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塞下曲》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a00b77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0.png)
4.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及收获。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家庭作业一:根据课堂学习,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为《塞下曲》创作一幅插画,要求画面与诗歌内容相符,体现出边塞的氛围和将士的英勇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朗读等方式,深入理解《塞下曲》的内容和情感。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方法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艺术特色:分析《塞下曲》的艺术特色,如韵律、节奏、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诗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精神?
2.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如何体现边塞的氛围?
3.你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2.重难点二:古诗朗读节奏和韵律的掌握。学生在朗读古诗时,可能会出现节奏混乱、韵律不协调的现象。
设想:运用示范朗读、分组练习、互相评价等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韵律。同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提高朗读水平。
(二)教学设想
1.设想一: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边塞将士保家卫国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设想五:巩固拓展。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创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年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之《塞下曲(夜黑雁飞高)》人教(部编版)
![四年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之《塞下曲(夜黑雁飞高)》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b3094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60.png)
4.诗歌赏析: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5.创作背景:了解作者卢纶及其创作《塞下曲》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6.课后拓展:鼓励学生收集其他边塞诗人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深入体会边塞诗的艺术魅力。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歌朗读体验,让我看到学生们对古诗的热爱,但也暴露出他们在朗读技巧上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让他们在朗读中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魅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努力提高他们在诗意理解、修辞手法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古诗,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提高对古诗意境、韵律、修辞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2.强化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深入理解边塞文化背景,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与探究欲。
3.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歌内容,提升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诗歌中的词汇、句式进行创作和口语表达,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塞下曲》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边塞将士生活的古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将士们的英勇形象。它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深远,是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如“夜黑”、“雁飞”等,理解它们在诗中的作用。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83078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ca.png)
《塞下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2、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品质,体会作者建功报国的抱负。
3、初步了解环境烘托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感知边塞诗1、同学们,在四年级上册,我们曾学过这样的两首诗,老师特别喜欢(出示古诗),一起读一读,注意声音不要拖,出塞,起。
2、那你知道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吗?生1:诗人都是唐代(是的,这是显而易见)生2:两首诗都描写的是战争(你的观察更细了)生3:描写的都是边塞3、是呀,像这种描写边塞战争生活的诗,我们把它叫做边塞诗。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首边塞诗,让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提前板书课题)4、来,齐读课题。
(不要拖,再读)二、生字新授、初读古诗(一)读准字音1、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了的同学,坐姿端正示意老师(生读古诗)2、读好了吗?(读好了)老师来考考你们。
这首诗有个多音字,谁会读?生1:单,(请你送到诗句读一读)单于是什么意思?生1:(生借助注释,这也是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方法。
)对于唐朝来说,单于就是他们的敌人。
3、这个字还有两个读音,谁知道?(请生说,你能给它组个词吗?),还有一个读音谁知道?(教师解释,在表示姓氏的时候,读shan)4、想要记住这三个读音有个好方法,叫记少不记多。
我们只需要记住在表示匈奴首领时,读chan,表示姓氏时读shan ,一般情况读dan。
这样去记就简单多了。
5、这首诗还有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示),一起读(前鼻音读的很准确,再读),谁来读读这句诗,一起读。
要写好字,首先要学会认真观察。
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6、请同学们伸出手书空,跟我写(讲解:半包围结构,左上包右下的字,第一横不要写得太长,竖撇要写得舒展,被包部分的最后一笔“横”要写得长一些。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0240a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1.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学设计第【1】篇〗21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理解诗句意思,以及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注释深入理解诗句,结合资料了解诗句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芙蓉楼送辛渐【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默写古诗。
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人物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2.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光辉。
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诗人简介)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的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送”是送别的意思。
“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
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了解诗题意思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做铺垫。
四、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学生读得正确。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出节奏来。
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22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66cbf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d.png)
教案:古诗三首《塞下曲》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塞下曲》。
(2)理解《塞下曲》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升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塞下曲》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描绘了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英勇事迹。
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古代文学的瑰宝。
2.2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3.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古诗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生字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塞下曲》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塞下曲》,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5.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解析诗歌中的生僻字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5.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进行相关古诗文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塞下曲》边塞风光英勇事迹意境深远主题鲜明七、作业设计(1)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塞下曲》的学习内容,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名师精品教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名师精品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d79ef4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b0.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名师精品教案1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狩猎文化和鸟类的生态习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诗句的翻译和解读,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PPT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对诗歌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followed by a second reading where students 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onation andexpression.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古人吟诵诗歌的方式,体会诗歌的意境。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关于诗文内容、诗句翻译等方面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ef24a8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82.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教学设计第【1】篇〗塞下曲【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
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
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板书:边塞诗)(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 á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
