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
14-4湖泊相(沉积岩与沉积相)
![14-4湖泊相(沉积岩与沉积相)](https://img.taocdn.com/s3/m/c2e9c4de240c844769eaee9f.png)
2、扩张湖亚相
扩张湖亚相或称洪水漫湖亚相,是指枯水期湖 面与洪水期湖面之间的沉积地带。 扩张湖沉积物主要在洪水期发生堆积。
在地层剖面上表现为河流砂砾岩、泥质岩与分 布稳定的湖相杂色泥岩、泥灰岩的频繁互层。 大面积扩张湖沉积物多形成于气候干旱、沉降 缓慢、地形平缓、面积较大的拗陷型盆地,断陷湖 泊不易发育扩张湖沉积。
湖成三角洲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作用居于主导 地位,沉积类型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湖成三角洲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三个部分。 湖成三角洲砂体极为发育,可居湖泊沉积砂体 之首,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湖成三角洲常发育三层结构,即顶积层、前积 层和底积层,亦称吉尔伯特式三角洲。
湖成三角洲的垂向层序自下而上为前三角洲泥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组成的反旋回层序。
一个理想的陆源碎屑湖泊的沉积模式具有沉积 物绕湖盆呈环带状分布的特点,即从湖岸至湖盆中 央大致依次出现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实际情况要比理想的湖泊沉积模式复杂得多。
1、湖成三角洲亚相
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 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 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称湖成三角洲。
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暗色粘土岩可成为良好的 生油岩。
碎屑湖泊沉积中发育各种类型的砂体,如三角 洲砂体、深水浊积扇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等。 它们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近油源、粒度适中、 生储盖组合配套等特点,是油气储集的良好场所。 从湖泊的发育和演化来看,湖泊下陷扩张期, 湖盆大幅度持续稳定下沉,有利于深湖、半深湖亚 相的发育。 湖盆的抬升和收缩,有利于三角洲、滨浅湖滩 坝等储油砂体的形成。 若湖泊的发育具有多旋回性,在垂向剖面上可 出现多个生储盖组合。
分布范围比河流相大,比海相小,相带、岩性 和厚度大致呈环带状分布。
高中地理湖泊专题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湖泊专题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6a37342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7.png)
高中地理湖泊专题归纳总结湖泊是地球表面上的重要水域之一,它们分布广泛,形态各异,对于地球的水循环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湖泊是一个重要的专题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湖泊专题进行归纳总结。
一、湖泊的分类根据湖泊的形成方式和地理位置,湖泊可以分为自然湖和人工湖两大类。
自然湖是通过自然地质运动形成的,主要包括断陷湖、构造湖和火山湖等;而人工湖则是人类为了灌溉、发电、水源供给等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水库。
二、湖泊的形态特征湖泊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湖泊的面积、深度、形状和湖岸线等。
湖泊的面积可以作为评价湖泊大小的指标,深度则反映了湖泊在地下水补给和蒸发作用下的水动态变化。
湖泊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状等,湖岸线则是指湖水与陆地相接触的边界线,它对于湖泊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具有重要影响。
三、湖泊的水文特征湖泊具有一系列的水文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三个特征是入湖河流、湖水的动力学特征和湖水的质量。
入湖河流对于湖泊的水资源补给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会影响湖泊的水位、水量和水质。
湖水的动力学特征包括湖水流动的方式和湖泊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而湖水的质量则可以通过测定湖水中的溶解氧、PH值以及营养物质等指标来评价。
四、湖泊的生态系统湖泊是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包括湖水生态系统和湖岸带生态系统。
湖水生态系统由水体、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等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湖泊的稳定生态平衡。
湖岸带生态系统则是湖水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它具有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湖泊的经济价值湖泊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旅游业、渔业和水资源利用等都与湖泊密切相关。
湖泊的美丽景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湖泊中丰富的鱼类资源为渔民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
此外,湖泊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湖泊保护与管理为了保护湖泊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利用湖泊资源,湖泊保护与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几种典型的沉积环境
![几种典型的沉积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30d22d4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4.png)
几种典型的沉积环境
1. 河流沉积环境:在河流中,水流速度较快,沉积物主要由细粒沉积物组成,如沙、淤泥和砾石。
2. 湖泊沉积环境:湖泊是相对封闭的沉积环境,沉积物主要由细粒沉积物和有机物组成,如湖泥和植物残骸。
3. 滨海沉积环境:在海岸线附近,因为潮水和海浪的作用,沉积物通常包含沙、贝壳和砾石。
