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__思路清晰__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f2c1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3f.png)
成年后,李白游历四方,广泛结交好友,诗歌创作 达到高峰。
长安之行
李白曾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性格不羁,最终离 开长安,继续漫游生活。
唐代诗歌发展及特点
80%
初唐时期
以宫廷诗人为主,诗歌风格绮丽 婉约。
100%
盛唐时期
诗歌创作达到巅峰,出现了李白 、杜甫等伟大诗人,诗歌风格多 样。
80%
晚唐时期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 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汇报人:
2023-12-24
目
CONTENCT
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互动环节与课堂小结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李白生平与创作背景
少年时期
李白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开始创作诗歌 。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歌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刻画,呈现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如“熊 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等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奇幻的世 界之中。
视觉冲击力
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了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如“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等句,展现了一个广阔无垠、璀璨夺目的仙 境景象,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震撼。
意境深远
全诗通过对比现实与梦境、黑暗与光明、束缚与自由等,营 造了一个深远而富有哲理的意境。这个意境不仅表达了诗人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引发了读者对人 生、自由、理想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运用
夸张
诗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如“天姥连 天向天横”、“天台四万八千丈”等 ,极言山之高、天之远,营造出一种 壮阔、神奇的意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40f9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67.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文解释」来往于海上的人谈起仙人居住的瀛洲,烟雾,波涛迷茫无际,实在难以寻求。
越地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时隐时现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盖过赤诚山。
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西倾斜拜倒一样。
我因此想梦游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蹄。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海上的日出,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
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倚石欣赏迷人的山花忽然天色已经昏暗。
熊咆龙吟震动了山岩清泉,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8c5505b14e852459fb572a.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
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注解:(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
天姥山:在今绍兴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
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选自《李太白全集》。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太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
第二年,他将由东鲁(现在山东)南游会稽(绍兴,越州),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
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0b8c82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1c.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绝对实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1. 简介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被广泛传颂。
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课件旨在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2. 诗歌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杜牧在旅途中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登临天姥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和对的期待。
3. 诗歌分析3.1 诗歌结构《梦游天姥吟留别》共有八句,整体结构规整,每句仅有五个字。
这种简约而紧凑的结构使得诗歌读起来流畅优雅。
3.2 诗歌意境作者以自己踏上天姥山的经历为背景,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深沉而凄美的情感。
诗中融入了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3.3 诗歌用词杜牧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和拟人等。
这些手法使得诗歌更富有感染力,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4. 诗歌主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和对的期待。
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短暂感触,唤起了读者对于生命的思考。
5. 诗歌影响《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其影响深远。
该诗以其精湛的艺术呈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美。
,该诗也被广泛用于文化教育中,引导人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通过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这首诗歌的优美之处。
它以简洁而流畅的句式,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情感表达。
,诗中对自然界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也给予了我们启示和思考。
希望本课件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并感受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谢谢阅读!。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注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fd2b3bfad6195f312ba636.png)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
瀛洲:古代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两座叫蓬莱和方丈)。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确实,实在。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
渌(lù):清。
清:这里是凄清的意思。
谢公屐(jī):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他备有一种特制的木屐,屐底装有活动的齿,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形状像拖鞋。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注释
《梦游天姥吟留别
》是李白
创作的一首古体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17f15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32.png)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译文|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译文及注释译文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__思路清晰__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__思路清晰__绝对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523a1c76ddccda38376baf2a.png)
白昼山中
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
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 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 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 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 醉神荡,乐而忘返。
李 白
梦游天姥(mǔ):梦中游览天姥山。 吟:本是“吟咏”,后作为一种诗体名 称。 留别:留诗赠别。
作
品
背
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 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 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 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离 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 (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留赠给友人,借 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横批:浪漫千秋
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 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 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二.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 山?有何作用? 明确:五岳、赤城、天台。 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梦游之旅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描绘什么样的景
象?
