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研究
客家方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客家方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65d1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f.png)
客家方言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客家方言是中国一种独特的语言体系,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区。
由于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客家方言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形成了多个分支。
客家方言的发展现状体现了多个方面的特点和现象。
首先,客家方言的使用人口逐渐减少。
由于城市化和社会发展进程的推动,许多客家人逐渐迁移到大城市,与外地人交流的需要导致了客家方言的使用减少。
再者,新一代客家人更多地接受普通话的教育,导致客家方言在家庭和社群中的传承面临挑战。
此外,媒体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更多地使用普通话和网络语言,对客家方言的需求也相应减少。
然而,客家方言的未来仍然有着一定的发展潜力。
首先,客家方言在文化传承和认同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客家方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传承,可以保留和弘扬客家的传统价值观、习俗和文学作品。
其次,随着重视地方文化的兴起,客家方言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这为客家方言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促进客家方言的发展,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客家方言的教育。
在学校中加入客家方言的课程,培养学生对客家文化和方言的认同感和兴趣,同时引导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子女使用客家方言。
其次,传媒机构和社交平台应推动客家方言的普及。
鼓励使用客家方言进行节目制作和社交媒体交流,提高公众对客家方言的认识和了解。
此外,政府应加大对客家方言的保护和支持力度。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客家方言的保护和使用,同时建设客家方言的档案和数据库,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提供支持。
在未来,客家方言的发展趋势可能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客家方言可能会逐渐与其他方言融合。
随着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的加剧,客家方言可能会与周边方言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新的语言形态。
其次,客家方言可能会通过现代科技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随着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人们可以更轻松地学习和使用客家方言。
客家骄子罗蔼其 潜心研究《客方言》
![客家骄子罗蔼其 潜心研究《客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9d54638dec3a87c24028c464.png)
客家骄子罗蔼其潜心研究《客方言》在山清水秀的径南镇星曜村,有一座造型别致的围屋,叫“荆荣第”,散发着古朴的书香气息。
这座围屋就是客家方言大师罗蔼其(字岁翙)的故居,他撰写的中国第一部最翔实的客家方言专著——《客方言》成为传世之作。
1868年,罗蔼其出生在以读书为荣的村子里,历来文化氛围浓郁,他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和祖父都教过书,祖父罗清熙是清道光年间举人。
其故居有一副长联:“贫困何伤只须瓶有粟盆有花架有书囊有诗任世事迁移岁岁春风还故我,平安又报犹愿子言孝父言慈弟言恭兄言友叙天伦欢乐家家和气集千祥”,传统文化对罗蔼其深受影响,使他从小受到客家崇文重教传统的熏陶和影响,为其日后研著《客方言》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自幼聪颖好学、成绩优秀的罗蔼其,不负乡里、师友所望,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应广东乡试中举。
其后曾任兴宁学务公所总董,直至被钦点奉政大夫会议处文案,入京官内阁中书。
在京中,罗蔼其更是客家人的骄傲,他才华横溢,草拟文稿,深受同僚敬重,都称罗蔼其是“大手笔”,称颂他在语言文学方面的造诣。
1915年,思乡情切的罗蔼其自京返乡,从事教育工作。
为了让家乡子弟传承国学精华,他在故乡开办“遁夫山房”,招收弟子,“授以尔雅、音韵、训诂”。
讲课时,旁征博引,“讲贯精微”,学生深有所得,远近乡村学子慕名投其门下者甚众,其中有的后来成了有名的学者、大学教授,如梅县古公愚(直)、兴宁罗鸿诏(康禄)等。
在乡期间,适逢续修兴宁县志,罗蔼其被聘主持其事。
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厘定采访条例,悉力征集各种史料,尤其注重舆地、户口与方言的调查,及人物、艺术与史迹的实录。
惜因时局骤变,未及成书,但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家乡情况,为撰写《客方言》打下了充实的基础。
《客方言》成书于20世纪20年代,全书共十二卷,17万多字,收入了客家话词目971条,对每一词目的出处、来源,引经据典,对照解释。
该书材料丰富,论证缜密,文风严谨,既吸收了前任的研究成果,又对进一步开展客家方言研究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部承前启后的力作。
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
![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8cf766dcf84b9d528ea7afb.png)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南康客家方言语法研究区,大批粤东粤北居民难民涌入赣南。
经过多次的迁徙,汉人不断涌入,加之其他原因,本地少数民族逐渐减少,汉人在此定居,并逐渐反客为主,:片了本地人口的绝大多数。
从历次大迁徙也可以看得出,赣南的客家人相对于闽西、粤东的客家人来说,其成分也复杂得多,不仅有唐朝以来的老客家人(唐宋至元明时期从赣中及北方迁入赣南形成的客家人),也有明末清初从闽西、粤东回迁的新客家人(明末清初的闽粤回迁的客家人)。
