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
作为大学生,他们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审美修养不仅关乎个人的艺术鉴赏能力,更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亟待我们的关注和探讨。
一、审美教育的概念审美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美感养成、艺术批评等方面的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艺术、美学修养的发展。
审美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让学生对美的价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并培养其良好的审美视角、触角和感觉,提高感性认识和知识性认识相统一的能力,进而评价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艺术品。
二、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对艺术和审美的需求也不断升高。
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年龄、性格、经验无法达到艺术鉴赏的专业水平,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深度、有广度、有纵深的视野,缺乏综合鉴赏和批评的能力。
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教育内容单一化。
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往往局限于一些有偏见性的课本教育,枯燥无味,缺乏与生活相连、与肌肉相联的真实呈现。
2.教学方法单一化。
现今的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对不同的审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缺乏掌握,不能够有效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和艺术创造能力。
3.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现今的部分大学生对审美教育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既有学生个体因素造成的,也有课程内容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引发的。
三、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的策略数据显示,良好的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很有帮助,所以大学生的审美修养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尽力发展的。
接下来,我将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的教育方式、课程安排、教育环境等方面给出建议。
1.多元审美教育课程设置多元审美教育课程应包涵广义的影像研究、戏剧艺术、建筑艺术、设计艺术、音乐艺术等各类审美领域。
教育者应扎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从审美能力提升、美学素养陶冶两方面“入手”,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方案,保障学生生涯、课程设计有序、课程周期、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之间有机衔接。
艺术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艺术系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摘要本文对艺术系毕业论文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了不同艺术领域的相关研究和理论作品。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帮助艺术系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提升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素养。
一、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文化是艺术系毕业论文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文化可以被视为艺术的基础和背景,艺术则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在这一主题中,许多文献研究了艺术如何反映和影响社会文化,以及艺术如何在特定文化环境下产生和发展。
例如,某些文献探讨了艺术如何反映社会价值观、道德标准和政治环境,以及艺术如何成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
二、艺术与身体艺术与身体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
艺术的创作和表演往往涉及身体的动作、姿势和表情。
因此,一些文献探讨了艺术如何通过身体表现情感和想法,以及艺术如何与身体健康和运动相关联。
另外,还有一些文献研究了艺术如何通过身体表达社会和政治议题,以及艺术如何对身体形象和身份认同产生影响。
三、艺术与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许多文献研究了艺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创作和表演,以及艺术如何与科技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
一些文献还探讨了艺术与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新兴科技的关系,以及这些新兴技术对艺术形式和观众体验的影响。
四、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是艺术系毕业论文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些文献研究了艺术如何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及艺术如何通过艺术介入社会并影响社会变革。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探讨了艺术在社会中的功能和意义,以及艺术如何对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认同产生影响。
五、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艺术系毕业论文中的另一个研究领域。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
许多文献研究了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艺术教育的目标、方法和评价体系。
一些文献还研究了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艺术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
大学生审美现状研究报告
大学生审美现状研究报告引言:审美是人类自我表达与欣赏的一种能力,也是文化与时代的反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大学生审美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大学生审美现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影响因素,并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提供参考。
一、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大学生审美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传统审美观念的基础上,他们更加追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不再满足于传统艺术形式,他们更愿意接触和欣赏新兴的艺术表现方式,如街头艺术、数字艺术等。
同时,大学生的审美趋向也呈现出年轻化和时尚化的特点,他们更加关注时尚潮流和流行文化,通过穿搭、化妆等方式展现个人审美品味。
二、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影响因素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环境:文化环境是塑造人们审美观念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中,受到全球艺术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这使得他们的审美观念更加包容和开放。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审美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大学生可以轻易地获取各种艺术、时尚等领域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审美收藏和体验,这种互动对他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审美观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和展览,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艺术视野;另一方面,学校课程中开设的艺术类选修课也提供了学生发展审美兴趣和能力的机会。
三、大学生审美教育的思考针对大学生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大学生的审美教育:1. 多元化教育内容:审美教育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不仅要传授传统艺术形式的欣赏技巧,也要引导学生接触新兴的艺术表现方式,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2. 互动式教育模式:在审美教育中,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与艺术作品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美术教育文献综述范文