4. 海洋沉积环境:在开阔海洋中,沉积物主要由细粒沉积物和有机物组成,如淤泥和钙质残骸。
5. 沙漠沉积环境:在干旱地区,风吹动碎屑物质,形成沙丘和沙漠沉积物。
6. 冰川沉积环境:在冰川地区,冰川运动形成的碎屑物质沉积在冰川边缘和冰川下方。
7. 湿地沉积环境:如沼泽和泥炭地,沉积物主要由有机物质和细粒沉积物组成。
沉积学复习题
![沉积学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ead940336c1eb91a375d9e.png)
1沃尔索相律:只有在横向上相关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一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2丘状层理:由一些大的宽缓波状层系组成,外形上像隆起的圆丘状,向四周缓倾斜。
是在正常的浪基面以下,风暴浪基面之上的陆棚地区,由风暴浪形成的一种重要的原生沉积构造。
3冲积扇:山地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4扇三角洲:是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发育于水下的楔形牵引流沉积体。
或:是指由邻近山地的冲积扇推进到稳定水体(海、湖)中形成的扇形砂体。
5浊流:是一种在水体底部形成的高速紊流状态的混浊的流体,是水和大量呈自悬浮沉积物质混合成的密度流,也是一种重力作用推动形成涌浪状的重力流。
6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是碎屑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按颗粒的大小、密度、形状、矿物成分进行分异的作用。
7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由于溶解度和浓度不同,以及溶液本身的化学成分、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常有一定的沉淀顺序的作用。
8曲流河:弯度指数大于1.5、宽深比低(小于40)的稳定单河道。
9辫状河: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的河流。
10陆表海:也可称作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11陆缘海: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坡度较大、范围较小、较深的浅海。
泥晶套:内石藻在碳酸盐颗粒边缘钻孔或向外生长,以及泥晶碳酸盐在孔洞或藻间沉淀成充填造成的。
12三角洲:河流进入海洋、湖泊和水库等受水盆地,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13河口湾:被海水淹没的河口地区,也可以看作位于河口的海湾。
14牛轭湖: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弯曲河道废弃形成的湖。
15萨布哈:指“被盐浸透”的盐沼地,现已成为描述发育于干旱气候条件下潮坪沉积的专用术语。
湖泊沉积环境特点
![湖泊沉积环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0be8d609964bcf84b9d57bb3.png)
湖泊沉积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摘要:湖泊成因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常是湖泊生成发展的最主要控制因素。
关键词:湖泊沉积;沉积作用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区,也是沉积物堆积的重要场所。
现代陆地上发育着许多不同大小和类型的湖泊,是我们研究古代湖相沉积的最好借鉴。
在地质历史记录中,中、新生代有不少湖相沉积的分布,中新生代湖泊是中国最主要的油气聚集场所。
现代湖泊约占大陆面积的1.8%。
它们拦截了由河流搬运而来的大量沉积物。
湖泊的规模相差悬殊,最大可达数十万平方公里,小则不到一平方公里,古代大型湖泊超过25万km2者少见。
湖泊的形状也是多样的,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不规则状等等。
大型湖泊的环境特点与海洋既有某些相似之处,亦有明显的区别。
湖泊成因类型多种多样,但是,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常是湖泊生成发展的最主要控制因素。
一、环境特点和湖泊分类1、环境特点(1)湖泊的水动力特征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
但湖泊缺乏潮汐作用,这是与海洋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风力的直接作用下,湖泊的水面可形成较强的波浪,称湖浪。
它所引起的水体波动的振幅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到达湖浪1/2波长的水深时,水体质点运动几乎等于零,故通常把相当于湖浪1/2波长的水深界面称为“波浪基准面”,简称“波基面”或“浪基面”,也称“浪底”。
浪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湖浪的干扰,成为静水环境。
一般说来,湖泊面积比海洋小,波浪的规模也小于海洋,浪基面的深度也就小得多,常常不超过20m。
风成波浪是湖泊动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浪基面深浅主要受控于波强和风的吹程。
在大面积浅湖中,波浪运动会影响整个湖底。
湖浪作为一种侵蚀和搬运的动力在滨湖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
当湖浪的推进方向与湖岸斜交时,可形成沿岸流。
湖浪和沿岸流的冲刷和搬运作用可形成各种侵蚀地形和沉积砂体,如浪蚀湖岸以及湖滩、砂坝、砂嘴、堤岛等等。
湖泊四周紧邻陆地,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不仅有大量碎屑物质倾入湖盆,而且河道在湖底可以继续沿伸,从而改变着砂体的分布状况,因此对有些湖泊来说河流的影响往往超过湖浪和岸流的作用。
观湖知识点总结
![观湖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7cd95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d.png)
观湖知识点总结一、湖泊的分类1.依据形成方式可以分为火山湖、冰川湖、溶洞湖、助长湖等;2.依据地球系上湖泊的分布方式可以分为地理湖泊;3.依据地表水分布形态和流量大小,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
二、湖泊的特点湖泊是地球上几种常见水体中的一种, 也是河川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湖泊通常是由河川水系所形成,是河川断面、沉积物作用、人工策划等多种因素共同发挥的结果。
湖泊的水文特性有:体积较小,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受其他水文条件的影响较小,湖泊内生物种类丰富;湖泊的水流动态性很弱,全年来水量变化较小。