这也导致了赣南客家话内部有些差别,特别是语音方面。
南康古名“南垫”、“南安’,,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始名“南康”。
1995年南康撤县设市(县级市)。
赣江上游章江中下游。
地处北纬25028‘~26014‘24“,东经114。
29’9‘,一144055’24“。
东邻赣县、赣州市章贡区、黄金区,南连信丰、大余,西接上犹、崇义,北界遂川、万安。
南北长8545公里,东西宽42.6公里,总面积1844.%平方公里。
辖有蓉江、东山2个街道办事处,唐江、凤岗、龙岭等7个镇,赤土、隆木等12个乡。
至2005年末,全市总人口(不包含潭东镇)为775138人。
南康世居民族为汉族和舍族。
汉族为主体,舍族所占人口比例小,而且在语言、风俗等各方面都与汉族一致。
即使是在赤土舍族乡,也是汉舍杂居。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d70333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42.png)
粤西客家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动词时态的差异
粤西客家方言的动词时态与普通话存在明显差异,如普通话的“正在走”,在粤西客家方言中表述为“行紧”。
句子结构的差异
粤西客家方言的句子结构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普通话的“你去哪里?”在粤西客家方言中表述为“你往哪处? ”
06 粤西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 和影响
粤西客家方言的使用现状
方法
通过实地走访、录音和文本整理,收 集粤西客家方言的日常用语和特色词 汇,进行整理和分析。
内容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日常用语和特色词 汇,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同时对 比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用法和含义。
粤西客家方言的特色词汇
01
古语词
粤西客家方言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如“嘅”、“咗”、“嘢”等
,这些词汇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较少使用。
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 ,许多方言正面临着消亡的威胁 ,因此对客家方言的研究和保护 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粤西地区客家方言 的调查和分析,揭示其语音、词汇、 语法的特点,为客家方言的保护和研 究提供基础数据。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录音、 访谈、问卷等,同时结合已有的文献 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历史
粤西客家方言的形成与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 是中原地区的汉族移民,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他们 逐渐南迁到南方各地,并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粤西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
声母
粤西客家方言的声母系统较为复 杂,包括唇音、舌尖音、舌面音 、舌根音等,但与普通话的声母
系统存在较大差异。
韵母
粤西客家方言的韵母系统也较为独 特,包括单元音、复合元音和鼻音 韵来文化影响以及年轻一代语言 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面临消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
![浅议客家方言俗语的研究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163b86c7a1c7aa00b52acb48.png)
极为鲜活生动而又 “ 濒危”的珍稀语 言要素。
地 方 俗 语 中 包 含 着 深 刻 的 人 生 感 悟 和 丰 富 的 生 活 常 的 “ 语 ” 被 研 究 得 相 对 较 多 ,而 歇 后 语 、 惯 用 语 等 则 相 谚 识 ,记 载 着 地 方 的 传 统 文 化 。 通 过 对 地 方 俗 语 的研 究 ,可 对 关注较少,有必要对俗语进行较为全面的研 究。
《 家 话 通 用 词 典 》 ( 山大 学 出 版 社 ,2 0 ) 中 , 辑 录 客 中 04
也 正 在 面对 。 因此 , 保护 客 家 方 言 同样 刻 不 容 缓 。
2 1 O O1 . 2
语 言应 用研 究
保 护 客 家 俗 语 , 更 因 为 客 家 俗 语 是 客 家 方 言 中 俗 语 包 括 谚语 、 歇 后 语 、惯 用 语 以及 口头 上 常 用 的 成 语 等 具 体 语 言 类 型 ,但 从 目前 已有 的 研 究 成 果 看 , 客 家 俗 语 中
化 心 理 》 ( 业 考 古 , 2 0 ); 温 珍 琴 的 《 客 家 饮 食 谚 蕴 涵 在 方 言 当 中 。 因 此 ,无 论 是 从 情 感 还 是 文 化 传 承 方 面 农 07 从
语 看 客 家 饮 食 文 化 》 ( 丹 江 大 学 学 报 ,2 0 ) ;练 春 招 讲 , 懂 方 言 、 学 方 言 、讲 方 言 ,都 是 乡 土 文 化 传 承 的 重 要 牡 07 的 《 客 家 谚 语 看 客 家 的 家庭 观 和 家 庭 制 》 ( 建 师 范 大 内容 。 然 而 , 随着 全 球 化 的 发 展 和 语 言 交 流 的 现 实 功 利 性 从 福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l 9 ) 等 。 这 些 文 章 从 不 同文 化 要 求 , 如 今 ,数 千 年 沉 淀 下 来 的 差 异 化 、 丰 富 多 彩 的语 言 95
客家方言研究的喜与忧_几位专家谈客家方言研究现状
![客家方言研究的喜与忧_几位专家谈客家方言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f029d43a8956bec0975e3f8.png)
[收稿日期]2001-02-21[作者简介]曹冲(1962—),男,广东梅县人,梅州人民广播电台。
第19卷 第2期 2001年4月 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JOU RNAL O F J I A Y I N G UN I V ER S IT Y (Ph il o sophy &Social Sciences ) V o l .19 N o.2 A p r .2001客家方言研究的喜与忧——几位专家谈客家方言研究现状○曹冲(梅州人民广播电台,广东梅州514000) [摘 要]从20世纪开始,就有学者对客家及客家方言进行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地的客家研究机构对客家方言的研究更是向纵深发展。
