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要

合集下载

中国的城市发展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发展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发展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城市发展也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城市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长,而且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本文将从初中地理的角度探讨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和影响。

一、城市发展的背景中国城市的发展始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代,如秦朝的长安、唐朝的长安和宋朝的开封等都是当时的重要城市。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变革没有停止,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从17.92%增长到60.6%,城市化率大幅提高。

这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互促进。

一方面,工业化带来了大量的农民工迁移到城市就业,另一方面城市化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人才支持。

三、城市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诸多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方面,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功能,如基础设施的改善、商业活动的繁荣等。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城市拥堵、环境污染、住房问题等。

因此,城市发展需要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

四、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城市规划和管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功能布局、建设规模和空间布局等,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城市管理需要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

五、城市发展对农村的影响城市发展的进步无疑会对农村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工作,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另一方面,农村的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解决。

六、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展望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展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国的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

中国的城市地理与城市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众多的城市,并且这些城市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的城市地理和城市发展彼此紧密相连,互相影响着。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的城市地理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城市发展。

第一部分:中国的城市地理特点中国地大物博,地理条件多样,因此其城市地理特点也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中国的城市分布广泛,涵盖了各个地区和地域类型。

从东部沿海的大都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到内陆的中心城市如成都、重庆,再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如乌鲁木齐、拉萨等。

这种广泛的城市分布使得中国的城市体系更加完整和鲜明。

其次,中国的城市地理特点还包括多样的地貌类型。

中国山川纵横,有丰富的山脉、平原、丘陵、盆地等地貌类型。

例如,华北平原、江南水乡、四川盆地等都是中国城市分布的重要地貌类型,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中国的气候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地理的特点。

北方的寒冷干燥气候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挑战,而南方的湿润气候则影响了城市的绿化和水资源管理。

第二部分:中国的城市发展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快速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首先,中国的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

沿海地区的城市发展相对较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内陆地区的城市则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差异导致了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平衡,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促进内陆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其次,中国的城市发展还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

大城市往往是经济中心和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量人口和资金流入,推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

此外,中国的城市发展还受到政府政策的引导和影响。

政府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引导城市的有序发展。

例如,限制大城市人口增长、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等。

城市地理学发展

城市地理学发展

城市地理学发展摘要的发展阶段。

由于我们国家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科学之一,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经历坎坷。

关键词城市地理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目录1.城市 (2)1.1 城市的含义 (2)1.2 城市的产生 (3)1.3 城市的起源 (3)2.城市地理学 (3)2.1地理学的性质 (3)2.2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3)引言城市地理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理学作为相对后起的分支,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也是探索城市体系及其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城市1.1 城市的含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1.2 城市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

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如天津起源于天津卫;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

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这两种形式。

早期人类居无定所,随遇而栖,三五成群,渔猎而食。

但是,在对付个体庞大的凶猛的动物时,三五个人的力量显得单薄,只有联合其他群体,才能获得胜利。

随着群体的力量强大,收获也就丰富起来,抓获的猎物不便携带,找地方贮藏起来,久而久之便在那地方定居下来。

大凡人类选择定居的地方,都是些水草丰美,动物繁盛的处所。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2)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2)

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简析【摘要】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西方发展史由于战争等原因欧洲的城市地理学发展主要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之后则主要依靠飞速崛起的美国来进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直到二战结束部分西欧学者又继续开始了他们的研究。

由于我们国家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时间处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

中国近代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科学之一,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经历坎坷。

【关键字】地理学分支中外城市阶段城市地理的发展简史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地理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水平制约着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两者具有大体相应的发展阶段。

另一方面城市地理学作为相对后起的分支,对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中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总体把握(1)描述性的地名词典阶段(20 世纪以前)西方最早的区域地理的代表作斯特拉菩(Strabo,B.C.63-24)的十七卷《地理学》就对城市有较系统的描述。

同时代中国西汉史马迁的《史记。

货殖列传》也对全国 16 个州的 25 个重要城市做了描述。

记叙城市的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人口、商业、物产等,15 世纪地理大发现后,不过是描述的城市更多,记叙的内容更广,对贸易和地理位置更重视。

这时,城市地理是区域地理的一部分,尚未独立出来。

属于古代地理学的阶段----描述。

(2)自然位置论阶段(20 世纪前 20 年)西方经过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在 19 世纪上半叶经德国的洪堡( A. Humboldt,1769-1859)和李戴尔(K.Ritter,1779-1859)科学地总结古代地理学后,开始进入探讨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转折。

