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原创纪录片《茶乡寻梦》之剪辑及室外摄像任务书终稿 (2)

原创纪录片《茶乡寻梦》之剪辑及室外摄像任务书终稿 (2)
[9]王心语.影视编导基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0]曹茂鹏,瞿颖键著.After Effects CS6从入门到精通[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11.
任务起止时间
2018年9月25日至2019年4月19日(共30周)
任务下达人(签字)
下达日期
年月日
任务承接人(签字)
承接日期
课题任务与具体要求(包括选题、开题、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进度安排等):
一、毕业设计题目:原创纪录片《茶乡寻梦》之剪辑及室外摄像
二、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本设计内容为创作原创纪录片《茶乡寻梦》,设计类型为原创纪录片创作实践。
纪录片希望通过讲述祝雪兰、苏淑梅、石濡菲在新时代背景下,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发展六堡茶产业,将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在六堡茶乡寻找致富之道,带领六堡茶走向世界。希望通过纪录片《茶乡寻梦》唤醒当代都市人对于农村以及传统的记忆,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撰写进度安排:
2018年9月22日~9月28日毕业设计选题:原创纪录片《茶乡寻梦》之剪辑及室外摄像;
2018年11月1日~11月15日毕业设计开题;
2018年12月11日~12月19日提交毕业设计前期创作计划(脚本、策划书等)及说明书写作大纲;
2019年3月21日前提交毕业设计作品及说明书初稿;
我在纪录片创作小组中担任剪辑及室外摄像的工作。在本次纪录片创作中,作为室外摄像,在外景拍摄前我制定了简单的拍摄脚本,加快了拍摄的效率,保证了纪录片的创作进度;在后期制作上,我需要对拍摄的素材进行排号处理,有画面问题的镜头及时向编导与摄像反馈,保证整体创作的进度。在创作中我充分运用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并在创作中不断的学习更多经验来充实自身。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的文化研究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的文化研究

当下社会与文化转型期,全球化、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的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使得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整体面貌和创作风格也随之变化。

由张同道与胡智峰领导的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撰写的报告提出:《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开启了中国主流纪录片的工业型模式,将纪录片分为宣教型、审美型和工业型纪录片,而工业化、模式化的制作方式正是大众文化的特征,由此可见,《舌尖》这类记录片的诞生、萌芽和发展是中国纪录片与公众建立全新密切关系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对这种社会文化语境转向的回应。

本文试在当下对纪录片的认识高度与关于《舌尖》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产生其的全球化、大众化、消费化的社会语境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文化表征与深层内涵,尤其抓住两个题材:饮食与乡土中国。

本文试从味觉记忆与饮食文化的创新表现,历史•乡土•人性的叙事文化,都市书写与乡土中国的对比,多元•情感•诗性的审美文化,理性•宽容•超越的批判文化五个方面来进行《舌尖》的文化研究,分析其创作理念、题材选择、视听语言、叙事策略和审美表现是如何将大众文化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表达相结合,如何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展现出历史、记忆、礼仪、家风、民俗等系统的文化环境,如何进行乡土中国的凝眸和书写,如何通过乡村与城市的变迁与发展体现民族性、地域性、现代性的传承与发展,实现纪录片的诗意回归与审美超越。

进而探讨《舌尖》是如何通过借鉴海德格尔哲学、沈从文抒情哲学等重新发现东方,发现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和未来的精神原点,构筑情感慰藉和人性关怀的诗意世界,创建新的文化启示录,成为启发文明自觉和主体建构的文明镜像,为纪录片,尤其是大众文化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文化范式。