湖泊具有自己的生物食物链和海洋环境。
在湖泊中生活的动植物种类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因此吸引着很多人来观赏。
三、湖泊的生态环境1.水质:湖泊的水质是湖泊生物体生存和繁殖的基本条件,是湖泊水环境的重要指标。
湖泊的水质可直接影响到湖泊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2. 生物:湖泊是一个生物种类非常丰富的生态系统,湖泊生物有大种类分纲、科类,要素所涵盖面较广,形态分化较明显。
众多的生物种类,丰富的生态系统,使湖泊的生物多样性成为了湖泊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观湖活动的意义1. 增进对湖泊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观湖活动可以让人们对湖泊的形成、特点、生态环境等有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从而增强对湖泊环境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观察湖泊生态环境中的植被、鱼类、水禽等,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可以观察水播的类型,湖泊水质等等,使得对湖泊生态环境的认识更加直观深入。
2. 促进身心放松,增进心灵交流。
湖泊的宁静和美丽景色可以让人们心灵得到舒缓,身心得到放松。
同时,观湖活动也可以成为人们之间交流心灵的重要方式,让人们能更好的领悟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增加个人与自然和相互之间的容纳与尊重。
3. 丰富社会休闲活动。
湖泊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人们可以在湖边纳凉、散步、钓鱼、游船等形式来进行湖泊休闲活动,从而让人们在工作之余放松身心。
五、观湖活动的适合人群观湖活动适合的人群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1. 热爱自然环境的人群。
河流与湖泊地理特征与功能
![河流与湖泊地理特征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4b2c132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d.png)
河流与湖泊地理特征与功能河流与湖泊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水体形态之一,它们在地理特征和功能上都有着独特的表现。
河流是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湖泊则是由河流、雨水等水源汇聚形成的静水体,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重要储备。
本文将从地理特征和功能两个方面来探讨河流与湖泊的魅力。
一、地理特征河流是地球表面上的水道,它们在长度、宽度、流量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等世界著名河流,它们长达数千公里,流域面积广阔,流量巨大。
而小溪、小河则在山间蜿蜒流淌,它们长度较短,流量较小。
此外,河流还有着不同的河段特征,如上游、中游和下游。
上游多为山地地形,水流湍急,流速快,冲刷力强;中游地势平缓,水流平稳;下游则形成了河口和三角洲等地貌特征。
湖泊则是地球上的天然水库,它们在地理特征上也有着诸多差异。
湖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冰川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湖泊的大小、深度、水质等都因地理位置和地质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如北美五大湖,它们面积广阔,深度深达数百米,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
而一些小型湖泊,则常常隐藏在山谷之中,湖面湛蓝清澈,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二、功能河流和湖泊在地理上不仅具有独特的特征,还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是水资源的重要来源。
河流不仅为人类提供饮用水、农业灌溉水等生活用水,还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原料。
湖泊则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重要储备,它们可以调节水量,保持水源的稳定性,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可靠的水源。
其次,河流和湖泊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河流是生物的栖息地,它们为鱼类、水生植物等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同时,河流还承担着水循环和养分循环的重要功能,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关键作用。
湖泊则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它们为湿地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湖泊中的水生生物和湖岸带的植被相互作用,形成了独特的湖泊生态系统,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普通地质学第15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第15章 湖沼及其地质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154f79ec3a87c24128c411.png)
②硫酸盐沉积阶段(苦湖、苦盐湖)——湖水有苦味, 以芒硝(Na2SO4·10H2O)、石膏(CaSO4·2H2O)为主。
③氯化物沉积阶段(盐湖)以岩盐NaCl、钾盐KCl为 主。
④硼酸盐沉积阶段(硼砂湖)—以硼砂 矿(Na2B3O7·10H2O)为主。
西北地区是我国 重要的盐矿产区。
(二)潮湿气候区湖泊的化学沉积作用
构造作用形成的湖盆
②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堵 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 如牡丹江上游的镜泊湖, 黑龙江德都的五大连池。
2.火山湖泊 ①火山口洼地积水形成 的湖泊。如长白山天池, 湛江市西郊的湖光湖, 云南腾冲大龙潭湖。
长白山天池
五 大 连 池 三 池
(二)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湖泊
1.河成湖泊——由于河流曲流发育使 河流截弯取直,被遗弃的河道形成牛 轭湖。如湖北监利县尺八口牛轭湖等。 在大江河的中下游因河流改道、洪水 泛滥也会形成一些小湖泊。
①断陷型湖或裂谷型湖多分布在断陷盆地的各个凹陷 内,其构造活动以断陷为主,横剖面呈两侧均陡的地堑型 或一侧陡一侧缓的箕状型
