遇到的问题困惑 加以整理与概括,同伴交往、家乡认同、交通通信等,通过教学来给予学 生的生活经验与发展需求的指引。 3?价值引领与价值判断 课程核心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 领,但教学并不是将观点灌输,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获得正 确的价值观。 三、把握教学之法 1. “单元”架构下的教学设计 2. “课文”结构中的学习思路 教学中不应是简单把这些板块内容过一下,走一下程序,而是通过把板块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思路,探究、讨论、交流、辨别、模拟、践行等,这些正是需要学生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 一、教材研发背景 (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1.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马敏表示: 首先,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是国家事权。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都有教材统编和审查制度,尤其是对历史、语文教材,审查十分严格,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 其次,教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马敏介绍,目前,八年级历史教材已经通过审定。专家正在对八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审定,9月以前审完。下一步将成立高中教材编写组,对高中教材进行编写。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成立语文、历史、地理等10个科目的专家委员会,未来将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 2.修订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三)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 国务院成立教材委员会: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从治国理政高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鲁洁,女,四川阁中县人,汉族。1930年4月生于上海市。中共党员。当代中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87岁高龄,深入一线课堂,检验教材,农村学校,小板凳一天听8节课。 (四)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1.《18大报告》(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 得体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西河学校施莉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介绍(一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 一、教科版课标教材特点: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四、对教学的一些建议

1、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 2、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分化——用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分析、综合、比较而概括出共同本质属性;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 3、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性认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材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完整版)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十个教学要点是什么

开学进入第三周了,入手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老师们是否会有一些疑问呢?比如: 新教材编写的线索和结构是什么呢? 怎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课堂带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呢? 新教材在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方面有哪些创新? 教材在法治教育方式探索方面有哪些创新呢? …… 这些问题都关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具体实践效果,所以需要深度解读新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人民教育》第18期杂志就老师们关心的新教材的一些具体问题约请了各科教材总主编、执行主编撰写了深度解读文章。本文由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组撰写。 1 满溢生活气息的价值观引领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确定了社会的道德与价值目标,也为人的发展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指引。 儿童期是道德发展的启蒙期,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一方面要坚持道德教育的方向性,另一方面要以人为本,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这个发展阶段的启蒙性,突出教材内容的基础性、教材风格的童趣性,以培养具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为根本方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如何有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生活基础、有生命力的美善价值观念。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基础,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障。在这个基础上,再结

合具体的教育主题,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国情等,由近及远、由浅 入深,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做到价值观教育的“可亲、可爱、可信”。 2 追求文明素养的提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个全面而综合的历史任务,绝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相应的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需要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儿童时期是 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向社会学意义上有文明素养的人转变的关键时期,基础文明 素质的培养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阶段的各科教学和多种活动 共同承担着基础文明素养培养的任务,但生活常识、生活技能、日常生活规则 规范,这些基础文明素质的培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要承担的任务。 良好品德是基础文明素养的核心。《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从教材的整体 结构到单元主题设计再到每一课的架构,都力图更好地将品德的培养与各种基 础文明素质的培养统一起来,努力为儿童的品德与基础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 3 教材是儿童成长的“同路人” 教材,尤其是品德课教材,要想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必须调试自身与学习者 的关系模型。我们将教材与学习者的关系定位为对话关系,教材是儿童成长的“同路人”。 首先,每一单元、每一课的主题都有明确的内在教育目的与要求,以儿童感兴趣、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话题呈现出来。这些话题,犹如一个个充满趣味的 邀请,邀请学习者进入一个个话题,与教材一起实现对话与动态建构。这一指 导思想旨在使学习者能够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能够向教材敞开心扉。 其次,教材不是一个与儿童对立的对象性的“它”,而是一个“我”,与学习者之间是一种“我们关系”。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教材在整体风格上类似于一个“同 龄人”,与学习者有同样的心灵,处在同样的成长阶段。 再次,教材作为儿童成长的“有心”的“同路人”,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训导学习者,而是陪伴学习者,是在陪伴中进行教育和引导。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三位教师 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块:课程标准解读、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培训中,我在老师的讲解下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课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德育回归了生活。它强调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产生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道德。在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人群,对于道德就应该有不一样的标准。教学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易感知的生活实际去进行教育,不可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实际去臆想和构建孩子的实际生活。课上学习尽量舒服化,并非要让学生“站如松、坐如钟”,因为学习姿势越自在,听课效果越高效。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

