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微课程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程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程设计教案二、微课程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基本类型。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微课程重难点:1. 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难点:三角形分类及应用。

四、微课程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PPT、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2.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五、微课程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1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认识?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 知识讲解(15分钟)2.1 利用PPT介绍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性质。

2.2 讲解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3 举例说明三角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0分钟)3.1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三角形,观察和总结三角形的性质。

3.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为三角形。

4. 课堂互动(5分钟)4.1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三角形知识解决以下问题吗?示例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长。

示例2:一个锐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60°,另外两个内角各为多少度?4.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5.1 总结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强调其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2 提出拓展问题: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应用?六、微课程教学反思:本微课程通过导入、知识讲解、实践操作、课堂互动和总结与拓展等环节,旨在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通过课堂互动,检验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讲解。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5篇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5篇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5篇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内容:老师说出指令:向前两步,向后两步;向前一步,向后三步;向前两步,向后一步;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

问题见教材。

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

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举例说明:3、2、0.5、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3、-2、-0.5、- 等是负数。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展示图片(又见教材P5图1.1-2-3)让学生观察地形图上的标注和记录支出、存入信息的本地某银行的存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微课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微课初中数学教案模板

【课题名称】: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教学难点】1.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2. 复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什么是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是什么?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 教师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互动】1. 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2.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1. 教师提供一些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方法,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人教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人教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人教版一、微课设计背景平方根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新的知识领域。

通过平方根的学习,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微课设计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方根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平方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微课设计思路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出平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自主学习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平方根的性质。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拓展:学生总结平方根的知识点,并进行拓展思考。

四、微课教学过程1. 导入: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6的平方根是多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观看微视频,学习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非负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x是a的一个平方根。

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平方根的性质。

实验1:学生用计算器求出一些数的平方根,观察结果。

实验2:学生用平方根的性质,判断一些数的平方根。

4.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题目1:求下列数的平方根:9,-16,25。

题目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2的平方根是4;-9的平方根是3。

5. 总结拓展:学生总结平方根的知识点,并进行拓展思考。

问题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有什么区别?问题2: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五、微课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初中数学微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程教案二、课程类型:新授课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周角定理的概念,掌握圆周角定理的内涵和外延。

2. 培养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圆周角定理的定义及证明。

2. 圆周角定理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问题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周角与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2. 微课教学:a) 圆周角定理的定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b) 圆周角定理的证明:通过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让学生理解圆周角定理的合理性。

c) 圆周角定理的应用:举例说明圆周角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圆周角定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圆周角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七、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圆周角定理的讲解。

2. 练习题:有关圆周角定理的练习题。

3. 教学PPT:展示圆周角定理的相关内容。

八、教学时间:45分钟九、教学方法:1. 问题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微课教学法:利用微课视频讲解圆周角定理,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3. 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反思法:让学生在总结和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

初中数学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10分钟微课教学设计
第1篇: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角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角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是学完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延续,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学_ 将为后面学_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_有重要的意义。

作用:
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学_、主动学_打下基础。

2、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感知知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

2、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_积极性。

课题:4.3.1 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定义及有关概念,从运动的观点理解平角、周角;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点:角的概念;难点:从
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的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一、微课主题:有理数的加减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教学内容:(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教学方法:采用动画演示、例题讲解、互动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

(2)讲解: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并通过动画演示进行直观展示。

(3)练习:给出例题,让学生跟随讲解步骤进行练习。

(4)互动: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二、微课主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正确解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2. 教学内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形如ax+b=0的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例题演示、练习、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1)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2)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并通过例题演示。

(3)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跟随讲解步骤进行解题。

(4)互动: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三、微课主题:几何图形的认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正确识别和描述几何图形。

2. 教学内容:(1)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3)圆形:所有点到一个中心的距离相等。

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讲解、互动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