美术教育文献综述范文美术教育文献综述是对相关研究和文献的系统回顾,旨在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为读者提供对特定主题或领域的深入理解。
以下是一个关于美术教育文献综述的范文:标题:美术教育文献综述:理论、实践与未来发展引言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术教育领域相关文献的综述,系统总结美术教育的理论框架、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美术教育哲学观点不同的哲学观点对美术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美学的认知理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存在主义的个体关注等都在美术教育理论中找到了具体应用。
发展主义视角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理论强调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推崇以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方式。
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倡导在教育中融入不同文化元素,促进学生对全球文化的理解。
二、美术教育的实践经验艺术创作的教学方法文献中对于艺术创作教学方法的讨论涵盖了项目制学习、合作式学习、个别化教学等多个层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技术与创意的平衡在数字时代,技术与创意的平衡成为美术教育的热点问题。
研究者们讨论了数字媒体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强调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
社区参与与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美术教育在社区中的作用,提倡通过社区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三、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科技与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者们开始思考如何将新兴科技融入美术教育,以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同时也需要平衡传统手工技能的传承。
全球化视野美术教育需要更加关注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美术教育专业人才。
跨学科融合将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跨学科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和全面的学习经验。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教育学理论
杜威的教育思想:审美教育是培养完整人的必要手段,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美育与德育、智育相辅相成,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席勒的美育思想:审美教育能够解放人的感性,培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马克思的审美教育思想: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大学生的 审美创造力和文化素养的提升。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
审美教育的实施途
04
径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开设美学、艺术鉴赏等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 教学改革: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和创造力 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艺术展览、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深入了解社会文化现象,增强审美体验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组织文化沙龙、读书会等,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提高文 化素养。
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 动,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 力。
开展校园文艺比赛,激发学 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表
演能力。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 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
审美情趣。
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
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实习等,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重视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 特点,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的审美 创造力。
多元化教育方式: 采用多种教育方 式,如艺术欣赏、 审美实践等,引 导学生自主探索 和体验。
创新性内容:结 合时代特点,创 新审美教育的内 容和形式,如数 字艺术、虚拟现 实等,满足学生 个性化需求。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论文总本
分类号密级U D C 编号X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当代大学生加强审美教育的问题研究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2009年12月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XX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摘要美育是人类教育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德育、智育、体育相提并论的教育科目。
高校审美教育是通过对美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造就以人文修养为底蕴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我国大学生面临着全新的社会环境,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发展。
所以,对当前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本文主要是基于我国当前的现实背景而展开的,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文献法、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研究发现:(1)我国大学生接受审美教育的环境较差,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体制发展相对滞后。
(2)我国大学开设的审美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实际成效不显著,大学生本身并没从中获益,且课程缺乏完整评估体系,大学审美教育工作形同虚设。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审美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当代社会,审美观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和变革。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许多女大学生受到了来自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对时尚、流行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审美取向逐渐向着时尚、个性化和外表美靠拢。
随着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角色的重新思考,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也倾向于更加注重内在美、自然美和独立思考。
与此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审美观的单一化和浅薄化。
受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影响,许多女大学生审美观逐渐向着“网红脸”、“欧美范”等固定的审美模式靠拢,缺乏个性和深度。
其次是审美观的功利化和市场化。
许多女大学生将审美观念仅局限于对外表美的追求,而忽视了内在品质和精神世界的培养。
最后是审美观的片面化和极端化。
一些女大学生过分追求完美外表,而忽视了身心的健康和均衡发展。
二、创新研究的方法与途径针对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现状问题,我们需要开展一系列的创新研究,以促进其审美观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首先是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女大学生对审美观的认知和态度,探索其审美需求和取向。
其次是建立专门的研究团队,深入分析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挖掘潜在的影响因素。
也应加强与相关学科和机构的合作,借鉴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形成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在研究途径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专题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组织文化沙龙等,邀请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参与,搭建学术、行业和社会的交流平台,促进视野的拓展和理念的碰撞。