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三位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响水龙小学周秋鸿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

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心得

我与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心得体会 拿到教材后,我认真读了《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了解到教材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探究上,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合作探究学习。我们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一个结论,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留白”。 因为教材呈现只有“片言只语”和一组组图片,且在图例之后都会出现“……”“?”或要求学生直接动手写写画画的内容。就犹如中国水墨山水画,留白的地方多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少了,这些留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了方便。如果我们还是依据以往抓“知识点”的思路去教,仿佛就“没啥可讲”了。所以我们在使用这套教材时,首先要懂得教材的意图,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课,自己如何去设计活动,道德与法治课跟生活贴的很近,绝对不能照本宣科,都是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去理解去体验,而且能够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做到“留白”。 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很注意这一点。比如,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和父母能够相互理解,学会主动沟通。让学生通过多角度思考、更多地理解父母,体谅、感受父母的教育,并知道家长的爱是多方面的,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反复阅读教学目标,我感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落脚在“读懂”上,让学生真正能读懂父母的心。经过认真思考后,有了以下思路: 我首先通过书上的范例,分析李晓欣苦恼的原因。然后引到学生身上,让他们交流自己有哪些烦恼。然后和他们共同探讨,其实这些烦恼产生的根源就是不理解父母,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懂得父母的心呢?单纯靠说教是不行的,于是我采取了换位思考的做法,“假如我来做父母”这样的活动,学生一听这样的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为了使这一活动达到最佳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我首先找了一组下来示范,这样其他同学就明确了活动要求,知道自己怎么做了,这样小组再开始活动,所以活动效果非常好。紧接着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读懂父母的心,理解父母的爱,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读父母的信(课前让每个家长给自己的孩子写了一封信)读完后又让他们交流读信感受,同学们读着父母的信,回忆着父母的爱,课堂安静了下来……。 此时学生心中充满的都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他们读懂了父母的心,此时好像可以结束了,但是品德课的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他们懂得了父母的爱还不行,还要学会回报爱,用爱的行动来报答父母及家人,于是又让他们交流自己以后怎样做来报答父母的爱,并通写回信的方式,和父母海沟通的同时,想一想最想为父母做的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要求在一周内完成。 这样一来就达到了“让学生和父母能够相互理解,学会主动沟通”的目的。同时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课堂延伸到了家庭。后来在我设计的家长反馈单中收到了很多惊喜:有位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孩子为他洗了一次脚,说要为爸爸洗去满身的疲惫;也有孩子经常不听进妈妈的唠叨,与妈妈产生对立的情绪,他给妈妈写了一封道歉信,让妈妈感动的流了泪;还有位孩子为妈妈买了一次菜,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目录(人教版)

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目录(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1我上学了 我背上了新书包 我们的校园 新朋友新伙伴 校园铃声 平安回家 2祖国妈妈,我爱您 我们的国庆节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3我的一天 和钟姐姐交朋友 我很整洁 我会好好地吃 我自己会整理 看我多精神 4过新年 新年好 欢欢喜喜过春节 我家大团圆 本册综合 一年级下册 1我的家人与我的伙伴 我的一家人 家人的爱 我为家人添欢乐 我和小伙伴 本单元综合 2走进大自然 春天来了 我们和太阳做游戏 风儿吹呀吹 小苗快快长 本单元综合 3健康生活每一天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小心,别伤着 夏天,我们注意什么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二年级上册 1我在集体中成长 我升入了二年级 我们班里故事多 让我们的教室清洁又美丽 好书大家看 本单元综合 2金色的秋天 秋天在哪里 秋天的收获 秋游去 秋天的节日 本单元综合 3我们真棒 你真棒 我也棒 学做“小雄鹰” 做个“快乐鸟”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二年级下册 1我生活的地方 我爱家乡山和水 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我家门前新事多 本单元综合 2让家园更美好 我们的大地妈妈 花草树木点头笑 我和动物交朋友

