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段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表》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段整理数据并制作统计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处理实际问题时把数据分段整理、统计的事实,能根据实际需要收集、分段整理并用统计表表示数据,初步学会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分段处理数据的过程,体会分段整理、统计数据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积累统计的初步经验,培养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形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一步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难点】

分段后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导入新课

1.呈现问题。

出示例2和鼓号队图片,让学生读题。

提问:例题讲述的什么事情,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人新课。

引导: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要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交流: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到了什么办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鼓号队服装分大、中、小号,鼓号队员要按自己的身高购买队服,所以需要收集每人的身高,统计适合穿大、中、小号服装的人数各有几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新问题。(板书:问题)

二、呈现数据,分段整理

1.呈现数据。

出示:梅峰小学鼓号队一共有32个队员,老师让每个队员测量了身高,并做好了记录。

这是他们的身高记录。(出示记录单,见教材)

2.分段整理、统计。

(1)讨论方法。

启发:现在要解决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问题,需要怎样整理每人身高的数据呢?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说明:为了让每个队员的服装合适,我们要按服装型号把身髙分为130〜139厘米、140〜149厘米和150〜159厘米三段整理,(结合板书:130〜139,140〜149,150〜159)统计每段身高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数据的分段整理和统计。(板书课题)

追问:按130〜139、140〜149和150〜159这三段整理记录单上每个身高数据,会不会有重复或遗漏的?为什么?

指出:数据分段时,注意每段数据之间要连续,就不会发生数据重复和遗漏,比如第一段到139厘米,第二段就要从140厘米开始;第二段到149厘米,第三段就要从150厘米开始。

(2)整理、统计。

引导:你能按这三段分别整理、统计出各有多少人吗?自己先用画“正”字的方法在课本上整理这些身高数据;然后根据整理的结果,完成课本上身髙情况统计表。(学生整理、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能说说你画“正”字整理的过程和结果吗?(交流按顺序整理、记录过程,呈现画“正”字整理的结果,有错的学生要注意指导整理顺序、方法)

追问:画“正”记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可以从1号起按顺序把每人身髙整理在相应的栏目里,或者一段一段地分别从1号起依次查找、记录,并在已经整理过的数据上做出记号)

交流:能把你的统计表交流一下吗?(呈现学生统计表,注意填写日期)

每一段的人数根据哪里的结果填写的,合计数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合计人数不是32,那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说明:学生首次接触分段整理和统计,需要认识一些细节问题:一是数据分段要“连续”,不能重叠和间隔;二是整理方法要有“技术性”,以免发生错误;三是合计数要和原始数据相符。如果忽视这几点,可能会影响学生正确分段,也可能会发生数据重复或遗漏。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几个关节点,在讨论方法和独立整理后,都有比较详细的交流和指导。这似乎显得比较“啰唆”,但又是要关注的技能,一般可视班内学生认知能力灵活处理,原

则是学生能理解分段原则和有序整理的方法。】

3.感受方法。

提问:开始提出每种服装各要多少套的问题解决了吗?各要多少套?

那回顾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法?(接“问题”板书:——统计)

小结:根据问题可以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适合三种服装的不同身高各有多少人,所以要收集身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可见,统计也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像今天这样的问题,就是用统计的方法,经过数据处理获得了问题的结论。(接“统计”板书:——结论)

4.回顾反思。

提问:回顾上面的统计,你有哪些收获或体会可以和大家交流的?

指出:有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用统计的方法,像这里解决三种服装各要买多少套,就是用统计解决的。从上面实际问题里可以看出,有时统计要分段处理数据;数据分段时,要注意每段之间要“连续”,整理数据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数据不遗漏、不重复;还要注意检查统计表里的合计数,防止发生错误。

三、实践巩固,提升能力

1.做“练一练”。

(1)了解题意。

出示“练一练”的问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提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做?

(2)小组活动。

分小组调查、整理数据。要求:

①各组组长负责,学生依次交流自己身高;

②每个同学做好记录,独立按铁路部门规定分段整理;

③组内交流,统一结果。

(3)全班统计。

各组汇报数据,教师按分段板书,学生计算各段人数。

独立完成统计表。

交流统计结果(呈现学生统计表),确认数据。

(4)分析数据。

提问:从统计表里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班是购全价票的人多,还是购半价票的人多?

你还能想到什么?(如四年级学生i高一般很少有120厘米以下的,多数身髙在120〜150厘米之间等)

小结:乘火车是享受免费、购半价票还是全价票是按身髙确定的,解决我们班有多少人乘火车可以享受半价票,多少人乘火车要购买全价票的问题,同样需要分段统计身高人数。经过统计,我们知道了结果。

2.做练习七第2题。

(1)出示题因,要求统计数据。

让学生找出成绩中最低和最高的人数,讨论数据可以怎样分段,根据学生交流,肯定他们分段的合理性。联系学生分段,说明我们统一采用每10个一段来分段统计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最低从20开始,最高到59为止,分为4段。

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分段整理数据,再完成统计表。(学生处理数据、完成统计,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统计结果,检査合计数,统计有错的订正。

(2)思考交流。

让学生阅读下面两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交流:通过统计,你知道些什么?哪一段的人数最多,哪一段的人数最少?

你估计张小红的成绩可能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达到40个的有13人.第10名应该接近40个,可能是42个或者43个)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1)要求课后查阅资料或询问调查,了解以下问题:

①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的长度各是多少千米?

②在第24〜30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各是多少枚?

(2)课后练习单脚站立,尽量争取站立时间长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