关键词:饮食文化;乡土中国;多元对话;文化自觉;人文创设(一)研究背景——社会文化语境分析随着全球化多元思潮的涌入和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冲击着旧有的社会经济生活、伦理生态和道德观念,中国社会步入转型期,与此同时,文化格局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PPT 中国传媒大学PPT47页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PPT 中国传媒大学PPT47页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PPT 中国传媒大 学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1).ppt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1).ppt
1)纪录片文案策划 √ 2)纪录片编导阐述 √ 3)纪录片拍摄提纲写作 4)纪录片解说词写作
小 结
4、看完纪录片我的感受是:
从中了解民族、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历史, 唤起我们心中对真、善、美的追求。
小 结
纪 录 片 创 作 过 程
பைடு நூலகம்目的
选择题材
言之有物
目的
开掘主题
言之有理
目的
安排结构
言之成序
声画表达 目的 言之丰富
考虑制作周期、制作成本、投入产出 5、国际交流视点
二、理解与熟悉题材
(二)故事线索的发现 1、利用媒体资源:如报纸、广播、因特网以及 一些内部交流资料。 2、道听途说 3、有关人士的反馈提供 例如,温州电视台《都市故事会》与浙江电 视台的潘高寿《纪实》栏目中的每期节目。
二、理解与熟悉题材
(三)材料收集 1、范围:人物的基本情况(年龄、受教育程度、对 现实的观点态度、人际关系等);家庭环境因素(经 济状况、家庭成员);人物的生活阅历;人物的成就 与失败;人物所从事的工作领域与状况;事件发生的 背景;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事件周边关联状况;相 关历史与文化知识。
辨别材料与主题是否相关,是什么关系等, 辨别出来后,需要精心选择最典型、新颖、 生动的材料去表达主题。
操 练
请大家思考书本204页提炼主题的作业。
二、理解与熟悉题材
(四)采访 3、展开方式 4)访问:创作者与被采访者的直接交谈,有直接 访问和媒介访问两种。 4、注意事项
1)采访对象是主角,切不可喧宾夺主,要学会倾听。 2)提问要直截了当,不要绕圈子。 3)避免一开始就提出艰涩而难以回答的问题 4)避免进逼式提问 5)既不居高自傲,更不卑躬屈膝。
二、理解与熟悉题材

《纪录片创作》课程PPT整理

《纪录片创作》课程PPT整理

第一章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第一节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1) 纪录片本身就是现代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才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科教片、动画片、纪录片等不同片种,汉语译为纪录影片或纪录电影。

(2) 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留声机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电影机乔治·梅里爱——电影蒙太奇(3) 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客观记录风格;纪录片向故事片靠拢——追求情节化、故事化。

(4) 中国电影的不发达的原因是纪录片不发达。

(5) 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

纪录片是一种发展中的现代艺术,是一种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且被广泛关注的艺术。

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因此对于它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6) 美国加拿大——纪录片:新闻节目、时事节目;专题纪实节目日本——纪录片:报道特辑、社会性纪实片;自然纪实片、科学类纪实片、经济专题纪实片、剧本类纪实节目中国——纪录片作为电视专题节目之报道类节目,包括纪实型、创意型、政论型、访谈型等(7) 当今的纪录片可以表述为:社会人文类与自然科学类两个含义的范畴。

纪录片的主要形式有:报道体、跟踪纪录体、政论体、文学体等等。

第二节纪录片社会功能(1) “镜头纪录的是被我的心折射的现实,那里面有我的审美感情,有我的人生体味,有我的喜怒爱憎,有我的镜头诉说,而这一切又被集中在被纪录的人的生存状态上。

”——《远在北京的家》导演陈晓卿(2) 纪录片对生活的纪录、再现,是人的主观意识通过影视纪实技术手段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社会功能:反映生活纪录历史传播知识引导舆论(3) 纪录片意义:工具性、目的性和自由意志从本源上看,纪录片是西方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用来探讨社会的武器,它不以观赏和消闲为目的,而是以反映社会、探讨现实为己任。

纪录片意义包含这些因素:1.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

2.它具有明显的工具性。

3.它强烈地体现作者的自由意志第三节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1) 电影在1895年问世之后,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纪录片和新闻片的雏形,呈现出明显的原始特征。