②坳陷型湖泊及其所在的沉积盆地以坳陷式的构造 运动为特点,表现为较均一的整体沉降,湖底的地形较 为简单和平缓,边缘斜坡宽缓,中间无大的凸起分割, 水域统一形成一个大湖泊。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一致, 接近湖泊中心。
5. 湖水的来源及补给
湖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地面流水和地 下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海水等。不同湖泊 的湖水来源不同,它们主要受气候和位置的影 响。位于地势较高的湖泊,主要靠大气降水补 给;温湿气候区的湖泊,湖水主要来自地面流 水和大气降水;干旱和冷湿气候区的内陆湖泊, 则以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而靠海边的 泻湖则以海水补给为主。
2.半咸水湖—含盐量在 0.3—24.7‰。青海湖就是 半咸水湖。 3.淡水湖——含盐量小于 0.3‰。大部分湖泊都是淡 水湖。
高中地理:湖泊知识点总结(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湖泊知识点总结(附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42d80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c.png)
⾼中地理:湖泊知识点总结(附练习及答案解析)⾼中地理:湖泊知识点总结(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湖泊概念:陆地上洼地积⽔形成的、⽔域⽐较宽⼴、⽔流缓慢的储⽔地。
2.湖泊⽔⽂特征的影响因素(1)⽔位: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的补给⽅式。
降⽔补给为主的湖泊,⾬季⽔位最⾼,旱季最低;冰雪融⽔补给为主的⾼原湖泊,最⾼⽔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补给为主的湖泊,⽔位变动⼀般不⼤。
周期性的变化⼜分为年变化和⽇变化。
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周期性的⽇变化。
②⾮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压、暴⾬等造成的。
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类活动也可使⽔位发⽣较⼤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较浅的,⽔位变化⼤;湖⽔深,地形坡度⼤的,⽔位变化⼩。
(2)盐度:⽓候(降⽔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流出)、⽣产、⽣活⽤⽔、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物:⽓温、饵料、⽔域⾯积、封闭程度、⼈类活动影响、地形。
3.盐湖的形成条件(1)淡⽔补给量少:降⽔→⽓候⼲旱,降⽔量稀少,湖⽔补给量少;冰川融⽔→(冰川消退)冰川融⽔补给量减少;径流汇⼊→⽆径流汇⼊或少径流汇⼊,淡⽔补给量少;⼈为→⼯农业、⼈⼝⽤⽔量、⽔库截留等,导致⼊湖淡⽔减少。
(2)蒸发量⼤:⽓候⼲旱,⽓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
纬度低,⽓温⾼,蒸发量⼤。
风⼒强劲,加剧蒸发。
(3)蒸发量⼤于淡⽔补给量。
(4)为内流湖,⽆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
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为主的湖⽔;(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与海洋⽔连接,海⽔渗⼊。
4.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度: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海洋、湖泊、沼泽、海陆过渡带的生物发育特点,有机质沉积特点,有机质保存特点
![海洋、湖泊、沼泽、海陆过渡带的生物发育特点,有机质沉积特点,有机质保存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745f96876c66137ef061918.png)
海洋、湖泊、沼泽、海陆过渡带的生物发育特点,有机质沉积特点,有机质保存特点专业:xxx班级:xxx姓名:xxx学号:xxx一、海洋滨海(潮间)带,高潮线至低潮线之间;浅海带,低潮线至200m水深的连续水域,其海底地形为大陆架(陆棚);其中,浪基面以上的部分,包括滨海带和浅海带的上部,又称为滨岸相(或海以上的部分,包括滨海带和浅海带的上部,又称为滨岸相(或海岸相、海滩相);浪基面以下的浅海相可称为浅海陆棚相;半深海带,水深200~4000m的连续水域,其海底地形为大陆坡和陆隆,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合称为大陆边缘;深海带,水深超过4000米的连续水域,海底地形包括大陆基、海沟、大洋盆地等。
1.海洋环境的发育特点(1)、基质特征:水生环境的共同基质有其共同特征:海水容量大,吸收热多,导热性小,散热慢,水温稳定但含氧量低。
(2)、空间巨大:现代海洋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约为陆地和淡水的2倍。
(3)、水体连片,组成连续循环:由于地球自转的作用使海洋产生风生环流和温盐环流,这使得海洋许多理化因素比陆地、湖泊差异小。
(4)、波浪和潮汐作用强烈:波浪、潮汐可使海水混合,把大陆营养物质带入海洋。
(5):分带行明显:海洋水深,盐度,阳光等差异明显,造成分带性明显。
(6)、海洋生态的限制因子:海洋中某些营养物质平均浓度低,如N、P、Fe等为其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海洋生物发育特点(1)、群落结构:主要生产者为浮游植物,现今如硅藻、甲藻等;主要初级消费者为浮游动物,现今如有孔虫、放射虫等。
(2)、能量和食物链:海洋生态中的体型微小,海洋能流和食物链主要以“生食型”为主。
(3)、狭区现象:海水含盐度稳定,使很多生物属于狭盐性的。
(4)、生物分布: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是海洋中最终演的生产过程。
故生物几种在强光带。
2.海洋环境有机质的沉积特征海洋是最大的生物生活空间,也是有机质得以沉积和保存的最大空间。
从古至今接受了地球上最大量的有机质沉积。
沉积学--参考资料
![沉积学--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095d447767f5acfa1c7cd88.png)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以及先成的沉积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原始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现成的岩石。
2、沉积后作用:指沉积物形成后到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作用,包括同生、成岩、后生以及表生等阶段的变化。