客家方言研讨会也多次召开,研究客家方言的专家学者,也不断有自己的研究成果面世。
但专家们认为:客家方言的研究,比起粤方言、闽方言的研究成果,还是落后了。
[关键词]客家方言;研究成果;专家;研讨会;现状[中图分类号]H 17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6-642X (2001)02-0114-02 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汉族中的重要民系,人们对客家及客家方言的研究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
特别是20世纪以来,对客家的研究此起彼伏,相当热闹,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学。
对于客家民系的形成、客家文化的传统、客家语言、客家多姿多彩的习俗民情及至客家子孙在海外如何成功创业等,都不断有学者进行研究探讨。
其中关于客家方言的讨论和研究更是沸沸扬扬,这门新兴的客家学牵动着越来越多客家学者的心。
众所周知,客家方言通行的地域很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方言。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其中最集中的是广东东北部(梅州地区)、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这些地区自然也就是客家方言最集中的地方。
客家方言一向以广东梅县客家话作为代表,梅县语音被各地客家人认为是“标准客家话”。
另外,由于广东客家的县数在全国客家县(市)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广东理应在客家方言的调查研究中多下功夫、多出成果。
客家方言词汇特点研究
![客家方言词汇特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3902a828762caaedd33d418.png)
客家方言词汇研究客家先民是中原的华夏民族,在近千年的五次大迁徙中,最终形成汉族(华夏族)的一个新民系。
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
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四川和湖南部分地区。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使用者。
使用人口约3700万。
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
接下来,将论述的是客家方言的词汇方面的特征。
一、承——古词语的运用传承日常口语中普遍使用地古词语有索(绳子)、禾(稻子)、乌(黑)、面(脸)、食(吃)、饥(饿)、朝(早晨)、昼(中午)、行(走)、沸(沸腾)等。
在客家话的词汇中,还保存着许多古代词语或各地的方言词。
下面略举几例。
箸今语叫筷子的,客家话叫“箸”,读作“住”。
这个词在上古前期大概就产生了,所以《韩非子·喻老》里已有“昔日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传说。
“箸”也叫“挟”,或读甲,也早见于汉代人的著作。
《礼记·曲礼上》:“有菜者用挟。
”但在客家话里,“箸挟”常作为一个同义复合词使用,只有“挟”作为动词时,可以单音节表示,如“挟菜”是。
寒毛人脸上和身上的细毫毛,客家话叫“寒毛”。
这个词早见于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入香山寺第四》:“法师一见,遍体汗流,寒毛卓竖。
”有一部分是客家方言独自保留的古词语。
例如:噍(咀嚼),薮(窝),掮(肩挑),晡(下午或傍晚),拗(折)等。
有一部分客家方言的有音无字的词语,可以从古典词曲小说中找到语源。
例如:贡脓——客家话指疮口内腐烂生脓的意思。
《西游记》第七十三回提到孙司空与黄花观的蜈蚣精作战,被金光罩住时说:“却怎么被这金光撞软了皮肉?久后要贡脓。
广东五华县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广东五华县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d660e51a37f111f0855b13.png)
广东五华县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本文以五华方言里的若干语法范畴为研究对象,对五华方言中的特色语法现象进行了专题式探讨,以点带面,揭示五华方言语法的特点。
在研究方法上,尝试通过“普—方—古”的大三角视野,立体地观照单点方言语法特点,并据此延伸至汉语语法相关问题的探讨。
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
主要介绍了五华县的人文地理及方言概况、五华方言的音系、相关语法研究现状综述、语料来源和体例说明以及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等。
第二章,动词的体。
主要对五华县方言中动词的体貌做了描写和考察,包括完成体、进行体、先行体、持续体、经历体、起始体、继续体、已然体、将然体、短时貌/尝试貌、反复貌和连续貌。
第三章,形容词的级。
主要讨论五华方言中状态形容词的程度量级,分析了状态形容的重叠式和附加式。
第四章,程度副词。
主要对五华方言中几个程度副词的量级范畴进行了系统描写和分析。
第五章,介词。
主要对五华县方言中介词的用法及语义做了描写和考察。
第六章,助词。
主要对五华县方言中的助词做了描写和考察,包括了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第七章,结语。
这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主要阐述关于本文研究的一些思考。
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作文范文
![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5b2b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c.png)
客家方言调查报告作文范文一、调查背景客家方言是中国方言的主要分支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由于客家族群的迁徙与交流,客家方言不仅在华南地区广泛使用,也在其他大中城市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为了深入了解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文化内涵以及语言特点,本报告开展了一项客家方言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形式,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调查对象:选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等的调查对象,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