第二章-纪录片流派及创作方法PPT优秀课件

第二章-纪录片流派及创作方法PPT优秀课件
踪和客观纪录,千方百计追求真实自然效 果。
1、真实电影(真理电影) 法国 让·鲁什 伟大的人类学学者
eg.《割礼》1949
《求雨先生》1951 《我是一个黑人》1957 《人类的金字塔》1959 《夏日纪事》1960
艺术主张 不是纪录原本状态的现实,而是受到行
为刺激后的现实。揭示我们所有人的虚构部 分,尽管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对我而言 这正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状态。
“电影眼睛” 电影眼睛人小组
1923.7 《电影眼睛人:一场革命》 “我是电影眼睛,我是机械眼睛。我是一 部机器,向你显示只有我才能看见的世界。
电影眼睛=电影视觉(我通过摄影机看)+电影写作(我用摄影机在电影 胶片上书写)+电影组织(我剪辑)
“从现在起,我将把自己从人类的静止状态中 解放出来,我将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我接近,然后又 离开物体,我在物体下爬行,又攀登物体之上。我和 奔马的马头一起疾驰,全速冲入人群,我越过奔跑的 士兵,我仰面跌下,又和飞机一起上升,我随着飞翔 的物体一起奔驰和飞翔。现在,我,这架摄影机,扑 进了它们的合力的流向,在运动的混沌中左右逢源, 记录运动,从最复杂的组合所构成的运动开始。…… 我的这条路,引向一种对世界的新鲜的感受,我以新 方法来阐释一个你所不认识的世界。”
➢ 1910 托尔斯泰 “电影应该纪录各种不同状态的俄国现实, 必须用电影来反映俄国真实的生活,而不是 寻求最虚构的题材。”
弗拉哈迪与《 Nanook Of The North》
1922年 《北方的纳努克》 世界第一部完整意义的纪录片 RobertJ.Flaherty “纪录电影之父”
1)生平 1884-1951 2)创作经历
《北方的纳努克》1920-1922 《摩阿拿》1923-1926

纪录片《敦煌》的独特魅力

纪录片《敦煌》的独特魅力

纪录片《敦煌》的独特魅力历时6年拍摄的《敦煌》,让我们在当下浮躁的文化生态中,沐浴到了中华文化和文明的洗礼,它以独特的方式梳理了敦煌地区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揭示了敦煌两千多年来的文化内涵。

在提供丰富历史知识、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本文试图从主题内涵、叙事策略和影像手段三个方面入手来解读纪录片《敦煌》。

一、主题内涵历史文化纪录片在我国纪录片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梳理民族文化,用影像的方式诠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承担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

纪录片《敦煌》从敦煌的传奇发现讲起,描摹了敦煌莫高窟迷人的艺术杰作和文化宝藏,诉说了敦煌从繁盛到浩劫的曲折历史,也记叙了几代中国人对敦煌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敦煌》延续了历史文化纪录片用影像传播中华文化的理念,全方位展现了敦煌2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

而《敦煌》的价值远远不止是对敦煌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作为一部大型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该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凸显人文关怀,重视人文意识和个体生命,让观众在体验个体生命情感的同时感受历史文化的宏大。

正如许继峰评价说:“周兵的作品改变了中国纪录片的生态,几年前的《故宫》使中国纪录片的叙事方式由过去的讲道理转向讲故事,《敦煌》又向前迈进一步,开始真正关注到历史背景下的个人命运。

”在影片中导演始终秉持着一种人文情怀,特别关注站在历史背后的创作者和传承者,关注文化背后的人,高扬生命情感。

纪录片《敦煌》共10集,依次为:《探险者来了》、《千年的营造》、《藏经洞之谜》、《无名的大师》、《敦煌彩塑》、《家住敦煌》、《天涯商旅》、《舞梦敦煌》、《敦煌的召唤》、《守望敦煌》。

每集都以一个主要历史人物为线索,探险者斯坦因、道士王圆篆、画匠史小玉、寡妇阿龙、舞女程佛儿、敦煌守护者常书鸿……他们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构的,有的耳熟能详,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命运都汇聚在这里——敦煌。

思想——纪录片之魂

思想——纪录片之魂

思想——纪录片之魂优秀的纪录片不单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再现,更要体现创作者意图和思想,而主体意识的体现则需要深入研究。

本文从对生活的提炼,哲学思维和审美感受,塑造与挖掘的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思想在纪录片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实例作为论据证明本文观点。

