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个性

合集下载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幼儿个性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幼儿个性的发展
自我; • 3 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成人期)进入
心理自我。
一、自我认识的发展
1 对自己身体的认识 2 对自己行动的认识 3 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 当婴儿发现咬手 指与咬布娃娃的 感觉不一样时, 就有了最初的自 我意识--自我 感觉。
• 如果婴儿能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对象区分 开来,这时自我意识就开始发展了。例如, 知道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开了。
生智商较低。
第四节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 自我意识的概念
• 自我意识: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 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
•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体验、 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三个阶段 • 1 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 生理自我; • 2 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 获得社会
内向,敏感,细腻,幻 想、胆小
贾宝玉:多血质
外向,热情、活泼好动, 善于交往,兴趣变化快
萨达姆:胆汁质
• 外向,脾气急躁,易激动、难约束,直爽,精力旺盛,
张飞:胆汁质
• 人一般是两种气质混 合型,具备一种气质 或三种气质的人比例 较少。
• 气质在童年期表现得 比较明显
4 为什么要研究幼儿气质?
• 1 先天的气质
– 幼儿的四种气质类型 – 容易护理的40% – 困难的10% – 慢慢活跃起来的15% – 中间型 35%
• 儿童最初表现出来的这些气质特点是 儿童个性发展的基础,是个性塑造的 起跑线。
• 正是这种差异或特点制约了父母或其 他教养者与儿童相互作用的方式,也 制约了父母和教养者对儿童作用的效 果。
•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 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 格的萌芽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汇总

小学生的个性倾向性汇总

而有一些需要满足后,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例如,爱迪生没有因为发明了钨灯丝而停止他的研究的脚步。

2.需要对个体的心理过程的影响。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需要调节和控制着个体认识过程的倾向。

需要对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

凡是能够满足人需要的事物,则产生肯定的情感和情绪,否则产生否定的情绪和情感。

需要推动意志的发展。

个体为了满足需要,从事一定的活动,要用一定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困难。

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锻炼了意志。

3.需要在个性中起重要作用,是个性倾向性的基础。

像我们上节课也说到了动机与需要紧密联系的,实际上个性倾向性的其他方面如动机、理想、信念等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

而个性心理特征是受个性倾向性调节的。

(三)需要的分类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1)生理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个体为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而产生的需要,如进食、饮水、睡眠等。

生理需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它是保护和维持有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

如果个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正常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个体就无法生存,或不能延续后代。

生理性需要往往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如对睡眠和饮食的需要。

生理性需要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但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动物的生理需要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的生理需要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具有社会性。

动物只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只依靠周围环境中的自然物体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人类不仅以周围环境的自然物作为满足需要的对象,而且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需要的对象。

比如:人需要新鲜的空气,这种需要可以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满足。

人需要美味佳肴,而烹饪这些食物需要使用各种烹调器械。

人的生理性需要受社会需要的调节表现在进食、睡眠等方面。

比如:人在进食时,不仅要受机体的饥饿状态的支配,而且要考虑各种社会习俗和礼仪。

第十章 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第十章 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第十章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第一节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现实的审美活动是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人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及其各种认识能力,都因生理基础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从而使审美活动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审美活动中的个性特征既有人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等生理基础的差异,又有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文化教育等社会环境的差异。

1.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个性特征与人的先天因素,如气质、神经系统类型与生理素质等有关。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认为人体内因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汁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型血液在比例中占优势的为多血质,黄胆汁占优势就为胆汁质,黑胆质占优势就为抑郁质,粘液汁占优势就为粘液质。

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有对应关系,可以按照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三个基本特性即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的不同组合来解释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为强而不平衡的灵活型的,在气质上是不可抑制型;强而平衡的灵活型,在气质上是活泼型;弱而平衡的惰性型,在气质上是安静型;弱而不平衡的惰性型,在气质上是弱型。

