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与高新技术课程论文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技论文写作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技论文写作](https://img.taocdn.com/s3/m/13540a54caaedd3382c4d30c.png)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技论文写作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程的总目标: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这些目标强调物理教学的生活化,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将物理知识同经济发展相联系,期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研探索精神。
这些目标的达成并非易事,需要从物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深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才有望实现。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物理学理论的研究是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和解释,这也成为一种非常通用而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教学要实现新课程目标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这一科学研究方法,能够用准确简要、逻辑清晰的物理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阐述物理概念、陈述物理规律等。
然而,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物理信息处理能力和物理表达能力不高;在教学中也发现不少学生很难读懂科技文章或者对此类文章和新闻毫无兴趣,无法有效提取新闻报纸阅读材料中包含的物理学信息,也不能够将科技文章和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科技论文写作是改变这种现状、实现这些新课程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
物理中的科技写作是指对某一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逻辑推理,对所研究的物理现象或问题进行解释,最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成报告或小论文[2]。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以及写作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同时对一部分有志于物理学研究的学生来说,还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开始撰写一些有创新性和学术性的科技论文。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e4b9523c281e53a5802ff5c.png)
历史的沉积,时代的前沿————物理学与高新技术论文经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与高新技术学习,我受益良多。
这学科是以大学物理学为基础,阐述物理原理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着重阐明物理学基础理论与高新技术的联系。
从时时刻刻让我们接触地面的地心引力,到走路必不可缺的摩擦阻力。
从我们所熟悉的牛顿的苹果,到一个个投身于物理事业奋斗终身的安培奥斯特。
从刚刚发现并开始研究虽然有错误但成为起点的亚里士多德,到今天一项项物理诺贝尔奖项的颁发,一样样物理研究成果的发明创造。
从小学的自然科学学到现在的大学物理,我知道,我和物理这两个字,一直都是分不开的。
一、信息技术生活中离不开信息,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中,它的表现形式远远比物质和能量复杂。
信息是一个发展中的动态范畴,它随人类社会的演变而相应的扩大或收缩,总的来看信息所涵盖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可以断定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信息范畴将进一步扩大。
而信息的传递,都是依靠着物理原理和物理现象,声音和光的传递,信息作为物质世界的一个基本概念,应该具有严谨的物理基础。
通过对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分析类比,可以引进序间作为信息的物理坐标。
随着信息的物理基础的确立,导致对物理学基础的整体扩充。
二、红外技术红外技术的内容包含四个主要部分,红外辐射的性质,红外元件、部件的研制、把各种红外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精密机械、红外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60年代激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促使出现新的探测器件和新的辐射传输方式,推动红外技术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红外应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
红外线自1800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她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众多的应用产品,从医疗、检测、航空到军事等领域,几乎处处都能看到红外的身影。
本文选择了红外热像、红外通讯、红外光谱仪、红外传感器等几个比较大的产品领域做介绍。
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
物理教育科技论文
![物理教育科技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ed9e6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2.png)
物理教育科技论文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物理教育科技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物理教育科技论文篇一物理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作为素质教育过程的主体,在物理科方面更应该加强以及搞活课堂教育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已的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与实践。
物理课程不是为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而设立的,它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总的目标作出贡献。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
所以,它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
当然,在这个方面,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对于教师的演示实验,必须作到在能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位,而不是随意性的一带而过,或者将某一次的失误说成是实验条件的不是,这样的话不能说服学生,从而传递给学生一种意识:物理上的规律有时候也是不严格的。
一般来说,在物理教学中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的。
定性分析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运用,可使我们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对细枝末节的探讨。
过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学生迷失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推演和运算之中,而伤失了对丰富而生动的物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过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为抽象难懂,更容易使学生伤失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这些都是与我们物理教学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驰的。
充分利用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技素质论文
![充分利用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技素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81ef5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e.png)
充分利用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技素质论文当今社会,世界各国对科学技术的开展都给予空前的重视,都把大力开展科技作为根本国策。
我国是一个飞速开展的大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已是各级决策者的共识。
这样。
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尤其是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显得极为重要。
只有使现在的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科技意识,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较高的科学技能,未来的中国才会更加强大。
