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段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表》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68bbd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b.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数据的分段整理,学会将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分段整理,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大家遇到过哪些数据?统计学生的回答,引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2. 学习内容(1)什么是分段整理教师先通过图表、生活实例为学生讲解什么是分段整理,为下一步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做好铺垫。
(2)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小明一周课外阅读量表为例,教师演示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跟着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小明一周的课外阅读量表:课外阅读量(分钟)分段人数0-20 520-40 840-60 1260-80 380-100 2(3)练习及小结教师出示与小明一周课外阅读量表类似的数据表,并由学生试着进行分段整理,确保学生掌握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最后由教师总结,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能多多观察和收集数据,并且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课堂互动授课过程中,教师利用常见问题及典型案例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
4.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
四、教学反思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数组的分段整理,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掌握知识的积极性。
同时,在教学中,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上遇到了困难,因此我决定增加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分段整理数据的能力。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0073759c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11.png)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能够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分段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1. 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
2. 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教学难点:1. 合理分段的方法和技巧。
2.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据分段整理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据整理方法,如排序、分类等。
2. 提问:除了这些方法,还有其他的数据整理方法吗?二、探究(10分钟)1. 引入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解释什么是数据的分段整理。
2. 通过示例,演示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观察示例,总结数据分段整理的规律和技巧。
三、实践(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进行数据分段整理的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四、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数据分段整理结果,互相交流和学习。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分段整理后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
五、总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分段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数据分段整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六、作业(5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数据分段整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示例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并能够从分段整理后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分段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实践和应用,让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分段整理数据(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分段整理数据(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942ae1b9d528ea80c77940.png)
第2课时分段整理数据【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例2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分段整理数据。
难点:根据整理的数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每天到学校来上学都穿什么衣服呀?(校服)教师:同学们穿的校服是一样大的吗?(不一样)如果不是,学校又是按什么标准给大家订校服的呢?学生自由举手回答:因为每个同学的身高不一定相同,所以穿的校服的大小也不同。
学校订校服时,先量出每个同学的身高,再按身高去服装厂订校服。
2.指出:同学们都知道学校订校服时,是按同学们的身高来订制的,但服装厂不可能按我们每个人的身高来定做,也不可能都按你们的身高做同样大小的校服。
服装厂一般根据同学们的身高,分几个身高段来做校服。
做校服之前,服装厂要先派人把同学们的身高量好,然后对记录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再根据整理好的数据制作校服。
那么服装厂是如何进行分段整理这些数据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分段整理数据。
二、探究新知(一)分段整理数据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和文字。
教师:梅峰小学准备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同学们请看情境图和文字,说一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1)学生观察情境图和文字,寻找数学信息。
(2)自由举手汇报。
引导学生回答出:鼓号队员的服装分为大号、中号和小号,身高130~139cm的队员适合穿小号,140~149cm的适合穿中号,150~159cm的适合穿大号。
2.课件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问:同学们请看表中的数据,找一找,鼓号队员的身高在哪个范围?学生观察表中鼓号队员的身高,找出需要的数据,并回答出:最低身高是134cm,最高身高是159cm,所以鼓号队员的身高范围在134~159cm这个范围。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教案(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教案(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efae7a7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5.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分段整理数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工具(如画“正”字、写数等)整理数据,并能分段表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整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
但学生在整理数据时,往往只关注到数据的数量,而忽视了数据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整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数据整理的过程,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数据整理的过程,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整理的过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数据整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纸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数据整理的工具(如画“正”字、写数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情境,如调查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引出数据整理的需求。
然后提问:“我们应该如何整理这些数据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组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组数据有什么特点?应该如何整理这组数据呢?”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并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区级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7cef3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7.png)
