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standard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
培训时间:根据学员需求和公司安排,确定培 训时间
03
培训时间表:制定详细的培训时间表,包括课 程安排、讲师安排等
02
培训周期:根据培训内容和学员接受程度,确 定培训周期
04
培训周期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周期进 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培训计划和实施 步骤
培训实施和监督
01
02
03
04
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
测量系统分析(MSA):对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精确性 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精确性(Precision):测 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Repeatability):同一 操作者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
进行多次测量的结果一致性。
方差(Variance):测量结 果之间的变异程度。
线性(Linearity):测量结 果与样品的实际值之间呈线
考
测量环境
测量仪器:如温度 1 计、压力表等
测量对象:被测量 2 的物体或现象
测量方法:如直接 3 测量、间接测量等
测量环境条件:如 4 温度、湿度、气压
等
测量人员:负责操 5 作仪器和记录数据
的人员
测量结果处理:如 6 数据处理、误差分
析等
测量人员
01
02
03
04
测量人员需要具 备专业知识和技 能,能够正确使 用测量仪器和设 备。
测量系统分析培训
Contents
目录
01. 测量系统分析的重要性
02.
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部 分
03. 测量系统的技术指标
04. 测量系统的性能评估
05. 测量系统的改进方法
06. 培训计划和实施步骤
Part One
测量系统分析MSA经典讲义
2020/8/28
4
课程目标
❖ 培训师:
• 尽量以简单的语言让大家明白晦涩的定义和描述;
❖ 学员:
• 初步掌握课堂讲解的知识 • 计量检测工程师,质量工程师, 产品和过程设计工程师要进一步通过 自学和应有全部掌握MSA技术。
12
什么?WHAT?
2.6. 标准(standard)
• 用于比较的可接受的偏倚 • 接受的准则 • 在可信的程度范围内,被认为 是真值(true value) •参考值(reference value)
2020/8/28
理解 HOW WHY WHEN
校正:通过使用正确的程序,看看其他的测量程 序是否符合NIST所定的标准。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tandards and Technology)USA
MSA-测量系统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第四版 Third edition
2020/8/28
1
IATF16949:2016
7.1.5.1.1 测量系统分析
应进行统计研究来分析在控制计划所识别的每种检验、测量和试 验设备系统的结果中呈现的变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接收准则,应 与测量系统分析的参考手册相一致。如果得到顾客的批准,其他分析 方法和接收准则也可以应用。
理解 HOW WHY WHEN
•零误差-测量过程的目标是零件的真值
• 由于SWIPE变差集合为测量系统变差 ,故测量结果不可能存在零误差。
相关其他定义
2.5.真值
2020/8/28
MSA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如果不建立一套术语来引述共同的统计特征和相关的测量系统要项,那么讨论测量系统的 分析可能会造成混淆和误解。本节将用于本手册的术语汇总如下。
在本手册中使用了以下术语:
测量(Measurement)被定义为“对某具体事物赋予数字(或数值),以表示它们对于特定 特性之间的关系”。这定义由 C.Eisenhart(1963)首次提出。赋予数字的过程被定义为 测量过程,而数值的指定被定义为测量值。
由以上这些定义可以将测量过程看成一个制造过程,其产生的输出就是数值(数据)。这样看 待一个测量系统是很有用的,因为这样让我们明白已经说明的所有的概念、原理和工具,这在 统计过程控制中早已被证实他们的作用。
术语汇总 1
标准(Standard)
用于比较的可接受偏倚
接受的准则
一已知的值,在不确定度(uncertainty)的指定范围内,被接受而为一真值(true value) 参考值(referencr value)
量具(Gage)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的装置。经常是特别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通 /止规(go/no go device)。 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 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 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MSA Manual
测量系统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MSALeabharlann Third Edition
0
MSA Manual
第一章
测量系统总指南
第一章 — 第 A 节
引言、目的及术语
引言
测量数据的应用比以前更多更广泛了。例如:现在,是否对制造过程进行调整的决定通常 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将测量数据或一些从它们所计算出的统计值与过程的统计控制限(statistical control limits)进行比较,如果该比较显示过程已超出统计控制,则进行某种调整;否则,该过 程将被允许在没有调整的状态下运行。测量数据的另一个用途是确定在两个或多个变数之间是 否存在重大的相互关系。例如,如果怀疑一个模塑零件的某一关键尺寸与材料的注塑温度有关, 这种可能的相互关系可以通过利用一种称为回归分析(rearession analysis)的统计程序研究,以比 较关键尺寸的测量值与材料注塑温度的测量值。