(2)讲解:讲解矩形、三角形、圆形的特征,并通过图形动画进行展示。

(3)练习: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识别和描述给出的几何图形。

(4)互动: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互相提问、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四、微课主题:数据的收集与处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方法,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教案目标本微课旨在通过数学微课教学的方式,帮助初中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相关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1.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直线的性质和分类3.角的定义和分类4.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5.常见的四边形和特殊的四边形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直线的性质和分类3.能够定义和分类角4.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5.认识常见的四边形和特殊的四边形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兴趣和思考。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发问,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步骤二:概念讲解1.介绍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通过实际例子和图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步骤三:性质探究1.分别引入直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交流,整理总结这些性质,建立学生对性质的清晰认识。

步骤四:分类与演练1.基于已学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对直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分类。

2.利用具体的题目和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演练,巩固他们对分类方法和性质的理解。

步骤五: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方式应用几何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工具1.教学PPT:用于呈现概念和性质的图示和例子。

2.黑板和粉笔:用于学生的思维导图和总结整理。

3.练习册和作业:用于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活动,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改: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反馈:通过询问学生的学习感受和理解程度,了解他们对本次微课的反应和收获。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微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直线、角、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和性质。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五篇范文)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五篇范文)第一篇: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三)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初中数学微课系列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微课系列教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初中数学微课系列二、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所学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内容1. 教学单元:根据初中数学课程设置,将微课内容分为多个教学单元,如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2. 微课主题:每个教学单元下,设置若干微课主题,如一元一次方程、平行线性质、概率初步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生活实例、趣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微课主题。

2. 微课播放- 播放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

- 视频中可穿插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互动环节- 针对微课内容,设计一些互动问题,让学生在评论区留言或进行在线答题,提高学生参与度。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4. 总结与巩固-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自我检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教师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互动环节的表现、课后练习题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家长评价:家长关注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微课视频:制作高质量、内容丰富的微课视频,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2. 互动平台:搭建在线互动平台,方便学生提问、交流。

3. 教学课件:制作配套教学课件,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对微课内容进行反思,优化微课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关注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模板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模板

一、课题名称《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教学难点:- 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 解方程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实际生活案例,如购物找零、行程问题等,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强调方程中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课堂练习-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答;- 各小组汇报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总结提高-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3. 实际生活案例。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3. 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微课学习,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题:[课题名称]2. 教学重点:[重点内容]3. 教学难点:[难点内容]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生活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微课学习- 观看微课:学生自主观看微课,了解新课的核心知识点。

- 互动交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观看微课的心得体会。

3. 课堂互动- 知识点讲解:教师针对微课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 练习题讲解: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4. 总结与作业-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微课内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3.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2.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3. 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以下为微课教案范文的具体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微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3. 教学难点:如何确定方程中的未知数和方程的系数三、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计算商品价格,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初中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优秀微课教案模板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微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课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

2. 教学难点:本节课中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解题方法、技巧等。

三、微课设计1. 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课程:a. 结合实例,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b. 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c. 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动画、图片等,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3. 互动环节:a. 设置提问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b.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4. 总结提高:a.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b.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c.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新课相关的图片、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吗?”2. 新授课程a.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如概念、定理、公式等。

b. 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如解题方法、技巧等。

c. 通过多媒体展示,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3. 互动环节a. 设置提问环节,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b.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c.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

4. 总结提高a.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b.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c.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 掌握平方数的概念和特性; - 能够正确求解平方数的算式; - 发现平方数之间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方数的概念和特性,求解平方数算式;•教学难点:平方数之间的规律的发现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学用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学生练习册。

•教学材料: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的PPT。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讲师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平方数是什么,例如:小明有一块正方形的土地,每边长为3米,那么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让其认识到正方形的面积即是边长的平方,即3米 *3米 = 9平方米。

那么9就是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一个平方数。

步骤二:探究1.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更多的平方数例子,并记录在白板上。

2.学生报告小组讨论结果,讲师梳理整理,展示在课件上。

3.引导学生总结平方数的特点,例如:平方数都是某个数值的平方,平方数的单位是面积单位等。

并记录在白板上。

步骤三:引入平方数的性质1.利用PPT展示平方数的定义和性质,具体包括平方数是自然数的平方、相邻平方数的差、平方数的个位数等内容。

2.通过多个例子的讲解说明平方数的性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步骤四:练习1.发放学生练习册,并布置若干练习题,包括计算平方数、判断是否为平方数、填空等。