19 世纪后半叶确立了近代地理学。

20 世纪早期人文地理异常繁荣,城市地理开始形成。

代表人物迪肯森的《城镇位置》主张“让我们永远放弃把城镇、物产和名胜作为互不联系的事实加以罗列的学问,而要对分布和自然位置的逻辑结果有一般的但是综合的了解”。

近十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向

近十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向

近十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向近十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向作者:章汉学号:11203030137 班级:11城规1班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

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归纳起来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点总体同步;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实践;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悄然成为潮流;以更开放、更创新的视野,积极开创前沿性、战略性的新研究领域。

展望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认识城市、改造城市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字:城市地理学中国城市化城市群展望1.引言中国城市地理学兴起较晚,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才获得较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成为人文经济地理学乃至整个地理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入最旺盛的发展时期,全国各大学地理系和相关地理研究所都相继在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领域有所拓展。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

回顾过去,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几乎从白手起家,在引进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不断开拓创新,基本建立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基本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地理学学科体系。

2.中国城市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既注重秉持“理论—假设—检证—理论”的研究范式,强调科学问题和科学价值的实现,又致力于解决本土问题的“实用研究”,基本立场是“洋为中用”,强调国外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创新”的实用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团队等的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简述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城市社会经济问题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相对独立完善的学科体系。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城市化过程、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城市土地利用等方面。

到了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涉及城市发展动力机制、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城市群发展、国际城市比较研究、城市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方面。

同时,中国城市地理学也越来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未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将继续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不断完善学科体系,为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外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摘要: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大家庭中毫不逊色的一员。

地理学家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来研究城市,而区别于其它城市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进展,对城市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

关键词:中外、城市地理学、发展一:城市地理学的定义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空间组织的学科,主要研究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空间结构与布局、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城市间相互作用、城市形态、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和城市问题等。

[1]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着重从空间观点研究个别城市或者区域城镇体系的结构功能、层次结构和地域结构。

城市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社会地理学、人口地理学等关系密切,这些学科与城市地理学互为补充。

城市地理学的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城市是一种包含复杂物质要素、社会关系和活动内容的客体,对城市进行地理学研究始于19世纪,城市地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在20世纪。

美国的城市化过程迅速,因此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发展很快三: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内容的核心是从区域的空间组织和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两种地域系统考察城镇的空间组织。

围绕这两种地域系统,具体研究下列内容:1.城市化研究。

包括城市化的衡量尺度,城市化过程,世界各国城市化的比较,城镇人口集聚的规律,大城市的优势,以及城市化的效果和问题等。

2.城市职能研究。

把城市产业分解为以满足市外需要为主和以满足市内需要为主两类,从而确立基本职能与非基本职能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性质及其对所在区域的作用。

精选城市地理学论文三篇

精选城市地理学论文三篇

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的科学,不仅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城市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理学已经走过了开门立户的最艰难岁月,展望未来,城市地理学在知道城市建设方面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城市化;学科进展一.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的奴隶社会时代的早期作品,如《诗经》、《管子》、《尚书》、《周礼》等,就是记录地理知识的典籍。

封建时代的历史记录除了《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和许多编年史中包含了大量的关于城市的描述,诸如《洛阳伽蓝记》、《汴京遗迹志》、《东京梦华录》等,也都主要记载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建筑、风水,内容浩繁如烟海,也很难被称为城市地理书。

解放前,在我国地理研究中,城市地理领域是空白的。

解放后,我们在苏联的地理工作者帮助下进行了少量的研究,主要对农业产业进行服务。

城市地理仍是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

80年代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城市规划动作受到重视和城市的普遍快速开展的背景下,城市地理学进入历史上发展最旺盛的时期,在80年代,出版了大量论著。

1994年,中国地理学会设立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一)领域的研究日益拓宽,研究工具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宏观和中观领域,如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系统。

380年代末90年代初,深化宏观和中观的同时,微观的研究开始增加,城市交通、环境领域的研究也开始走入城市地理学的视野。

数学方法逐渐被引进城市地理研究,引进新技术和新手段的研究水平也大幅提升。

(二)关注重点研究课题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地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是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密切相关的。

一方面,由于经济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科的性质非常接近;另一方面,规划领导部门认识到,地理工作者参加编制城市规划工作的必要性?。