《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实际需要尝试分段整理数据,试用统计表描述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2.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数据意识。
3.使学生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对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中,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分段,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数据分段标准的合理性;2.在分段整理的过程中追求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谈话:同学们,瞧,参加集体活动时穿着统一的班服,多亮眼呀!班服是班集体凝聚力的一种象征,也代表着一个班的班级文化,你们想拥有一件属于咱们班自己的班服吗?提问:如果咱们班要购买班服,在购买之前我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明确:买对衣服的尺码很重要,一般衣服的尺码和人的身高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购买班服之前我们得先了解同学们的身高信息呢。
二、自主整理,建构方法出示:四(2)班同学身高记录单,这项准备工作在统计中我们把叫作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提问:在这张记录表单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追问:同学们看,咱们班同学个子高矮不一,商家会不会为每个不同的身高各定做一套队服呢?做一个尺码的,大家都穿一样大的,好不好?继续追问:那么怎么样设计衣服的尺码,才能让商家工作起来不麻烦,同学们穿起来又比较合身呢?视频:为了让大部分的人都能穿上合身的衣服,我们国家制定了服装尺码标准(播放视频)明确: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国家的尺码标准分为男子、女子还有儿童的三项独立标准,我们应该选择儿童尺码标准。
提问:现在你知道自己该穿哪种型号的班服了吗?引导:现在参考身高也有了,尺码也有了,接下来做什么工作?明确:还得知道每个型号的人数,这项工作在统计中就叫做整理数据。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分段数据统计教学设计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分段数据统计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b70dc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4.png)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分段数据统计》教学设计教案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分段数据统计》教学设计教案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教学目标:一、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进程,学会按如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二、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育学习的兴趣。
3、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进程: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一、每一个礼拜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
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随意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
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一个同窗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50种规格的校服呢?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感觉应该如何安排比较的适合?(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
身高120cm~129的穿小号,130~139的穿中号,140~149的穿大号。
)二、此刻咱们已经想到了要按照身高把服装分成3种型号,看了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式或是用画“正”字的方式来统计。
)更喜欢哪一种统计方式呢?为何?(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按照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式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
写完以后与电脑的演示校对一下,若是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指出:还要按照它完成统计表。
学生继续完成。
与电脑校对。
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一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咱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
4、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五、揭露课题: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式进行统计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一、其实咱们身旁用分段的方式来整理的现象是很多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f7a32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7b.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数据的分段整理 | 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和意义,能够将一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让学生学会使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教学内容:1. 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和意义2. 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3.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使用教学步骤: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1. 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例子,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
例如,可以将班级同学的身高数据分段整理,便于了解同学们的身高分布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如便于观察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第二部分: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10分钟)1. 介绍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包括等距分段和不等距分段。
2.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分段整理。
例如,可以将班级同学的年龄数据进行等距分段整理,如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段间隔,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数据。
第三部分:统计图表的绘制和使用(10分钟)1. 介绍统计图表的种类,如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等。
2. 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统计图表。
例如,可以绘制一个条形图来表示班级同学的年龄分布情况。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如观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数据的规律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方法和统计图表的绘制和使用。
2. 示例法:通过具体的示例,让学生学会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统计图表的绘制和使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和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段间隔。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回答问题,是否认真听讲等。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图表绘制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在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统计图表的绘制时,要注意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教案)第四单元 分段整理数据-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 分段整理数据-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b7833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6.png)
教案:第四单元分段整理数据-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段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段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2. 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3. 分段整理数据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分段整理数据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分段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分段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解释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分段整理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2)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介绍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如等距分段、等频分段等,并讲解具体的操作步骤。