月夜剡溪清幽图 白昼山中壮美图 傍晚山中惊恐图 夜晚仙府欢乐图
名词作动词 弹奏 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惊 用作动词,下雨 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訇然中开 原来 失向来之烟霞 向东,作状语 古来万事东流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头;名作动 侍奉
整体感知
优质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概要
![优质公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2b31f2123968011ca3009124.png)
•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 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 岳掩赤城。
•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 倒东南倾。
“瀛洲”用神山陪衬,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 向天横-苍天 对比、夸张、衬托 联想对比、以虚衬实 拔五岳-五岳 掩赤城-赤城 倾天台-天台
天 姥 山
雄奇高大壮丽
寄托了作者对天姥山 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 • 我因此想梦游吴越,一天 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 飞渡镜湖月。
的镜湖。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 • 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 溪。 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 •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 清水荡漾,猿猴清啼。 荡漾清猿啼。
梦境:月夜飞渡镜(1-3)
• 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 •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 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 梯 一样险峻的石梯。
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 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 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 “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 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 言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 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长短交错,换韵自 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 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本诗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 兮惊层巅。
•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 生烟。 •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 天石扉,訇然中开。
•
梦境:黄昏山中奇幻之景(6-10)
•
•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 耀金银台。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 兮纷纷而来下。
•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 月照耀着金银台。
•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 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 纷下来。 • 老虎弹琴,鸾凤拉车。仙 人门排成列,多如密麻。 • 忽然惊魂动魄,恍惚间惊 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1abb9f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b1.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第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5f5c4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2.png)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第一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第一层写天姥山的雄奇壮丽,点出入梦之由。
从瀛洲入笔,以虚衬实,给天姥胜景染上了一层神奇色彩)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第二层写梦中游历天姥山的经过。
从谧静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目眩神迷,惊讶莫测)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第三层写梦境破灭,慨叹述志,归到“留别”题面,揭明主旨)【注释】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西,近邻剡溪。
古代传说登山人曾听到仙人天姥的歌唱。
吟:古代诗体名称。
留别:留作告别的纪念。
海客:航海的游客,一说指赴海外仙山求仙的人。
瀛洲:泛指传说中的海外仙山。
相传东海有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微茫:迷茫不清。
信:实在。
云霓:这里指高空中的云雾。
拔:超越。
掩:盖过,胜于。
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
因之:由此。
吴越:复指江浙一带,偏指浙江山水胜境。
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
剡溪:在今浙江省嵊县南,即曹娥江上游,临近天姥。
谢公: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性爱游山玩水,曾在剡溪、天姥登临投宿。
谢公屐:相传谢灵运为登山特制的一种木鞋。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https://img.taocdn.com/s3/m/f61d7d6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f.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课件(思路清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3.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 感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 巩固:通过回答问题、随堂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6.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齐读、个人朗读、背诵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李白意象:天姥山、仙境、梦境情感:向往、追求、留恋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熟读并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向往”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美丽的山水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感悟环节,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通过回答问题、随堂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内容。
在朗读与背诵环节,让学生多次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95975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3f.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76376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b.png)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注解1、瀛洲:神山名。
2、信:果真。
3、拔:超越。
4、赤城:山名。
5、列缺:闪电。
6、摧眉:低眉。
译文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偶下。
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
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
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
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
山中尽是跹遥道路千回万转,迷恋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
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深林为之惊ⅲ峰峦火之抖颤。
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
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
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绝对实用42页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绝对实用4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ca51cbc25c52cc58ad6beab.png)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绝对实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思路清晰绝对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589073cc22bcd127ff0cab.png)
2
“2半021/7/壁17 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用 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手法——夸张 特点——高峻
3 2021/7/17
傍晚山中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 生烟。
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 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 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 水波荡漾,烟霭迷蒙。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 悸。
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 “梦游”说明这
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 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 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 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
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 感慨的方式
3
填 空: 2021/7/17
•入梦的原因是:“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使安我能不摧得眉开折心腰颜事”权贵,
4
凭借
7
2021/7/17
虎鼓瑟兮鸾回车
名词作动词 弹奏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惊
云青青兮欲雨
用作动词,下雨
訇然中开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失向来之烟霞
原来
古来万事东流水
向东,作状语
开心颜:
舒展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头;名作动 侍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 译
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 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 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 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 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那高达一万 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向倾 斜。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诗人 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手法——夸张 特点——高峻