2. 调查内容:问卷主要包含了关于调查对象是否说客家方言、学习方言的原因、方言使用频率、方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3. 调查方式:为了方便调查对象填写问卷,我们采用了线上调查的方式,通过社交媒体、邮箱等渠道,发送问卷链接并收集回复。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经过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几个主要的调查结果:1. 方言使用情况:在受访者中,约有70%的人会说客家方言。
其中,在广东地区方言使用率最高,达到85%;而福建地区的方言使用率最低,仅为45%。
2. 学习方言的原因:当问及学习方言的原因时,超过80%的人选择了"文化传承"。
这显示出人们对于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的重视。
3. 方言使用频率:近半数(4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天都会使用客家方言进行日常交流,而有28%的人表示他们偶尔使用方言,大约有15%的人表示他们很少使用方言。
4. 方言与身份认同:对于方言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受访者认为方言是他们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有30%的人表示方言对他们的身份认同影响不大。
四、调查结论本次调查表明,客家方言在华南地区仍然有较高的使用率,并且受到许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虽然在一些地区,客家方言的使用率较低,但通过相关的文化传承和促进措施,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方言的保护和传承。
调查报告-关于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关于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757b2f02768e9951e738d1.png)
关于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大陆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部分地区。
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
粤闽赣边区一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
在海外,台湾和香港有部分地区讲客家话。
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广东的客家方言几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地区。
其中纯粹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的县市有: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龙川、和平、始兴、连平、新丰、河源、丰顺、紫金、南雄、翁源、连南、英德、惠阳、曲江、博罗、宝安、惠东、揭西、仁化、乐昌、廉江、乳源。
此外饶平县、揭西、海丰、陆丰、龙门、从化、花县、新会、化州、四会、阳江、鹤山、三水、高要、开平、信宜、珠海、深圳龙岗、东莞等广东的其它地区的一些县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客家话分布。
据最新调查资料统计,在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约有190万人讲客家话,分布区域约为6400平方公里,具体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春等县。
福建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宁化、明溪等县。
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县的九峰、长乐,诏安县的秀篆、官陂,龙岩西北部万安(旧名溪口镇)等地说的也是客家方言。
江西省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赣南的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邬、安远、全南、龙南、定南、信丰(不包括县城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等十七个县和西北部的铜鼓县、修水县的大部分乡镇。
此外,萍乡、广昌、永丰、吉安、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高安、武宁、横峰等县市的部分乡镇均讲客家方言。
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一个省份,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区东山一带、新都、金堂、广汉、什方阝、彭县、双流、新津、简阳、仁寿、资中、威远、安岳、富顺、泸县、合江、宜宾、广安、仪陇、巴中、通江、达县、西昌等县市的局部地区。
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
![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4564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9.png)
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引言:客家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广泛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台湾等地区。
其方言特征独特而丰富,本文将对客家方言特征词进行研究,从词汇的构成、发音、语法等方面来探讨其特点。
一、客家方言特征词的构成客家方言特征词的构成十分独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声母和韵母的变化客家方言中,与普通话相比,声母和韵母的变化较为明显。
例如,“普通话”的“春天”在客家方言中通常发音为“清天”;“普通话”的“中心”在客家方言中则发音为“中兴”。
这种声母和韵母的变化使得客家方言在词汇的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韵味。
2. 声调的变化客家方言的声调变化较多,与其他方言相比声调运用较为灵活。
例如,“普通话”的“饭店”在客家方言中通常发音为“番店”,声调由阳平变为阳上。
这种声调的变化使得客家方言的语音特征更加鲜明。