多血质的人热情、灵活、机智、敏锐,情绪兴奋性高,外露、外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胆质汁的人豪爽、直率、敢作敢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粘液汁的人安静、稳重、踏实肯干,情绪兴奋性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抑郁质的人孤僻易感,优柔寡断,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严重内倾,反应速度慢,刻板而不灵活。

巴甫洛夫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为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认为各类型的特点与一些专门能力直接相关。

第一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占相对优势的人为艺术型,他们对现实的感知具有完整性、充分性和主动性,想象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第二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占相对优势的人为思维型,他们长于分解现实,抽象思维能力发达。

第10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第10章个性及其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系统 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自我意识系统
第 18 页
第 1 节 个性的概述
第 19 页
1.个性倾向性系统
个性倾向性系统是一个人对现实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结构。
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的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是最积极、最 活跃的个性因素。
就人的整个心理现象而言,个性倾向性系统是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调节系 统,也是个性积极性的动力源泉。
第 1 节 个性的概述
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包括 心理活动的动力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等方 面组成的有层次性的、动力性的整体结构。
反映了一个人的独特的心理面貌。
个性是在长期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在当前心理过程中表现 出来。
第5 页
第 1 节 个性的概述
第6 页
(二)个性的特征
当人们感受到这些要求,并引起自身某种内在的不平衡状态时,需要就产生了。
第2节 需 要
需要引起的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
血液中血糖成分的下降会产生饥饿求食的需要; 水分的缺乏会产生口渴想喝水的需要; 社会秩序混乱和战争的爆发会产生安全的需要; 亲人的丧失会产生爱的需要。
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
第2节 需 要
如果生理性需要不能满足,将严重地影 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
人和动物均有生理需要,但人的生理需 要和动物的生理需要有本质的区别,人的生 理需要的满足要受社会环境因素、行为规范、 文化风俗等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社会性。例 如,不同的民族、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礼仪, 在满足饮食需要上有很大的差异。
第8 页
个性的整体性有多方面的表现。
首先,个性具有内在统一性。

心理学第十章

心理学第十章

第二部分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一、名词解释1、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气质: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3、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识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才能与天才:是指为了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

才能既包括一般能力,又包括特殊能力。

天才是指才能的高度发展。

它是各种能力的最完备的结合,使人能够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或多种活动。

5、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生来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解剖生理特点,特别是大脑的解剖生理特点,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智力:即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7、智商:是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为了避免计算中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又叫比率智商,以后韦克斯勒又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

二、填空题1、一般能力是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又叫智力。

2、特殊能力是为完成专门或特殊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3、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能力为前提。

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

4、勤能补拙说明了性格的勤奋能弥补能力不足心理原理。

5、遗传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6、大多数人素质相差不大,他们的智力发展的差异是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造成的。

7、智商表示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即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

8、能力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个体的能力水平与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

9、能力测验就是确定能力的广度和发展水平。

10、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体现的心理原理是气质的稳定性。

11、按个体独立性的程度可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12、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的人是希波克拉特。

13、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这样做人没压力_第十章 做人要有迷人的个性

这样做人没压力_第十章 做人要有迷人的个性

做人必须要注意外表做人必须注意外表。

记住,你的外表能“说话”,你应尽力让它向别人表达积极的意义,决不要衣冠不整、精神萎靡地离家外出。

否则,你在别人的印象中就会“不及格”。

如果你现在认为还没有自己满意或合适的衣服可穿,那么,就认真地劝告自己去挑几件合适的衣服吧,哪怕花掉你第一个月的工资,然后昂起头来走路!但记住,一定要选好,哪怕请教专家研究上一个月!根据人际吸引的原则,一个人风度翩翩,俊逸潇洒,能产生使人乐于交往的魅力。

不修边幅、肮脏、邋遢的人不会吸引他人太多的注意力。

衣着服饰能反映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修养,如果一个人的服饰与自己的气质、职业一致,与自己的形体、年龄协调,与当时的气氛和场合相符,那将使他显得更潇洒精神,更讨人喜欢。

