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制作教案
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教案:土壤

授课教师:XX
班级:XX
人数:XX
日期:XX
时间:XX
教学题目
土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沙土的3种类型
技能目标: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的类型
情感目标:通过以上两点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
通过实验鉴别不同的土壤
所需材料
土壤套件
所需工具
注意事项
保持教室清洁
教学过程
备注
上节课复习
主题导入
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个字谜,想不想猜?
2、学生猜谜
3、谈话:同学们,关于土壤,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研究的?
4、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板书分类
5、教师:同学们真会体温,我们今天先来研究土壤的成分好吗?那么根据你们的经验土壤中有什么呢?
6、学生猜测
7、那我们要怎么证明你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
8、现在请大家小组合作,等下告诉老师你们看到的3种土壤有什么区别。
9、学生实验,总结3种土壤。
10、教师拓展不同土壤的优缺点及其作用。
总结:土壤有壤土,沙土,黏土
2、制作演示
重点知识回顾
1.土壤的分类
2.不同土壤的作用
展示图片
板书设计
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教案

幼儿园科技小制作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园科技小制作一、教学目标:1.学习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培养幼儿动手实践、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4.培养幼儿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1.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创意设计、小制作材料的选择和加工;3.动手制作科技小制作作品;4.合作沟通与分享。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幼儿对科技小制作进行初步了解,问幼儿是否制作过科技小制作,并询问他们对科技小制作的了解。
Step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各种科技小制作作品,让幼儿了解科技小制作是什么;2.讲解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如简单电路、机械原理等;3.引导幼儿思考科技小制作的意义和作用。
Step 3:创意设计与制作(30分钟)1.分组让幼儿自由发挥创意,设计自己的科技小制作作品;2.指导幼儿选择和加工小制作材料;3.指导幼儿按照设计图纸或个人创意进行小制作;4.鼓励幼儿动手实践,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
Step 4:合作沟通与分享(20分钟)1.指导幼儿在小组内进行沟通与合作,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困惑和解决方法;2.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科技小制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3.引导幼儿分享制作经验,从中学到他人的优点和创意。
四、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思考,激发兴趣。
2.示范法:用实物或图片进行示范教学,引导幼儿动手进行实践。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科技小制作作品的图片或实物;2.制作小工具和材料:剪刀、胶水、电线、电池、灯泡等。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创意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和合作态度;2.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对科技小制作原理和概念的理解;3.评价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否切实可行;4.观察幼儿在分享作品时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全册)

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全册)第一章:科技制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科技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科技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科技制作的定义和意义。
2. 科技制作的基本步骤:选题、收集资料、设计方案、制作和测试、改进和完善。
3. 科技制作的基本技巧:切割、拼接、焊接、调试等。
教学活动:1. 引入科技制作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制作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科技制作的理解和经验。
3. 讲解科技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示例演示。
4. 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简单的科技制作项目。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表现。
2. 学生科技制作项目的完成情况。
第二章:简单机器和机构教学目标:1. 了解简单机器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 掌握使用简单机器和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简单机器和机构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简单机器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使用简单机器和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简单机器和机构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2. 讲解常见简单机器和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示例演示。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简单机器和机构的理解和应用。
4. 学生动手实践,使用简单机器和机构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小组讨论表现。
2. 学生使用简单机器和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电子元件和电路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元件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电子元件和电路的连接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的概念和分类。
2.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 电子元件和电路的连接和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电子元件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2.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示例演示。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电子元件和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三年级科技制作教案

三年级科技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科技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剪切、粘贴、拼接、测量等。
2. 常用科技制作材料:纸张、塑料、木头、金属等。
3. 简单科技制作项目:制作小船、纸飞机、模型车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科技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采用示范法,展示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完成制作项目。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科技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准备相关科技制作项目的图纸和说明书。
3. 准备评价标准和奖励制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科技制作作品的完成度。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科技制作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师讲解科技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剪切、粘贴、拼接、测量等。
3. 示范制作过程: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科技制作项目,如制作小船,边示范边讲解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 学生动手制作:学生分组合作,根据图纸和说明书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制作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完成度和创意。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自主选择一个简单的科技制作项目进行实践。
2. 教师设置一些制作任务,如制作一个纸飞机,要求学生完成任务,并展示制作过程。
八、拓展活动: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科技制作项目进行制作。
2. 教师组织科技制作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等。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巧,整理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全册)