测量系统分析.standard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第一节引言、目的和术语一.引言1.测量数据的作用:①测量数据和统计量与过程统计控制限值进行比较,确定过程是否调整。
②确定每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2.测量数据的质量:①测量值与特性标准值“接近”——质量“高”。
测量值远离特性标准值——质量“低”。
②数据质量好坏的表现a.偏倚——指数据相对标准值的位置。
b.方差——指数据的分布。
二.目的:为评定测量系统提供可选择的方法三.术语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操作、标准、夹具、方法、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
3.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
第二节测量过程为了有效地控制过程变差,应了解:——过程应该做什——什么能导致错误——过程在做什么规范和工程要求规定过程应该做什么。
通过评价过程结果或参数,可获得过程正在做什么的知识,这种活动通常称为检验。
其基本特性包括:1)足够的分辨力和灵敏度。
2)测量系统是应该统计受控制的。
即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
3)对于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小于公差带。
4) 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变异小于制造过程变异。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改变而变化。
第三节标准一.分类最高标准——国家标准。
第一级标准——国家标准传递到下一级的标准。
第二级标准——第一级标准传递到下一级的标准,也称公司标准。
工作标准——用来校准生产设备中建立的测量系统。
(也称生产标准)。
标准追溯性——通过一个不间断的比较链,可将单个测量结果与国家标准相联系。
二.使用:可追溯标准的使用有助于减少生产者和顾客间测量结果不一致时产生的矛盾。
第四节通用指南一.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1.第一步:验证该测量系统在测量正确的变量。
测量系统分析(MSA)
D4 3.27 2.57 2.28 2.11 2.00 1.92 1.86 1.82 1.78 1.74 1.72 1.69 1.67 1.65 1.64 1.62 1.61 1.60 1.59
E2 2.66 1.77 1.46 1.29 1.18 1.11 1.05 1.01 0.98
22
计量设备能力分析计算
24
如何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估
精确到容限值(P/Tol)或能力比率(CR):
6 meas CR P / Tol US LS ROT:
CR 0.1 CR 0.3
2013-2如何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估
精确到总的比率(P/Tol):
meas 1.037 P / Tol .317 total 3.2727
2013-2-24 6
测量系统分析(MSA)
方差---指测量数据的分散程度。 重复性(Repeatability):指由一位 评价人,采用一台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 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指由不 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 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的测量值变差。
d2 1.13 1.69 2.06 2.33 2.53 2.70 2.85 2.97 3.08 3.17 3.26 3.34 3.41 3.47 3.53 3.59 3.64 3.69 3.74
D3 0.00 0.00 0.00 0.00 0.00 0.08 0.14 0.18 0.22 0.26 0.28 0.31 0.33 0.35 0.36 0.38 0.39 0.40 0.42
2013-2-24 27
图表对测量系统分析
N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判定
采用点、线、面原则识别异常因素
5.2偏性分析
5.2.1取得一个样本,并建立参考值。
5.2.2让一个评价者以正常方式测量样本,测量次数不得少于10次。
5.2.3实施人员记录下测量的数值,计算。
结果判定
如果t< tα就代表没有明显的偏移。此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t> tβ就代表有明显的偏移。
新仪器EV(设备变该设备进行界定
新操作人员,AV(人员变异)有不同时
依照规定的频次对仪器进行MSA
在作测量系统分析时,应充分考虑量具的实际使用情况,以评估用何种方法来评估测量系统是否可接收。
4.2计量型量具的分辨力
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或者公差的1/3-1/10。
有效性≥80%时,就认定为评价人的有效性可接受,低于该值则认为不可接受。
当漏发率≤10%时,可以接受,如超过10%则不能接受该风险。
当误发率≤5%时,可以接受,如超过5%则不能接受该风险。
七、附录
6.1均值-极差控制图常数
6.2 d2*表
6.3 t分布表
八、相关表单
7.1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7.2测量系统偏性分析报告
4.3测量系统研究的淮备及注意事项
4.3.1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应充分考虑量具的实际使用情况,以评估用何种方法来评估测量系统是否可接收。
4.3.2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应预先确定。根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确定。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样品须编号,且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