(3)分段整理数据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分段整理数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重要性。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某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解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分段整理数据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在进行分段整理数据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段方法,并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段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fbe44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64.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2.学会进行数据的分段并进行整理;3.训练学生用图像和文字记录数据。
教学内容1.数据的定义和特点;2.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3.通过练习学会用表格和图像来记录和处理数据。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表格和图像来处理数据。
教学方法1.讲授及演示法;2.课堂互动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步骤一:观察以下图表,回答问题。
人数人数区间7 1-101.人数区间是什么?2.人数区间的左右端点分别是多少?步骤二:老师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定义和特点。
数据:指反映客观事物特征和规律的符号记录。
特点:在数值上能够区分出异同,具有可比性。
步骤三:老师呈现以下图表,与学生一同观察回答问题。
人数人数区间7 1-108 1-105 1-1011 11-2014 11-209 11-2023 21-3021 21-3024 21-301.先观察数据中的人数区间,人数区间应该如何分组才能更方便的进行统计呢?2.如何对人数区间进行分段整理?教学重点步骤四:老师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分段整理数据步骤:1.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选择合适的数值作为分界点,将数据分成若干段。
3.对每一段的数据进行整理,记录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平均数等信息。
步骤五:老师通过以下图表进行实例演示。
人数人数区间7 1-108 1-105 1-1011 11-2014 11-209 11-2023 21-3021 21-3024 21-301.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并写出范围为1-30的数值尺。
2.选择合适的分界点(例如15)并画出竖线,将数据分为三段,用不同的区间长条表示每一段,计算每一段的个数并进行标注。
教学难点步骤六:尝试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
人数人数区间4 1-106 1-107 1-108 1-103 1-1011 11-2014 11-209 11-2015 11-2015 11-2021 21-3023 21-3019 21-3027 21-3026 21-301.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并写出范围为1-30的数值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dd0b3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f.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分段整理》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图表整理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提高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对统计图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数据的分段整理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并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2.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据分段整理的过程。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2.学习材料:准备一些实际的数据材料,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统计图:准备一些统计图,让学生对比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分段整理。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数据材料,让学生尝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教案)第四单元 分段整理数据-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 分段整理数据-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a9d0b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8.png)
(教案)第四单元分段整理数据-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学目标
•能够把数据分段,并用表格形式整理出来。
•能够用直方图表示数据。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数据的分段。
•学生能够用表格整理数据。
•学生能够用直方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大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教学方法
•课前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法
•学以致用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分组分享
•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计一个问题,例如:“同学们喜欢哪些口味的冰淇淋?”
•要求同学们回答问题并记录数据。
•小组讨论,对数据进行分段处理。
活动2:表格整理
•给学生一张表格,要求将处理后的数据填入。
•强调表格的正确性和清晰度。
活动3:用直方图表示数据
•引导学生画出直方图,并解释直方图的作用。
•让学生分析数据的特点,以及分段的意义。
教学评估
•在课前设计的问题是否能被各小组回答并处理数据。
•学生在整理数据时是否有规律,是否准确。
•学生是否能够用直方图表示数据,并作出正确的分析。
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下一步需要加强练习,对大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更加熟练。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d0bb9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02.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段整理数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更清晰地了解数据,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分段整理数据方面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操作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自主地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
2.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
2.准备数据处理软件或者工具,方便学生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3.分组讨论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意义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数据,让学生尝试进行分段整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或者工具,对给出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b320384b35eefdc8d3337a.png)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等简单的统计过程,能结合统计表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例题图、统计原始数据、整理记录单第37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要穿上什么?(校服)像参加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集体活动我们都要穿校服,它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2、今年学校计划要为我们添置一套新校服,你们高兴吗?做校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呢?3、做校服需要哪些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每个同学的身高,测量身高这个准备工作就是我们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请看这是梅峰小学为鼓号队员购买服装之前完成的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
二、教学新知服装厂不可能按照我们每个人的身高来定做,也不可能做同样大小的校服, 一般分为“小号、中号、大号”三种尺寸。