标签:纪录片;思想;主体意识纪录片记录的是创作者希望给观众看到的是什么,或者说是创作者要告诉观众的是什么,镜头语言和画面的组合恰恰是作者思想体现的媒介,纪录片创作中的主体意体现到怎样的程度才不为过,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对生活的提炼对生活的提炼,首当其冲的是将生活的原生态转化为艺术作品时对生活层面的截取,也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中你准备去表现什么。

这时候最需要主体对客体的全方位的而且是冷静的审视。

现实生活更多的时候是稳定、平静而缺少变化的,但真正弥足珍贵的情感与冲突,也必然是来自生活之中,这就需要创作者去发现。

这里所说的发现并不都是那些振聋发聩的大事件,而是有些看似平常,其蕴涵却极其深邃,极具味道,最能诠释生活之美、人生之美的凡人小事。

早在1922年,苏联的电影人就提出”电影眼睛”一说,后被称之为”直接电影”,要求在再现现实时要像镜子般直接记录生活。

直至现在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坚持认为纪实就是具象的描摹,对生活的照搬。

如有些国外纪录片主张无剪辑、无解说、无音乐,这无疑是对现代电视手段的一种摈弃,对主体意识的一种逃遁。

其实,当你打开摄像机,便已经有了主观因素。

拍摄者在跟踪、等待中总是期望会出现某种情景,尽管纪录片不允许过多人为因素介入,尽管你所期望的有时甚至远不如现实发生的更精彩更感人。

有了这种主观或者称主动的意识,才会在长时间的等待中抓住突然生发出的你所需要的精彩的瞬间。

缺乏主体意识的创作者,可能在一个个”闪光点”闪过之后还不知道,只拍了一大堆毫无价值的素材,到头来还埋怨生活如此单调、乏味、不值得表现。

烹调界有七分墩三分灶之说,意思是说切菜比炒菜费功夫。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课件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课件

视听语言
画面语言
运用摄影技巧和画面构图,营造视觉效果和 氛围。
色彩语言
音效语言
通过音效设计和音乐选择,增强纪录片的情 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运用色彩搭配和调整,传达特定的情感和主 题。
02
01
空间语言
利用空间布局和场景设计,构建视觉层次和 空间感。
04
03
采访技巧
提问技巧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引导被采访者表达观点 和情感。
新媒体时代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纪录片也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如《我在故宫修 文物》、《风味人间》等。
纪录片的类型与风格
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纪录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人文纪录 片、历史纪录片、社会纪录片等;按照制作方式可以分为独立纪录片、大型媒体 机构制作纪录片等。
05 纪录片行业动态
国内外纪录片发展趋势
国际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纪录片制作 逐渐呈现跨文化交流的趋势,国际合 作成为常态。
国内趋势
中国纪录片市场持续扩大,政策支持 力度加大,同时观众口味多样化,对 高品质纪录片的需求增加。
纪录片产业现状与前景
产业现状
当前纪录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商业化运 作逐渐成熟。
创作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解决方案
深入研究历史资料,采访 相关人士,提炼核心信息 ,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 给观众。
挑战三
如何平衡知识性与娱乐性 ?
解决方案
选取典型案例,运用生动 的故事手法,让观众在轻 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创作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四
如何应对拍摄过程中的突发状况?

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

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

提炼计划
–去掉陈词滥调,写下你能拍出的 与众不同的、有新意的文字。
–决定中心人物和其他角色(时时 问自己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阐明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故事中你 选择的视点。
–阐明你影片的基本辩证法—中心 论点和相对的观点—一边筛选你 所收集的材料。
设立影片的美学风格
风格
– 与每个段落最匹配的风格 – 最能表现你的视点的形式 – 与众不同的风格 – 避开任一种风格
形成第一版计划
列出动作的段落。 看它们各自相距多远,它们是否足以构
成一部有趣且前后连贯的无声影片。它 们可表明你的影片是具有电影的内涵, 还是很大程度上在依靠解说。
形成第一版计划
预访
– 试拍。对你想拍摄的人做非正式 的录音或录影访问。此时不要问 尖锐而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 留待正式拍摄时再问。
调查的最初阶段
– 背景调查
– 利用互联网收集你能找到的所有参考 资料和观点
– 研究有关你的题材的出版物,比如杂 志、报纸、专业期刊,甚至小说,它 们能提供有用的观点和评论
– 观看同类题材的影片,但要避免受它 们的影响
调查的最初阶段
– 和各类专业人士交流,分享他们的见 闻。
– 作为一个纪录片工作者,你的专业技 能体现在,你能将观看你影片的观众 带领到一个特殊世界,并提出关于这 个世界的问题。因此一个非专业人士 实际上能够帮助你决定什么是观众真 正需要的。
观察谁是好的被摄制者,谁是不适合的 人选
观察大量被拍摄者有个性的行为,了解 什么是常态和非常态
让可能的被摄者熟悉、信任你 明白人物所代表的意义,做出代表性的
选择
调查的最初阶段
一部有想象力的纪录片是从富有想象力 的工作开始。不要因为对题材了解不多 而影响你的想象力。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PPT 中国传媒大学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PPT 中国传媒大学