你的外表对你自己和对他人都有极大的影响。

它决定着别人对你的看法。

从理论上说,应该看一个人的本质、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不是他的外表与穿着。

但你绝不要被这些理论所迷惑,人们总是以你的外表与穿着作为评价你的基础。

你的外表是别人评价你的第一基础,这种第一印象,将对他人产生极大的影响。

确实,从实践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人对你的看法与你的外表形象乃至衣着联系极大。

穿戴考究是人的形象,表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意义。

它告诉人们:“这是一个重要人物,精明、欣欣向上和可以信赖。

这个人值得尊重、钦佩和信任。

他尊重自己,我们也应该尊重他。

”那些衣衫褴褛的人,他们的形象告诉人们消极的东西:“这是一个境况不佳的人。

他也是一个粗心、无效率、无足轻重的人;不需要特殊的考虑;他习惯于被动地生活。

”结果是:你的“包装”越好,你将越容易让他人接受。

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是为了别人,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使自己觉得处于最佳状态。

你是你心中的自我,如果你的外表使你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那么你就会低人一等;你的形象使你觉得渺小,那么你便会变得渺小。

形象良好,则你的思想和行动都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整理表情比整理仪容更重要大多数人都比较重视自己的服饰仪容,他们总是要对照镜子刻意打扮一番,看领带是否正常,头发是否凌乱,惟恐因衣着粗俗而令人看不起。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因素及发展1.了解有关个性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2.掌握学前儿童气质、性格、能力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特点。

3.初步懂得如何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去进行教育,怎样去发展儿童的能力,提高儿童的自我意识水平,塑造儿童的良好性格。

4.知道学前教育要根据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时要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良好形成和发展为目的。

欢欢和园园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长相一个样。

刚入园时,老师们都分不清哪个是欢欢,哪个是园园。

阳阳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老师眼里,阳阳聪明可爱,活泼开朗,喜欢运动,动手能力强,是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

可是,有一天,阳阳妈妈来接孩子时却说:“老师,我家孩子就是好动,叫他弹琴时总是坐不住,缺乏自制力,还喜欢问东问西,不知道哪有那么多问题,喜欢在家搞破坏,一个新玩具到他受里就被他拆开成了废品。

邻居家的欢欢可乖了,琴弹得不错,画也画得好,又文静,老师,我家阳阳是不是有问题?”案例中,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家长却怀疑他是问题儿童。

我想主要还是因为家长没有真正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特点。

什么是个性?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有什么特点?如何促进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的发展?本章将分别讲述这些问题,着重分析学前儿童的构成个性的有关因素,如气质,性格,能力,自我意识等因素的发展和培养。

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她们在活动中表现还是不一样的,欢欢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自理能力强,胆子大,但是比较冲动,有脾气;园园文静,画画不错,喜欢安静的游戏,不爱说话,一遇到问题就哭着叫姐姐。

双胞胎之间个性尚且有如此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其他人呢?每个儿童都有他们自己的个性特点,作为将来的幼儿园老师应该如何去了解学前儿童的个性差异,如何根据儿童的个性特点去进行教育呢,这是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个性”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诸如“城市的个性”、“这个人很有个性”等,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指的是具有特别性,与众不同。

心理学上的个性则指的是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第十章小学儿童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ppt课件