3、沉积物重力流:沉积物重力流就是以液化的砾、粉砂和粘土为主体,借助重力由高向低流动的块体流,它是不服从内摩擦定律的非牛顿流体。
4、浪基面:波浪所形成的水体波动的振幅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达到1/2个波长时,水体质点运动几乎等于零,通常把次水深的水平面成为浪基面或浪底,该面以下,水体较安静。
5、沃尔索相律:是沉积相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发展变化的相序递变,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6、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的现象,也叫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7、风化壳:由风化残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8、碎屑岩结构:碎屑岩内各结构组分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包括碎屑颗粒的结构、杂基和胶结物的结构、孔隙的结构、碎屑颗粒与杂基和胶结物之间的关系。
9、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50%)组成的岩石,或火山喷发产生的同期火山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而成的岩石。
10、鲍马序列:鲍马序列是一次浊流由强到弱的沉积作用所形成的粒度递变层,经典的鲍马序列由五个层组成,每个层都强调在顶底界面限定的层内碎屑颗粒变化是下粗上细。
二、填空1、沉积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恢复古地理,采用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2、碎屑岩沉积相以碎屑物质为主,沉积介质以浑水为特征,岩性以碎屑岩为主。
3、粒度粗、成熟度低、圆度不好、分选差是冲积扇沉积的重要特征。
4、边滩又称点砂坝,是曲流河的主要沉积单元,是河床侧向迁移和沉积物侧向加积的产物。
湖泊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湖泊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8eaca6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03.png)
湖泊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湖泊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们不仅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形态,也是生态环境、气候调节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对湖泊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类型、水文特征、生态环境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湖泊的基本概念湖泊是指地表低于周围陆地,由雨水、地下水、河流等水源补给的静水水体。
它们可以是淡水湖,也可以是咸水湖或盐湖。
湖泊的大小、深度和形态各异,从小型的季节性水塘到面积广阔的内陆湖都属于湖泊范畴。
二、湖泊的形成原因湖泊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包括:1. 构造作用:地壳运动导致地表断裂或凹陷,形成构造湖。
2. 冰川作用:冰川融化后,原有的冰川槽积水形成冰川湖。
3. 风成作用: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可以形成风成湖。
4. 河流作用:河流改道、堰塞或泛滥后,可能形成堰塞湖或泛滥湖。
5. 火山作用: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形成火山湖。
6. 人类活动:如筑坝拦水、开采地下水等,也可形成人工湖。
三、湖泊的类型根据湖水的咸淡,湖泊可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两大类。
淡水湖又可细分为:1. 富营养湖:水体中营养物质丰富,生物多样性高。
2. 低营养湖:水体营养物质较少,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
3. 酸性湖:湖水pH值偏低,对生物种群有特定影响。
4. 碱性湖:湖水pH值偏高,影响生物种群的分布。
四、湖泊的水文特征湖泊的水文特征包括湖水的补给、循环、蒸发和排放等方面:1. 补给: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地下水、河流等。
2. 循环:湖水通过蒸发、渗漏和排泄等过程进行循环。
3. 蒸发:湖泊表面的水分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影响湖泊的水位和盐度。
4. 排放:湖泊通过出水口排入河流或海洋,或通过地下水渗透。
五、湖泊的生态环境湖泊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1. 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等。
2. 湿地生态:湖泊周边的湿地为多种鸟类和两栖动物提供栖息地。
3. 生态服务功能:湖泊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休闲娱乐等生态服务。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湖教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湖教](https://img.taocdn.com/s3/m/45ac9db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0.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湖教湖是一种广阔的水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是人工建造的。
在地理学中,湖泊是指周围有一定面积的陆地,并且深度较深,水量较大的水体。
湖泊的分类:
1. 按成因分类:自然湖(如青海湖、洞庭湖)和人工湖(如都江堰水库、太湖)。
2. 按分布地理区域分类:沿海湖泊、内陆湖泊和高山湖泊。
3. 按水深分类:深水湖泊和浅水湖泊。
4. 按水源分类: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湖泊。
湖泊的特点:
1. 湖泊是地表水资源蓄水库,不仅可以在干旱季节供应灌溉、
发电等,还可以为周围的生物提供生存环境。
2. 湖泊水体不易流动,长期收集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中富含
无机盐和腐植质,可以提供生物营养。
3. 湖泊是森林、草原、沼泽等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4. 水深大、湖面宽广、水质清澈的湖泊,会在周围形成宜人的