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全册)第一章:科技制作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科技制作的概念解释科技制作的定义和意义强调科技制作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1.2 科技制作的原则介绍科技制作的基本原则,如实用性、创新性、安全性等通过实例说明每个原则的具体应用1.3 科技制作的流程介绍科技制作的整个流程,包括选题、设计、制作、测试、改进等给出每个阶段的注意事项和关键点第二章:常用科技制作材料与工具2.1 常用科技制作材料介绍常用的科技制作材料,如塑料、金属、木材、电子元件等讲解每种材料的特性、用途和选择方法2.2 常用科技制作工具介绍常用的科技制作工具,如锯子、锤子、螺丝刀、电钻等讲解每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安全操作规程第三章:简单科技制作项目实例解析3.1 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一个简单的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分析该项目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点3.2 制作一个太阳能小车介绍一个太阳能小车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分析该项目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点第四章:科技制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4.1 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科技制作过程中常见的問題,如材料选择不当、工具使用不正确等讲解每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4.2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介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如收集信息、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等通过实例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应用第五章:科技制作的评价与展示5.1 科技制作的评价标准介绍科技制作的评价标准,如创意性、实用性、完成度等讲解每个标准的含义和具体要求5.2 科技制作的展示方式介绍科技制作的展示方式,如口头报告、实物展示、视频介绍等给出每个方式的优缺点和建议第六章:科技制作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6.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强调科技制作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讲解如何有效地进行团队合作6.2 团队成员的分工与协作介绍如何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讲解团队合作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第七章:科技制作中的创新思维与实践7.1 创新思维的培养介绍如何培养创新思维通过实例讲解创新思维在科技制作中的应用7.2 创新实践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如何在科技制作中进行创新实践讲解创新实践的方法和技巧第八章:科技制作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8.1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强调科技制作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在科技制作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8.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讲解如何在科技制作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九章:科技制作案例分析与反思9.1 科技制作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科技制作案例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讲解如何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9.2 科技制作反思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如何进行科技制作的反思讲解反思的方法和技巧第十章:科技制作比赛的组织与评价10.1 科技制作比赛的组织流程介绍科技制作比赛的组织流程讲解比赛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10.2 科技制作比赛的评价方法介绍科技制作比赛的评价方法讲解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重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的十个章节,内容涵盖了科技制作的基本概念与原则、常用材料与工具、简单项目实例解析、问题与解决方法、评价与展示、团队合作与沟通、创新思维与实践、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案例分析与反思以及比赛的组织与评价。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doc教案第一章:认识科技小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小制作的定义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小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的定义和意义。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实例。
教学活动:1. 引入科技小制作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定义和意义。
2. 展示一些简单的科技小制作实例,如自制指南针、小风车等。
3.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科技小制作项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科技小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收集学生的想法和计划,了解他们对科技小制作的认知程度。
教案第二章:探索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科技小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电线等。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
教学活动: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电线等。
2.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如剪裁纸张、粘贴零件、连接电路等。
3.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使用的方法。
2.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估他们的制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第三章:学习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学习科技小制作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技巧,如切割、焊接、编程等。
2. 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制作活动。
教学活动:1. 介绍科技小制作中常用的技巧,如切割、焊接、编程等。
2. 演示如何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制作活动,如切割纸板、焊接金属零件、编写简单的程序等。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制作方案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技巧的掌握程度,了解他们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教案:电磁炮