生殖期 生殖期 生殖期
23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小学儿童处于埃里克森所划分的第四发展阶段,该阶段的发展任
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这一阶段是
关于自我生长的决定性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在学习活
18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 `二 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19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选择配偶,成为具有现实和社会化的成人。
16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小学时期正是弗洛伊德所谓的潜伏期。他 认为,随着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开始 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阴霾在潜意识中。 `二 这个时期,儿童没有被压抑的情感,是一个相 当平静的时期,儿童可以将精力完全放在社会 可接受的追求中,如学习、游戏和运动等,他 们开始专注于社会情感的发展。
3-6
主动-内疚
儿童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试图承 担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责任。如果父 母能积极支持儿童从事的游戏和智 力活动,儿童会发展更多主动性。 如果父母经常嘲笑儿童的活动,儿 童就会产生内疚感。有时候儿童在 主动工作时,往往会与别人主动性 发生冲突,这时也会产生内疚感。
性器期
6-12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PPT课件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PPT课件
生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也对学前儿童个 性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如家庭 经济状况、生活水平等都会对 儿童的个性发展产生影响。
04 学前儿童个性培养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自信心
通过鼓励和肯定,帮助学前儿童 建立自信心,让他们在面对困难 和挑战时能够勇敢地迎接。
独立性
培养学前儿童的独立性,让他们 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和 活动,增强自我照顾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外向型儿童
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学习冷静思考;设定明确的行为准则, 引导其遵守规则。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学前心理学第十章学前儿童的个性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个性概述 • 学前儿童的个性特征 • 影响学前儿童个性的因素 • 学前儿童个性培养 • 个性发展障碍与干预
01 个性概述
什么是个性
定义
个性是一个人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 上,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 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
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 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 从而影响个性的形成。
个性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适应环境
心理健康
个性能够帮助学前儿童适应不同的生活环 境和人际关系,使他们在面对挑战时能够 灵活应对。
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学前儿童保持健康的心 理状态,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前儿童易受他人影响,特别是亲近的人如父母、老师等,他 们的意见和评价对儿童个性发展有重要影响。
学前儿童往往渴望得到关注和赞赏,他们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和作品,以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
学前儿童开始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现 一些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等。

第十章 幼儿的个性(作者:曹慧)

第十章  幼儿的个性(作者:曹慧)

要点归纳第十章幼儿的个性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一、填空、名词1、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和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2、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接人待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

3、个性的特征主要有(独特性)、(整体性)及(稳定性)。

独特性——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没有完全相同的。

整体性——一个人的个性体现在他心理的各个方面。

稳定性——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非常相似的表现,是比较稳定的。

4、个性是独特性和(共同性)的统一,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5、个性是在人(先天生物特点)的基础上,在(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6、直接影响个性发展的具体因素是人生活的(微观环境),即家庭、学校及生活、工作的环境;对于儿童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要是(家庭)、(幼儿园)和(学校)。

7、幼儿期(或学前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二、简答1、为什么说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1)幼儿期儿童的各种心理现象开始表现齐全,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形成一个完整的主观世界;(2)心理活动独特性形成,儿童间的个别差异日益明显,并逐渐稳定;(3)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开始形成。

2、案例:幼儿个性发展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1)幼儿期个性的发展将是他们以后成长的基础;(2)幼儿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品质,儿童以后成长会更加顺利;(3)幼儿期出现发展问题,家长和教师对儿童以后再教育就很难,对孩子来讲,改正其不良个性特点的过程更加痛苦;(4)每个人身上的特点,都可以在小的时候找到根源;(5)教育措施:注意幼儿的个性培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3、简述幼儿个性的组成。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它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的内容:(1)个性的动力系统个性调控系统(自我意识)个性倾向系统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人生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认识,它区别于其他心理现象,把认识的目光转向了自己,自己既是认识者,又是被认识者。

第十章:个性化服务细节

第十章:个性化服务细节


二.个性化服务三特 三特是“特殊的要求”、“特殊的情况”和 “特殊的人”。第一,“特殊的要求”,这是 指客人主动提出来的超出正常服务范围外的特 别要求。举例说明:如果有位客人想点一道菜 单上没有的菜或者是让你帮他联系当地某知名 企业家,其实这就是一个“特殊的要求”,这 时,饭店要意识到这正是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好 机会,应不怕麻烦,在“不违背原则”和“条 件允许”的前提下努力去满足客人的要求,那 么你的服务就多了一种能够赢得客人满意的 “魅力因素”。
餐饮个性化服务实例