二、客家方言特征词的发音客家方言的发音特点也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 入声的变化在客家方言中,入声的发音规律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普通话”的“心”字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兴”,其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
“普通话”的“一”字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世”,同样也存在声母和韵母的变化。
这种入声的变化使得客家方言在发音上展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2. 儿化音的出现客家方言中还存在着较多的儿化音现象。
例如,“普通话”的“妈妈”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妈咿”;“普通话”的“洋人”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洋儿”等。
这种儿化音的出现增添了客家方言的特色,使其在词汇表达上更加多样化。
三、客家方言特征词的语法客家方言的语法特点也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
1. 重叠结构客家方言中常见的一种词语结构是重叠结构,即在表达某个意义时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词汇。
例如,“普通话”的“好好”在客家方言中发音为“好好好”,其意思仍然是“很好”。
这种重叠结构的特点使得客家方言的语法更加独特。
2. 未定式的变化在客家方言中,动词未定式的变化也较为常见。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9ea2f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62.png)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汇报人:日期:•调查背景和目的•粤西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粤西客家方言的词汇特点目录•粤西客家方言的语法特点•粤西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和变化趋势•结论和建议01调查背景和目的粤西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粤西地区,包括河源、梅州、惠州等市。
分布地区形成历史语言特点粤西客家方言是客家人在历史上多次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粤西客家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存在明显差异。
030201粤西客家方言简介通过调查了解粤西客家方言的分布、使用情况和语言特点,为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保护和传承深入了解粤西客家方言,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促进交流粤西客家方言调查可以为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宝贵资料,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学术研究调查目的和意义收集关于粤西客家方言的历史文献、语言资料等,为后续调查提供参考。
文献资料收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录音等方式,收集粤西客家方言的使用情况、语音特点、词汇等方面的数据。
实地调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提取出粤西客家方言的主要特点和规律。
数据分析将调查结果以报告形式呈现,包括粤西客家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特点、语法结构等方面的描述和分析。
结果呈现研究方法和步骤02粤西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古全浊声母今读塞擦音、擦音的,不论平仄,多读送气音:如“同”、“徒”、“文”等字。
古知、彻、澄声母字白读多读为舌尖塞擦音或擦音,如“地、除、池”等字。
古非、敷、奉声母字白读多读为舌根音h,如“福、斧、粉”等字。
古帮、滂、榜、磅、谤、方等声母字多读为双唇塞擦音、擦音,如“榜、磅、谤、方”等字。
输入标题02010403除四邑片以外,多数字的韵尾为n或ng,如“唐、光、纲”等字。
古溪母字和古群母字今读为声母时,相应字的韵母多读为以舌根音h为韵尾的韵母,如“枯(h)、葵(h)”等字。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https://img.taocdn.com/s3/m/d2643e3b2af90242a895e584.png)
四川成都客家方言调查报告调查对象:位于四川成都成华区龙谭寺的部分客家人。
客家人背景:客家人并不是少数民族,而是汉族的一支,所以只能叫做客家民系。
客家,顾名思义即客居他乡的意思。
但并不是每一个客居他乡的人都可以称为客家人。
“客家”一词已经被烙上民系大迁移的深深印记!从秦朝“南征百越”开始,中原之地先后历经东晋“五胡乱华”、唐朝“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宋末“金人入侵”。
客家先民为避战乱等原因开始陆续南迁。
并在赣闽粤地区形成了稳定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最终形成了后人所称的客家民系。
到了明末清初,四川连年战乱,加之瘟疫饥荒,人口锐减,出现了“十室九空”的悲凉世态。
清政府遂多次下令,从湖广(今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福建等地移民入川,史称“湖广填四川”。
四川的客家人基本上都来源于这次移民运动。
客家话:客家话亦称客家方言,属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南、粤)之一。
在漫长的南迁过程,客家先民始终坚守“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所以客家方言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古韵,与唐宋时期的官话保持很大程度上的一致,因此客家方言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话的分布: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四川、台湾等地,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四川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江西和福建。
据统计,四川客家祖籍广东的为最多。
在四川,客家人自称“广东人”,说的是“广东话”。
四川有三大客家片区:东山客家、川东北客家和川西南客家。
