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专题复习教案
【最新精品】高二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案(人教版)
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四、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2.不能。
3.会。
〖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
〖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知道免疫系统的防伪功能。
〖资料分析1及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
2.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
3.约9年。
〖讲述〗1.类风湿性关节炎简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以骨膜炎为主要特征,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疼痛,晚期可引起关节强直、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我国约有400万患者,患病率为0.32%~0.34%。
约80%患者的发病年龄在20~45岁,男女之比为1.2∶4。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它是一个与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性激素及精神状态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寒冷、潮湿、疲劳、营养不良、创伤、精神因素等,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但多数患者常无明显诱因可查。
初发病时很缓慢,患者先有几周到几个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低热和手足麻木刺痛等前期症状,随后发生某一关节疼痛、僵硬,以后关节逐渐肿大、疼痛。
开始时可能一两个关节受累,以后发展为对称性多关节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必修3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b. 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c. 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d.知道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
e. 知道免疫学的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组织自学比较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识到自尊自爱的重要性。
b. 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三、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阅读教材免疫系统组成资料。
让学生根据资料,尝试用连线和简单的文字,构建出免疫系统组成的概念图。
2.共同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
(1)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2)免疫细胞⎩⎨⎧吞噬细胞等淋巴细胞⎩⎪⎨⎪⎧ 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免疫类型问题:免疫系统是如何发挥免疫防卫功能的呢?情境:用多媒体呈现flash (皮肤的保护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由学生总结归纳出人体免疫防卫功能是由三道防线组成。
设计意图: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归纳。
三、第三道防线组成(特异性免疫)1.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2.课件展示淋巴细胞起源图解,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问题,弄清淋巴细胞的起源。
(1)淋巴细胞起源于哪种器官? 骨髓(2)由何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造血干细胞(3)在什么器官完成分化?分化的结果是?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发育分化为 T 细胞,在骨髓发育为B 细胞。
【典型例题】讲解: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2.4《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案
第4节免疫调节【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师生交流,能够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回顾旧知、阅读文本,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能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2.学习难点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教材分析】《免疫调节》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 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
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
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教学过程】边画图边讲解。
2.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回答:(1)回忆细胞膜的结构,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2)回忆细胞的生命历程,B淋巴细胞接如果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抗体还能对它们起作用吗?1.结合课本及PPT课件展示细胞免疫示意图(教材P37图2—17),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自主学习:3.请学生完成细胞免疫的概念图:1.用课件依次展示下列问题并请学生思考讨论作答:(1)在细胞免疫的最后随着靶细胞的裂解而被释放的抗原,最终要如何被消灭?(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存在什么相似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教案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程理念本节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节《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
通过落实“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重点是第三道防线的两种作用方式、三种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2)培养学生能力:课前自学微课程,并思考整理疑难问题。
根据特异性免疫过程编排小品,在笑声中理解免疫细胞的作用机制。
图解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对比法梳理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和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关注高考题型,及时训练,并分析总结。
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正确看待艾滋病,关注艾滋病。
3、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对于免疫的部分内容,知道一些诸如淋巴结、淋巴细胞、艾滋病等生物学术语,但对于以上知识点的认识会很模糊。
本节课在重温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三道防线的防卫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学习第三道防线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免疫细胞在维持人体稳态中所发挥的作用。
4、教学思路:(1)通过微课自学,构建出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框架。
本节课重点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难点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按照“人体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活性物质等组成——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中的两种免疫作用方式”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帮助学生构建出比较完整的防御体系的知识框架。
(2)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在落实“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难点内容时,涉及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有一定难度的概念,尝试通过小品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3)关注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注意: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唾液、胃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期末复习用)
2.4 免疫调节(期末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免疫调节作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应引导学生在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作用中去认识免疫,而不是单独的介绍免疫学知识。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和过程,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这也是我们的重点。
关于免疫异常,教材有列举相应的实例,学生也可以对比着学习和分析。
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学生来说属于回顾的内容。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楚功能相对简单,免疫学的应用比较贴合日常生活,学生较易接受,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主要在知识框架的构建中一带而过,并通过课后的习题加以巩固,不做重点分析。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新授课结束之后的期末复习课。
学生学习完新授课之后,对免疫调节已具备粗浅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在这节课的知识中,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
鉴于我校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较差,主动性有些欠缺,知识体系往往不够清晰。
如果按照传统教学进行复习,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收知识,课下做题时仍然不能够熟练运用,甚至会感到厌倦或失去信心。