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②生交流。
课件出示:,雁,一种候鸟。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8c4001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9.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1、朗读古诗:(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塞下曲》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塞下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599824dd3383c4bb4cd2c3.png)
塞下曲【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单”;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
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2.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1.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师指名背诵)(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生交流)(3)师引导: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
其实,唐诗按照内容进行分类,有: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板书:边塞诗)(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②师:快速浏览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自由交流)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由复习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注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同桌互读,互相指正;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
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你有什么好方法?②生交流。
课件出示:,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05d6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6c.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理解古诗《塞下曲》的内涵和意境。
2.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塞下曲》。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塞下曲》。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对儿时塞外风光的向往和热爱。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古诗《塞下曲》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古诗《塞下曲》。
难点
1.理解古诗中抒写的独特风景和情感。
2.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背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塞外风光。
2. 学习古诗《塞下曲》
1.逐句解读古诗的意义和意境,分析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2.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熟悉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3.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并进行朗读示范。
3. 情感抒发
组织学生以塞外风光为背景,自由创作诗歌或词句,展现对塞外的向往和感悟。
4. 总结与展望
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塞下曲》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四、师生互动
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表达、多思考,鼓励学生围绕古诗展开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语文教学的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古诗《塞下曲》的美感和深意,还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学生的情感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塞下曲》课程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古诗词《塞下曲》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f54d4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13.png)
《塞下曲》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并背诵全诗。
2. 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描绘的情景。
3. 感受《塞下曲》所体现的边疆生活气息和诗人的战斗情怀。
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背诵《塞下曲》。
2. 理解诗歌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1. 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的边疆战斗生活气息。
2. 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塞下曲》的原文、译文、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
2.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古代边塞的生活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绘边塞战斗生活的古诗——《塞下曲》。
2. 简介作者及背景:介绍卢纶及其边塞诗的特点,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韵律1. 学生自由朗读《塞下曲》,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深入理解,品味诗意1. 分组讨论,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分组讨论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和整首诗的意思,教师巡视指导。
2. 全班交流,分享理解。
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完整诗意。
3.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想象边塞战斗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朗读指导,背诵全诗1. 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 开展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3. 学生尝试背诵全诗,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 播放边塞风光视频,让学生感受边塞的壮美与荒凉。
2. 讨论:如果你是那位边疆战士,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六、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塞下曲》。
2. 收集其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准备下一课的分享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塞下曲》的诗意和情感,达到了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优质课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优质课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de4e564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7.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优质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雁群飞翔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对诗歌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诗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朗读、背诵《塞下曲(夜黑雁飞高)》,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培养学生感受诗意、品味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塞下曲(夜黑雁飞高)》,理解诗文内容。
2.难点:感悟诗情,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朗读感悟法: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意,体会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故事、图片等,用于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夜晚雁群飞翔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随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中的画面,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ff1cb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2.png)
四年级统编版语文《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会写“塞、秦”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塞下曲》,背诵古诗。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想象等方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含义。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体会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赏析理解法:引导学生赏析古诗中的词句,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3.想象体验法:让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4.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边塞诗吗?边塞诗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通常描写边塞的风光、战争和将士们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塞下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检查朗读情况,指名读古诗,正音。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画出节奏。
学生按照节奏再次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
3.精读古诗,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古诗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解决疑难问题。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感悟情感,体会意境思考: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光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f5cc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f.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案第【1】篇〗27、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二、教学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从军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二、图文结合,初读古诗。
(一)学习《从军行》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
(1)你喜欢这幅画吗?(2)图上的画是什么景象?——将士们在军营里的情景。
(3)你能找出课本中的词语来说吗?——故城、金甲、百战。
你最喜欢图上的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板书课题:从军行。
3、全班齐读课题。
质疑。
4让我们走进那战争岁月吧!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吧!5、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
6、你读懂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唐朝伟大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诗中从西部边疆的自然风光写起,以守边疆将士的豪迈气概结尾,情景交融。