本单元综合 3快乐的少先队员 鲜艳的红领巾 红领巾胸前飘 快乐的六一 本单元综合 4我们在长大 成长的脚印 我的暑假计划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舞台 1人人都有自己的家 2我爱我的家 3我们的学校 4我生活的社区 本单元综合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1我学会了 2向谁学? 3做学习的主人 4大家都在学 本单元综合 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 1规则在哪里? 2规则有什么用? 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 本单元综合 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 1“我是谁?” 2这些事情该谁做? 3我能做好 本单元综合 本册综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目录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 第一课中学时代 (一)中学序曲 (二)少年有梦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 (一)学习伴成长 (二)享受学习 第三课发现自己 (一)认识自己 (二)做更好的自己 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 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 (一)和朋友在一起 (二)深深浅浅话友谊 第五课交友的智慧 (一)让友谊之树长青 (二)网上交友新时空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 第六课师生之间 (一)走近老师 (二)师生交往 第七课亲情之爱 (一)家的意味 (二)爱在家人间 (三)让家更美好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第八课探问生命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二)敬畏生命 第九课珍视生命 (一)守护生命 (二)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 (一)感受生命的意义 (二)活出生命的精彩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青春时光 第一课青春的邀约 (一)悄悄变化的我 (二)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第二课青春的心弦

(一)男生女生 (二)青春萌动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 (一)青春飞扬 (二)青春有格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 (一)青春的情绪 (二)情绪的管理 第五课品出情感的滋味 (一)我们的情感世界 (二)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 第六课“我”和“我们” (一)集体生活邀请我 (二)集体生活成就我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 (一)单音与和声 (二)节奏与旋律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 (一)憧憬关好集体 (二)我与集体共成长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生活需要法律 (二)法律保障生活 第十课法律伴我们成长 (一)法律为我们护航 (二)我们与法律同行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公共生活 第一课我们的公共生活 (一)我与社会 (二)在社会中成长 第二课公共生活新平台 (一)网络改变世界 (二)合理利用网络 第二单元??遵守公共规则 第三课秩序与规则 (一)维护秩序 (二)遵守规则 第四课与规则同行 (一)尊重他人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析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解析 一、新教材编写遵循两个原则: 1、是完善标准原则,即保持大结构不变,注重局部调整,精益求精; 2、是与时俱进原则,即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一些重要修改: 1、彰显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和条目,由过去的一条增致三条)。 2、突出法治教育(课标内容点增加,进而采取专册的安排)。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透过法治教育、公共生活、公共精神教育进行)。 4、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5、强调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6、突出全球意识。 7、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8、增加“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富有正义感”。 9、更加重视对教学理念与方法的革新,强调优化教学过程。 10、突出情感体验、道德实践在德育课程中的特殊价值。 11、提倡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对话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12、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13、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衔接。 14、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 15、增加“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编写原则、总体设计及框架 (一)编写原则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在国家意志、社会良序生活的需要与青少年生命成长之河、青少年自身的学习与生活需要之间找到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联结与契合,让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照亮生命、进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有专题、有渗透,显隐结合、多维展开,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

2017年9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是由学经验丰富且参与了新教材编写的孙民老师、徐文达老师和张冬芝老师给我们讲解,讲解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块:课程标准解读、教科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培训中,我在孙老师的讲解下对新课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课标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德育回归了生活。它强调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道德产生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道德。在不一样的地区,不一样的家庭,不一样的人群,对于道德就应该有不一样的标准。教学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易感知的生活实际去进行教育,不可一味地用自己的思想实际去臆想和构建孩子的实际生活。课上学习尽量舒服化,并非要让学生“站如松、坐如钟”,因为学习姿势越自在,听课效果越高效。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张老师和徐老师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通过张老师、徐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三位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