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东山客家。
东山泛指成都市东郊的丘陵地带。
东山客家主要有成华区的圣灯乡、青龙乡、保和乡、龙潭乡;金牛区的天回乡;锦江区的三圣乡;青白江区日新镇,龙王乡,福洪乡、合兴乡;新都县木兰乡、石板滩、泰兴镇;成都龙泉驿区洛带镇、十陵镇、义和镇、西平镇、长安乡、万兴乡、黄土镇等。
整个东山地区的客家人虽来自不同客家地区,但东山客家话内部却非常的一致,几乎没有任何分歧。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d8a34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b.png)
“ 时”(玩什么)搭配使用。
示修饰的“嘅仔”等。
语料库建设与应用价值
语料库构成
语料库应用价值
粤西客家方言语料库主要包括口语、书面语、文学作
粤西客家方言语料库对于研究客家方言、语言接触、
品等资源。
语言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客家文化
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代普通话的普及,很多年轻客家人已经不会讲客家方言,也
给调查带来一定难度。
局限
本次调查范围有限,主要集中在粤西地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客家方言点,因此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制,本次调查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
步提高。
04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语音特点分析
声母系统
粤西客家方言的声母系统较为复杂,包括多种喉塞音、唇齿音等。
2023
粤西客家方言调查报告
• 引言
• 粤西客家方言概况
• 调查方法与数据收集
目录
•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目的
粤西地区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
粤西地区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区域,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背
景,其中包括独特的客家方言文化。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方言文化面临着消失或被淡化
《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
本书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对客家方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之间的
联系和影响,为客家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文文献
《A Gram…
《A Dict…
《Dialec…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描写客家方言
本书是第一部客家方言词典,收
广东客家方言研究之我见
![广东客家方言研究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d879eeff910ef12d2af9e7f8.png)
广东客家方言研究之我见Ñ詹伯慧在一些客家学的著述中,论及客家民系的形成,客家文化的特征等等,往往少不了要提及客家方言的问题,这是非常自然的事。
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民俗、语言与人民的历史等等,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研究许许多多地方性的课题,历史的也好,现代的也好,往往离不开语言方面的考察。
这里所说的语言,当然既包括共同语,也包括地方方言在内的笼统的说法。
语言是社会现象。
语言学原理告诉我们: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也不能脱离社会。
既然任何语言(方言)的研究都跟历史的研究、社会的研究、经济的研究、文化的研究息息相关,如今客家研究热气腾腾,一浪更比一浪高,在这个学术舞台上,理应有更多人唱起客家话的调子来,不仅要唱客家山歌,要说客家方言,更重要的是要花大力气来研究客家方言,要把客家话的研究作为客家学的重要内容,要不断以客家方言的研究成果来丰富客家学,推动客家学的深入发展。
客家方言通行地域很广,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客家方言。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台湾、福建西部和江西南部,这些地区也自然就是通行客家方言最集中的地区,都属于当年罗香林教授在5客家研究导论6中所指的纯客县。
此外,属于非纯客县的散布在台、桂、川、湘等省为数不少,就广东而言,除了粤东北梅州地区、河源地区也都存在着不少说客家话的城镇村落。
几十年来,陆续有学者调查各地客家方言,也出版过一些颇有影响的客家方言研究专著,如著名语言学家董同和在40年代出版的5华阳凉水井客家话记音6以及后来杨时逢教授所编著的两部记录台湾客家方言的5台湾桃园客家方言6(1957年)和5台湾美浓客家方言6(1971年),还有80年代台湾客方言学者罗肇锦出版的5客语语法6(1984年)、5瑞金方言6(1989年)等,都是比较引人注目的。
此外,海外汉学家中也有人对客家方言颇感兴趣,写出过一些很有份量的客家方言专著,如日本已故桥本万太郎教授所著的5客家方言6(英文版1973年)、法国沙迦尔教授(Sagart Laurent)所著5香港新界客家方音6(法文版1977年),都是客家话研究中的重要著作。
有关粤西客家方言调查研究报告
![有关粤西客家方言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be8dffe227916888586d71c.png)
有关粤西客家方言调查研究报告客家方言关键行驶于内地的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江西省和四川、湖南省、海南省一部分地域。
在其中关键的地区是广东省东部地区和北边,广西省南边,江西省南边,福建省中西部。
粤闽赣边区一带是客家文化最集中化的地域,因此也是客家方言最时兴的地域。
在国外,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有一部分地域讲客家话。
东南亚地区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越南地区、泰国及其南美洲侨民、华籍中也有许多讲客家话的。
广东省的客家方言基本上遍及我省,但关键遍布在粤东地区、粤北地区。
在其中单纯属客家方言或以客家方言为主导的县区有:梅县、兴宁市、五华、大埔、蕉岭、平远、龙川、友谊、始兴、龙川县、南丰、河源市、丰顺、龙川、河源、翁源、连南、英德市、惠阳淡水、武汉、博罗、深圳宝安、惠东、揭西、仁化、乐昌、廉江、乳源。