湖滨景观,成为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
湖泊的管理:
湖泊的管理需要考虑到周围的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包括城
市和农业排放的污染物、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
还需要掌握
湖泊的生态系统信息、水文资料、水质情况等。
对于重要的湖泊,需要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并加强对湖泊资源的监督和管理,保
障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之,湖泊作为一种广泛的水资源,不仅为周围的生物提供生存环境,也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资源。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需要重视湖泊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保持湖泊的生态平衡,使其能够持续地为我们提供水资源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
湖泊沉积学剖析
![湖泊沉积学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36402431b765ce05081481.png)
扇三角洲前缘相-高尚堡地区G5井
砂泥 互层 或砂 夹泥 组合
及 波状 交错 层理
、 脉状 层理
扇三角洲前缘相-老爷庙地区M40井
砂泥 互层 或砂 夹泥 组合 及 大型 交错 层理
前三角洲的近岸水下扇
渤海湾盆地的构造背景
南堡凹陷的构造样式
南堡凹陷划分为6个二级构造带和5个 次凹,单元之间主要是以断裂为边界。控 盆(切割基底)断裂具有明显继承性;而 次级和小型断裂具有明显方向性(NE为 主),在凹陷不同位置,地层不同层位也 有变化。二级单位内断层组合、褶皱形态 与构造样式往往有所不同。
南堡凹陷的构造样式—— 地震剖面解释
干旱区湖泊的沉积作用
陆相湖泊盆地的构造分类
断陷盆地 坳陷盆地 断陷—坳陷盆地
断陷盆地
双向断陷盆地 单向断陷盆地—箕状断陷盆地
单向断陷盆地
箕状断陷盆地
双向断陷盆地
Nm+Q
Es1
Es3 Mz
坳陷盆地
断陷—坳陷盆地
断陷盆地沉积特征
扇三角洲前缘斜交前积反射地震相
扇三角洲平原杂乱反射地震相
近岸水下扇丘状杂乱反射地震相
近岸水下扇(紧邻盆缘)杂乱反射地震相
断陷盆地沉积特征
扇三角洲
坳陷盆地沉积特征
湖岸——滨湖、三角洲 浅湖——席状砂体 深湖——均质、水平层理泥质岩
三角洲体系: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 体系
沉
积 重力流体系:近岸水下扇、滑塌型水 体 下重力流和深水浊流体系
系
类 湖泊体系
型
陆上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体系
沉积相讲课(4湖泊讲课)
![沉积相讲课(4湖泊讲课)](https://img.taocdn.com/s3/m/f1a4154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b3.png)
沉积相讲课(4湖泊讲课)第四章湖泊沉积大陆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聚的地区第一节湖泊环境特点和沉积作用一、环境特点和湖泊分类1环境特点1)湖泊水动力特征主要水动力为波浪和岸流,缺乏潮汐作用波浪作用的强弱取决于风的吹程。
湖泊面积小,波浪作用较弱。
浪基面较浅,一般小于20米。
湖浪斜交岸线,形成岸流(滩坝)。
明显的河流作用以及重力流作用2)湖泊物理化学条件水密度在4度时最大。
湖泊气候变化,造成温度分层现象夏天冬天2)湖泊物理化学条件湖泊含盐度变化大,1-25%受物源影响,湖水化学成分变化大3)生物沉积学特征-类型和数量多底栖生物:腹足类、瓣腮类;浮游和游泳生物:介形虫、叶肢介和鱼;低等植物:藻类2、湖泊分类1)据盐度:淡水湖(<0.1%)、微咸水湖(0.1%-1%)、咸水湖(1%-3.5%)、盐湖(>3.5%)2)据沉积物类型:碎屑沉积湖泊、化学沉积湖泊3)据地理位置:近海湖泊、内陆湖泊2、湖泊分类:4)据成因:构造湖、河成湖、火山湖、冰川湖、岩溶湖5)石油系统分类:考虑构造、气候、地理位置和盐度巴厘岛火山湖泊巴厘岛火山湖泊6)据气候和物源,Kuakl,1971永久型湖泊:碎屑型,化学型,生物型,湖沼型。
间歇型湖泊:干盐湖,盐沼湖泊充填与沼泽发育湖泊充填与沼泽发育过程湖泊充填后形成沼泽湖泊充填后形成沼泽二、湖泊碎屑沉积作用河流供源的沉积物前积作用;洪水和滑塌造成的重力流沉积作用;深水细粒沉积物的垂向加积作用;湖浪形成滩坝的作用;火山喷发造成的碎屑搬运沉积作用。
青海湖湖流和沉积物分布湖岸波浪作用浪基面浪基面浪基面三、湖泊生物和化学沉积作用藻类沉积以及细菌活动;胶体凝聚和真溶液化学沉积作用;碳酸盐沉积作用-灰泥和颗粒;干旱地区盐类沉积作用第二节湖泊沉积模式一、亚相划分和沉积物分布湖泊沉积亚相划分滨湖浅湖半深湖--深湖扩张湖滨浅湖新半深湖--深湖2、湖泊平面沉积物分布环带状云南洱海断陷湖盆物源区不对称分布断陷湖盆沉积模式不对称分布不对称分布泌阳凹陷核三段沉积相。
不同沉积环境生物发育特点,有机质沉积特点
![不同沉积环境生物发育特点,有机质沉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d0f31d866fb84ae45c8daa.png)
不同沉积环境生物发育特点,有机质沉积特点,有机质保存条件班级:姓名:学号:不同沉积环境(相)有机质的沉积特征一、海洋环境有机质的沉积特征1、滨岸带不利于有机质沉积保存2、浅海陆棚是海洋内有机质的主要沉积区3、大陆斜坡及其邻近的深海盆地是有机质沉积较为丰富的地区,仅次于浅海带4、远洋盆地(半深海-深海)是有机质沉积的贫瘠区滨海(潮间)带,高潮线至低潮线之间;浅海带,低潮线至200m 水深的连续水域,其海底地形为大陆架(陆棚);其中,浪基面以上的部分,包括滨海带和浅海带的上部,又称为滨岸相(或海岸相、海滩相);浪基面以下的浅海相可称为浅海陆棚相;半深海带,水深200~4000m的连续水域,其海底地形为大陆坡和陆隆,大陆架、大陆坡和陆隆合称为大陆边缘;深海带,水深超过4000米的连续水域,海底地形包括大陆基、海沟、大洋盆地等。
海洋是最大的生物生活空间,也是有机质得以沉积和保存的最大空间。
从古至今接受了地球上最大量的有保存的最大空间。
从古至今接受了地球上最大量的有机质沉积。
就整个海洋环境来说,其各个部分的生物发育程度不尽相同,沉积保存条件也有差异。
远洋水域有机质来源是单一的,主要来源于海洋内部生物的初级生产力;近陆海域既有水生生物有机质沉积,又接受陆源有机质沉积。
有机质的有利沉积条件是表层生物高产、下层缺氧还原,持续较快沉降。
二湖泊环境有机质的特征1、有机质来源的二元多方向性;2、营养湖浪基面以下的还原环境,是有机质的富集区3、湖泊环境的差异较大,沉积有机质的差异也较大4、深湖-半深湖是富有机质泥岩的的要沉积环境5、盐湖环境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泥质岩有机质丰度高6、单断式“箕状”断陷湖盆,有机质也呈不对称分布湖泊是大陆上地形相对低洼和流水汇集的地区,也是沉积物和有机质堆积的重要场所。
湖泊环境空间比海洋小得多,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但无潮汐作用。