同学: 当物体放在凸透镜一倍至二倍焦距间的位置,经过折射后会呈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当我们放置幻灯片时一定要倒立放入,呈现出来的影像才会转为正立的
老师:不错,就是这个原理,都挺聪明得。
主题导入:老师: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军事力量发展怎么样啊?
同学:越来越厉害
老师:我们现在打仗主要依靠什么力量啊?
同学:科技力量
老师:那你们要不要好好学习科学呀,力争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呀,你们先看视频,看看视频上讲了什么好吧,等会请一个人来回答我。
老师:视频看完了,你们说讲了什么?
同学:美国。
电磁炮。
老师:没错,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电磁炮
知识点介绍:一、什么是电磁炮
老师:从刚才的视频当中,你们大致看出来了电磁炮是一种什么东西啊?同学:武器。
老师:对,电磁炮是一种武器,还是一种杀伤力超级厉害的武器,我们国家的航母上就有电磁炮哦。
二、认识电子元件,清楚电磁炮主要结构
老师:我们接下来看看,你们到底有多腻害,到了检验你们的时候到了,我指,你们说出这是什么小元件,如果你们能说出他的作用那更是极好呀。
同学:…….
老师:里面有二极管,二极管的作用是放大电流,电阻是保护电路,电容器是产生交变电流。
来了,最重要的部分来了,这部分电线圈,作用是产生磁场哦,电磁炮电磁炮,没有磁怎么能行呢对吧。
三、电磁炮原理
老师:你们知道物理史上最大的三大遗憾有哪些吗?
同学:。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

一年级科技小制作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科技制作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认识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常见的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如剪刀、胶水、彩纸、塑料管等。
教学活动: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科技制作工具和材料,并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示,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体验。
2. 第二课:制作简单的科技小作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掌握基本的科技制作技巧,如剪、切、粘、卷等。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科技小作品制作,如制作纸飞机、小风车等。
3. 第三课:探索科技制作的奥秘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科技制作中的科学原理。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制作实验,如制作简易的放大镜、潜望镜等,并让学生解释其原理。
4. 第四课:科技制作与生活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制作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中的科技制作活动,如制作简易的笔筒、收纳盒等。
5. 第五课:科技制作展示与评价教学目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科技制作成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制作成果展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科技制作的基本技能和原理。
2. 运用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科技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科技制作成果,如作品的创意、美观、实用性等。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作品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教案:走马灯

授课教师:XXX
班级:XX
人数:XX
日期:XXXX
时间:XXXX
教学题目
走马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冷热空气,风的形成,走马灯原理
技能目标:学会根据所学知识制作走马灯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及动手实验培养孩子科学观念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走马灯运动原理
教学难点
走马灯运动原理
所需材料
走马灯套件
所需工具
根据需要准备
7.七安装,把做好的灯罩扣在支架的铁杆上,一个简易的走马灯就做好了。
四、重点知识回顾
1.走马灯
2.认识冷热空气
3.走马灯的原理
4.如何让走马灯转的最快
必要时展示实物
板书设计
生:用风等。
师:就是这种灯,不用电就能转起来。它的名字叫做走马灯。
知识点介绍
1.什么是走马灯?
师:中国许多古籍都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正月十五元宵节,民间风俗要挂花灯,走马灯为其中一种,它的外形多为宫灯状 ,内部用剪纸粘成一轮 ,把绘好的图案粘贴在上面。点燃灯以后,纸轮开始转动 ,灯屏上即出现人马追逐 、物换景移的影像。宋代时已有走马灯 ,当时称“马骑灯”。因多在灯罩的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那究竟是什么让走马灯转起来的呢?
4.如何让走马灯转得最快
师:走马灯做好了,那怎么才能让走马灯走的更快呢?
生:猜测回答。
师:我们根据下面的表格,一起来实验一下吧!
实验
项目
记录
项目
蜡烛的位置
叶轮上叶片张开的角度
靠近铁签
远离铁签
小于30度
大约45度
大于60度
三年级科技制作教案