师范生的科技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全民科技素质。
师范教育必须强化科技教育,使师范生具有自觉的科技意识,更强的科技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我们也看到师范生由于其职业特点,所学课程多,参加活动多,而真正能大量渗透科技教育的课程和活动并不多,数、理、化、生物这些学科承当起了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
物理由于其学科特点,作为自然科学重要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最严密的一门课程,它的教学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
师范学校的物理教师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充分利用物理教学,提高师范生的科技素质。
物理学史是科学史的重要组成局部,记载了众多科学家发现科学规律,创造研究技术的困难历程。
多结合教材,适时讲这些知识。
会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物理知识本身,更能让学生从科学家的故事中,从科学的开展史中理解“科技”的含义。
比方: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贝克勒耳发现放射性现象等这些故事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现、创造都起始于生活、生产中普通的问题,科技离我们并不远。
而汤姆生发现电子做了几千次试验,法拉第经过10年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磁生电的条件;牛顿终生未婚,迷恋科学以致为之献身。
这些史实又使学生看到科学技术的突破性开展是一批又一批科学精英们呕心沥血、为此奉献毕生精力的结果。
伽利略、牛顿、达芬奇等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哲学甚至艺术领域都有突出成就,使学生看到科学各个领域的内在联系。
关于物理科技的小论文[精选五篇]
![关于物理科技的小论文[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e0e11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6.png)
关于物理科技的小论文[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物理科技的小论文关于物理科技的小论文现如今,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科技的小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物理科技的小论文1谈到物理学,有的同学觉得难;谈到物理学究,有的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的同学更觉得他们不是凡人。
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
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
”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极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引下凡,由此发明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
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个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尔察也没有。
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的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的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之后,阿察尔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锁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技术成就,无不是建立早年科学家们对身边锁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学习中,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在物理学方面不断进步。
关于物理科技的.小论文2在烧纸船的实验中纸船里的水会怎样?纸船又会怎样?记得有一个星期的星期四下午第三节课,我们在上科学课,在科学课上,我们做了小实验,实验的方法就是:在三角架上放了一张白纸做的纸船,在纸船里倒上一定的水,最后把酒精灯轻轻地移到三角架下,纸船里的水会怎样?纸船又会怎样?同学们议论纷纷。
物理学知识与高新技术
![物理学知识与高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94ef1d384254b35eefd3447.png)
感谢《物理学知识与高新技术》课程的开设,丰富的课程内容让我受益匪浅。
姜恩勇老师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与特点讲到研究生科研素质的培养,一针见血地指出应试教育的弊端,并提出硕士研究生应属于专门教育范畴,应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李志清老师在“研究生阶段科学素质的培养”中“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设问,并逐步引出科学研究人员应具备勤奋刻苦、坚忍不拔、宽广的胸怀等品质。
吴萍老师以简单的物理学知识为基础讲解科学研究及科学成果评估,白海力老师讲述选题及论文的发表。
生活中的物理揭示了许多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例如摩擦起电现象、大风时玻璃总向外滑落的原因。
同时,其他课程的开设丰富了物理学知识。
李志清老师的“超越自由――神奇的超导体”、“纳米体系的基本理论”,使我对超导体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了解了固体电子理论。
刘昌龙老师的“光彩夺目的新光源”、“自旋电子学”、“航天技术中的物理学”分别让我对激光的特性与应用、电子的自旋和物理学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本课程虽然与我研究方向相去甚远,但在科研方面对帮助我很大。
科研素质的培养习惯灌输式教育的我,在本科毕设期间便暴露出如下问题:思维禁锢,思路狭窄,缺乏对课题的整体把握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上易焦躁。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认识到广泛地涉猎不同领域知识(不局限于物理学)是活跃思维、开阔思路的有效方法,更方便于取其精华用之于解决本领域问题。
“生活中的物理”使我认识到生活是我们科研活动最好的启蒙老师,它对我们进行的是启发式教育,生活中勤于思考,能培养我的探索精神。
这些方法看似对科研无益,但对我的思维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索”人鱼,不如“索”人渔。
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科研课题与课上所举实例相结合,学习优秀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借鉴其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在制作某种硅材料时,将充氧改成充分子量更低的氢,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
生活中的物理高新技术
![生活中的物理高新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60a946358fafab069dc0224.png)
生活中的物理高新技术论文关键词:论文摘要:人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应该是物理这门技术,许多的东西懂会用到物理高新技术,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物理学更成为高新技术的基础。
例如神州1号到神州10号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也对物理高新技术不断的理解和提高,学会更好的利用它。
在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物理,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使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应用在生活中。
一、太阳能电池太阳电池能量转换的基础是结的光生伏特效应。
当光照射到pn结上时,产生电子一空穴对,在半导体内部结附近生成的载流子没有被复合而到达空间电荷区,受内建电场的吸引,电子流入n区,空穴流入p区,结果使n区储存了过剩的电子,p区有过剩的空穴。
它们在pn结附近形成与势垒方向相反的光生电场。
光生电场除了部分抵消势垒电场的作用外,还使p区带正电,N区带负电,在N 区和P区之间的薄层就产生电动势,这就是光生伏特效应。
此时,如果将外电路短路,则外电路中就有与入射光能量成正比的光电流流过,这个电流称作短路电流,另一方面,若将PN结两端开路,则由于电子和空穴分别流入N区和P区,使N区的费米能级比P区的费米能级高,在这两个费米能级之间就产生了电位差VOC。
可以测得这个值,并称为开路电压。
由于此时结处于正向偏置,因此,上述短路光电流和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相等,并由此可以决定VOC的值。
现在发展了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就是典型代表。
二、航天器航天器的出现使人类的活动范围从地球大气层扩大到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引起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飞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运行,摆脱了大气层阻碍,可以接收到来自宇宙天体的全部电磁辐射信息,开辟了全波段天文观测;航天器从近地空间飞行到行星际空间飞行,实现了对空间环境的直接探测以及对月球和太阳系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环绕地球运行的航天器从几百千米到数万千米的距离观测地球,迅速而大量地收集有关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各种各样的电磁辐射信息,直接服务于气象观测、军事侦察和资源考察等方面;人造地球卫星作为空间无线电中继站,实现了全球卫星通信和广播,而作为空间基准点,可以进行全球卫星导航和大地测量;利用空间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等特殊环境,可以在航天器上进行各种重要的科学实验研究。