针对这个情况,在本节复习课的设计上,我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先做后讲,讲练结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特别注重体系构建和技法总结,让学习通过一节复习课,可以形成清晰的学习脉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尝试构建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概念模型2.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题、图解、比较、概括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免疫系统在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
用题目联系现实,在现实生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提升解题能力,倡导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教学设计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专题复习复习目标一、1(知识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同情艾滋病患者。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能力目标:(1)使学生养成查阅文献的能力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2)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复习重点和难点二、1(复习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复习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
本节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本节内容强调了免疫系统对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将免疫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计划安排2课时,今天学习的是第1课时,内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以及“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中的体液免疫。
关于新课的引入,先从介绍艾滋病的危害与预防开始,再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本节的“问题探讨”和“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从艾滋病的致死原因引入本节内容。
这样的引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
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以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为例进行分析,然后以图示的方式加以总结呈现。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主线是人体的三道防线,由于第一、二道防线的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这里只做简单的回顾。
本节的重点是关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即特异性免疫所起的作用。
首先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即以艾滋病为例,说明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细胞在免疫中重要作用,进而说明第三道防线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第三道1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针对高考对本节的要求,教师在讲解体液免疫之前,必须对“抗体”“抗原”“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向学生做必要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容易理解后面的知识。
高中生物 2.4《免疫调节》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自动调节
●拓展题
11.下图表示动物细胞。请据图回答:
(1)如果②是抗体,则该细胞是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__分化而来。分化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
第一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_________免疫
第二道防线由________和_______构成。
免
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
疫______免疫
(第三道防线)______免疫:________产生抗体
2.免疫系统的组成:
教
学
过
程
3.抗原:。如、等。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0 DCAACCBBAB
11、(1)效应B B细胞或记忆细胞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抗原经T细胞呈递给B细胞;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2)球蛋白④⑤③①(3)③高尔基体肾上腺皮质醛固酮
4)不行抗原只能与它相对应的抗体发生特殊结合,与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有关
解析: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由于RNA的单链结构易发生变异,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发生变异后,已有的抗体不能消灭它。也可能是抗体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短。流感病毒不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答案:DBiblioteka 【目标检测】●基础题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免疫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文档)_共4页
《免疫调节》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浙科版已将免疫内容列为必修三第三章的教学内容,其“具体内容标准”中包括“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新课标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且把免疫调节视为机体稳态调节的一种方式,可见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作为高考第一轮复习,本节复习课的内容重点从三道防线的组成入手,接着重点分析了人体的三道防线的作用,侧重点在特异性免疫过程,本课中心内容有:(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相关作用。
(2)特异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三道防线的组成和作用特点;理解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利用免疫内容概念示意图,复习和构建该章节网络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综合的能力;根据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流程图,培养学生自主分析的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关注自身健康,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教学重点(1)教学重点:第三道防线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及其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高二该章免疫知识的学习,对人体的三道防线已有了认识和了解,已经掌握了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也有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
但是对特异性免疫这个难点还是比较容易出现混淆知识点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1.方法:运用概念图教学法、归纳法、总结分析方法,情景教学法2.教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数码相机。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必修三课本资料第三章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结合高二所学知识从下列概念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概念画一张概念图(概念数不限):免疫防线 第一防线 第二防线 第三防线物理屏障 化学屏障 皮肤和粘膜 胃酸 唾液中溶菌酶 体液中溶菌酶 吞噬细胞 回顾高二学习免疫课的知识和概念,回答问题。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2.4免疫调节》学教案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四节免疫调节一、教学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知识要点免疫的概念: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 ,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胸腺)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骨髓:造血↑ ↑转移到淋巴器官抗原刺激干细胞↓ ↓(骨髓)B细胞浆细胞→抗体【例题1】下列既属于内分泌器官,又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BA.骨髓B.胸腺C.脾D.淋巴结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强调: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例题2】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粘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例题3】(多选)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包括ABCA、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2、抗原⑴概念: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包括人体内部和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物质。
⑵性质:①异物性。
一般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
应当指出的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有时也会成为抗原,如癌细胞等。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的抗原决定簇。
3、抗体⑴概念: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2.4免疫调节优秀教案
(三)淋巴细胞: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淋巴细胞
(四)抗原与抗体
通过分析资料理解抗原和抗体的定义和二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展示两则资料和如下图片
1.找出体液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2.哪位同学能尝试描述体液免疫的过程?
