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粿品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粿品的发展历史
在“百度百科”上,“粿”的来历是这样的:早先, 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 面食当果品。南方不产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就 是“粿”的来历。
从粿品的来历开始,潮汕地区的粿品进行了无数次 的改进和演变,相继出现了如甜粿、菜头粿、芋粿、白 粿等品种繁多的粿品。这简单的米食,在潮汕人手里, 成了主食米饭之外五花八门的东西。还有些并非米制品, 潮人也称之为“粿”。如草粿(今“凉粉”)、无米粿 (近似“韭菜盒子”的一种小吃)之类。
粿品的发展历史
诗云:“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本草纲目》 引邵桂子《瓮天语》云:“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可见以 鼠曲草制饼食的风俗至南北朝已有,后代代相传,至今潮汕风俗 依然。不过,古时北方吃鼠曲粿是在清明寒食之间,潮汕却是在 春节前后,这是气候使然。[]
潮汕人善于运用各种植物、动物等可作为食物的原料,制作 出形态各异、味道鲜美的粿品,简单的说,潮汕人就是粿品的发 扬者和创新者。
粿品小食除了有祭祀和防治疾病的功用外,其自身还蕴涵着 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粿品的寓意是无限的。简单来说,有以下三点:
粿品的寓意、发展
1.“粿文化”体现着潮汕人的纤细品性。潮汕民间千家万户的 家庭妇女都会做粿,制作的每道工序,都是前辈人在长期实践中 总结出来的,要求精功细做。潮汕人做粿体现出潮汕人从平凡之 物中穷尽机巧的聪明才智,也表现出潮汕人对细致生活的追求。
粿品的发展历史
鼠曲是一种野草,亦称鼠耳草、佛耳草、米曲草、香茅、茸 母等。它浑身毛绒绒,茎叶嫩小,顶端偶尔结几个小花蕾。
《本草纲目)载:“原野间甚多……茎叶柔软,叶长寸许,白 茸如鼠耳之毛,楚人呼为米曲,北方呼为茸母。可以入药,性平、 味甘,能祛痰止咳。”因而鼠曲粿实际上是一种药物食品。另外, 朴籽粿也属于药物食物。
当客人到来时,要请他们入座吃菜包粿。客人回家时,还要用 一小盘菜包粿作为回礼。“莱包粿”的制作过程是:以适量的开 水冲进干油粘米粉,翻搓成泥条状,捻成圆饼形的粿坯。把“粿 坯”放在左手心,右手握圆滚子(鸡蛋大,用土烧制)在“粿坯” 上作360度旋转,制成薄薄的凹状体,再由负责放菜馅的人在凹 状体中包上富有地方风味的菜,使其呈梭形,并于头尾处捏紧, 照次序排列在苇篾做的“朗埗”上面,排满后放进铁锅,用猛火 蒸熟。
2.粿品与民风民俗紧密联系。潮汕人除把粿当作日常点心外, 每个节日都要做不同的粿,即所谓“时节做时粿”。潮汕人除把 粿当作日常点心外,每个节日都要做不同的粿,即所谓“时节做 时粿”。粿品用于祭祀,往往寄托着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给予 好的意头。潮汕地区还流传很多关于粿品的谚语、故事及传说。 可见,粿文化在潮汕地区占有很大的比重。
关于潮汕美食中粿品的来源 、寓意、特色及发展的调查
潮汕菜是粤菜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选料考究、刀工精细,且烹调方式多样, 着意追求色香味俱全,有“中国最高端菜系” 之称。
• 在潮汕菜系中,小吃占有相当重的比例,而 小吃中则以粿品为主。粿品中的来源、特色以及 背后的故事,值得后世一众学者细细探究。
梅陇的儿歌唱道:“猴舂咪(一种昆虫)咪舂猴;舂白米, 做菜包;一碗食,一碗留;留在后灶头,乞猫撞胶落(掉下), 目汁流流……”
粿品的寓意、发展