高中物理课程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中物理课程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3dc4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e.png)
高中物理课程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引言:高中物理课程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到物质的本质、运动规律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物理,学生能够培养出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索的能力,为科技创新奠定基础。
本文将探讨高中物理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索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探索规律。
实验探索能力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培养出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力学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物理学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工具。
高中物理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几何和微积分等。
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以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学习电磁学时,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建模,计算出电场和磁场的分布情况,进而解决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相关问题。
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高中物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科技创新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在物理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光学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规律,然后通过推理和逻辑思维,解释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等现象。
这样的学习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科技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高中物理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物理学与高高新技术认识与感悟
![物理学与高高新技术认识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74ffe96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d.png)
物理学与⾼⾼新技术认识与感悟通过学习该课程最先让我了解了物理学⼤致的发展过程总共分为四个阶段。
第⼀阶段是宏观低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顿经典⼒学;第⼆阶段是宏观⾼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第三阶段是微观低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量⼦⼒学;第四阶段是微观⾼速阶段,其代表理论是量⼦场论。
这四个阶段印证了物理学是稳步向更加向光明的⽅向前进的,也让我对于物理学的认识更加具有逻辑性。
以前的我对于物理学的认识可以说是⽚段化的认识,只记着⽜顿⼒学、相对论、量⼦⼒学等理论或知识,但是对于这些理论的发现顺序却不了解。
学习这门课⾸先让我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了时间上的认识。
该课程还介绍了⼀些⾼新技术所⽤到的材料以及理论技术等。
进⼊21世纪,⼈类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的发展。
⽽科技指的是科学和技术;科学是指⼈类主动改造⾃然时,所发现的⾃然规律;技术是⼈类在通过发现与掌握⾃然规律之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对⾃然能动的改造现有事物功能、性能⽅法;这⼆者既是相互独⽴,⼜是紧密联系的。
这是在哲学课课程上学习到的知识。
通过物理学与⾼新技术课程的学习,让我对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门⾃然科学,它始终是其他相关科学的基础。
物理学上的进步和突破都会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推进作⽤,⽽其他科学尤其是边缘科学上的突破往往都源于物理学的进展。
技术更是以物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如:超导体发展为未来输电零损耗创造了可能、⽯墨烯的发现让⼈们得到了能够利⽤太阳能的技术、⾼锟⽤细玻璃丝作为传输介质⼤⼤提⾼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这些事例都是技术建⽴在物理学基础上的发展;物理学发现的材料新特性解决了众多技术难题,物理学新的理论左右着技术未来发展的新⽅向,物理学的发展为⼈类的更舒适的⽣活创造着奇迹。
所以科学与技术既是相互独⽴,更是紧密联系的。
但是物理学的快速发展也给⼈类社会带来了⼀些灾难,如⾼新武器的研制、资源的快速耗费等等;所以我认为⾃然科学的发展还是应该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相辅相成;正如创⽴诺贝尔奖项的诺贝尔本⼈,他对于⾃然科学的进步起了巨⼤的推动作⽤,但是他的研究被⼤量⽤于战争中,让数以万计的⼈类陷⼊战争的苦难中,作为和平主义者的诺贝尔每每回忆此事都⾮常难过;所以⼈类应该从社会科学中学习更多的正义感与责任感,来更好的让⾃然科学为社会的⽂明进步作出更巨⼤的贡献。
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f9b0ff9cfc789eb162dc86a.png)
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结课论文)物理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2)一、引言 (2)二、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 (2)1、物理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2)2、物理学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3)3、物理学在信息电子技术中的应用 (3)4、物理学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 (4)5、我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应用 (5)三、小结 (6)物理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一、引言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是高新技术经济、高文化经济、高智力经济,是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高新技术的创新对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来说,是关系其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命力。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
物理学又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
由于物理学研究的规律具有很大的基本性与普遍性,所以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物理学作为严格的、定量的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一直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它与数学、天文学、化学和生物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促进了物理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物理学一直是一门起着主导作用的学科。
近代物理学的几次突破性进展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证明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英明论断的正确性。
展望二十一世纪,物理学正孕育着令人振奋的进展,并将引起新的产业革命。
二、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物理学在人类探索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本文中只是做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
1、物理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物理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如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二是为生命科学提供理论概念和方法。