根据儿童服装制作标准,一般10厘米为一个号。
出示:小号:130~139厘米中号:140~149厘米大号:150~159厘米3、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
(板书:分段整理)那你能把队员们的身高数据整理一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所有数据都是一百多厘米,所以可以只看十位上的数快速进行分类。
画“正”字法)学生分段整理并统计。
谁愿意把你整理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4、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张统计表直接交给服装厂呢?如果你是服装厂的统计员,希望看到这样的表格吗?为什么?(太麻烦了)还应该怎么办?(制成统计表)(板书制成统计表)现在就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表格(二)中。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cbd69e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69.png)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能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意义。
2.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
3. 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合理地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解释数据分段整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
(2)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讲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包括等距分段、不等距分段等,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的方法。
(3)数据统计的方法讲解数据统计的方法,包括频数、频率等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数据统计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对给定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和统计,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高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家里的日常开支进行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2. 请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并进行分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了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的方法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数据分析、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数据的分段整理.docx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案-数据的分段整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1d3c2895727a5e9846a6153.png)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
2、在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画“正”字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会根据实际情况,用画“正”字法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初步学习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4、结合统计,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每桌四张记录单,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校在11 月份将会举行什么重大的活动吗?生: 11 月份在学校举办第十届体育艺术节。
师:为迎接第十届体育艺术节同学们会做哪些准备呢?(锻炼身体,宣传口号等)师:为了迎接第十届体育艺术节,老师建议大家努力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老师想更清楚地了解同学们的身体素质情况,从体育老师那里拿到了上周同学们立定跳远测验的成绩记录单。
大家想了解一下自己的的成绩吗?生:想!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用事关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取生活经验,并提出数学问题。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为教学分段整理数据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师:请看大屏幕。
(出示表格)四( 4)班学生立定跳远测验成绩记录单刘阮婷155龚国琳170黄知140王文浩170李朝勇178孙丽琴145吴霖斌153陈舒婷160刘灏165宋翔群170林霞135王建聪145阮政锦165王雯婷152龚德威155雷婷轩153朱紫琳125黄德华140王建涛160王豪155陈莹145周晶晶168雷斌145雷晓淋162吴鸿斌155钟文斌160雷华淞170雷伟军146郭诗华142兰建强200卓春霖173黄灿金160王灼强163陈谢华155雷鸣160张炜荣160钟琼娇155雷春铃150苏志强200郑晓惠120小学生立定跳远评分标准成绩( cm)等级人数150 以上149~128127~104103以下1.师:大家看到成绩都很兴奋,你们看到记录单下方有一张评分标准吗?它把成绩分成几段( 4 段),是哪四段呢?体育老师想让吴老师帮助她进一步了解班上同学立定跳远成绩人数分布状况。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案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a64e2231b765ce04081417.png)
小结:像这样把收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据的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
三、解决问题。
完成“练一练”,练习七第2题。
学生分段整理并统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案苏教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备课
总第( )页 本课时共( )页 第(个 人 复 备
谁愿意把你整理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交流)
4、我们能不能把你们这张统计表直接交给服装厂呢?如果你是服装厂的统计员,希望看到这样的表格吗?为什么?(太麻烦了)还应该怎么办?(制成统计表)(板书制成统计表)
出示:小号:130~139厘米
中号:140~149厘米
大号:150~159厘米
3、根据厂家提供的型号,想一想,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工作?(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校服的各有多少人?)
为了弄清适合穿大、中、小三种校服各有多少人,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分段整理)
那你能把队员们的身高数据整理一下吗?你有什么好办法?(因为所有数据都是一百多厘米,所以可以只看十位上的数快速进行分类。画“正”字法)
四、课堂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札
记
教 学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具准备
例题图、统计原始数据、整理记录单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 人 复 备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都要穿上什么?(校服)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09d1c4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5.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分段整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数据的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表的基本知识,对于如何制作统计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通过数据的分段整理,更好地了解数据的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段整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以案例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了解统计表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具体实例,引入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数据分段整理案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据分段整理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巩固学生对数据分段整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据分段整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意义。
江苏名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案
![江苏名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da401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8.png)
江苏名校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第2课《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方法,通过简单的数据处理,让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统计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统计方法,能够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数据的分段整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数据的分段整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教学内容、实例、练习等。