提炼计划


紧扣焦点,深化影片
在假设你的影片还没有中心时,你总会 去寻找它。 缩小影片中心的范围,有利于找到并延 伸影片的本质。 紧扣焦点并深入下去,这样会抓住很多 有用的细节,比那种有很多焦点但只是 泛泛而谈的影片好得多。

提炼计划


列出你的影片必须阐述的要点
以便在拍摄时会忘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 写出观众必需的解释性的信息,并选 择几种不同的传达方式。 – 写出影片想达到的主题或其它目标。 – 确定你的拍摄材料,以便表现冲突中 的人与事。
设立影片的美学风格

检验你的设想
– 把你的想法讲给那些愿意倾听的人, 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变你的讲述, 最大限度的利用观众的反应,并思考 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你想拍摄的影片。 – 请读者阅读你的计划,并评论它满足 了他们的什么期待。他们在影片中所 看到的也是你所看到的吗?
拍摄前的最后准备
确定制作小组 列出一份拍摄进度表 为可预见的困难设想出周全的计划 做任何必要的试拍:

关于选题
纪录片的价值:人文、社会、文献、艺 术 静态、生存状态【《神鹿》】 动态、事件性【《泰福祥日记》】 人

纪录片创作:选择/编辑的艺术
选择 《杰出华人系列—季羡林》、《真情— 季羡林》 编辑 《船工》、《三峡移民》、《三峡白龙 州》

调研的目的

收集背景和基本的事实信息 了解整个情节,将情节聚焦到最有意义的部分 收集所有你在拍摄中所需的人、事方面的资料 决定你拍摄这部影片应该具有的根本目的 形成计划,在计划中表明你想表达的意图、主 题和风格,这样你能由他人来验证你的想法, 并且寻求资金或其它支持。

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PPT 中国传媒大学47页PPT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PPT 中国传媒大学47页PPT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何苏六纪录片创作课PPT 中国传媒大学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札记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札记

《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何苏六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札记技术革新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是一部关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发展史,是一部关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观念发展史,同时还是一部关于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技术发展史,“技术的发展强过了美学的力量,并强烈地影响了这个新电影的‘外貌’”,在《纪录与真实:世界非剧情片批评史》的这本书中强调了技术在纪录片发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中国纪录片史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技术的力量,他对于电视纪录片的语言、风格和观念的演变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建国初期,当时的电视台硬件设备非常简陋,只有有限的一些过期胶片和几台16毫米的摄影机,洗印工序因为没有专业的设备,要靠人工来完成。

在北京电视台建台时,使用的摄影机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六台16毫米摄影机,其中四台是50年代瑞士生产的发条式的鲍莱克斯,两的台是解放军缴获的美国30年代生产的菲尔姆。

而作为消费材料的胶片,由于价格昂贵,根本不可能放手使用,只能扣紧拟定的拍摄脚本,按照很小的片比进行摄录。

1960年北京电视台从原东德进口了一批AK16马达摄影机,较之原来的每把发条只能拍摄20秒中的摄影机改进了不少。

然而起初的摄影机都不能同步录音,声音和画面的录制只能分开进行。

摄影机和录音机都很笨重,不仅不方便,而且声音很大,不适合在某些场合使用。

另外,摄影机和录音机的配备也不成比例,使得有些内容只能录声音,而有的部分只能有影像,而在后期制作时间较紧的情况下,要对口型也不是意见容易的事。

第一阶段(1958~1977)的纪录片中,声话剥离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所致,画面是一个轨道,声音是另一个轨道,经常声音是对画面的一种解说,而不是画面和声音的自然合成,所以在当时一般是“画面加解说”的形式。