如发现客人眼睛不舒服,我们会为其送上一盒 眼药水,以缓解眼部不适。。 如遇单独用餐的客人和需要等待的客人,我们 为其提供报纸、杂志打发时间。 如遇外宾来餐厅用餐,我们会提供竹制一次性 筷子或刀叉,使外宾更易使用。 如遇客人询问宴会地点,我们除了帮客人在公 司内询问,致电到营业台查询。 为防止发生丢包事件,我们准备了椅套,为客 人把包套好,并提示保管好自己的财务。




如遇客人所点饮品已喝完不要求再另续时, 可为客人送上一杯白开水。 如遇客人拿出药来吃时,应主动为客人准备 一杯温开水(霍香正气水要准备凉水,因为 喝进去会烧心。) 如遇客人感觉菜比较辣很难受时,主动给客 人一杯冰水。 如遇客人的鞋有点脏了,服务员主动为客人 擦皮鞋。






如遇老人家夹菜不方便时,服务员主动为客 人分菜。 如遇客人进入餐厅时,服务员主动为客人接 衣服,提包。 如遇客人有糖尿病时,主动为客人准备无糖 水果和食品、饮品。 如遇客人右手不方便时,主动为客人将餐具 移至左手边。 当客人未来之前,服务员主动为客人配好菜。 如遇客人带小孩来用餐时,服务员主动为客 人准备BB椅。
动为客人送鲜花、蛋糕以 表祝福。 如遇怕热客人,可为其提供冰水和冰毛巾, 并开大空调来降低室内温度。 如遇下雨天客人的衣服淋湿了,我们可主动 为其提供干毛巾,并烘干衣服。 如遇客人被蚊虫叮咬了,我们可主动为客人 递上风油精、花露水等药物。 如遇客人因天气热或多种原因上火时,可提 供消火的茶,并建议客人多饮白开水。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十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第四节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第一节个性的形成及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个性及其内容(一)个性的概念个性,指的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1.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特点,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但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2.个体的整体性个性的整体性指的是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

3.稳定性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4.社会性个性的社会性指的是,个体个性的本质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

个性特征的形成,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相关。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离不开生物因素。

(三)个性的结构1.个性的调控系统(1)个性的调节系统个性调节系统是个性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之- ,它以自我意识为核心。

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其个性也就越成熟、越稳定。

(2)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是个性调节系统的又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志向、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它是以个体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是个体行为的推动力。

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点的系统结合,集中体现了个体个性及心理面貌的独特性。

二、个性的初步形成(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3岁以前,儿童逐渐出现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现象,但是,这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活动是混乱而零散的,他们的各种心理过程还在逐渐发生之中。

个性和个性倾向

个性和个性倾向

第十章个性和个性倾向性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个性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在英语中为personality,源于拉丁语的persona。

persona最初指演员所戴的面具,而后指演员本人,即指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人。

由此理解,个性不仅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而且指一个人的真实的自我。

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解释为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在心理学中,还经常运用“人格”一词。

人格有时与个性同义,我国的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和《教育学卷》都指出,人格也称个性;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人格一词含义很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思,即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①人格有时和性格、气质同义,有时却要比个性的外延更广,不仅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而且还包括身体方面的特质。

而个性一般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只包括心理方面的特质。

二、个性的特征个性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有助于对个性的了解。

(一) 个性的整体性个性于人来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是人的整体心理面貌。

也就是说,无论何人,孤立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都是不存在的。

心理学史上有些心理学家,如沃伦和弗林斯等人,在个性定义中罗列了许多个性特征,把个性看作个人所有特征的总和。

其实,个性并不是许多特征的简单总和,也不是个性特征的大杂烩,而是由各种特征整合而成的有机的心理模式。

现在,这种看法已经不流行了。

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一贯强调个性的组织性和整合性。

他指出,个性是一种有组织的整合体,在这个整合体内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如果其中一部分发生变化,其它部分也将发生变化。