城市地理学讲义-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讲义-第一章

城市地理学前言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大家庭中毫不逊色的一员。

地理学家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的观念来研究城市,而区别于其它城市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进展,对城市研究作出了贡献,并在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分支之一。

课程内容本课系统地讲述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础知识,共分八章。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第三章:城市化第四章: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第五章: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第六章:城市职能分类第七章: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第八章:城市体系的空间网络结构教材:《城市地理学》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主要参考书:《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二版《中国城市地理》顾朝林等著,商务印书馆,1999年《城市地理概论》于洪俊、宁越敏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现代城市地理学》许学强、朱剑如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课程的基本要求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了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般掌握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城市形成发展的地理条件、城市职能分类。

◎牢固掌握城市化原理、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心地理论。

◎学会运用城市地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在城市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2、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城乡界限划分和城市地域类型。

◎城市化概念、城市化类型、城市化过程曲线、中国城市化特征及对策。

◎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中国城市规模政策。

◎中心地理论、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定。

3、考核方式◎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平时考核方式:考勤、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

(缺课三次,取消考试资格)◎期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课外阅读⏹城市化研究——中外城市化比较、中国城市化特征、水平和动力机制、城市化过程研究、郊区化研究、城市发展方针(城镇体系)、衡量指标……⏹各类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商业空间、工业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边缘区……发展特征、变化机制、影响因素、结构重组……⏹城镇体系——城市群体研究、都市圈(带)地理科学进展、世界地理研究、城市问题、经济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地理学报、城市规划、地理研究、人文地理、地理科学、地理学与国土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学刊、经济研究、城市改革与发展、城市发展研究。

初中地理的城市发展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的城市发展知识总结

初中地理的城市发展知识总结城市发展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城市化过程、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等多个方面。

初中地理教育中,对于城市发展的讲解往往围绕城市化的概念展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中与城市发展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规模、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

这种变化往往是由于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发展通常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功能的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的增大等方面的变化。

城市发展的主要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的形成和初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通常表现为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的增长。

第二阶段是城市的加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快速增长。

第三阶段是城市的成熟阶段,这个阶段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城市各项功能基本完善。

第四阶段是城市的衰退过程,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开始出现下降。

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首先,人口因素是城市发展中最根本的因素。

人口的增长和迁移直接影响到城市规模和功能的扩大。

其次,经济因素在城市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通常会吸引大量的投资和产业集聚,促进经济的繁荣。

再者,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城市的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都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规划起到关键的作用。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布局。

城市规划的目标通常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

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方面。

通过城市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在城市发展中,特别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

人口过剩导致的就业、住房和交通等问题是城市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许学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许学强

文章编号:1000-8462(2003)04-0433-0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①许学强,周素红(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中国广东广州 510275)摘 要:在收集和整理1980—2000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外文相关期刊的基础上,对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进行回顾。

分别从城市空间结构、区域城镇体系、城市化、新领域与新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研究趋势,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展望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综述中图分类号:F119.9文献标识码:A1 引言1985年11月在江苏无锡,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我国首届“城市地理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讨论了我国城市化及城市地理学的发展问题。

笔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努力发展我国城市地理学》[1]一文。

时至今日,虽然只有16—17年的时间,但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地理学取得了十分可喜的进展。

20世纪90年代沈道齐(崔功豪)、姚士谋、周一星、阎小培、顾朝林等先后从不同侧面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作了总结或评述[1-12]。

除顾朝林以外,其他总结的内容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的,也都没有考虑国外的进展。

最近,我们翻阅了1980—2000年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10种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7种外文期刊②,并进行了分类统计。

统计选择的原则是:①期刊选择主要根据公认原则和中山大学藏书状况;②时间选择主要是1980—2000年,有的期刊从创刊之日统计;③内容选择主要是城市地理学及与城市地理关系密切的区域研究和城市规划应用研究;④作者选择主要是地理学背景及少量发表城市地理文章较多、影响较大的相关学科的作者。

统计分析结果充分显示,近20年我国城市地理研究总的走势是研究领域越来越拓展,新方法运用越来越广泛,城市地理学越来越成熟。

地理考试复习笔记:中国的城市发展

地理考试复习笔记:中国的城市发展

地理考试复习笔记:中国的城市发展大家好!又到了考试季,很多同学都在为地理考试做准备。

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国的城市发展的复习笔记。

中国的城市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课题,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下面,我将用详细的方式来介绍这个话题。