从19世纪起,生物学家在生物遗传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基因假设。
物理学论文范文
![物理学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c91ac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5.png)
物理学论文范文物理学给人类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提供了精神财富。
物理学的高技术和强渗透性也使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理学论文范文一:物理学在科技创新中的效用摘要:论述了X射线的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20世纪许多重大发现;半导体的发明,使微电子产业称雄20世纪,并促进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原子能理论的提出,使原子能逐步取代石化能源,给人类提供巨大的清洁能源;激光理论的提出及激光器的发明,使激光在工农业生产、医疗、通信、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蓝光LED的发明,将点亮整个21世纪.事实告诉我们,是物理学推动科技创新,由此得出结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昭示人们,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理工科要重视大学物理课程.关键词:X射线;半导体;原子能;激光;蓝光LED;科技创新;大学物理1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以及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1-3],其内容广博、精深,研究方法多样、巧妙,被视为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纵观物理学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蕴含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形成,同时,其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带动人类社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正因如此,大学物理成为了高等学校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文件要求[4-5],大学物理课程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其中理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不少于144学时;大学物理实验最低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工科、师范类非物理专业不少于64学时.然而调查显示,众多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并没有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发的课程基本要求开设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他们往往打着“宽口径、应用型”的晃子,大幅压缩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学时,如今,大学物理及其实验课程的总学时数实际仅为32-96学时,远远低于教育部要求的最低标准(180学时).试问这么少的课时怎么讲丰富、深奥的大学物理?怎么能够真正发挥出大学物理的作用?于是有的院、系要求只讲力学,有的要求只讲热学,有的则要求只讲电磁学,…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物理的授课教师在无奈状态下讲授大学物理.从《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上获悉,这不是个别学校的做法,在全国具有普遍性.殊不知,力、热、光、电磁、原子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联系,缺一不可.这种以消减教学内容为代价,解决课时不足的做法,就如同削足适履,是对教育规律不尊重,是管理者思想意识落后的一种体现.本文且不论述物理学是理工科必修的一门基础课,只论及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这一命题,以期提高教育管理者对大学物理课程重要性的认识.2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且不说力学和热力学的发展,以蒸汽机为标志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实现了机械化;且不说库伦、法拉第、楞次、安培、麦克斯韦等创立的电磁学的发展,以电动机为标志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欧美实现了电气化.这两次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使中国近代落后了.本文着重论述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得出结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1895年,威廉•伦琴(WilhelmR 魻ntgen)发现X射线,这种射线在电场、磁场中不发生偏转,穿透能力很强,由于当时不知道它是什么,故取名X射线.直到1912年,劳厄(MaxvonLaue)用晶体中的点阵作为衍射光栅,确定它是一种光波,波长为10-10m的数量级[6].伦琴获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发现的X射线开创了医学影像技术,利用X光机探测骨骼的病变,胸腔X 光片诊断肺部病变,腹腔X光片检测肠道梗塞.CT成像也是利用X射线成像,CT成像既可以提供二维(2D)横切面又可以提供三维(3D)立体表现图像,它可以清楚地展示被检测部位的内部结构,可以准确确定病变位置.当今,各医院都设置放射科,X射线在医学上得到充分利用.X 射线的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1913-1914年,威廉•享利•布拉格(willianHenrgBragg)和威廉•劳仑斯•布拉格(WillianLawrenceBragg)提供布拉格方程[6,P140]2dsinα=kλ(k=1,2,3…)式中d为晶格常数,α为入射光与晶面夹角,λ为X射线波长.布拉格父子提出使用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原子、分子结构,创立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这一学科,布拉格父子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当今,X射线衍射仪不仅在物理学研究,而且在化学、生物、地质、矿产、材料等学科得到广泛应用,所有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研院所和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有X射线衍射仪,它是研究物质结构的必备仪器.1907年,威廉•汤姆孙(W•Thomson)发现电子,电子质量me=9.11×10-31kg,电子荷电e=-1.602×10-19C.电子的荷电性引发了20世纪产生革命.1947年,美国的巴丁、布莱顿和肖克利研究半导体材料时,发现Ge晶体具有放大作用,发明了晶体三极管,很快取代电子管,随后晶体管电路不断向微型化发展.1958年,美国的工程师基尔比制成第一批集成电路.1971年,英特尔公司的霍夫把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的全部功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80年代末,芯片上集成的元件数已突破1000万大关.微电子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微电子技术称雄20世纪,进入21世纪微电子产业仍继续称雄.到各个工业区看看,发现电子厂比比皆是,这真是小小电子转动了整个地球啊!电子不仅具有荷电性,还具有荷磁性.1925年,乌伦贝克—哥德斯密脱(Uhlenbeck-Goudsmit)提出自旋假说,每个电子都具有自旋角动量S軋,它在空间任意方向上的投影只可能取两个数值,Sz=±h2;电子具有荷磁性,每个电子的磁矩为MSz=芎μB(μB为玻尔磁子)[7].电子的荷磁性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88年阿贝尔•费尔(AlberFert)和彼得•格林贝格尔(PeterGrünberg)发现在Fe/Cr多层膜中,材料的电阻率受材料磁化状态的变化呈显著改变,其机理是相临铁磁层间通过非磁性Cr产生反铁磁耦合,不加磁场时电阻率大,当外加磁场时,相邻铁磁层的磁矩方向排列一致,对电子的散射弱,电阻率小.利用磁性控制电子的输运,提出巨磁电阻效应(giantmagnetoresistance,GMR),磁电阻MR定义MR=ρ(0)+ρ(H)ρ(0)×100%式中ρ(0)为零场下的电阻率,ρ(H)为加场下的电阻率[8].GMR效应的发现引起科技界强烈关注,1994年IBM公司依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此前的磁头是用锰铁磁体,磁电阻MR只有1%-2%,而新型读出磁头的MR约50%,将磁盘记录密度提高了17倍,有利于器件小型化,利用新型读出磁头的MR才出现笔记本电脑、MP3等,GMR效应在磁传感器、数控机库、非接触开关、旋转编码器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93年,Helmolt等人[9]在La2/3Ba1/3MnO3薄膜中观察到MR高达105%,称为庞磁电阻(Colossalmagnetoresistance,CMR),钙钛矿氧化物中有如此高的磁电阻,在磁传感、磁存储、自旋晶体管、磁制冷等方面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引起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科研人员的极大关注[10-12].然而,CMR效应还没有得到实际应用,原因是要实现大的MR需要特斯拉量级的外磁场,问题出在CMR产生的物理机制还没有真正弄清楚.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13]:“就一个粒子来说,如果由于自身内部的过程使它的能量减小了,它的静质量也将相应地减小.”