在这一时期的纪录片基本上是一种单向灌输方式,我说你看,你播我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姿态。

在技术上,可以说是因为当时声话对位,声音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的是一种解说的意味,形成了一种有很浓的宣传味道的形象化政论纪录片形式。

论纪录片创作者的思想意图植入与观念表达

论纪录片创作者的思想意图植入与观念表达

论纪录片创作者的思想意图植入与观念表达【摘要】纪录片从前期的选题拍摄到最终的创作完成都贯穿着创作者的思想与意图,创作的过程也就是思想意图不断植入的过程。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创作经验与教训,并通过对一些优秀纪录片的分析,来探讨创作者在创作纪录片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实现思想意图植入与观念表达。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思想意图植入;观念表达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何苏六教授谈到:“纪录片创作要表达出思想观念才有生命”。

①然而,有些纪录片创作者常常认为纪录片只要对生活进行客观记录就行,并为此习惯性地采用了大量的跟拍与长镜头,忽视能够突显代表创作者“说话”的细节表达。

为了拍而拍,进而陷入自然主义的窠臼,把思想观念的表达抛在脑后。

笔者认为,纪录片创作者能否对所摄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判断,并在制作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一定的思想意图,成为一个纪录片能否实现观念表达及成败的关键。

一、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思想意图植入1、选材现实生活内容十分繁杂,纪录片既可以观照人物、事件、历史,也可以是文化、社会、普通生活。

面对着浩瀚的生活海洋,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纪录片能否成功。

如果在选题上没有比较研究,那么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根本无法与观众见面。

因此,在创作实践中,我们经常会不断地问自己:我应该拍什么?什么样的人或事是别人所没关注而又饱含价值的?这就是我们的思想意图在起作用。

纪录片不是对生活的简单复述,它要求我们对现实生活不断地选择加工,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

所以说选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作者思想意图已经开始植入的过程,也是创作者主体意识的最初体现。

我们经常抱怨自己的片子没深度,或者很难承载思想,这可能跟选题有关系。

在选题时,我们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意图:该选题能否产生矛盾冲突?片子拍出后是否能引发观众对现实、人生、历史等的思考?情感上能否引起观众共鸣?最终能从理念上归结到人的价值、人性的思考等上面。

纪录片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选题有故事,大家爱看愿意看,也希望选题有意义,能够承载起一定的思想表达。

第六章纪录片解说词创作分析ppt课件

第六章纪录片解说词创作分析ppt课件
1、抓住要害 落笔生辉
撰写文章者,构思开篇之时,必定熟知历朝历代相关的名家名句,如“首 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关于文章的开头写法,自古以来研究 者众,我们只是借鉴诗人的名言,悟出写解说词的开头之法,要“首句标其目”或 是“起句当如爆竹”,才能亮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最重要、最 新鲜又最有趣的信息。如《走近毛泽东》的开头:
教学难点:纪录片解说词的语法特点
教学计划:使用1周[2+2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纪录片解说词创作: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从创意构思、行文撰写到表现形式,与其 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有相通、相融、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个性特色 和与众不同之点。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要求:
• 1、具体、形象、准确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要求:
• 2、通俗易懂,顺口顺耳 • 1)多用口头语。 • 2)多用双音词。 • 3)注意同音异义词的使用。 • 4)慎重使用简称。 • 5)清晰响亮,声感优美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211193679_浅谈社会现实题材类纪录片的镜头创作

211193679_浅谈社会现实题材类纪录片的镜头创作

2023.03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目的,并用真实内容引发人们思考的艺术形式。

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这种真实体现在纪录片的纪实性上,尤以社会现实题材类纪录片的纪实性最强。