1.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真正的城市化规模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主要是一个农业国家,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

然而,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加速。

2. 中国城市化的加速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投资和技术。

这些投资和技术的引入促进了中国城市化的发展。

许多城市逐渐崛起为全球经济中心,例如北京、上海和广州。

3. 中国城市的分级体系中国的城市可以根据其规模和地位划分为几个级别。

国家级重点城市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拥有国家级行政的重要机关、文化和经济中心,例如北京。

省会城市是各省的行政中心,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其他城市则根据其经济和行政地位进行分级。

4.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政策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政策,旨在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这一政策的重点是发展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鼓励农民进城务工。

这项政策帮助了许多农民脱离了贫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5. 中国城市发展的挑战尽管中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扩张导致土地紧缺,城市交通拥堵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此外,城市化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农民工问题和社会不平等。

6. 中国特色的特大城市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是中国城市化的一大特点。

许多中国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广州是中国南方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

我国地理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地理学:方向正在变化的科学【内容提要】我国地理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跨入21世纪之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重大任务。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强烈地改变了我国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及各地区的“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

地理学是实现这些国家重大任务的重要支撑学科之一,肩负着责无旁贷的重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英文摘要】Geography in China has achieved a great progres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d now is facing a series of challenges and im portant tasks when entering the 21st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has being intensively changed the natural and social-economic stru ctures of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s 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hole country and various regions become the most im portant tasks that facing geography in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ing discipline for fulfilling those national subjects and shoulders the respon sibility without shirking,meanwhile has a broad space for developing.【关键词】中国地理学/发展进程/当前形势/未来任务Geography in China/Past progress/Present situation/Future direction.【正文】1 50年来我国地理学发展的辉煌成就根据我国自然利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1952年全国进行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一些综合大学建立了地理学系,并属理科。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进程发展及评价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进程发展及评价

城市地理学城市化进程发展及评价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

城市地理学者既研究区域中的城市,也研究城市中的区域。

他们探求具体城市的发展规律,研究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研究城市在一定空间中的地域系统及其形成过程、结构特征与发展趋向。

城市化作为当代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面,近年来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关键字:城市化发展评价城市化是一个社会历史进程,它是因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城镇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的物质文明与文化、生活方式扩散,导致地域空间的性质和景观转化的过程。

因而城市化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

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类型地区,又由于各区原有的基础不同,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各异,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特点与问题也不相同。

因此,有必要根据各国、各类型区城市化进程的规律与出现的问题提出不同的措施与政策。

基于以上思想,80年代初,城市地理学者最先在国内提出需要开展中国城市化的研究。

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所属部门的重视。

1983年起该部组织了“若干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途径”的研究,进行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回顾与展望;对全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分布进行分析,确定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范围;同时选择长江流域的四川、湖北、江苏三省的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上海、大连两个市与其所属的县作为类型地区进行类型区城市化研究与系统分析,建立城市化发展模型。

这一课题还概括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五个动力即:国家有计划投资;大城市自身发展与扩散;乡村工业化;外资引进的刺激和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还对我国城市化进程面临及相关的12个问题进行了理论性的概括。

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部198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已被社会广泛认可和应用。

与此同时,北京、广州、上海、南京等地的一些城市的地理学者分别从全国范围研究与城市化有关的各种专题或是对本人长期从事城市研究的地区,特别是其中城市化速度快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进行了有关地区城市化问题的深入研究。

近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及趋势

近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及趋势

近十年来,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及趋势摘要】在收集和整理2000-2010年国内主要地理及相关期刊和相关论文的基础上,2000年以来我国城市对地理学的发展进行回顾。

分别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理论和概念角度阐明了城市地理学的各种方法和主题。

并且结合空间结构、域城镇体系、城市化、新领域与新方法以及其他相关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分析研究趋势,并借鉴国外的经验,展望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F119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7-019-02In the last ten years, and the trend of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progressLan tian(hubei normal college geography science, China's hubei huang shih)【Abstract】to collect and arrangement in the 2000-2010 main domestic geographic and related journals and the relevant papers, and on the basis of cities in China since 2000 to review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Respectively from the city of geography research category, theories and concepts of urban geography Angle illustrates the methods and theme. And then a space structure, domain urban system, urbanization and new areas and new method and other related studi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urban geography research field in our country and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analyzes research trend, and profits from the overseas experience, look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geography.【Keywords】Urban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1.引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成就及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成就及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我国城市地理学的成就及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一:概述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空间组织的学科。