三年级科技制作教案第一章:科技制作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技制作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科技制作的定义和分类。
2. 科技制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3. 科技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入科技制作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科技制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制作的意义和价值。
4. 讲解科技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科技制作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简单电路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制作简单电路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电路的定义和组成。
2. 电池、导线和灯泡的使用方法。
3. 制作简单电路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入电路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演示如何使用电池、导线和灯泡制作简单电路。
3. 分组让学生实践制作简单电路。
4. 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电路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制作简单电路的能力。
第三章:风力发电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制作风力发电设备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风力发电的原理和应用。
2. 风车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制作风力发电设备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入风力发电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2. 演示如何制作风力发电设备。
3. 分组让学生实践制作风力发电设备。
4. 引导学生思考风力发电设备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风力发电原理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制作风力发电设备的能力。
第四章:太阳能小车制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2. 培养学生制作太阳能小车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原理。
2. 太阳能电池板的选择和使用。
3. 制作太阳能小车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入太阳能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
简单的科技小制作教案大全

简单的科技小制作教案大全教案标题:简单的科技小制作教案大全教案一:水力火箭年级:小学三年级科目:科学时间:1课时目标:1. 了解水力火箭的原理和构造;2. 学习如何制作简单的水力火箭;3.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水力火箭的原理和构造。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制作水力火箭,并列出所需材料。
3. 实践操作: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提供所需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水力火箭。
4. 发射测试:在室外或指定区域进行水力火箭的发射测试,观察火箭的飞行高度和轨迹。
5. 总结:让学生回顾制作过程和发射结果,讨论可能的改进方法。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制作和发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对水力火箭原理的理解程度。
教案二:简易电路年级:初中一年级科目:物理时间:2课时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学习如何制作简易的电路;3. 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
2. 实验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简易电路,例如点亮一个小灯泡或发出声音。
3. 实践操作:根据学生的设计,提供所需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电路。
4. 测试和调整:学生测试他们制作的电路,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5. 总结: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设计过程和实验结果,讨论可能的改进方法。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践操作中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电路原理的理解程度。
教案三:简易机械手臂年级:高中二年级科目:工程学时间:3课时目标:1. 了解机械手臂的原理和应用领域;2. 学习如何制作简易的机械手臂;3. 提升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向学生展示机械手臂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制作简易的机械手臂,并列出所需材料。
科技小制作小班教案

科技小制作小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技制作的兴趣和创造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开拓学生的科技创新视野,培养他们对科技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1.小组科技制作材料:活动用纸、剪刀、胶水、线材、发光二极管等;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或平板电脑。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节:科技小制作介绍1.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科技小制作进行简介展示,介绍科技小制作的种类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科技小制作的认识和看法,随后进行集体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节:科技小制作示范与讲解1.指导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3-4人,要求设立小组长和记录员;2.老师选择一种简单的科技小制作项目进行示范,同时详细讲解制作过程和原理;3.学生观摩示范过程,理解制作步骤和原理。
第三节:科技小制作实践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选择一个科技小制作项目,确定制作目标和步骤;2.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科技小制作;3.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积极交流、合作,并记录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四节:科技小制作展示1.学生各小组准备好科技小制作成果,进行展示和演示;2.学生详细介绍自己制作的科技小制作项目,包括原理、功能和创意等方面;3.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提问和讨论,对学生的制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展望。
四、教学评价1.考察学生的科技小制作成果,评价制作质量和创新度;2.考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考察学生在展示和讲解中的表达能力和对科技小制作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科技小制作项目,深入了解相关科技知识并培养创新思维;2.定期组织科技小制作比赛,拓展学生的创作空间和竞争意识;3.邀请科技专家和工程师到学校进行科技创作讲座和指导,开拓学生的科技视野。
以上是科技小制作小班教案的主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技知识。
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全册)

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全册)第一章:科技制作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制作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掌握科技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1.2 教学内容科技制作的定义和意义科技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1.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科技制作作品,让学生对科技制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讲解科技制作的定义和意义,以及科技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科技制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二章:简单的机械制作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机械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2 教学内容简单的机械制作方法和技巧创新思维的培养2.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机械制作作品,让学生对简单的机械制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讲解简单的机械制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机械制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章:电子制作基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电子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具3.2 教学内容电子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电子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具3.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电子制作作品,让学生对电子制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讲解电子制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电子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电子制作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四章:计算机编程入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技巧和工具4.2 教学内容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技巧和工具4.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计算机编程作品,让学生对计算机编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技巧和工具。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机编程实践,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五章:创新思维与科技制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5.2 教学内容创新思维的定义和重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巧5.3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科技创新作品,让学生对创新思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科技制作教案(全册)