3.什么细胞能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B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多数情况下,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展示体液免疫示意图
组织学生活动
1. 学生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2. 出示某位同学构建的概念图,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改正
设置情景,引出二次免疫
1.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点?。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生物:2.4《免疫调节》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4节免疫调节》的教学设计高二生物科组陈敬霞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同情艾滋病患者。
(2)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3.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提高小组合作的意识。
(2)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三、课时安排2. 5课时四、课前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
2.制作《免疫调节》的课件五、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是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章第四节《免疫调节》。
本节主要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教学安排是两个半课时。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抵御病原体的两道防线及其作用特点。
本节将着重介绍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及其作用的过程-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由对上节内容的回顾引入本节的教学。
一般情况下,前两道防线能抵御病原体对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后,第二道防线就要发挥它的作用,第二道防线如何起作用呢?由此引出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介绍。
关于体液免疫,安排学生自己阅读相关文字部分,并找到相关问题的答案。
教师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
在体液免疫的基础上介绍细胞免疫的过程。
通过引导课本中插图的处理,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意识到特界性免疫的整体性。
知识应用环节: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释相关问题。
1教学流程大致如下:23七、板书设计第四节免疫调节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二、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1、人体的三道防线2、体液免疫过程3、细胞免疫过程八、教后反思(1)整体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些偏多。
生物必修3人教新课标2.4《免疫调节》教案
第二章第4节免疫调节一、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明确免疫系统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贡献,江面以作为一种调节方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知道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知道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理解特异性免疫作用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结合,培养学生“科学为社会、科学为大众”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养成“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毛细吸管怎么用都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研磨和过滤等操作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纸层析法是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借助动画给予直观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学生分组讨论。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以“问题探讨”引入,引起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生物必修3 2-4 免疫调节导学案(高三复习)
2012-2013 学年 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 导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20 年 月 日1 课题:必修Ⅲ—2:第4节 免疫调节导学案编写人: 审核组长: 审核主任:温馨寄语:【学习目标】1.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知识梳理】机体的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疫调节是依靠_____ 来实现的。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_______ 、_______ 或_______的场所。
如骨髓、__________ 等。
2.免疫细胞:是指发挥______作用的细胞,主要有_______和_____,其中后者又可分为_____ 和_____3.免疫活性物质:浆细胞分泌的_______ 、效应T 细胞分泌的_______、溶菌酶等。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①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_____ 、_____ 及其分泌物。
②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体液中的_______(如溶菌酶)和____细胞。
③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组成:主要由_________和______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作用:抵抗外来_____ 和抑制______等。
方式: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2.抗原和抗体(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___________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________等物质,具有__________ 、异物性、_____等特点。
(2)抗体:机体受到__________ 刺激后产生的,并能与其发生______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__________。
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 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如乳汁中)。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体液免疫:主要依靠_____细胞产生的_____进行的特异性免疫。
(2)细胞免疫:主要依靠_____细胞直接接触________,使之裂解死亡的特异性免疫。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2.4《免疫调节》教学教案
免疫调节教案教学课题:免疫调节高考考点:考点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I)考点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教学内容:1、免疫和免疫系统2、特异性免疫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教学重点:特异性免疫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教学性质:一轮复习教案教学课时:6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点目录: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类型(3)免疫系统:①物质基础(内容)②功能2、特异性免疫(1)物质基础:免疫系统(2)类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过程3、免疫异常和免疫学应用(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反应的两重性:正常免疫反应和异常免疫反应(2)免疫学应用二、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免疫和免疫系统1、免疫的概念: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出“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2、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包括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包括主要是淋巴细胞,抗体,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3、免疫系统:(免疫是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①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脏、淋巴结和扁桃体等: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内可发育成T细胞,在骨髓中可发育成B细胞。
:能产生胸腺素(是一种多肽),能诱导造血干细胞转变为T细胞,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体液免疫功能甚微;能调节T细胞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还进入血液影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②免疫细胞:-抗体结合体,但其认识作用不具有特异性;能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具有非特异性识别功能)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能识别、传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核记忆细胞;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能识别抗原,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能参与体液免疫。
效应T细胞(专一性):来源于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并分泌淋巴因子;能参与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也起一定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专题复习»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35页«免疫调节»专题复习(二轮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过程与方法:1.在复习过程中形成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的能力2.通过试题分析、练习提高审题解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观教材分析:《免疫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是人和动物体生命活动三种调节方式之一,对于生物体稳态的维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失调”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