主要研究城市形成和发展条件、空间结构与布局、城市化过程、城市体系、城市间相互作用、城市形态、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和城市问题等。

我国的现代城市地理研究开展较晚,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科之一。

直到近年来才得以较为迅速的发展。

最近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包括城市土地利用与评价﹑城市边缘区社会空间﹑市场空间和CBD等。

近年来,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并逐步与城市社会问题的地理研究互相融合。

二﹑对区域城镇体系的研究,主要研究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发展趋势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城市带和城市群,都市群与连绵区的研究以及区域城市发展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三﹑注重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与和应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地理在新领域和新方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新的研究领域主要涉及城市信息化,城市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管治,体制与政策研究,城市犯罪地理研究以及现代地理研究等领域。

四,注重城市化研究。

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以人口规模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方针已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引起学术界广泛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动力机制的演变,乡村城市化,民工潮和郊区化展开了不同层面的研究。

二:实例中原城市群就是城市地理学理论的一个实践成果。

1﹑地域范围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为副中心,包括开封、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巩义、新密、禹州、新郑、偃师、荥阳、登封、舞钢、汝州、辉县、卫辉、沁阳、孟州、长葛等23个城市,34个县城,374个建制镇。

土地面积5.87万平方公里,人口3950万,分别占全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

,在中国15个城市群中综合实力名列第7位,位列中国中西部第一位。

论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论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论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
1. 早期探索阶段(20世纪前半)
在这个阶段,中国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多以写实主义文学的形式体现。

代表作品
包括陈寅恪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等。

同时,中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2. 现代化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在这个阶段,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人文地理学开始进入系统化研究
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陈慕华的《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罗正福的《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等。

3. 开放改革阶段(80年代至今)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也促进了人文地理
学的迅速发展。

在此期间,中国开始与国际接轨,不少学者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中国人文地理学向多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和学术成果,如郭建华的《忆江南》,谭其骧的《旅游概论》等。

总的来说,中国人文地理学从研究中国人居环境和社会文化特色的实证研究到
全球视野下的全面论述,从定性分析到定量研究,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仍需要不断地挖掘本土文化和社会地理背景,同时也需要关注全球化趋势,并寻找与世界其他地域知识体系的交流和发展。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1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1920年以前:地理学家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聚落城市研究没有独立的理论和方法,深受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求其强调地理位子决定城市的命运,研究城市内部时往往描述建筑的形式当地的自然条件,建筑与街道的组合形式,屋顶的式样材料的种类。

21920--1950年:(1)把物质环境的约束条件看成城市命运的决定因素。

(2对城市做形态上的研究,忽视成因的动态分析)31950--1970年: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框架建立起来。

研究对象分为(1)宏观城市空间(2)微观城市空间。

主要包括城市用地分以过程,各功能要素的区位分析和土地利用模式。

4197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出现了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

城市地理研究的哲学基础和方法呈现多元化态势。

2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的五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提倡向西洋学习21949--1966年的萧条阶段:受苏联影响地理学发展不平衡人文地理落后,经济地理发展31967--197年的停滞阶段:文革十年41976--1990年的振兴阶段:十一届三中全全会5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

推动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3都市区:国外最常用的城市功能地域概念,の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位。

4大都是带:有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又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这样的巨大城市地域复合体叫。

5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单位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地区保持强烈交互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乡一体化地区。

7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为地区城市中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热点

城市地理学,城市空间,热点

浅析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大城市更是发展蓬勃。

城市的发展不是盲目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合理安排布局,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政策。

城市地理学也相应产生,并快速发展,不少城市地理学家做出了很大贡献。

城市地理学是具有发展性特点的学科,随着城市的变革,每个阶段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也发生变革,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城市地理学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城市地理学近些年的发展情况,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意欲有更多人关注到城市地理学并了解城市地理学。

关键词:城市;发展;空间结构1 引言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及其功能的形成、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的学科。

城市地理学是城市科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成员。

地理学科以其空间地域性、系统综合性的独特视角和以人为中心的人地关系理念来研究城市,而别于其他城市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地理学获得长足发展,在学科的融合和渗透中,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吸收了必要的营养,又采用了数量方法、计算机、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手段,成为地理学中最活跃的人文地理学分支之一。