提出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莓C2式中△m.表示经过反应后粒子的总静质量的减小,△E表示核反应释放的能量.爱因斯坦又提出实现热核反应的途径:“用那些所含能量是高度可变的物体(比如用镭盐)来验证这个理论,不是不可能成功的.”按照爱因斯坦的这一重大物理学理论,1938年物理学家发现重原子核裂变.核裂变首先被用于战争,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对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迫使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来原子能很快得到和平利用,1954年莫斯科附近的奥布宁斯克原子能发电站投入运行.2009年,美国有104座核电站,核电站发电量占本国发电总量的20%,法国有59台机组,占80%;日本有55座核电站,占30%.截至2015年4月,我国运行的核电站有23座,在建核电站有26座,产能为21.4千兆瓦,核电站发电量占我国发电总量不足3%,所以我国提出大力发展核电,制定了到2020年核电装机总容量达到58千兆瓦的目标.核能的利用,一方面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了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有力地解决能源危机.利用海水中的氘和氚发生核聚变可以产生巨大能量,受控核聚变正在研究中,若受控核聚变研究成功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那时,能源危机彻底解除.20世纪最杰出的成果是计算机,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从1946年计算机问世以来,经历了第一至第五代,计算机硬件中的电子元件随着物理学的进步,依次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用的是磁性材料,随着物理学的进步,磁性材料的性能越来越高,计算机的硬盘越来越小.近日在第十六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2015年10月21—25日)上获悉,中科院强磁场中心、中科院物理所等,正在对斯格明子(skyrmions)进行攻关,斯格明子具有拓扑纳米磁结构,将来的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只有花生大小,ipod平板电脑的硬盘缩小到米粒大小.量子力学催生出隧道二极管,量子力学指导着研究电子器件大小的极限,光学纤维的发明为计算机网络提供数据通道.1916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受激辐射原理,时隔44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希奥多•梅曼(TheodoreMaiman)于1960制成第一台激光器[14].由于激光具有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和亮度高等特点,在医疗、农业、通讯、金属微加工,军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激光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暂不展开论述,只谈谈激光加工技术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对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微加工等,激光加工技术具有突出特点:不接触加工工件,对工件无污染;光点小,能量集中;激光束容易聚焦、导向,便于自动化控制;安全可靠,不会对材料造成机械挤压或机械应力;切割面光滑、无毛刺;切割面细小,割缝一般在0.1-0.2mm;适合大件产品的加工等.在汽车、飞机、微电子、钢铁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2014年,仅我国激光加工产业总收入约270亿人民币,其中激光加工设备销售额达215亿人民币.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赤崎勇、天野浩、中山修二等三位科学家,是因为他们发明了蓝色发光二极管(LED),帮助人们以更节能的方式获得白光光源.他们的突出贡献在于,在三基色红、绿、蓝中,红光LED和绿光LED早已发明,但制造蓝光LED长期以来是个难题,他们三人于20世纪90年代发明了蓝光LED,这样三基色LED全被找到了,制造出来的LED灯用于照明使消费者感到舒适.这种LED灯耗能很低,耗能不到普通灯泡的1/20,全世界发的电40%用于照明,若把普通灯泡都换成LED灯,全世界每个节省的电能数字惊人!物理学研究给人类带来不可估量的益处.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Novoselov),因发明石墨烯材料,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集成电路晶体管普遍采用硅材料制造,当硅材料尺寸小于10纳米时,用它制造出的晶体管稳定性变差.而石墨烯可以被刻成尺寸不到1个分子大小的单电子晶体管.此外,石墨烯高度稳定,即使被切成1纳米宽的元件,导电性也很好.因此,石墨烯被普遍认为会最终替代硅,从而引发电子工业革命[14].2012年,法国科学家沙吉•哈罗彻(Serge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温兰德(DavidJ.win-land),在“突破性的试验方法使得测量和操纵单个量子系统成为可能”.他们的突破性的方法,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朝着基于量子物理学而建造一种新型超快计算机迈出了第一步[16].2013年,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早在2010年,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方忠、戴希等与张首晟教授合作,提出磁性掺杂的三维拓扑绝缘体有可能是实现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薛其坤等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开展实验研究,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电子自旋向上的在一个跑道上,自旋向下的在另一个跑道上,犹如在高速公路上,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不产生电子相互碰撞,不会产生热能损耗.通过密度集成,将来计算机的体积也将大大缩小,千亿次的超级计算机有望做成现在的iPad那么大.因此,这一科研成果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7].物理学的每一个重大发现、重大发明,都会开辟一块新天地,带来产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纵观科学与技术发展史,可以看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3结语论述了X射线,电子、半导体、原子能、激光、蓝光LED等的发现或发明对人类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自然得出结论,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打开国门看一看,美国的著名大学非常注重大学物理,加州理工大学所有一、二年级的公共物理课程总学时为540,英、法、德也在400-500学时[18].国内高校只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大学物理课程做到了与国际接轨,以他们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为例,大一开设:力学与热学80学时,大学物理—基础实验54学时;大二开设:电磁学80学时,光学与原子物理80学时,大学物理—综合实验54学时;大三开设:理论力学60学时,大学物理及实验总计408学时.在大力倡导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高等学校理所应当重视物理学教学.各高校的理工科要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发的《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基本要求》给足大学物理课程及大学物理实验课时.参考文献:〔1〕祝之光.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0.〔2〕马文蔚,周雨青.物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I-V1.〔3〕倪致祥,朱永忠,袁广宇,黄时中,大学物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前言.〔4〕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2006,16(5)〔5〕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2006,16(4):1-3.〔6〕姚启钧,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38-139.〔7〕张怪慈.量子力学简明教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82-183.〔8〕孙阳(导师:张裕恒).钙钛矿结构氧化物中的超大磁电阻效应及相关物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10-11.物理学论文范文二:初中物理学科全息教学的运用一、全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策略1.运用全息理论,对初中物理教学课型进行合理选择与搭配新课改以后,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的讲授内容方面转变到物理的过程方面,其核心是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机会。
关于物理的科技论文范文(2)
![关于物理的科技论文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b1f9163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7b.png)