3.4重复性(EV):来自测量系统内部的变异,指由同一个操作人员用同一种量具经多次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四同)。
MSA测量系统分析2
MSA测量系统分析2引言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MSA)是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种方法。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MSA的基本概念和一些常用的工具和技术。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MSA方法的更多细节和实际应用。
数据收集在进行MSA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一组测量数据。
这些数据应该包括一系列实际测量结果,以及相应的参考值(如果可用)。
要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重复测量每个样本多次,并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
MSA评估指标完成数据收集后,可以使用以下指标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 重复性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测量员对相同样本进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可使用以下指标评估重复性:•极差(Range)•方差分析(ANOVA)•重复性与误差分解图2. 回归与线性度回归与线性度评估测量系统对于不同测量范围内的样本是否呈现线性关系。
可使用以下指标评估回归与线性度:•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3. 值域值域评估测量系统对于整个测量范围内的样本是否具有准确测量的能力。
可使用以下指标评估值域:•极差(Range)•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4. 稳定性稳定性评估测量系统在不同时间和环境条件下的一致性。
可使用以下指标评估稳定性:•控制图(Control Chart)•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5. 偏倚偏倚评估测量系统是否存在系统性误差。
可使用以下指标评估偏倚:•均值•盒形图(Box Plot)MSA的改进方法通过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该系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MSA改进方法:1. 校准设备如果发现测量系统存在准确性问题,可以考虑校准设备。
校准设备可以帮助消除系统中的误差和偏倚,并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2. 优化测量方法优化测量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MSA)
六西格玛培训—优化阶段模块测量(M easurement)系统(S ystem)分析(A nalysis)Patrick ZhaoI&CIM Deployment Champion测量系统分析介绍可变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属性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类型I的量具研究**量具的线性和偏倚性**测量系统分析介绍可变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属性数据的测量系统分析类型I的量具研究**量具的线性和偏倚性**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什么是测量系统?测量员测量设备测量材料测量方法测量环境为什么要做测量系统分析?PPAP需要提交的文件之一质量改进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是可靠的测量系统分析的应用VSV1.0V2.0验收新测量系统对比不同测量系统的差异维修或升级前后的变化测量系统变异•和所有系统一样,测量系统也不可能保持永远稳定,所以也存在变异•良好的测量系统考虑到所有的变异源,并且将他们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广义的测量系统有两个主要的变异源组成准确度精确度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关系有效的校准是Gage R&R 研究的前提!准确度Accuracy偏倚性Bias 线性Linearity 稳定性Stability 精确度Precision 重复性Repeatability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通过校准Gage R&R国家标准NationalStandard参考标准Reference Standard工作标准Working Standard生产用量具Production Gage生产用量具Production Gage工作标准Working Standard参考标准Reference Standard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塞规三坐标激光干涉仪光速在约30万分之一秒内移动的距离准确度—偏倚性•偏倚性检查实测平均测量值和参考值之间的差。
•例:制造商想知道在工业烘炉中的温度计是否有偏倚。
测量实际偏倚202.7-202=0.7 202.5-202=0.5 203.2-202= 1.2 203.0-202= 1.0 203.1-202= 1.1 203.3-202= 1.3结论:•202°热度设置处的温度测量值呈正偏倚,平均偏倚量为0.97。
测量系统分析(2)(1)
⑴计量数据:如果总体X的取值是通过某种量具、仪器的测定获 得,这种数据是计量数据,它们可以取某一区间中的一切实数。 直径、温度等等。
⑵计数数据:如果总体X的取值是通过数数的方法获得的,它们 往往只能是取非负整数。如:不合格品数、铸件上气泡数。
测量系统分析:
在量測過程中所得到的『量測值』絕不會是『真 值』,因為量測者所讀取的數據包含了『真值』 以及量測的『變異』
I—仪器 P—人/程序 E—环境
量測系統變異的來源: S.W.I.P.E.
