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设研究
水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资源。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们生活、工业等诸多方面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大量的水资源被污染,针对这样的问题,对于水环境的检测,在提升水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文章中对水环境进行监测,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现对水环境的研究。
标签: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前言
对于水环境的监测与评价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现对水环境的监测,首先需要对自然环境的运动以及变化进行充分了解,找到不利于水环境发展的人类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干旱、洪水以及水污染等带来的生命财产危害频有发生,对于水环境的监测,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及时预防,并且能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安全保障。
1 水环境监测概述
水环境监测实际上是面向水环境生态安全问题的管理,其中所涉及的水环境生态安全问题内涵分为两方面:第一,水安全的自然性。第二,水安全社会属性。在水安全的自然性方面,由于自然的因素,自然环境中容易出现干旱、洪涝、河流改道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水体本身的因素以及水环境中水安全系数较低造成。并且,水环境还与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森林、城市用水以及土壤等生态系统息息相关。而从水安全的社会性上进行分析,由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等因素,使得大自然中的水质被严重污染,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水资源的浪费等,都能够引起水资源的功能丧失等。由此可见,基于生态因素的水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影响水环境安全的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水环境保护方案[1]。
2 水环境评价体系建立以及水环境监测对策
2.1 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水环境质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环境的安全评价指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且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在实际评价指标的建立中,主要包含了水资源管理、饮水安全、用水安全、水污染事故处理等问题。水环境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1)供需矛盾。第一,水资源条件。对当地水资源量以及过境的水分配量等进行分析。对人均水资源量以及每亩水资源量进行分析;第二,可供水量。主要包含的方面为:地下水利用程度、引水功能供水比例、污水排放量、污处理率以及单方污水处理投资等;第三,需水量。主要涉及的方面为:工业节水水平、
农业灌溉面积、农业节水水平、田间水利用率、人均用水量以及河道外生态需水等[2]。
(2)生态环境。第一,水环境安全。其中主要涉及农村水体内亩均氨氮含量,河流水质级别;第二,生态安全。包含内容有:草场的退化面积率、水土流失率等。
(3)饮用水安全。第一,水量安全。包含内容为:饮用水短缺风险、得不到安全饮用水的人数。第二,水质安全。包含内容为:水质污染程度、污水灌溉面积。
(4)水资源管理。第一,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包含内容为: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水资源利用规划。第二,水资源法制建设。包含内容为:水资源法律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水权分配等[3]。
2.2 建立水环境敏感监测区
水环境生态敏感监测区的建立,能够便于对水环境生态敏感区指标变化进行监测。生态敏感区的建设,一方面能够将水环境的水质监测范围进行限定,另一方面还能够通过对敏感区中的不同等级,对当地水环境的现状以及生态学特征进行合理分析。生态敏感区的划分与建立,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环境生态安全基础建设,以及促使相关保护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措施。水环境的生态敏感区等级的划分与建设,其实际的目的在于,专业人员能够通过水环境变化,来制定针对性的水环境保护的措施,进而实现不同阶段的水资源情况变化监测与方案制定。水环境的等级评价与监测,不仅能够实现水土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够将水环境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细分,进而使得水环境指标的评价与监测,能够满足不同层面的用水需求[4]。
2.3 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系统
对于水环境监测的网络系统建立,在水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建立功能比较完善的监控网络系统,且系统中的信息量能够满足实际环境工作中的诸多信息需求。在实际的监测环节中,信息类型不同,其实际的监测时间段也有所差别。例如,不同季节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为了保证不同时段的信息都能够被采集到,因此监测网络建立需要具有信息完备性的特点。此外,监测网络建设还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对系统中的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对于水环境监测的信息采集,也是为水环境评价体系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际的水环境信息采集中,需要注意信息采集内容与实际监测内容相符,换言之,水环境信息采集需要具有一定的相同性与针对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章中对水环境监测的概念进行论述,水环境监测主要涉及两方面,第一,水安全的自然性。第二,水安全的社会性。然后建立水环境安全评
价指标体系,包括供需矛盾、生态环境以及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的的指标,最终提出促进水环境监测的对策,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余振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
[2]何焰.上海市水环境生态安全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3]高方述.典型湖区水环境承载力与调控方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李玉科,朱海荣,张凌东.浅论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J].山东水利,2008,9:65-67+69.
作者简介:邹席(1980-),男,四川眉山人,汉族,现职称:工程师,学历:大学,研究方向:水环境监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