2.讲师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回答疑问。

步骤五:拓展1.讲师用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拓展平方数的应用,例如:一个方形花坛占地面积是36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米?2.学生进行思考并作答,讲师带领学生讨论并给出解答。

步骤六:总结1.讲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包括平方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学生在学习笔记本上完成本节课的总结。

五、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练习册剩余题目。

2.要求学生每天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记录它们可能的平方数特性。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1. 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基本性质;
2. 理解正比例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3. 掌握解直线与圆的交点问题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掌握其基本性质。

2. 研究环节
1)讲解正比例函数及其基本性质,并提供相应的例题让学生练。

2)讲解直线与圆的交点问题的基本方法,并提供相应的例题让学生练。

3. 巩固环节
提供足量的练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研究成果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能够:
1.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基本性质;
2. 理解正比例函数及其基本性质;
3. 掌握解直线与圆的交点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基本性质,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正比例函
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解直线与圆的交点问题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还提供了足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标。

同时,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更好地吸引学生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微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的关系;3.运用概率进行问题解决。

二、教学重点1.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概率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关系;3.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本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概率的计算方法;3.概率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关系;4.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概率的概念,如投掷骰子的问题。

(2) 解释概率的定义解释概率的定义:“某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举例说明。

(3) 讲解概率的基本性质介绍概率的基本性质,如非负性、规范性和可加性,并给出相关的例子。

2. 概率的计算方法(1) 事件发生的方式讲解事件发生的方式,如随机实验和等可能性实验。

(2) 计算概率的方法介绍计算概率的方法,包括频率法和几何法,并通过示例演示。

3. 概率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关系(1) 概率与可能性的区别与联系对比概率和可能性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

(2) 运用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概率计算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计算概率。

4. 概率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1) 实际问题的引入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如抽奖、扔硬币等。

(2) 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将概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具体的计算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举例和示范来讲解概念和计算方法;2.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

六、教学资源1.投影仪2.骰子3.黑板/白板和粉笔/白板笔七、教学评价1.随堂小测:通过出题测验学生对概率的理解程度;2.课堂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阅读课外参考书籍,拓宽概率知识。

以上是初中数学微课教案的范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

原创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原创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

原创初中数学微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微课,学生应能够: 1. 理解数与代数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代数解决问题;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能够正确列方程并解答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理解数与代数的关系;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难点: 1.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 2. 理解方程组概念并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代数”一词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关系。

步骤二:知识讲解1.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代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表达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步骤三:一元一次方程组1.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场景,并进行相关练习。

步骤四:巩固练习1.给学生分发练习题,并在黑板上出示部分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题。

2.师生互动,共同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答案。

步骤五:拓展延伸1.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解决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在课堂练习中,观察学生的解题方法和答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2.结合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可以进行小组或个人作业,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微课注重将代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讲解概念和解题方法,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但在评价环节,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学生,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应用数学中的代数知识,包括等式和方程;2.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二、教学内容:1. 代数基础知识回顾: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变量的意义;2. 方程的解法:化简、平移、合并同类项等方法;3. 实际问题的建模与求解: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方程进行求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化简方程与解方程的方法;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3.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 提问:你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解决方程的问题吗?可以举例说明。

- 引导学生回忆代数基础知识: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变量的意义。

并通过简单的方程解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 通过教师讲解,引入化简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 通过示例演示不同类型方程的应用和解法;- 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是使等式成立的数值或变量。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解答疑问;- 随堂辅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拓展应用(15分钟)- 提供一个生活实例,如:在购物时遇到满减优惠,通过建立方程来判断购物需要满足的条件,并进行求解;-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小结(5分钟)- 归纳总结化简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 强调将代数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联系。

六、课堂作业1. 完成课上未能完成的练习题;2. 思考并总结一个实际生活中和方程相关的问题,并解决它。

七、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了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