Standard Work piece Instrument
量測系統的變異
Person
Environment
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
1、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2、对过程决策的影响 3、新过程的接受
测量系统分析
2.1概述 評估一量測系統時,應確定三項基本問題。(A)本量測系
例:请说明以下两组数据哪组变异较大 ⑴ 105mm 106mm 108mm 102mm 104mm ⑵ 1500m 1495m 1490m 1510m 1505m
数量类型:
一是定性数据,如果总体X的取值只按一定特征或标准进行分类,那 么这种数量便是定性数量。如:产品按标准分为一等品,二等品, 等外品。
集流程中所有的資訊,同時也依據它作為系統修正的 依據透過量測系統收集流程中所有的資訊,同時也依
透過據它量作測為系系統統收修集正的流依程據中所有的資訊,同時也依 據它作為系統修正的依據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㈠测量与分析活动是“黑盒子”。 ㈡测量与分析活动是一个过程。 ㈢用来分析确定测量系统的质量好坏,测量系统产生多
目的
本篇的目的在於說明評價量測系統品質之準則,雖然 也可以運用在其他量測系統上,但主要還是以使用在 工業界製程的量測系統為主。(且特性數據可重複讀 取。)
测量系统分析
equipment over an extended period of time
–Linearity – the consistency of the
measurement system across the entire range of the measurement
第二十四页,共61页。
测量系统偏差范围与零件(línɡ jiàn)公 差比值
测量系统(xìtǒng)的偏差范围与公差范围比值评价了测量系统(xìtǒng)具 有的测量客户给定公差的能力。它用 % Tolerance 表示。
P / T = -测---量---系---统---偏---差---范---围---(-f-ànw= éi6) *s Meansurement
公差带
USL LSL
Tolerance
注明: “6” 代表正负3倍的测
量标准偏差,即覆盖了99.73%
的测量误差范围。 【在
MINITAB 14以下的版本中, MINITAB的默认值是5.15,代
表99%的测量误差范围】
6×σmeasurement
LSL
USL
第二十五页,共61页。
测量系统的方差(fānɡ chà)与总方差 (fānɡ chà)的比值
第二十一页,共61页。
连续型数据 重复性、再现(zàixiàn) 性研究
(Continuous data GR&R)
第二十二页,共61页。
为什么要研究连续型数据(shùjù)的测 量系统?
为了在观测到的制程变化中,量化由于测量 (cèliáng)系统所造成的误差。 在以下情况,也需要做GR&R: 在新量具投入到生产活动中之前,也需要对 其组成的测量(cèliáng)系统进行评估。 比较不同的测量(cèliáng)系统间的差异。 对被怀疑的测量(cèliáng)系统进行评估。
质量控制中英文对照
质量控制中英文对照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的过程。
质量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客户满意度,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以下是质量控制中常用的一些术语和对应的英文翻译:1. 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活动,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的过程。
2. 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s)质量标准是指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要求和规定,它是衡量产品或服务是否合格的依据。
3.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的过程。
4. 质量检测(Quality Inspection)质量检测是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的过程。
5. 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质量改进是指通过分析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和性能的过程。
6. 质量控制图(Control Chart)质量控制图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监控和分析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异常情况。
7. 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是指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过程能力指数(Process Capability Index)过程能力指数是一种衡量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9. 稳定性分析(Stability Analysis)稳定性分析是指对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质量进行长期监测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稳定和可靠的过程。