除此之外饶平县、揭西、海丰、陆丰、龙们、从化、花县、新会、化州、四会、河源、鹤山、三水、高腰、开平、信宜、厦门、深圳龙岗区、东莞市等广东省的其他地域的一些县区也是有不一样水平的客家话遍布。
据全新调研材料统计分析,在粤西的湛江市、湛江、河源三市约有190数万人讲客家话,遍布地区约为6400平方千米,实际遍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罗定等县。
福建客家方言关键遍布在闽西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明溪、宁化、明溪等县。
除此之外,南靖的武汉,平和县的九峰、长乐市,诏安县的秀篆、官陂,龙岩市西北部地区万安(旧名溪口镇)等地说的也是客家方言。
江西客家方言关键遍布在贛南的兴国县、宁都、石城、瑞金市、会昌、寻邬、安远、全南、龙南、定南、信丰(不包括县里嘉定镇和市郊的一部分乡村)、大余、崇义、上犹县、南康、信丰县、于都等十七个县和西北部地区的铜鼓县、修水县的绝大多数城镇。
除此之外,萍乡市、广昌、中德、吉安县、泰和、万安、遂川、江西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高安、武宁、横峰等县区的一部分城镇均讲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
![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d6df6f4f8c75fbfc77db289.png)
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分析20160305016广告董迁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作为中国七大方言之一,其具有有独特鲜明的特点。
客家方言区主要为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省,在国外,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客家方言区分布分散但内部差别不大,客家人虽间隔遥远但彼此可以交流,这点较为特殊,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有密切关系,值得我们从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过程中进行深刻分析。
一.客家方言形成的原因1.从经济方面分析,中国在西晋之前经济中心一直在北方,但从西晋八王之乱开始,中国北方饱受战乱的蹂躏,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五次大规模人口迁移,客家人的先祖也跟随着人潮,从北方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迁至赣南、闽西、粤北三角地区。
可以说客家方言的形成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基本上是同步的,都是从东晋开始,到南宋完成。
就此也可以说,客家方言的形成是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的附属产物。
2.从地理方面分析,客家人的迁移过程主体是由北至南,即由北方平原迁至南方山区,在南方山区,地形封闭,交通不便,其口音变化不大,在这一时期,他们的口音基本上以北方官话为主。
口音的变化不大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较多保留了古汉语的字词和发音。
二是是各地客家人可以互相交流,障碍较少。
形成了独特特点。
3.从社会环境方面分析,一方面,当地人对外来人会或多或少产生排斥心理,当地人主动与客家人交流较少,另一方面客家人到陌生环境的陌生感,和先进生产力拥有者这一身份的优越感,导致客家人与外界交流较少,使其语言较为稳定,在一较长时期变化不大,这也是客家方言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之一。
二.客家方言形成的过程总体来说,客家方言形成的过程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由北至南,即由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一带,至赣南、闽西、粤北三角地区。
这一时期,北方官话对客家方言的形成产生了主导作用。
当地方言对客家方言的影响虽有,但影响较小。
2.第二阶段是由赣南、闽西、粤北三角地区至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省的其他地区。
丰顺客家方言研究报告
![丰顺客家方言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bc23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e.png)
丰顺客家方言研究报告丰顺客家方言是广东省客家方言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丰顺县地区。
客家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报告将围绕丰顺客家方言的特点、历史渊源、语音特点和文化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
丰顺客家方言具有以下特点:1. 声母丰富。
丰顺客家方言的声母较广,包括/b, p, m, d, t, n, l, g, k, ng/等,并且有一些声母可以与元音连读,形成复合音。
2. 韵母较简单。
丰顺客家方言的韵母相对较少,只有/a, i, u, e, o/等。
丰顺方言中的韵母很少有双音节的情况,与其他客家方言有所不同。
3. 声调变化多样。
丰顺客家方言的声调变化相对复杂,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个声调。
丰顺客家方言的历史渊源:据考证,丰顺县是客家人最早聚居的地方之一,其客家方言保留了古老的客家语音特点。
丰顺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与江西省接壤,是客家人迁居广东的必经之地,因此丰顺客家方言对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客家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丰顺客家方言的语音特点:1. 声调变化:丰顺客家方言的声调变化多样,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词语,声调会发生变化。
2. 声母和韵母:丰顺客家方言的声母和韵母较为丰富,具有独特的音系。
3. 语音变异:丰顺客家方言中存在一些语音变异现象,比如舌尖音的发音与濁音的发音,呼声音与席声音的转变等。
丰顺客家方言的文化价值:丰顺客家方言作为广东省客家方言的一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丰顺县是客家人移居广东的重要地区之一,其客家方言不仅是其独特的语言符号,更是广东省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顺客家方言在传统的节日、婚礼、葬礼等场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代表了丰顺客家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