《函数图象的变换》教学设计2018.6.14一、教材分析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教材从引进函数的概念开始就比较注重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解析法和图象法,注重在信息环境技术下,如何使函数在数与形两方面的结合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使学生通过函数的学习更好地体会数形结合这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研究函数时,图形是直观的,函数的所有特征和性质都可以从图象中表现出来,图象对于函数性质的探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正确作出函数的图象是函数学习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作图能力。
这为学习函数图象的变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图象的变换毕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何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进而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是教师的教学艺术。
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快速作出函数的图象,进而使学生探究思考为什么是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
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软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概念趣味化。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函数图象的9种变换2.会利用已知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变换出函数的图象。
3.能够画出函数图象的重要特征。
4.能够根据画出的图象指出函数的性质,单调区间、最值、奇偶性、定义域、值域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类比及化归思想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函数图象的9种变换,通过变换作函数的图象。
教学难点:翻折变换,由y=f(x)的图象作y=f(x)和y=f(x)图象。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类比法、探究法、讲练结合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学案相结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教案:溜溜摆

授课教师:XXX
班级:XX
人数:
日期:XXXX
时间:XXXX
教学题目
溜溜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重力势能以及动能的转化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调试自己制作的科学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以上两点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及动能的转化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理解和影响因素
所需材料
5、根据图片解释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成动能的
(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最低点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
6、演示溜溜摆的能量转化
总结:重力势能与相对高度以及质量有关
2、制作演示
重点知识回顾
1.重力势能
2.动能
3.影响因素
展示图片
板书设计
溜溜摆套件
所需工具
注意事项
保持教室清洁
教学过程
备注
上节课复习
主题导入
复习导入:
Q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学过的能量有哪些吗?
动能
势能
风能
热能
电能
Q2:那你们知道我们下面这些图片是由什么能转化成什么能吗?
图例演示不同能量的转化
引出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3、重力势能的介绍
4、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与重力的区别
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教案:翻板

授课教师:XX 班级:XX 人数:XX 日期:XX 时间:XX教学题目:翻板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物体的重心2.技能目标:学会动手制作翻板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精神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重心教学难点:认识物体的重心所需材料:翻板套件所需工具:双面胶注意事项教学过程一、上节课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爬虫,现在来复习一下。
二、主题导入师:你们认识翻板吗?生:不认识。
会翻的板。
师:既然不认识那么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师:翻板是由数块平板和用胶粘在板的两侧面上的连接带构成的,既可以益智又可以锻炼身体,可谓老少皆宜。
师:它是可以翻来翻去的。
生:为什么呢?师:非常有趣的一种翻板,老师只要把其中一块板翻过来,其他的板都会跟着它的顺序翻过去,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下吧。
三、知识点介绍1. 认识结构师:首先我们来观察一下它的结构。
生:由彩色连接带和板构成的。
师:那它为什么会翻来翻去呢?生:思考。
师:原因是第一跟绳子绕的方法有关系,第二翻板是通过重心的转移来实现翻转的。
生:老师,那什么是重心呢?2. 认识重心师: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从效果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
师: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有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重心上。
例如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举例各种说明)师:重心越低越稳定,重心在支点的下方物体比较稳定。
(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如不倒翁,做公车,走独木桥,走钢丝,扎马步等等)3. 工作原理师:“翻板”,与重心和支点有关。
物体要稳定不倒,一定要符合两项条件:重心和支点在同一垂直线上,且重心比支点低。
翻板的支点在两张板子相接的位置,中心分别在板子的正中央。
当你竖直拿着翻板时,重心和支点在同一垂直线上,所以它不会掉下来。
科学课科技小制作教案:日晷