10. 不合格品(Nonconforming Product)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MSA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MSA测量系统分析报告1. 引言测量系统分析(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简称MSA)是指对用于测量和判断产品性能或特征的测量设备和方法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MSA的目标是确认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其能提供可靠且准确的测量结果。
本报告将对某一特定的MSA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并评估其性能和准确性。
2. 测量系统描述2.1 测量系统的目的和背景该测量系统用于检测某一机械零件的尺寸。
此测量系统的目的在于确保机械零件的尺寸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以确保零件的质量和性能。
2.2 测量设备描述该测量系统使用一台数字卡尺作为测量设备,该卡尺具有高精度和快速测量的特点。
卡尺具有显示屏和刻度尺,可以直接读取并显示测量结果。
3. 数据收集与分析为了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集了一组样本进行测量。
每个样本由同一机械零件的尺寸组成,共采集了50个样本。
我们使用卡尺对每个样本进行了三次重复测量,并记录下每次测量的结果。
下表是我们采集的样本数据:样本编号测量1 (mm) 测量2 (mm) 测量3 (mm)1 25.02 25.03 25.042 24.99 25.00 25.013 25.01 24.99 25.00…………50 24.98 24.97 24.993.1 重复性分析重复性是指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的结果是否一致。
为了评估测量系统的重复性,我们计算了每个样本的测量值之间的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SD)。
标准偏差越小,说明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越好。
下图是测量值的标准偏差的概率分布图:Sample | Standard Deviation (mm)-------|-------------------1 | 0.012 | 0.023 | 0.01... | ...50 | 0.01从概率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大多数样本的标准偏差都在0.01mm左右,说明测量系统的重复性非常好。
测量系统分析详述
参考值
参考值也称为可被接受的参考值或基准值。 它是一个人工制品值或总效果值用作约定的比较基 准值。该参考值基于下列各值而定:
由较高级(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的测 量设备得到的几个测量平均值确定。
法定值:由法律定义和强制执行。
参考值(续) 理论值:根据科学原理而得。
给定值:根据某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实验工作(由 可靠的理论支持)而得。
真值的总结
√物品的实际值
√未知的和不可知的
分辨力(DISCRIMINATION) 指一个测量仪器对标准测量单位可再分的程度 1:10经验法则
鉴别力(RESOLUTION) 指一个测量仪器监测出被测量量的变差的能力
分辨力(续)
1:10经验法则
测量仪器分辨力的第一准则应该至少是被测量范围的 十分之一。
偏倚是对同样的 零件的同样特性, 真值(基准值) 和观测到的测量 平均值的差值。
稳定性(或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一 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
得的
测量总变差。换句
话说,稳定性是偏
倚随时间的变化。
线性 在设备的预期操作(测量)范围内偏倚
的不同被称为线性。线性可以被认为是关于偏倚 大小的变化。 线性的总结 √整个正常操作范围的偏倚改变 √整个操作范围的多个并且独立的偏倚误差的相互 关系 √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分量
期望包括一个参数的真值的值的范围(在希望的概 率情况下叫置信水平)。
统计检定时,常常取用置信水平=95%时,表示 ±1.96的范围。
GRR或量具R﹠R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合 成的估计,换句话说,GRR等于系统内部和系统之 间的方差的总和。
σ σ σ GRR ²= 再现性²+ 重复性²
测量系统分析
谢谢观看
理想测量系统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一 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方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
理想测量系统的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 :
注意事项
量具和测量设备是否能够被正确使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过程变差与产品公差。为了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整 个系统性能的最优化,需要对设备进行评估。当然,设备评估不只是在实验室里,而且也要在生产环境中进行。