关于物理的科技论文范文(2)关于物理的科技论文范文篇二科技活动是物理知识应用的好舞台摘要:物理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是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科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精确性等特点,运用逻辑推理建立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从而逐步获得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
关键词:科技活动;知识应用环境;知识的需求;兴趣现在的物理学科教学过程已经离物理本来的样子很远了。
课改想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让学生学有所成,乐在其中。
然而,我在这几年的尝试中都不太成功,通过这次活动我感觉找到了一些方向。
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及活动中对知识的感悟,我认为科技活动和物理学习血肉相连,利用活动创设知识应用环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青少年创新教育的职责和义务。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试教育”逐步转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
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
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要任务。
正是基于如上改变,教师在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学生开展物理科技创新活动,利用好科技活动这一好舞台,不仅能够强化和加深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还能增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物理科技论文12篇
![物理科技论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0240f5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0c.png)
物理科技论文物理科技论文12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科技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科技论文1摘要: 角动量这一概念是经典物理学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角动量的研究主要是对于物体的转动方面,并且可以延伸到量子力学、原子物理以及天体物理等方面。
角动量这一概念范畴系统的介绍的力矩、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并且统筹的联系到质点系、质心系、对称性等概念.本文主要对角动量守恒定律和其应用进行论述。
对定律本身进行了简略的阐述,并就其守恒条件及其结论进行了定性分析。
正文:大家也许小时候都有过一个疑问:人们走路的时候为什么要甩手呢?为什么如果走顺拐了会感觉特别别扭呢?一个常见的解释是,为了保持身体平衡。
这种解释了和没解释没什么区别的答案是永远正确的,问题是甩手到底是怎么保持身体平衡的?原来这一切都是我们大学生所熟知的角动量以及动量守恒的原因,很神奇的是原来用动量守恒可以解决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却用了最简单的方法。
1.角动量:角动量也称为动量矩,刚体的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乘积叫做刚体转动的角动量,或动量矩,单位千克二次方米每秒,符号kgm2/s。
角动量是描述物体转动状态的物理量。
对于质点在有心力场中的运动,例如,天体的运动,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等,角动量是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角动量反映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诸外力对某定点(或定轴)的合力矩始终等于零的质点和质点系围绕该点(或轴)运动的普遍规律。
物理学的普遍定律之一。
质点轨迹是平面曲线,且质点对力心的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如果把太阳看成力心,行星看成质点,则上述结论就是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之一,开普勒第二定律。
一个不受外力或外界场作用的质点系,其质点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服从牛顿第三定律,因而质点系的内力对任一点的主矩为零,从而导出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
物 理 学 与 高 新 技 术
![物 理 学 与 高 新 技 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329455f01dc281e53af0f5.png)
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物理学衍生的高新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作者:蒯彪专业:科学教育我们知道物理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有关力,电,光等方面的知识。
物理学可分为力学,光学,热学,量子力学,核物理学等。
由于物理学所研究的内容和人类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撑。
然高新技术的理论知识来源大部分出自物理学。
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物理学起着重大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物理学,人类社会还发展不到今天。
人类社会至少还要倒退几百年,从17世纪的经典物理学开始至今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从大到飞机,轮船,小到家庭用电都和物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牛顿建立了经典力学以后,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物理学发展才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正是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才进入了近代化。
人类所从事的劳动也由纯手动向半自动化转变,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第一次工业革命过后,随着物理学发展,物理学逐步转向了有关电的研究,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电学得到了应用,从而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电的应用,使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使许多“电机”代替了人的体力劳动。
电视,电话,各种有关电的产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想一下,如果没有第二工业革命的贡献,人们生活将会怎样?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近代化。
然随着物理学的发展,随着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理论的建立,在20世纪,以核能,电子计算机等应用为标志,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现代化,人类开始并不满足于地球上的研究,从而逐步向微观、向宇宙进发。
所以说,没有物理学,人类社会还发展不到今天,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巨大的。
【2】20世纪物理学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物理学也由此发展成为近代物理学。
其主要成就有:第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它们相结合产生的量子场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时空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使人们从绝对的决定论的宇宙观变为辩证的唯实的宇宙观。
物理学与现代高科技
![物理学与现代高科技](https://img.taocdn.com/s3/m/ffa4b3fd25c52cc58ad6be68.png)
压电效应
正压电效应和逆压电效应
当作用力方向改变时, 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 这种 机械能转为电能的现象, 称为“正压电效应”
当在电介质极化方向施加电场, 这些电介质也会产生变 形, 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电致伸缩效应)。可将 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称为压电材料, 压 电材料能实现机—电能量的相互转换。
直接来自自然界 化石燃料、太阳
而未经加工转化 能、核能、生物
的能源
燃料、水能
由一次能源直接 电能、煤气、汽
或间接转化而来 油、沼气、氢能
的能源
等。
不随其本生的转 太阳能、生物能、
化或被人利用而 水能、风能、地
减少的能源
热能等
人类随其本身的 化石燃料、核燃 转化或的利用而 料等 减少的能源
1/20亿到达地球大气层 30%被大气层反射, 23%被大气层吸收,
物理学与现代高科技
主要内容
一、物理效应及其技术应用 二、几个主要的物理技术系统 三、物理学与现代高新技术 四、物理学与高科技发展的典型案例 五、物理学与高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一、物理效应及其技术应用
1、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 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也就是 光能量转换成电能。这类光致 电变的现象被人们统称为光电 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超声波探测器
超声波探测
超声波清洗器
超声波焊接器
二、几个主要的物理技术系统
5、激光技术