通过建立方程模型,学生既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可能有些学生对建模过程和解方程的步骤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之后的课程中进行巩固和拓展。

初中数学微课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微课课程设计

初中数学微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如代数、几何、概率等;2. 能够运用数学公式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软件或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展示等形式,学会倾听、表达和思考;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敢于面对数学难题;2.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养成勤奋、严谨的学习态度;3.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依据,结合微课教学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但个体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基础,结合微课教学特点,选取以下核心教学内容:1. 代数基础: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其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几何图形:涵盖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概率统计: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统计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函数及其图像: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基本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培养学生运用函数模型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第二周:不等式及其应用第三周: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第四周: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第五周: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第六周:统计图表的制作与分析第七周:一次函数及其图像第八周:二次函数及其图像教学进度按照以上安排进行,每节课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数学核心知识点。

初中数学微课创意教案模板

初中数学微课创意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核心数学概念和公式。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微课视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公式。

-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复杂公式的推导过程。

-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微课视频,展示与本节课相关的趣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 通过微课视频,讲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公式,重点突出难点。

- 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3. 互动环节- 设计趣味数学题,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 实践应用- 提供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总结归纳- 通过微课视频,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 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6. 布置作业- 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成果性评价:-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 评价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教学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 根据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创新:- 不断探索微课教学的新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提技能——题组训练
.
.
.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法因式分解。
五:学习小结【方法一点通】
对于一个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考虑提取公因式,首项符号为“”号时,提取的公因式符号为“”号
()再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完全平方式的特点:
备注:、必须是三项式(或可以看成三项的)、有两个同号的平方项、有一个乘积项(等于平方项底数的±倍)
【微总结】
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应满足三个条件:
()项数是三项.
()其中有两项同号且能写成两个数或式的平方.
()另一项是这两数或式乘积的倍.
.【示范题】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微点拨】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先提取公因式,然后三项式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微变例题,让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当首项的符号是“”号是,提取的公因式符号一般也是“”号。
.例题通过“一”变“四”,讲解了完全平方公式法的基本类型,全面而自然,特别是“示范题”,通过微变,学生非常容易的找出是一个式子,如果单独列出这一类型题目,学生就会觉得相当难,无从下手。
.在恰当处加入“微点拨”与“微总结”,让学生更加明白,学起来更加高效。
呈现方式:用和录屏软件制作为视频形式呈现。
简记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在中央。
六:课时提升作业
利用因式分解计算下列各题:
() () ,其中
设计意图:熟练运用完全公式解决问题,体会这种因式分解法的用途。
设计理念与特色:
理念:基础、实用、有效,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题题相扣,深入浅出。
特色:.通过“基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完全平方式,掌握该种方法的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基础沉淀
填空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
思考: ?
二:新知发现
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式
()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的积的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两个数的平方和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差的平方
特点:.三项,.两个平方项,两个数乘积的正或负二倍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学校:罗外初中实验部设计者:卢美红时间:年月日
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法)
教学对象
八年级上
时间长度
分秒
教学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2.理解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式的特点,准确确定与
3.能够熟练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教学资源与环境:
本内容取材于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它属于本章的第三节“因式分解”的第三课时,是继整式乘法公式后,又在学习了提公因式与平方差公式法因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因此对于学生,本内容有一定的基础,但又区别于前面的学习内容。它是学习分式等内容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基础考点。但是,由于公式本身的特点,教师在用语言表述时常常会模棱两可,学生在用抽象思维理解公式时也往往会困惑多多,不能准确找出与。
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微变,让学生顺其自然的知道完全平方式的两个平方项不一定都为正,同负也可以通过变号来实现公式的应用,即平方项只要是同号即可。
.【示范题】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微点拨】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三项式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把看为整体。
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微变例题,让学生理解公式中的与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子。
三:析典例——方法归纳
【示范题】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
【微点拨】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二项式考虑平方差,三项式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自主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观察、思考,认识完全平方公式法因式分解的本质,体会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
.【示范题】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微点拨】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三项式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