测量系统分析(MSA)的定义:通过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构成测量系统的各个影响因子进行统计变差分析和 研究以得到测量系统是否准确可靠的结论。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从测量的定义可以看出,除了具体事物外,参与测量过程还应有量具、使用量具的合格操作者和规定的操作 程序,以及一些必要的设备和软件,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完成赋值的功能,获得测量数据。这样的测量过程可以看 作为一个数据制造过程,它产生的数据就是该过程的输出。这样的测量过程又称为测量系统。它的完整叙述是: 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 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称为测量过程或测量系统。
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
1.重复性:在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操作者、相同测量设备、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 或相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
2.再现性:在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设备,对同一或相类似被测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下, 在规定条件下,对同一或类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所得示值或测得值间的一致程度。(不同的测量系统可以采用不 同的测量程序)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共页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版本号: A受控状态:发放代码:目录一、目的 (2)二、参考文件 (2)三、术语 (2)四、测量系统分析 (2)(一)分析的原则 (2)(二)稳定性分析 (3)(三)偏倚分析 (3)(四)线性分析 (5)(五)双性(GRR或R&R)分析 (7)(六)计数型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 (14)一、目的为公司各类简单的计量型、计数型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提供指导。
二、参考文件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三、术语1、测量系统误差模型:本作业指导书采用的误差模型为S.W.I.P.E模型,该模型指出测量系统变差来源于以下几大方面:标准(Standard)、零件(Work)、仪器(I)、人员/程序(Person/Procedure)、环境(E)2、测量系统: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
3、分辨力:测量装置和标准的测量解析度、刻度限制、或最小可检出的单位。
与最小可读单位研究,即通常所说的最小刻度值,但当仪器刻度较粗略时,允许将最小刻度值估读为原来的一半作为仪器的可视分辨力。
4、重复性:当测量条件已被确定和定义——在确定的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之下,测量系统内部的变差。
5、再现性:传统上将再现性称为“评价人之间”的变差(AV)。
指的是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但对于操作者不是变差的主要原因的测量过程,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
ASTM的定义为:现现性是指测量的系统之间或条件之间的平均值变差。
它不但包括评价人的变差,同时还可能包括:量具、试验室及环境的不同,除此之外,还包括重复性。
6、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7、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测量系统分析MSA 六西格玛
Measurement Capability Index 测量系统能力指标
% Tolerance or P/T
P / T = 6 *σ MS
Tolerance
Tolerance = USL – LSL 容差=规定上限-规定下限
.判断的标准 Best case好: < 10% Acceptable可以接受: < 30%
Accurate准确 Precise精确
close to the accurate/master value 接近标准值
little variation in the measurements 测量过程中变异小
准确性
Accuracy 准确性: 测量值的均值与真值之差。测量值与真值之间有较小的偏差,利用多次测量 取平均值与已知标准值相比较来测定准确度,通常用偏倚来表示。
Master Value
操作员 A 操作员 B
操作员 C
操作员A
操作员B 操作员C
Example: Accuracy Vs. Precision
假设我们有一种材料的硬度为5 Method 1 方法一得到以下读数: 3.8, 4.4, 4.2, 4.0
Method 2 方法二得到以下读数: 6.5, 4.0, 3.2, 6.3
σ2 reproducibility
Measurement Capability Index测试能力的指标参数
如何评估测量系统好坏? Comparing σ2measement with Tolerance:比较测量系统的变异与容差的比 率
¾ Precision-to-Tolerance Ratio (P/T)精确度与容差的比率
>30% 测量系统不可以接受,需要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系统分析(MSA)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第一节引言、目的和术语一.引言1.测量数据的作用:①测量数据和统计量与过程统计控制限值进行比较,确定过程是否调整。