自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倾向于把心理特征简单地罗列和堆砌,使个性失去整合性。

后来,研究者引入了结构的概念和系统观点,才使个性研究纳入了整体研究的轨道,这就是所谓的结构观,这一观点认为,个性是由密切联系的不同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结构整体。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个性
在幼儿期,儿童个性只能是形成的开始,或是个性 初具雏形。直到成熟年龄(大约18岁左右),个性才 基本定型,而且在个性定型以后,还可能发生变化。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 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 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对自己肢体活动及自身状态的认识; 对自己外部行为及人际关系的认识; 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 如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小马过河 马妈妈让小马去磨房搬粮食,它走啊走啊,被一条小河挡住 了去路。看着奔流的河水,小马不知自己该不该过河去?小松 鼠告诉它,河水很深,昨天才淹死了一个小伙伴。老牛却说: “河水很浅,水面才到我的膝关节”。小马看看小松鼠,又看 看老牛,然后走到老牛的跟前将自己的身高与老牛比了比,它 笑了。它勇敢的过了河。 讨论: (1) 小马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 (2) 小马后来为什么又敢过河了? (3)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和能力,结果会怎样?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 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 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 特质表现为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 情感方式等等。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个性。
个性的结构
•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中最能突出人的心理个别差异的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互相转换的速度
灵活性
注意易转移,情绪多变化、思维灵活、 言语动作敏捷、坚持性差
不灵活性 与上述灵活型的表现相反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平衡型

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心理学第十章个性及个性倾向性

2、个体的归因方式

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 感的形成。如果个体将成功的经验归因 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任务 难度等,就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如果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如努 力等,也不一定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3、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 德(F.Heider,1958)。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T.B.Rotter,1966) 根据“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把人划分为 “内控型”和“外控型”。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B.Weiner)在吸收海德和 罗特理论的基础上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 统的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 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 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根据对象性质,可分为物质性动机和 精神性动机。
3、根据动机的起因分,动机可分 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 发出来的动机,如学生为获得表扬和奖 励而努力学习; 内在动机,指由内在条件(如好奇、兴 趣等)引发出来的动机,如学生因对某 门课有特殊兴趣而努力学习。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 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1、个体成败的经验 个体成败的经验也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 亲身经验或直接经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 成的最主要因素。 另一类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类经验是 行为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 验,它对自我效能感也具有重要影响。
2、成就动机理论


默瑞认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构成,其 中之一即成就需要,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追 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 别人。 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 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 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 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 务或职业。

1.18第十章幼儿的个性(自我意识)

1.18第十章幼儿的个性(自我意识)
(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
知识准备
三、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这三个方面。 1.自我评价 (1)概念 自我评价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 (2)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如“老师说我是个好孩子”。 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②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初、中期,往往不从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即使自己不如别人也往 往说自己好。幼儿晚期,幼儿的自我评价逐渐客观。 ③自我评价具有笼统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评价不具体、不细致、不全面、不深刻,这与幼儿认识水平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5、“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老师说我不乖”,这些都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答案:1-5

课后作业:
1、填空:
(1)自我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2)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幼儿自我体验最明显的特点是
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 “我是……” “我要……”“我有……”) 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二、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生的阶段性
(一)自我感觉的发生(0—1岁) (二)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三)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标志:掌握代名词“我”)
(四)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课堂练习 (单选题)
1、儿童自我意识的萌芽,一般是在( )
A 3岁以后
B 1~ 2岁
C 2~ 3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性格
1、性格的概念