2.统计表: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分段整理统计。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引导学生发现分段整理的方法。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并解释分段的原因。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运用数据的分段整理?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据分段整理的方法和意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748dbdc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a.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分段整理数据》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分段整理数据》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和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加以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可能会感到困惑,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学会利用图表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图表的制作。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大量数据,引出分段整理数据的概念。
2.讲解新课:讲解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演示如何利用图表表示数据。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3.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分段整理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图表的制作。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将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和图表的制作作为板书的重点内容,以便学生随时查阅。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三个方面进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e697a04431b90d6d85c7ab.png)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据的分段整理》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2课时数据的分段整理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例2、练一练和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统计。
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学生读题。
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入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段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让学生读题。
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人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鼓号队服装分大、中、小号,鼓号队员要按自己的身高购买队服,所以需要收集每人的身高,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服装的人数各有几人。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
(板书:问题)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这是他们的身高记录。
(出示记录单,见教材)
2.分段整理、统计。
(1)讨论方法。
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说明:为了让每个队员的服装合适,我们要按服装型号把身髙分为130〜139厘米、140〜149厘米和150〜159厘米三段整理,(结合板书:130〜139,140〜149,150〜159)统计每段身高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板书课题)
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
指出:数据分段时,注意每段数据之间要连续,就不会发生数据重复和遗漏,比如第一段到139厘米,第二段就要从140厘米开始;第二段到149厘米,第三段就要从150厘米开始。
(2)整理、统计。
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自己先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然后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髙情况统计表。
(学生整理、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能说说你画“正”字整理的过程和结果吗?(交流按顺序整理、记录过程,呈现画“正”字整理的结果,有错的学生要注意指导整理顺序、方法)
追问:画“正”记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从1号起按顺序把每人身髙整理在相应的栏目里,或者一段一段地分别从1号起依次查找、记录,并在已经整理过的数据上做出记号)
交流:能把你的统计表交流一下吗?(呈现学生统计表,注意填写日期)
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人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说明:学生首次接触分段整理和统计,需要认识一些细节问题:一是数据分段要“连续”,不能重叠和间隔;二是整理方法要有“技术性”,以免发生错误;三是合计数要和原始数据相符。
如果忽视这几点,可能会影响学生正确分段,也可能会发生数据重复或遗漏。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几个关节点,在讨论方法和独立整理后,都有比较详细的交流和指导。
这似乎显得比较“啰唆”,但又是要关注的技能,一般可视班内学生认知能力灵活处理,原
则是学生能理解分段原则和有序整理的方法。
】
3.感受方法。
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
那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接“问题”板书:——统计)
小结:根据问题可以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适合三种服装的不同身高各有多少人,所以要收集身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可见,统计也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像今天这样的问题,就是用统计的方法,经过数据处理获得了问题的结论。
(接“统计”板书:——结论)
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
指出:有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用统计的方法,像这里解决三种服装各要买多少套,就是用统计解决的。
从上面实际问题里可以看出,有时统计要分段处理数据;数据分段时,要注意每段之间要“连续”,整理数据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数据不遗漏、不重复;还要注意检查统计表里的合计数,防止发生错误。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
(1)了解题意。
出示“练一练”的问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
(2)小组活动。
分小组调查、整理数据。
要求:
①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
②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整理;
③组内交流,统一结果。
(3)全班统计。
各组汇报数据,教师按分段板书,学生计算各段人数。
独立完成统计表。
交流统计结果(呈现学生统计表),确认数据。
(4)分析数据。
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如四年级学生i高一般很少有120厘米以下的,多数身髙在120〜150厘米之间等)
小结:乘火车是享受免费、购半价票还是全价票是按身髙确定的,解决我们班有多少人乘火车可以享受半价票,多少人乘火车要购买全价票的问题,同样需要分段统计身高人数。
经过统计,我们知道了结果。
2.做练习七第2题。
(1)出示题因,要求统计数据。
让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他们分段的合理性。
联系学生分段,说明我们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9为止,分为4段。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分段整理数据,再完成统计表。
(学生处理数据、完成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统计结果,检査合计数,统计有错的订正。
(2)思考交流。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通过统计,你知道些什么?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哪一段的人数最少?
你估计张小红的成绩可能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达到40个的有13人.第10名应该接近40个,可能是42个或者43个)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1)要求课后查阅资料或询问调查,了解以下问题:
①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的长度各是多少千米?
②在第24〜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各是多少枚?
(2)课后练习单脚站立,尽量争取站立时间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