也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和网络平台,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组织文化旅行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创作和研究,提高审美观的修养和素质。
三、创新研究的内容与重点在创新研究内容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多元化、深化和均衡发展:1. 个体差异化和多元文化:充分尊重每个女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取向,打破审美观念的单一化和千篇一律,鼓励学生接触多元的文化、艺术和生活体验,拓展审美视野和思维方式。
最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文献综述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文献综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文献综述二、文献的来源与国内外审美教育的研究动态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审美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比较热门的话题。
审美教育在育人成材的语文论文过程中有它独特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和文体结构的美,多手段、多方法地开展实践和研究活动,让学生从感悟中体验美,从创造中获取美,使他们增强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本文从教师应当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综述。
《国家教育方针》指出,我们的教育要使受教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看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提倡注重教育的“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
这是我们当今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新时期对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在这一形势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文献本次所综述的文献,大部分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中少部分来自书籍和报刊。
(一)文献来源。
(二)研究动态。
随着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审美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比较热门的话题。
西方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美育就是当时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曾对美育有过深刻的论述。
而在中国,先秦时期的孔子把“礼乐”定为学校教育内容“六艺”的首位,其中“乐”为审美教育的范畴,到了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先后提出了美育的主张。
至今,国家一直在提倡审美教育,虽然由于历史原因一度中断。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们用来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
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文献综述
马 丁
( 海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乌 内蒙 古 乌海 060 ) 10 0
摘 要 :随 着人 类社 会 精 神 文 明 的 高度发 展 , 美教 育 越 审 来越 成 为 国 内外教 育界 比较 热 门 的话题 。审 美教 育在 育人 成 材 的语 文论 文过 程 中有 它独特 的 作用 。在语 文教 学 中 . 师要 充分 教 地 利 用教材 中的语 言 文字 和 文体 结构 的 美 . 多手段 、 多方 法地 开 展 实践 和研 究活 动 , 学 生从 感 悟 中体 验 美 . 创造 中获 取 美 , 让 从 使他 们 增 强审 美能 力 . 完善 人格 素质 , 实现 自我价 值 本 文从 教 师 应 当如 何在 语 文教 学 中对 学 生进行 审 美教 育进行 了综 述 关 键词 : 文 教 学 审 美教 育 文 献 语
、
引 言
《 国家 教 育 方 针 》 出 , 们 的 教 育 要 使 受 教 育 的 德 、 、 指 我 智 体、 、 美 劳全 面发 展 。《 课 程标 准》 审 美 教 育 看 作 是 语 文 教 新 把 学 的重 要 内容 。 课 程 的 基 本理 念 中指 出 . 文 课 程 还 应 重 视 在 语 提 高学 生 的 品德 修 养 和 审美 情 趣 。 《 国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纲 在 中 要》 中也 提倡 注重 教 育 的 “ 个 方 面 ” 进 行 全 面 育 人 的 素 质 教 三 , 育。 这是 我们 当今 现 代 教 育 的要 求 , 时新 时 期 对 语 文 教学 的 同 美 育 功 能 也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 么 在 这 一 形 势背 景 下 . 师 那 教
大学生审美教育论文.docx
学校的理论教育与未来职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实现了理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达到最佳组合,而且提供给大学生审美教育以新的教学手段,对提升大学生审美人格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研究不同实践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审美人格的促进,对大学生人格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不应局限于校内的培养,只有通过具体的职业实践,才能够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专门型人才。
专业化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指学生参与真正的职业实践,除在校内参与实践之外,还应发掘校外优质资源,到院团中去,到中小学中去,实行校外导师指导,采用研究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校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构建稳定长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实践基地是联系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的纽带和桥梁。
学生通过实践基地的实习与实践参与,丰富了知识,拓宽了视野,积累了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学校通过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与用人单位保持长期密切的联系。
用人单位及时地向学校提供反馈信息,学校根据信息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人才培养能够顺利进行,从而积累宝贵的经验。
另外,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创新能力又取得了创新成果。
可见,建立稳定校外实践基地对大学生审美人格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要围绕办学特色、科研实力进行管理运行创新,认真组织科研团队,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建立专业培养指导及问题解决机构。
同时,鼓励参加工作的学生毕业后回校举办座谈会,与师生交流经验与体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学校需要定期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及时地做出规划和调整。
学校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的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合作的投入,进一步提高合作的质量。
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对自身的提升不仅具有显性的效果而且也具有隐性的结果,学校指派学生参与校外实践的同时也要保证为实践单位提供理论上的服务,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艺术发展规律传递到用人单位中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保证实践单位的用人热情,使他们的投入产生丰厚的回报。
美育文献综述范文
美育文献综述范文美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培养人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美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有很多关于美育的文献综述。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范文:美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培养人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美育不仅仅是传授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艺术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美育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美育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化。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美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到美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