性格 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
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表现在: (创新、守旧等)
一是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上的特性
二是人在恒常的行为方式上的特征 (勇敢、负责)
2、性格的特点
(1)完整性 (2)复杂性
(3)稳定性与可塑性
(1)性格结构的完整性
尊重的
社交的
安全的
生理的
二、动机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 动机是如何产生的? 需要*诱因=动机 动机对个体活动的三种基本功能(激活、 引导、维持和调整)
(二)动机的分类
A根据动机的起源: 1.生理性动机 饥饿、渴、性、睡眠、 2.社会性动机: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交往动机
粘液质——冰冷耐寒;又称 安静型。情绪比较稳定,兴 奋性低,变化缓慢,内向、 喜欢沉思。思维和言行稳定 而迟缓,冷静而踏实。对工 作考虑细致周到,不折不扣, 坚定地执行自己已经做出的 决定,往往对已经习惯了的 工作表现出高度热情,而不 容易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 适合职业:外科医生、法官、 管理人员、出纳员、会计等
合适的职业:导游、推 销员、主持人、演讲者、 接待人员等等。
胆汁质——夏天里的一团火;又 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情绪发 生迅速,消失得也快,爆发力好。 情绪趋于外向。智力活动灵敏有 力,但理解问题容易粗枝大叶。 意志力坚强,不怕挫折勇敢果断, 但容易冲动,难以抑制。工作热 情高,表现得雷厉风行,顽强有 力。 适合职业:管理、外交工作、驾 驶员、医生、律师、运动员、冒 险家、记者、军人、公安干警等。
第二节 个性心理结构
牧民
木匠 艺术家 房地产商人
人本主义学派 特质学派 生物学派 认知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 新精神分析学派
奥尔波特的个性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将个性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指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
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包括首要特质、中 心特质、次要特质。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 Low)
三、气质
与生俱有的,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 动力特征。
1、气质类型 根据各自研究的方向不同,提出了各种气质学说,包 括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
尔的体型说、日本古川竹二的血型说、星座说等
(1)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
(三)马斯洛的需要 层次理论
A、内容
自我 实现 尊重需要 爱和归属需要 安 全 需 要 生 理 需 要
B、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 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 3.器官层次可概括为两个水平:基本需要 (缺失性需要)、成长需要
C、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在教育中应用
了解一个人的某种或几种性格特征,就可能推测
出其他特征。
如:一个追求名利的人具有小气、不怀善意的特
征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有具有主要特征和次要特 征、核心特征和从属特征之分
(2)性格结构的复杂性 主要是指人在社会和活动中会发生某些矛盾并表现在 行为当中。 如:有人过高地评价自己,但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
(1)个性的整体性
第 个性的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个性 一 结构出现不一致时,就会出现适应的困难,甚至出现 节 “个性分裂”。 个 性 概 念
个性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 致性。
(2)独特性。
如: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
文化背景等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中心特质。
2、卡特尔的个性特质理论 卡特尔将个性特质分为三类: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动力特质
相关定义: 表面特质: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够观察到的特质。
根源特质是指那些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性的特质。在1949
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
源特质,从而编制了“卡特尔16中个性因素调查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身体内部有血液、粘液、黄胆汁
和黑胆汁,他根据哪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气质分为四 种基本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 情绪发生迅速,表露于外, 极易变化,灵活而敏捷, 动作活泼好动,但不求甚 解。适应力强,讨人喜欢, 交际广泛。易接受新事物, 也容易见异思迁而显得轻 浮。
重,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紧张、焦虑
等性格特征。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榜样,父母的言行举止都
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大家庭、核心家庭和破裂家庭 大家庭:有助于良好性格的养成,但可能 出现隔代爱护,同时因为教育观念的不同 而导致孩子无法适从 核心家庭:过于放纵、管教严格 破裂家庭:有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 响,但是,如果有良好的教育,也可以形 成良好的个性特征。

(一)遗传因素的作用(生物因素)


遗传因素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的形成与
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因素对性格的影响最直接地表现为气质对性格的 影响。气质可以使某些性格容易形成或难以形成,还可以 掩盖某些性格特征的表现。