傍晚山中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 生烟。
意象:熊咆、龙吟(殷、栗、惊)云、雨、烟 特点:恐怖 表述:夜来临,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荡着岩石山泉, 使幽深的树林战栗,叫层层山巅震惊。乌云低垂,山雨欲来。 水波荡漾,烟霭迷蒙。这是一幅惊悚震撼的画面,诗人为之惊 悸。
名词作动词 弹奏 虎鼓瑟兮鸾回车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颤栗;使……惊 用作动词,下雨 云青青兮欲雨 名词作状语 在中间 訇然中开 原来 失向来之烟霞 向东,作状语 古来万事东流水 舒展 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低头;名作动 侍奉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 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 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唐李白、 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 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 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 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享 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2、填空: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 别的?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 感慨的方式
填
空: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入梦的原因是:
思考:“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 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诗眼: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写 神仙世界,诗人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 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这句话 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 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 气概。
梦游之旅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 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 特点?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山中恐怖 夜晚仙府欢乐
【说梦、赏梦】
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瀛洲 yí ng 天姥 mǔ 剡溪 shàn 渌水 lù . 脚著谢公屐 zhuó 石扉 fēi 澹澹 dàn 訇然 hōng 魂悸 jì
给画线字注音
jī
检查预习(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的确、实在 或许 拔,超出 压倒 向东南,作状语 依据
傲视权贵,追求自由。
三段译文: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 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 返)。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暂且把白鹿 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 访问名山。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 够开心开颜。
主旨
本诗通过梦游仙境,描绘了 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 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 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 求自由的理想。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 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 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 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 俗世。
白昼山中
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
表述: (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 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 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 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 充满愉悦神往。 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 ※在描摹出图景后,用 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诗 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天宝元年, 经 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 己“济沧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 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踌躇满志到了长安。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 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 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不 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 的梦幻就此破灭。 李白怀着“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 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离开京城,此诗是诗人于天 宝四年(745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 《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 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偶得 天生我才,敢教国忠研墨,力士脱靴, 天子呼来不上船; 梦入洞天,欣见日月耀金,虎鸾伴驾, 云君请出乐为仙。
横批:浪漫千秋
李 白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mǔ):梦中游览天姥山。 吟:本是“吟咏”,后作为一种诗体名 称。 留别:留诗赠别。
“诗仙”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 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 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 诗人。李白是继屈原之后,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他性格豪爽,想象丰 富,语言清新,较多地运用 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 幻想来表现激情。
“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失向来之烟霞” 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齐读第一段
一、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二.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 山?有何作用?
小
结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 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 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 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与不满,对自由 的追求。为醒后的透悟、厌弃、消极、隐
逸做铺垫。
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 么风格? 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像, 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思考: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 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 慨? 明确: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 情绪。
题解:
这首诗是李白的“发愤之作”。 “梦游”说明这 首诗的内容。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 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诗题中的“吟”,指的是古 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留别”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指的是留下这首诗与朋友告别。 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抒写了自己对 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天姥”是梦游的对象。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 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得名。作者借梦游表明 自己的志向。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 朋友话别。
●问题五: “熊咆龙吟……生烟”一段, 这段描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作用?(6)
●特点: 昏暗诡谲、阴森恐怖。 ●作用: ①对比:神仙世界的澄明、祥和; ②为下文神异现象的出现作铺垫; ③增加仙境的神秘感,突出现实的丑恶。
【学案6】
夜晚仙府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 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 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 云君纷纷、虎鸾、仙人如麻 特点:欢乐 忽然,闪电划破夜空,惊雷震碎峰峦。神仙洞府的大门在 巨声中闪开。洞府里青空寥阔,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辉 映,金碧辉煌。看谁来了?绚丽的云霞为裳,浩荡的清风作马, 云神纷纷降临了。猛虎弹起琴瑟啊,凤鸾驾起了车,仙人济济 一堂,直觉得眼花缭乱。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和乐 融融的画面,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 愉快的心情。
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壮美 表述:我脚着谢灵运当年特制的登山木屐,径直攀上高耸 入云的山阶。半山腰处正遇远方的海面一轮旭日喷薄而出,空 中回荡着天鸡高亢的鸣叫。山中万花迷眼,我在奇石间盘旋, 不知不觉中暮色降临。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画面,诗人为之迷 醉神荡,乐而忘返。
天姥仙山----拨云尖
天姥入梦
云海漫漫
天姥远眺
仙雾弥漫
仙界云宇
半壁见海日
湖光山色
天姥龙潭
镜湖风光
美丽镜湖
镜湖扬波
古驿道
世外桃源
千岩万转
千姿百态
天姥连天
迷 花 倚
石
流连忘返
岩 泉 龙 吟
镜湖渔歌
天姥日出
白雪皑皑
天姥银华
整体感知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1、梦境中的奇幻壮美是超越于现实的理想世界,是李白心
中的“桃花源”。 对理想世界的神往追求正反衬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憎恶。 2、梦境暗合了他的人生,这个梦境也可以理解为他原本向往 的布衣一日为公卿的理想.他寻梦,带着向往之情来到了长安,也曾 得梦,有过类似“仙之人兮列如麻”欢乐的场景,可是最终梦想破 灭,他被赐金放还,一切盛大欢乐的场面戛然而止.梦醒了,现实 冰冷残酷。 作者借这个梦表达了一种”人生如梦”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