②确定每个变量间是否存在函数关系。
2.测量数据的质量:①测量值与特性标准值“接近”——质量“高”。
测量值远离特性标准值——质量“低”。
②数据质量好坏的表现a.偏倚——指数据相对标准值的位置。
b.方差——指数据的分布。
二.目的:为评定测量系统提供可选择的方法三.术语1.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2.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仪器或量具、操作、标准、夹具、方法、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
3.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定特性的关系。
第二节测量过程为了有效地控制过程变差,应了解:——过程应该做什——什么能导致错误——过程在做什么规范和工程要求规定过程应该做什么。
通过评价过程结果或参数,可获得过程正在做什么的知识,这种活动通常称为检验。
其基本特性包括:1)足够的分辨力和灵敏度。
2)测量系统是应该统计受控制的。
即测量系统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特殊原因造成。
3)对于产品控制,测量系统的变异性应小于公差带。
4) 对于过程控制,测量系统变异小于制造过程变异。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改变而变化。
第三节标准一.分类最高标准——国家标准。
第一级标准——国家标准传递到下一级的标准。
第二级标准——第一级标准传递到下一级的标准,也称公司标准。
工作标准——用来校准生产设备中建立的测量系统。
(也称生产标准)。
标准追溯性——通过一个不间断的比较链,可将单个测量结果与国家标准相联系。
二.使用:可追溯标准的使用有助于减少生产者和顾客间测量结果不一致时产生的矛盾。
第四节通用指南一.测量系统的评定步骤1.第一步:验证该测量系统在测量正确的变量。
2.第二步:确定该测量系统应具备什么样可接受的统计特性。
二.测量系统的评定1.第一阶段:了解测量过程,确定系统能否满足需要,有两个目的:①确定该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
应在实际使用该系统之前进行。
②确定对系统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因素。
2.第二阶段:验证测量系统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常用“量具R 和R平均值”形式。
3.试验程序应文件化,包括:①选定待测项目;②收集、记录、分析数据的详细说明;③关键术语、概念的定义④引用标准的贮存、维护、使用说明;⑤评定的时间、机构职责、评定结果反映的方式及职责。
第五节选择/制定实验程序当选择、制定一个评定方法时,应考虑:1.尽量使用可追溯至国家标准的标准;2.采用盲测;3.试验成本;4.试验所需的时间;5.术语和定义;6.两套测量系统测量结果进行比较;7.间隔多久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第二章评定测量系统的程序第一节引言一.评价一个测量系统需确定三个基本问题:1.测量系统有足够的分辨力吗?2.测量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在统计上保持一致?3.统计性能在预期范围内是否一致?过程分析或控制是否可接受?二.测量系统的变差类型测量系统误差可分为五种类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
第二节测量系统的分析一.分析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变差的来源,及这些来源影响系统产生的结果。
二.测量系统变差分布的若干特性:1.位置:稳定性、偏倚、线性2.宽度或范围:重复性、再现性。
三.测量系统的分辨力:1.定义:分辨力——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2.分辨力应足够:分辨力不足,无法显示过程变差,或所作分析失真,不可接受,也不能用于控制。
3.不可接受的分辨力现象会在极差图中出现。
图1 过程控制图四. 测量系统的稳定性:1.定义: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2.确认:使用均值和极差控制图,该控制图可提供方法以分离影响所有测量结果的原因产生的变差(普通原因变差)和特殊条件产生的变差(特殊原因变差)。
凡信号出现在控制值外点均表现“失控”或“不稳定”。
3.研究:绘出标准(或样件)重复读数X和R,图中失控信号即为需核准测量系统的标志。
4.操作要领:必须仔细策划控制图技术(如取样时间、环境等),以防样本容量、频率等导致失误信号。
5.稳定性改进①从过程中排除特殊原因——由超出的点反映。
②减少控制限宽度——排除普通原因造成的变差。
图2 测量系统特性图五.偏倚1.定义:偏倚——测量结果的观察平均值与基准的差值。
2.操作方式:(1)对一件样件进行精密测量。
(2)由同一评价人用被评价单个量具测量同一零件,至少十次。
(3)计算读数平均值。
(4)偏倚=基准值-平均值3.产生较大偏倚的原因(1)基准误差;(2)磨损的零件;(3)制造的仪器尺寸不对;(4)测量错误的特性;(5)仪表未正确校准;(6)评价人使用仪器不正确。
六.重复性1.定义: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器具,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差值。
2.测量过程的重复性意味着测量系统自身的变异是一致的。
重复性误差原因是仪器自身以及零件在仪器中位置的变化,可用极差图来显示测量过程的一致性。
3.重复性或量具变差的估计:σe=5.15×R/d2d2——常数(查表得)与零件数量、试验次数有关。
5.15——代表正态分布的99%的测量结果。
七.再现性1.定义:再现性——由不同评价人采用相同测量器具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2.测量过程的再现性表明评价人的差异性是一致的。