最后介绍这种计时工具,同学们看它长得像什么?
生:闹钟
师:对,它叫日晷。大家有见过吗?老师小时候也不懂什么是日晷,但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只有一个画面,老师就被它吸引了,觉得特别壮观,也记住了,它就是日晷。同学们想不想也看一下?
生:想
(几秒钟的视频)
师:日晷长得和闹钟很像,那同学们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吗?
生:指针、刻度、表盘等
师:日晷的结构有自己的名字,分别是晷面,一般是石质的、晷针,一般是铜质的、刻度和底座。那古代人是怎样用日晷计时的,同学们知道吗?从字面上看,日晷,这个日指的是什么?
生:太阳。
师:对了,说明日晷和太阳有关,同学们知道日晷的计时原理是什么吗?
师:哪位同学告诉老师现在几点了?
生:10:00
师:你是怎么知道时间的?
生:看手表、看闹钟
师:很好,闹钟可以帮我们确定时间,告诉我们现在几点了。除了闹钟,还有什么也可以帮我们确定时间呢?
生:手表、手机等
师:对,老师也找了一些可以确定时间的物体,我们来看看是什么。首先是闹钟,在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闹钟是由几部分组成的(4部分),分别是(表盘、指针、刻度和机芯),接下来是电子表、石英表、挂钟,挂钟不仅可以帮忙确定时间,它做得很精致,还可以当装饰。
制作过程指导
重点知识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
科学教案
授课教师:XX
班级:XX
人数:
日期:
时间:
教学题目
日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日晷的计时原理
技能目标:学会制作日晷,并计时
情感目标: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
科技小制作教案范文