激光是20世纪60年代的新光源。由于激光具有方 向性好、亮度高、单色性好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利用激光特性发展起来的技术系统叫做激光技术。主 要包括:① 激光检测技术(激光测距、激光测速)
物理学在高新技术材料中的应用
![物理学在高新技术材料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8f048ce6137ee06eef91802.png)
34
Js
h 2
绪
论
2 L.W.Raylei J.H.Jeans 式 : B ( T ) 4 kT c gh 公 M 2hc 2 34
5
W.Wien 公式:M B (T )
C1
e
-
C2 T
M B (T )
5 (e
0
hc kT
h 6.63 10
(2)物理学与生物学相互渗透 物理学为生物学提供了理论概念和方法,如DNA双螺旋结构, 基因,耗散结构理论。物理学为生物学提供了现代化实验手段, 如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仪、原子力显微镜等。 ( 3)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革命的先导 热力学的建立推动了蒸汽机实用技术的发展; 电磁学的建立使电气时代到来.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建立,催生了核能技术、超导技术、 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
宇宙起源: 大爆炸理论 ( The Big Bang )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物理学的发展规律:
寻求最简单的基本原理,解释最普遍的客观事实。 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综合, 建立大统一理论,
寻找总开关
奥克姆准则:越接近真理,基本定律就越简单!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与分类:
由狭义相对论,地球上看 GPS卫星,它们携带的时钟 每天慢大约7微秒。
在物理学诸多成就问世之后, 高科技时代到来 催生了当代的高新技术
1947年,肖克莱,巴丁,布拉坦根据半导体理论,发明了锗晶体管 集成化电子线路 微型计算机
超大规模集成化电子线路 核技术(曼哈吨计划) 航天技术 半导体微电子技术 纳米科技 能源技术 生物技术等
大学物理科技论文3000字(2)
![大学物理科技论文3000字(2)](https://img.taocdn.com/s3/m/e3432aa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9.png)
大学物理科技论文3000字(2)大学物理科技论文3000篇二大学物理的必要性【摘要】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主要论述了大学物理教学目前遇到的几个问题,阐述了开展大学物理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现状况下大学物理教学应该采取的一些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师;必要性0 引言我就职于一所农业院校,执教大学物理,每次开学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学生提的几个问题,有的同学说,我中学不喜欢物理,现在还不是很喜欢怎么办?第二,力学,热学,电学,光学……这些章节我们初中学习过,高中学习过,现在怎么还是学习这些。
第三,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大学物理这门课。
下面就关于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来探讨一下大学物理的必要性。
1 大学物理课程的必要性物理学的研究内容是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物质的结构、最常见的相互作用、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物理学是是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科学技术、甚至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而且物理学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从物理学的分类也可以看出。
物理学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等。
物理的研究内容包括很多:物理现象、物质的结构物质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宇宙中的星系及星系团,也包括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
物理学讲授的是一种思想,因此大学物理研究性教学强调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说科学教育人们如何去思考事物,作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发现与发展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理工科甚至于文科学生来说,大学物理课程既是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其自然科学基础。
因此,大学物理实施研究性教学是一个必然趋势。
物理学和整个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物理的每一次重大的发现和突破都引发了社会的新领域、新方向的发展。
例如牛顿力学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并且延伸了人的肢体功能。
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应用物理学论文-物理论文
![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应用物理学论文-物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986482f242336c1fb95ea4.png)
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应用物理学论文-物理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本文作者论述了x射线的重要性, x射线不仅在医学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而且也影响了许多重大的发明。
半导体的发明是微电子产业在20世纪得以蓬勃发展。
原子能理论, 也使得人类得到了巨大的清洁能源。
激光理论也广泛应用于在工农业、通信等方面。
所以说物理学可以推动科技创新。
由此可知:物理学在科学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一结论告诉人们, 高校是用于培养人才的, 学校的理工科方面的有关专业应该重视大学物理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x射线; 半导体; 原子能; 激光; 蓝光LED; 科技创新; 大学物理;1. 引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 他们的运动规律的科学。
物理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 同时物理学也被视为各种科学创新的基础。
根据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发现:物理学中所包含的科学思维的方法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的能力, 所以物理学在高等学校的理工科专业中是一门必修的基本课程, 有关文件也规定了各种学科的关于物理课程的最低学时数, 但许多高校并没有按照的基本要求来开设大学物理的课程。
在许多高校, 极力压缩了大学物理课程及大学物理实验课程。
使得学生没有达到最低的标准所要求的课时。
本文通过论述物理学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来提高教育管理者, 给你大学物理课程的认识。
2. 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第一次工业蒸汽机的发明以及第二次工业的电动机, 这些创新发明, 都体现了物理学类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说, 物理学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在1895年, 威廉伦琴(Wilhelm R魻ntgen) 发现一种射线, 这种射线在电场磁场中不发生偏转, 但是穿透能力很强, 所以他将这种射线命名为x射线。
在1912年, 劳厄确定它是一种光波。
因为x射线的发现, 有了如今的医学影像技术, 根据各种X光片来诊断疾病。
物理学与高科技创新
![物理学与高科技创新](https://img.taocdn.com/s3/m/c82cd13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b.png)
物理学与高科技创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科技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智能手机到人工智能,每个方面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应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为高科技的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物理学如何促进高科技创新,并阐述物理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的结合材料科学的发展备受瞩目,这其中物理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性质,而材料科学在此基础上研究材料,两者完美结合,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比如说,以晶体管为例,它是现代电子学的核心元器件。
晶体管的发明得益于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而物理学在半导体物理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通过分析半导体晶体结构和带隙结构,物理学家为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准确的指导。