若评价人变异存在,则每位评价人所有平均值将会不同,可采用均值图来显示。
3.估计评价人标准偏差:σo=5.15×R o/d2d2——常数(查表得)与零件数量、试验次数有关。
5.15——代表正态分布的99%的测量结果。
R o=R MAX-R MIN由于量具变差影响该估计值,必须通过减去重复性来纠正;校正过的再现值=√〔5.15×R o/d2〕2-〔(5.15σe)2/nr〕式中:n—零件数量r—试验次数八.线性1.定义: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2.非线性的原因:①测量系统上限和下限没有正确校准;②最大和最小值校准量具的误差;③磨损的仪器;④仪器固有的设计特性。
3.线性接受准则:斜率越低,量具线性越好。
4.线性计算y=b+axa=〔∑xy-(∑x·∑y/n)〕/〔∑x2—(∑x)2/n〕b=∑(y/n)—ax〔∑(x/n) 〕式中: x=基准值, y=偏倚, a=斜率。
九.零件间变差1.在均值图中可看出零件间的变差。
图3重复性极差控制图图4零件评价人均值图对每一位评价人来说,子组平均值反映出零件间的差异,由于零件平均值的控制限值以重复性误差为基础,而不是零件间的变差,所以许多子组平均值在限值以外,如果没有一个子组平均值在这些限值以外,则零件间变差隐蔽在重复性中,测量变差支配着过程变差。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由于只有30%或少于一半的平均值在限值外,本例中的测量系统不足以检测出零件间变差。
2.测量系统标准偏差估计:σm=√(σe2+σo2)式中:σe——量具标准偏差(重复性)σo——评价人标准偏差(再现性)零件间标准偏差:σp=√(σt2-σm2)式中:σt——总过程变差标准偏差σt=√(σp2+σm2)σp=(5.15/d2)R P=2.08R P (假如为5个零件) 式中:R P=R MAX-R MIN ——样品平均值极差d2=2.48第三节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一.计划和准备1.选择方法:直接观察或量具研究等;2.确定评价人、样件及重复读数的数量;3.评价人应从日常操作者中挑选;4.样品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5.仪器的分辨力应为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的1/10(或公差1/3);6.确定操作规范。
二.读数统计独立性的保证1.随机测量;2.读数应取至最小刻度的一半;3.应由了解研究工作重要性且仔细认真的人员操作;4.评价人应用相同方法来获取读数。
第四节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指南一.确定稳定性指南1.对各种样本单独测量并作控制图;2.定期(天、周)测量基准样品3~5次;3.在X-R或X-S控制图中标绘数据;4.确定每个曲线控制限并按标准曲线图判定失控或不稳定状态;5.计算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并与测量过程偏差相比较,确定测量系统重复性是否适用。
二.确定偏倚指南1.独立样本法①选取一个处于中间值的产品作为“基准值”;②让一位评价人以普通方法测量该零件10次;③计算10次读数的平均值;④计算偏倚:偏倚=观察平均值-基准值偏倚%=偏倚/过程变差过程变差=6σ极差2.图表法:用X-R控制图①选取一个处于中间值的产品作为“基准值”;②从图表中计算X值;③ 通过X 减去基准值来计算偏倚: 偏倚=X-参考值 偏倚%=偏倚/过程变差 过程变差=6δ极差 3. 偏倚较大的原因 ① 基准值偏差; ② 仪器磨损; ③ 仪器尺寸不对; ④ 仪器测量了错误的特性;⑤ 仪器校准不准确; ⑥ 评价人操作设备不当; ⑦ 仪器修正计算不正确。
三. 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指南1.极差法:是计量型量具研究方法,它可迅速提供测量变异型的近似值,但不能将变异型分解成重复性和再现性。
2.均值和极差法:X-R是提供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估计的数学方法。
(1)重复性比再现性大的原因:a.仪器需要维护;b.量具应重新设计以提高刚度;c.夹紧和检验点需要改进;d.零件内变差过大。
(2)再现性比重复性大的原因a.评价人缺少培训;b.量具刻度欠清晰;c.需要某种夹具帮助评价人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
(3)进行研究(P121;P122表和报告)(“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和“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a.10个零件组成一个样本,代表过程变差的实际或预期范围;b.指定评价人A、B、C,并给10个零件编号;c. 对量具进行校准;d. 让评价人A、B、C,随机测量10个零件,并记录30个数据;e. 随机重复d。
(4)结果分析——图表分析a)将每个评级人/零件组合的极差绘制在极差图中。
将平均值绘制在均值图中。
(见图3、图4)b)计算并绘出标准控制限。
c)评价图表➢判定极差图表是否受控:受控——评价人是一致的。
不受控—可能是评价人技术、位置误差或仪器一致性不好所造成。
➢检验平均值是否在控制限之外:控制限内的面积代表测量误差。
如一半或更多平均值落在控制限内,则测量系统足以检查试件间变差。
(5)数值计算:最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的计算如表7和8所示.表7是数据表格,记录了所有研究结果.表8是报告表格,记录了所有的标识信息和按规定公式进行的所有计算.注:样表一节中提供了可复制的空白表格.收集数据后的计算程序如下:1)从第1、2、3行中的最大值减去它们中的最小值;把结果记入第5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