三、学习古诗《从军行》1、简介作者。
2、释题。
跟着作战的军队一起行进。
3、朗读诗歌。
4、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1)难理解的词、句。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
(2)串讲诗意。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的将士磨穿了盔甲战衣,不打败入侵的敌人誓不回还。
(3)教师在学生串讲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5、出示问题,引导读、悟:(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前两句描写了青海的阴云滚滚,遮天蔽日,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而暗淡无光了。
你知道“暗”字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吗?这里用了一个“暗”字十分准确地表现了云块的广大、云层的厚重,从而隐喻着边疆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拼杀的凶险(2)诗的后两句描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后两句具体地写出战士们的险恶处境,仅仅战场的风沙已经足以穿透将士们的铠甲,而无数次战斗中,敌人刀剑不是更严重地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吗?但是,为了国家,他们早已奋不顾身,实践着不破顽敌、决不回师的誓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优秀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优秀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b948f18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3.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优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物和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资料,用于营造情境。
2.准备诗歌的注释和翻译,方便学生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一个夜晚大自然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呈现诗歌的注释和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朗读诗歌,并尝试背诵。
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歌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夜晚景象吗?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集体备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集体备课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7e56e8d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0.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集体备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韵味,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但他们对夜晚雁群飞翔的景象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理解。
同时,学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等方面的感知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夜晚雁群飞翔的景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感受诗歌的韵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营造夜晚雁群飞翔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发现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
2.相关背景资料。
3.诗歌朗诵音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展示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
教师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朗读诗歌,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评价。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c5cd1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4f.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2古诗三首第2课时《塞下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边塞诗的风格和特点。
2.掌握课文《塞下曲》的内容和意境。
3.能够朗读《塞下曲》并理解其中的抒情意义。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绪。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领会《塞下曲》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理解古代边塞诗的特点及其内涵。
三、教学准备1.课文《塞下曲》的课本或复印件。
2.课堂黑板和粉笔。
3.设计好的教学板书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1.师生热身,进行轻松简短的课前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前文,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熟悉《塞下曲》的题目,让学生先自行阅读一遍课文,理解整体意义。
2.请学生谈谈课文标题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边塞诗的特点和意义。
第三步分析课文1.逐句解析《塞下曲》的内容,分析词语的意义和诗句的蕴含。
2.讲解《塞下曲》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第四步听读课文1.教师朗读《塞下曲》,并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请学生闭目倾听,尽量理解并诠释作者表达的情感。
第五步情感表达1.请学生就课文中的抒情意境写一段感想,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表达,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内心的感受。
五、教学反馈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塞下曲》的感悟,并写一篇读后感。
2.教师在下节课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六、课后拓展1.鼓励学生自行查找其他古代边塞诗歌,了解不同风格和意境的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塞下曲》这首古代边塞诗歌,同时也能提高诗歌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将在诗歌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abe5e8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d.png)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0.2《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歌描绘了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敬畏。
教材选取这首诗歌,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简单的诗歌。
但他们对夜晚雁群飞翔的景象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美感。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诗歌的朗读、解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伟大,培养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对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对大自然美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夜晚雁群飞翔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描绘的夜晚雁群飞翔的细节。
3.操练(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师针对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诗歌填空练习,巩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意境的感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学设计(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33ac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5.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塞下曲夜黑雁飞高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介】《塞下曲》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其中的第二首。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呈现出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习作要求是“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作者在塑造戍边战士的威武形象时,并没有进行直接描写,而是运用细腻的笔法,详细描写了战前沙场的景物,利用“月黑”“雁飞高”“遁逃”“大雪”“弓刀”等景象,烘托出了一个大战将起,战场之上紧张的肃杀之气。
【设计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设计出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的学习活动。
重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与学习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完全用意志力约束和管理自己,感性学习的要求远远大于理性学习的需求。
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借助直观的、具体的内容调动其感性认识,促进思维发展。
四年级的学生,其情感和情绪都比较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想方设法使课堂上教与学充满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
同时,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开始从模仿向半独立和独立转变,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发散性,继而形成创造性,在四年级尤其关键。
【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认识生词“单于”并理解其代表意义,会写“雁”字。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象古诗描写的画面,感受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体会借助场景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判断多音字的读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会写“雁”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其三)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
(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
学习“单于、欲、将、逐”。
单于:匈奴首领。
欲:想要。
将:率领。
逐:追逐。
3、师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诗:
(1)通过刚才的自学,说说你懂得了那个词、那句诗的意思?
(2)初步学习“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在乌云遮月、雁飞无声的漆黑夜晚,敌军统帅单于带着部队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学习“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我方发觉后,正准备带领轻骑兵去追击敌人,刹那间,纷纷的大雪洒满了将士们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诗,欣赏诗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2、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3、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四、背诵古诗。
五、拓展欣赏:
唐代有很多边关诗。
我们再来了解一些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3)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唐王昌龄《出塞》)
五、作业:背诵此诗。
板书:
塞下曲(其三)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