科技小制作教案范文科技小制作是一种通过动手制作小型科技项目来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科技小制作,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参与到科技项目的制作中,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初中学生的科技小制作教案,让学生通过制作一个简单的太阳能手机充电器来了解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
2.学会使用简单的电子元件进行电路连接。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学生所需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夹、手机充电器线、万用表、电池盒、电池。
2.教师所需准备:教师可以提前购买好所需材料,并做好示范制作过程的准备。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步骤二:讲解太阳能原理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太阳能的原理,即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电路连接实现对手机等设备的充电。
步骤三:材料展示和分组教师将所需材料展示给学生,并按照人数分成适当的小组。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套制作材料。
步骤四: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逐步进行实践操作。
首先,学生需要将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盒连接,然后将电池盒中的电池盖好。
接下来,学生需要将电池夹与电池盒连接,并将电池夹的另一端与手机充电器线连接。
最后,学生将太阳能电池板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手机就可以通过这个太阳能充电器进行充电了。
步骤五:测试和优化学生可以使用万用表测试太阳能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以及对手机的充电情况。
如果效果不理想,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连接线路进行调整和优化。
步骤六: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制作完成后,学生可以将他们的制作成果展示给其他小组和全班同学,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并与其他小组交流不同的制作方法和优化方案。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产品展示,以及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幼儿园科技制作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技制作活动教案引言:科技制作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科技制作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规划科技制作活动,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体验和学习机会。
一、活动目标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幼儿将能够:1. 培养观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
2. 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3.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适用年龄本教案适用于3-6岁的幼儿园儿童。
三、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主题: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学目标,选择一个科技制作活动的主题,例如:太阳系、机器人、简单电路等。
2. 准备材料:根据活动主题和具体项目的要求,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废旧材料、工具箱、电池、导线等。
3. 安全措施:确保活动环境安全,并提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四、活动步骤1. 引入:通过观看有关主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2. 讨论和解释:与幼儿一起讨论活动主题,解释活动目标和步骤。
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例如:“你知道太阳系有几颗行星吗?”“你有没有见过机器人?”等等。
3. 展示材料:介绍所需的材料,并让幼儿观察和探索这些材料。
4. 操作演示: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示,说明制作的过程和所需的步骤。
5. 干预指导: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提供必要的干预和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制作任务。
6. 制作活动:让幼儿根据指导和自己的想法,自主制作科技作品。
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设计和材料组合。
7. 分享与评价:在活动结束时,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简短的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示例活动:制作简单电路1.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电路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2. 材料准备:导线、电池、电灯泡、开关、废旧材料(如纸板、彩纸等)。
3. 活动步骤:a) 引入:与幼儿一起观察电灯泡,并问他们知道如何让电灯泡发光。
b) 讨论和解释:解释电路的概念,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电路。
初中科技创作手工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对科技创作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机器人基本原理的了解。
2. 简易机器人的制作。
教学难点:1. 机器人各个部件的连接。
2. 机器人动作的实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机器人原理课件、简易机器人制作教程、机器人零部件、连接线、电池、胶带等。
2. 学生准备:剪刀、铅笔、尺子、彩色卡纸、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机器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它们有哪些功能?二、讲解机器人基本原理1. 教师讲解机器人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机器人原理的理解。
三、简易机器人制作1. 教师发放机器人零部件,讲解各部件的作用和连接方法。
2. 学生按照教程,将零部件连接成简易机器人。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机器人动作实现1. 教师讲解机器人动作实现的方法,如按钮控制、传感器控制等。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简易机器人设计动作。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实现机器人动作。
五、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简易机器人,介绍机器人的功能。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机器人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布置课后拓展作业:设计一个更复杂的机器人,并尝试实现更多功能。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得到提高?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3.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解决?教学评价:1. 学生对机器人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
3. 学生作品的质量和完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纸杯娃娃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2.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3.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五、教学准备: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课件六、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补充资料(课件出示)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
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2)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揭示课题: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
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1.友情提示(1)先设计后制作;(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
(四)反思评价,延伸拓展师:同学们的手真灵巧,都已经做好了。
1.组织学生评价师:接下来,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
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设计上,制作上等。
2.整理课桌,回收废品出示眉开眼笑的大纸杯:你们看,这个纸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能被再次利用)3.组织学生评估师:(过渡)刚才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表现都很好,下面请你们完成评估表。