丰顺客家方言还广泛应用于丰顺县的民歌、传统戏曲和口头传统文化等方面。
丰顺客家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地文化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需要通过加强方言教育、开展方言研究和记录、修复方言文化遗产等措施,来传承和保护这一重要的语言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东大学文学院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语言调考查与研究》课程论文
课程号:1101020
任课教师王宝刚成绩
客家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使用方言的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客家方言是汉族语言的一个分支。
了解客家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作用。
本文将从词汇方面论述客家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古词语的运用、方言词语的创新、词汇意义的差异、语法意义的差异、构词的差异这五个方面。
他们的先祖多是因中原战乱等原因而从中原(河南,安徽,山东)南迁赣南,闽西,粤北地而形成的一个汉族新民系。
后又因战乱和人口膨胀等原因一部份又从这三地继续迁往全国其他省份以及东南亚,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
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湾、四川和湖南部分地区。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的华侨、华裔中也有使用者。
使用人口约3700万。
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
如上所述,客家人民大多数是从中原迁徙而来的,由于所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帮能保持其传统观念,如文化、礼俗、语言等,但客家人的多次迁徙,在汉语区沿途停留,难免受到其它方言的影响,加上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所以当今客家话有许多其独特的地方,接下来,将论述的是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方面的特征。
先从语音上来看:
(一)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归纳从语音角度来划分,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可归纳为单音节叹词、双音节叹词和多音节叹词三类,具体如下:
1.单音节叹词有亥[xai51]、、的[ti35]、、嗯[en51]。
2.双音节叹词有哦喉[o33xo35]、妈嘞[mɑ55lei55]、啊嘞[ɑ55lei55]、。
3.多音节叹词有妈嘞家嘞[mɑ55lei55t??ɑ55lei55]、啊呀嘞[ɑ55i??55lei55]。
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的语义特点叹词是要表达一定的情感或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叹词分为表情感的叹词和表指示的叹词两大类。
(二)表情感的叹词
1、亥[xai51](发音短促)
1表惋惜之情。
例句:亥,冇哩哇!(亥,没有了哇!)
2表失望的感情。
例句:亥,考得介差!(亥,考得那么差!)
3、哦喉[o33xo35]
1表惋惜之情。
例句:哦喉,介荷包跌了哩哇!(哦喉,我的钱包掉了!)2表示突然想起忘带了某物或忘了某事。
例句:哦喉,记蒙!(哦喉,我忘记了!)
4、啊嘞[ɑ55lei55]
表惊讶之情。
例句:啊嘞,[niu??55]处的样子哟!(啊嘞,怎么这个样
子呀!)
5、妈嘞[mɑ55lei55]
1表惊讶之情。
例句:妈嘞,嘿你啊!(妈嘞,是你啊!)
2表感叹。
例句:妈嘞,又碰了你!(妈嘞,又遇见了你!)
表情求,请求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例句:汗唻,来屋里料!(汗唻,来我家里玩儿!)
6、妈嘞家嘞[mɑ55lei55t??ɑ55lei55]
意义作用与“妈嘞”相同,只是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7、啊呀嘞[ɑ55i??55lei55]
意义作用与“啊嘞”相同,只是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二)表指示的叹词
1、的[ti35]
表示这里,在这里。
例句:的,在的那。
(的,在这里。
)
2、嗯[en51]
意义作用与“按”相同,表提示。
例句:嗯,的介事自己想清楚来。
(嗯,这件事自己想清楚。
)
二、从语音感叹词上来看客家方言区的文化内涵
习俗在个人行为中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个人对传统习俗所能发生的任何影响,这就像他的母语所含的全部词汇远远超出了他家族土语中所含的他儿时戏语的用词……落地伊始,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们的经验和行为。
到咿呀学语时,他已是所属文化的造物。
”
语法范畴的事往往不是语法所能诓死的,它的使用,不得不受到于千万年来人们语言表达的习惯,不得不直面于沉淀于人们心灵深处思维结构中的民俗思考原型的约束。
因此,笔者认为赣南客家方言中的叹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赣南的一些区域性特点以及赣南客家的文化特点和赣南客家人的心理特点。
首先,赣南属于山区丘陵地带,当人们上山砍柴或在田间劳作时,由于相隔距离较远,声音不易传达,因此,人们就选择用大量的叹词来用于对话中,既简洁又明了,还易传达。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叹词多是开口较大的词。
其次,赣南客家人生性热情开朗、淳朴实在,愿意将内心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大量的叹词便伴随着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出现了。
在这里,笔者还要说明一点,这些叹词的使用人群多为女性和儿童,这也符合女性较倾向表达内心情感而男性较隐藏情感的性别差异。
叹词是语言中一个很小的方面,但在叹词中却存在着很多微妙有趣的现象,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于都客家方言中的叹词不仅有着独特的语言意义,而且还蕴含着更深层的文化因素。
叹词虽小,奥妙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