粿的品种繁多,美味爽口,成为食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些粿 品的制作要求精细、调味多样、烹调考究,其营养丰富、风味独 特,堪称色、香、味俱佳,深受人们的喜爱。粿的真正精髓在千 千万万普通人家里,而且融于节庆文化中。
而在其它地方,粿品也是当地民俗的表现。“菜包粿”是海丰 梅陇墟一带的一种时节粿品。在梅陇墟,农历正月二十是一年中 第一个盛典,墟阿居民叫“开市日”。
粿品的发展历史之菜包粿
这一天,各家各户大庆大请,大摆宴席。街道上爆竹声声, 五彩牌楼高耸,彩旗蔽日。狮班、曲班、戏班,唢呐班、八音班 等等轮番表演,热闹非常。这时,女人们都在屋里忙碌,赶制大 量的“菜包粿”。
粿品的寓意、发展
3.粿品体现了潮汕人的融合思想。主料和馅糅和在一起的制作 方法,是潮汕粿品的一大特色。“和为贵”,“和”即“融合”。 潮汕先民融合了中原文化、闽文化形成了自已的文化,潮人祖先 为求生存开拓到海外异国去打天下,吸收了异国文化,海外潮人 因此发展壮大。有容乃大,容纳各种品味,最后形成一种独有的 风味,这就是粿文化的精神所在。
• 今天,我谨代表我们小组全体同学,以书面 报告的形式汇报我们小组对粿品的来源、特点、 寓意特点、味道才及发展历程的研究。
潮汕粿品
粿是广东潮汕、福建、海南、台湾等地 区传统的一类地方小食。本是指用秫米、粳 米先磨成粉后制作成的食品,后引申为糕点、 点心的统称。即是说,粿在华南部分地区的 方言中是糕饼典型一类的解馋小食的总称, 在中国海南省和客家人居住区也称作“粄”。
吃鼠曲粿的风俗起源很早。《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二日 “是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米半),以厌 时气。”《政和本草》卷十一引作“三月三日,取鼠曲汁和蜜为 粉,以压时气。”龙舌(米半),鼠曲粿之名,即用鼠曲和米粉 末儿做的一种饼食。唐代皮日休在《躬掇野疏兼示雅什用以酬
谢》。
粿品的发展历史
《潮汕品大全》之乒乓粿
《潮汕品大全》之甜粿
《潮汕品大全》之红桃粿
《潮汕品大全》之咸水粿
《潮汕品大全》之粉粿
粿品的发展历史
潮汕地区的粿品一般以味道的不同分为甜粿和咸粿,也有因 配料或包馅的不同的分类,有菜头粿、芋粿、菜粿、栀粿 (zhī)、猪朥粿(láo)、朴籽粿、鼠曲粿、豆粿、笋粿等等,还 有以发酵为制作方法的酵粿。不同种类的粿可以包不同的馅,不 同的馅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但其做法是差不多的。 其中,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 潮汕农村的主妇春节前多喜做鼠粿,且一次做 很多,因为鼠曲粿不易变质,可以一直吃到元 宵。
由上述可见“粿”是贯穿在潮人的整个生活图景中,牵扯 着他们心中的乡情、亲情,与他们的欢乐和悲苦紧密相联。潮 汕的粿,不仅是满足口腹的精美食品,而更凝结着一种本土文 化,体现着潮汕的精神。
继承和发展潮汕的“粿”,不仅有经济上的意义,也有 文化上的意义。如今的潮汕地区,制作粿品的传统日趋淡化, 能按传统节日熟练制作多种正宗粿品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仅 存的几家老作坊,也只有飘香小食店生意略有起色,剩下的作 坊不是倒闭,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传人。很多人不愿意动手,每 逢节日时就到外面买点现成的。可以说,粿文化有消亡的危险。 所以如何让粿文化传承下去,是值得我们仔细思考一番的。
最后,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重新认识、传承粿文化, 莫让它成为在新世代消失的文化瑰宝!
Baidu Nhomakorabe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