与海洋环境相比,不同湖泊,以及同一湖泊的不同相带之间,环境差异性更大,有机质沉积的丰度和类型也体现出更大的差异和变化。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1cfc532b160b4e767fcf67.png)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E 按照湖泊成因:
第二节 湖泊沉积模式
根据沉积物在湖泊内的位置和湖水深度,采用浪基面、枯水面、和洪水 面,将湖泊划分为深湖和半深湖、滨湖和浅湖等亚相类型(如图)。
湖泊亚相划分示意图
浪基面又分为 正常、风暴浪
基面
第一节湖泊对大气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由于水的密度在4OC时最大,气温的 变化使处于此温度的水体沉降至湖底, 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造成了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地球化学条 件的差异。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水的含盐度变化较大,由小于1%至大于25%,这与含盐度一般为3.5 %的海水则有明显的不同。此外,湖泊汇集了来自不同源区河流的流水,故 湖水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湖泊的地球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区物 质和盆地气候条件的变化。除盐度外,湖泊中的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 海洋也有一定差别。如湖泊中18O/16O,13C/12C的比值比海相中的低,而海 相碳氢化合物的硫同位素34S/32S的比值较为稳定,湖相中变化大。微量元素 B,Li,F,Sr在淡水湖泊中含量比海洋中少,Sr/Ba比值在淡水湖泊沉积中 常小于1。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2湖泊的物理化学条件湖泊对大气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由于水的密度在4c时最大气温的变化使处于此温度的水体沉降至湖底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如图所示造成了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地球化学条件的差异
地球上的湖泊与水库资源与管理
![地球上的湖泊与水库资源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684066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0.png)
地球上的湖泊与水库资源与管理湖泊和水库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储存和管理方式。
它们在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球上的湖泊和水库资源的特点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湖泊资源的特点湖泊是由自然形成的水贮存地,通常位于地表或地下。
它们以其独特的地质特征和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人类和动植物。
湖泊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自然特征:湖泊形成于地质运动或降水形成的低洼地带,比较静止的水体有利于沉积物的沉淀和生态系统的形成。
2. 淡水储备:湖泊通常储存大量的淡水,可以作为供水和灌溉的重要来源。
一些大型湖泊甚至可以满足居民和农业的水需求。
3. 生态系统:湖泊是复杂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多样的生物栖息地。
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可以为人类提供食物、建材和药物。
二、水库资源的特点水库是人工建设的大型水贮存设施,通常以混凝土或土石坝修筑而成。
它们具有以下特点:1. 人工建设:水库是通过人工修建大坝而形成的,大坝可以调节和控制水流,从而实现有效的水资源管理。
2. 水电发电:水库可以利用水体的储存和下泄来发电,为居民和工业提供清洁能源。
3. 多功能利用:水库不仅供水和发电,还可以用于灌溉、防洪、养殖和旅游等多种用途。
这种多功能利用增加了水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湖泊和水库资源的管理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湖泊和水库资源,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1. 水资源调度:湖泊和水库的水资源调度是确保供水和发电稳定性的关键。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可以确保供水和发电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2. 生态保护:湖泊和水库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湖泊和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于维护水体质量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3. 应急准备:湖泊和水库管理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自然灾害、严重污染和突发事故等突发事件。
及时采取措施,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国际合作:湖泊和水库资源的管理通常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
沉积比较
![沉积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43e96ed6294dd88d0d26bf6.png)
比较题1、湖泊中主要水动力与海洋主要水动力的差别:海洋:营力主要是波浪和潮汐、其次是海流湖泊:湖浪和湖流2、与流水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相比,风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特点:(1)空气的密度比水小,故风的搬运能力也远比水小(2)风成沉积的分选性好(3)较粗的风成沉积物圆度比较好,常具霜状表面3、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关系:(1)机械沉积分组作用进行得较早、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得较晚(2)机械沉积分组作用的砂和粉砂阶段大致与Fe的氧化物阶段即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开始阶段相当。