当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城市不仅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而且属于历史范畴。

为了揭示城市系统的空间现象,必须深入研究形成这种空间现象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意识形态等非空间因素。

城市地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这样一种城市。

2 城市地理学发展进程190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研究历程解放前,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缓慢,少数地理学者发表过关于城市分布和研究城市的论文,分为两类:对城市的研究和对乡村的研究。

研究对近代中国城乡分布状况、基本特征的描述和解析居多,从属于聚落地理的范畴,真正的城市地理研究尚未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地理的研究才渐渐展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发展概要魏义祥(安徽省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摘要:在总结1980—2010年中国期刊网和图书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概括。

八十年代以来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方向,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且方法在增多,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城镇体系的研究依然受到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化的不断发张,对城市群和都市延绵区的研究在不断增加;城市化始终是一个热点课题;3S的研究在城市地理学中的研究备受重视;其他应用学的城市地理学研究不断增多。

关键词:城市地理学;发展;概要0引言中国城市的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地理、建筑等多个学科尤其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城市地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研究对象都有所扩展,研究也更加深入。

笔者搜集的80年代以来城市地理学的著作和期刊文章共193篇期刊文章以及图书馆存书若干。

总结城市地理学在在各领域的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总体概括。

其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化、城市(区域)体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技术地理和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等方面[2-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又有新的进展,研究内容呈现人文化、空间社会化、非物质化以及空间微观化等新动向[4]。

文章在前人概括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进行概括总结寻找城市地理学发展动态。

1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利用制度的改革,土地利用研究成果比较多,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顶级评价,土地利用动力演化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管理等。

[5]在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大的背景条件下,主要有两个分支,一是建成区向外扩展,各时期实市镇模结构和市镇等级不同,许学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6-8]邢厚道,杨山认为城市边缘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现象,是城市核心扩散的直接后果[9]。

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扩散机制和农村聚合机制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10],因此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郊区化这个课题也日益重要。

周一星、武进、王兴中对城市地域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发展城市地域研究的理论和研究方法[11-19],为城市地域结构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

但是更多的学者从地域对特定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实证较多,在众多的实证中以大城市为主,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其次为中东部,其次为内陆城市。

二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重新组合。

城市内部的空间整合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

随着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空间,商业空开始成为城市内部的空间整合的重点研究对象,内容涉及最多的就是中心商务区(CBD)的布局研究和区位选择,职能特征,以及演变机制,其中也包括了消费行为的研究。

[20-22]张文中,李叶锦通过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体系的变化研究了北京商业中心布局的新特征和演变趋势,反映商业空间重组以及商业业态的区位选择上,也体现商业空间体系的演变。

[23]严重敏对上海市中心商务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造和发展建议[24]。

许学强利用GIS对广州市商业布局进行了分析,对空间布局,发展走向进行了分析。

[25]王德,张晋庆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消费者出行特征与商业空间布局的关系。

[26]2城镇体系研究备受关注,都市带都市群研究日益展开城镇体系研究从80年代以来日益受到重视,主要研究城镇体系的等级规模规模,职能机构,空间结构。

[27-29]城镇体系的研究朝着深度化,计量化方向发展,周一星通过对城市多维Zipf的研究揭示了城市体系烟花的更多信息和隐含法则[30]。

同时对城市整体系统的宏观研究的课题和相关文章页出现。

[31]对城镇体系的变化趋势研究课题便随即出现,许学强总结历史时期城镇等级的变动,对城镇等级变动进行了预测。

[32]90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大都市区的和大都是带的形成,大都市群研进一步深入化。

[33-35]而对城镇体系研究的实例研究则较多而且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城市化较高的地域。

3城市化仍然是一个学术界的热点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使得城市化从原来的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并出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国原先以规模控制为城市发展方针的政策已经对城市化的发展形成阻碍,在这样的北京下中国城市化的规模问题的讨论便日益激烈。

[36-40]尤其是城市化的地域差异在学术界讨论的比较激烈,许学强,叶嘉安对我国城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省际差异做了进一步论述。

[41]周一星也对我国城市化的区域差异做了进一步论述。

[42]城市化的动力包括产业结构转换力,科技进步推动力,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制度作用力和制度与政策调控力。