一些研究聚焦于美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例如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另一些研究关注美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例如美育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美育在促进社会和谐、文化交流、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文献综述关注美育的实践和发展。
他们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探讨美育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例如,一些研究关注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角色和地位,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另一些研究则关注美育在社区和家庭中的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文化活动和艺术教育,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美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理念,对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于美育的文献综述涉及到美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美育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美育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更好地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审美教育即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关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出现了不少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教育文献综述一.引言学术界关于美育的本质属性,曾有学者这样归纳:“一种是认为美育从属于德、智、体三育,我们把它叫做‘从属论’;一种认为美育是一种形象的教育,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形象教育论’;一种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我们把它叫做‘情感教育论’。
”从而将美育定义为“就是借助美的形象的手段(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
”[1]或者干脆将审美教育分为“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它侧重于对象之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
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2]。
而后者的解释侧重于审美心理学方面,类似的观点都得到一般认同。
为了便于文章主题的展开和普遍的理解,笔者在此基础上将“美育”进一步定义如下:审美教育,即美育,狭义说来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陶冶和塑造的教育活动。
广义来说是指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中一切美的形式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使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产生审美反映,达到美化人们的心灵、语言和行为,提高人们的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而大学生审美教育,就是采用某种美的形式培养在校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对话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既是一次心理活动,也是一次教育活动,更是一次社会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来说,既有社会转型时期赋有的特殊涵义,也有青年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社会,审美观念日益重要,对个体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群体,女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未来建设者和传播者,在审美观的塑造和培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审美趋同化、审美浅薄化、审美盲从等现象普遍存在。
对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研究和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特点、影响因素、培养方法以及其对审美观培养的态度,旨在为西安思源学院和其他高校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当前情况的深入调查和分析,结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将研究的重心放在如何有效地培养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在人文关怀与社会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推动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为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审美素养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审美观培养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审美观培养可以提升女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使她们更加有品位、有文化和有修养,具备欣赏和鉴赏美的能力。
审美观培养可以帮助女大学生拓宽审美视野,增强审美情感,培养审美情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感受美的存在,增强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审美观培养还可以促进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培养其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有利于提升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对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的特点、影响因素、培养方法以及态度,可以为推动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提升女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贡献积极力量。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深入分析其特点、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同时了解女大学生对审美观培养的态度。
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大 学生审美教 育研 究文献综述
回 诸 小妮
内容 摘 要 : 审美 教 育 即美 育, 党 的教 育 方针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 对 青 年 大 学 生 进 行全 面 素 质教 育 的重 要 内 是 是 容 , 高 校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分 。 美 育有 着 独特 的 功 能和 作 用 , 是 其 他 教 育 所 无 法 替 代 也是 这 的。 关 于 大学 生 审美 教 育 研 究 , 出现 了不 少 有 较 高 学术 价 值 和 启 发 意义 的研 究成 果 , 文试 对 大 学 生 审 美教 育 本 的主 要研 究文 献 进行 简单 的 综述 。 关键词 : 大学 生 审美 教 育 研 究 文 献 综述
一
.
引 言
的形 式 , 学 生 进 行 说 教 ; 果 问 对 如 题 严 重 , 们 便 依 赖 于 心理 辅 导 。 我 如此教育 , 者认 为只是治标 , 笔 不
能治本。
于大 学生 审美教 育 的研究 中 , 关 于通 过 某 一 学 科 或 专 业 探 讨 大 学 生 审美 教 育 的 比较 普 遍 。 ( ) 总 体 上 对 大 学 生 审 美 一 从 教 育 强 调 其 重 要 作 用 ,通 过 论 文 能得 以 阐 释 。主 要 有 张 纯桂 等 学 者 在 《 强 对 大学 生 的 审 美 教 育 》 加 中认 为 : 强 大学 生 的 审 美 教 育 , 加
近 年 来 ,大 学 生 的 审 美 教 育 成 为 社 会 各 界 关 注 的焦 点 ,普 遍 认 为 ,当 代 大 学 生 的审 美 素 质 与
文 化 层 次 相 背 离 。大 学 生 正 值 风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摘要]审美教育即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本文就高校如何采取积极的对策,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审美教育与德智体三者紧密联系为统一的整体,相互渗透与制约,共同构成社会教育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起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作用,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它具有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新世纪人才不可忽视的教育。