(3)机械沉积分组作用的最后阶段即粘土沉积阶段大致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的碳酸盐阶段相当。
(4)待化学沉积分异作用进行到硫酸盐及卤化物阶段时机械沉积分组作用基本结束。
4、区别水平层理和平行层理:相同点:纹层呈直线状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层面。
不同点:A水平层理主要产于细碎屑岩(泥质岩、粉砂岩)和泥晶岩中,细层平直并与层面平行,水平层理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沉积而成,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如湖泊深水区、瀉湖及深海环境。
B、平行层理主要产于砂岩或颗粒石灰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平行层理一般出现在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中。
5、如何区分脉状层理和透镜状层理?脉状层理是在水动力较强,砂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泥更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
这种层理的特征是泥质沉积物主要分布在砂质波痕的波谷中,而在波脊上很薄或缺失,以致使泥质沉积物呈脉状分布在砂质沉积物中。
砂质沉积层内往往有发育良好的波痕前积纹层。
泥质脉状体的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孤立的、分叉状的、断续波状的、分叉波状的等等。
与脉状层理相反,透镜状层理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弱,泥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砂更为有利的情况下形成的。
这种层理的特点是砂质沉积物呈透镜体被包在泥质沉积物中。
这些透镜体在空间上呈断续分布,内部一般具有发育良好的波痕前积纹层,实际上是孤立波痕的产物。
6、试述碎屑岩中碎屑颗粒、杂基和胶结物三种结构组分的含义并对比三者在搬运方式、沉积特点、水动力条件及形成阶段上的差异:(含义)碎:母岩机械破碎的颗粒,是碎屑岩的主体和骨架,决定着碎屑岩的主要特征杂:与碎屑颗粒同时沉积下来并充填在碎屑颗粒之间的细小机械混入物,其粒级与碎颗粒有明显的大小间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2、湖泊的物理化学条件 湖泊对大气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由于水的密度在4OC时最大,气温的 变化使处于此温度的水体沉降至湖底, 湖水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如图所示), 造成了表层水与底层水的地球化学条 件的差异。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湖水的含盐度变化较大,由小于1%至大于25%,这与含盐度一般为3.5 %的海水则有明显的不同。此外,湖泊汇集了来自不同源区河流的流水,故 湖水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湖泊的地球化学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区物 质和盆地气候条件的变化。除盐度外,湖泊中的稳定同位素、稀有元素等与 海洋也有一定差别。如湖泊中18O/16O,13C/12C的比值比海相中的低,而海 相碳氢化合物的硫同位素34S/32S的比值较为稳定,湖相中变化大。微量元素 B,Li,F,Sr在淡水湖泊中含量比海洋中少,Sr/Ba比值在淡水湖泊沉积中 常小于1。
湖泊的沉积类型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和物质来源,尤其是气候干旱程度、 地理环境、沉积物类型及其供应的充分程度,首先划分出永久性(稳定性)湖 泊和暂时性(间歇性)湖泊。永久性湖泊进一步划分为陆源碎屑沉积型、化学 沉积型、生物沉积型、湖沼沉积型等四种湖泊类型。暂时性湖泊又可进一步划 分为干盐湖沉积型和盐沼沉积型两类(如图19—2所示)。
B 按照沉积物特征:可将湖泊分为碎屑沉积湖泊和化学沉积湖泊,前者以陆源碎 屑沉积为主,后者以化学盐类沉积为主。两者之间亦常有许多过渡类型。就其分布而 论,前者比后者更为广泛。
C 按照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分为近海湖泊和内陆湖泊。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D 按地貌:分为高原湖和平原湖。 E 按照湖泊成因:可分为构造湖 (断陷湖、拗陷湖)、河成湖(如鄱阳 湖、洞庭湖)、火山湖(如长白山的天 池)、岩溶湖和冰川湖等。 石油地质中常采用的湖泊分类方案 是综合考虑构造作用、气候和地理位置 及含盐度所划分的湖泊类型,例如近海 断陷淡水湖、内陆拗陷盐湖等(吴崇筠, 1992)。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E 按照湖泊成因:
第二节 湖泊沉积模式
根据沉积物在湖泊内的位置和湖水深度,采用浪基面、枯水面、和洪水 面,将湖泊划分为深湖和半深湖、滨湖和浅湖等亚相类型(如图)。
湖泊亚相划分示意图
浪基面又分为 正常、风暴浪
基面
3、生物学特征 湖泊环境中常有发育良好的淡水生物群,如淡水的腹足类、瓣鳃类等底 栖生物,以及介形虫、叶肢介,鱼类等浮游和游泳生物,此外还常发育有轮 藻、蓝藻等低等植物。
第一节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二、湖泊的分类
湖泊可从湖水的含盐度、沉积物特点、自然地理位置、成因等方面进行分类。
A 按照含盐度:可将湖泊分为淡水湖泊和咸水湖泊,并以正常海水的含盐度3.5 %作为它们的分界限;另一种划分方案是以含盐度0.1%作为淡水湖和微咸水湖的界 限,以含盐度l%作为微(半)咸水湖和咸水湖的界限,以含盐度3.5%作为咸水湖和 盐湖的界限。
湖泊环境的特点和沉积作用
一、环境特点
1、湖泊的水动力特征: 湖泊的水动力作用与海洋有些近似,主要表现为波浪和岸流作用。但湖泊缺 乏潮汐作用,这是与海洋的重要区别之一。 在风力的直接作用下,湖泊的水面可形成较强的波浪,它所引起的水体波动 的振幅随水体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到达湖浪1/2波长的水深时,水体质点运动几 乎等于零,故通常把相当于湖浪1/2波长的水深界面称为“波浪基准面”,简称 为“浪基面” 。浪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湖浪的干扰,成为静水环境。由于湖泊面积 比海洋小,湖浪的规模也小于海洋,浪基面的深度也就小得多,常常不超过20m。 湖浪作为一种侵蚀和搬运的动力在滨湖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当湖浪的推进 方向与湖岸斜交时,可形成沿岸流。湖浪和沿岸流的冲刷和搬运作用可形成各种 侵蚀地形和沉积砂体,如浪蚀湖岸以及湖滩、砂坝、砂嘴、堤岛等。 湖泊四周紧邻陆地,常有众多的河流注入,不仅有大量碎屑物质倾人湖盆, 而且河道在湖底可以继续延伸,从而改变着砂体的分布状况,因此对有些湖泊来 说,河流的影响往往超过湖浪和岸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