这类纪录片以当代社会为背景,关注时下社会进程中正在发生和发展的事物、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矛盾,或关注处于时代变革中的个体命运。

这类纪录片的拍摄很大程度上需要跟拍和抓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难事先设计出细致的分镜头拍摄脚本,对镜头进行精雕细琢的创作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制定了分镜头脚本,在实际拍摄中面对众多不确定因素和突发状况,分镜头脚本也很难执行到位。

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因此对于拍摄而言,镜头创作仿佛无法深思熟虑,只能临场发挥,而其实所有的临场发挥并非无源之水,那些神来之笔也大多和日积月累的深思熟虑息息相关。

那么社会现实题材类纪录片该如何进行镜头创作呢?一、拍摄器材是镜头创作的物质保障1.新器材更新迭代层出不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纪录片拍摄者手中的摄像机就像战士手中的钢枪,要想取得纪录片拍摄战役的胜利,就得充分运用手中的摄像机。

近十几年来,随着数码影像拍摄器材的广泛应用,影像拍摄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进的摄影器材层出不穷,技术指标也在提升。

随着摄像机性能的不断提升,随着一众拍摄器材的改良、进化,摄像器材从硬件角度给创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创作可能。

以《鸟巢,梦开始的地方》为例,这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记录了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从无到有的建筑历程、诞生过程。

片中有不少延时拍摄镜头,这些镜头的拍摄现在看来并不是很复杂,但要是回溯到磁带摄像机时代,想得到这样一段延时素材拍摄起来还是很麻烦的,尤其是要拍摄很长的时间跨度,拍摄时长还要受磁带时长的限制。