七、小结: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利用一些废旧纸杯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精美的小制作。
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废弃物都潜藏着被再塑造的条件,只要通过大家的慧思巧手,它们都可以化腐朽为神气。
(出示废品制作的作品的图片),课后去试试看,用你的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八、组织大家下课后相互参观作品。
第二课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实验分析三、教具:小电风扇、布条、直尺、记时器四、教学过程:(一)小调查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3.分析实验数据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五、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六、评价自己的实验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第三课神奇的风帆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
二、教学重、难点:风帆知识的收集。
三、教具:幻灯图片、风帆模型、信封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征稿启事”(二)寻觅风帆宝库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1.风帆百态2.风帆助行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1.怎么投稿?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同学互相交流。
第二四课我用纸做多面体教学目标:1.利用各种多面体展开图,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2.巩固做纸工的各种制作符号。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粘贴边与边时要轻,要粘贴平整。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做好的成品。
2.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刻刀、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提问: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多面体,今天,我们就来自己制作多面体。
]制作六面体:教师拿出六面体的手工材料。
重点讲解粘贴最后一条边时要轻,要粘贴凭证。
二、学学做做。
1.学生制作有变化的多面体。
拿出手工材料,根据自己的喜好制作有变化的六面体或其他多面体。
指导制作时,需提出增添附加物的做法是在多面体做成后,再将附加物加贴上去的。
挖去一部分或切折,压印都必须在展开图上先做好,然后再把展开图折叠成多面体。
2. 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学习评价组织学生自评或互评,从掌握要领,外形美观,创新精神三方面对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五课摩天大楼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方法步骤。
2.通过合作完成一幢摩天大楼纸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3.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制作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方法步骤。
教学准备:制作材料,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看图片,导入课题。
观看树上或自带照片上的摩天大楼。
二、教学摩天大楼纸模型的制作步骤。
教师拿出事先制作好的摩天大楼,通过观察让学生找出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构成。
(分主楼和裙楼)教师分别讲解裙楼和主楼的粘贴步骤,给主楼安上避雷针。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说说主楼和裙楼怎样组合,使摩天大楼更坚固,好看。
三、学生动手实践。
设计自己的摩天大楼。
分工做好摩天大楼纸模型部分,同时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遇到较长的直线轮廓时,可以用美工刀和直尺进行切割。
按剪切线和粘贴面将大楼和基座分别制作好。
把做好的各部件组合,“建造”成“摩天大楼”,并做好最后的装饰。
鼓励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发挥想象力,组合出与众不同的摩天大楼。
四、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介绍自己一组设计制作摩天大楼纸模型的情况。
比比哪组设计制作得好,好在哪里。
从积极思考,掌握要领,有创造性,注意安全,作品效果五个方面填写好评分表,评出优胜一组,给予表扬。
第六课让小电珠亮起来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动手实验三、教具:小电珠、电线四、教学过程:(一)了解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特点。
(二)设计风力发电模型要注意:1.风力发电模型示意图2.风力发电说明3.风的来源及风力大小4.操作场地和时间(三)演示并介绍开关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功能:用来控制电流的通断。
当开关合上,电流可以从开关上流过;当开关断开,电流不能从开关上流过。
2.学生分组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在一个电路中,要分别控制电路中两个小电珠的亮、灭,其方法是把两只开关并列地连接在电路里。
第七课自制泡沫盆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2.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泡沫盆景三、教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二)绘制盆景草图学生讨论、交流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2.用哪种颜料上色?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三)绘制盆景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3.主要制作步骤:(1)用美工刀刻出大小不等的几座山,并削平山的底部;(2)制作房屋;(3)划分山水、陆地、岛屿的比例;(4)确定摆放位置(5)固定并用颜料上色。
五、美化盆景六、展示、欣赏成果七、全课小结,思考: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第八课课企鹅娃娃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企鹅的特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2.通过开展设计、制作玩具——企鹅娃娃这一活动,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制作布绒娃娃三、教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作为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完成绒布娃娃的制作,让小朋友和你们的企鹅玩具交朋友,你想做怎样的企鹅娃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企鹅。
(二)探究新知1.了解企鹅教师出示一些企鹅图片,通过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师生共同交流企鹅的特点。
2.确定自己想做的企鹅种类3.设计、构思(1)构图(2)确定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3)探讨基本制作方法4.制作绒布企鹅按照一定顺序制作企鹅身体的各部分5.让企鹅更完美对比,看看我的企鹅还有什么缺点?五、活动小结第九课小提篮一、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学的纸条编制法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编制富有个性和想象的纸条编制小摆设(小提篮)2.在编制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美二、教学准备工具与材料:剪刀、固体胶、彩色复印纸、彩色卡纸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相信同学们的写字台上一定摆设着几样漂亮的小摆设吧!同学们,我们四年级的时候学习过用纸条编制漂亮的小玩具。
今天,我们来学习制作一只彩编小提篮。
(二)动手实践1.师:首先我们要准备好剪刀、固体胶、彩色复印纸、彩色卡纸等。
你们都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如何制作彩编小提篮。
2.学生开始动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意见。
步骤一:出示图1,准备若干张10~30cm的纸条。
教师应该提示学生,纸条的宽带不要超过0.5—0.7cm。
步骤二:出示图2,将纸条交叉编织成正方形。
经线四条,纬线四条即可。
步骤三:出示图3,将四周的纸条向中心折叠,形成“经线”(竖线)步骤四:出示图4,将一条纸条穿过“经线”,形成“纬线”(横线)。
步骤五:出示图5,将“经线”和“纬线”交叉固定。
步骤六:出示图6,取第二根“纬线”依次编织,直至完成。
步骤七:出示图7,剪去小提篮顶部多余的纸张。
步骤八:出示图8,用纸条装饰提篮口,使篮口边缘平整。
步骤九:出示图9,用固体胶将提手固定在篮身上,这样小提篮就编制完成了。
第十课多姿的叶片一、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学的简单钩针编织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物件。
2.在编织的过程中,体验劳动创造美二、教学准备工具与材料:普通钩针,细绒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几种常见的钩针针法,如锁针、短针、长针等。
如果将这些针法进行不同的组合,就能编织出各种各样的物件。
本书课中,我们将利用上述针法,编织一些自然界中的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