[43]同时建设不规划司建设处对影响我过城市化的若干问题作了详细的调查和论述。

[44]4 GIS/RS在城市地理学中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GIS/RS主要是空间信息的应用,引资生态分析和城市建模等,主要是为城市化数字建设,城市信息化管理和城市传统的课题研究提供新技术的支持。

[45]具体实例有陈颖彪用GIS 对广州市商业空间分析模型研究[46]。

陈光彦,周一星应用RS技术建立了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为实现基于RS数据城市系统地理信息分析和区域城镇化进程的空间检测拓宽了思路。

[47]5应用性城市地理学研究不断增多应用型城市力学研究的最主要方向是城市规划和城镇规划。

70年代中期,我国城市规划工作开始复兴,推动了中断多年的城市地理学的复兴和繁荣,宋家泰所著的《城市总体规》是中国地理科学第一步城市规划著作。

[48]许多学者相继出版了一些城市规划方面的专注。

[49-52].在这其中也包括前文所提到的,城市等级规划和城市规模规划等,在理就不重复了。

与城市化发展同步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一时期出现的也较多,例如在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等[53-55]。

尤其是中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比较多且大多是结合某个具体中小城镇案例,陈宝平,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是结合池州市为案例的。

[56]6城市地理学中的新领域与新方法不断展开新的领域主要涉及城市信息化,城市生态化,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及技术的发展,城市信息化发展迅速。

汪明峰,宁越敏论述了网络信息空间的城市地理学研究,从不同层次展开网络城市地理学的构建。

并对网络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做了展望。

[57]朱树海,李少斌在《信息社会下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于发展》中介绍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发展及其在以后发展中的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58]此外城市管制、体制与政策研究和服务地理研究也有较大的潜力。

[59-62]7乡村地理学研究和国外相比较为滞后与过外乡村地理学的研究相比,我多乡村地理学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

西方乡村地理学的很多理论已经研究成熟。

[63-64]我国的乡村地理学的发展较为缓慢,在中国期刊网中能搜集到的概论性,理论性文章大大少于城市地理学。

只是从某些角度来论述乡村地理学的发展。

[65]张小林,盛明认为我国当前的乡村地理学需要重新定向,应该加强社会、经济、地理综合研究[66]。

7结语从以上的概括性论述中可以发现,80年代以来,城市地理学得到迅速发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研究都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城市化问题是一个经久不变的话题;新技术新科学的出现使得城市学研究的方法更加科学化,交叉科学也相继诞生;随着全球经济化,政治体制的变革,城市地理学的有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得到发展;相关应用科学如,城市规划学,小城镇集约利用等应用学科也到发展。