什么是审美教育呢?其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人性,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自身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的终极追求。
而审美教育强调的是让你体验美好,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体验崇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一、我国普通高校目前审美教育现状审美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走向正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审美教育的现状更不乐观,多数高校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必要的场地设施,没有课程设置,更没有监督和评估机制。
有些学校虽开些(讲座式)选修课,但学生只对部分课程感兴趣,如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而对系统性审美教育不感兴趣。
那么,在新时期应如何加强和规范大学生审美教育是我们有待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近几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重视,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美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普通高校的美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
但是,从教育的全局来说,美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课程设置问题、教材问题、师资队伍问题、设备设施问题、经费问题等等,需要各方通力合作,要不懈努力,尽早落实,为促进当代大学生搞好审美教育创建良好条件。
2012110204[提纲]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给西南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宋丹代写的论文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1.4研究方法1.5文献综述1.5.1 国外研究1.5.2 国内研究1.5.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二章概述2.1 相关概念2.1.1美与审美2.1.2 审美教育2.2 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2.3 审美教育与德育的关系2.4 我国大学审美教育发展过程第三章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调查分析3.1 调查介绍(问卷及设计原则)(问卷的设计可根据3.2中各个方向设计)3.1.1 调查目的3.1.2 调查方式3.2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调查数据分析3.2.1 教育理念3.2.2课程设置3.2.3教育资源利用3.2.4 教育方式方法3.2.5 教育效果3.3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原因分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政府的管理原因;社会的文化原因;学校的认识原因,课程设置原因;个人的认识原因,个人素质原因,个人知识原因)3.3.1 政府经济管理3.3.3 社会文化3.3.3 学校方面(1)学校的对审美教育的认识(2)学校的课程设置3.3.4 个人方面(1)认识(2)素质第四章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对策4.1政府加强对审美教育的投入4.2 社会提倡审美文化4.3 学校重视审美教育4.3.1审美教育日常化4.3.2优化美育课程设置4.3.2.1建立美育课程的保障机制4.3.2.2创新美育课程体系4.3.2.3审美教育渗透到专业学科教育中4.3.2.4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4.3.2.5加强艺术类公共课程的教育4.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3.3.1成立美育机构4.3.3.2 完善教育考核机制4.3.3.3 提升教师素质4.4 创建和谐校园文化4.5学生增强审美实践4.5.1 积极发挥社团作用4.5.2重视学生对美的情感体验4.5.3拓展审美教育的途径4.5.4 培养大学生的品格第五章:结论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大学生作为国家社会发展之根本力量,欲立业先立人,而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文献综述
一、语文教学对审美教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语文教学可以 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审美教育:
1、发掘美育元素: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如自然美景、人物形 象、思想情感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这些美育元素,从而培养其审美 意识。
2、传达美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优美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描绘 以及情感交流等方式,将美感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情感 共鸣。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图片等,为学生提 供更为直观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 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教师可以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沉浸在诗词 的意境之中,感受那份唯美的韵味。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融合语文阅读 教学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以及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感知到美的存在,培养 出良好的审美情趣。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 改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将更加完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 力支持。
谢谢观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巧妙地将审美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 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以古诗词为例,其精练的文字、严谨的格律和深远的 意境,为读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注重讲解诗 歌中的美感表现,帮助学生品味诗歌的音韵美、画面美和情感美。通过反复诵 读和深入剖析,学生将逐渐领悟到诗歌的意境和魅力,从而培养出对美的感知 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诵比赛、角 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他们 的审美情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达到培养审美创造力的目的。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
基于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审美教育研究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对于他们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审美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出发,探讨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为大学教育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审美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审美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艺术欣赏、审美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鉴赏和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丰富和提高其审美情趣,提升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学生美感的培养,使他们具备独立发掘美的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二、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的途径和方法1.多角度开展艺术欣赏教育。
通过开设各种形式的艺术欣赏课程,如音乐欣赏、美术欣赏、戏剧欣赏等,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培养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等,亲身感受真实艺术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热情。
2.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如写诗、绘画、舞蹈等,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育者可以设置一些创作课题,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3.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培养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至关重要。