(二)自然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 因素会影响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环境因素对个性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自然环境会使人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特点。
需要的层次 自我实现 一般激励因素 成就 成长 晋升 承认 地位 自尊 自重 志同道合 友谊 爱 安全 保障 稳定 空气和水 食物 住处 组织管理措施 1.有挑战性的工作 2.有创造性的工作 3.组织上的提升 4.工作的成就 1.职称授予 2.奖励 3.重大的责任 4.工作的荣誉 5.上级和同事的承认 1.和谐的工作劳动组合 2.同事的友谊 3.管理者的关怀 4.家庭和爱情 1.安全的工作条件 2.同事的友谊 保护 3.管理者的关怀 保护 4.稳定的工资收入 1.工资 2.住房 3.食堂 4.工作条件
抑郁质——秋风落叶;又称消 极型。情绪体验深刻,不易外 露。对事物有较高的敏感性, 能体察到一般人所觉察不到的 东西,观察事物细致。行动缓 慢、多愁善感,也易于消沉, 干工作常常显得信心不足,缺 乏果断性。交往面窄,常有孤 独感。 适合职业:校对、打字、检察 员、雕刻、刺绣、保管员、艺 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
个人特质:
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影响到一个人的各
方面的行为。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
5~10个。
次要特质是个体的一些不太重要的特质,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表 现出来。
如:多愁善感是林黛玉的首要特质,而清高、率
直、聪慧、孤僻、内向、抑郁、敏感等属于她的
4、出生顺序 兄弟姐妹之间为取得父母情感上的关注,所进 行的竞争和采取的对策是成年后个性形成的主要 因素。 头胎出生的孩子:父母重视,得到严格的爱, 要承担家庭事业的责任,性格较为顽强,获得的 成就较多。 中间出生的孩子:没有得到如老大的重视,也 没有得到老么的宠,出现两种不同倾向:一是具 有反叛性,二是具有更好的交往和适应能力。 最后出生的孩子:得到父母的宠爱,得到各个 姐姐的调教和保护,表现出淘气或乖巧的特点, 往往缺乏毅力。
第十章 个性
本章学习要点:
1、个性概述 2、个性理论 3、气质 4、性格 5、认知风格 6、个性与教育 7、个性测量
•一、个性的概述
个性“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 “persona”,本意“面具” 心理学用面具转意为个性
个性包含两层意思:
1 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各种言行, 为个性的“外壳”;
1、自我认知 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 和自我评价。 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过分贬低自 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只看到自己的优势,并且过分放大自己 的优点,会导致盲目自大、自傲。 要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己。
2、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 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撒谎能够的表现。 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 感; 对自己做消极评价时会产生自卑感。

2 个人蕴藏于内的个性特点,即“面具”
背后掩盖着的自我,即个性的“内在品质”。
教材参考书的定义
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包括心 理活动的动力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组 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性的整体结构。P212
个性定义怎么这么 多?
2、个性的本质特征 (1)整体性 (2)独特性 (3)稳定性 (4)功能性 (5)社会性和生物性
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个 性 概 念
(5)功能性
个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 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个性是一种预言”
性格决定命运:邓丽君VS奚秀兰
为什么后者能嫁入豪门,美满至今,前者却孑然飘零、孤独死去? 邓丽君性格关键词:孤傲,倔强 奚秀兰性格关键词:随和,变通
个性心理学家用来描述完整的人,描述和解 释个体差异的一套假设系统
1、亲子关系
2、家庭气氛和父母榜样 3、家庭结构 4、出生顺序
1、亲子关系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儿童的安全感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与形成 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

2、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关系融洽使பைடு நூலகம்子能够感到愉快、安全, 容易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特征,若家庭矛盾严
(3)、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 征,不能称为个性。 如:一名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会表现 出沉默寡言的特点,这种特点从入学到毕业都不会有很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