相比国外城市地理学研究和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我国的乡村地理学研究较为滞后。

问章在写作过程中因资料不够全面,同时研究的角度不够全面等多方面原因使得文章讨论不够全面,若继续升入讨论,应该更进步挖掘更多的参考文献,从更多角度,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陈玉英.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动向[J].河南大学学报.2009,(3):39[2]许学强,姚华松.百年来城市地理学的回顾及展望[J].经济地理,2009,(9):29[3]杨永春,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进展[J].兰州大学学报,2001.,(5):84-91[4]陈玉英.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新动向[J].河南大学学报,2009,(3):39[5]许学强,轴素红.20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3003:(4)23[6]张庭伟.1990年代以来中国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7):25[7]许学强,姚华松.百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9,(9):29.[8]许学强.我国城镇体系的演变和预测[J].中山大学学报,1982,(3):40-49.[9]邢厚道,杨山.城市边缘区演化及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6,(20)34.[10]周敏.杭州市郊区化初步探讨[J].经济地理.1997,(2):17.[11]杨吾扬.区位论原理产业、城市和区域的区位经济分析(第一版)[M].兰州:日肃人民出版社.1989[12]武进.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3]杨吾扬,梁进社.地域分工J区位优势[J].地理学报.1987(3):201 -2009.[14]工兴.后工业化大城市内部经济空间和演化主导本质[J] .人文地理.1989(2).[15]周一星,史育龙.建立中国城市的实体概念[J].地理学报.1995(4):289-301.[16]梁彩仁.工业区的等级类型及其结构特征探讨.[J]地理学报.1989(1):57-66.[17]魏心镇,林亚真.国土规划的理论开拓[J].地理学报.1989,(3)262-271.[18]蔡愈平.地域结构的演变和对策[J].地理学报1987,(1),69-81.[19]武进.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变[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0]许学强,周素红,林耿.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规划.2002, (7):26[21]闰小培,许学强,杨轶辉..州市中心商业中心区土地利用特征成因及发展[J].城市问题,1993,(4)14—20[22]宁越敏.上海市区商业中心区位的探讨[J].地理学报.1984,(2):39.[23]张文中,李叶锦.北京商业布局的新特征和趋势[J].商业研究.2009,(8):169-171[24]严重敏,宁越敏.略论上海中心商务区的改造与发展[J].城市问题,1992,(4):28-32[25]许学强,周素红,林耿.广州市大型零售商店布局分析[J].城市规划.2002,26(7):23-29.[26]王德,张晋庆.上海市消费者出行特征与商业空间结构分析[J].规划研究.2010,(10),25.[27]姚卜谋,帅江平.城市.地与城市生长——以东南沿海城市扩展为例[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8]张庭伟.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7):25[29]周一星,杨齐.我国城镇等级体系变动的回顾及其省区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1986,(2),46.[30]陈光彦,周一星.城市体系的多重Zipf维数及其地理空间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2002,(6):38[31]王力.城市体系总体研究[J].经济地理.1999,(2):8[32]许学强.我国城镇规模体系的演变和预测[J].中山大学学报.1982,(3)[33]欧阳晓莹,柯小青.南京城市圈随即聚集的分形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3),28[34]杨吾扬.论城市体系[J].地理研究.1987,(3),1-8[35]顾朝林.中国城镇体系[M].北京商:务图书馆,1992[36]周一星.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几个问题[J].经济地理学,984,(2):116-120.[37]许学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与城市化.[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88[38]许学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回顾与前瞻[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39]周一星.人文地理学研究能为制定国家政策做贡献——以城市发展方针研究为例[J].人文地理,2001,(1),371-382.[40]周一星.淡化现行的城市发展方针[J].城市规划,1988,(6)[41]许学强,叶嘉安.我国城市化的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1986,(3),41.[42]周一星.论我国城镇化的地域差异[J].地理学报,1989[43]刘启明.城市化的空间过程动力机制及调控方略[J].人口与经济,1988,(3).[44]建设部规划司区域处.影响我国城市化的若干问题(一-----六)[J].城市规划通讯,1998,(9).[45]周素红,闫小培.基于GIS城市地理学研究方法革新探讨.[J].经济地理,2001,(6),21.[46]陈颖彪,千庆兰,周庆仪.基于GIS的广州商业空间分析模型研究[J].地域研究与发展,2008,(6),28.[47]陈光彦,周一星.基于RS数据的城市系统异速增长分析和城镇化水平预测模型: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2001,(6),37[48]宋家泰等.城市总体规划[M].北京:商务图书馆,1985.[49]城镇合理规模组.研究城镇合理规模的理论和方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50]郭彦红,陈浩光编译.城市规划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51]魏清泉.区域规划原理和方法[M].广州:广州大学出版社,9994.[52]崔功豪.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3]范斌方,陈炎,杨光祥.土地发复开垦的新思考[J].理论研讨,41.[54]黄宏盛,钟海燕,赵敏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3):2.[55]王丽洁,张玉坤.我国小城镇集约利用与优化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学刊,2007,(2).[56]陈宝平.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3),26:74-78[57]汪明峰,宁越敏.网络信息空间的城市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地球科学进展,2007,(6),17[58]朱树海,李少斌.信息社会下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形成于发展[J].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报,2003,(4),2[59]许学强,叶嘉安,张蓉.经济全球化及其对城镇体系的影响[J].地理研究,1995(3):1-13[60]宁越敏.新的劳动分工市级城市和我国城市的发展[J].地理学报,1995,(3):9-13[61]沈建法.城市政治经济学与城市管制[J].城市规划,2000,(11):8-11.[62]顾朝林.城市管制研究[J].城市规划,2000,(9):7-10.[63]H.D .Clout.. HBB.AHCCCP,cep,reorp,1989,Nov 4[64]Michael Pacioue. Rural. Geography[ M].USA: Harper&Raw,1984:1-8[65]姚士某,吴楚才.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一种特殊形式——论我国亦工亦农人口[J].地理学报,1982,(2),37.[66]张小林,盛明.中国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新定向[J].人文地理,2001,(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