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评价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4.建立艺术团队和社团组织。
大学是一个集中了各种艺术资源和人才的地方,教育者可以通过建立艺术团队和社团组织,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艺术团队和社团组织的活动,与其他对艺术感兴趣的同学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当代女大学生对审美观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安思源学院开展了一项关于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的创新研究,旨在探讨女大学生在审美观培养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帮助她们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审美观,提升个人素质。
一、现状分析1.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当代社会,媒体的发达和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使得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往往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
广告、电影、电视剧、网络等媒体传播渠道极大地塑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女大学生在这些媒体的渲染下,容易追求表面的美,而忽视内在的修养和素质。
2. 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的价值观也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封建礼教和现代的商业文化使得女性的审美观念较为功利和浮躁,难以培养出真正懂得欣赏和追求内在美的人格魅力。
3. 自身认知不足众多女大学生在审美观培养方面也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她们对于审美的定义和内涵并不够清晰,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和误导,难以形成独立、深刻的审美观念。
二、研究创新鉴于以上现状,西安思源学院在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新的思路和举措,解决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促进她们的全面发展。
1. 强调内在美的培养学院倡导女大学生注重内在美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外在容貌的美丽,更要培养自身的内在修养和品质。
通过学习、阅读、实践等方式,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懂得欣赏内在美和精神境界的高度。
2. 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学院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为女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审美资源和机会,引导她们提升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使得女大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深刻的审美观念。
3. 提高审美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学院还提出了提高审美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建议,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优化,提升女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实效性和深度,培养她们的审美情趣和修养。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
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培养问题创新研究西安思源学院一、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现状分析当代女大学生审美观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网络媒体等。
家庭环境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家庭中家长们的审美观念与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审美观念的形成。
社会文化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时尚潮流、审美标准等都会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
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网络媒体中的各种美学作品、审美资讯等都会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可看出,当代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存在以下问题:审美观念相对单一。
受家庭、社会文化和网络媒体的影响,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念相对单一,缺乏多元化的审美视角。
审美自觉不足。
部分女大学生缺乏对审美的自觉,对美的认知和评价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审美能力不足。
部分女大学生在审美能力方面存在欠缺,缺乏对美的鉴赏以及欣赏能力。
审美标准趋同化。
部分女大学生在审美标准上呈现出趋同化的倾向,缺乏对多样化、多元化的审美标准的认知和理解。
二、西安思源学院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状况西安思源学院一直以来重视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在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学院注重将审美观培养作为教育目标,通过丰富的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培养女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如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类课程,以及文学、美术等文化类课程。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书法展览等,营造艺术氛围,培养女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师资力量上,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他们不仅在学科教学上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在审美观培养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通过对西安思源学院女大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可以发现,学院对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念较为多元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审美教育即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青年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
关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出现了不少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审美教育文献综述
一.引言
学术界关于美育的本质属性,曾有学者这样归纳:“一种是认为美育从属于德、智、体三育,我们把它叫做‘从属论’;一种认为美育是一种形象的教育,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形象教育论’;一种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我们把它叫做‘情感教育论’。
”从而将美育定义为“就是借助美的形象的手段(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达到培养人的崇高情感的目的。
”[1]或者干脆将审美教育分为“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
审美形态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对自然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艺术品的形态、形式、风格)的鉴赏、识辨能力,它侧重于对象之客观形态的描述和认识;美感教育主要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包括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诸心理能力的提高和相互协调。
最终落实为某种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包括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2]。
而后者的解释侧重于审美心理学方面,类似的观点都得到一般认同。
为了便于文章主题的展开和普遍的理解,笔者在此基础上将“美育”进一步定义如下:审美教育,即美
育,狭义说来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陶冶和塑造的教育活动。
广义来说是指通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中一切美的形式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而使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产生审美反映,达到美化人们的心灵、语言和行为,提高人们的道德与智慧的目的。