(2)《免疫调节》是本章的前三节所介绍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有机补充,三者一起构成了人和动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网络调节机制。
内容知识量大且过程复杂。
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已经进入一轮复习,对于一轮复习的节奏、思路已经适应。
但由于时间相隔之久,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生疏,对该节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困难,大多数人只了解教材的表面知识,比较难以在新问题和生活实践中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教学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设想:紧抓课本知识网络,以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失调和应用为主线,通过创设新教学情境、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结合资料分析、识图解图、比较、概括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课题: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我们周围充满了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当它们侵入人体时,就需要我们的免疫调节发挥作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免疫调节》的具体内容。
免疫系统与各种病原体作战时,有哪些战士在冲锋陷阵?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3、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提出问题:1、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脾)2、淋巴细胞由什么细胞分化而来?(造血干细胞)【设计意图】:当堂识记,强化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的整合。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一)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结合动画和图片,说出免疫系统的战士们又组成了几条防线呢?(二)免疫的分类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依靠淋巴细胞、抗体进行免疫【设计意图】:简单知识,学生当堂识记,夯实基础。
图片和动画演示非特异性免疫,请学生识别,幽默有趣,加深印象。
1、认识抗体和抗原思考问题:说出下列情况所发生的免疫类型?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家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
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
答:体液免疫。
血清的有效成分是抗体。
抗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专门抗击某种病原体的蛋白质。
思考问题:骨折后装入的钢钉是不是抗原?答:不是抗原。
因为钢钉无表面蛋白,不能被识别,不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设疑诱思、引导分析、图形识别。
【主体环节设计意图】:小组内讨论交流,在复习过程中形成快速系统的整合知识的能力,树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观。
2、体液免疫过程合作探究:1、尝试用概念图的形式将体液免疫过程构建出来。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哪些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哪些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生:浆细胞。
吞噬细胞。
记忆细胞、T细胞、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设计意图】: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及时巩固重、难点,训练学生关注细节。
结合教材(37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分别起什么作用?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几个条件?(2)抗体由什么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的目的是什么?(3)记忆细胞有何作用?发挥作用的特点是什么?生:(1)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大多数病原体,暴露其特有的抗原,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并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
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两个条件:抗原的直接刺激,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刺激。
(2)浆细胞。
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同一种抗原第二次侵入时;产生抗体更快、更多。
师: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一旦病原体躲进细胞,就需要启动细胞免疫。
3、细胞免疫要求学生结合图形,阅读课本P37-38,回答下列问题:(1)遇到哪些病原体细胞免疫才会启动?生:病毒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胞内寄生菌。
(2)效应T细胞有没有接触抗原?其作用是什么?生:没有。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细胞免疫的结果是什么?最后抗原是如何消灭的?生: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抗原失去了寄生藏身的基础,暴露在体液中,被体液中经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合作探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二者的关系:两种免疫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合作探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二者的关系:两种免疫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了解其内容和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新教学情境、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结合资料分析、识图解图、比较、概括等方法,构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模型,辨别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和关联性,理解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1.内容2.意义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教师出示患者图片和课前收集的资料简介其病因。
通过讨论哪些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提出问题:你会给他一个拥抱吗?为什么?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讨论:以下行为是否有可能传染艾滋病:(1)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2)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3)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4)与艾滋病患者拥抱;(5)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6)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7)输入含有HIV的血液;(8)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9)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10)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可能的是:(2)、(5)、(7)、(10),因为这些行为中都可能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
【设计意图】:关注艾滋病的传播和防治现状。
认同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
四、免疫学的应用1.免疫预防2.免疫治疗3.抗原检测4. 器官移植练一练1.(2016·山东临沂调研)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B.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C.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D.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是HIV病毒杀死了大量人体细胞所致2.下列与特异性免疫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内并大量繁殖时消灭该病毒首先通过体液免疫途径B.当机体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感染时,免疫系统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浆细胞C.当机体再次受到同种病原体感染时,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的细胞是记忆细胞D.与记忆细胞相比,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较发达直击高考1.(2015·课标卷Ⅱ,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2016·全国课标卷Ⅰ,3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
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 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到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高考,建立自信。
同时训练学生提取关键词,知识迁移等多方面能力。
小结:人的生存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
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作战目的,就是保护自身不受这些病原体的侵犯,并预防肿瘤的发生。
艾滋病毒的主攻目标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各种病原体就会长驱直入,使人发生严重的感染或癌症,甚至死亡。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关注健康、关爱生命、保护自我,才能为明天的起航做好准备。
教学效果预测:本课是二轮复习课。
高三学生对《免疫调节》已经具有粗浅的了解和初步的基础,并且认知结构已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学习动机有一定内在的信念,认知活动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这一节知识中,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对该节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困难,大多数人只了解教材的表面知识,比较难以在新问题和生活实践中进行迁移运用。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艾滋病、过敏反应以及免疫学的应用的相关知识。
免疫学的应用密切涉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切身的体会。
因此通过新情境的创设,反而能帮助学生加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