而如今延时拍摄就简便了很多,拍摄时长几乎无限制,只要存储卡足够大或者在双卡槽间勤换存储卡就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选题
纪录片的价值:人文、社会、文献、艺 术
静态、生存状态【《神鹿》】 动态、事件性【《泰福祥日记》】 人
纪录片创作:选择/编辑的艺术
选择 《杰出华人系列—季羡林》、《真情—
季羡林》 编辑 《船工》、《三峡移民》、《三峡白龙
州》
调研的目的
收集背景和基本的事实信息 了解整个情节,将情节聚焦到最有意义的部分 收集所有你在拍摄中所需的人、事方面的资料 决定你拍摄这部影片应该具有的根本目的 形成计划,在计划中表明你想表达的意图、主
– 和各类专业人士交流,分享他们的见 闻。
– 作为一个纪录片工作者,你的专业技 能体现在,你能将观看你影片的观众 带领到一个特殊世界,并提出关于这 个世界的问题。因此一个非专业人士 实际上能够帮助你决定什么是观众真 正需要的。
形成第一版计划
列出动作的段落。 看它们各自相距多远,它们是否足以构
成一部有趣且前后连贯的无声影片。它 们可表明你的影片是具有电影的内涵, 还是很大程度上在依靠解说。
– 不要做决定。避免给自己留下麻烦。 仅仅讨论谁是可能的被摄者,用不确 定的话去推迟决定。
形成第一版的计划草案
调整工作前提
当新的信息改变了你想拍摄的前提,你 就必须重写前提。这是重新设置你的主 题目标的最好方法。没有这一步,你将 不知道拍什么或怎样拍。结果你会拍下 所有会动的东西。
提炼计划
紧扣焦点,深化影片
形成第一版计划
预访
– 试拍。对你想拍摄的人做非正式 的录音或录影访问。此时不要问 尖锐而深刻的问题——这些问题 留待正式拍摄时再问。
形成第一版计划
–预访
– 挑选被摄对象。小组人员看那些可能 的被摄者在镜头面前的表现,这是一 个挑选人物的分析过程。如果录音的 音质不错,将来可以用在影片中做话 外音。
题和风格,这样你能由他人来验证你的想法, 并且寻求资金或其它支持。
调研的目的
观察谁是好的被摄制者,谁是不适合的 人选
观察大量被拍摄者有个性的行为,了解 什么是常态和非常态
让可能的被摄者熟悉、信任你 明白人物所代表的意义,做出代表性的
选择
调查的最初阶段
一部有想象力的纪录片是从富有想象力 的工作开始。不要因为对题材了解不多 而影响你的想象力。
纪录片创作
何苏六
关于纪录片创作的几个问题
选题问题(时代、典型、历史) 立意问题(高度、深刻、普遍) 叙述问题(清晰、悬念、层次) 情感问题(真实、适度、高雅)
拍摄前的工作
执导一部纪录片:研究由结果所引导出 来的过程,而不是随兴的查询。
拍摄就是广泛地收集“证据”,以阐释 早已被证实的关系。
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作用之三:在研究阶段写份计划,有助 于你对片子要拍的内容进行组织性与系 统性的分析。
它让你能真正引导影片本身去表现一个 故事,而不是期望故事自己浮现。
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计划应该表明你能满足纪录片本身 的要求。
计划也将决定你拍摄的纪录片类型。
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纪录片应该:
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 说明真相,无论大小,且用行为去展现,
设立影片的美学风格
检验你的设想
– 把你的想法讲给那些愿意倾听的人, 并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变你的讲述, 最大限度的利用观众的反应,并思考 这些变化是如何影响你想拍摄的影片。
– 请读者阅读你的计划,并评论它满足 了他们的什么期待。他们在影片中所 看到的也是你所看到的吗?
拍摄前的最后准备
确定制作小组 列出一份拍摄进度表 为可预见的困难设想出周全的计划 做任何必要的试拍:
在假设你的影片还没有中心时,你总会 去寻找它。
缩小影片中心的范围,有利于找到并延 伸影片的本质。
紧扣焦点并深入下去,这样会抓住很多 有用的细节,比那种有很多焦点但只是 泛泛而谈的影片好得多。
提炼计划
列出你的影片必须阐述的要点
以便在拍摄时会忘记那些不重要的事情: – 写出观众必需的解释性的信息,并选 择几种不同的传达方式。 – 写出影片想达到的主题或其它目标。 – 确定你的拍摄材料,以便表现冲突中 的人与事。
设立影片的美学风格
发现内在的节奏、象征、标志和关键意 象,通过确定
– 你正在感受的每个人在戏剧中可能表演的生活角色 – 你看到的和期望看到的画面,它们能传达你所说的
核心 – 有隐含意义的关键情节,它们对你的影片的中心意
思有着特别的意义。 – 你的故事是哪一种类型。任何意味着原型、神话或
传说的相似的故事,把它们变得大众化,会加强影 片的力量。
保持宽松状态。保留任何多样性的和不 确定性的解释,不要把自己逼到一个角 落。
调查的最初阶段
– 背景调查
– 利用互联网收集你能找到的所有参考 资料和观点
– 研究有关你的题材的出版物,比如杂 志、报纸、专业期刊,甚至小说,它 们能提供有用的观点和评论
– 观看同类题材的影片炼计划
–去掉陈词滥调,写下你能拍出的 与众不同的、有新意的文字。
–决定中心人物和其他角色(时时 问自己这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阐明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故事中你 选择的视点。
–阐明你影片的基本辩证法—中心 论点和相对的观点—一边筛选你 所收集的材料。
设立影片的美学风格
风格
– 与每个段落最匹配的风格 – 最能表现你的视点的形式 – 与众不同的风格 – 避开任一种风格
A、“试听”不能确定的被摄者 B、和新同事进行沟通 C、为你将合作完成的工作确定标准 D、尝试新的或不熟悉的技术
纪录片的拍摄计划
作用之一:计划是传达制作者意图的必 要手段。
作用之二:在寻求资金时,你要向别人 陈述自己的影片,即通过一份影片的文 字叙述版本来寻求支持。你应该把计划 做得更清楚、更有说服力,由此你可以 提出所需的人力及预算。
提炼计划
形成你自己的视角
你究竟想要拍什么。 可能需要表现的重点。 这样你会有效收集有关的材料。
写一份概述,简要描述你的影片和它的
目的
提炼计划
做一些必要的保留性的选择: – 挑选。最后决定你想用的人和地 点场景,还有其它如市容、地形、 工厂等象征性意象。 – 在你准备拍摄时,列出引导你影 片的典型和非典型的事件。这二 者,你都应想到它们中最好的代 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