而大学生审美教育,就是采用某种美的形式培养在校大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对话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既是一次心理活动,也是一次教育活动,更是一次社会活动;对于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来说,既有社会转型时期赋有的特殊涵义,也有青年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心理特征。
二.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近年来,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普遍认为,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与文化层次相背离。
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年代,而当今的大学生却不能给人一种意气风发、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缺乏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
[3]21世纪的大学生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都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与评价。
尽管他们对美的认识尚不能上升到系统的、理论上的认识,尽管他们对美的理解仍停留在感性与直观的阶段,但在内心深处,都有对真善美的向往、追求与实践,对假恶丑的厌恶、鞭挞与背离。
他们追求美的外表、美的内涵、美的情感、美的爱情、美的社会、美的世界;他们刻苦学习、充实培养自己美的气质与内涵;他们追求爱情企求得到美的情感世界与爱情生活,他们践履美的行为;他们充满爱心,帮助他人与社会、倡导环保、热爱和平;通过日常的活动,表达他们对美的理解与追求;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理解与感受它们的艺术美;通过组织学习雷锋、环保、植树等活动,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参与这些活动的行为美……几乎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美成为绝大多数青年人追求的
目标。
这是积极的一面。
但是,由于社会阅历不深,性格尚未定型,他们在行为上模仿欲强,审美上喜欢求新、求异,没有真正成熟的审美定位。
因而在生活中,容易跟随潮流的变化而走进审美的误区。
目前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
(一)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让青年人应接不暇,使其在审美价值观上陷入迷茫。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
在这个转型期中,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纷至沓来,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深,而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很容易导致价值界定与审美的迷茫。
[4]大众文化以其时尚、前卫、超前、打破常规,引领潮流,受到大学生的追捧,潮流的动态触动他们的神经。
由于个性尚未形成、健全,有部分大学生存在着审美取向的迷茫,产生了从众心理,这部分人对美没有自己的见解,社会上流行什么,他们就喜欢什么、实践什么,成为潮流的俘虏。
(二)多元文化的不断冲击向青年人提出新的挑战,使其对美的鉴别能力大打折扣。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随着中国的逐渐发展,国外的一些文化闯入了大学生的视眼,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不能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价,这对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使得大学生审美能力大打折扣。
(三)求学就业等各方压力的增大让青年人负担过重,使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受到阻碍。
(四)转型期的教育方式易让青年人选择对抗与逃避,使其对美的创造能力逐渐消失。
对于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缺失,我们高校教育通常会通过学生工作的老师采取思想教育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说教;如果问题严重,我们便依赖于心理辅导。
如此教育,笔
者认为只是治标,不
能治本。
当前,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教育的问题所在,教育不是替学生解决暂时性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学会自己解决终身成长的问题。
美育是让人从一个物质的、扁平的人变成一个精神的、立体的人。
高校教育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科学审美观念
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积极生活的显现,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心目中引起的愉悦的情感。
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可以指导、帮助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美好人生,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提升我们的人生价值。
因而,人们因为有科学的审美观而使自己的人生和世界更为精彩。
(一)在美学课程中对美学理论和原理的正面教育与引导培养青年学生科学审美的方法,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的审视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使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解读社会、认识世界、让美伴随他们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高校要利用《美学概论》《大学美育》《大学生审美基础》《美学修养》《艺术修养》等必修与选修课程,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思想,提高对美和艺术的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促进完美人格的塑造。
要让大学生们认识到美作为一种受人的观审视、评价、欣赏的客观存在,它是人们创造生活、
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
作为一个客观的对象,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它一方面是一个合规律的存在,体现着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又是人的能动创造的结果,所以美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包括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
(二)营造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发挥境教功能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一个常态的教育手段。
通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立良好文化环境,把美育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寓美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审美与文化修养的协调发展。
首先要加强高校自身内部人文环境建设。
既要建设校园环境设施等“硬环境”,还要建设文化的“软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繁荣校园文化。
其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生活,不仅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引领潮流的文化心态,而且对弘扬崇尚精品的校园文化精神、引导学生从审美自觉的维度正确对待大众文化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利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使他们具有高品位的艺术欣赏能力高雅艺术进校园是一个动态的教育手段。
大众文化对高校的文化教育和德育的影响和冲击,主要是通过争夺和征服青年大学生对文化的欣赏和消费的趣味格调实
现的。
人们对文化的消费和审美的趣味、格调如何,则主要取决于他们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构成人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品质的基本文化修养,是人的社会文化素质中最基础的部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要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更要高度重视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
四.小结
当前,高校教学考核工作仍停留在对硬性指标的量化操作方面,相对而言,审美教育等人文教育学科的教学内容宽泛,富有弹性,教学方式灵活而不拘一格,对这些学科的教学规律还缺乏深入研究和科学把握的能力,更不能形成能够充分体现育人价值和育人目标的较为科学全面而规范的考核体系和施教方法,这种状况不利于这些学科自身的自觉发展和形成教学人员对它们的应有关注。
【参考文献】
[1]曾繁仁.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审美教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2]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刘思智,教育与职业,2009年11期.
[4]陈士兵.关于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文构建的一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