同时,物理学家还在半导体中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例如激子效应、中子束损伤等,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物理学与电子学的融合电子学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而许多现代电子产品中的重要元器件,例如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都建立在物理学原理之上。
比如说,半导体激光器就是一种常用于光通信中的重要元器件。
它是通过在半导体材料中引入电子等激发剂,使其产生光子,并形成一束激光发射出来的。
而半导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和能带结构是激光器发射特征的关键。
物理学家在研究半导体激光器过程中发现,它具有较高的均匀性和高光输出功率,因此在光通信、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三、物理学与现代医学的紧密结合近年来,物理学与医学的紧密结合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领域。
从医学影像到治疗设备,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应用。
物理学的作用不仅是提供医学设备的物理原理,更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身体的状态、病变组织的特征和治疗效果等。
比如说,核磁共振成像(MRI)是医学影像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成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导体放在强磁场中引起医学患者体内原子磁共振,记录这些共振信号并反演成患者体内结构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大学
课程论文
题目:谈物理学在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穿戴设备方面的应用
姓名:
学号: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班级: 2班
课程名称:物理学与高新技术
开课院系: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论文成绩: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在这学期对选修课程-物理学与高新技术的学习中,我了解到了物理原理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
并且作为一名物理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程也极大地丰富了我的课余时间,并发展了我对电子方面的兴趣。
下面我将以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谈谈几项应用物理高新技术的产品,并总结一些我的感想。
首先,说说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叫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
它一般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无人驾驶汽车使乘客可以直接输入目的地,然后车辆便能自动选择线路行驶,而不再需要任何人工驾驶的干预,彻底“解放”了驾驶员的手脚。
今年五月份,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设计团队展示了一辆原型车。
该车当时还不具备正常行驶的条件。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研发人员开始不断地测试无人驾驶汽车上的各个系统。
现在,一直以来被认为还很遥远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准备合法上路了!12月22日,谷歌官方宣布其首辆自动驾驶车原型已经完成设计,准备正式开始上路测试。
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两个方面:车辆定位和车辆控制技术。
车辆定位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行驶的基础。
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磁导航和视觉导航等。
磁导航最大的优点是不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即使风沙或大雪埋没路面也一样有效,而且便于维护。
另外变换磁极朝向进行编码,可以向车辆传输道路特性信息,诸如位置、方向、曲率半径、下一个道路出口位置等信息。
车辆控制技术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核心,主要包括速度控制和方向
控制等几个部分。
无人驾驶其实就是用电子技术控制汽车进行的仿人驾驶。
通过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可知,车辆的控制是一个典型的预瞄控制行为,驾驶员找到当前道路环境下的预瞄点,根据预瞄点控制车辆的行为。
除以上两个方面,无人驾驶汽车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部分,还需要一些其它相关技术的支持,如车辆调度系统、通讯系统和人际交互系统等,最终得以实现个交通系统的高效、安全。
目前摆在无人驾驶汽车有两方面的主要问题。
其一是其设备售价颇为昂贵,成本不易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此外便是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的无人驾驶汽车安全问题。
在一般情况下,无人驾驶车辆可以更为有效地判断路面所发生的异常情况并作出反应。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其在某些难以预知的特定情况下将作出怎样的判断,该技术还有待在实际使用与大量测试中继续完善。
如果某天无人驾驶汽车成为我们日常出行的首选,那将是汽车史上既发明汽车之后又一里程碑。
可能这一设想还很遥远,但或许在马路上“横着开”已经不再是科幻的情节,而是距离我们不远的未来。
接下来,再说说传感器技术,比如智能穿戴设备。
传感器就如同“感觉器官”。
传感技术是从外界感知信息来源,并且对其进行更细致的处理和应用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其在当今时代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进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类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
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监测等技术。
这类技术的总称就是“传感技术”。
它几乎可以扩展到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从而识别来自人体各个部位的身体触觉。
传感技术、测量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得人类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密切结合,我们可以预知:遥感技术将会在农田水利、地质勘探、气象预报、海洋开发、环境监测、地图测绘、土地利用调查、灾害性天气、
森林防火,尤其是在地质找矿、森林和土地利用调查、气象预报、地下室和地热调查、地震研究、水利建设、铁路选线、工程地质以及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家应该都看过《钢铁侠》,在《钢铁侠》中,托尼在家中不停调试设备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觉得那很酷,因为他只要将手在空气中进行作出各种动作,就能够创建出一个 3D 模型,并进行控制和操作,而这就主要依赖于3D传感技术。
其感应原理为利用近红外线光来扫描周围环境,再由影像传感器接收并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通过芯片计算出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远近与相对位置,因此能了解物体的动作、与环境互动。
再比如谷歌眼镜,谷歌眼镜本质上属于微型投影仪+摄像头+传感器+存储传输+操控设备的结合体。
它可以将眼镜、智能手机、摄像机集于一身,通过电脑化的镜片将信息以智能手机的格式实时展现在用户眼前。
另外它还是生活助手,可以为我们提供GPS导航、收发短信、摄影拍照、网页浏览等功能。
它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通过眼镜中的微型投影仪先将光投到一块反射屏上,而后通过一块凸透镜折射到人体眼球,实现所谓的“一级放大”,在人眼前形成一个足够大的虚拟屏幕,可以显示简单的文本信息和各种数据。
所以谷歌眼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可佩带式的智能手机,可以帮助我们拍照、录像、打电话,省去了从口袋中掏出手机的麻烦。
在未来我们可将3D扫描技术与机器人操控结合,将机器人送入例如外层空间、海底、火场等人类难以进入的地点探勘地形、绘制立体地图;或是放在广告牌或产品货架边,记录消费者在观看广告或购物时的动作,以此了解消费者行为;也可在发展出更精细的感应技术后,进行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手势操控与非触碰式输入等。
随着可穿戴设备技术的逐步完善与应用的逐步落地,如谷歌眼镜,智能手表,铁道导航手链,GolfSense手套等各种可穿戴式设备的应
用到我们生活当中或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智能化生活”的时代将会到来。
以上就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与高新技术》课程后,我想分享的一些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最后,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会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专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期待着为实现未来智能化生活和发展高新技术贡献自己的价值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